黄原酸盐选矿药剂项目配套和辅助工程设计方案_第1页
黄原酸盐选矿药剂项目配套和辅助工程设计方案_第2页
黄原酸盐选矿药剂项目配套和辅助工程设计方案_第3页
黄原酸盐选矿药剂项目配套和辅助工程设计方案_第4页
黄原酸盐选矿药剂项目配套和辅助工程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原酸盐选矿药剂项目配套和辅助工程设计方案一、土建工程本项目占地面积为约26744平方米,各主要装置的结构类型、占地面积、火灾危险等级、耐火等级等详见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2-7-1。表2-7-1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序号建、构筑物名称层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建筑结构火灾类别耐火等级抗震设防类别围护结构1主生产车间3/11710/4505130/450框架甲类二级乙类封闭2仓库1113001300轻钢丙类二级丙类封闭3变配电室1366砖混丙类二级乙类封闭4消防水池-1144144混凝土戊类二级乙类敞开5门卫15454砖混民用二级丙类封闭6办公生活区314704410砖混民用二级丙类封闭7球磨车间1630630轻钢丁类二级丙类封闭8事故水池-1144144混凝土戊类二级丙类敞开9五金库1630630轻钢丁类二级丙类封闭10机修车间1630630砖混丁类二级丙类封闭11制冷车间1378378轻钢乙类二级丙类封闭12循环水池-1108108混凝土戊类二级丙类敞开13罐区基础1429426混凝土甲类二级丙类敞开-1193.6193.6混凝土甲类二级丙类敞开14停车场1144144混凝土民用二级丙类敞开15真空泵用是循环水池-12424混凝土戊类二级丙类敞开16干燥机用循环水池-11212混凝土戊类二级丙类敞开注:本项目建构筑物相关对策措施详见第八章二、供电及电讯(一)供电1、负荷等级与负荷量该项目消防用电为二级负荷,生产装置及其它为三级负荷。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020KW,消防用电负荷约22KW。2、电源状况该项目供电由两个供电所供给,本项目使用双电源供电,一条10KVA线路自庐山工业园区变电站引至庐山项目区,另一条10KV线路自姚店子变电站引至庐山项目区。项目配备变压器2台,均为800KVA。配备400KW柴油发电机一台作为消防备用电源。综上所述,该项目供配电设施设计能够满足项目生产要求。(二)电讯公司各岗位工配备内外部通讯电话多部,能够满足公司内部及外部的信息传递畅通。三、给排水本项目给排水主要包括生产给水、循环冷却水系统、消防水系统、生活污水系统、生产废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一)给水系统1、给水工程该项目生产过程用水主要是工艺用水、循环水池补水和生活用水,总用水量约为10m3/d。该项目全部生产和生活用水来自县自来水公司,供水能力为35m3/h,通过直径DN100的供水管道引入厂内,供水压力不小于0.25MPa,根据供水量和该项目需水量可知,本项目的用水能够满足需求。2、循环冷却水系统该项目循环水系统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制冷车间用循环水、真空泵用循环水、干燥设备用循环水。设置循环水补水泵1台,流量为5m³/h。(1)制冷车间用循环水制冷车间用循环水最大需求量为120m³/h,压力为0.2MPa。拟设置容积为480m3循环水池1个,配备循环水泵2台,单台供水能力均为150m3/h,扬程30米,设置150m³/h冷却水塔1台,循环水供水能力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2)真空泵用循环水真空泵用循环水最大需求量为30m³/h,压力为0.2MPa。拟设置容积为72m3循环水池2个,每个循环水池配备循环水泵1台,单台供水能力均为50m3/h,扬程30米,设置50m³/h冷却水塔1台,循环水供水能力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3)干燥机用循环水干燥机用循环水最大需求量为50m³/h,压力为0.2MPa。拟设置容积为288m3循环水池1个,配备循环水泵2台,单台供水能力均为80m3/h,扬程30米,设置100m³/h冷却水塔1台,循环水供水能力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循环水池定期进行杀菌灭藻,选用GCF-A型加药装置,往循环水中加入TY401非氧化性杀菌剂、TY403氧化性杀菌剂、TY602B缓释阻垢剂和灭菌灭藻剂(水处理药剂为企业提供,生产厂家未提供药剂具体成分,仅说明为非易燃易爆物质)进行水质稳定处理。3、管道设施管材、接管方式、敷设方式、基础室外生产、生活及消防给水主干管采用钢管、焊接或法兰连接、埋地敷设、砂垫层基础。(二)排水工程该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是设备冲洗水、车间冲洗水、储罐喷淋水及生活废水。这些废水混合后一同进入污水处理池处理,处理达标后外排。四、供热项目用热主要以蒸汽方式提供,蒸汽主要用于产品干燥以及冬季采暖用,最大用气量为1t/h,用汽压力0.6MPa。本工程所需蒸汽由园区蒸汽管网提供。蒸汽由园区引至厂区换热站,再进入各使用装置。园区实行集中供汽,供气压力1.0MPa,供气量为2t/h。五、氮气项目氮气主要用作反应保护气,需要量约为15Nm³/min,压力0.1MPa,配备变压吸附制氮机组一套,产气量25Nm3/min,压力为0.8MPa,配备Φ600×1000的氮气储罐1台,氮气供气能力能过满足生产需求。六、消防措施及设施1、防火措施及消防设施(1)总图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所有建构筑物之间保持足够的防火安全间距。装置区设置消防车道,保证消防通道畅通,与厂外公路相连。厂内道路系统的布置除满足生产及人行要求外,还考虑满足消防规范的要求,主要道路宽8米,消防道路路面宽度为4米。(2)建筑本项目主要厂房、建构筑物耐火等级均为二级,疏散楼梯及安全出口通道均按规范要求设计。(3)消防措施该项目生产装置中使用和产生的物料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加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一旦这些物料泄漏,遇到点火源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①该公司厂区面积<100ha,人口数<1.5万人,同一时间火灾发生次数为1次。生产车间火灾危险性等级为甲级。消防用水量按需水量最大的一座建筑物(或储罐)确定,生产车间(厂房体积5000<V≤20000m3)室外消防用水量按25L/S计算,室内消防水用量按10L/S火灾延续时间为3小时,消防用水量为378m3。②本项目拟设置720m3消防水池1座(24×6×5),位于仓库南侧,配备2台消防泵,功率为22KW,流量为100m3/h,扬程为50m。因此能够满足本项目消防水池能共满足要求,但消防水泵流量不足35L/s(126m³/h),建议配备2台单台流量不小于126m³/h的消防水泵。③厂区管网呈环状布置,管材采用钢管,根据建筑物耐火等级及车间内生产性质,结合厂区的整体消防布局要求,在主要道路旁设置地上式消火栓,采用与生产、生活统一的给水系统。④为了及时扑救初期火灾,在重要部位配设适量的CO2和干粉灭火器,如生产车间配设8Kg干粉灭火器和推车式干粉灭火器,控制室、配电室设置干粉灭火器和CO2灭火器。(4)事故状态下污水收集注:事故水池的设计有效容积V应满足以下公式并留有余地。V=(V1+V2-V3)max+V4+V5注:V1—发生事故时最大物料泄漏量,按厂区内最大单个储罐物料体积,m3;V2—发生火灾时装置区或罐区的最大的消防废水量,m3;V3—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m3;V4—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系统的生产和生活废水量,m3;V5—一次最大暴雨期收集的雨污水,m3。1)罐区发生事故时:一个最大储罐的物料量:V1=50m3;储罐区最大消防用水量:V2=254.9m3;防火堤有效容积:V3=210m3;进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V4=0m3(生产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池);进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V5=30m3;该项目罐区发生事故产生的最带污水量计算过程如下:(254.9m3+50m3-210m3)max+30m3=124.9m32)主生产车间发生事故时:车间存留最大物料量的一台设备的物料量:V1=1m3;车间消防用水量:V2=378m3;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V3=0m3;进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V4=0m3(生产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池);进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V5=5m3;车间爆炸、火灾事故发生的事故水池收集的最大污水量计算过程如下:(1m3+378m3)max+5m3=384m3所以该项目事故状态下事故水池最大污水收集量为384m3。该项目设置720m3事故处理水池一座,通过计算判断,该事故池能够满足事故状态下污水收集。2、防雷接地、保护接地、防静电及全厂接地网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和该项目生产环境特征,建构筑物屋面拟设置避雷带作为防雷接闪器,通过引下线与接地系统相连构成防雷保护系统。露天金属储罐拟直接利用罐体作接闪器,但不少于两点接地。为了防止雷击造成的危害,对第二类及第三类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按规范要求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生产车间按第二类防雷建构筑物设计。避雷网及引下线均需进行防腐防锈处理,避雷网应与栏杆及爬梯牢固焊接;屋顶所有突出的金属构件、设备等均应接地,接地线之间及接地线同设备之间可靠连接;避雷带及引下线采用Φ16镀锌圆钢,室外地网采用40×4镀锌扁钢,一律-1200埋设;建筑物引下线在距1.7m处设断接卡,并对地上1.7m地下0.3m处采用镀锌角钢保护,防雷接地与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共同接地体,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4欧姆。所有工艺生产装置及其管线,按工艺及管道要求做防静电接地,接地点不少于两点。为防止直接电击或间接电击事故的发生,对于裸露的带电导体均设防护网或遮栏;各生产装置中的电气设备外壳和电气设备外导体均设有良好接地。该项目拟采用TN-S接地系统,各电气设备均应分别接地、接零。所有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外壳均应可靠保护接地,所有工艺设备(包括转动机组、塔、框架、管线等)均应可靠防静电接地。低压电源系统分别安装三级电涌保护器配合防雷。低压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接地、防静电接地和防雷接地均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统一的接地系统,其总的接地电阻总值不大于4欧姆。采用等电位连接将工作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及防静电接地相互可靠相连共用,整个项目区域的接地装置构成一个封闭的接地网。接地装置采用热镀锌钢材料。工作接地装置、保护或重复接地装置、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0欧姆,仪表、信息系统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姆。为防直击雷,在具有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上装设避雷网,屋面避雷网格不应大于10×10m,避雷网应通过引下线接到防雷接地装置。为防感应雷,在建筑物内设备、管道、构件等金属物件应就近接到防雷接地装置。对于露天布置的储罐、容器等金属设备当顶板厚度大于4㎜时可不设避雷针保护,但必须与地下接地装置相连。其与接地装置干线不应少于两处连接。当直径较大时须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执行。配电系统适当设置避雷器和电涌保护器。因此,本项目防雷、防静电设施能够满足生产安全需要。七、制冷

生产制冷需用量约为20万大卡/小时。该项目拟配备制冷机组4台,其中单台制冷量15万大卡/小时(180KW)的制冷机组2台,单台制冷量10万大卡/小时(120KW)的制冷机组2台,制冷剂为液氨,载冷剂为冷冻盐水,该项目制冷量能够满足项目需求。八、维修化验1、分析化验公司新建化验室,其主要任务除承担工艺过程的中间产品控制分析外,还对进场原材料、辅助材料及出厂产品、副产品进行质量监督及全面分析,并承担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蒸馏水制备,负责化验仪器的校正和维修。配合全场做好新工艺,新技术及新材料的试验研究工作。2、维修该项目新建机修车间,设在五金库的东侧,并配套相应的维修维护工具及设施等,可负责日常的维修维护管理工作,承担厂内必要的检修工作。九、采暖、通风1、采暖操作室、辅助设施及生活设施中设有采暖设施。部分使用蒸汽供暖,部分采用蒸汽冷凝水。a一般生产区冬季采用大空间热风采暖、小房间暖气片采暖的形式。b冬季采暖热媒为70/95℃热水,夏季冷媒为7/12℃低温水。c换热设备选用半即热式换热器;热风采暖选用S型暖风机;暖气片选用钢管肋柱型散热器;d冷热水管道保温处采用阻燃橡塑海绵保温材料。⑵通风装置、仓库全部采用封闭式厂房,但是在生产中使用的物料大多是易燃物质,因此要加大通风力度,装置、仓库在房间顶部设置通风窗,根据物料和产品的性质在厂房和仓库的合适部位设置通风机。保证换风次数(8-12次/小时)。变配电室采用机械通风。十、自控仪表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该项目工艺不属于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高危险工艺。十一、工厂体制及劳动定员1、工厂体制根据生产工艺,设管理人员和班组人员,配备分析岗位对原料、产品进行分析化验,配备维修岗位对生产装置进行维护保养,配备管理岗位组织协调生产。2、生产班制及劳动定员主要生产装置岗位操作和生产值班人员按“四班三运转”执行,装置总定员157人,其中:工人112人,技术管理人员8人,装置岗位定员见下表:序号人员类型班制数量1生产人员四班1122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白班203其他白班25合计157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1)人员来源本装置建成后,项目员工主要向当地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同时与当地职业技术学校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培养一批专业人才。(2)人员培训招收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培训,上岗培训方式主要采取国内同类技术装备的生产装置进行实践培训和理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待操作人员熟悉本装置各岗位生产流程、操作要求和安全生产规程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1)人员培训计划由公司组织统一对新装置生产、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技术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全员文化素质培训、生产管理培训、系统理论培训、关键技术的应用培训、关键仪器设备的操作与维修培训、质量控制培训、安全培训等。培训对象包括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