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讲义复习目标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3.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知识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中华文化的起源(1)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多元起源,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2)文化认同: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逐步形成了血缘认同、文化认同。2.中华文化的奠基(1)春秋时期: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2)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3.中华文化的发展(1)秦汉①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②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2)魏晋:玄学盛行,儒学地位受到冲击。(3)隋唐: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4)宋元: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①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理学形成。②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格物致知”。(5)明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6)鸦片战争后①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②20世纪初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③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重视以人为本(1)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2)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3)人本思想体现到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①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②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说,其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2.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1)春秋时期:老子提出“道”的概念,追求天人合一。(2)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3.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1)孔子、孟子、墨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2)张载、范仲淹、文天祥和顾炎武等人的思想都体现出家国情怀的理念。(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4.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1)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墨子主张“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5.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周易》中写道“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2)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主张和而不同(1)西周末年的太史伯认为“和”才能产生新事物。(2)孔子和孟子都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为贵”等思想。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1)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2)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3)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具有很强的包容性。(4)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具有强大的凝聚性。(5)绵延不绝,传承至今,具有连续性。2.价值(1)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2)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1.学术情境——多元一体的意识形成《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想一想材料中少数民族政权寻根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提示:说明北魏和辽与汉族都是同样的祖先,都属于炎黄的子孙后代,这体现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认同感。2.社会情境——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盛行梁武帝,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再后梁武帝又舍道事佛,要以皇帝之身出家。唐朝著名诗人杜牧亦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想一想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对儒学的发展有何影响?提示:历史现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盛行。影响:佛道盛行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三教相互影响,宗教呈现多元特征。3.思维拓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地理方面:中国的四面被有效地切断。(2)庞大的人口规模有助于文明的连续性。(3)中国的农业生活方式与适宜耕种的土地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4)汉字为维护政治统一和文明连续提供了重要力量。(5)科举制度延续了中华文化。(6)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4.学习情境——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关系想一想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其保守性体现在何处?提示:核心是“仁”和“礼”。他主张“克己复礼”,主张恢复到西周时期严格的等级制度,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5.概念阐释——早期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是相对于君本(国本)、官本而言的,是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古代民本思想经历了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再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这一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先秦以来生产力发展的体现,是人们认识自然与社会进步的体现。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为孔子的“为政以德”、孟子的“民贵君轻”和荀子的“君舟民水”。6.思维拓展——家国情怀的内涵和价值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家庭、家族以及国家共同体的认同、维护和热爱,并自觉承担共同体的责任。它的核心是家与国相贯通,强调爱家向爱国的纵向提升。在家国同构格局下,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家国情怀有助于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7.学习情境——经世致用“经世”,治理世事;“致用”,尽其所用。《辞海》对“经世致用”的解释为:明清之际主张学问有益于国事的学术思潮。由此可以给经世致用下一个定义: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想一想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的内涵?提示: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8.社会情境——孔子的义利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想一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提示:发展市场经济需树立正确的义利观;社会全面发展要重视“义”的价值引领功能;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要弘扬“义”的人文精神。知识点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的传入(1)过程①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②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③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2)影响①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②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2.“西学东渐”(1)明末清初①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②17世纪,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2)鸦片战争后①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②1862年,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1868年,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军事、工程等方面的书籍。③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④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后期,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⑤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对亚洲(1)表现①汉字: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的文字。②儒学: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③佛教:约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④制度: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日本以唐制为蓝本实行大化改新;越南的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⑤科技: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⑥其他: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服饰、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2)途径①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②15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③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2.对欧洲(1)科技①造纸术: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欧洲,对当时欧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②火药: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渐衰落。③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④印刷术:欧洲人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思想: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3)其他: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9.学习情境——儒与佛的相互促进黄宗羲曾言:“明初以来,宗风(指佛教禅宗各派)寥落。万历间,儒者讲席遍天下,释氏亦遂有紫柏、憨山(禅宗高僧),因缘而起……而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想一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的影响。提示:儒学与佛学的相互吸收与借鉴促进了双方的发展,佛学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10.思维拓展——西学东渐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从明代至清代前期,至多可以叫作“西学东来”,因为那时西学对中学并未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2)晚清(或近代)以来,西学传入对中学构成了根本性的挑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西学东渐”。11.学术情境——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东亚文化圈,在古代是以中国为主,包括了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其主要特征包括汉字表达的文化模式、以儒学为主的政治思想和伦理制度、中国佛教和至唐朝臻于完善的律令制度。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是东亚文化圈的形成时期,隋唐是兴盛期,宋元明是发展期,清朝是瓦解期。1840年以后,东亚文化圈分崩离析,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广西旅发防城港投资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初任管理者工作计划
- 2024至2030年千斤顶缸专用精拉管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皮革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数显瓶口边厚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空压机润滑油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大学三年职业规划班会
- 学校宿舍楼课程设计
- 历史课程设计书
- 心外科术后早期饮食护理
- 年级组长工作手册1
- 动物医学-毕业论文
- actl是当前世界治疗癌症的领先技术
- 德育课程体系简图
- 供应商年度审核计划及现场审核表
- (完整word版)铣槽12专用夹具资料
- 个人书面检查三篇
-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培优辅差记录表
- 标准化养羊场建设方案(附图纸)
- 全国社保行政区域划分代码
- 2022年上海初中生命科学学业考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