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负担赠与合同的性质及其法律效力_第1页
附负担赠与合同的性质及其法律效力_第2页
附负担赠与合同的性质及其法律效力_第3页
附负担赠与合同的性质及其法律效力_第4页
附负担赠与合同的性质及其法律效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附负担赠与合同的性质及其法律效力附负担赠与合同的性质及其法律效力。在这个市场化的时代当中,任何和利益有关的事情都会涉及到合同。合同所使用的书面语言是专业语体,你知道怎样才能拟定出一份优质的合同吗?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附负担赠与合同的性质及其法律效力”,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附负担赠与合同的性质及其法律效力【摘要】:^p附负担赠与合同作为赠与合同的特殊类型,受赠人在承受赠与时,存在着负担的问题,故学界对其性质及其法律效力一直争论不下。本文指出在对附负担赠与合同的概念进展梳理和界定的根底上,不难发现,附负担赠与合同仍然没有改变赠与合同单务性和无偿性的性质。然而附负担赠与合同在法律效力上与一般赠与合同仍存在差异,主要表如今其成立要件、履行恳求权、赠与人瑕疵担保责任及撤销权等方面的不同。现行《合同法》对于赠与人行使撤销权给受赠人造成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未做规定,这是我国《合同法》在赠与合同制度构建中的缺憾,将来修改《合同法》时应予完善。【关键词】:^p附负担赠与合同性质法律效力中图分类号:D9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xx)05-369-02附负担赠与合同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在我国《合同法》中首次出现后,作为赠与合同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性质及其法律效力一直存在争议,至今仍尚无定论。附负担赠与合同作为赠与合同的特殊类型,受赠人在承受赠与时存在着负担的问题,学界对其性质及其法律效力的争议便缘于此。争论中,特别是就其单务性或双务性、有偿性或无偿性的性质归属之争一直僵持不下。本文拟从界定附负担赠与合同的含义入手,厘清其与附条件赠与、目的性赠与等相关概念的区别,在这一根底上讨论附负担赠与合同的性质,并进而讨论其法律效力,最后对进一步完善对附负担赠与合同的规制略陈浅见。一、附负担赠与合同的内涵与概念澄清(一)附负担赠与合同的概念界定附负担赠与合同又称附义务赠与合同,是赠与合同的一种特殊种类。附负担赠与合同即赠与时附加一定条件使受赠人承当一定义务的合同。我国《合同法》第190条规定:赠与可以附义务。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约定履行义务。这便是附负担赠与合同在我国立法上的根据,条文中虽然没有使用负担而使用了义务一词,但学界普遍认为此处的义务应解释为与负担无异。(参见江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精解,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153)《合同法》第185条明确界定了赠与合同的概念: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承受赠与的合同。由此可见,无偿性是赠与合同包括附负担赠与合同的最显著特征。(二)附负担赠与合同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附负担赠与合同与附条件赠与合同的区别附负担赠与与附条件赠与是两组具有本质区别的概念。首先必须弄清附负担赠与与附条件法律行为之间的关系。附负担赠与于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理论,但与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不同的是,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只有在符合所附条件时才生效或解除,而附负担赠与合同那么是将所附条件作为赠与合同订立的前提和合同内容。附负担赠与合同在依法成立后就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所负条件只是受赠人应当承当的合同附加义务。由此可见,附负担赠与合同与附条件赠与合同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附条件赠与合同是指在赠与合同中约定赠与生效或失效的条件,当条件成就时,赠与合同即发生或失去效力,即所附条件是将来可能发生的客观状态,具有限制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消灭的作用。附负担赠与合同中的负担那么是受赠人的合同附加义务,详细表现为受赠人的某种行为。此外,在附负担赠与合同中,负担属于义务,故必须履行,否那么可以按照强迫程序强迫其履行;而条件那么不属于义务,无可强迫执行性。2.附负担赠与与目的性赠与的区别目的性赠与是学理上的概念,又称为目的赠与,指赠与人基于某种特定目的而为的赠与,而非课受赠人予一定的义务。正如史尚宽先生指出,依法律行为内容,不课以义务,惟为结果而为赠与者,称为目的赠与。例如男女双方为建立婚姻关系而赠与财物便属于目的赠与。附负担赠与与目的性赠与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附负担赠与在于使受赠人负有一定义务,因此当受赠人不履行负担时,赠与人可以诉请履行或撤销赠与。反之,目的性赠与中受赠人之行为并非义务,假如受赠人不为符合该目的之行为,赠与人也无法诉请履行或撤销赠与,而只能主张双方之缔约目的无法达成,构成缔约根底丧失,而依不当得利恳求受赠人返还赠与物。第二,负担是从赠与财产中所为之给付,因此通常是有财产价值之给付,而目的性赠与中,受赠人所为之行为通常未必是财产上之给付。因此假如受赠人所应给付者与财产上之给付无关,而是劳务,那么应属非负担,而是目的性赠与。史尚宽先生还指出,判断某项赠与终究是目的性赠与还是附负担赠与,应依赠与人就所定用处之事实上履行所得利益之强度、契约当事人之信任关系、所定用处之内容及其金钱的价值而定。二、附负担赠与合同的性质辨析(一)附负担赠与合同在单务性、双务性上的归属以合同当事人双方是否互负具有对价关系的债务为标准,合同可以区分为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单务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仅享有权利不承当义务,另一方只承当义务不享有权利;双务合同那么是当事人双方互负对价关系的合同。由此可见,双务合同的成立必须同时满足两个要件:合同当事人双方应互负债权债务;当事人双方的债权债务应具有对价关系。判断附负担赠与合同属于单务合同还是双务合同,首先应分析^p合同当事人双方是否互负债权债务。在附负担赠与合同中存在两个债务:赠与人负有赠与的给付义务,受赠人在承受赠与时对赠与人亦负有一定义务。这符合双务合同的第一个法律要件。但是笔者认为附负担赠与合同不符合双务合同的第二个法律要件,仍属于单务合同。因为赠与人履行负担仅以受赠财产价值为限,并没有改变赠与合同的片面单务性;同时,受赠人所负的负担与赠与人所负的给付义务不具有对价关系。假如受赠人的义务与赠与是互相对等的,那么该合同就不能称之为赠与合同,而已经转化为其他有偿合同,例如甲送给乙1000元人民币,同时约定乙寒假为甲的儿子补习功课,这实际上已经转化为劳务合同,属于双务有偿合同。假如受赠人的义务已经到达对待给付的程度,那么由于该契约已经丧失其无偿性而不可以再认为是赠与契约;反之,假如该行为义务尚未到达对待给付的程度,那么可能会被认定为负担。由此引发的另一个问题便是负担与对待给付终究如何区别。在这个问题上史尚宽先生指出,负担与对待给付之不同在于:负担必须于赠与人先为给付之后,才有履行负担之义务,而且通常负担之价值并不会超过赠与财产之价值,否那么便不能成之为赠与合同。正因为如此,____地区的民法规定,受赠人仅于赠与之价值限度内,有履行其负担之责任。(二)附负担赠与合同的有偿、无偿问题判断合同有偿性和无偿性的标准在于合同双方当事人所负给付是否具有对价关系。无偿,谓不受任何对价,即受赠人在获得赠与财产的所有权时,不需要付出任何对价;而有偿,即双方当事人都把失去的利益看作是获得利益的代价,也就是存在互负对价关系。根据上文分析^p,在附负担赠与合同中,赠与人的给付与受赠人的负担之间并不具有互负对价关系,因此,附负担赠与合同仍然没有改变赠与合同的无偿性,仍属于无偿合同。三、附负担赠与合同的法律效力附负担赠与合同是赠与合同的特殊类型,赠与合同成立和生效要件及一般权利义务分配对其同样适用,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笔者在此只讨论附负担赠与合同的特殊性质局部。(一)附负担赠与合同的特殊有效要件附负担赠与合同的受赠人在承受赠与时负有某种负担,应当履行约定的义务。在具备一般赠与合同成立要件的同时,附负担赠与合同的负担还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负担不能是受赠人的既存义务。所谓既存义务是指当事人本来就应当履行的义务,例如甲赠与乙一定财物并约定乙赡养乙年迈且生活困难的父母,这里乙的负担便是既存义务,因为赡养父母本就是乙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其次,负担必须是受赠人将来履行的义务,也就是受赠人承受赠与后才履行的义务,受赠人的先行行为(即已经完成的行为)不能作为负担。最后,负担不能违背法律和公序良俗。在赠与合同中不能附加要务施行违法行为和违犯公序良俗的负担,否那么不仅该负担无效,整个赠与合同也无效。(二)附负担赠与合同的履行恳求权附负担赠与合同作为赠与合同的特殊种类,其本质上仍为赠与,而负担是赠与的从义务。赠与与负担是一种主从的牵连关系,负担不是赠与的对待给付。因此,在附负担赠与合同中,受赠人有权恳求赠与人先为赠与之给付,赠与人应领先为给付,而不得以受赠人尚未履行负担作为不履行给付的抗辩。赠与人在为赠与给付之前,不得恳求受赠人履行其负担或者撤销赠与。在已为给付而受赠人不履行负担时,赠与人得恳求受赠人履行其负担;受赠人仍不履行时,赠与人得撤销赠与。赠与人亦可不恳求受赠人履行而迳行撤销赠与,使附负担赠与合同溯及既往地无效,受赠财产依不当得利返还。(三)赠与人的瑕疵担保责任一般赠与合同通常不要求赠与人承当瑕疵担保责任,但我国《合同法》第191条规定在附负担赠与中,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当与出卖人一样的责任,即假如赠与财产有瑕疵,或者影响受赠人正常利用该财产履行附加义务,或者给受赠人造成损失影响附加义务的履行,那么基于公平原那么,赠与人应承当赠与财产的瑕疵担保责任。因此,对于附负担的赠与,就负担而言,受赠人如同买受人的地位,假设赠与财产有瑕疵,赠与人应当在受赠人负担的限度内负有与出卖人一样的瑕疵担保责任。应当注意的是,附负担赠与合同中赠与人的瑕疵担保责任范围仅限于因赠与物瑕疵所造成的受赠人的损失,即受赠人因相信赠与物无瑕疵所产生的损失,解释上认为属于信赖利益的损失,不包括赠与物完全无瑕疵时所应得的利益的损失。因此,对于以下损失赠与人应予赔偿:因赠与人不告知赠与物为别人之物,受赠人对于别人的权利主张提起确认之诉所需的诉讼费用;受赠人丧失获得同类物的时机所遭受的损失;相信赠与物没有瑕疵,对赠与物进展改善或进展利用,因赠与物的瑕疵使该物归于无用所遭受的损失。(四)附负担赠与合同赠与人的撤销权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92条的规定,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得撤销赠与。笔者认为,这里的不履行应包括不完全履行、不适当履行、全部不履行和履行迟延。附负担赠与的撤销权属于形成权,赠与人得依其单方意思表示使赠与合同溯及既往地归于消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回复到赠与合同订立之前的状态,受赠人所得之赠与丧失了法律上之原因,应当依不当得利之规定返还给赠与人。在赠与人行使撤销权时应当注意,撤销权的行使依德国民法等大陆法系国家的规定,只需撤销权人向相对方为撤销的意思表示即可,但我国法律要求撤销权人只能通过诉讼或仲裁方式,恳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民法通那么》第59条第1款,《合同法》第54条第2款),且依我国《合同法》第192条第2款规定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1年内行使,这是赠与人撤销权行使的除斥期间。由于赠与合同的单务性和诺成性,合同一经成立,赠与人便承当了绝对的义务,因此法律赋予赠与人以撤销权,以平衡赠与人与受赠人之间的利益。但笔者认为,从平衡双方利益的本旨出发,在附负担赠与合同成立后受赠人本着对赠与人的信赖行事,由于赠与人撤销赠与而造成的损失,赠与人应当承当赔偿责任。对此我国合同法未作规定,不能不说是赠与合同制度构建中的一个缺憾;但在1997年《合同法》(征求意见稿)第337条曾规定:赠与合同成立后,赠与人未交付财产或财产权利,造成受赠人财产损失的,赠与人应当承当赔偿责任。笔者认为,在附负担赠与中,假设受赠人为履行其负担作过努力、付出利益,那么赠与人撤销赠与时应对受赠人的损失承当赔偿或补偿责任,这才符合赠与人撤销权制度平衡双方利益的本旨。综合前文,笔者认为,附负担赠与合同作为赠与合同的特殊类型,仍然没有改变赠与合同单务性、无偿性的性质。同时,附负担赠与合同的成立,其负担应当具备特殊的有效要件。在合同的履行中,赠与人应当承当赠与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在赠与人行使撤销权时,假设因赠与人行使撤销权给受赠人造成损失的,赠与人应当承当相应的赔偿责任或补偿责任。笔者主张将赠与合同成立后,赠与人未交付财产或财产权利,造成受赠人财产损失的,赠与人应当承当赔偿责任这一条款纳入《合同法》的规定,以平衡赠与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实现赠与人撤销权制度的本旨。【参考文献】:^p:[1]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2]江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精解.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史尚宽.债法各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周辉斌.论附负担赠与合同的含义及效力.时代法学.20xx(12).[5]黄立.民法债编各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6]王子清.关于赠与合同假设干问题浅析.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7]黄立.民法债编各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8]赵守东,徐旭.附负担赠与合同性质辨析.边疆经济与文化.20xx年版.[9]车辉.对赠与合同几个问题的讨论.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10]崔建远.合同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xx年版.[11]赵喜全.赠与合同撤销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xx(7).离婚协议约定房屋赠与子女的法律效力如何?【案情】1997年10月被告于某与赵某登记结婚,原告于小某系其二人婚生女。20xx年5月被告与赵某协议离婚,就财产分配及债权债务局部约定双方婚后购置一处房产归女儿(建立东路某小区11号楼12号),电脑归男方,剩下的全归女方所有、双方婚后无共同债务及债权,无共同存款。20xx年1月15日,以被告父母于某荣、张某花为甲方,以被告、赵某、于小某为乙方,签订了房屋处置协议,约定20xx年甲方购置某小区11号楼12号现交给乙方居住,乙方只有居住权,房屋所有权的继承人为于小某,于小某假设处置房屋须经甲乙双方所有人同意,缺一不可,否那么无效。假设于小某擅自处理,那么收回继承人的继承权归甲方。20xx年1月20日被告与赵某进展复婚登记,并于同年3月7日再次协议离婚,此次离婚协议就财产分配局部约定现有住房一套某小区11号楼12号按之前协议执行,所指协议即为20xx年1月15日的房屋处置协议。20xx年7月,原告于小某以其本人及其母亲赵某被被告于某从诉争房屋中赶出为由诉至法院。【分歧】本案的争议焦点是离婚协议约定房屋赠与子女的效力问题,主要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离婚协议约定房屋赠与子女,但房屋没有办理过户手续,视为赠与财产的权利未转移,赠与人依法享有任意撤销权。故被告又对房屋所做的再处置是合法有效的。第二种意见认为,离婚协议约定房屋赠与子女是一种以解除双方身份关系为目的的赠与行为,具有一定的道德义务性质,有别于普通民事主体之间的赠与。在双方婚姻关系因离婚协议得以解除,且离婚协议的其他内容已经履行的情况下,应当视为赠与财产的目的已经实现,赠与行为不能随意撤销,故被告对房屋所做的再处置是无效的。【解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1.夫妻双方单独约定将房屋赠与子女的协议可撤销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所谓诺成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一旦经对方同意即能产生法律效果。赠与合同也是不要式合同。不要式合同,是指法律没有要求必须具备特定的形式的合同。所以,只要赠与方发出赠与的意思表示,受赠方表示承受,赠与合同即为生效。夫妻双方私下签订协议将房屋赠与子女,该赠与协议是否生效,要看其子女的民事行为才能。假如子女是无民事行为才能人或限制行为才能人,父母作为法定代理人,完全有资格代替子女作出承受赠与的意思表示。____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那么〉假设干问题的意见》第6条规定:无民事行为才能人、限制民事行为才能人承受奖励、赠予、报酬,别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才能、限制民事行为才能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假如子女已经成年,那么属于完全民事行为才能人,承受赠与的意思表示只能由子女自行作出,而不能私下约定赠与。因为赠与是无偿行为,出于公平考虑,法律规定赠与人享有任意撤销权,即赠与合同成立后,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思不再为赠与行为。当然,对于任意性不加限制,对受赠人不公平,也违犯老实信誉原那么。因此合同法还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可见,夫妻双方私下协议约定将房屋赠与未成年子女,虽然赠与合同生效,但在房屋办理过户手续之前,夫妻双方还是可以反悔,行使任意撤销权。以上讨论的情形是夫妻双方单独协议约定将房屋赠与子女。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将房屋赠与子女的情形那么另当别论。2.离婚协议是夫妻双方出于到达离婚目的而签订的,只要没有证据离婚协议存在胁迫、欺诈的行为就不能撤销该协议离婚协议主要是约定离婚的事项,比方双方一致同意离婚、离婚后子女抚养问题、夫妻共同财产分割问题。在签订离婚协议时,当事人对夫妻共同财产分割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时,往往愿意将共同财产赠与给自己的子女或者其他第三人。这种赠与行为,本质上是双方签订离婚协议的一个重要条件。假如没有该赠与行为,夫妻双方有可能或者甚至根本不会达成离婚合意。所以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将房屋赠与未成年子女,不能等同于夫妻双方纯粹协议约定将房屋赠与子女的情形。故在夫妻双方婚姻关系因离婚协议得以解除,且离婚协议的其他内容已经履行的情况下,应当视为赠与财产的目的已经实现,赠与行为不能随意撤销。本案中,被告于某与赵某在第一次离婚时签订离婚协议,将房屋赠与其女儿于小某,该赠与约定作为离婚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离婚协议生效后,不能任意撤销。因此,该房屋已归于小某所有,被告于某与赵某非出于为女儿于小某利益考虑对该房屋所做的再处置,是无效的。笔者认为,被告于某与赵某于20xx年5月6日第一次离婚时,在离婚协议中已将本案诉争房屋进展了处分,约定双方婚后购置一处房产(建立东路某小区11号楼12号)归女儿于小某,该离婚协议经被告于某与赵某签字已生效。此后被告与赵某复婚又离婚,并在其二人于20xx年3月7日再次离婚时重新签订离婚协议,但对其二人首次离婚时已处分的房屋如何处分并无权改变,新的财产约定亦无效。被告与赵某在首次离婚时对该房产的处分属于赠与性质,该赠与财产虽未完成过户登记,所有权尚未转移,赠与人依法享有任意撤销权,但该赠与财产的赠与人系被告与赵某二人,现被告于某未提出撤销该赠与。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故原告起诉要求被告将诉争房屋返还给原告,让原告及其母亲赵某继续使用该房屋,理由充分,应予支持。本案应判决被告于某于本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将建立东路某小区11号楼12号的房屋返还给原告于小某,让其继续居住,并协助原告办理房屋过户手续。电子合同法律效力的认定一、电子签名及数据电文的概念(一)数据电文数据电文,也称为电子信息、电子通信、电子数据、电子记录、电子文件等。数据电文一词最早在国际法律文件中出现是在1986年结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共同制定的《行政、商业和运输、电子数据交换规那么》。该规那么规定,贸易数据电文是指当事人之间为缔结或履行贸易交易而交换的贸易数据。《电子签名法》第二条规定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根据该条的规定,数据电文的概念包含三层意思:1.数据电文使用的是电子、光、磁手段或者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手段;2.数据电文的本质是各种形式的信息;3.数据电文可以是原始生成件、发送件、承受件或储存件。(二)电子签名签名,一般是指一个人用手亲笔在一份文件上写下名字或留下印记、印章或其他特殊符号,以确定签名人的身份,并确定签名人对文件内容予以认可。它既包括了签字这么一个身体行为,也包含了认可书面内容的意思表示。传统意义上,签名必须依附于某种有形的介质,而在电子交易过程,文件是通过数据电文的发送、交换、传输、储存来形成的,没有有形介质,这就需要通过一种技术手段来识别交易当事人、保证交易平安,以到达与传统的手写签名一样的功能。这种可以到达与手写签名一样功能的技术手段,一般就称为电子签名。《电子签名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本法所称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说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根据该条规定,电子签名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电子签名的本质是数据;2.电子签名以电子形式为外在表现形式;3.电子签名必须依附于数据电文;4.可以与签名人身份绑定。二、电子合同法律效力的宏观认定(一)电子合同在宏观层面具有法律效力在《电子签名法》施行以前,电子合同是否具有合同法律效力,一直存在争论,而且也只能根据《合同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进展认定。《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电子数据交换和____)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上述两条为《电子签名法》赋予电子合同法律效力留下了一个可能,从《电子签名法》公布后,电子合同在法律层面正式明确具有合同效力。《电子签名法》第三条规定: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认其法律效力。第七条规定:数据电文不得仅因为其是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而被回绝作为证据使用。第十四条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综上,我们可以认为,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电子签名、数据电文与手写签名、书面文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二)电子合同适用的除外情形电子合同的运用,固然是进步了签约效率,但基于电子合同自身的考虑,立法者对电子合同的使用范围作出了限定,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合同都可以电子形式来签订。《电子签名法》第三条规定不适用以下文书:(1)涉及婚姻、收养、继承等人身关系的;(2)涉及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权益转让的;(3)涉及停顿供水、供热、供气、供电等公用事业效劳的;(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不适用电子文书的其他情形。而为何作出如此限制,较为官方的解释为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并未在社会活动中获得广泛应用,广阔民众的认知度不高;同时,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应用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物质条件也会限制一局部民众使用这种交易方式。由于上述原因,并基于交易平安因素的考虑,参考外国和有关地区的立法例,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第三条规定了适用除外。三、电子合同法律效力的微观认定上文已经阐述,我国法律已对电子合同赋予了与书面合同一样法律效力。但到详细的电子合同而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笔者认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数据电文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本质要求和形式要求);二是可靠的电子签名。(一)数据电文需符合法律法规的书面形式要求我国有很多法律要求法律文件需采用书面形式,例如保证合同、船舶租赁合同等,同时,合同法第十一条也对何为书面形式进展了规定。而《电子签名法》第四条那么进一步解决了什么样的数据电文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形式的问题。该条规定: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形式。根据该条规定,假如一项数据电文具有如下两项功能,即可认为具有与书面形式一样的功能:一是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二是可以随时调取查用。(二)数据电文需符合法律法规的原件形式要求原件形式要求,主要是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原件形式要求构成电子商务的一个主要障碍。通常意义上的原件是指信息首次固定于其上的媒介物。假如这样界定原件,那么几乎说不上数据电文有什么原件,因为数据电文的收件人所收到的总是原件的拷贝,而不是载有原始信息的那张软盘、光盘之类的媒介物。《电子签名法》第五条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数据电文,视为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原件形式要求:(1)可以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2)可以可靠地保证自最终形成时起,内容保持完好、未被更改。但是,在数据电文上增加背书以及数据交换、储存和显示过程中发生的形式变化不影响数据电文的完好性。(三)数据电文需符合法律法规的文件保存要求《电子签名法》第六条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数据电文,视为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文件保存要求:(1)可以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2)数据电文的格式与其生成、发送或者接收时的格式一样,或者格式不一样但是可以准确表现原来生成、发送或者接收的内容;(3)可以识别数据电文的发件人、收件人以及发送、接收的时间。文件保存要求通常是为审计或者税收目的提出的。本条规定的三项条件中,第一项为哪一项重复了第四条的规定,因为文件保存要求必然要求文件是书面形式,符合本条规定第一项条件的数据电文,就可以视为满足了书面形式要求。婚前协议的法律效力各位准新人们在签下契约之后要记得双方各自保存正本一份,最好是能公证后再交由第三者一份更为平安,但签订后是否就直接有法律效力呢?假设是经由上述流程,这份契约当然是具有相当的法律效力,但是它并没有直接强迫执行的效力。这是大家要特别注意的!其实,准新人们也不必为了是否签订一纸婚前协议书而烦恼不已。婚前协议书能让双方在根本问题上有最根本的保障,可是更重要的是,小两口在进入婚姻之际,双方应该都要用心共同经营婚姻生活。假设是真的生活不下去,俩人都能有好聚好散的心态才能好好解决后续问题。这样的心态应该比婚前协议更为重要!另类婚前协议局部内容具法律效力一些另类婚前协议,协议中并没有婚前财产公证等普通条款,取而代之的是谁做饭、谁喂狗、夜不归宿要交空床费等另类条款。相关法律专家指出,对于包含方方面面的另类婚前协议,有些明显不符合法律上的公平原那么,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但在不违犯国家法律规定、不进犯别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涉及财产等方面的约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丈夫夜不归宿,支付空床费给妻子、婚后男方每月上缴局部工资的生活费以供家用,违背那么受财政惩罚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受法律保护的。目前也已有男女双方离婚后,一方按照婚前协议得到赔偿或因婚前协议引起双方矛盾的事例。因此,新人们最好在签订这种另类婚前协议时先考虑清楚,不可把这种另类婚前协议当成儿戏。网签合同的效力认定【根本案情】丁某在一审中诉称:丁某与陈某于20xx年10月28日签订《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居间效劳合同》及《过户按揭代理合同》,买卖合同约定陈某将其1306号房屋出卖给丁某,合同约定该房屋总价共计985000元。其中居间人与代理人为北京链家公司。丁某与陈某同意委托该代理人办理房屋权属登记及物业交验过户手续及相关事宜。丁某分別于20xx年10月28日、11月2日向陈某支付了2万元定金和购房款43万元后并入住了该房屋。后丁某于20xx年12月31日又支付了250125元人民币,并已经支付了居间效劳费用、光缆入网建立费、物业管理效劳费等费用。但陈某将房屋卖给丁某后,于20xx年8月15日又与第三方孟某签署了《存量房屋买卖合同》,仅以65万元的价格将1306号房屋再次卖给孟某,并于3天后将房屋迅速过户至孟某名下。因此,丁某以欺诈手段获取房屋所有权,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恳求:确认陈某与孟某之间以欺诈手段恶意签署的《存量房屋买卖合同》无效。陈某在一审中辩称:不同意丁某的诉讼恳求。孟某在一审中辩称:陈某与孟某所签订的买卖合同合法,不同意丁某的诉讼恳求。【审理结果】一审法院经审理后判决:确认陈某与孟某签订的《存量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孟某与陈某于判决生效后共同将登记于孟某名下的1306号房屋转移登记至陈某名下;驳回丁某的其他诉讼恳求。陈某、孟某不服一审讯决,向北京一中院提起上诉。北京一中院经审理后改判:撤消了一审法院的民事判决并驳回丁某的诉讼恳求。【裁判理由】法院经审理认为: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20xx年8月11日,陈某与孟某就购置1306号房屋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为完成产权过户,陈某与孟某又于20xx年8月15日签订《存量房屋买卖合同》。陈某与孟某20xx年8月11日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双方设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而陈某与孟某20xx年8月15日签订的《存量房屋买卖合同》,系为完成产权过户而签订网签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不受该网签合同约束。丁某如认为陈某与孟某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应当就陈某与孟某20xx年8月11日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提出自己的主张,在该合同的法律效力未经司法程序确认前,丁某仅要求确认陈某与孟某之间为办理过户而签订的《存量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北京一中院不予支持。一审法院直接对网签合同的效力做出认定不当,据此判令将1306号房屋的产权登记到陈某名下错误,北京一中院予以纠正。孟某在本案一审中系被告,未提出反诉,现上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