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及汉语同族词族属关系的验证方法研_第1页
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及汉语同族词族属关系的验证方法研_第2页
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及汉语同族词族属关系的验证方法研_第3页
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及汉语同族词族属关系的验证方法研_第4页
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及汉语同族词族属关系的验证方法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历史比拟语言学理论与汉语同族词族属关系的验证方法研究〔AstudyontheTheoryofparativeHistoricalLinguisticsandtheMethodofConfirmingtheRelationshipAmongChinesecognatewords〕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博一汉语同族词研究的历史局限:缺乏验证同族词是指一种语言内部由源词及其孳生词、或同一来源的假设干个孳生词构成的词语类聚。这类词有源流相因或同出一源的族属关系,因而声音和意义多一样相近或相关。例如“叉〞〔手指分*交织〕、“杈〞〔树干分出的枝条〕、“钗〞〔两股簪〕、“衩〞〔衣裙下侧开口处〕、“汊〞〔水流的分支或分岔〕、“岔〞〔山路分歧处〕、“扠〞〔*开大指和中指所量的尺寸〕等声音相近,皆含分歧义,是一组汉语同族词;景颇语poŋ33(突出)、poŋ31〔壮实〕、t∫oŋ31〔堆尖状〕、koŋ31〔堆〕、koŋ55〔稍高状〕、Ʒoŋ31〔耸立状〕、tsoŋ55〔微竖立状〕等词的韵母皆为oŋ,意义都与“突出〞有关,它们是一组景颇语同族词。〔参看戴庆厦、*悉艰1995:165〕。上古汉语词汇具有单语素—单音节性,这种类型特征限制了词汇通过语素组合的方式构造新词,新词主要通过原词单语素—单音节格局内部音义成分的变易而孳乳衍生;而甲骨文时期曾为主体的假借字和周秦两汉以来愈益占绝对优势的形声字又为音转构词和义衍构词提供了适宜的书面表现形式,有效地稳固了音转构词和义衍构词的成果,使汉语中产生了大量的音转同族词和义衍同族词。表示否认的“毋、无、不、弗、勿、非、未、莫、罔、靡、微、蔑、否〞等就是一组音转同族词;前举“叉〞组词则是一组义衍同族词。同族词的大量存在使词语之间的源流族属关系成了倍受古今学者重视的课题,东汉*熙?释名?的声训法、宋代王圣美等人的右文说、清儒的音近义通说、晚近章太炎的语根沿流法、沈兼士的新右文体系、杨树达的语源考索法、高本汉?汉语词类?〔1934〕的声母韵尾框*法和王力?同源字典?〔1982〕的音义双重限制法等学说和方法后出转精,使辨识同族词族属关系的目的性及辨识方法的可操作性愈益增强。但是,从总体上看,汉语同族词研究方法始终存在着严重的缺欠,这就是,在确认词语的源流族属关系时,过于依凭词语声音和意义的一样相近现有论著、教科书和工具书在定义同源词〔或称同源字,相当于本文中的同族词〕时,大都把音义条件摆在首位,作为同族词的第一性要素加以强调,而源流族属关系却旁落到次要地位,让人感到,音近义同或音同义近似乎不是源自族属关系,而是决定了族属关系;不是因为同源才音近义同或音同义近,而是因为音近义同或音同义近才称其为同源。例如:“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这些字都有同一来源。〞现有论著、教科书和工具书在定义同源词〔或称同源字,相当于本文中的同族词〕时,大都把音义条件摆在首位,作为同族词的第一性要素加以强调,而源流族属关系却旁落到次要地位,让人感到,音近义同或音同义近似乎不是源自族属关系,而是决定了族属关系;不是因为同源才音近义同或音同义近,而是因为音近义同或音同义近才称其为同源。例如:“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这些字都有同一来源。〞〔王力,1982:3〕词语间是否有源流相因或同出一源的族属关系,不能依据任何一种音义条件〔或曰音义标准〕来衡量,原因在于:首先,上古汉语词汇的单音节性和语音语义演变的多样性为非同族而偶然形成音义一样相近关系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从语音的角度说,上古汉语单音节的构造形式比拟单一,只有“声母+韵母〞这种形式,且缺乏丰富的复辅音和复元音,音节的数量非常有限,词语同音的几率很高;又由于语言的演变可使原本相远的语音变得一样或相近,再加上所谓语音标准又允许声母和韵部在一定的*围内通转,音近词更多得不计其数。从语义的角度来说,本义不同的音同音近词可沿着各自的词义引申路线殊途同归,在*一义位上构成同义;加上词义之间存在“各种关系〞〔参看王力,1982:27—38〕,构成所谓“近义〞就更为容易。因此,“同音可以是偶然的,同义也可以是偶然的。简单地用同音加同义的方法来确定同源,常常是很危险的〞〔陆宗达、王宁,1981〕。例如,王力?同源字典?将古音相近、都表持物使高义的“举〔kia〕〞“揭〔kiat〕〞予以系联,然而,更多的证据显示,“举〞本义为两手对举,与隐含“两手〞义的“1〞〔叉手;两手捧物〕、“舁〞〔两人共举一物〕、“與〞〔两手举物与人〕、“梮〞〔抬食物的器具〕、“舆〞〔舆床,抬人用的轿子〕等同族,“揭〞则与词源义为“高〞的“碣〞〔特立之石〕、“2〞〔禾举出苗〕、“嵑〞〔山特立〕、“楬〞〔高出地面以作标志用的木桩〕、“傑〞〔出色〕、“嵥〞〔特立貌〕等同族。其次,汉语同族词是原生词在时空跨度较大的语言系统中变易孳乳的产物,持续不断的、动因条件和方向不同的变易或许使*些同族词的音义疏离,无法用一种衡定的、平面的音义标准去机械框*。再次,所谓音义条件带有不可防止的主观性。从语音条件来说,由于古音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的结论,各家在音类划分和音值构拟等方面多有分歧,加之对音转的把握宽严不一,使一些词的语音在甲看来是相近,在乙看来可能却属远隔。从词义来说,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从各自的联想出发推测词语意义之间的联系,这样,一种词义终究和哪些意义相近相关可能会有大相径庭的多种多样的见解。汉语在类型上的特殊性、同族词音义关系的复杂性和音义条件的主观性等因素,决定了汉语同族词族属关系确实定必须包含推测和验证两道程序。也就是说,验证绝非可有可无的附带手续,而是一个必备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与步骤,任何有关词语族属关系的推测不经历证都不应视为定论。因此,构建汉语同族词验证机制、探索适宜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验证方法是实现汉语同族词研究科学化的当务之急。二基于“对应规律〞构建同族词验证机制同族词是一种语言中有共同来源或源流相因的词,从本质上来看,它与不同语言中有共同来源的同源词是相通的,二者都是语言开展演变的产物。因此,汉语同族词研究可以参鉴历史比拟语言学有关同源词研究的根本原则和方法。同源词是历史比拟语言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在同源词研究中,历史比拟语言学特别重视对所拟测的不同语言间词语的同源关系进展验证,拟测与验证相结合是同源词研究最为根本的方法论原则。历史比拟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梅耶在?历史语言学中的比拟方法?(1925)一书中对验证的必要性及其所用的证据进展了详尽的论述,他强调指出:“证明*种相符并非出于偶然,这是词源学家所应负的责任。这种证明可以随语言和情况的不同而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每一种语言和每一个词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但是在任何情况下,证明却必须是精细的,严格的。〞〔P.31〕“怎样才能证明词汇间的相符〞,历史比拟语言学“决不是只根据语音形式间的相似而确定的,而是根据对应的规律。〞〔同上,P.27〕不同语言间意义相关的词,不管语音差异有多大,只要能找到一批与之有对应关系的实例,就可以证明它们是同源的。比方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中的“八〞分别是huit,otto,ocho,差异看来很大,“但是并非偶然,因为这样的对应还有许多,如法语的nuit‘夜’,意大利语的notte,西班牙语的noche;或法语的cuit‘煮’,意大利语的cotto;以至法语的lait‘乳’,意大利语的latte,西班牙语的leche;法语的fait‘事实’,意大利语的fatto,西班牙语的hecho等等。〞〔同上P.5—5〕亲属语言同源词间的对应规律来源于语言演变的规律性。汉语同族词既然是上古汉语音转义衍构词的产物,则,它的产生就不是孤立的和任意的,一定会受到语音演变规律和语义演变规律的制约。因此,作为历史比拟语言学理论基石的“对应规律〞理应成为构建汉语同族词验证机制的根本出发点。由于汉语同族词的成因与存在的*围与同源词有所不同,因此,在参鉴同源词验证方法的根底上,汉语同族词族属关系的验证必须在验证内容和验证维度上有新的拓展。从验证内容上看,确定不同语言间的词语是否同源,通常只针对语音关系探寻对应规律。尽管历史比拟语言学家已经认识到,在语言分化的过程中,同源词的意义可能也会产生较大分歧,而且也强调要对意义上的分歧进展诠释,〔梅耶,1925:29〕但是,历史比拟语言学并未展开对语义对应规律的研究。由于汉语同族词的产生有语音变转和意义衍化两种途径,则,其族属关系的验证内容就应当包括语音和意义两个方面,也就是说,不仅要通过探寻语音对应规律证实同族词的“音转〞,还要通过探寻语义对应规律证实同族词的“义通〞。从验证的层面看,历史比拟语言学是在亲属语言之间探寻对应规律以证明词语的同源关系。而汉语同族词是在汉语内部生成,则,能够证明其族属关系的最直接、最丰富的证据应当存在于汉语系统内部。因此,在汉语方言间和文献中开掘可以证明同族词“音转〞“义通〞关系的对应实例,是首要的验证工作。在用以证明同族词族属关系的语音对应或语义对应根本建立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在与汉语有发生学关系的亲属语言中寻找证据,通过汉语与亲属语言间的对应规律来辅助证明汉语同族词的族属关系。另外,由于词汇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词义的开展受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因此,在有些情况下,还可以探寻先民的生活遗迹、文化心理与同族词意义关系的对应,以此阐释和验证同族词之间深层的语义联系。综上,汉语同族词验证机制包涵汉语内部材料〔包括方言和历史文献材料〕的平行互证、亲属语言的旁证和民族文化的辅证三个维度。利用汉语文献语言材料进展平行互证可分为证音和证义两个方面。证音的主要手段是:音转同族词系列组际互证,利用谐声、重文、读假设、异文、又音、通假、声训等文献材料辅证;证义的主要手段是:利用“右文〞证明构词理据,义衍同族词系列组际互证,利用多义词的义位关联和词语的组合关系辅证。亲属语言的旁证也包括证音和证义两个方面。证音的主要手段是:亲属语言与汉语同源词的语音对应证,亲属语言间同源词的语音关系证,亲属语言特殊音位证,亲属语言同族词与汉语同族词的族际互证;证义的主要手段是:亲属语言多义词的义位关联证,亲属语言构形手段证,亲属语言同族词的语义关联证,亲属语言同源词的语义关联证。民族文化对同族词语义关系的辅证主要包括华夏民族思维特征证,传统观念和文化心理证,神话传说和人名地名证,古代习俗证,经济生活形态证,古器物形制证。〔详见*博,2003〕汉语同族词族属关系的三个验证维度和多种验证手段并不彼此排斥,根据具体需要,常可从多个方面、综合调动多种手段进展验证。一般来说,验证的维度和证据数量越多,词语间同族关系为真的概率就越大。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同族词来说,不同证据的验证效力是有差异的。比方,汉语多组同族词呈现出的语音对应规律和语义对应规律对于同族词间的“音转〞“义通〞最有证明力,而亲属语言同族词与汉语同族词的整体对应对于因词源义辐射式衍化而生成的义衍同族词群最有证明力。下文将结合实例重点讨论汉语同族词系列的组际互证和亲属语言同族词与汉语同族词的族际互证这两种验证方法。三汉语同族词系列组际互证3.1音转同族词系列组际互证以往为探索词语源流族属关系而确立的音转*围和条例有四种:1〕偏重声转,如戴震的“同位〞“位同〞之说戴震?转语二十章序?:“凡同位为正转,位同为变转〞,“凡同位则同声,位同则声变。〞以现代语音学术语而言,即凡发音部位一样的声母通转为同位关系,凡发音方法一样的声母通转为位同关系。是声转条例;2〕偏重韵转,如章太炎的?成均图?是韵转规则;3〕声母韵尾同限,高本汉认为汉语有“丰富繁杂的元音变异〞,因而他在?汉语词类?中所构建的汉语词族的语音框架就只对声母和韵尾加以限制,先按上古汉语收尾辅音分成舌根、双唇、舌尖三大类,后按起首辅音把这主要的三类再进展分类,形成十个“起首辅音—韵尾辅音〞的“框子〞;4〕声韵同限,王力?同源字典?强调同源字“必须韵部、声母都一样或相近〞〔第20页〕,即同源字韵部之间必须有叠韵、对转、旁转、旁对转、通转之类的关系,声母之间必须有双声、准双声、旁纽、准旁纽、邻纽之类的关系。这些音转*围和条例都不能成为系联汉语同族词的语音标准,原因在于,它们无视了语音变转的有条件性。在语音变转过程中,声韵总是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的。*种“旁转〞“对转〞或“旁对转〞可能只发生在*些声母的*围内,反之,*种“旁纽〞或“邻纽〞或许也不能普及所有的韵部。如果不注意音转的条件,可能会据孤立的音转确认词语的族属关系。例如?同源字典·侵部?系联的“醲﹕酽〞为泥疑邻纽,侵谈旁转,但?同源字典?中“泥疑邻纽〞极为罕见,除此之外,仅见?支部?“麑﹕3〞,而其韵部关系为支侯旁转。这样,尽管“醲﹕酽〞与“麑﹕3〞的声转形式一样,但声转的语音条件并不一样,因此,严格说来,它们各自孤立,不能相互为证。如果说“醲﹕酽〞声转还有异条件的“麑﹕3〞为伴的话,则,?同源字典?中还有个别声转或韵转干脆是绝无仅有,例如?鱼部?“戴震?转语二十章序?:“凡同位为正转,位同为变转〞,“凡同位则同声,位同则声变。〞以现代语音学术语而言,即凡发音部位一样的声母通转为同位关系,凡发音方法一样的声母通转为位同关系。在根据一般的声转韵转规则或具体线索推测两个意义一样或相近的词是源于语音变转的同族词时,应当设法寻找与之声母韵部完全对应的其他同义词,构建一个音转同族词系列,既用以证明推测为同族的词语之间的语音关系,又可使该系列中的多组音转同族词彼此互证,这种验证方法就是音转同族词系列的组际互证。音转同族词系列组际互证注重的是严格的语音对应规律,而不是简单地用所谓“音同〞“音近〞来衡量。即使语音相远,但只要呈现出有规律的语音对应,也可证明音转同族词的语音关系。例如,?说文?:“鐼,铁属。从金,贲声。读假设熏。〞据?说文?“读假设〞提供的线索,同表香义的贲声之“蕡〞与熏声之“薰〞古音也当相近〔还包括“芬﹕芸〞〕,或许为音转同族词。可“蕡〞的声母是唇音,“薰〞的声母为喉音,依一般的古音体系,这两类声母相去甚远。如果孤立地对待“蕡〞“薰〞的语音关系,显然不能把它们视为同族词。可当我们在上古文献多组同义近义词中发现与“蕡〞“薰〞语音关系一样的如下语音对应后,则可根本确认其为音转同族词:(拟音依李方桂?上古音手册?〔1971〕,该书附于韵后的*、h分别标记上声和去声,平声不作标记)被证族:蕡*bjən芬*phjən………薰*hwjən芸*gwjən〔香〕参证族:⑴棼黂*bjən纷*phjən……纭*gwjən溷*gwənh〔乱〕⑵氛*phjən…………………雲*gwjən〔云气〕⑶4*bjən…………………韗*gwjənh〔鼓〕⑷贲*bjən…………………楎*gwən〔三爪之物〕⑸忿*phjənh………………恨*gənh〔恨〕⑹贲pjənh幩*bjən………鞎*gən〔饰〕⑺濆*bjən…………………垠*ngjən〔边际〕⑻本*pən*…………………根*kən〔根〕⑼愤*bjən*………………忶*gwən〔闷〕⑽奋*pjənh………………翚*hwjəd〔振羽疾飞〕⑾奋*pjənh………………釁*hjənh〔奋动〕⑿5*bjən*………………釁*hjənh皲*kwjən〔裂〕“蕡﹕薰〞等13组同义词之间的语音关系形成较为严整的语音对应,表现在:1〕虚线左右两侧的字韵部一样,皆为古文部字,〔“翚〞除外。但郭锡良〔1986:143〕据?诗·小雅·庭燎?以“晨、煇、旂〞押韵的情况分析,认为从“军〞的字?诗经?时代可能在文部。〕且绝大多数属中古合口三等;2〕虚线左侧的字上古皆为唇音声母,中古除“本〞外皆为唇齿音声母;3〕虚线右边的字绝大多数为中古晓母匣母字,即使不属晓母匣母,也与晓匣字有谐声关系。如疑母之“垠〞、见母之“根〞与匣母之“痕、鞎、很、狠、恨〞等有谐声关系,见母之“皲〞与“匣〞母之“浑、楎、餫、辉、晖、翚〞等有谐声关系。这13组声韵对应的同义词可以彼此互证,使其音转关系及由此决定的同族关系根本可信。多个拟测为同族的词语间的语音通转关系也可以利用音转同族词系列证明。例如,明母之“靡〞“蔑/末〞“曼〞“无/毋〞“莫〞“亡/罔〞皆表否认,分属歌部、月部、元部、鱼部、铎部、阳部,它们之间的语音通转关系可以通过下面这个音转同族词系列证明:明歌明月明元明鱼明铎明阳这个系列所含词语的声韵状况比拟整齐,故统一标注。个别情况将另作注释。被证族:靡………蔑/末……曼……无/毋……莫……亡/罔〔表否认〕参证族:⑴幭……幔………幠晓鱼……幕………6晓阳〔覆,覆盖物〕⑵蔑眜……瞒………瞙………盲〔目不明〕⑶摩…………抹……抚…………摸〔摸,抚摸〕⑷懱/蔑……慢………憮晓鱼〔轻慢,傲慢〕⑸勱……勉/愐……慔………蘉〔勉力,尽力〕⑹塺…………末……麪〔麵〕………………塻〔粉状物〕⑺麽………末/蔑……緬…………………芒〔细小〕⑻靡摩………灭………………亡〔消灭,灭亡〕⑼靡……娩/曼………妩〔美丽〕⑽末………晚………暮〔日暮,晚年,年老〕⑾谩/慲………诬……誷〔欺骗〕⑿7………慲/悗………………忘〔忘记〕根据被证词的语音关系所构建的音转同族词系列可分为声转、韵转和声韵皆转三种类型,“蕡﹕薰〞系列和“靡﹕蔑/末﹕曼﹕无/毋﹕莫﹕亡/罔〞系列分别属于声转同族词系列和韵转同族词系列;根据被证词语音变转的层级,可以分为单层音转和多层音转两种类型,“蕡﹕薰〞系列和“靡﹕蔑/末﹕曼﹕无/毋﹕莫﹕亡/罔〞系列就分别属于这两种类型。与以往订立的同族词音转条例相比,音转同族词系列高度重视音变的有条件性,追求的是声母和韵部的完全对应,因而可以比拟有效地证明同族词之间的语音通转关系。3.2义衍同族词系列组际互证在词义衍化的过程中,具有语义聚合关系的词往往彼此牵连带动,相引相从,发生对应性的分化。词义对应性分化的语义条件从本质上说是同义聚合。就单语素词而言,“同义〞关系存在于义位和义素两个层面。同义词有一样的义位,它们在义位层面上形成同义聚合关系。反义词和类义词相关义位对称的语义构造式中都有共同的义素,它们在义素层面上形成同义聚合关系。还有些词既不是反义词,也不是类义词,无法用比照的方法分析它们的共同义素和区别性义素。然而,如果把它们的训词释语大概视为一个语义构造式的话,可以发现,尽管这些词相关义位的语义构造式并不对称,可其中有一样的义素,也可在义素层面形成同义聚合关系。为与反义词和类义词相区别,本文只称这些词为同义素词。同义词、反义词、类义词和同义素词相应分化的结果是产生多组有语义对应关系的同族词,构成义衍同族词系列。因此,确认音同音近的A词和B词的意义关联是否来自词义衍化,它们有无同族关系,可以考察与A、B有语义聚合关系的其他词是否有一样的语义关联,通过构建义衍同族词系列进展组际互证。例如,据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释先?考证,义为“洒足也〞的“洗〞与含“足〞义素的“先〞“侁〞“跣〞有族属关系。为证实这一推测,我们观察与“足〞有类义关系的其他表身体部位的词,结果发现有“手〞义的“爪〞与“澡〞〔洒手也〕音近,“躯〞与“浴〞〔洒身也〕音近“躯〞“浴〞声纽似远,然“浴〞从“谷〞得声,“谷〞“躯〞见溪旁纽,屋侯对转。转引自*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69页。参考文献陈保亚1999?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教育。戴庆厦*悉艰1995?景颇语词汇学?,中央民族大学。“躯〞“浴〞声纽似远,然“浴〞从“谷〞得声,“谷〞“躯〞见溪旁纽,屋侯对转。转引自*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69页。参考文献陈保亚1999?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教育。戴庆厦*悉艰1995?景颇语词汇学?,中央民族大学。高本汉1934?汉语词类?,*世禄译,商务印书馆,1937年。郭锡良1986?汉字古音手册?,大学。李方桂1971?上古音手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陆天桥1990汉语“窟窿〞和壮侗语族的远古关系,载?汉语与少数民族语关系研究?,中央民族学院学报增刊。陆宗达王宁1981谈比拟互证的训诂方法,?训诂学研究?第1辑,师*大学。梅耶1925?历史语言学中的比拟方法?,见?国外语言学论文选译?,岑麒祥译,语文,1992年。王力1982?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通锵1991?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悉艰1993景颇语的同族词,?民族语文论文集?,中央民族大学。杨树达1983?积微居小学述林?,中华书局。*博1989汉语音转同族词系统性初探,?**社会科学?第6期。———1995词的相应分化与义分同族词系列,?古汉语研究?第4期。———2003?汉语同族词的系统性与验证方法?,商务印书馆。说明:文中加绿色底纹的方框,是排版时需造的字。写法如下:1“臼〞下面的横笔断开;2禾+曷,左右构造。3需+兔,左右构造。4卉+鼓,上下构造。5巾+奮,左右构造。6巾+巟,左右构造。7忄+末,左右构造。8目+“堫〞的右边,左右构造。9占+刂,左右构造。10缶+占,左右构造。11门+俞,包围构造。12目+夹,左右构造。13穴+叕+女,上下构造。14鱼+兑,左右构造。15叕+页,左右构造。身体部位洗身体*部位被证族:[先、侁、跣]——————洗参证族:爪————————澡躯————————浴毛————————沐又如,?说文?:“陴,城上女墙俾倪也。〞段玉裁注:“凡小者谓之女,女墙即女垣也。俾倪叠韵字,或作睥睨,或作埤堄,皆俗字。城上为小墙,作孔穴,可以窥外,谓之俾倪。〞据段氏推源,城上女墙因有孔穴可向外窥视,故名之曰“俾倪〞,则,它当与表窥视义的“睥睨〞有同族关系。为对此进展验证,我们对含有“孔隙〞义和“窥视〞义的词进展观察,发现几组分别与“俾倪〞“睥睨〞有语义类聚关系的音同音近词,呈现出“孔隙——窥视〞的语义对应:孔隙窥视被证族:俾倪〔城墙之上有孔洞的矮墙〕———————睥睨参证族:窗〔屋顶通气透光的孔〕——————————8閒〔门缝〕——————————————瞯9/10〔刀、瓦器上的缺口或缝隙〕——————觇窬〔门边象圭形的小洞〕——————————11窐〔甑下小孔〕—————————————窥横线左侧诸词不是同义词,其所表客观事物也算不上同类,但其词义中皆含有“孔隙〞义素,属同义素词,它们相应分化出表窥视义的词,构成一个同义素义衍同族词系列,为“俾倪〞的得名之义及“俾倪〞与“睥睨〞的语义相关提供了证据。3.3汉语同族词系列组际互证的意义汉语同族词系列是语音或语义上有聚合关系的单语素词有规律地孳乳衍化的结果,相对于汉语内部和外部的其他证据来说,它为证明单组同族词的族属关系提供了最为直接和可靠的证据。在同族词系列中,每一组词语之间的音转形式或语义关联既可被他组词所证明,又可反过来为他组词的音转形式或语义关联提供证据。另外,汉语同族词系列组际互证的方法不仅有利于核实对同族关系的初始发现,还可以引发对更多的词语之间的同族关系的认知。例如,?同源字典?将“饑﹕馑〞系为一族,认为它们意义相近,有见群旁纽、微文对转的音转关系。如果有意对这一音转关系予以验证,我们至少可以发现5组与“饑﹕馑〞音转形式一样的同族词:⑴玑﹕瑾?说文?:“玑,珠不圜也。〞“瑾,瑾瑜,美玉也。〞⑵僟﹕谨?说文?:“僟,精谨也。〞“谨,慎也。〞⑶几﹕近/仅?尔雅·释诂下?:“几,近也。〞段玉裁?说文?“仅〞字注:“唐人文字,仅多训庶几之几。〞⑷讥﹕靳?说文?:“讥,诽也。〞段玉裁注:“讥之言微也,以微言相摩切也。〞?新唐书·隐逸传?:“绩之仕,以醉失职,乡人靳之。〞靳,嘲讽。⑸觊﹕觐?玉篇?:“觊,见也。〞?尔雅·释诂上?:“觐,见也。〞如果没有验证的驱动,不易发现这些同族词,这不仅使“饑﹕馑〞之间的“见群旁纽、微文对转〞成为孤立的、未被证实的音转,而且也未能呈现同族词衍生的规律性。因此,应当注重使用同族词组际互证的验证方法,提高同族词系联的质量与数量。五亲属语言同族词与汉语同族词族际互证汉语中一组声近义通的词和亲属语言中一组声近义通的词如果在语义和语音上都有对应关系,则它们可以彼此互证,既证实对方的同族关系为真,又证实自身的同族关系为真。亲属语言同族词与汉语同族词的族际互证得以成立的理由是,一种语言中假设干词语声近义通可能出自偶合,但其亲属语言假设干词语之间如果存在与之对应的声近义通关系,偶合的可能性就极小了。亲属语言间有对应关系的音近义通的词语当是*一词源形式在原始母语及其后代子语间孳乳衍化的产物,是有同源关系的同族词组,因而可以互为对方的族属关系提供参证。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初具亲属语言同族词与汉语同族词比拟研究的思路,他指出:“当印度支那比拟语言学能够平安的着手进展以前,在各语系当中,还有一种伟大的工作须待完成的。中国语里的语词必须依照原初的亲族关系把它们一类一类的分列起来,在台语和**缅甸语里也是如此。从此,而且只是从此,我们才可以把这三大语系的‘语词族类’加以比拟,而期待可靠的结果。〞〔?汉语词类?〔1925〕*世禄译本,第1—2页〕日本汉学家藤堂明保〔1965,0.3〕也把汉语“单字家族〞〔即单音节同族词〕的整理视为汉藏语言比拟的根底,认为:“汉藏语族中的各个语言间的比拟研究,它首先是各个语言中单字家族完成之后的课题。〞但这些学者都未将其主*付诸实践。最早将汉语同族词与亲属语言同族词作比拟研究的当推中国学者董为光、曹广衢、严学宭合写的?汉语和侗台语的亲缘关系?〔1984〕,文章通过比拟,证明“汉语表黑色、阴暗的一组词与侗台语有明显的对应〞。在他们的启发下,有学者也开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例如陆天桥〔1990〕大规模地系联比拟了有“空洞〞义的汉语同族词与壮侗语族同族词。但以往亲属语言同族词与汉语同族词的比拟研究并非为验证汉语词语的族属关系,而旨在论证语言间的亲缘关系。因此,与汉语比拟的材料就自然而然地限于亲缘关系颇有争议的苗瑶与壮侗语族。然而,这并不阻碍我们借鉴历史语言学同族词比拟法,在公认的与汉语有亲缘关系的语言或方言中开掘同族词材料,以用来印证汉语词语的族属关系。例如,汉语中有假设干隐含“两面相对〞义的音同音近词,其同族关系可借助一组藏语同族词来证明:汉语:夹*kriap挟*giap搛*kiam〔夹持〕铗*kiap钳*gjam〔铁夹,钳子〕梜*kiap〔筷子〕劫*kjap脅*hjap拑*giam〔要胁,挟制〕颊*kiap脸*kliam*〔面旁〕峡*grap〔两山之间〕狭*grap〔狭隘,狭窄〕荚*kiap〔豆荚〕12*tsjap睑*kliam*眨*tsrap〔目旁毛,闭眼,眨眼〕袷*kiəp〔夹衣〕藏语:a.单纯词:khyab“拥抱〞ɦgram(pa)“腮〞skam(pa)“夹剪,钳子〞ɦdʑab“夹子〞b.合成词:kabtɕar“合页,合扇〞kabrag“间隙,空间〔二根柱子间的间隔〕〞mig〔眼睛〕krabkrab“眨眼〞藏语中隐含“两面相对〞义的词和词素,其读音与“夹〞组词音有较为严整的对应关系,即基辅音根本上是舌面后音,主要元音为a,韵尾则为双唇塞音或鼻音。这说明,汉语中含有“两面相对〞义素的多个词语有大致一样的语音形式绝非偶然,它们渊源有自,是原始汉藏语*一词源形式在汉语中孳乳分化出的一组同族词。通过有同源关系的亲属语言同族词观照和印证汉语词语的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