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能力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能力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能力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能力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能力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能力测试题(含答案)13.1分子热运动一、单选题1.(2020·广西江州·期末)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用力拉铁丝,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两小滴水银接触会变成一大滴水银,说明分子不停运动2.(2020·安徽芜湖·期末)1827年植物学家布朗先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会做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以下关于布朗运动解释中,不符合分子动理论观点的是()A.花粉微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C.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会不断撞击花粉颗粒D.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对花粉微粒的撞击次数越多3.(2020·广东省恩平市黄冈实验中学月考)“不能与烟共舞,吸烟有害健康”,下图是禁止吸烟的标志。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都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引力4.(2020·宿州市萧县萧县城东初级中学期末)下列现象不能用微观领域的知识来解释的是()A.打扫教室时,会看到尘土飞扬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C.炒菜时锅内放些盐,整锅菜都有了咸味D.荷叶上的两滴露珠能汇成一大滴水珠5.(2019·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三期中)如下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不同B.表面磨平的铅柱压紧后能够吊住大砝码C.铅板和金属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D.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6.(2020·广西柳州·初二期末)四杯已知质量和温度的水如图所示,其中水分子的热运动最剧烈的是()A. B. C. D.7.(2020·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初三开学考试)常州春季美不胜收,下列事实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观点解释的是A.春风拂柳B.柳絮纷飞C.花香四溢D.薄雾弥漫8.(2019·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三月考)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A.小华认为a图放置最不合理B.小夏认为b图放置最不合理C.小梦认为c图放置最不合理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9.(2019·山东宁阳·初三期末)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下列叙述是事实或推论的是()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10.(2020·江苏苏州·初三其他)如图所示,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该现象主要说明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D.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二、多选题11.(2020·北京顺义·初二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之间有空隙C.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只存在引力12.(2020·北京东城·初三一模)关于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注射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B.乙图: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丙图:雪花飞扬,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丁图: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时,水的温度越高墨水扩散越快三、填空题13.(2020·广西江州·期末)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实验说明分子间有______。个大粒圆的爆米花芳香扑鼻,该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______。14.(2019·重庆巴南·期中)完成下列问题。(1)在下面的探究示意图中,甲、乙两个量筒中分别盛有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量筒的分度值为______mL,酒精的体积为______mL。将甲量筒中的水全部倒入乙量筒中,它们充分混合,稳定后的液面如图所示,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2)如图探究实验中,把于净的玻璃板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接着将该玻璃板的下表面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了______。图示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15.(2020·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中学月考)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后,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与水的总体积会_____(不变/变小),说明了分子间存在_____。16.(2018·四川成都·期末)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大量_____组成的,我们能闻到花香_____(选取(“属于”或“不属于”)分子运动。17.(2019·四川丹棱·初三其他)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由于液体分子作无规则运动,表面层中就会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18.(2020·江苏淮安·初二期末)如图所示,每一个卡通小人代表一个分子,建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微观模型。(1)模型乙代表的是液体,则模型甲代表的是______体,模型丙代表的是_______体(选填“气”、“液”和“固”);(2)物质密度与其组成分子排列密集度有关,分子排列越紧密,物质密度_______;(3)固体分子间距离小、排列有规律,绝大多数分子只能在固定位置附近振动,导致固体_____被压缩和分开;气体分子间距离大,能自由地在所能到达的空间运动,导致气体_____固定的体积。19.(2018·江苏苏州·初三其他)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厚度约3×10﹣8m,合_____nm.如图,水在“纳米纸”表面呈露珠状,两水滴靠近时常会自动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_____.四、实验题20.(2020·山西交城·初三期末)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扩散问题而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1)通过A实验可发现:__________________;(2)B实验你认为有什么不妥: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设计的实验都是在相同的环境下做的。他把上述实验修改后,再把A、B、C三个实验放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最后他得出如下结论:①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物质的三种状态中,____________态的扩散现象最明显。参考答案1.C2.B3.B4.A5.B6.C7.C8.B9.A10.A11.ABC12.BD13.引力间隙运动14.250分子间存在间隙变大分子间存在引力1.115.变小间隙16.分子属于17.引汽化18.固气越大很难没有19.30分子间的引力20.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不应放置在上面,应与装13.2第二节内能同步练习含答案知识点内能1.观察图中的三杯水,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杯水的内能最大B.乙杯水的内能最大C.丙杯水的内能最大D.无法判断2.质量相同的0℃的冰、0℃的水、0℃的水蒸气,它们的内能()A.一样大B.冰的内能最大,水蒸气的内能最小C.水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D.水蒸气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3.(湘西州中考)冬天睡觉前打盆热水泡脚,能使脚舒适暖和,这样做可使脚的内能A.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判断4.小李喜欢喝咖啡,冲调咖啡时总能闻到浓浓的香味。以下关于咖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内能不断增加B.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以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C.咖啡香飘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D.咖啡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5.(株洲市中考)水煮花生是一道风味小吃。煮花生过程中,通过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使其内能增大:利用_______(选填“机械”或“热”)运动使花生仁具有各种调料味。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6.如图所示,瓶内有一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B.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C.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D.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7.(宁波市中考)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柴火烧水B.压缩空气发热C.冬天搓手取暖D.钻木取火8.(南通市中考)如图,礼花筒利用筒内的高压空气膨胀,将彩带喷向空中,产生喜庆效果。高压空气膨胀过程中()A.对外做功内能增加B.分子热运动加剧C.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向外界传递热量9.如图所示,小华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这是通过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考查角度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10.(北京市中考)下列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锯木头时的锯条温度升高B.加入冰块的饮料温度降低C.倒入热牛奶的杯子温度升高D.放入冷水中的热鸡蛋温度降低11.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B.此实验只通过热传递改变筒内空气的内能C.下压活塞的过程,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D.硝化棉燃烧,是因为玻璃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12.(郴州市中考)下列事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会发热B.两手互相摩擦,手心变热C.水壶中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D.流星与空气摩擦生热发光13.(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中国的茶文化在宋朝时已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名扬世界。用热水泡茶时,茶杯温度会升高,其内能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改变的,茶水散发出清香,这是_______现象14.小明常用手给奶奶搓背和用热水给奶奶泡脚,都能使奶奶的身体感到暖和。搓背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泡脚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的15.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一些重型汽车停在有水的坑里,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_______的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_______;轮胎停在水中,通过_______的方式减少内能,降低温度,以保证行车安全。16.“钻木”能“取火”,说明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烤火”能“取暖”,说明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_______17.夏天,人们在开启啤酒瓶盖的瞬间伴有“嘭”的声,瓶口有一股“白烟”出现。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以上现象。考查角度2热量、内能和温度的辨析18.(多选题)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也一定为零B.0℃的冰块内能一定不为零C.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D.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E.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F.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G.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H.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I.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J.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K.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L.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内能减小答案CDBA热传递热AAC增加做功ADC热传递扩散做功热传递做功升高热传递做功热传递等效的略BFHL有空气的瓶子位置颠倒做无规则的运动气13.3比热容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题)1、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同纬度内陆地区小,主要是因为水的()A.比热容较大

B.比热容较小

C.密度较大

D.密度较小2、对于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根据c=得知()A.比热容跟热量成正比B.比热容跟质量成反比C.比热容跟温度变化成反比D.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3、夏天可以通过洒水或放置冰块来降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洒水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B.洒水降温利用了水蒸发吸热

C.冰块熔化时从周围物体吸收温度

D.冰块熔化过程中温度和内能都不变4、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B.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C.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5、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将盛有30℃冷水的小烧杯放入盛有70℃热水的大烧杯中,分别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热水和冷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是相同的B.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得快C.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D.热水的质量可能小于冷水的质量6、某同学游玩时捡到一物体,对该物体加热,测得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体是非晶体

B.该物体的熔点为80℃C.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不吸收热量

D.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的内能不变7、用同一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如图所示图象,由图可知(

)A.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快,甲物质的比热容大于乙物质的比热容B.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快,甲物质的比热容小于乙物质的比热容C.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慢,甲物质的比热容大于乙物质的比热容D.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慢,甲物质的比热容小于乙物质的比热容8、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比热容c/【J/(kg·°C)-1】水4.2×103煤油2.1×103砂石约0.92×103A.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B.水和砂石放出相等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多C.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1°C吸收的热量是4.2×103J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9、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组装器材时,先固定上面铁圈的高度B.升高相同的温度,a液体吸收的热量多C.a液体的比热容小于b液体的比热容D.必须控制酒精灯中酒精的质量相等10、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某海边城市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A.

B.

C.

D.11、在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看清讲台上温度计的示数,老师用手机对着温度计摄像(如图),并通过调节好的投影仪,将温度计示数投影到大屏幕上,但发现大屏幕上的温度计示数比较暗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用手电筒照亮温度计示数可使大屏幕上的示数明亮B.用手电筒照亮大屏幕可使大屏幕上的示数明亮C.温度计的示数在大屏幕上成缩小的实像D.温度计的示数在大屏幕上成放大的虚像1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二、填空题(共7题)1、质量相同的水、沙石和铜(已知c水>c沙石>c铜),放出了相同的热量,温度下降最大的是______。2、体温计采用水银作为测温物质而不用酒精是因为水银的

较小,相同条件下吸热升温快,能快捷、灵敏的测量体温。我国三峡大坝上下游水位差最高达113m,在上下游之间修建世界上最大的船闸,利用

原理确保船只平稳通行。3、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是因为水的________。质量为1t的热水放出2.1×108J热量后温度降低________℃.暖气能使室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实现的。4、小华在燃烧皿中放入5g酒精,对300g水加热,待酒精燃尽后水温升高了5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此过程中,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____J,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水的内能是通过______方式增加的。5、小红在实验室用酒精灯把质量是0.1kg,初温是60℃的水加热到100℃,则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J;该过程中是利用了_______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c水=4.2×103J/(kg·℃))。6、将刚烧开的2L热水倒入保温瓶中,两天后小明估测水温约为50℃,则热水的质量为______kg,保温瓶散失的热量约为______J。7、如图甲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可以知道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该物质液态比热容比固态比热容________(选填“大”或“小”)。图乙是酒精沸腾时的图象,由图象信息可以知道,酒精温度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水沸腾时的温度。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用虚线框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1)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_________(烧杯/)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_________。(2)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_________(液体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比较。(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____(A/B)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_________(A/B)升温较高。(4)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_________(A/B).2、铁板文蛤是南通的特色佳肴,由文蛤、佐料放在经加热发烫的铁板上制作而成.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餐馆会尽量选择热容量大的炊具.热容量的定义是: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查阅资料知道: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有关.由此同学们对相同体积物体的热容量作如下猜想:猜想1:物体的质量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猜想2: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同学们先用图甲所示装置,将体积相同的四个不同金属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将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示数如图乙.将四个金属块同时从水中取出,快速放入四个相同的保温杯中,杯中盛有质量和初温(约20℃)均相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出保温杯内水的末温,收集记录的数据如下表.金属块质量m/g比热容c/J(kg•℃)-1末温(℃)铅5651.3×10334.3铜4450.39×10347.2铁3950.46×10348.1铝1350.88×10340.9(1)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铁夹_____(选填“A”或“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_____℃.(2)由表中数据可知: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则吸收热量最多的是放入了金属_____的杯中的水;热容量最大的是_____金属块.(3)分析数据可判断:猜想1、猜想2都是_____的.请说出你对猜想1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_____.(4)请用热容量这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