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湾公园峡江风貌展示区配套建筑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_第1页
金海湾公园峡江风貌展示区配套建筑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_第2页
金海湾公园峡江风貌展示区配套建筑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_第3页
金海湾公园峡江风貌展示区配套建筑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_第4页
金海湾公园峡江风貌展示区配套建筑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目录TOC\o"1-2"\h\z\u1勘察工作概况 1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 11.2工程勘察范围和勘察阶段判定 11.3勘察的目的与任务 21.4勘察工作依据 31.5工程地质勘察等级的划分 31.6勘察工作布置与勘察完成情况 42自然地理条件 52.1交通位置 52.2气象与水文条件 6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63.1地形地貌 63.2地质构造 63.3地层岩性 73.4基岩面起伏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83.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83.6不良地质现象 9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94.1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94.2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94.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114.4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取值 125场地稳定性分析评价 135.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135.2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135.3拟建物建设对相邻环境的影响评价 155.4场地和地基的地震评价 156地基评价 166.1地基均匀性评价 166.2地下水作用评价 166.3持力层选择与基础型式建议 166.4成桩可能性、桩基础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影响分析 176.5特殊性土的评价 186.6拟建工程对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评价 186.7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评估 187勘察结论及建议 19附图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1-1~4金海湾公园峡江风貌展示区配套建筑工程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4)1:50022-1~2-22金海湾公园峡江风貌展示区配套建筑工程工程地质剖面图(1~22)1:20033-01~26钻孔柱状图XZY1~XZY261:200附表1、勘探点数据一览表2、测量说明附件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技术委托书3、岩石测试报告4、勘察纲要5、外业见证报告1勘察工作概况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1.1.1任务由来重庆两江新区市政园林水利管护中心(项目业主)、重庆渝高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代理业主)拟在重庆市两江新区修建金海湾公园峡江风貌展示区配套建筑工程,委托重庆北方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承包方),对拟建物进行岩土工程直接详细勘察工作(详见附件合同)。1.1.2拟建工程概况拟建项目场地分布于金海湾公园峡江风貌展示区,各拟建物凌乱分布于场区内,相邻两建筑物最近直线距离约250.0m,相距最远直线距离470.0m,峡江风貌展示区勘察总建筑面积1146.99㎡。根据初步设计方案:拟建项目包括3#楼~4#楼、6#楼、8#楼和9#楼(详见表1.1-1)。建筑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为三级;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砖混结构等结构,拟采用拟采用旋挖桩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标准设防类(丙类拟建场地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将在拟建物9#楼位置形成0.6~2.6m的基坑边坡,为土质边坡,最高段为土质边坡,其中土质边坡最高段有2.6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将会在6#楼和8#楼北侧形成2.9~5.8m的环境边坡,由土质边坡组成,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按各拟建物设计特征和基坑边坡情况见表1.1-1~表1.1-2。表1.1-1拟建物设计特征表序号项目名称层数(F)设计地坪面标高(m)地下室设计标高安全等级结构型式拟用基础形式荷载(KN/柱)高度m备注13#管理用房1F312.30三级砖混扩展基础或独立基础10004.5~8.024#管理用房1F304.30三级砖混独立基础或桩基础10003.5~5.036#管理用房1F211.00三级砖混独立基础或桩基础10005.407~8.4748#管理用房1F210.50三级砖混独立基础或桩基础10006.125~8.65559#管理用房1F/吊1F211.75208.15三级砖混独立基础或桩基础10004.50表1.1-2基坑边坡和环境边坡情况表序号边坡编号边坡长度(m)边坡高度(m)安全等级边坡类型备注1A1~A28.00.6~2.6三级土质边坡2A2~A312.02.6三级土质边坡3A3~A48.00.6~2.6三级土质边坡4B1~B230.05.1~5.3三级土质边坡5B3~B455.02.9~5.8三级土质边坡1.2工程勘察范围和勘察阶段判定1.2.1工程勘察范围判定按渝建〔2013〕345号规,本次勘察范围满足要求,具体判定条件如下表1.2-1。表1.2-1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无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无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有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有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无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有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1.2.2工程勘察阶段判定按渝建〔2013〕346号规,判定本次勘察阶段如下表1.2-2和1.2-3。表1.2-2选址勘察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项目判定结果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抗震危险地段建设场地。无不需进行选址勘察建设项目1投资20亿元以上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小型工程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大型工矿企业厂区整体建设。无不需进行选址勘察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大于1000m的越岭隧道和跨越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江底隧道和大型桥梁等需进行多方案比选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无不需进行选址勘察表1.2-3初步勘察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简单场地,拟建物工程安全等级为三级。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根据表1.2-1~1.2-3判定,本工程可进行直接详细勘察工作。1.3勘察的目的与任务本次勘察目的是为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资料和岩土设计参数,具体勘察的任务如下:1.3.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勘察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型式等有关资料;1.3.2、查明拟建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性类型、厚度、岩土层面的起伏程度,以及风化层的厚度,岩体的完整性等;1.3.3、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分布、规模、成因,分析评价其对场地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1.3.4、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地下动水位的变化幅度,分析评价地下水对拟建场地的不良作用,并判定场地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1.3.5、查明场地主要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并提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参数;1.3.6、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作出评价;1.3.7、对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进行评价;提供各岩土层的天然地基承载力,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建议。1.3.8、对场地地基稳定性、均匀性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地基及基础型式方案建议,以及相应的基础设计参数;1.3.9、分析评价工程建设对周边已有建构筑物的影响,以及建构筑物相互影响;1.3.10、分析评价基坑边坡及环境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相应的支护措施与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1.3.11、查明特殊性土填土的分布范围、厚度、物质成分、颗粒级配,以及填土的均匀性、密实性,并对填土作为建筑物地基的可能性和填土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1.4勘察工作依据1.4.1勘察依据1)甲、乙两方签定的建设工程勘察合同(附件1);2)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附件2);3)拟建物设计总平面图(1:500)。1.4.2勘察工作执行的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辅助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5工程地质勘察等级的划分根据勘察任务委托书,拟建工程安全等级为三级;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判定,拟建场地复杂程度划分为中等复杂场地(详见表1.5-1);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判定,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综合判定本次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场地类别划分表表1.5-1判定因素类别划分本场地类别1地形、地貌有两种地貌单元,地形坡角小于30°,局部地段人工回填形成边坡;中等复杂场地2岩层倾角(°)8°简单场地3岩体完整性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简单场地4岩土特征种类少,较不均匀,性质变化大,有填土中等复杂场地5土层厚度最大土层深度4.71简单场地6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简单场地7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简单场地8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边坡高度m土质边坡<8.0中等复杂场地岩质边坡有洞顶覆岩厚度与洞跨之比无采空区占用地面积比较%无9对相邻建筑影响程度小简单场地场地类别判定中等复杂场地1.6勘察工作布置与勘察完成情况我公司接受任务后,即组织了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工作,编写了勘察纲要,并经公司总工审核后实施。1.6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详细勘察阶段要求,并结合勘察场地岩土工程特征情况,勘探点布置主要沿拟建物轮廓线、角点及基坑边坡影响范围进行布置,建筑物孔线距为12~30m,共布勘探孔26个;勘察方法主要采用工程地质调查、测绘、测量、钻探、室内岩石试验、现场声波测试。1)钻探:我公司于2018年3月9日组织100型钻3台进场施工,2018年3月11日结束野外工作。全孔取芯钻进,本次勘察共完成钻孔26个,钻孔编号XZY1~ZXY26,进尺376.86m。本次勘察控制性钻孔2)测量:本次勘察测量内容包括控制点的收集、复核,钻孔的测放及复测,1:500工程地质剖面的测量。3)水文测试:在终孔24小时后对每个钻孔均进行简易水文观测,在钻孔中未见稳定水位。4)岩土样采集孔:本次勘察共在13个钻孔中进行采取岩土样,满足规范1/4~1/2的要求。5)工程地质测绘以1:500原状地形图为底图,对勘察范围及邻近场地进行测绘与调查,满足规范要求。1.6于2018年3月9日进场,采用完成实物工作量统计表表1.6-1项目单位完成工作量工程地质调查(1∶500)km21.0工程测量剖面m/条1141.54/22控制点个2定测钻孔个26钻探地质钻孔个26钻探累计进尺m376.86水文地质钻孔水位观测孔26取岩土样数岩样孔13室内试验单轴抗压组131.7、勘察工作质量评述1.主要针对拟建场地及其附近地质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第四系分布范围、基岩露头、岩层产状、构造裂隙发育程度和不良地质作用。1.7.2工程测量:场地原始地形部分已变化,根据甲方提供的拟建物设计总平图1:500套绘在修测的地形图上,作为勘察工作布置图,测量利用测区周边已有控制点(详见表1.7-1)。在1:500总平面布置图上图解求得各钻孔坐标,在各相应点输入全站仪手薄中,运用点放样程序将各钻孔放于实地。钻孔施工完后,利用全站仪测得各钻孔高程。剖面测量采用全站仪断面测量实测各条剖面。测量成果精度符合要求。坐标为重庆市独立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0.5m控制点成果表表1.7-1点号纵坐标X横坐标Y高程备注269082608.78157502.856251.227269182712.03057300.672232.7901.7.3钻探:钻进过程中严格按勘察方案及钻探操作规程执行,未出现安全质量事故。土层以φ110mm合金钻头钻进,采用回转钻进,素填土采取率65.0~78.3%、粉质粘土采取率90.0~96.0%、强风化采取率64.4~80.3%、基岩采用φ91mm合金钻头施工,以循环水回转钻进,采取基岩率80.00~90.00%,符合规范要求。钻探施工过程中钻探质量达到工程钻探技术及地质要求,未出现安全、质量事故。钻孔现场验收后,采用全孔水泥浆封孔,所有岩芯均进行了拍照存档并就近挖坑按顺序排列掩埋,设置标记。各钻孔均达规范要求。采样、室内测试及原位测试:本次勘察岩、土均取样作室内测试,采样数量能控制整体场地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取Ⅰ级原状土,取样深度及样品数量符合规范要求;取样深度及样品数量符合规范要求;室内试验工作及波速测试工作由重庆岩土工程检测中心承担,室内岩土样测试工作按现行国家标准执行,测试成果符合规范要求。野外对对素填土进行重力触探(N外业见证:本次勘察工作由建设方委托重庆长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了外业见证工作,见证人员火举YKJZ-2310228-0011、刘扬YKJZ-2310228-0010。并出据了勘察工作外业见证报告。第一手地质资料真实、可信,所获资料在野外均进行了自检和互检,符合质量管理的规定要求,现编制本报告供设计使用。2自然地理条件2.1交通位置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礼嘉镇,东北侧临嘉陵江,其余周边均为施工区。拟建物场区内部拆迁均已完成。场地交通较方便。(地理位置)2.2气象与水文条件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长江河谷的巴南、綦江、云阳等地达18.5℃以上,东南部的黔江、酉阳等地14~16℃,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城口仅13.7℃,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采用候温法可以明显地划分四季。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重庆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中国属高湿区。年日照时数1000~1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为中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仅占全年的35%左右。主要气候特点可以概括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着,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本区气候全年可施工作业,在拟建场地东北侧为嘉陵江,其余地段未见冲沟和河流等地表水体。根据周边资料调查,185m水位以下(丰水位)淹没6天/年;177.5m水位以下(常水位)淹没100天/年;167.5m水位以下(枯水位)淹没285天/年;百年一遇洪水位线为196.73m;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场地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礼嘉镇,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由于拟建场地现已拆迁完成,并且大部分地段均已回填开挖,总体向东北侧倾斜,地形总体西南侧高,北东侧低,最大高差为108.50米,地形总体坡度2~30°,局部段人工形成陡坡;6#楼、8#楼和9#楼区域地形较低,后因人工改造回填,拟建物修建场地较平缓。场地内最高点高程为303.50m,最低点高程为205.00m,相对高差约3.2地质构造拟建场地位于石观音峡冲断背斜东翼,无断层通过。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岩层产状285°∠8°,裂面较平整,裂隙宽度0~2.5mm,延伸长度1~5m,裂隙间距0.5~2.5m,裂面较平直,呈闭合状,粘土及砂泥质充填物,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LX1产状:65°∠75°,裂面较平整,裂隙宽度0~3mm,延伸长度3~8m,裂隙间距0.5~2.1m,LX2产状:302°∠78~80°,裂面粗糙,裂隙宽度0~5mm,延伸长度4~10m,裂隙间距6~10.0m,根据钻探及调查成果,拟建场地岩体中裂隙较发育至不发育。附图1(地质纲要图)3.3地层岩性经钻孔揭露和地面调查,场区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和第四季全新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Q4el+dl);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泥岩和砂岩。岩土特征和分布由地表向下分述如下:3.3.1第四系全新统土层素填土(Q4ml):杂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砂岩泥岩块石和碎石进行回填;粒径0.1~50cm,含量约为35%,无序抛填,回填时间在3年以上。主要分布在3#楼、4#楼、9#楼位置,钻孔揭露厚度0.31~3.51m(XZY12)残坡积层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主要由粘土组成,呈软~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为残坡积成因。主要分布在整个拟建场地,钻孔揭露厚度0.51~2.41m(XZY7)~~~~~~~不整合~~~~~~~~~3.3.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基岩泥岩(J2s-Ms):红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局部含砂质重,偶夹薄层砂岩透镜体,常见灰白色砂质条带。强风化带岩心破碎,岩质较软,手捻易碎,风化裂隙很发育,用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岩芯呈碎块状;中等风化带岩层较完整,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用镐难挖,沿芯钻方可钻进,岩芯呈短柱状、柱状,节长1~45cm。场区内泥岩无露头,钻孔揭露厚度0.8~10.01m(XZY22),为场地砂岩(J2s-Ss):褐灰~浅灰色,主要矿物成份:长石、石英、次为云母、暗色矿物及岩屑等,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块状构造,泥质、钙质胶结,局部含泥质条带或斑块,强风化带岩心破碎,岩质较软,手捻易碎,风化裂隙很发育,用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岩芯呈碎块状;中等风化带岩层较完整,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用镐难挖,沿芯钻方可钻进,岩芯呈短柱状、柱状,节长1~35cm。场区内砂岩有露头,钻孔揭露厚度0.29~14.9m(XZY2),为场地主要岩层。粉砂岩(J2s-Ss):灰色~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少量云母,中~细粒结构,钙泥质胶结,中~薄层状构造。岩芯较破碎,呈块状、短柱状,岩质较软,属强风化带;其余岩芯较完整,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岩质较软,岩芯节长为3~15cm,属中风化带。场区内粉砂岩无露头,粉砂岩主要集中出现在6#楼和8#楼,出现钻孔为XZY6、XZY9,钻孔揭露厚度3.1~6.5m(XZY6),为场地次要岩层。3.4基岩面起伏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场地均为第四系土层覆盖,覆盖层厚度0.31~4.71m(XZY12),场地基岩顶界高程在204.53~313.08m,根据每一栋拟建物单独分析,基岩面总体较为平缓,纵横剖面上基岩面较平缓,相邻钻孔间基岩面坡度一般为1~15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2将场地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中等风化带。基岩强风化带:岩心破碎,岩质较软,手捻易碎,风化裂隙很发育,用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岩芯多呈碎块状及短柱状。根据钻探成果,厚度为0.11~3.95m(XZY17基岩中等风化带:岩层较完整,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用镐难挖,沿芯钻方可钻进,岩芯呈短柱状、柱状,岩体较完整,根据钻探成果,厚度为6.92~17.59m(XZY23各岩土层标高详见勘探点数据一览表。3.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3.5.1地下水类型及补迳排条件根据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素填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中,素填土透水性强,为透水层,残坡积层粉质粘土透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受大气降雨的补给;基岩裂隙水:下伏基岩为泥岩和砂岩,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为含水层,易在该层中形成裂隙水,受大气降雨和上部土体下渗的补给,因工程区基岩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差,含水微弱。根据本次勘察对各钻孔内水文观测,未见稳定的地下水位,说明场地在施工期间钻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3#楼和4#楼位置较高,有利于地下水和地表水排泄,因场地内土层主要以填土为主,易在填土内部形成临时性地下水;6#楼、8#楼位置土层主要以粘土为主,且较薄,不易存储地下水,下部为砂岩,为含水层,但该位置处于斜坡边缘,有利于地下水和地表水排泄;9#楼位置主要以填土为主,易在填土内部形成临时性地下水,但场地位置较高,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排泄;根据现场调查,场地周边无污染性厂矿企业,无污染水源流入场地,素填土和粉质粘土为未污染土;根据周边调查以及地区经验,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判定该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2.1条和地区经验综合判断,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据调查素填土为未污染土,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1条经验判定:素填土和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3.5.2防渗、抗浮、降水等分析评价根据现场调查,百年一遇洪水位线为196.73m;因百年一遇洪水水位远低于拟建物标高,洪水对拟建物影响较小,可不考虑拟建物抗浮措施;拟建场区未发现地下水,地理相对较高,有利于地下水排泄;故拟建场地可不考虑抗浮、降水等措施,但应考虑防渗和排水措施。但在雨季施工时应考虑抽水、排水等施工测试减少场区内的地表水。3.6不良地质现象据地面调查,场区及周边均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致灾地质体和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分布。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4.1土的物理力学性质1)素填土:主要分布在拟建场地3#、4#和9#楼位置,素填土较薄,无序抛填,厚度在0.31~3.51m,故本次勘察未对其进行相关测试。2)残坡积层粉质粘土:该土层主要分布整个拟建场地,厚度在0.51~2.41m,因厚度较薄,故本次勘察未对其进行相关测试。PAGE154.2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在钻孔采取砂、泥岩岩样13组作室内天然及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试验成果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有关规定统计见表4.2-1~表4.2-4。4.2.1、3#楼、4#楼岩石统计表3#楼和4#楼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统计表4.2-13#楼和4#楼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统计表4.2-2岩性孔号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岩性孔号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泥岩XZY174.124.114.492.552.512.62砂岩XZY1725.9025.4029.5019.1018.7019.80XZY215.045.255.212.912.993.75XZY2327.7028.6028.1020.6020.0020.40XZY234.054.274.492.722.392.37XZY1926.6026.2029.2019.2018.9020.90项目数据统计量9.009.00项目数据统计量9.009.00范围值4.05~5.252.37~3.75范围值25.40~29.5018.70~20.90平均值4.562.76平均值27.4719.73标准差0.480.43标准差1.500.80变异系数0.110.16变异系数0.050.04修正系数0.930.90修正系数0.970.97标准值4.262.49标准值26.5319.23软化系数0.585软化系数0.725据表4.2-1和4.2-2知:3#楼、4#楼中等风化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4.56MPa;标准值为4.26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76MPa,标准值为2.49MPa,软化系数为0.585,属软化岩石。3#楼、4#楼中等风化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7.47MPa;标准值为26.53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9.73MPa,标准值为19.23MPa,软化系数为0.725,属于软化岩石。经统计各强度指标变异系数为低~中等,离散较小,试验成果可信4.2.2、6#楼和8#楼岩石统计表6#楼和8#楼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统计表4.2-3岩性孔号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砂岩XZY126.5028.0026.8019.7019.7019.40XZY219.5019.4022.1014.0014.5014.40XZY618.0017.7020.7012.9013.4013.30XZY921.3020.9019.7015.0015.1014.80项目数据统计量12.0012.00范围值17.70~28.0012.90~19.70平均值21.7215.52标准差3.502.56变异系数0.160.16修正系数0.920.91标准值19.8814.18软化系数0.713据表4.2-3知:6#楼和8#楼中等风化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1.72MPa;标准值为19.88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5.52MPa,标准值为14.18MPa,软化系数为0.713,属于软化岩石。经统计各强度指标变异系数为低~中等,离散较小,试验成果可信4.2.3、9#楼岩石统计表9#楼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统计表4.2-4岩性孔号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砂岩XZY1219.7020.9020.5013.7013.8015.20XZY1520.3019.8023.0014.4015.1014.90XZY1320.1019.7022.4014.2014.0015.50项目数据统计量9.009.00范围值19.70~23.0013.70~15.50平均值20.7114.53标准差1.200.66变异系数0.060.05修正系数0.960.97标准值19.9614.12软化系数0.708据表4.2-4知:9#楼中等风化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0.71MPa;标准值为19.96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4.53MPa,标准值为14.12MPa,软化系数为0.708,属于软化岩石。经统计各强度指标变异系数为低~中等,离散较小,试验成果可信。4.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4.3.1岩体完整程度分类:根据钻孔情况和《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规范,对其现场岩石进行判别,强风化岩体为破碎,岩体完整性属破碎;中风化泥岩和中等风化砂岩岩体完整程度属较完整。4.3.2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强风化风岩体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质极软,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中等风化岩石基本质量等级划分如下:名称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Mpa岩石坚硬分类完整程度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备注3#楼、4#楼泥岩2.76极软岩较完整Ⅴ砂岩19.73较软岩较完整Ⅳ6#楼、8#楼砂岩15.52较软岩较完整Ⅳ粉砂岩极软岩较完整Ⅴ9#楼砂岩14.53软岩较完整Ⅳ4.4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取值根据取值原侧和试验成果,将场内岩土体的设计参数取值如下表4.4-1。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和《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乘以折减系数0.33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由单轴抗压强度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地基条件系数:泥岩取1.3、砂岩取1.1;单轴抗压强度:泥岩采用天然、砂岩采用饱和进行计算;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规范表10.4.4-3查询地基承载力平均值并结合经验计算得来;2、岩土与基底摩擦系数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附录G,并结合经验确定。3、岩土体水平抗力系数参照《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10.3.8-1和表10.3.8-2确定;4、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根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2008表5.3.5-1查询得来,设计参数取值表4.4-1名称岩土类别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岩体软化系数折减系数地基条件系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岩土体水平抗力系数土比例系数(MN/m4)岩体(MN/m3)岩土与基底摩擦系数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备注强风化或土层中风化3#楼、4#楼素填土100.3525粉质粘土180*250.255泥岩4.262.490.5850.331.3200*1827.54500.4砂岩26.5319.230.7250.331.1500*6980.493800.66#楼、8#楼素填土100.3525粉质粘土180*250.255泥岩200*0.4砂岩19.8814.180.7130.331.1400*5147.343000.6粉砂岩200*500.49#楼素填土100.3525粉质粘土180*250.255砂岩19.9614.120.7080.331.1400*5125.563000.5注:1.表中*为经验值;2.砂岩与泥岩接触面和裂隙1、2结构面结合差,抗剪强度均取C=50kPa,φ=18度;砂岩和泥岩内部层面结合差,抗剪强度取C=50kPa,φ=18度。3、因拟建场地内填土属于近期回填,应考虑负摩阻力系数,取0.255场地稳定性分析评价5.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据地面调查,拟建场地未见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及危岩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勘察区现状稳定;当对基坑边坡和环境边坡进行有效支挡稳定后,场地整体稳定;3#楼、4#楼、9#楼填土较厚,当对填土压实处理或基础穿过该层进入稳定岩石中整体稳定,才适宜拟建本项目建设。5.2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5.2.1基坑边坡按设计标高开挖回填后9#楼周边将形成多段基坑边坡,将其进行编号为:编号为A1~A4(详见平面图)各段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与支护措施建议如下:1、A1~A2段基坑边坡(9、10剖面)基坑边坡位于9#西侧,根据设计意图,边坡坡顶为场区绿化,标高为209.75~210.75m;坡脚为吊一层,负一层标高为208.15m,按照设计整平后,边坡长8.0m,边坡坡向99°,边坡高0.6~2.6m,为土质边坡,主要由素建议放坡回填,素填土取1:1.25~1:1.5放坡,最后采用负一层侧墙体系进行支挡,支挡后再回填;挡墙以压实填土为持力层。设计参数按本报告表4.4-1选用。2、A2~A3段基坑边坡(11、12剖面)基坑边坡位于9#南侧,根据设计意图,边坡坡顶为场区绿化,标高为210.75m;坡脚为吊一层,负一层标高为208.15m,按照设计整平后,边坡长12.0m,边坡坡向32°,边坡高2.6m,为土质边坡,主要由素填土组成,边坡破坏后后果不严重,边坡安全等级三级。该段边坡现状地面较平缓和岩土界面埋深较深,边坡回填不易沿原始地面和岩土界面滑动,但直立回填边坡不稳定,易沿土体内部呈圆弧形产生滑塌。建议放坡回填,素填土取1:1.25~1:1.5放坡,最后采用负一层侧墙体系进行支挡,支挡后再回填;挡墙以压实填土为持力层。设计参数按本报告表4.4-1选用。3、A3~A4段基坑边坡(9、10剖面)基坑边坡位于9#东侧,根据设计意图,边坡坡顶为场区绿化,标高为209.75~210.75m;坡脚为吊一层,负一层标高为208.15m,按照设计整平后,边坡长8.0m,边坡坡向298°,边坡高0.6~2.6m,为土质边坡,主要由素填土组成,边坡破坏后后果不严重,边坡安全等级三级。该段边坡现状地面较平缓和岩土界面埋深较深,边坡回填不易沿原始地面和岩土界面滑动,但直立回填边坡不稳定,易沿土体内部呈圆弧形产生滑塌。建议放坡回填,素填土取1:1.25~1:1.5放坡,最后采用负一层侧墙体系进行支挡,支挡后再回填;挡墙以压实填土为持力层。设计参数按本报告表4.4-1选用。5.2.2环境边坡按设计标高开挖回填后,将在6#楼和8#楼北侧位置形成环境边坡,将其编号为B1~B4(详见平面图);评价如下:1、B1~B2~B3环境边坡(1、2剖面)环境边坡位于6#东侧,根据设计意图,边坡坡顶为6#楼,标高为210.70m;坡脚无拟建物,但坡脚临近现有岩质边坡,现状岩质边坡处于稳定状态;按照设计整平后,边坡长30.0m,边坡坡向317°,边坡高5.1~上部土质段:该段边坡现状地面和岩土界面较平缓,边坡回填后不易沿现状地面和岩土界面产生滑动,但边坡直立回填后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型滑动。下部现有岩质段边坡:根据极射赤平投影分析,层面倾向与边坡倾向相交角度32°,为切向坡,且岩层面倾角倾角较小,对边坡安全稳定性影响小;裂隙LX1与边坡倾向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裂隙LX2与边坡倾向相交角度15°,为外倾结构面,因现状坡脚小于外倾结构面,故对边坡稳定影响较小,根据现场调查,现状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坡面有风化剥落掉块现象。边坡岩体类别为Ⅲ类;边坡岩体破裂角取45+φ/2,泥岩取55°(经验值),砂岩取60°(经验值),等效内摩擦角:强风化砂岩取45°、中等风化砂岩取60°,强风化泥岩取45°、中等风化泥岩取55°。支护建议:因该段边坡临近现有岩质边坡,作为永久性边坡,可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或桩板挡墙进行支护,持力层采用中风化基岩;2、B3~B4环境边坡(5~8剖面)环境边坡位于6#和8#楼北侧,根据设计意图,边坡坡顶为6#楼和8#楼,标高为210.20~210.70m;坡脚无拟建物,但坡脚临近现有岩质边坡,现状岩质边坡处于稳定状态;按照设计整平后,边坡长50.0m,边坡坡向12°,边坡高2.9~5.8m,为土质边坡,主要由未来填土组成,边坡破坏后后果不严重,边坡安全等级三级。上部土质段:该段边坡现状地面和岩土界面较平缓,边坡回填后不易沿现状地面和岩土界面产生滑动,但边坡直立回填后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型滑动。下部现有岩质段边坡:根据极射赤平投影分析,层面倾向与边坡倾向反向相交°,为反向坡,且岩层面倾角倾角较小,对边坡安全稳定性影响小;裂隙LX1与边坡倾向相交角度43°,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裂隙LX2与边坡倾向相交角度70°,对边坡稳定影响较小;裂隙LX1和裂隙LX2的组合相交线与边坡倾向相近,容易产生楔形体破坏;根据现场调查,现状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坡面有风化剥落掉块现象。边坡岩体类别为Ⅲ类;边坡岩体破裂角取45+φ/2,泥岩取55°(经验值),砂岩取60°(经验值),等效内摩擦角:强风化砂岩取45°、中等风化砂岩取60°,强风化泥岩取45°、中等风化泥岩取55°。支护建议:因该段边坡临近现有岩质边坡,作为永久性边坡,可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或桩板挡墙进行支护,持力层采用中风化基岩;5.3拟建物建设对相邻环境的影响评价施工中产生弃土弃渣、噪声、扬尘、废气等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根据设计意图,因此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单位应树立严格的环保意识,工程设计、施工应充分考虑环保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小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5.4场地和地基的地震评价5.4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年)附录A查得,拟建场地设计抗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规定和设计要求,拟建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平场后场地内覆盖层由后期填土、素填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组成,下伏基岩为砂、泥岩;根据地区经验资料,素填土剪切波速为120m/s,为软弱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剪切波速为180m/s(经验值),下伏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取500~800m/s,为软质岩;中等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取>800m/s,为岩石;后期填土的剪切波速暂按素填土值考虑,待填土压实后重新进行剪切波速测试后,再对场地建筑及地段划分进行校核表5.4按设计地坪高程平场后,各拟建物场地的地震效应评价按负一层与主体工程不脱开情况下进行评价如下表5.4-1。负一层与主体结构不脱开考虑的地震效应评价表5.4-1序号拟建物名称覆盖层最大厚度代表钻孔编号覆盖层最大厚度(m)等效剪切波(m/s)场地类别抗震地段特征周期s3#管理用房XZY211.95120Ⅰ1有利地段0.204#管理用房XZY263.41120Ⅱ一般地段0.356#管理用房XZY16.47128.614Ⅱ不利地段0.358#管理用房XZY85.81133.053Ⅱ不利地段0.359#管理用房XZY125.86133.053Ⅱ一般地段0.35注:因6#楼和8#楼位于边坡边缘地段,故本次抗震地段划分为不利地段;5.4据钻探揭示,拟建场地整个地段存在未来填土、素填土,不存在饱和砂土;经查明场内地下水较贫乏,加之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不存在砂土液化问题;边坡为土质边坡,土质边坡由未来填土、填土和粉质粘土组成,当未支挡时在地震作用下边坡不稳定易滑塌或滑动,建议及时支挡;在填土较厚地段未压实处理时,在地震作用下素填土易产生震陷特征,建议对填土进行压实处理。6地基评价6.1地基均匀性评价场地整平后素填土分布在整个拟建场地,厚度变化较大且较薄,回填时采用无序抛填,分布不均匀,堆积时间短,结构稍密至中密,属不均匀地基。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分布在整个场地,但厚度较薄,分布不均匀,属不均匀地基。强风化基岩:在整个拟建场地分布,厚度较小,起伏大,属不均匀地基。中等风化基岩:以砂、泥岩为主,砂、泥岩层位纵横向延伸稳定,承载力较高,均匀较好;但泥岩与砂岩的强度差异较大。6.2地下水作用评价因场地内地形位于高处,排水条件较好,在雨季,大气降水沿地表和透水层向低洼处排泄,填土内部可能存在少量的上层滞水;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直接汇入场内,将浸泡地基,由此加剧松散状人工填土自重固结产生的沉降,从而造成地面开裂,且地基中泥岩属软化岩石,在干湿交替作用下将加速岩石的风化,降低其承载力,故基础施工时需加强排水措施。拟建工程场地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负一层的抗浮影响,但雨季在局部土层较厚地段可能存在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在负一层及其他建筑物施工期间,若负一层及其他建筑物底板与四周侧墙、基坑边坡岩石间因密闭粘结不良而导致大量地表水(含施工的生产生活用水)渗入和连通并在负一层底板(尤其是板式基础时)及其他建筑物侧墙外四周形成较高人工稳定水位,此时将产生地下水的抗浮影响,建议本工程建设施工期间加强地表水的引排和畅导,避免产生地下水的抗浮影响,否则应根据施工期实际水位进行抗浮设计(尤其是9#楼)。根据调查,场地周边和拟建场内无污染的工厂、矿山或污染排放点等污染源,素填土和粉质粘土为未污染土;根据周边调查以及地区经验,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2.1条和经验综合判断,场地环境水和土层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为微腐蚀性。6.3持力层选择与基础型式建议6.3.1持力层选择1)素填土:厚度变化较大、且较薄,回填时采用无序抛填,分布不均匀,结构松散至稍密,不宜直接选作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层,但经压实处理达标后可作建构筑物的持力层2)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分布不均匀,而且厚度较薄,不宜选作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层。5)强风化基岩:厚度较小,且厚薄不均,分布不均,不宜选作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层。6)中等风化基岩分布稳定,层面较平缓,埋藏相对较深,承载力较高,是拟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层。6.3.2基础型式建议根据持力层埋深、建筑物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将各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型式及主要设计参数值列于表6.3-1,设计时应结合现场实际对建筑基础选择和基础埋深作调整。各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型式建议表表6.3-1序号项目名称层数(F)设计地坪面标高(m)地下室设计标高安全等级持力层建议平场后持力层埋深(m)基础形式建议备注3#管理用房1F312.30三级中风化基岩1.95扩展基础或独立基础4#管理用房1F304.30三级中风化基岩0.78~3.41独立基础或桩基础6#管理用房1F211.00三级中风化基岩2.92~6.47独立基础或桩基础8#管理用房1F210.50三级中风化基岩2.47~5.81独立基础或桩基础9#管理用房1F/吊1F211.75208.15三级中风化基岩5.27~5.86独立基础或桩基础注:1、因6#楼、8#楼位于边坡边缘地段,基础持力层应放在北侧边坡破裂面以下;当采用嵌岩桩基础时,单轴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3.9条进行计算如下:Quk=Qsk+Qrk5.3.9-15.3.9-2Qrk=ζrfrkAP5.3.9-3式中Qsk、Qrk分别为土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嵌岩段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frk——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ζr——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与嵌岩深径比hr/d、岩石软硬程度和成桩工艺有关,可按下表采用;表中数值适用于泥浆护壁成桩,对于干作业成桩(清底干净)和泥浆护壁成桩后注浆,ζr应取表列数值的1.2倍。建议各岩土层的极限侧阻力根据4.4章节进行选取;中等风化基岩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计算时frk:中等风化泥岩取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见表4.4-1;中等风化砂岩取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见表4.4-1;当采用浅基础时,各岩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表4.4-1选取;填土负摩阻力系数取0.25。6.4成桩可能性、桩基础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影响分析6.4.1成桩可能性分析拟建物场地按照设计标高开挖形成后,局部地段基岩无出露,场地内部地段存在素填土,厚度0.31~3.51m,3#楼、4#楼、9#楼最厚;素填土结构松散~稍密、局部中密,有塌孔现象;粘土层厚度较薄,局部有塌孔现象;因土层较薄,填土为强透水层,受大气降水影响,易产生塌孔现象和汇集地表水,可采用机械成桩工艺和人工挖孔桩6.4.2人工与机械成桩优缺点分析采用人工挖孔桩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施工现场干净,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易清除桩端虚土,能直接观察地层岩、土质变化,其缺点是施工进度较慢,桩长较大,护壁不好或遇有害气体时易发生安全事故。采用旋挖机施工的优点是施工速度快,机械移动方便,施工精度比较高,施工中对桩的深度、垂直度、钻压等可通过机身电脑控制;其缺点是孔壁护壁差,场地内碎石土较松散,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