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素养评价检测_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素养评价检测_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素养评价检测_第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素养评价检测_第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素养评价检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时素养评价十九经济体制改革(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2020·黄冈高一检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比,二者共同之处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B.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C.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D.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解析】选D。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可知,二者均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故D正确;A不符合事实,1953年时,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B“性质完全相反”的解读具有片面性,二者的土地制度仍然属于集体土地所有制;C表述错误,不符合“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史实。综上,本题选D。2.(2020·济宁高一检测)有学者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在于,它实际上是一种“均田制+定额租”的基本制度。该学者认为,这种承包制 ()A.促使土地私有制重新确立B.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彻底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框架D.给予农民处理全部产品的权利【解析】选B。材料以“均田制+定额租”形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意味着把土地分给农民,“定额租”指“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由此可知“均田制+定额租”的做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是坚持公有制,A错误;C中“彻底突破了”的表述错误,且与史实不符,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且与题意不符,排除。【补偿训练】“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看法评价的是 ()A.农业合作化B.人民公社化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乡镇企业【解析】选C。材料的关键信息是“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体现出的优越性相符合,故C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农民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由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转变为集体经营,这与材料中的“分散经营”不符,故排除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故排除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着眼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与材料“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关系不大,故排除D。3.下表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增长率(依据龚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该表反映出 ()区域收入消费水平农村17.6%(家庭收入)8.9%城市8.0%(职工货币工资)4.5%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B.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城市C.废除农业税增加了农民收入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解析】选A。从图表可知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年增长率均高于城市居民,体现出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较快发展,故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农村、城市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年增长率,不是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对比,故无法体现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城市,故B错误;废除农业税是在2006年,故C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材料时间体现不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故D错误。【拓展延伸】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村行政机构发生变化,人民公社被乡、镇机构取代。(2)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3)使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促进了乡镇企业和城镇化的发展。4.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作为改革试点,实施“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的办法,企业效益连年大幅增长。这种做法 ()A.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B.得益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C.受惠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D.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下放【解析】选D。材料“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作为改革试点”“企业效益连年大幅增长”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下放带来的结果,故选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是1978年,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变革,1982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还没有启动,故A、B、C错误。5.(2020·贵溪高一检测)下图是1985年拍摄于云南的照片《集市上的缝纫摊》。对这张照片合理的解读是 ()A.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人力缝纫机成为家庭最重要财产C.服装等生活必需品实行配额供应D.个体经营与市场经济的逐步兴起【解析】选D。结合时间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展开,集市上的缝纫摊正在运转,代表的是个体经营与市场经济,故D正确;A错误,图片和题干没有体现东部和中西部的比较;B“家庭最重要财产”题干中没体现;C“配额供应”与史实不符。【补偿训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改革了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④改变了所有制形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②③【解析】选B。①②分别是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的改革;③为改革的作用,均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生产资料仍属国家和集体所有,所有制未改变,④错误。故选B。6.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C。A是1978年时指明的方向,不是1992年,B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与题意无关,排除。D内容只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并且也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就已经出现的,排除D。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故选C。7.1978年、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77.622.4199725.538.117.918.5上表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D.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解析】选C。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78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1997年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格局,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故选C;A错误,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错误,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D错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材料未体现。二、非选择题(15分)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结合你对市场经济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认识,驳斥材料中作者的观点。(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5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可。结合材料中主要观点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回答。答案:必要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