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气固反应_第1页
第五章气固反应_第2页
第五章气固反应_第3页
第五章气固反应_第4页
第五章气固反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气固反应第一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内容第一节固定床气固相催化反应器的基本类型和数学模型第二节固定床流体力学第三节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四节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第五节连续换热内冷自热式催化反应器第六节连续换热外冷及外热管式催化反应器第七节薄床层催化反应器第二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节固定床气固相催化反应器的基本类型和数学模型1.固定床反应器:

凡是流体通过不动的固体物料所形成的床层而进行反应的装置。2.固定床反应器优缺点:①催化剂不易磨损;②床层内流体→平推流,较少量催化剂可获较大生产能力;③传热较差。第三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3.固定床反应器的分类固定床反应器不同的传热要求和传热方式绝热式二段三段四段冷激式反应特征单段绝热式段间反应气冷却或加热方式中间间接换热式多段绝热式原料气冷激式非原料气冷激式换热式对外换热式自热式加压热水(<240℃)导热油(250~300℃)熔盐(>300℃)反应气的流动方向轴向流动固定床反应器径向流动固定床反应器第四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4.数字模型描述固定床反应器的数字模型分为:拟均相和非均相两类拟均相模型——忽略床层中粒子与流体间温度与浓度的差别。非均相模型——考虑床层中粒子与流体间温度与浓度的差别。第一节固定床气固相催化反应器的基本类型和数学模型第五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固定床的物理特性颗粒密度ρp床层密度或堆积密度ρB当量直径及形状系数①具有相同体积的球粒子直径dv来表示dv?②具有相同外表面积球粒子直径Dp来表示Dp?

③具有相同比外表面积球粒子直径ds来表示ds?

④形状系数ϕ=Ss/Sp

第二节

固定床流体力学第六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3)混合颗粒平均直径(4)固定床当量直径及空隙率

de=4RH=4/Se=2/3*(ε/1-ε)*ds(5)空隙率及径向流速

了解即可第二节

固定床流体力学dp=1/n(∑i1=xdii)第七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2.单相流体在固定床中的流动及压降流动(了解即可)压降

第二节

固定床流体力学(3)压降影响因素(了解即可)修正雷诺数:um——平均流速(空床气速);L——床层高度;ρ、μ——流体的密度和粘度;ds

——

比表面当量直径。第八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影响固定床压力降的因素流体流体的密度流体的粘度流体的质量流率床层床层的高度床层的空隙率流通截面积颗粒颗粒的形状颗粒的粒度颗粒的表面粗糙度颗粒的物理特性第九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床层压降计算例:在内径为50mm的管内装有4m高的催化剂层,催化剂的粒度分布如下表。催化剂为球体,空隙率B=0.44。在反应条件下的气体密度=2.46kg/m3,粘度=2.310-5kg/(ms),气体的质量流速G=6.2kg/(m2s)。求床层压降。粒度ds/mm3.404.606.90质量分率w0.600.250.15第十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第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第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1.固定床中的传热传热包括:粒内传热,颗粒与流体间的传热(给热系数hp),床层与器壁的传热(给热系数hw).以床层的平均温度与管壁温差为推动力-----总给热系数hc有效导热系数λe轴向λes径向有效导热系数λer=λe0+(λer)t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传热方式:导热、对流传热、热辐射。传热途径:粒内传热、颗粒与流体间传热、床层与器壁间传热。第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固定床的径向传热方式床层空隙内部流体的传热颗粒之间通过接触的传热颗粒表面附近流体中的传热空隙内部流体的辐射传热流体混合所引起的径向对流传热颗粒表面之间的热辐射传热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一、颗粒与流体间传热系数1、传热因子适用范围颗粒与流体间的传(给)热系数hpdp可用dv代注意:在参考其他教材时,给热系数多以α表示。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计算传热系数的经验公式有很多,可从有关文献或工具书中查取。应用时要注意公式规定的特性尺寸、特性温度和适用范围。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式中:

——单位重量催化剂的外表面积

——床层比表面积Se的校正系数

——主体、外表面温度2、流体与颗粒间传热温差的计算热量平衡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上式可整理成其中,传热量普兰特数根据6-12的关联图,查图可求得不同条件下的Δt。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图6-12固定床中流体与颗粒外表面温差Δt0rAΔHr△t↑G↓时△t↑第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λe是针对拟均相模型提出的综合性传热参数,一般是指径向热导率λer二、固定床的有效热导率有效导热系数λe轴向有效导热系数λes径向有效导热系数

λer=λe0+(λer)t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二十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式中,

λ——流体的热导率

——流体静止时床层的热导率α——径向与轴向传质速率之比β——颗粒间距与粒径比的影响值可由图6-14查取。αβ粒径/管径图

求有效热导率λe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二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

包含床层空隙和颗粒对传热的贡献,由下式计算式中,——分别表示颗粒与流体的热导率;

——床层的平均温度;

——空隙的辐射给热系数;——颗粒的辐射给热系数;——颗粒接触点处流体薄膜对导热的影响。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二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床层空隙的辐射给热系数:hrv式中,——粒子表面的热辐射率;

——床层的平均温度;

——空隙的辐射给热系数;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二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颗粒的辐射给热系数:——颗粒接触点处流体薄膜对导热的影响。由图6-15查取。式中,——粒子表面的热辐射率;

——床层的平均温度;

——颗粒辐射给热系数;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二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由图6-15查取。图6-15求所用的值第二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当颗粒直径甚小,床层温度不是很高,以及含有液体时,空隙和颗粒的辐射传热可忽略,床层空隙和颗粒对传热的贡献可简化为: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二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小结:固定床的优缺点固定床的分类基本概念颗粒直径的表示方法颗粒的形状系数混合颗粒的平均直径床层空隙率床层比表面积床层当量直径固定床的径向流速分布床层压降厄根(Ergun)方程修正雷诺数影响固定床压力降的因素固定床中的传热颗粒与流体间传热系数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二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三、床层与器壁间的给热系数h0

一维模型中,床层与器壁间传热速率为

h0可由经验公式计算式中,y——无量纲数(适用范围:y>0.2):床层平均温度;:器壁温度;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二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b——无量纲数均为无量纲的b的函数hW——壁面处对流给热系数;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二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适用范围:由图6-16查得。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三十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图6-16求h0例如:当b=12.98时,分别对应5.02和0.25b第三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由于催化剂表面存在滞流边界层,气流主体浓度与催化剂颗粒表面浓度存在差异。在滞流层内有浓度差,必然存在扩散。一、颗粒与流体间的传质系数单位体积(或质量)催化剂上关键组分A的传质速率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距离0CACAgCASCACRp第三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整个传质方程的核心,总包了各种条件对传质的影响。由实验关联式计算。关联式之一:传质因子:JD实验关联式::气相密度;:气体质量流率;:气相粘度;:气相分子扩散系数;JD是雷诺数的函数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Sc为施密特准数第三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um

:平均流速(空床气速);ρg、μg:气体的密度和粘度;ds

:比表面当量直径。当修正雷诺数在:Sc为施密特准数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比表面当量直径:单颗催化剂的外表面积折合成直径为dS的球形颗粒应有的外表面积。第三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传质对反应的影响达姆科勒数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η为外部效率因子,或称外部有效因子,它是Dɑ的函数,反映界面反应物浓度降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第三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Da为反应速率与扩散速率的比值,反映了体系中外扩散的影响程度。数值越大,或反应速率越快,外扩散的影响就越大。对一级反应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三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三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特殊情况:反应速率常数k比传质系数kg大得多,则颗粒外表面处A的浓度为零,属外扩散控制。反应速率常数k比传质系数kg小得多,则颗粒外表面处A的浓度与气相主体浓度相等,属内扩散或动力学控制,外扩散可不予考虑。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三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传热因子传质因子:气相密度:气体质量流率:气相粘度:气相分子扩散系数JD是雷诺数的函数施密特准数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三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由传质和传热的类比原理有上式在缺少数据时用来推算数据十分有用.无论是传质或是传热系数,增加质量速率G都可以加快流体和催化剂外表面间的传递速率,但相应的床层压降也增加.外扩散速率,内扩散速率,表面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是决定反应控制步骤的关键.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四十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外扩散过程对表面温度的影响由传质计算可得: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四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两式相等可得: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四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上式将流固相的温度差与浓度差联系起来了。进一步简化,前面有:极为相似。JHJD相除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四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四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据实验得: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四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例:苯加氢反应器在1013.3kPa下操作,气体质量速度G=3000kg.m-2h-1,催化剂为Φ8×9mm圆柱体,颗粒密度ρP-3,床层堆积密度ρB=0.6g.cm-3,在反应器某处气体温度为220℃,气体组成为10%苯,80%氢,5%环己烷和5%甲烷(体积分率),测得该处宏观反应速率(-rA-1g-1(cat)

。估算该处催化剂的外表面浓度。已知:气体粘度μ=1.4×10-4g.cm-1s-1,综合扩散系数D=0.267cm2s-1。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第四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解:(1)计算催化剂的粒径dS。第四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2)计算床层中气体的修正雷诺数。第四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3)计算JD和kg值。第四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4)计算cAG和cAS第五十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习题:试计算例题中催化剂的外表面处温度。已知反应热为(-ΔH)=2.135×105J·mol-1,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P=49J·mol-1K-1。第五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小结:颗粒与流体间的传(给)热系数hp传热因子JH流体与颗粒间传热温差的计算固定床的有效热导率床层与器壁间的给热系数h0传质因子JD第五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6-3催化反应器的数学模型1,非均相拟均相2,一维模型二维模型3,理想流动非理想流动拟均相适用情况:1,化学动力学控制

2,活性较正系数(无宏观动力学资料)一维二维:轴向浓度差、温度差;轴径向浓度差、温度差理想流动:不考虑返混(PFR);非理想流动:考虑返混(扩散)第五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6-3催化反应器的数学模型维数相数返混根据相态(拟均相?非均相?),维数(一维?二维?),返混(有返混?无返混?)的不同情况,可以建立八种()不同的数学模型第五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表5-1催化反应器数学模型分类一维模型A类:

拟均相模型B类:

非均相模型AI:

基础模型BI:

基础模型+相间分布AII:

AI+轴向返混BII:

BI+轴向返混二维模型AIII:

AI+径向分布BIII:

BI+径向分布AIV:

AIII+轴向返混BIV:

BIII+轴向返混第五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6.3.1等温反应器的计算

无径向床壁传热,可做平推流处理,只在轴向上有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而在与流向垂直的截面上(径向)是等温等浓度。6.3拟均相一维模型第五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6.3拟均相一维模型6.3.2单层绝热床的计算第五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6.3拟均相一维模型第五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6.3拟均相一维模型第五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化学反应工程》6.3.3多层绝热床的计算(了解,自学)

多层绝热床每一层的计算方法与以前介绍的相同,只是在层间加以中间冷却(或加热)改变了温度和浓度,根据层间进行调节,进行物料和热量衡算。6.3拟均相一维模型第六十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化学反应工程》6.3.4多层床的最优化问题(了解,自学)

对于可逆放热反应,要使r尽可能保持最大,必须随转化率的增高,按温度曲线相应降低温度要使床层温度尽可能接近最优分布,以便使催化剂用量尽可能的少,就必须有尽可能多的层数,但层数越多,效果越微,很少超过四层。6.3拟均相一维模型第六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化学反应工程》图自己换热式反应器热平衡图6.3.5自己换热式反应器的设计方法(了解,自学)

6.3拟均相一维模型第六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化学反应工程》对于单一反应,以反应产物j为着眼组分,物料平衡式:床层内热量衡算:预热管内热量衡算:)())((2111'1TTUASHrdtdTncSLjBop--D-=r)(212'2TTUAdldTncSLop-=-气体总的摩尔流量单位床层截面为基准的----'ondlrdZnjBjo)('r=6.3拟均相一维模型第六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化学反应工程》6.4拟均相二维模型6.4.1模型方程(了解,自学)

绝大多数固定床反应器呈圆柱形结构,空间变量分为径向和轴向,描述这两方向上的浓度和温度变化用偏微分方程。第六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化学反应工程》6.4.2模型方程的解法(了解,自学)(1)显示差分法(2)隐式差分法6.4拟均相二维模型第六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6.2绝热气固反应器(了解,自学)

定义绝热反应器是一种和周围没有热交换的反应器。因此,如果放热反应是在绝热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则气流的温度将沿着入口到出口的方向增加。另一方面,如果吸热反应是在同样的反应器中进行,则气流的温度将会沿着反应器的长度降低。第六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一维塞流模型

绝热气体反应器最简单的模型是一维塞流模型,为了适应此模型,反应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反应器和周围环境不应有热交换(绝热条件)。·通过固定床催化剂床的流动应该是在床层内任何一点反应物流的线速度都是相同的。·不应有轴向扩散。不应有径向扩散。

第六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一维模型绝热固定床气体反应器的设计

Fyodx=rvdV=rvAcdzFyodx(-∆H)=∑miCpidT式中,(-∆H)——整个反应系统的反应热;

mi—每一种反应物(包括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流量,

kmo1/s;

Cpi——每一种反应物的克分子热容量,kmol/(kmo1.K)。

第六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设计用于放热反应的固定床气体反应器

对绝热反应器的限制是由限定的出口温度t最大决定的。如果达到t最大标志着某些不理想的过程如副反应、选择性不良和催化剂严重结垢开始出现。如末达到所要求的转化率x,温度就已上升到限制温度,此时,可采用几个方法中的一个在温度不超过t最大的情况下来提高x使其达到所要求的值。方法1(1)把催化剂体积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床层,以便使每一床层都达到t最大;

(2)用间接换热器冷却两相邻床层之间的气体反应物使其回到第一床层入口温度to

第六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方法2如果所用间接换热器反应温度太高的话,则可采用第二个方法,把一种冷的反应物喷入两相邻床层之间的反应物流中,把反应物冷却到To.由于补充了一种被消耗的反应物,这种直接冷却或急冷方法又有使反应朝着所要求的方向进行的优点。第七十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方法3

第三个方法是一种老的德国分段急冷的技术,虽然目前仍在使用,但其缺点是波动很大,且难于设计。第七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方法4第四个方法是在反应器进料中加入一种惰性气或一种过量的反应物,其作用好象一个受热器一样,吸收大部分放出的热量,这样,对给定的转化率而言,就减小了温升。和其他方法相比,此法有一严重缺点,即为了容纳惰性气或过量的反应物,需要增大反应器的尺寸。第四个方法派生出来的一个方法是加入一种惰性液体,它在反应器的通常压力下,其沸点接近反应温度,反应放出的热使惰性液体蒸发,这样,其所吸收的大量热量就满足了潜热的需要。在某些情况下,和采用纯气相方没相比,这种方法反应速率比较低。此方法的缺点是需要的反应器大而贵。第七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如果没有一个方法能妥善地解决放出的热量问题,则必须考虑气体反应在下列反应器中的一种内进行:

流化床反应器;

带有一种惰性液体的气-液相反应器非恒温非绝热固定床气体反应器第七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绝热固定床气体反应器设计实例:

甲苯加氢脱烷基反应器的设计

反应速率方程为:rv=-dCA/dθ=kCACB0.5=Aexp(-E/RGT)CACB0.5

式中,CA——甲苯浓度,kmo1/m3;

CB——氢浓度,kmo1/m3;

k—甲苯加氢脱烷基的反应速率常数;A—频率因子;

E—活化能148114kJ/kmo1;∆H—-49974kJ/kmo1转化的甲苯;

θ—停留时间,s。第七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发表的活化能数值为35.4kcal/g.mol,但得不到发表的频率固子A的数值,该数值取决于具体的催化剂,现假定A=5.73xl06,反应器入口的反应温度假定为To=600℃十273.2=873.2K,反应器压力可从35到70绝对大气压,假定约50绝对大气压或50bar。根据芳烃加氢的一般经验,氢与芳烃之比可假定为5.0.

氢:Cp=20.786

甲烷:Cp=0.04414T十27.87

苯:Cp=0.1067T十103.18

甲苯:Cp=0.03535T十124.85进入加氢脱烷基装置的混合氢气物流的纯度为90%,其余的为甲烷。第七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每一反应物或产物的摩尔分数是:甲苯:Fyo(1-x)苯:Fyox氢:Fyo(5-x)+0.9急冷量甲烷:Fyo(5/9+x)+0.1急冷量

摩尔分数:Fyo(1+5+5/9)+急冷量,或6.5555Fyo+急冷量每一组分的摩尔分数为:甲苯:y1=Fyo(1-x)/(6.5555Fyo+急冷量)=yA苯:y2=Fyox/(6.5555Fy。十急冷量)氢:y3=(Fyo(5一x)+0.9急冷量)/(6.5555Fyo+急冷量)=yB甲烷:y4=(Fyo(5/9+x)+0.1急冷量)/(6.5555Fyo+急冷量)浓度项可写成:C=N/V=Np/(NRG*T)=p/(RG*T)因为:p=Py

所以:C=yP/(RG*T)第七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CA=PFyo(1-x)/(RG*T(6.5555Fyo+急冷量))CB=P(Fyo(5-x)+0.9急冷量)/(RG*T(6.5555Fyo+急冷量))若把这些CA和CB项代入式(6-32),则:

rv=-dCA/dθ=kCACB0.5=Aexp(-E/RGT)(P/(RG*T(6.5555Fyo+急冷量)))1.5Fyo(1-x)(Fyo(5-x)+0.9急冷量)0.5将上式与(6-8)合并:dx/dz=AcAexp(-E/RGT)(P/RG*T(6.5555Fyo+急冷量))1.5(1-x)(Fyo(5-x)+0.9急冷量)0.5

第七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现在计算每一床层(除最后床层外)末端处的急冷量:急冷量=∑miCpi(T-To)/(Cpi急冷(T-298.2))Cpi急冷

=0.9x20.786+0.1x66.413=25.349kJ/KmolK

利用Ergun方程计算压降:在Ergun方程中,G为质量流率.其单位为kg/(sm2)以空塔为基础的空塔流速um的方程为:第七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若催化剂的形状是直径和高度相等的圆柱体,令rp=颗粒半径,则,若给定2rp=3mm,则dp=0.003m。反应混合物的粘度μ可用以下的关系式从各个反应物的粘度μ1,μ2,μ3,μ4计算出来.此方程是:第七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ij项可以是12、13、14、21、23、24、31、32、34.41、42、43,Mi和Mj是各组分的分子量。第八十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假定内径为2mdT/dz=(dx/dz)Fyo(-∆H)/(∑miCpi)

dx/dz=AcAexp(-/RGT)(P/RG*T(6.5555Fyo+急冷量))1.5(1-x)(Fyo(5-x)+0.9急冷量)0.5联立解微分方程可求出完成一定生产任务的反应器高度z。电算结果如表6-1所示:第八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第八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6.4多段间接换热式催化反应器优化设计

(要求:了解即可)

确定了多段间接换热式催化反应器的段数、进口气体组成、最终转化率、生产能力等。多段间接换热式绝热催化反应器的设计是一个确定各段始末温度、转化率的最佳分布问题,最终结果是使催化剂的的总用量最少。

1.催化床出口温度不受催化剂耐热温度限制时的优化设计第八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目标函数VRT具有极小值的必要条件如下:

式中,xA,ii段的出口转化率,即i+1段的入口转化率。

Ti

i段的入口温度

整理后得:第八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又因为:上式(6-42)可变为:6-24上一段出口处的反应速率与下一段入口处反应速率之绝对值相等

第八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各段进口温度Ti下,

又因为:

所以:即,第八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用图示的形式表示:

又可变为,图6-14方程式(6-45)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当xA轴上方的阴影由积与下方的阴影面积相等时,即为符合式(6-45)的xAi值。第八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设计思路:(1)根据反应气体混合物的初始组成,催化剂动力学参数,作过程的平衡曲线与最佳温度曲线。

a.平衡曲线:根据r=0,可得XA,eq=f(Teq)

b.最佳温度曲线:根据r/T=0,可得XA=f(Topt)

(2)假定第一段入口温度为To1,T=To+Λ(XA-XAO)其中,Λ=NTOyAO(-△HR)/NTCP求解出第一段出口转化率与出口温度XA1,T1。第八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3)根据式即,第一段出口速率等于第二段入口速率,可求出第二段入口温度TO2。

(4)重复(2)步求出第二段出口温度与出口转化率T2,XA2,及重复(3)步可求出第三段的入口温度To3。(5)检查算出的最后一段的的出口转化率与生产任务是否一致,若不一致,重新设定TO1重复(2)-(5)步,直至直至算出最后一段的的出口转化率与生产任务一致(6)检查计算结果与平衡线及最佳温度线的关系。

第八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2.催化剂有起始活性温度限制

设计思路:

(1)据反应气体混合物的初始组成,催化剂动力学参数,作过程的平衡曲线与最佳温度曲线。

a.平衡曲线:根据r=0,可得XA,eq=f(Teq)

b.最佳温度曲线:根据r/T=0,可得XA=f(Topt)(2)设定第一段入口温度为To1,To1值为催化剂活性温度,是一固定值。(3)设第一段出口转化率为XA1,(4)根据绝热温升线可计算第一段的出口温度T1。T=To+Λ(XA-XAO)(6-47)其中,Λ=NTOyAO(-△HR)/NT2CP

第九十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5)由即,第一段出口速率等于第二段入口速率,可求出第二段入口温度TO2。(6)根据:式(6-46)和绝热温升线(6-47)

第九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7)重复(5)、(6)步算出最后一段的XAn,检查算出的最后一段的的出口转化率与生产任务是否一致,若不一致,重新设定XA1重复(3)-(6)步,直至直至算出最后一段的的出口转化率与生产任务一致。(8)检查计算结果与平衡线及最佳温度线的关系。

T=To+Λ(XA2-XA1)(6-47)其中,Λ=NTOyAO(-△HR)/NTCP求解出第二段出口转化率与出口温度XA2,T2。3.催化剂有最高耐热温度Tmax限制设计思路:(1)反应气体混合物的初始组成,催化剂动力学参数,作过程的平衡曲线与最佳温度曲线。第九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2)假定第一段入口温度为To1,根据:式(6-46)和绝热温升线(6-47)

a.平衡曲线:根据r=0,可得XA,eq=f(Teq)

b.最佳温度曲线:根据r/T=0,可得XA=f(Topt)T=To+Λ(XA-XAO)(6-47)其中,Λ=NTOyAO(-△HR)/NTCP求解出第一段出口转化率与出口温度XA1,T1。若T1超过Tmax,则以Tmax为T1,并由式(6-47)算出XA1。亦可由第九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与T=To+Λ(XA-XAO)(6-47)

计算出XA1。(3)根据式(6-43)即,第一段出口速率等于第二段入口速率,可求出第二段入口温度TO2。(4)重复(2)步求出第二段出口温度与出口转化率T2,XA2,及重复(3)步可求出第三段的入口温度To3。计算过程中,若Ti

出口温度超过Tmax应以Tmax为出口温度Ti。并用式(6-47)或式(6-47)结合式(6-48)计算出口转化率XAi。(5)检查算出的最后一段的的出口转化率与生产任务是否一致,若不一致,重新设定TO1重复(2)-(5)步,直至算出最后一段的的出口转化率与生产任务一致。(6)检查计算结果与平衡线及最佳温度线的关系。第九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4.例题某日产干吨两段间接换热式径向氨合成塔合成氨的速率:R=dyNH3/dτo=kT(1+yNH3)2[Kf2fH21.5fN2/fNH3–fNH3/fH21.5]解:(1)不受催化剂温度限制的影响时,a.TO1=340℃,初始组成已经确定,由下式,T=To+Λ(XA-XAO)(6-47)其中,Λ=NTOyAO(-△HR)/NTCP求解出第一段出口转化率与出口温度XA1,T1。T1=516.4℃,yNH3,1=0.1487,VR1=11.7367m3

第九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b.由即,第一段出口速率等于第二段入口速率,可求出第二段入口温度TO2=371.7℃。

c.再由T=To+Λ(XA2-XA1)(6-47)其中,Λ=NTOyAO(-△HR)/NTCP求解出第二段出口转化率与出口温度XA2,T2。T2=461.4℃,yNH3,2=0.2146,VR2=28.2155m3

第九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2)受催化剂温度限制的影响时,

a.第一段出口温度T1计算值超过了催化剂耐热温度Tmax,T1=Tmax=510℃,并由式(6-47)算出XA1。亦可由与T=To+Λ(XA-XAO)计算出XA1。T1=510℃,yNH3,1=0.1432,VR1=10.2508m3b.由第九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即,第一段出口速率等于第二段入口速率,可求出第二段入口温度TO2=368℃。c.再由T=To+Λ(XA2-XA1)(6-47)其中,Λ=NTOyAO(-△HR)/NTCP求解出第二段出口转化率与出口温度XA2,T2。T2=465.3℃,yNH3,2=0.2144,VR2=30.6867m3

第九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2022年,8月28日6.5连续换热式固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