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网络动力之源
—CHINANET内容简介综述客户与合作用户规模合作伙伴产品与服务产品定位服务种类网络骨干网接入网窄带接入宽带接入展望综述中国电信数据通信发展大事记1989年开始提供X.25业务1994年建立数据通信专业体系1994年提供DDN业务1995年提供IP业务1998年用户突破100万,并提供“一站式服务”2001年上半年数据通信用户超过2300万户1998年建立首家通过国家认证的CA体系1999年启动政府、企业、家庭三大上网工程2000年底CHINANET全面提速1996年提供FR/ATM业务客户与合作中国电信数据通信从1993年开始起步发展,由最初的2000户注册用户,发展到目前的超过2300万户,仅2001年上半年便净增800万户,年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50%。2005年中国电信互联网用户将超过1亿。目前中国电信在数据通信领域市场占有率接近70%。客户与合作CHINANET用户增长情况CAGR(350%)客户与合作CHINANET收入增长情况(单位十亿元)CAGR(152%)CHINANET业务收入国家机关:国家经贸委、人民银行、海关总署、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等,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大行业:银行、税务、工商、证券等;各大媒体: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国际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ISP/ICP:
CERNET、CSNET、世纪互联、和讯、润迅等;软硬件厂商:IBM、Microsoft、Cisco、联想、华为、中兴等。客户与合作合作伙伴产品与服务网络业务模型运营支持系统(网管、计费结算、客服系统等)
基础网络(IP、DDN、FR/ATM、X.25)网络层业务:专线、拨号、VPN、端口等资源平台层业务:IDC、CA、宽带平台等应用层业务:ICP/ASP、电子商务、Mail等零散客户、集团客户、批发代理系统集成业务产品与服务CHINANET产品业务层次服务内容业务种类业务定位发展策略应用层提供应用等增值服务ICP业务ASP业务电子商务业务未来业务联合合作战略捆绑资源平台层提供与资源相关的平台类业务IDC业务宽带应用平台业务CA平台业务新兴业务规模化品牌化共享化网络层ISP业务(提供互联网接入)拨号上网业务专线上网业务XDSL、LAN上网业务核心业务发展批发代理、多种终端接入、集团用户,承载其他ICP、ISP产品与服务基于安全证书认证的应用类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和应用增值服务。ICP/ASP应用层业务采用专线接入CHINANET,建立用户虚拟内部网络。IP-VPN利用CHINANET建立虚拟内部网络,拨号接入号码17979。IP-VPDN通过光纤、DDN、ATM/FR等方式固定接入CHINANET。专线接入通过预付费储值卡提供的账号和密码,采用拨号方式接入CHINANET。上网卡ISP业务通过光纤+以太网的方式接入CHINANET。FTTx+LAN接入通过ADSL、HDSL等方式接入CHINANET。xDSL接入通过PSTN、ISDN等网络拨号接入CHINANET,分帐号和主叫方式,接入号码163、169。拨号接入主机托管、资源出租、增值服务等服务。IDCCA安全体系的认证服务。CA证书平台业务网络—骨干网CHINANET骨干网示意图宁波上海南京沈阳北京西安武汉成都广州省节点1省节点2n*2.5GEdgeLayern*2.5Gn*2.5G城市1国际出口带宽3GCoreLayer城市2n*2.5Gn*2.5Gn*2.5Gn*2.5G网络—骨干网骨干网国际出口带宽增长情况骨干网网络特点高处理能力:采用大容量的比特路由器采用大容量G比特路由器;大带宽:节点间的路由中继普遍由155M提升至2.5G,国内总带宽达到800G;高安全性:双节点备份,全网状的网络结构,具备高疏通能力和安全可靠性网络—接入网接入网结构示意图国际20余家NSP,Uunet、Sprint,etc局端用户接入设备窄带用户接入PSTN/ISDNIDC/数据中心城域网骨干网用户/大楼宽带用户接入Cable/XDSL/FTTX局端设备CHINANET骨干网城域网与接入网的界面接入网网络特点广覆盖:接入节点覆盖全国,所有有电话接入的地方均能上网,实现普遍上网服务。支持多种接入方式:窄带接入:支持拨号、ISDN、简易终端等多种窄带接入方式宽接入:
部分大中城市建设宽带城域网,采用FTTX+LAN的技术,为商业、企业、小区住宅用户提供10-100M宽带接入;在有业务需求的城市,建设ADSL接入系统,利用电话双绞线为普通用户提供2-8M的接入带宽。接入网—窄带接入基本业务MODEM上网ISDN上网WAP手机上网扩展业务VPDN信息终端上网IDLETIME多链路捆绑接入网—窄带接入增值业务端口批发来电显示来话接听闭合网站接入网—窄带接入存在的问题:对PSTN的影响传统话务的ERL数中继最高为0.7ERL/线平均0.2-0.3ERL/线互联网的ERL数目前无明确的数值,经验值一般高于传统话务,对PSTN网造成一定的压力占用端局到汇接局的中继资源占用用户线路,拒绝来话难以确定集线比经验值为1:8-1:15OSS与BSS结合发展VISP
系统支持、政策支持、构造业务环境接入网—窄带接入拨号接入网络向综合接入业务平台的发展趋势数据汇接统一接入、中继合群、混合接入、多线路捆绑、多中继路由接入网—宽带接入典型宽带接入方式LMDSAPONXDSLLANHFC接入网—宽带接入几种接入技术比较接入网—宽带接入几种接入技术比较(续)接入网—宽带接入几种接入技术比较(续)宽带接入—ADSLADSL特点技术成熟,标准化程度高,是目前商用化程度最好的宽带解决方案之一;在一对线路上同时传送POTS和ADSL业务且互不影响。一旦ADSL系统发生故障而无法运行ADSL业务时不影响用户正常打电话。带宽由每个用户独享,其数据安全性高。采用信元打包,易于进行各种基于信元的管理。ADSL组网灵活,设备投资可根据业务需求逐步增加。由于技术原因和电缆质量的原因,ADSL系统的出线率较低(捆线干扰)。传输可靠性相对较低,且传输速率有限,主要适用于家庭用户和中小商业用户。
宽带接入—ADSLADSL接入业务模型PPPOAPPPOECPEROUTE专线ADSL-PPPOAPPP包在CPEModem端发起,在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上端接。宽带接入—ADSLADSL-PPPOEPPP包在用户端PC上发起,在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上端接。宽带接入—ADSLADSL-CPEROUTECPEModem有路由功能,其默认网管为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宽带接入—ADSLADSL-专线此方式类似于163专线接入,ATM-PVC直接端接在163路由器上。宽带接入—ADSL宽带接入—LANLAN接入标准演进情况IEEE的三个相关标准802.1p、802.1Q、802.1D802.1Q主要定义VLAN间的桥接,有对用户帧优先级再生的定义。802.1p、802.1D核心为1p,定义了MAC层的QoS,主要包括:优先等级的定义及语义的传递。MAC层QoS核心是:设备出端口上的队列调度能力。由于成本原因,目前大多边缘设备仅有语义传递功能,无实际队列能力。宽带接入—LAN用户需求用户间的地址分离用户带宽限制和保障认证、计费等管理手段支持标准并集中远端管理优良的性能价格比宽带接入—LAN存在的主要问题将LAN——WAN采用VLAN方式分割用户,协议效率低下,造成边缘三层交换的负荷过重,性能下降无用户带宽控制功能无法开展和管理VISP业务业务开展依托服务器,业务生成困难,管理复杂宽带接入—LAN下一步解决方案支持集中式的统一管理,远程维护、配置,分层监控,无人职守支持多ISP,支持小区自主管理、结算带宽保障、控制机制,支持带宽出租和批发安全简单的用户隔离支持多业务,易于业务的生成和开放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可靠的认证、计费等)合适的性能价格比宽带接入技术增长预测拨号方式的Internet窄带接入服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中国仍会快速的增长,但是增长速度将逐步放慢;基于ADSL/LAN等方式的宽带Internet接入服务将呈现迅猛增长的势头。近期ADSL将迅速增长,但下一步LAN可能成为一种主流接入方式。在接入手段向FTTH方向过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结合新的技术,重构一个满足过渡时期宽窄合一、综合业务需求的基于IP的宽带接入网络。我们的观点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