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级双吸中开泵检修工艺_第1页
单级双吸中开泵检修工艺_第2页
单级双吸中开泵检修工艺_第3页
单级双吸中开泵检修工艺_第4页
单级双吸中开泵检修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级双吸中开泵检修工艺修前准备:修前摸底:对泵的轴承、泵体进行测温、测振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查阅设备检修台账,对设备上次检修情况、遗留问题进行详细查阅,消除设备缺陷。零部件、易损部件准备齐全。办理检修工作票,作系统隔离措施,确认安全措施已正确执行后,方可开工。开工前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内容及安全注意事项,在作业安全措施票上签字。现场布置:现场铺设胶皮、拆装工器具摆放整齐,检修标示清晰、人员分工明确、着装整齐。泵的解体:拆对轮防护罩,复查对轮中心(尤其在泵振动情况下必须复查中心,排除中心不正因素)。测对轮间距、作拆前标记后拆除对轮螺丝。分别拆除电机地脚螺丝、两侧机封冷却水管、泵体空气管、松开机械密封压盖螺丝,退出机封压盖。电机地脚垫片做好标记,分组保存。拆泵盖结合面螺丝,取出圆锥定位销。用顶丝顶开泵盖,起吊泵盖,放在检修场地木板上。测量结合面垫片厚度,测量密封环轴向间隙。卸下两侧轴承体压盖,测量轴承体压盖结合面垫片厚度,用撬杠撬动转子,吊出转子.分解转子:用扒子扒下对轮,取下平键。分别拆下两侧轴承压盖、轴承体,测量轴承压盖垫片厚度。用钝扁铲分别踢松并旋下两侧轴承锁紧背母,用扒子取下两侧轴承。分别测量两侧轴头至轴套(机封套)背母距离,踢松并旋下两侧轴套背母。拆下两侧轴套及叶轮。可用紫铜棒打出,拆卸困难时,可使用火焰加热、加热须均匀。(且勿硬性敲击,以免打坏轴套、水轮)叶轮不更换时可不做拆卸。各零部件清理检查:清理泵轴,修理丝扣、键槽,检查泵轴磨损情况.清理叶轮、叶轮口环,检查叶轮叶片的汽蚀、裂纹和口环处磨损情况,汽蚀严重须更换.如能继续使用可不必从轴上卸下来,因一般情况下它是很难拆卸的。如需要非卸下不可,则要用专门工具拆卸,并需边拆卸边加热。用煤油浸泡清洗、检查滚动轴承,应无磨损、腐蚀、滚珠支架破裂等缺陷;用手转动轴承,轴承转动应灵活、无异音及振动,否则应更换轴承。清理两侧机封轴套,测量机封定位尺寸,用内六方扳手松开机封定位环紧固螺钉,取下机封动静环及弹簧座。动静环应无磨损、裂纹等缺陷否则更换,弹簧清理干净,应弹性良好无塑变、锈垢,机封轴套无磨损沟痕,更换机封“O”胶圈及轴套胶圈.清理泵壳体结合面、冷却水槽、密封环槽、机械密封室。清理两侧密封环、间隔套(盘根挡套)、轴承室、疏通冷却水管、抽空气管。清理检查对轮及平键,对轮胶圈无磨损、老化、裂纹,否则更换。清理全部螺丝及修理损伤丝扣;修复零部件碰伤沟痕等缺陷.各零部件测量及试装:泵轴弯曲测量:清理泵轴表面使其露出金属光泽。把泵轴的两端轴承处架在平台V型铁上,或专用支架支撑,V型铁(或支撑)要放稳固.在轴端从键槽中心开始,顺向将轴分成8等份,用漆笔标清序号。将各百分表分别支在对轮、轴承、叶轮、机封及自由端轴头等测量点。各百分表支好,表测量杆垂直于轴心线,支点位于叶轮轴同侧、轴的同一纵断面上,架表的端面要尽量选择正圆或无损伤的部位,尽量避开键槽位置,防止旋转时碰伤表头。调整表过程中,应轻拉表杆2~3次,若每次均能回到原读数,则说明表已按装牢固。各表经检查完好后,逆向缓慢地盘动泵轴,“1"处的两次读数应相等,并将轴窜动控制在0.10mm以内,方可开始测量工作,测量过程中盘过头时不得倒盘,应从新盘一圈。每个测量截面对应直径差最大值的一半即为轴的弯曲:其值不得超过0.03mm。记录示意图:叶轮(口环)、机封套晃度测量:清理叶轮口环、机封套使其露出金属光泽。把转子的两端轴承处架在专用支撑架上,支撑须稳固。在轴端从键槽中心开始,顺向将轴分成8等份,用漆笔标清序号。将百分表分别支在叶轮及机封套处.各百分表支好,表测量杆垂直于轴心线,支点位于叶轮轴同侧、轴的同一纵断面上,架表的端面要尽量选择正圆或无损伤的部位。调整表过程中,应轻拉表杆2~3次,若每次均能回到原读数,则说明表已按装牢固。各表经检查完好后,逆向缓慢地盘动转子,“1"处的两次读数应相等,并将轴窜动控制在0.10mm以内,方可开始测量工作,测量过程中盘过头时不得倒盘,应从新盘一圈。每个测量截面对应直径差最大值即为叶轮的晃度:其值不得超过0.05mm。记录示意图:叶轮瓢偏测量:把转子的两端轴承处架在专用支撑架上,支撑须稳固。清理叶轮边缘(距外缘10~15mm处)使其露出金属光泽,边缘非加工面或腐蚀严重,无法测量时可测量叶轮口环侧端面。在轴端从键槽中心开始,顺向将轴分成8等份,用漆笔标清序号.测量瓢偏时须将两块百分表安装在沿直径相对180°的方向上,一般为水平安装,如下图1—5点所示:百分表A百分表A(1位)百分表水平1—5位安装叶轮百分表B(5位)在直径相对180º的方向上固定两只百分表,把表的测杆对准位置1号和5号距边缘10~15mm的端面上且与端面垂直,按转子旋转方向每次45º盘动转子。依次对各点进行测量,分别测得1~5,2~6,3~7,--——--—,8~4共8组数据。最后在回到位置1和5时,如果转动前后两表指示差值相等,则说明测量结果是准确的。位置编号1——-52---63——-74—-—85—--16---27———38---41-—-5最大值A表B表A—B注:瓢偏度=[最大(A-B)-最小(A-B)]×1/2瓢偏度计算:按公式:瓢偏度=1/2[(A—B)max-(A-B)min]计算出瓢偏度。ﻫ瓢偏记录表::在测量过程中,各点的指示值如果不是平衡地变化,表示百分表不灵活或盘面不规则,此时应查明原因,加以消除,然后继续测量,直到确信所得到的瓢偏值正确为止.注意:转完一圈后,百分表在1、5位置上的读数未回到零位原读数,这表明在转动过程中转子有轴向位移。用两只表测量瓢偏度,就是为了消除因轴向位移带来的影响.按上述方法计算,转子的窜动值影响已在计算中消除。但是,不论轴位移数值多大,在转子盘完一圈回到1、5位置时,两只百分表读数应该一致(即读数差前后相等),如有误差,不得大于0.01mm。轴承间隙测量:轴承间隙测量:测量配合间隙时,将铅丝放入滚动体与内外圈之间,盘动转子,使滚动体滚过铅丝,被压扁铅丝的厚度即为轴承的径向间隙。轴承与轴的配合:轴承内圈与轴为过盈配合,过盈量大小应与技术图纸或国家标准为准。一般情况下,轴承与轴的紧力0~0.03mmﻫ卡尺测量:轴承内圈尺寸-轴外圈尺寸轴承与轴承室的配合:轴承外圈与轴承体之间为间隙配合,过紧会由于轴承转时热膨胀造成轴承径向间隙过小;太松则使转的精度过低,转子易跳动。故一般轴承外圈与轴承体有0~0。03mm径向间隙。

卡尺测量:轴承室内圈尺寸-轴承外圈尺寸14SH—19型双吸中开泵轴向靠自由端321滚珠轴承定位,轴承压盖间隙0。10~0.20mm;传动端轴承轴向间隙两侧均为2mm—3mm.

卡尺测量:分别测量轴承室深度、轴承厚度、轴承压盖子口高度.

则:轴承压盖间隙=(轴承室深度-轴承厚度)—(轴承压盖子口高度-垫片厚度ﻫ应等于0。10~0.20mm。轴承体压盖(压枕)紧力测量(压铅丝法):ﻫ将轴承座、压枕、轴承体各配合面清理干净后,将轴承体放在轴承座对应位置,轴承体顶部沿轴向放置铅丝,在两侧轴承座结合面近螺丝处对称放置两条厚度、大小相等的铜皮或不锈钢皮垫片,垫片厚度为铅丝厚度60%~70%,注意磨去铜皮毛边,扣上压枕,均匀地紧连接螺栓并及时用塞尺监视结合面间隙.吊开压枕,用千分尺分别测量垫片厚度a和被压扁了的铅丝最小厚度b,其差值c=a-b即为紧力值。当c为负值即b大于a时,表明存在间隙。

要求顶部紧力0~0.03mm.如测量结果与要求不符,除进行复侧外,必要时可通过调整压盖垫片厚度或磨削压盖中分面来达到要求。记录示意图:两侧轴承紧力测量记录两侧轴承紧力测量记录轴承体顶部铅丝厚度轴承座中开面铜皮厚度另侧轴承座中开面铜皮厚度ﻩ叶轮口环(与密封环)间隙测量:密封环与叶轮径向间隙应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值应为密封环内径—叶轮口环外径;一般总间隙控制在2‰~3‰叶轮直径,间隙太小可刮研打磨密封环(当间隙不均匀时)或车削叶轮密封环;间隙超标需更换密封环。密封环与泵盖间隙测量:ﻫ将密封环、泵体密封环槽、泵体结合面清理干净,泵转子连同两侧密封环放入泵体内,确认密封环复位后,均匀固紧轴承体压枕,盘轴应转动灵活、无摩擦声,用塞尺检查密封环四周间隙应均等,否则查找原因加以消除。在两侧密封环顶部各放置同规格的铅丝(0.5~1.0mm),在泵体结合面靠近螺丝处,对称放置4条不锈钢皮或铜皮垫片,垫片厚度为铅丝厚度60%~70%,注意磨去铜皮毛边,扣上压枕,对称均匀地紧固泵盖螺栓并及时用塞尺监视结合面间隙。吊开泵盖,用千分尺分别测量左、右两侧被压扁了的铅丝最小厚度b和垫片厚度a,其差值c=b-a即为密封环顶部间隙值。当c为负值即a大于b时,表明存在紧力。

密封环顶部间隙0~0.03mm,可通过调整结合面垫片厚度达到要求。若间隙过大则应根据密封环四周间隙大小在密封环上部或下部加铜皮调整.铜皮厚度=顶部间隙+泵体结合面密封垫片厚度—0~0。03mm。记录示意图:左密封环顶部间隙=b1—a1+垫片厚度=0~0。03mm。右密封环顶部间隙=b2—a2+垫片厚度=0~0。03mm。双吸口环紧力测量记录双吸口环紧力测量记录左密封环铅丝厚度泵体结合面铜皮厚度另侧泵体结合面铜皮厚度右密封环铅丝厚度a2b2a1a1b1a2泵的回装:转子组装:将叶轮键及叶轮装配到轴上,可采用将叶轮用轴承加热器加热后装入。两侧机封内外圈打磨光滑,将事先准备好的机封各零部件(包括:传动环、弹簧座、弹簧、动环组件、静环压盖组件)依次装入轴套,按拆前定位尺寸对称均匀固紧传动环螺钉。注意机封动静环密封面清洁、并涂抹机油(黄油);弹簧旋向正确:机封在轴的转动下弹簧越来越紧就是合理的,反过来影响机封的使用效果,一般我们是这样判断机封的旋向,从机封的静环向动环方向看,轴的转向是顺时针的就是右旋,反之就是左旋。依次将两侧O型胶圈、盘根挡套(注意方向)、轴套组件、圆锁母装入轴内,背母可暂不固紧.将两侧密封环分别装入叶轮口环上。依次将两侧轴承压盖(带垫)、轴承(套)、装入轴内,并用圆锁母背紧。在轴承外涂抹注黄油后,装上轴承体,压盖对称固紧。轴承安装时须加热安装,自由端轴承压盖间隙符合要求,加油量为油室空间的1/2~2/3。将对轮键及对轮装入轴内(对轮加热安装).至此转子组装完毕.制作泵体结合面、轴承座结合面垫片:将垫片平放在泵中开结合面上,用手锤敲打边缘及螺孔。未更换密封环的水泵使用修前相同厚度的垫片,否则应用压铅丝法确定垫子厚度.在填料箱处的垫要做得格外细心,一定要使垫与填料箱边缘平齐.如果做短了,就会使填料密封不住,大量漏水,造成返工。轴承座结合面垫片做法相同。将做好的垫片两面均匀涂抹黄油,平铺在结合面上.在泵体密封环槽、盘根套槽涂铅粉油,将装好的转子吊到泵体上,使双吸密封环装入泵体槽内。将轴承体放到泵体两端支架的止口上,盖上轴承体压盖,套上弹簧垫圈,拧紧螺帽,装固定螺钉。用两侧锁母调整水轮与泵壳对中,并固紧。测量并记录叶轮与密封环间距,并与拆前对比。确认叶轮密封环就位、落到底(可用锤击试验),盘动泵转子,看是否有摩擦现象。并用塞尺测量叶轮四周密封环间隙是否均匀。如有摩擦,例如摩擦出现在密封环的上方,就要考虑在密封环下加垫;如摩擦出现在密封环的下方,就要考虑抬高转子(即在轴承体与泵壳的结合止口上加垫片),调整工作直到盘动转子轻快为止。检验机封压缩量,一般应为设计压缩总量的1/2~2/3,否则应重新调整定位。在泵体上旋好双头螺栓,铺好结合面垫片,吊装泵盖,装圆锥定位销,对称均匀固紧泵盖螺栓.盘动转子,看是否有与前不同的感觉。如果盘不动或发滞,就可能是结合面垫做薄了,泵盖把叶轮密封环压扁,磨着了叶轮.须重新调整垫片厚度。如果没有异常问题,可把抽气管、机封冷却水管等连接好,机封压盖双手压到位后,对称均匀固紧,机封油杯充满油后装到轴承体上.打开注水阀门,泵体静压试水,盘动转子,检查机封应无渗漏。否则查找原因、重新定位.至此,泵组装完毕。下面的工作是对轮找中心。对轮找中心、泵试运对轮找中心:圆周、端面≤0.05mm,对轮轴向间距3mm~5mm。电机地脚清理干净复位,穿上地脚螺栓(不要固紧),将原垫片清理干净后分别装入地脚内。轮盘对准记号、对轮穿一根螺栓,对轮轴向间距3mm~5mm。左右圆周及张口用板尺粗找后固紧电机地脚。加装百分表及表座(表架):圆周一块表,表杆垂直于轴心线;端面两块表,在圆周180°相对称位置,表杆垂直于对轮端面,其目的是消除轴向位移引起的测量偏差.上下偏差测量计算:盘动转子,测量记录中心偏差,画出偏差总图:注:其中a’=1/2[(a1+a1’)-(a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