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演示文稿_第1页
第十四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演示文稿_第2页
第十四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演示文稿_第3页
第十四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演示文稿_第4页
第十四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演示文稿2023/3/26兰州大学贾明琪1当前1页,总共126页。2023/3/26兰州大学贾明琪2(优选)第十四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当前2页,总共126页。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二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为

Y=C+II=S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为

Y=C+I+GI+G=S+T四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为

Y=C+I+G+(X-M)或I+G+(X-M)=S+T当前3页,总共126页。国民收入均衡公式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GDP≡C+I+G+(X-M)≡C+S+T由此:GDP≡C+I+G+(X-M)C+I+G+(X-M)≡C+S+T国民收入两个均衡公式为:Y=C+I+G+(X-M)I+G+(X-M)=S+TS+TI+G+(X-M)当前4页,总共126页。简单经济模型的几点假设

第一,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第二,价格水平是既定的第三,利息率水平既定第四,投资率水平既定当前5页,总共126页。第一节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1、国民收入决定的假设条件:(1)经济主体:居民、企业部门(没有政府、贸易)企业投资是自主的,即随利率和产量的变动。(2)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不会引起价格变动;(3)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因此:GDP=NDP=NI=PI22假设:不存在政府、外贸。只有居民和厂商。消费和储蓄在居民;生产和投资在厂商。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折旧、未分配利润等=0,GDP、NDP、NI、PI都相等。当前6页,总共126页。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价格提供供给。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原因:大量闲置资源;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化,即具有黏性。当需求变动时,厂商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当前7页,总共126页。二、均衡产出的概念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当总产出=总需求企业产量稳定当总产出>总需求存货增加,减少生产当总产出<总需求存货减少,增加生产当前8页,总共126页。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均衡,是一种不再变动的情况。产出=总需求,厂商的生产稳定。产出>需求,厂商不愿意存货增加,减少生产。产出<需求,厂商库存减少,为了利润增加生产。公式:y=c+i=E小写字母:意愿消费和投资大写字母:实际支出当前9页,总共126页。y=c+i(两部门)(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y、c、i分别代表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或收入、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而不是上一章里用大写字母表示的名义产出消费和投资。公式中的c、i代表的是居民和企业实际想要有的消费和投资。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就等于计划支出(或称计划需求)加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指和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因此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因此,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当前10页,总共126页。即:y>AE时,IU>0,企业要削减生产;

y<AE时,IU<0,企业要增加生产;(AEAggregateExpenditure)yE支出=100收入=1000100100BIU<0IU>0yE当前11页,总共126页。三、投资=储蓄均衡时:E=y。E=c+i,y=c+sc+i=c+s,i=s意义:经济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计划储蓄,是一个前提条件。I=S,国民收入核算中,指实际收入与实际储蓄,即二者相等;i=s,i=s是国民经济均衡的条件,只有i=s时,国民经济才达到均衡状态。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计划的投资i不一定等于计划的储蓄s,二者并不存在绝对的相等关系。从实际情况看,I=S,是根据实际而得到的数字,是必然的结果。都是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收入、实际消费和实际储蓄,因此:E=yc+i=c+s,i=s当前12页,总共126页。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需求决定供给;数量调节机制(存货调节机制):凯恩斯否认储蓄和投资的利率弹性将导致需求等于供给这样一种经济机制的存在。凯恩斯认为包括利率、工资率在内的价格绝没有古典经济学描述的那么灵活,那么富有弹性。恰恰相反,各种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或者说粘性)。当前13页,总共126页。存货调节机制:当前14页,总共126页。图示凯恩斯主义的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十字(KeynesianCross)当前15页,总共126页。当前16页,总共126页。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要义是:由总需求所决定的均衡产出并不一定是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即现实的均衡产出水平可能小于潜在的产出水平。也就是说,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看来,资本主义经济通常是在远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的情况下运行的。由于这一存在大量失业的产出水平是均衡产出水平,总需求不会自动增加,失业现象也不会自动消失。因而凯恩斯提出通过增加政府开支来增加总需求,从而使经济运行于实现了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凯恩斯的上述分析构成了西方国家长期以来执行的需求管理政策的理论基础。说明:当前17页,总共126页。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当前18页,总共126页。

消费和储蓄

(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二)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三)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四)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当前19页,总共126页。一.消费函数C=a+bY当前20页,总共126页。总需求y=c+I,均衡需求是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分析均衡产出分析总需求y

分析y的组成部分,分析消费量C,得到C后,y-c=s,即求得储蓄。C由什么决定,只分析收入因素。依据凯恩斯定律:yc,(y>c)当前21页,总共126页。Consumptionfunction消费函数——

指家庭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间的依存关系。一般情况下,只表明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即:C=f(Y)如果假定消费函数是线性的,则消费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C=a+bY

(a>0,0<b<1);其中a为基础消费(autonomousconsumption),

b为引致消费(inducedconsumption);c的经济含义为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当前22页,总共126页。边际消费倾向MPC当消费增量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即:MPC=dC/dY或b=dC/Dy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1>MPC>0边际消费倾向MPC(MarginalPropensityofConsumption)表示增加或减少单位收入会使消费量变化多少。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金额的变化。

MPC=△C/△Y或b=△C/△Y;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MPC=C/Y=94-80/120-100=0.7当前23页,总共126页。“平均消费倾向”:APC(AveragePropensityofConsumption)——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消费占收入中的比例。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收入=C/YAPC<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1,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例: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平均消费倾向APC=C/Y=0.8当前24页,总共126页。MPC和APC的关系:第一:消费量△C是收入△Y增量的一部分;第二:曲线向右延伸,△C随△Y的增加而增加;△C增加的幅度起来起小于△Y增加的幅度;第三: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为MPC;第四: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为APC;第五:曲线向右延伸,MPC下降,APC下降,但APC>MPC;第六:0<MPC<1,1>=APC>=1当前25页,总共126页。APC与MPC的比较第一、几何比较法:在E点的MPC和APC的比较。过0点作平行于C曲线的直线C’,得APC>于MPC。第二、代数比较法:因为APC=c/y=(a+by)/y=a/y+b=a/y+MPC又(a、y>0),所以,APC>MPC当ya/y(a不变)a/y0;所以:APC逐渐趋近于MPC;当前26页,总共126页。

消费曲线消费曲线:C=a+bYOYC45度线C=f(Y)E当前27页,总共126页。450图和消费曲线OCY450AC0Y1C1Y2C2C3Y3当前28页,总共126页。消费曲线的平移在微观经济学中曾经介绍过“消费量的变化”和“消费的变化”的区别。“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和“消费曲线的平移”的区别: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是反映消费量和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消费曲线的平移是指除国民收入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的变化对消费量的影响。当前29页,总共126页。影响消费曲线移动的因素财富(wealth);对未来价格和收入的预期;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税收;利率。当前30页,总共126页。消费曲线平移动图示OCY450C1a1C2a2C3a3当前31页,总共126页。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凯恩斯认为,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之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由于人们爱好储蓄的天性和消费习惯的相对稳定性,消费的增幅要小于收入的增幅。即随着收入的上升,在增加的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储蓄所占的比重却越来越大。当前32页,总共126页。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MPC和APC都有递减趋势。在特殊情况下,线性中a=0时,APC=MPC,不再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此时,消费函数:c=ky当前33页,总共126页。长期的或社会的消费函数在长期,从全社会看,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基本是固定的。即,长期的边际消费倾向是常数:

C=KYd,当前34页,总共126页。社会消费函数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基本相似。但是存在很多限制条件:1)国民收入的分配。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2)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容易使富人的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这些支出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当前35页,总共126页。CyOC=a+bycayE450C长期消费函数曲线图c=a+by当前36页,总共126页。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意义:

1、凯恩斯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看成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由于收入增加时增加的消费所占比例逐步减少,故经济扩张会带来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2、一些西方学者利用该规律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他们认为,既然收入增加时增加的消费所占比例减少,表明高收入的资本家会比工人拿出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储蓄。他们的结论是,分配有利于资本家是合理的,可以促进资本循环,促进经济发展。

3、还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体现出经济制度的稳定性功能。经济衰退时人们收入水平较低,在增加的收入中将较大的比例用于消费。经济繁荣时人们收入水平较高,在增加的收入中将较小的比例用于消费。这样,该规律在衰退时有利于扩大总需求,在繁荣时有利于缩小总需求,具有使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作用。当前37页,总共126页。二、储蓄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储蓄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平、财富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利率水平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宏观经济学假定储蓄及其储蓄规模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当前38页,总共126页。储蓄函数(savingfunction)储蓄函数——

表明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即:S=f(Y)

S=Y-C=Y-(a+bY)=-a+(1-b)Y-a+(1-b)Y当前39页,总共126页。储蓄函数公式s-储蓄,y-收入:s=s(y)(满足ds/dy>0)线性储蓄函数c=a+by,代入s=y-cs=y-(a+by),整理:s=-a+(1-b)y(1>b>0)储蓄是收入减去消费后的余额,即s=y-c当前40页,总共126页。储蓄倾向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APS。

Averagepropensitytosave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APS=s/y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其余20元用于储蓄,平均储蓄倾向APS=s/y=0.2当前41页,总共126页。当Δs与Δy趋于无穷小时,MPS=ds/dy边际储蓄倾向:MPS(MarginalPropensityofSaving)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表示增加或减少单位收入会使储蓄量变化多少。计算: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MPS=Δs/Δy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MPS=S/Y=26-20/120-100=0.3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为常数(1-b)。非线性时,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斜率。当前42页,总共126页。收入消费储蓄MPSAPS190009110-110-0.012100001000000.110311000108501500.150.01412000116004000.250.03513000122407600.360.066140001283011700.410.087150001336016400.470.11当前43页,总共126页。APS<MPS,表明储蓄曲线上任意一点与联点连线的斜率总小于储蓄曲线上该点的斜率。几何比较法:代数比较法:APS与MPS的比较:当前44页,总共126页。储蓄曲线:S=YC=a+(1b)YOYSS=f(Y)E当前45页,总共126页。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当前46页,总共126页。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比较消费函数***

也递增,但总有APC>MPC

*线性形式储蓄函数***

也递增,但总有APS<MPS

*线性形式:,

当前47页,总共126页。2、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图形

当前48页,总共126页。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ycMPCAPCsMPSAPS900091101.01-110-0.0110000100000.89100.11011000108500.850.991500.150.0112000116000.750.974000.250.03当前49页,总共126页。4、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当前50页,总共126页。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对收入来说,储蓄与消费为互补函数,y=c+s,两边同除Y有y/y=c/y+s/y,即:APC+APS=1同理,有Δy=Δc+Δs;两边同除Δy,则Δy/Δy=Δc/Δy+Δs/Δy即:MPC+MPS=1推断:若MPC递减,那么MPS必递增。当前51页,总共126页。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总收入从公式看:C=a+bYS=-a+(1-b)Y∴C+S=a+bY-a+Y-bY=Y当前52页,总共126页。第二,若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则APC>MPC,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则APC<MPC当前53页,总共126页。第三,APS和APC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先看APS和APC的情况:∵Y=C+S∴Y/Y=C/Y+S/Y即:APC+APS=1由此可知,

1-APC=APS,1-APS=APC再看MPS和MPC的情况:∵△Y=△C+△S∴△Y/△Y=△C/△Y+△S/△Y即:MPC+MPS=1由此可知,

1-MPC=MPS,1-MPS=MPC当前54页,总共126页。

例题

某居民上个月收入为3000美元,取出500美元储蓄使消费支出达3500美元。他本月收入为3200美元,取出400美元储蓄使消费支出达3600美元,试计算:(1)该居民上个月和本月的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2)该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当前55页,总共126页。第三节其他有关消费函数的理论一、相对收入理论

[美]杜森贝利提出,认为消费者受自己过去消费习惯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因此消费是相对决定的。长期来看,消费与收入维持一固定比率,长期消费函数是通过原点的直线,而短期消费函数则是有正截距的曲线。相对收入理论的核心是“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

棘轮效应,即消费者易于随收入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示范效应,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低收入家庭攀比,使短期消费函数,随社会平均收入的提高而整个地向上移动。当前56页,总共126页。

[当期消费取决于当期收入和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CL=yC2C1CS2CS1Ct1Yt1Y1Y2CYO图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对短期消费函数的解释当前57页,总共126页。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美]莫迪利安提出,认为消费者会在一生的较长的时间内计划其消费支出,以达到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一生能够比较平稳地生活。一般而言,年轻人家庭:y低,C可能>y,出现借债;进入壮年和中年,y>C,可以还债和储蓄;老年退休后,y降低,C>y,形成负储蓄。函数形式:

C=aWR(实际财富)+cYL(工作收入),a,c为MPC。举例:P451。每年收入24000,工作40年总收入960000;生活60年平均每年消费16000,因此每年储蓄8000(=24000-16000),退休时,共积累320000(=8000*40或16000*20)。当前58页,总共126页。

三、永久收入(或持久收入)的消费理论[美]弗里德曼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主要不是由其现期收入决定,而是其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入是消费者可以预期的长期收入,可以用若干年收入的加权平均值表示。

C=bYP,b为长期边际消费倾向,YP为永久收入,

YP=Y+1Y-1+2Y-2+3Y-3+……+nY-n因此:C=b*(Y+1Y-1+2Y-2+3Y-3+…+nY-n)

C=bY+b1Y-1+b2Y-2+b3Y-3+…+bnY-n长期收入(YP)的MPC(b)大于当前收入(Y短期)的PC(b)。当前59页,总共126页。

四、永久收入和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关系参考[P452]五、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因素、方向、大小]1.利率。利率变动对储蓄具有替代和收入两种效应。替代效应:利率↑→储蓄↑收入效应:利率↑→将来利息增加→认为自己富有→目前储蓄↓

2.价格水平。通过影响实际收入,从而影响购买力和消费。

3.收入分配。越公平,MPC越大;越不平,MPC越大。当前60页,总共126页。又称个人部门(individualsector

),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资金供给者。在任何国家和地区,家庭部门都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资金供给者,是金融工具的主要认购者和投资者。一般情况下,家庭部门的收入总是大于支出,原因不外节俭或预防不测。

家庭部门因其收入的多元化和分散特点而在金融市场上成为一贯的投资者和供给者。正因为这个特征,才使金融市场具有了广泛的参与性和聚集长期资金的功能。可以说,如果没有家庭部门作为主体,金融市场便缺乏迷人的魅力,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要大打折扣。家庭在金融市场中的活动领域与方式:家庭部门因投资目的的五花八门而使其活动领域极其广泛,遍及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家庭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当前61页,总共126页。个人与家庭的资金主要来自储蓄。我国、日本和美国的储蓄率有何不同?为什么?储蓄率越高越好吗?为什么?案例分析我国的高储蓄率与节俭悖论。节俭悖论(ParadoxofThrift)

当前62页,总共126页。节俭悖论(ParadoxofThrift)西方经济学中我们学过一个概念“节俭悖论”。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蜜蜂的故事说的是“节俭的逻辑”,在经济学上叫“节俭悖论”,也称为“节约反论”、“节约的矛盾”。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节俭悖论曾经使许多经济学家备感困惑,但经济学家凯恩斯从故事中却看到了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受此启发,他进一步论证了节俭悖论。当前63页,总共126页。凯恩斯的解释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一生对西方经济学做出了极大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凯恩斯认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勤俭节约对于个人或家庭来说是美德,然而对整个社会来说,节约意味着减少支出,迫使厂商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

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和产量、就业增加。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德宾(E.F.M.Durbin)甚至将“储蓄”说成“一个特别危险的自我毁灭过程”。凯恩斯则鞭挞了节俭的储蓄者,1931年1月他在广播中断言,节俭将促成贫困的“恶性循环”。他还告诉大家,如果“你们储蓄五先令,将会使一个人失业一天”。当前64页,总共126页。节约悖论的核心理论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分析,是在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前提下进行的短期、静态分析。另外,还要注意到凯恩斯的分析是一种总量分析,没有具体分析消费结构与收入结构。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著名的节约悖论,他引用了一则古老的寓言:有一窝蜜蜂原本十分繁荣兴隆,每只蜜蜂都整天大吃大喝。后来一个哲人教导它们说,不能如此挥霍浪费,应该厉行节约。蜜蜂们听了哲人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迅速贯彻落实,个个争当节约模范。但结果出乎预料,整个蜂群从此迅速衰败下去,一蹶不振了。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景象就是节约悖论的一个生动而可叹的例子。由于人们对未来预期不抱任何希望,所以大家都尽量多储蓄。但是,他们不愿意消费的心理和行为又导致其收入继续下降。当前65页,总共126页。节约悖论的数字推理

其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I=S,即投资=储蓄。其中S=Y-C,即储蓄=国民收入—消费而消费则被假定为一线性函数:C=C。+cY,其中C。为不受收入影响的自发消费,c为边际消费倾向,即增加的消费占增加的收入的比重。由于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不变,c同时也为平均消费倾向,即消费占收入的比重。于是有:S=-C。+(1-c)Y又假定投资固定不变,即:I=I。于是得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方程:

I。=-C。+(1-c)Y解之得:当前66页,总共126页。节约悖论的数字推理均衡的国民收入Y*=(C。+I。)/(1-c)在这一式子中,c作为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小于1的数,当c变大时,1/(1-c)的值变大,国民收入Y*增加;当c变小时,1/(1-c)值变小,国民收入Y*变小。这意味着,当国民增加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时,将会导致更多的国民收入,使整个经济呈现繁荣局面;而当国民降低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时,则会引起国民收入下降,使整个经济陷入衰退。简而言之,就是:挥霍导致繁荣,节约导致萧条。应该指出,这是因为在收入不成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下的现代社会,是消费制约生产,而不是生产限制消费。如果不消费或者降低消费就会使资本的运动停滞,随后又会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停滞,最终导致生产的停滞。当前67页,总共126页。美国经济陷入“节俭悖论”

居民储蓄率的急剧上升是当前美国经济下滑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经过四分之一世纪的持续下降之后,美国家庭部门的储蓄率从一年前的零水平反弹到了目前的4%。

节俭无疑是一种美德,但当所有人都这样做时,就并非如此了。甲的支出即为乙的收入,如果所有的家庭和企业都削减开支,国民总收入就会下降。如果人人都节俭开支,增加储蓄,最终的结果将会是所有人都达不到预定储蓄水平,出现了凯恩斯所说的“节俭的悖论”——人们节省开支,储蓄率却无法提升。

显而易见的是,美国经济就面临着上述风险。未来几年,家庭部门很可能想增加储蓄,但工资收入增速下降,甚至同比下降。如果情况良好,政府转移支付和税率的削减会帮上点忙,直到就业市场趋于稳定,眼下的风险在于,居民收入和支出低迷持续的时间可能比我们以及其他一些专家预料的要长。当前68页,总共126页。储蓄率继续提升难度大

通过自动机制(失业补助和税负下降)和主动性措施(削减税收和其它措施性措施),政府在分配机制中的作用使得可支配收入维持了增长,但这些因素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未来收入增长将严重依赖就业市场的稳定。

我们对影响可支配收入几大因素的未来变化预测如下:(1)工资收入近期下降速度会加快,然后在2010年出现疲弱的复苏。(2)政府支出的正面作用仍将持续,转移支付将继续快速增加,失业补助和社保方面的经费在今明两年可能会分别增长10%和7%。(3)资产回报对可支配收入的拖累作用将逐步消失,公司分红大幅下降、存款收益因零利率而大幅下降、个人经营企业收入因经济不景气而下降的痛苦调整,将持续整个2009年,2010年将会减缓。(4)税负会继续保持低位。

通过上述分解法的分析,我们预测2009年全年的居民税前收入呈现下降,但到2010年会出现中等程度的反弹。由于税负下降在起作用,2009和2010两年的可支配收入会继续增长,尽管程度很微弱。

可支配收入的疲弱增长意味着消费不振和储蓄率提升困难。我们认为,在收入缓慢增长的背景下,要达到7-8%的目标储蓄率,将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当前69页,总共126页。经济学家的解释“节约悖论”是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节俭悖论”、“节约反论”、“节约的矛盾”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但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节约的悖论是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推导出来的结论,它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是存在的,是短期的。长期中或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在,节约的悖论是不存在的。当前70页,总共126页。消费者的观点勤俭节约一直作为我国的传统美德被颂扬。然而现在,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里,出现了一群独特的“都市新贫族”,他们薪水丰厚,却几乎没有存款,一发薪就立即花到服饰、化妆品、餐馆酒吧、旅游等方面,一旦花完就开始过着数日子等发薪的贫穷生活,他们年轻、浪漫,有着体面的工作,秉着“钱就是用来花的”心态,周期性经历着从有钱到赤贫的过程。这样盲目地消费、支出而不留储蓄,一旦碰上需要用钱的时候,马上就会断粮而陷入困境,因为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不可能把他们的问题全包下来。中国现在大多数家庭还没有真正迈入小康,一部分人还在贫困边缘挣扎,如果没有平时一分一厘的节省,又怎能拿出钱来支付孩子高额的上学费用,又怎能在有病时买得起昂贵的药品?当前71页,总共126页。Y=(a+I)/(1-b)K=△Y/△I=1/(1-b)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当前72页,总共126页。一.使用消费函数分析均衡收入的决定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总支出(总需求)=总收入决定法。假定计划净投资是一个固定的量,不随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变动。计划支出,即:

总需求=消费+投资即:

y=c+ic=a+by

C+IC+IC45。YEYEY=c+i当前73页,总共126页。将消费函数:C=a+bY代入均衡公式:Y=C+I即可得:Y=a+bY+I由此,就得到均衡收入:如果(c+i)>y,即总支出>企业收入时,IU<0,应扩大生产,增加产量,向均衡收入移动;如果(c+i)<y,即总支出<企业收入时,IU>0,应减少生产,减少产量,向均衡收入移动;如果(c+i)=y,即总支出=企业收入时,IU=0,产量正好等于销量;Y=[1/(1-b)]×(a+I)当前74页,总共126页。使用均衡条件“总支出(或AD)=总收入”

当前75页,总共126页。例如,假定消费函数C=10000+0.8Y,自发的计划投资始终为6000亿元,则均衡收入:Y=(10000+6000)/(1-0.8)=80000(亿元)C+IC+IC45°YE800016001000当前76页,总共126页。二.使用储蓄函数分析均衡收入的决定即: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法将储蓄函数:

S=-a+(1-b)Y

代入:I=Y-C=S

即可得:I=-a+(1-b)Y

结果与使用消费函数分析(或说C+I分析)所得结果完全相同。IYSOSEY=[1/(1-b)]×(a+I)当前77页,总共126页。使用均衡条件“储蓄=投资”

当前78页,总共126页。举例

仍以上例说,当C=10000+0.8Y时,S=-10000+(1-0.8)Y=-10000+0.2Y。I=6000,令I=S,即6000=-10000+0.2Y,得Y=80000亿元。SOSIY800060001000当前79页,总共126页。第五节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当前80页,总共126页。1.总需求变动(投资变动)与国民收入水平变动的关系

C+I

C+I+△IC+IC+I-△I45°OY0-△YY0Y0+△YY

仍如上例,若投资从6000亿增到7000亿,生产和收入就会增至:Y=(10000+7000)/0.2=85000若投资降到5000,则Y=(10000+5000)/0.2=75000当前81页,总共126页。2.投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动态过程将Ct=a+bYt-1代入Yt=Ct+It就得到如下差分方程。

Yt=bYt-1+a+It这一方程可反映收入决定的变动过程。当前82页,总共126页。

假定投资I从6000亿元增至7000亿元时,收入从原先的80000亿元增加到85000亿元的变动过程将是:第一期限收入:Yt=0.8×80000+10000+7000=81000(亿元)第二期限收入:Yt=0.8×81000+10000+7000=81800(亿元)第三期限收入:Yt=0.8×81800+10000+7000=82440(亿元)第四期限收入:Yt=0.8×82440+10000+7000=82952(亿元)如此不断增加,最后达到85000亿元。当前83页,总共126页。3.投资乘数原因:△y=△I+△Ib+△Ib2+△Ib3+△Ib4+…...假设:b=0.8=MPC当前84页,总共126页。投资乘数原因:“特点:双刃利剑”I增——>y成倍增加,I减——>y成倍减少一般:b在60~70%之间,故k在2.5至3之间。△y=△I+△Ib+△Ib2+△Ib3+△Ib4+…(0<b<1)1+b+b2+b3+b4+……=当前85页,总共126页。第六节乘数原理乘数是自发总需求(这里是投资)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需求(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当前86页,总共126页。主要内容乘数效应与投资乘数乘数效应产生的原因投资乘数的代数推导投资乘数的图形推导评价当前87页,总共126页。一、乘数论1.对乘数的感性认识1)均衡收入为

Y=(1000+i)/(1-0.8)i=600时,Y=800i=700时,Y=85002)投资增加100,收入增加500。投资乘数5。3)解释:投资100购买要素时,形成要素的收入为100;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要素收入100中,有80用于购买。80的购买形成新的收入,其中有80×0.8=64再次购买。如此,循环往复,总收入y=100+1000.8+1000.80.8+....=1001/(1-0.8)=500当前88页,总共126页。二、乘数理论(multiplier):K乘数K:总需求(I、C等)增减导致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令AD=a+i则Y=AD/1-b

a=自发消费:最低消费

i=固定自发计划投资

b=边际消费倾向在均衡国民收入:y=(a+i)/(1-b)中当前89页,总共126页。1、乘数效应与投资乘数当前90页,总共126页。c+i’总收入

y总支出(c+i)oy’c+i45o△iy△y乘数效应示意图当前91页,总共126页。2、投资乘数的代数推导当前92页,总共126页。3、投资乘数的图形推导

当前93页,总共126页。4、乘数可以直接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公式推出Y=(a+I)/(1-b) 得Y+△Y=(a+I+△I)/(1—b) 两式相减△Y=△I /(1—b) 从而 △Y/△I=1/(1—b) 增加的国民收入(△Y)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需求量(△I)之比(1/(1—b))就是乘数。如果K代表乘数,则有:K=1/(1—b) 乘数公式表明了,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加的收入就有更多的部分用于消费,从而使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增加得更多。当前94页,总共126页。三、乘数的作用乘数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相关。乘数作用的双重性:总需求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增加;总需求减少,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减少。练习:乘数最大的是: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倾向为0.4C.边际消费倾向为0.75乘数作用条件: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乘数的经济意义经济各部门密切相连,一个部门、产业投资的增加,也会在其他部门引起连锁反应;收入的增加会持续带来需求的增加。当前95页,总共126页。假设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多少?(3)若投资增到100,试求增加的收入。(1)均衡收入Y=(100+50)/(1-0.8)=750C=100+0.8×750=700S=Y-C=750-700=50(2)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800-750=50(3)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8)=10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250(△Y=Y'-Y=1000-750=250)当前96页,总共126页。(4)变化后的收入Y=(100+50)/(1-0.9)=1500S=Y-C=1500-(100+0.9×1500)=1500-1450=50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9)=2000,比原来的收入1500增加500(△Y=2000-1500=500)(5)消费函数从C=100+0.8Y变为C=100+0.9Y后,乘数从5(K=1/(1-0.8)=5)变为10(K=1/(1-0.9)=10)(4)若消费函数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到100时,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当前97页,总共126页。第七节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当前98页,总共126页。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两部门经济模型只包括个人和企业,即只包括私人经济。现在要在它的基础上加入政府部门,探讨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当前99页,总共126页。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决定理论三部门经济的宏观均衡条件可支配收入和引入税收、转移支付后的消费函数加入政府购买后的国民收入决定和政府购买乘数总量税下的国民收入决定和税收乘数比例所得税下的国民收入决定转移支付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及转移支付乘数政府行为的综合考察财政政策对产量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简要说明)当前100页,总共126页。一、三部门经济的宏观均衡条件总收入=总支出y=E=c+i+g储蓄=投资i+g=s+t当前101页,总共126页。1.政府收入和消费函数三部门模型的国民收入均衡公式是:

Y=C+I+GI+G=S+T前面考察两部门模型时消费函数是:C=a+bY,∵假定没有个人所得税,Y=YD∴该消费函数也可写成:C'=a+bYD,也就是:a+bY=a+bYD,C=C'而三部门模型中加上了税收,那么,YD=Y-T。假定净税收函数T=T0-tY(t为税率),则可支配收入的计算公式为:

YD=Y-T=Y-T0-tY=(1-t)Y-T0由此,有了税收后的消费函数为:C'=a+bYD=a+b(1-t)Y-bT0当前102页,总共126页。可支配收入和引入税收、转移支付后的消费函数消费量由可支配收入决定:总量税和比例所得税下的可支配收入总量税和比例所得税下的消费函数总量税和比例所得税下的储蓄函数引入转移支付后的可支配收入、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当前103页,总共126页。2、三部门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进了政府部门,考虑税收和政府支出的因素。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是财政政策工具。假定边际税率为零,即政府税收不随着NI的变化而变动,则NI增量=DPI增量;三部门经济中任何支出的增加导致NI增加的过程与二部门经济支出增加导致NI增加的过程相同。当前104页,总共126页。国民收入的决定三部门宏观均衡条件是:

Y=C+I+G,即比二部门模型增加政府购买。将C=a+b(1-t)Y-bT0代入上式,

Y=a+b(1-t)Y-bT0+I+GY+b(1-t)Y=a-bT0+I+G

Y={a-bT0+I+G}/{1-b(1-t)}这就是三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的代数表达式,如果知道消费函数、税收函数、投资和政府支出,就可以求出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Y={a-bT0+I+G}/{1-b(1-t)}当前105页,总共126页。例:Y={a-bT0+I+G}/{1-b(1-t)}C=100+0.75YD,T=40+0.2Y,I=200,G=130(单位:100亿元)则均衡收入:Y= (100-0.75×40+200+130)/{1-0.75×(1-0.2)}= 400/0.4=1000 消费C=a+b(Y-T)=100+0.75(Y-T)∵YD=Y-T=1000-240=760C=100+0.75YD=1000+760×0.75=670

储蓄S=YD-C=760-670=90因此,90+240=200+130,即S+T=I+G当前106页,总共126页。以上结果,也可用图形2-21表示

C+I+G

E

C+I+G

C+I

C

45°OYEY

图2-11当前107页,总共126页。例:没有税收时消费函数C=100+0.75Y有了税收消费函数:

C’=100+0.75YD=100+0.75(Y-T)若净税收函数T=40+0.2Y,则

C’=100+0.75(Y-T)=100+0.75(Y-40+0.2Y)=100-30+0.6Y=70+0.6Y有了税收,边际消费倾向变小了。CC=100+0.75Y

小了!

C=70+0.6Y100

70

0Y当前108页,总共126页。第八节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支出乘数KG=1/{1-b(1-t)}税收乘数KT=-b/{1-b(1-t)}转移支付乘数KTR=b/{1-b(1-t)}平衡预算乘数△Y/△G=(1-b)/(1-b)=1当前109页,总共126页。1、三部门投资乘数当前110页,总共126页。1)y=c+i+g=a+b(y-T)+i+g,T为定量税2)解得:3)政府购买乘数,是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定义:kg=y/g4)假设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有g变导致y变。g1g2时,y1y2。代入总收入公式,得:两者相减,得:变形得: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当前111页,总共126页。3、三部门中的税收乘数同理可以得到税收(定量税、税收绝对量)乘数如下当前112页,总共126页。4、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有了政府转移支付之后,1)y=c+i+g=a+b(y-T+tr)+i+g,T为定量税,tr为转移支付2)解得:3)同理,解得:当前113页,总共126页。5、平衡预算乘数如果政府增加购买性支出和增加一笔与上述支出相同数额的税收时,预算仍属平衡,但国民收入会增加。增加多少呢?一个有趣味的结论是,收入增加的量刚好等于政府支出或税收额的增加量,或者说,平衡预算乘数仍是1。这是因为,政府预算等于税收减去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即BS=T-TR-G。如果TR不变,在预算平衡情况下,就有△BS=△T-△G=0,或△T=△G。当前114页,总共126页。政府平衡预算乘数的推导平衡预算当前115页,总共126页。1)平衡预算乘数,是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和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此时,政府预算是平衡的。

2)由于g=T,所以3)变形得,政府平衡预算乘数kb=1平衡预算乘数当前116页,总共126页。均衡收入的变化是由总支出变化决定的,在三部门经济中,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