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精选22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3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_________________(2)未果,寻病终寻: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不久2.(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3.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意思对即可)《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安定。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1)便要还家()(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诚不可缺()(4)卒亡天下()3、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A.良田无论B.绝境问讯C.交通妻子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举例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帮帮你〕:可联系《治水必躬亲》、《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祖先躲避战乱;隋炀帝失天下2、(1)同“邀”,邀请(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3)确实(4)终于3、C4、(1)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述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5、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陈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失期当斩”……等句,让读者看到秦王朝的暴力统治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因此,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才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3(三)文言文阅读(15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24、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标两处)(2分)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1)黄发垂髫(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尝采药至衡山(4)深入忘反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2分)A、乃不知有汉乃相谓曰B、忘路之远近水陆草木之花C、一人便以笠自障先帝不以臣卑鄙D、其真无马邪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28、【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一词相仿。(1分)29、【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2分)答案:24、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2分)25、(1)小孩(1分)(2)妻子和儿女(1分)(3)曾经(1分)(4)通“返”,返回(1分)(共4分)26、B(2分)27、(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分)(2)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他们两个人)对此感到很奇怪。(2分)(共4分)28、豁然开朗(1分)29、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语言简洁,意思相近即可)(共2分)《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4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人名),__________(朝代)诗人。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桑竹之属()②阡陌交通()③便要还家()④怡然自乐()3.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渔人穿国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仪真仪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陶渊明东晋或“晋”或“晋代”2.①类;②交错相通;③通“邀”,邀请;④愉快的样子。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4.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5.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小题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___(人名)(2分)。小题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的词:(5分)①咸:②邑人:③绝境:④无论:⑤不足:小题3:翻译划线的句子:(2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小题4: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2分)小题5: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小题6:桃花源人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2分)参考答案:小题1:东晋陶渊明小题1:①都②乡邻③与人世隔绝的境地④不要说(或更不必说)⑤不值得小题1: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小题1:桃花源人的祖先为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小题1: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小题1: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小题1:试题分析:陶渊明也可写成陶潜。点评:对于文言文中的文学常识,尤其是名家名篇,一定要知道三点,即出处,作者、生活朝代。小题1:试题分析:“绝境”“无论”“不足”都是古今异义的词语,解释时要注意。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具”“叹惋”等。“具”在此句中是“详细”的意思,“叹惋”则是两个词组成的,应译为“感叹惋惜”。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小题1:试题分析:原文中有相关语句,即“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回答时,可以用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点评: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时,要能抓住并利用原文语句做答。小题1:试题分析:从上文中的“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个句子可以推知,桃源外的世界依然是纷争不断,人们过着鸡犬不宁的生活。所以桃源的人们害怕世人知道此处后,都会纷纷来这里。如果是这样的话,这里也就和世外一个样子了。点评:理解文章要透过句子看其根本,即有些句子我们要深入地想一想,这个句子有没有深层的含义,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它和上句有没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等。这样,多思多想,对于文章的理解就会逐渐深入,我们的置疑的能力也会提高。小题1:试题分析:“乃大惊”表明桃源中的人很久没有见到陌生人了。点评:理解文章要透过句子看其根本,即有些句子我们要深入地想一想,这个句子有没有深层的含义,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它和上句有没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等。这样,多思多想,对于文章的理解就会逐渐深入,我们的置疑的能力也会提高,提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有水平。《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6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10-13题。(12分)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④南阳刘子骧,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阡陌交通()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无论魏晋()④处处志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3.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②。4.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2分)阅读答案:1.①田间小路②妻子及儿女③不要说,(更)不必说④做标记2.①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②村中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3.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答题要点: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平安宁,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快乐。(意近即可)《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7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本文的作者是,东晋时人。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延至其家(2)处处志之3.作者在第①段描绘了桃花源的美丽景色,从全文来看,这段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作者在文中寄托了自己的美好理想,这种美好的理想能从哪些具体的描写中体现出来?5.作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的是什么样的人生理想?《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8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问题: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发现桃花源()()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词。(1)悉如外人()(2)便要还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2.(1)咸(皆)(2)延3.(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4.寄托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的美好生活和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意对即可)《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9(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9题(12分)【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乙】桃花源记(节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谜,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6.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3分)A.甲诗乙文的作者均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B.陶渊明,一名侃,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C.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派鼻祖。D.甲诗乙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后。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甲诗中的“心远”“悠然”等词语表现出诗人心境高远、超凡脱俗的恬淡心境。B.甲诗结句言尽而意无穷,隐约流露出作者归隐后淡淡的怅惘与迷茫,令人回味。C.乙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谦虚低调,不希望外人打扰的心理。D.乙文末段刘子骥探寻未果的描述,更显桃花源亦真亦幻,文章主旨也朦胧隐晦。9.作者借甲诗表达对_________生活的热爱:借乙文表达对__________的理想社会的憧憬,两诗文都含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______。(3分)答案:6.B7.(源中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8.A9.宁静淡泊的田园和平安宁不满。《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含义。①咸来问讯_________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③此中人语云_________________④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桃源中人为什么来到桃花源?(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请用简短文字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都。②不必说;更不要说。③告诉。④不值得。2、①(村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②便带著妻子跟乡人,来到这个与世俗隔绝的地方。3、因为桃花源中人并未见到过外人。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怕外人扰乱他们宁静和平的生活。6、“略”。提示:只要答出自己的见解,能自圆其说即可。《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1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1)阡陌交通()(2)欣然规往()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发现桃花源→__________→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__________。5.“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交错相通(2)计划2.B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4.进入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5.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闻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小题1】上文作者是(人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出自他的组诗《》(篇名)。(2分)【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桃花源内风尚淳朴人际关系和睦。B.桃花源人对外的态度是感叹向往。C.略写渔人之答是为了突出源内之情景。D.“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答案:【小题1】陶渊明归园田居(一空1分)【小题2】桃花源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3分)(语、足、道三个关键字各1分,句子不通顺、不完整酌情扣分,扣完为止)【小题3】B(3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小题2】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本题中“足”“为”“道”,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理解文段内容,将各项表述中的信息与文章内容一一比照。根据作者所描写,桃花源人对“山外”只有感叹没有向往,故B错。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3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各组加粗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欲穷其林∕穷山恶水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陷入绝境D、寻向所志∕寻病终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开头的“忽逢”与结尾的“不复得路”都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C、本文既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也含蓄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D、本文结尾写桃花源再也找不到,是为了讽刺渔人的不良用心。参考答案:1、A2、“略”。3、提示:(1)环境方面(优美);(2)物质方面(富足)(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4)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4、D(意思对即可)《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共13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词(2分)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小题4: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小题5:文章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小题6: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2分)参考答案:小题1:(2分)⑴对……感到惊异⑵交错相通⑶束缚,约束⑷停止(每个扣0.5分,共2分)小题1:(2分)D小题1:(4分)⑴这个人一一地为(桃花源的人)详细的说了他所听到的事,他们听了都很惊叹。⑵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小题1:(1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小题1:(2分)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厌弃,对安定、和平的生活的向往,以此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小题1:(2分)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1分)略《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闻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小题1】上文作者是(人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出自他的组诗《》(篇名)。(2分)【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桃花源内风尚淳朴人际关系和睦。B.桃花源人对外的态度是感叹向往。C.略写渔人之答是为了突出源内之情景。D.“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答案:【小题1】陶渊明归园田居(一空1分)【小题2】桃花源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3分)(语、足、道三个关键字各1分,句子不通顺、不完整酌情扣分,扣完为止)【小题3】B(3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小题2】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本题中“足”“为”“道”,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理解文段内容,将各项表述中的信息与文章内容一一比照。根据作者所描写,桃花源人对“山外”只有感叹没有向往,故B错。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6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和划线短语。(2分)①渔人甚异之(▲)②阡陌交通(▲)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13.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他们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共同的用意?(2分)▲参考答案:11.(2分)①对感到诧异②田间小路,交错相通12.(4分)①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之类。(2分)②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2分)13.(2分)都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憎恶,(1分)以及对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1分)《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7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译文:(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2、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答案:1、(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2、(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3、A4、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8【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3)选贤与能(
)(4)盗窃乱贼而不作(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芳草鲜美鲜为人知B.便舍船屋舍俨然C.复前行不复出焉D.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小题3】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小题4】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后,源中人“皆叹惋”,你认为他们因何而“感叹惋惜”?(2分)(2)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描绘得“大同”社会有何异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3分)同:异:答案【小题1】(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2)便要还家。(同邀邀请)(3)选贤与能(同举推举)(4)盗窃乱贼而不做(兴起)【小题1】C【小题1】(1)(桃花源中的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时代,竟然不指导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2)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小题1】(1)桃花源中的人为桃花源外世道的变迁、百姓生活的苦难以及战乱不断的世道而叹惋。(2)同:物质上富有精神上文明、和谐,如关爱子女,孝顺老人,勤劳耕作,和平相处等。异:用自己的话或引用原文皆可。示例:世外桃源:土地平旷……怡然自乐。或环境优美,风尚纯朴,热情好客,精神富足,和谐相处。大道之行:老有所终……己。或:人人都得到关爱,人人安居乐业,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9《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一、词语解释。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甚异之。4、豁然开朗。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8、问所从来,具答之。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0、处处志之。11、闻之,欣然规往。12、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二、翻译句子。1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1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7、男女衣着,悉如外人。18.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23、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4、后遂无问津者。三、选择:25.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B.乃大惊乃不知有汉C.复前行不复出焉D.便舍船屋舍俨然四、回答下列问题:2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27、表现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是:28、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29、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目的是什么?30、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皆叹惋”的内容又是什么?31、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那些人生启示?32、渔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33、出自本文的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并解释。34、假如当时的渔人是一名导游,请你代他拟写一段桃花源的导游词?答案:1、缘:沿着。2、落英:落花。3、异:诧异。4、豁然:开阔的样子。5、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6、交通:交错相通。7、怡然:喜悦的样子。8、具:详尽。9、妻子:妻子小孩。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10、志:作标记。11、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12、寻:不久。津:渡口。13、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14、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15、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16、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17、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18、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19、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0、(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21、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22、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23、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24、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25、C2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馀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27、诣太守,说如此。28、生活幸福;民风淳朴。29、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不满当时现实,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河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30、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皆叹惋”的内容是①世界变化大。②时间过得快。③外面得世界战争频繁,依然黑暗腐朽。④庆幸自己得社会和平安定。31、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32、渔人是一个背信弃义、不守承诺的人。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的淳朴好客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33、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明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落英缤纷: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34、略。《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20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4分)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见渔人,乃()④未果,寻()病终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小题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谁叹惋?为什么叹惋?(2分)参考答案:小题1:①类②妻子:妻子儿女③竟然④随即,不久小题2:①(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②(桃源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小题3:桃源人为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而叹惋,为外面的人民的生活如此痛苦而叹惋。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妻子”的古今义。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恩呢管理。翻译语句时,除了要注意“乃、无论”等重点字,还要注意句子的省略成份,有时还要注意语序等问题。小题3: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根据渔人所说的内容,应该为“挑花源中的人”叹惋,根据渔人说的内容来分析叹惋的原因。《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2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敷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0.本文作者是东晋诗人____(人名)。(1分)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屋舍俨然____(2)便扶向路____1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2分)答:13.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2分)答:14.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3分)参考答案10.陶渊明(1分)(1)整齐的样子(2)沿、顺着(共2分,每小题1分)12.围绕“渲染神秘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桃源美好作铺塾”回答出两点即可。(共2分,毎点1分)13.围绕“见到渔人大吃一惊;自从秦朝就隐居在此;不知外机朝代更竹;对渔人所描述的外界情况感叹、惋惜”回答出两点即可。(共2分,每点1分,用原文语句回答亦可)14.围绕“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优美富饶的自然环境;幸福快乐的人民生活;淳朴的社会风尚;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回答出三点即可。(共3分,每点1分)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行业货物运输质量控制制度
- 兽医诊所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 历史-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11月质量监测(一)试题+答案
- 工程师职业发展培训协议书
- 邢台学院《体育科学研究方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邢台学院《环境影响评价实践》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至2030年访问流量统计分析系统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医院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制度
- 2024至2030年工业醋酸锌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雪米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诊所消防安全应急方案
- 译林版一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
- 净现值NPV分析和总结
- 国网基建各专业考试题库大全-质量专业-中(多选题汇总)
- 【信息技术 】计算机系统互联(第一课时)课件 2022-2023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 中国湿疹诊疗指南
- LTC流程介绍完整版
- 饲料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一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1课-花儿寄深情-▏人教新课标
- 植物的象征意义
- 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5章 西周文化(1、2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