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课件_第1页
驿路梨花课件_第2页
驿路梨花课件_第3页
驿路梨花课件_第4页
驿路梨花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瑶族哈尼族

在哀牢山深处,在人迹罕至的茂密树林里,一片美丽的梨花掩映着一座小草房,它的主人是谁?它见证了怎样的一个美丽的故事?

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学习文章直接、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与层层设悬、巧用插叙的写作技巧。

3.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学习目标

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作家。1952年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烽火》。“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绿色的网》,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有改动。作者从1959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写《驿路梨花》是作者在被迫搁笔多年后的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游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人。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作者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资料链接雷锋,六十年代,一个曾经响彻大江南北的名字,一个曾经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奋勇向前的名字,一个不知让多少人听到后潸然泪下的名字。他是助人为乐精神的化身,他是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精灵。尽管他只有二十几年的短暂生命历程,但他的精神却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虽然他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再一次记起这个伟大的名字!简陋

撵走竹篾

麂子

修葺

晶莹

花瓣

陡峭

驿路

香气四溢

恍惚lòuyǐniǎnmièjǐqìyínɡbànqiàoyìyìhuǎnɡhū字词疏通恍惚:神志不清,看得不真切。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折损:这里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多音字(

)宿舍(

)一宿(

)星宿宿折sùxiǔ(

)折腾(

)打折(

)折本【巧记多音字】(1)他在宿(sù)舍说了一宿(xiǔ)关于星宿(xiù)的知识。(2)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销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zhēzhéxiùshé1.朗读课文,填写下面表格。出现次序人物所做好事做好事的时间12345整体感知出现次序人物所做好事做好事的时间1“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第二天早上2瑶族老人专门送粮食前一天晚上3梨花妹妹照料小茅屋前几年姐姐出嫁后4(解放军)盖小茅屋十多年前5(梨花)照料小茅屋解放军盖小茅屋后——出嫁前2.本文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从上表看,全文的写作顺序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却不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按事件发生顺序:

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粮食——“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课文顺序:“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粮食——“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3.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出现、发展过程,情节应该如何安排?解放军过夜盖茅屋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茅屋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瑶族老人借住送粮食“我”和老余投宿茅屋4.全文的写作顺序顺叙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插叙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解放军盖茅屋【阅读小贴士】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一般来说可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也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或中心更加突出,使文章结构更加有波澜。1.课文有几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实写,以自然美景烘托不平常的小屋,烘托了“我们”愉快的心情,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之中。实写课文精读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虚写虚写,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实写,起到点题点人的作用;引用陆游诗句,“梨花”寓意双关,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内容上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人花相映,完成了主题的升华。双关实写2.本文的悬念贯穿全文,这个悬念是什么?茅屋的主人是谁3.文章至36段,悬念揭开,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建造和照料过小茅屋的人都是小茅屋的主人。见梨树,猜有人家见小屋猜主人瑶族老人哈尼族小姑娘解放军、梨花初误会再误会解误会回环往复波澜起伏引人入胜4.文中共设了几次悬念?有何作用?

5.篇末作者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1)照应标题。(2)赞扬助人为乐的精神。(3)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到处开花结果。

(4)深化文章主题

6.请你谈谈“驿路梨花”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驿路梨花”引用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吸引了读者,也是全文的线索,既写出了在哀牢山那偏远、冷寂的深山老林中小茅屋边上盛开的梨花的美丽,又暗喻了梨花小姑娘的纯洁、美丽,象征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发扬光大,揭示了人们相互关怀的崇高道德风尚。梨花一种花梨花姑娘雷锋精神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文章以梨花为线索,以物喻人的形式,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曲折情节中,再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饱含了作者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少数民族的淳朴民风,对青年一代的赞美、热爱之情,歌颂了互助互爱的良好社会风貌。主旨归纳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建小茅屋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照看小茅屋“我们”路过住宿,修屋12345插叙插叙插叙文章结构

1.波澜起伏的情节,回环递进的结构。

本文不是按照事件发生顺序从解放军盖起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写起,顺叙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而是集中在现在的一个夜晚和早晨,在顺叙“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饥疲和所见所闻当中,运用两段插叙文字表明过去的盖起和照料小屋。通篇扣住小屋主人是什么人这个故事核心,先设悬念,穿插两个误会,三次深化悬念,最后才彻底解开悬念。从而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突出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写作特色写作特色2.直接、间接描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

课文先后写了“我”、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姑娘、梨花姑娘的妹妹、解放军,其中直接描写的人物有“我”、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妹妹。而间接描写的人物是梨花姑娘和解放军。梨花姑娘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她虽然没出场,但作者通过对小茅屋的设备,门上、墙上的字,瑶族老人、梨花妹妹等人物的介绍,已把她写得光彩照人,从而讴歌了雷锋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处处开放,很好地表现了梨花姑娘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关梨花的诗句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3.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5.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拓展延伸素材积累

成都市郊农民李桂珍一家三代三十年如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