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晋中1000kV变电站500kV线路工程环评报告_第1页
山西吕梁~晋中1000kV变电站500kV线路工程环评报告_第2页
山西吕梁~晋中1000kV变电站500kV线路工程环评报告_第3页
山西吕梁~晋中1000kV变电站500kV线路工程环评报告_第4页
山西吕梁~晋中1000kV变电站500kV线路工程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吕梁~晋中1000kV变电站500kV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稿)建设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环评单位:新疆鼎耀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20年2月乌鲁木齐目录TOC\o"1-3"\h\u35551前言 ⑨监测结果表6.23500kV线路钻越±660kV银东直流线路现状监测结果序号监测点距离交叉点中心距离(m)工频电场强度(k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102.1360.347251.3370.5053102.5450.4394154.2240.261520(边导线)4.9800.4856254.9780.3617304.6090.3388353.9270.2509403.1850.20710452.7110.21311502.1500.16112551.7680.14513601.4500.13914651.1490.11715700.9530.09316750.7860.07117800.6350.055图6.9500kV线路钻越宁东~山东660kV直流线路工频电场强度变化趋势图6.10500kV线路钻越±660kV银东直流线路工频磁感应强度变化趋势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交叉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0.635kV/m~4.98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0.055μT~0.505μT,满足架空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等场所工频电场强度小于10kV/m控制限值,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小于100μT。由于交叉跨越处没有居民住宅,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不存在交叉的综合影响。(3)本工程线路与500kV线路交叉跨越类比监测本工程线路与拟建介休崇光电厂~洪善特高压变电站500kV线路交叉跨越,交叉钻越点处没有环境保护目标。本次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对500kV线路交叉跨越进行电磁环境影响分析。类比线路为位于江苏省的华电句容电厂~句容开关站双回500kV线路跨越500kV龙上线路。两条500kV线路交叉跨越,类比监测点选择交叉跨越中心点沿对角线方向进行监测,由于交叉跨越地点受到地面条件限制,无法进行衰减断面监测,在线路交叉跨越处离线路5m处、地面1.5m高度的工频电场强度现状监测最大值为1.54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0.786μT。由于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随距离的增加衰减较快,因此,可预测本工程运行后,满足架空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10kV/m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小于100μT的控制限值。可预测,本工程运行后,线路交叉跨越点周围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能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并行线路预测结果及评价根据调查,本工程部分500kV线路与介休崇光电厂~洪善特高压变电站500kV线路平行架设,平行间距大约100m。因此,本环评对并行段线路不做评价。6.1.5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根据现状监测,本工程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沿线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均能满足评价标准要求。(1)吕梁500kV变电站由类比监测可预测,吕梁500kV变电站本期扩建运行后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小于4kV/m、100μT控制限值,对周围的电磁环境影响不大。(2)500kV输电线路为预测本工程新建500kV输电线路建成后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用了类比监测和模式预测的方法。=1\*GB3①类比预测通过对与本工程新建线路电压等级、架设方式、导线型式等一致的50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类比监测结果,500kV输电线路下方存在大于或接近4kV/m的高场强区域,但其运行产生的工频磁场小于评价标准限值。要满足特定功能区对工频电场强度的要求,可以通过增加导线高度、相导线逆相排列等措施来降低工频电场强度。②模式预测根据模式预测,本工程输电线路经过耕地、园地、畜禽饲养地、道路等场所时,导线对地高度不低于11.0(逆相序)、12.0m(同相序)、11.0(单回水平)的情况下,500kV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小于10kV/m、100μT。当线路经过居民区时,500kV双回输电线路线路架设高度需不低于14.0m。因施工阶段线路摆动邻近居民区时,为保证边导线5m外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4kV/m,可以采用提高导线对地高度措施。当500kV同塔双回线路的导线架设高度分别为16.0m(逆相序)及18.0m(同相序)时,当500kV单回线路的导线架设高度分别为21m时,边导线5m外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4kV/m。根据对已经运行的500kV输电线路的调查,线路沿线动植物生长良好,未见因线路运行产生的电磁影响而导致的生长不良或其它异常情况,因此,本工程运行后,不会对沿线动植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6.2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2.1变电站模式预测及评价根据站址环境噪声现状的监测结果,采用同类规模已运行变电站的噪声实测资料和设备厂家的资料,对本工程变电站设备运行期产生的厂界环境噪声排放值采用预测计算,来分析本工程变电站运行产生的厂界环境噪声排放值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降噪措施,从噪声控制角度论证500kV变电站建设的可行性及站区布置的合理性。变电站声源分析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气设备招标要求,电气设备需要采用低噪声设备,本工程采用低噪声电抗器,高压电抗器满负荷运行时,其外壳2.0m处的噪声级为70dB(A),设备噪声源见表6.24。表6.24本工程500kV变电站的设备噪声源一览表工程名称设备名称设备数量噪声级,dB(A)备注吕梁500kV变电站扩建工程(本期)高压电抗器2组702.0m处噪声预测模式(1)预测模式噪声从声源传播到受声点,受传播距离、空气吸收、阻挡物的反射与屏蔽等因素的影响,声级产生衰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评价步骤为:①建立坐标系,确定各声源坐标和预测点坐标,并根据声源性质以及预测点于声源之间的距离等情况,把声源简化成点声源、线声源、或者面声源。②根据已获得的声源源强的数据和各声源到预测点的声波传播等条件资料,计算出噪声从各声源传播到预测点的声衰减量,由此计算各声源单独作用在预测点时产生的A声级。③模式基本计算公式户外声传播衰减包括几何发散()、大气吸收()、地面效应()、屏障屏蔽()、其他多方面效应()引起的衰减。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根据声源声功率级或靠近声源某一参考位置处的已知声级(如实测得到的)、户外声传播衰减,计算距离声源较远处的预测点的声级。(1)上式中:——距声源()处的A声级,dB。——参考位置()处的A声级,dB。——声源几何发散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空气吸收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声屏障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地面效应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其他多方面效应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本工程变电站内无其他工业或房屋建筑群,该值忽略不计。●几何发散衰减()本工程的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计算公式:(2)●屏障引起的衰减()位于声源和预测点之间的实体障碍物,如围墙、建筑物、土坡或地堑等起声屏障作用,从而引起声能量的较大衰减。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可将各种形式的屏障简化为具有一定高度的薄屏障。本工程声屏障有500kV继电器室、220kV继电器室、主控楼、防火墙和围墙。●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大气吸收主要受到环境温度、湿度影响较大,不确定因素较多。由于本工程变电站声源离变电站厂界距离较近,受到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可以忽略不计,取0。●地面效应衰减()根据变电站基础施工平面图分析,本工程变电站场地内基本是坚实地面,地面效应衰减可以忽略不计,取0。●其它多方面原因引起的衰减()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一般情况下,不考虑自然条件(如风、温度梯度、雾)变化引起的附加修正,其它多方面原因引起的衰减可以忽略不计,取0。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变电站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预测中考虑几何发散衰减、屏障引起的衰减屏蔽。●对某一受声点受多个声源影响时,有:(3)上式中:——为几个声源在受声点的噪声叠加,dB。——为单个声源在受声点的A声级,dB。表6.25站内声屏障衰减值一览表声屏障衰减值(dB(A))500kV继电器室16~17220kV、35kV继电器室15~16主控楼18~20防火墙2~4围墙2~变电站运行期噪声预测计算结果及分析变电站本期工程运行产生的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预测计算结果见表6.26,噪声预测值等声曲线图见示意图6.11。表6.26吕梁500kV变电站本期投运后厂界环境噪声预测结果单位LeqdB(A)测点位置时段厂界环境噪声排放现状值标准最大超标量本期厂界环境噪声排放贡献值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预测值最大超标量站址东侧1#昼间39.760—≤31.740.3—夜间38.650—39.4—站址东侧2#昼间40.360—≤42.845.4—夜间39.450—45.1—站址南侧3#昼间44.660—≤37.845.4—夜间42.750—43.9—站址南侧4#昼间45.360—≤24.645.3—夜间43.650—43.7—站址西侧5#昼间43.660—≤16.243.6—夜间41.550—41.5—站址西侧6#昼间42.460—≤23.042.4—夜间40.550—40.6—站址北侧7#昼间42.360—≤24.442.4—夜间40.350—40.4—站址北侧8#昼间41.360—≤31.641.7—夜间40.250—40.8—由图6.11及表6.26可见,本期扩建工程运行产生厂界环境噪声排放贡献值与厂界环境噪声排放现状值叠加后昼间为40.3dB(A)~45.4dB(A),夜间为39.4dB(A)~45.1dB(A),昼间、夜间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6.2.2线路工程类比评价选择类比对象为了预测本工程输电线路运行后的噪声水平,对500kV同塔双回线路(垂直排列)及单回(水平排列)运行产生噪声进行了类比监测,监测单位为南京电力设备质量性能检验中心。线路噪声测量位置应在档距中央的线路中心线投影点到边导线外60m处。本工程双回路类比监测线路选择了500kV阳东II、III回同塔双回线路;单回类比监测线路选择了500kV锦忻II回线路。监测方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监测仪器和监测单位噪声分析仪:设备型号AWA6270+,编号045140;测量范围25dB~130dB;在年检有效期内。检测单位:南京电力设备质量性能检验中心。监测布点500kV阳东II、III回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监测断面设置在10#~11#塔之间,导线对地高度约16m,档距中央线路中心线投影点到边导线外60m处,测点间距为5m。500kV锦忻II回线路:监测断面设置在360#~361#塔之间,导线对地高度约25m,档距中央线路中心线投影点到边导线外60m处,测点间距为5m。监测条件及工况(1)500kV阳东II、III回同塔双回输电线路见表6.1所示。(2)500kV锦忻II回线路2006年11月19日,晴,温度4℃,风速3m/s。类比监测结果500kV送电线路的噪声类比监测结果见表6.27所示。表6.27500kV送电线路运行时产生的噪声类比监测值(dB(A))距线路中心位置(m)500kV阳东II、III回同塔双回输电线路500kV锦忻II回单回输电线路昼间夜间昼间夜间042.241.545.139.8542.541.242.839.11042.841.340.538.71542.141.339.938.02041.839.939.037.52540.639.538.537.43039.738.037.736.83538.237.937.736.64038.337.837.536.14539.237.336.835.95038.837.736.835.95539.536.136.835.46040.336.736.535.2500kV阳东II、III回同塔双回输电线路运行时,输电线路导线的电晕放电会产生一定量的噪声。由表6.27可以看出,监测断面60m范围内的噪声值昼间为38.2~42.8dB(A)、夜间为36.7~41.5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500kV锦忻II回单回线路运行时,输电线路导线的电晕放电会产生一定量的噪声。由表6.28可以看出,线路运行在线路中心断面60m范围内的噪声水平昼间为36.5~45.1dB(A)、夜间为35.2~39.8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输电线路声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根据线路沿线的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本工程线路沿线各监测点声环境现状均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根据对与本工程新建线路工程条件和环境条件类似的输电线路的类比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新建线路建成后敏感目标处的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的要求。6.2.3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根据扩建吕梁500kV变电站及500kV输电线路沿线的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变电站及线路沿线各监测点声环境现状均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根据对本工程扩建变电站运行后产生的厂界环境噪声排放值模式预测结果可知,扩建吕梁500kV变电站本期工程运行后产生的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昼间、夜间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根据对与本工程新建线路工程条件和环境条件类似的输电线路的类比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新建线路建成后产生的不同距离的噪声源强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的要求。6.3环境保护目标影响预测分析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均位于双回路段,因此,对环境保护目标的预测采用双回路预测结果进行预测。根据电磁预测结论,本工程居民区距离线路边导线最近约10m,导线最低对地高度14.0m即能满足要求。因此采用导线架设高度14m对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长期住人或办公的房屋进行了电磁及噪声的预测。其中:500kV输电线路的噪声的预测结果是根据类比输电线路产生噪声的最大值与环境保护目标的背景监测值进行叠加。本工程输电线路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预测结果见表6.29。表6.29本工程输电线路运行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分析保护目标距边导线最近位置及距离导线最低对地高度房屋类型工频电场强度(k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噪声dB(A)昼间夜间文水县下曲镇村(1)——14m1层平顶<0.739<8.584<43.8<40.7平遥县杜家庄村西支渠二号闸门(2)——14m1层平顶<3.486<12.906<45.341.3平遥县杜家庄西风落村民房(3)——14m1层平顶<1.744<10.584<42.0<40.4汾阳县贾家庄镇西雷家堡村(4)——14m1层平顶<0.438<4.800<43.0<40.1汾阳市贾家庄镇小罗城村(5)——14m1层平顶<1.744<10.584<41.9<40.0汾阳市贾家庄镇罗城村(6)——14m1层平顶<0.500<3.443<47.1<43.3汾阳市贾家庄镇罗成村(7)——14m1层平顶<0.309<6.998<45.0<42.3汾阳市贾家庄镇罗城村罗城驾校(8)——14m1层平顶<0.438<4.800<44.4<43.6汾阳市贾家庄镇库房(闲置)(9)——14m1层平顶<1.744<10.584<44.8<43.2汾阳市峪道河镇王盛庄村(闲置)(10)——14m1层平顶<0.739<8.584<45.7<42.0汾阳市贾家庄乡南赵郡村(闲置)(11)——14m1层平顶<0.438<4.800<44.7<42.8根据本工程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噪声对周围环境目标预测计算分析,本工程运行对周围环境目标影响均满足相应标准。6.4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吕梁500kV变电站本期为扩建工程,不新增站内编制人员,因此,无新增废污水产生,现有污水处理装置能够满足要求。500kV输电线路运行期无废污水产生,不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影响。6.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吕梁500kV变电站本期为扩建工程,本期扩建工程不新增人员编制,生活垃圾产生量不增加。输电线路在运行期间不产生固体废弃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6.6环境风险分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判定,本工程无重大危险源。 PAGE2217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7.1环境保护措施分析7.1.1设计阶段的污染控制措施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和相导线结构,以降低可听噪声水平。吕梁500kV变电站站扩建的高压电抗器采用低噪声设备。本工程选线时充分征求沿线政府及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优化了路径,尽量避让城镇规划区、学校、居民密集区。本工程输电线路经过耕地、园地、畜禽饲养地、道路等场所时,导线对地高度不低于11.0(逆相序)、12.0m(同相序)、11.0(单回水平)的情况下,500kV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小于10kV/m、100μT。当线路经过居民区时,500kV双回输电线路线路架设高度需不低于14.0m。因施工阶段线路摆动邻近居民区时,为保证边导线5m外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4kV/m,可以采用提高导线对地高度措施。当500kV同塔双回线路的导线架设高度分别为16.0m(逆相序)及18.0m(同相序)时,当500kV单回线路的导线架设高度为21m时,边导线5m外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4kV/m。(5)充分听取当地规划部门的意见,优化设计;在设计阶段减少线路塔基的占地面积,按照规定给予经济补偿。(6)线路与公路、通讯线、电力线、河流交叉跨越时,严垎按照规范要求留有足够净空距离。7.1.2施工期污染控制措施(1)本工程线路涉及林地时,可以移植的林木尽量进行移植,减少对林木的砍伐;对部分砍伐的林木按照“伐一补一”的原则进行补偿。(2)严格按设计的塔基基础占地面积、基础型式等要求开挖,多采用原状土开挖基础,避免大开挖土方的大量运输和回填。(3)施工期采取挡土墙、护坡、护面、排水沟等防护措施,剥离的表土和开挖出的土石方堆放时进行档护,将剥离表土装入编织袋。(4)塔基定位时尽可能少占用耕地。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堆土堆放在至田埂或田头边坡上,不得覆压征用范围外的农田;将表层熟土和生土分开堆放,以利于施工后农田的复耕。(5)施工场地设置澄清池,防止生产废水无组织排放;新建500kV线路的施工人员产生少量生活污水将利用附近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6)施工采取张力放紧线,减小施工通道砍伐宽度;放紧线时间尽量安排在农作物收获之后,使对农作物的损损失降到最小程度。(7)输电线路跨越河流时,严禁向附近水体排放施工废水、废渣、垃圾等。施工居住点、材料场、弃土弃渣场设置在河道两岸500m之外;基础开挖的弃土弃渣及时运至指定的堆土点堆放,堆土点应远离河道;塔基基础开挖时需设置临时护坡、排水沟;基础坑开挖好后应尽快浇筑混凝土,因地制宜设置护坡,施工结束后应立即恢复地表植被;施工过程中禁止施工人员将弃土弃渣及废污水倾倒入河流内。(8)本工程位于距离峪道河遗址约800m和柏草坡龙天土地庙约600m,不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控制带内,本工程线路在临近峪道河遗址和柏草坡龙天土地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界附近施工时,禁止施工人员进入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界,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严禁私藏文物。7.1.3运行期污染控制措施(1)废污水控制措施吕梁500kV变电站设有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变电站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进入绿化池储存作为绿化用水,用于站区绿化不外排。本期扩建工程不新增人员编制,生活污水排放量不增加。本工程500kV线路运行不产生废水。(2)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吕梁500kV变电站一期工程已按规划规模设置主变事故油池1座((容量95m3),容量满足设计要求。站内应加设危险废物暂存间。(3)电磁环境控制措施①吕梁500kV变电站的500kV配电装置采用GIS组合电气,降低了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②本工程输电线路最近的敏感目标距线路约10m,经电磁预测,导线对地高度14.0m即能满足小于4kV/m的标准要求。在工程施工阶段,由于线路的摆动可能出现邻近居民住宅时,为保证边导线5m外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4kV/m,可以采用提高导线对地高度措施,500kV双回线路的导线架设高度不小于16.0m(逆相序)和18m(同相序),500kV单回线路的导线架设高度为21m。7.2措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本着以预防为主,在工程建设的同时保护好环境的原则,工程所采取的环保措施主要针对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即在输电线路选线和变电站选址时结合当地区域总体规划,避开有关环境敏感区域,施工期采取了一系列的污染控制措施减轻施工期废水、噪声和扬尘的影响,以保持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输电线路线路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的高度,并通过抬高导线架设高度的方式保证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均能达标。对于线路跨越树木等采取适当提高塔位,增加架空线路对地高度的措施,减少树木的砍伐。这些防治措施大部分是已运行输变电工程实际运行经验,结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而设计的,故在技术上合理易行。由于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避免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局面,减少了财物浪费,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经费。因此,本工程已采取的环保措施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7.3环保措施投资估算本工程总投资额为80302万元,环保投资估算为660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0.82%。本工程投资估算见表7.1。表7.1工程及环保投资估算一览表项目费用(万元)备注一、输电线路环保措施费用660——1.树木砍伐及青苗赔偿200估算2.经过林区抬高线路架设高度260估算3.其他临时设施(包括塔基区的编织袋装土拦挡、临时堆土苫盖、泥浆沉淀池等措施)200防止水土流失的临时防护措施二、环境管理100估算环保投资合计760一~二项合计工程总投资80302可研报告评审意见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82%——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本工程的建设将会不同程度地对工程所在地附近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期和运行期应加强环境管理、开展环境监理、执行环境监测计划,掌握工程建设前后、运行前后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变化情况,确保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落实,并根据管理、监理、监测中发现的信息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尽可能降低、减少工程建设及工程运行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力争做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8.1环境管理8.1.1环境管理机构建设单位和负责运行的单位应在管理机构内配备必要的专职和兼职人员,负责环境保护管理工作。8.1.2施工期环境管理在施工设计文件中详细说明施工期应注意的环保问题和水土保持提出的防治措施,如对沿线青苗赔偿以及交叉跨越等情况均应按设计文件执行,同时做好现场记录,并将记录整理成册,建挡土墙、护坡、设立统一弃渣点等,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设计文件施工,特别是按环保设计要求和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措施要求进行施工。具体要求如下:(1)工程的施工人员应严格执行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影响防治措施,遵守环保法规。(2)施工单位应组织施工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土地法》、《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等有关环保法规,做到施工人员知法、懂法和守法。(3)环境管理机构人员及环境监理人员应对施工活动进行全过程环境监督,以保证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的全面落实。(4)设计单位应遵守有关环保法规、严格按有关规程和法规进行设计,在设计阶段即贯彻环保精神。(5)采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夜间施工禁止使用高噪声设备。(6)施工场地要设置施工围栏,并对作业面定期洒水,防止扬尘破坏环境。(7)施工中产生的生活污水要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8)施工中少占耕地、临时用地。(9)施工中少破坏农作物,对破坏的农作物按规定进行赔偿。(10)建设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适当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关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11)施工期需要监测工程建设时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时掌握工程区水土流失情况,了解工程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效果,为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服务,并做相应的监测记录。建设期生态环境保护监理及环境管理的职责和任务如下:(1)监督在施工过程中对需要保护农作物、树木是否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2)监督施工弃土和弃渣是否已全部外运,弃渣是否安置在设定的场地内堆放。(3)监督落实工程在设计、施工阶段针对生态影响提出的环保措施。8.1.3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精神,工程建设执行污染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正式投产运行前,业主应向负责审批的环保部门提交“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报告”。该报告的主要内容有:(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情况分析。(2)500kV输电线路周围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3)工程运行期间环境管理所涉及的内容。本期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情况一览表见表8.1。表8.1本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一览表序号验收对象验收内容1相关批复文件项目是否经山西省改委核准,相关批复文件(包括环评批复、用地批复、林木砍伐、压矿等)是否齐备,项目是否具备开工条件。2工程规模相符性核实工程验收规模是否与环评规模一致3变电站达标排放吕梁500kV变电站运行产生的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昼间、夜间均满足2类标准吕梁500kV变电站运行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影响小于4000V/m、100μT控制限值4线路达标排放经过非居民区时,线路导线对地高度11.0m(逆相序)和12m(同相序)、11m(单回);经过居民区时,导线对地高度不低于14m。当因施工阶段线路摆动临近居民区时,双回线路的导线架设高度分别不低于16.0m(逆相序)和18m(同相序),单回线路的导线架设高度分别不低于21.0m(水平),且正常工况下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是否达标。5水土保持、临时占用场地恢复情况=1\*GB3①变电站本期扩建需新征占地,但施工活动均集中在站原有场地内,施工人员租住在站址附近民房内,本期无临时占地。=2\*GB3②输电线路本工程线路临时占地有塔基施工区、牵张场、跨越施工区、施工临时道路和材料站。占地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核实临时占地(牵张场、材料场、塔基施工区等)是否按照不同的占地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工程措施或植被措施恢复至原貌,临时占地周围是否有未及时清运的弃土弃渣存在,如有,应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进行场地恢复及清运。施工结束后,根据塔基占地类型并根据塔基周围地貌特征,核实塔基周围恢复情况(恢复为农田植被、绿化或者硬化等)。6林木砍伐及其异地恢复情况林木砍伐量、砍伐和破坏树种、草种及其沿线分布情况;破坏林地异地恢复数量、种类、位置等,是否满足有关法规和环保要求,存在问题如何处置。7水体环境影响施工结束后,本工程在跨河时,是否有施工期的弃土弃渣排至河道内。8环保目标核查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否有新增拆迁民房;与环评产生差异的原因;居民搬迁场地恢复情况。核实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对照环评阶段线路路径及环评报告中的环境敏感目标情况,环境保护目标如增加或减少,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9敏感目标调查核实变电站200m、线路50m范围内有无新增敏感目标,若有,监测敏感目标紧邻线路侧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水平;环境影响指标是否存在超标现象,如果有提出处置措施。10是否存在潜在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是否存在潜在的不可逆生态环境影响。包括对自然植被、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的保护功能的影响。11对峪道河遗址和柏草坡天龙庙的影响核实线路是否避开了峪道河遗址和柏草坡天龙庙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核实是否有施工垃圾进入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12是否属于重大变动根据《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界定及处理原则》,核实本工程是否存在重大变动。8.1.4运行期的环境管理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应在各自的岗位责任制中明确所负的环保责任。监督国家法规、条例的执行情况,制订和贯彻环保管理制度,监控本工程主要污染源,对各部门、操作岗位进行环境保护监督和考核。(1)环境管理的职能①制定和实施各项环境管理计划。②建立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噪声环境监测计划。③掌握项目所在地周围的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情况。建立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技术文件,做好记录、建档工作。技术文件包括:污染源的监测记录技术文件;污染控制、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文件;导致严重环境影响事件的分析报告和监测数据资料等。④检查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行。(2)生态环境管理的职能①制定和实施各项生态环境监督管理计划。②建立生态环境现状数据档案及生态信息网络。③不定期地巡查线路各段,特别注意环境保护对象,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使生态环境与工程建设协调发展。协调配合环保主管部门所进行的环境调查活动。8.1.5环境保护培训应对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主要人员,包括施工单位、运行单位、受影响区域的公众,进行环境保护技术和政策方面的培训与宣传,进一步增强施工、运行单位的环保管理的能力,减少施工和运行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并且能够更好地参与和监督环保管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具体的环保管理培训计划见表8.2。表8.2本工程环境保护培训计划项目参加培训对象培训内容环境保护管理培训建设单位或负责运行的单位、施工单位、其他相关人员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7.其他有关的管理条例、规定8.2环境监理为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地方规章及主体设计、环境影响报告书、施工承包合同中的环境保护要求,本项目工程监理中需包含环境监理。环境监理单位按照“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准则,管理勘测设计和施工图纸供应协议;全面管理工程承建合同,审查承包人选择的分包单位资格及分包项目,并报业主批准;检查落实施工准备工作,审批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技术措施和作业规程、工艺试验、使用的原材料;落实工程水保措施和水土流失监测的实施。此外,监理单位应对有关环境监理报表进行审核,并根据监测结果对工程施工及管理提出相应环境保护要求。环保监理机构由工程业主单位直接委托环境监理单位或招标确定,设立环境保护施工监理组。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监理机构的组建比现场工作要求的时间提前1个月左右,并根据后期善后以及总结、整理和移交资料工作量的大小确定监理机构撤消后继续工作的人员数量和时间,在工作时间的延续上比现场完工的时间推迟3~6个月。工程环境监理的内容和项目见表8.3。表8.3环境监理内容一览表序号监理对象监理内容1相关批复文件项目是否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相关批复文件(包括环评批复、用地批复、水保批复、文物、压矿等)是否齐备,项目是否具备开工条件。2铁塔高度及和导线净空高度根据环保要求,复核设计资料上位于不同功能区的铁塔高度和最低允许高度能否满足要求;导线高度或铁塔高度大于或等于最低允许高度是否满足设计及环保要求。3明确塔位在工程施工前,监理人员和施工单位人员一道实地调查各塔基处及其附近5m内植被状况,并记录各塔位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对珍稀植物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等。4铁塔基础施工铁塔基础施工前剥离表土装袋情况;基础开挖情况;施工机具和沙、石、水泥、塔材、金具的搬运情况;基础回填后,废弃土石方处置情况。5线路走廊清理在满足设计净空高度要求的情况下,线路走廊内的树木均不需要砍伐,对部分超高需砍伐树木,应取得林业部门许可后才能砍伐;并根据核定的砍伐数量、面积及是否满足相关法规要求进行现场监理。8.3环境监测8.3.1环境监测任务根据本工程的环境影响和环境管理要求,制定了环境监测计划,以监督有关的环保措施能够得到落实,具体监测计划见表8.4。表8.4环境监测计划时期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措施负责部门监测频率施工期噪声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尤其夜间不使用高噪声设备施工单位施工期抽查生态环境线路塔基周围及时恢复等措施,对林木尽量采用直接跨越施工单位施工期抽查扬尘施工围拦,场地洒水,弃土及时清运施工单位施工期抽查固体废物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应分别堆放,并安排专人专车及时清运或定期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处置施工单位施工期抽查运行期检查环保设施及效果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进行监测或调查由建设单位进行自验收,报环保部门备案本工程运行期监测一次。并针对公众投诉进行必要的监测8.3.2监测点位布设本工程运行后监测项目主要为:噪声、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1)噪声变电站布设在四周厂界1m处,输电线路监测点位与现状监测点位相同。线路声环境监测断面布设同电磁环境监测。(2)工频电场、工频磁场=1\*GB3①变电站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在变电站四周厂界5m处监测,同时在变电站围墙外设置监测断面,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监测断面布设在电磁环境点位监测最大值侧。工频电场、磁场强度以变电站围墙为起点,测点间距为5m,距地面1.5m高度,测至围墙外50m处为止。②输电线路线路监测点位与现状监测点位相同,同时在导线距地最小处布设监测断面,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以导线中心线为起点,测点间距为5m,距地面1.5m高度,测至距线路走廊中心50m处为止。8.3.3监测技术要求(1)监测方法噪声的监测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相关规定;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监测根据《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中相关规定。(2)监测频次运行期间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监测一次;并针对公众投诉进行必要的监测。(3)质量保证在监测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及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执行,采取严密的质控措施,做到数据的准确可靠。参加每项检验工作的人员不少于2人,且有1人从事本专业工作至少5年,检验仪表接线后,须经第2人检查确认无误,各仪表设备均处于检定有效期内。PAGE9评价结论与建议9.1工程建设概况山西吕梁~晋中1000kV变电站500kV线路工程共包括2个子工程,各子工程分别如下:吕梁500kV变电站扩建工程:本期扩建500kV出线间隔2个,在吕梁变~晋中1000kV变电站2回500kV线路吕梁变侧各装设1组120Mvar高压并联电抗器。站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关上镇。本期扩建工程需拆除站区东侧围墙新征地扩建,新增征地面积0.7385hm2,,围墙内新增占地面积0.6163hm2。土地类别为一般耕地。(2)新建吕梁变~晋中1000kV变电站500kV线路工程:新建线路长度2×116km,其中同塔双回线路长度2×105km,单回线路长度2×11km。新建段导线采用4×JL/G1A-630/45钢芯铝绞线。此外,吕梁变500kV间隔调整工程新建单回线路长度1.5km,改造±660kV宁东直流线路长度3.0km。拟建500kV线路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交口县、孝义市、汾阳市、文水县和晋中市平遥县境内。沿线海拔高度在750m~1700m之间。9.2环境质量现状吕梁500kV变电站周围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均满足4kV/m、100μT控制限值,昼间、夜间厂界环境噪声均满足《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500kV输电线路沿线各监测点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4kV/m、100μT控制限值;线路附近监测点处的声环境昼间、夜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9.3工程与法规及规划的相符性(1)与环境功能区划相符性本工程已避开了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本工程与晋中市和吕梁市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经济区划均相符。(2)与当地规划相符性本工程输电线路路径避开乡镇规划区,避开密集村庄,减少其对周围地方规划、设施的影响。本工程线路经过地区已取得了规划部门同意的书面意见,其建设符合当地发展总体规划。(3)与电网发展规划相符性目前榆横~晋中~石家庄的特高压通道已经投运,晋中特高压与山西电网不联网,古交三期2×660MW机组通过该通道外送。根据山西省电网规划,晋中特高压与山西电网联网可以提高晋中~石家庄特高压线路的输送能力,充分发挥特高压电网效益,降低500kV电网运行压力,优化山西电网与京津冀电网互联结构,保证特高压通道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保障电力可靠供应。晋中特高压站与山西电网联网方案为:建设晋中特高压站~榆开双回、晋中特高压站~吕梁双回500kV线路。因此,建设山西吕梁~晋中1000kV变电站500kV线路工程是必要的。9.4自然环境线路沿线经过的地貌单元主要为:冲洪积平原、山前冲洪积扇、丘陵、低山丘陵、低中山,地形起伏较大,冲沟发育,海拔标高一般在737~1692m。9.5环境保护对策9.5.1工程设计、运行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本工程在设计、施工、运行中将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相关法规。(1)本工程设计时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①500kV输电线路路径选择、设计时已充分听取地方政府部门等意见,避开较大城镇居民集中区和各种规划开发区。=2\*GB3②500kV输电线路路选线时,远离军事设施、机场等设施,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输电线路跨越林木时,采用高跨方式,以减少林地的砍伐。③为保证线路下方人员的正常活动,线路经过非居民区时线路下工频电场强度(离地1.5m高处)小于10kV/m,线路经过居民区时线路下工频电场强度(离地1.5m高处)小于4kV/m;500kV输电线路产生的可听噪声昼间小于55dB(A)、夜间小于45dB(A)。=4\*GB3④输电线路在交叉跨越时,设计考虑足够的安全距离。(2)本工程在运行中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对策①本工程输电线路经过耕地、园地、畜禽饲养地、道路等场所时,导线对地高度不低于11.0(逆相序)、12.0m(同相序)、11.0(单回水平)的情况下,500kV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小于10kV/m、100μT。当线路经过居民区时,500kV双回输电线路线路架设高度需不低于14.0m。因施工阶段线路摆动邻近居民区时,为保证边导线5m外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4kV/m,可以采用提高导线对地高度措施。当500kV同塔双回线路的导线架设高度分别为16.0m(逆相序)及18.0m(同相序)时,当500kV单回线路的导线架设高度为21m时,边导线5m外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4kV/m。=2\*GB3②线路跨越林地时,为减少树木砍伐,采取直接跨越林地的措施。③建立健全环保管理机构,搞好工程的环保竣工验收工作,对工程施工和运行中出现的环保问题及时处理。9.5.2施工期的环保措施(1)施工时,根据当地地形合理选择塔基位置。线路塔基占用水浇地时,合理布设铁塔,尽可能布置在荒地或田埂上,以减少占用水浇地对耕作的影响。线路塔基建设需临时占用土地,被占用的土地植被暂时被清除。根据塔基占用土地类型及周围生态环境,选取适当的恢复措施,对临时征用的土地进行恢复,以减少对土地占用的影响。被永久占用的土地原有植被受到破坏,临时占用土地的植被部分会受到影响。因此,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以减少对周围农业生产的影响。施工场地应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取土场应选择在荒地,尽量少占用水浇地,同时取土作业前先进行表土清理,待施工结束,用作取土区的复耕覆土,进行覆耕。线路施工临时占地类型为耕地、林地、果园和草地,根据临时占地周围植被情况采取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恢复临时占地植被。(2)结合水环境保护措施、噪声控制措施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通过采取施工期废水处理后尽量回用不外排,选择低噪音机械降低施工噪声,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减少人为噪声。(3)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制定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应先接受有关环保知识的教育和培训。(4)施工监理人员中应有环境监理人员,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环保措施得以落实和执行。(5)施工时采取先挡土后弃土的原则,弃渣选择指定的弃渣场地集中堆放,并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6)对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和环保知识培训。通过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环境监控及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7)本工程距离峪道河遗址最近距离约800m,离柏草坡龙天土地庙约600m,避开了峪道河遗址和柏草坡龙天土地庙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界,本工程线路在临近峪道河遗址和柏草坡龙天土地庙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界附近施工时,禁止施工人员进入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界,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严禁私藏文物。(8)在汾河、文峪河和磁窑河两岸施工时,应注意杆塔位置的选择,尽量避开地下水位高位处,并远离河道。9.5.3环保措施的可行性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