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办楼基坑围护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商办楼基坑围护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商办楼基坑围护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商办楼基坑围护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商办楼基坑围护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裙房区基坑围护施工图设计说明0339-S-2SJ-W00设计研究院○○四年六月1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裙房区基坑围护施工图设计说明项目主任工程师:审 定:审 核:专 业 负 责 人:校 对:设 计:设计研究院○○四年六月2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裙房区基坑围护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一般概况建筑名称: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筑场所: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开发区Z4-1地块,地块面积为30,000m2。拟建工程周边为东泰路、银城南路、银城东路、世纪大道建筑功能:商办楼,塔楼地上 101层,裙房地上3层,地下均为3层。业主单位: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主体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基坑围护设计单位:XX设计研究院1.2 主体结构概况1.2.1塔楼塔楼地上101层,地下3层,主体结构采用由巨型柱、巨型斜撑以及带状桁架构成的三维巨型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和构成核心筒和巨型结构柱之间相互作用的伸臂钢桁架组成该建筑的三重结构体系。1.2.2裙房地下室地下3层,抗侧力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楼板采用带柱帽的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楼板由钢筋混凝土柱子支撑,局部跨度较大时楼板则采用有梁体系,柱网间距8.5×8.5m。地下室各层楼盖板厚度根据功能不同分别为200mm、225mm、275mm、325mm、525mm,裙房底板厚2000mm,局部2500mm。1.2.3基础本工程基础形式为桩筏基础。桩基采用φ700钢管桩(t=14~19mm),桩长48~79m。塔楼基础底板厚 4.1m;裙房基础底板厚 2.0m,垫层厚度0.20m。已施工的建筑立柱桩,其下段为钢管桩Ф700×11(SK490),其上段为型钢立柱(轧制型钢H400×400×13×21)(SS400)。1.3 基坑围护工程地下室基坑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地下室外墙周长约 614.1m,基坑总面积约22468m2。场地绝对标高约3.31~4.04m左右(吴淞高程)。本设计文件采用绝对标高系统,基坑设计按现状地面标高+4.00m考虑。主体结构地面设计标高为+4.2m,塔楼首层设计标高为+5.2m。根据业主要求,本工程地下室考虑分区分期施工, 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临时隔墙把3基坑分为塔楼区和裙房区,塔楼区先期采用顺作法施工,裙房区在塔楼主体结构出地面后再采用逆作法施工。本次设计为裙房区基坑围护工程。裙房区开挖范围为外墙至塔楼区围护墙区域,开挖长度~200m,开挖宽度108~120m,开挖面积~14613m2,围护边周长~614.1m,裙房区底板底面开挖深度17.85~19.85m,裙房区基坑土方工程量约27万余方。1.4 工程环境条件拟建工程西侧为东泰路,建筑红线相距金茂大厦约 53m;北侧为世纪大道,地面下有银城路地道和 R2线地铁隧道,离建筑红线距离分别约 40m、70m远;东侧和南侧为50m宽的公园规划用地,其外为银城东路和银城南路。环球金融中心裙房区基坑周边建筑和管线分布情况表表1-1北侧世纪大道西侧东泰路银城东路银城南路

管线类别规格距离基坑边埋深缘距离(m)(m)道路红线/3/路灯线2Ф100、4Ф150过路钢管4.80.50上水线Ф500、Ф600钢管9.00.80路灯线2Ф100、4Ф150过路钢管13.20.50上煤线Ф300钢管16.51.40雨水管Ф600、Ф80020.02.20~3.00道路中心线/35.3/银城路地道下立交~45~8.0R2线地铁盾构隧道~70.0~14.40道路边线/10/电话电视36Ф110、60Ф100塑料管111.80上水线Ф500、Ф600钢管13.30.80煤气线Ф300钢管161.40路灯线2Ф100、4Ф150过路钢管16.70.50上水线Ф500、Ф600钢管240.80道路中心线/32/上煤线Ф300钢管461.40路灯线2Ф100、4Ф150过路钢管46.70.50上水线Ф500、Ф600钢管470.80电视电话36Ф110、60Ф100塑料管49.71.80道路边线/53/金茂大厦~63m道路边线/73/道路边线/41.35/地下室退红线距离分别为 10m(东)、10~30m(南)、10m(西)、3m(北)。本工程周边地下管线众多,且无综合图。本次设计仅根据业主提供的有关管线资料整理4汇总,详见表1-1。施工期地下管线的监护应以现场实测为准。1.5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1.5.1工程地质条件⑴ 地形地貌上海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三角州冲击平原,地貌形态单一,地形平坦。拟建场地西临黄浦江,场地绝对标高约3.31~4.04m左右(吴淞高程)。⑵ 场地类别拟建场地地基土属软弱场地土,场地类别为 IV类。⑶ 地基土构成与特征根据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的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本工程地基土均属第四系河口~滨海相、滨海~浅海相沉积层,主要由饱和的粘性土、粉性土、砂土组成;工程区域内与基坑工程有关的地基土基坑围护设计参数见表 1-2。⑷ 基坑围护设计参数基坑围护设计参数详见表 1-2。基坑围护设计参数表表1-2固结快剪峰值静止侧压力十字板抗无侧限抗灵敏层号(建议值)系数剪强度压强度度C(Kpa)φKS(kPa)Qu(kPa)S②20150.4030.4823.2③7220.3932.5504.2④12130.5532625.8⑤12200.4858.81034.9⑥31170.322603.8⑦13320.30⑸ 新增立柱桩设计参数详见表 1-3。立柱桩设计参数表表1-3层号钻孔灌注桩桩侧极限摩阻力fi(Kpa)桩端极限承载力fp(Kpa)②15③15④18⑤35⑥70(50)1000⑦1752000⑦28030001.5.2水文地质条件5场地地下水属潜水类型,补给源以大气降水和地表迳流为主,场地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0.5~0.6m处,相当于绝对标高 3.02~3.31m。现场简易注水试验和实验室土工试验结果见表1-4。各土层的渗透系数表1-4土深度现场简易注水试静止水位水位标高实验室土工(m)验渗透系数(m)(m)试验渗透系数层(cm/s)(cm/s)③4.0~6.51.27E-4~1.56E-40.72~1.332.71~2.98Kv=1.75E-5Kh=1.10E-4④11.0~14.03.44E-6~5.39E-60.53~1.103.04~3.17Kv=1.32E-7Kh=6.24E-7⑤20.0~22.03.52E-6~3.72E-61.25~1.462.24~2.79Kv=2.50E-7Kh=2.34E-6⑦-250.0~56.01.07E-4~3.16E-45.75~6.00-1.96~-2.05Kv=6.21E-4Kh=1.10E-3⑨-281.0~83.02.62E-4~4.55E-46.40~6.98-2.70~-2.94Kv=4.20E-4第⑦-1层砂质粉土夹粉细砂为上海第二含水层,承压水水头埋深为5.75~6.0m。1.5.3地震及液化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在深度15m范围内无饱和的厚层状砂质粉土或粉砂, 在地震设防烈度为 7度时可不考虑地基土的地震液化问题。1.5.4不良地质现象⑴ 拟建场地中部东西向有暗浜贯通穿越,宽约 30~46m,埋深0.8~2.2m。⑵ 第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砂质粉土土质较软且不均匀,局部夹较多的砂质粉土,基坑开挖时易产生塌方、管涌、流砂等不良地质现象。⑶ 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大多为第④层淤泥质粘土,为流塑状,对基坑稳定不利。⑷ 本工程深基坑开挖时,坑底土自重小于第⑦层承压水压力,必须进行降水减压,以防地基隆起。⑸ 本基坑内为正在建设的塔楼主体结构及塔楼临时地下墙围护,前者需要保护,后者需要随裙房地下室施工过程中逐层拆除。设计依据、技术规范及设计原则2.1设计依据⑴ 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书、设计合同《 2003》九计合字第1068号。⑵ 建设用地红线图、地形图。⑶《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996.3)。⑷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筑结构设计图纸( 2004.4)。⑸ 工程周边区域的地下综合管线资料;⑹ 地铁中心坐标及隧道标高(上海地铁运营公司, 3003.3)6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基坑围护设计方案》 (本院编制2003.7);⑻《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基坑围护设计方案》技术评审意见( 2003.8~2003.12)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基础桩试验报告》(1996.10)⑽ 根据本项目性质,所采用的有关设计规范。2.2技术规范设计应遵循下列规范:施工期围护设计按上海市标准《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及其他配套规范;《上海地铁基坑施工规程》(SZ-08-2000)。使用期两墙合一的地下墙设计按以下规范执行:①《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②《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③《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④《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⑤《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⑥《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上海市标准DBJ08-40-94)⑦《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上海市标准DBJ08-11-1999)⑧《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 (DGJ08-9-2003);2.3技术标准⑴ 满足规范规定的各类地下管线和周边建筑物的保护要求。⑵ 按上海市《基坑工程设计规程》等技术标准及环境保护技术要求进行一级深基坑工程变位和变形控制的支护设计,控制围护墙变形和坑底抗隆起稳定。 工程环境保护要求:基坑安全等级一级(即地面最大沉降量≤0.1%H,围护墙体最大水平位移 ≤0.14%H,H为基坑开挖深度)。施工时地面超载不大于 20kPa。⑶ “二墙合一”地下连续墙结构应同时满足主体结构设计要求:满足钢筋砼结构的裂缝开展要求、耐久性要求。地下工程防水等级二级;地震设计烈度为 7度设防;2.4主要设计原则⑴ 基坑围护工程的设计,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满足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等要求。⑵ 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二墙合一。地下连续墙开挖阶段为基坑围护结构,使用阶段为地下室主体结构外墙。⑶ 根据主体结构建造要求,基坑采用临时隔墙分塔楼区和裙房区,塔楼区先期顺作法施工至地面后,裙房区基坑再按逆作法进行基坑开挖和结构施工,地面以上不顺作。在裙房区施工期间逐层向下拆除塔楼围护墙, 其塔楼核心筒结构作为裙房各楼层结构的支撑点。7⑷ 当塔楼区主体结构施工至地面层时, 即可施工裙房区地面层楼板及设置第一道支撑至塔楼区主体结构外墙;并以此为水平支撑体系向下逆作B1、B2、B3层楼(底)板结构;再顺作结构柱和竖向墙体结构,最终完成整个地下室结构施工。⑸本基坑围护工程的设计根据规范规定,在确定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时,应进行墙体抗滑、抗倾、整体稳定以及墙前基底土体的抗隆起、抗管涌、抗承压水等稳定性计算;支护体系尚应进行强度、变形、稳定性等验算。本基坑坑底承压水的减压应满足设计深度要求,即承压水水头应降至深坑底面以下1m。⑹ 逆作法施工期,地下墙水平支撑为各层楼板系统,另在车道处,核芯筒等开大孔处设临时钢筋混凝土支撑或钢管支撑。⑺裙房区采用“二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止水帷幕及使用期的地下室结构外墙。“二墙合一”的地下墙结构需满足承受施工及正常状态下的荷载作用的要求,满足基坑和地下室的隔水防渗要求。地下墙砼设计强度等级 C30(水下),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 S8。围护结构设计不考虑内衬墙。⑻ 逆作法施工期的立柱为单桩单柱,临时立柱尽量能利用原有工程桩及 H型钢立柱,其允许承载力根据试验资料取用。新增组合角钢立柱与利用工程桩的 H型钢立柱的允许承载力保持基本接近。新增钢立柱采用断面 500X500mm钢格构柱。围护结构设计3.1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⑴ 根据主体结构分区施工要求,塔楼区先期施工,在裙房区逆作法施工时需考虑拆除塔楼区地下墙和围令结构,又要保护已建的塔楼结构。⑵根据业主要求逆作施工要利用已打入的工程立柱桩,而楼层为无梁板结构,需考虑在柱顶区的加固。⑶基坑面积大、开挖深,楼层平面开孔处补撑长度较大,在支撑选型时应考虑支撑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地下各层楼板的标高差异较大,需设置水平传力构件。楼板缺失处需增加临时支撑,支撑与楼板连接处需局部加强,⑷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达17.85~19.85m,经计算,基底抗承压水稳定性不够,应采取控制性减压技术措施。3.2 围护结构设计裙房区围护结构由围护墙、支撑、立柱、节点构造、地基处理等组成,各项设计简述如下:83.2.1围护墙设计围护墙周长~614.1m,围护墙采用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在基坑施工期作为围护结构,使用期作为地下室外墙。地下墙顶设钢筋混凝土顶圈梁以加强其整体性。① 地下连续墙布置地下墙由一字形槽段和转角L形槽段组成,一字形槽段一般长度为6.0m,个别一字形槽段长度约4~5.0m,L形转角槽段外尺寸长度1.7~4.5m。厚1000mm的地下墙深度为~32.0m;厚1200mm的地下墙深度为~32.75m。地下连续墙设计规格见表3-1。裙房区地下墙规格一览表 表3-1平面位置 厚度(m) 墙顶标高(m) 墙底标高(m) 平面长度(m)ADB 1.0 2.0 -30.0 281.4ACB 1.2 2.75 -30.0 332.7注:槽段平面位置见图 SJ—017。② 墙底注浆加固墙底部插入⑦-1层砂质粉土中,在地下墙的每幅槽段中预留注浆孔( Ф80)3个,在地下墙混凝土墙度达到 100%后进行墙底注浆加固,以控制地下墙间的差异沉降。③ 地下连续墙槽段接头地墙各单元槽段间接缝连接型式采用楔型锁口接头。 地墙与地墙锁口位置接头外侧采用注浆止水,④ 地下连续墙防水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C30。⑤ 地下室防水设计本地下工程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墙混凝土设计抗渗强度等级为S8。此外,需采取如下防水措施:a:地墙与底板连接:采用在地墙侧设置防水止水片和遇水膨胀腻子条,接驳器外侧涂水泥砂浆结晶材料。b:地下连续墙内侧涂涮混凝土专门防水涂料,改善内立面和防潮作用。c:地墙与地墙锁口位置接头外侧采用注浆止水,深度21m,加强地墙拼缝处的止水效果。d:临时支撑的予埋件应设置止水片和遇水膨胀腻子条,支撑部位及墙体的裂缝、孔洞等缺陷应采用防水砂浆及时修补,墙体缝间接缝如有渗漏,应采用注浆、嵌填弹性材料等进行处理,并做引排措施。3.2.2支撑设计⑴ 楼板支撑利用永久性结构的楼板梁作水平支撑是逆作法的特点。本工程主体结构地下室楼板采用带柱帽的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楼板由钢筋混凝土柱子支撑,局部跨度较大时楼板9则采用有梁体系(首层)。本基坑向下开挖时,利用地下室各层楼板作为基坑的水平支撑结构。逆作法施工时各楼层荷载受一柱一桩竖向轴力限制,裙房已施工的钢管桩Ф700x11及型钢立柱H400,新增的Ф850钻孔灌注桩及钢格构柱4∠180×18,一柱一桩的竖向承载能力由型钢立柱(H400)和钢格构柱(4∠180×18)确定。各楼层荷载估算按8.5X8.5楼板跨度计算,完成地面层至地下三层及标高-10.55m支撑,立柱荷载的静载由楼板和支撑荷载组成。各楼层荷载如下:一般区域和支撑上活载:地面层、地下一、二层楼板按1.5kN/m2。地面层楼板考虑手推车时施工荷载一般按5.0kN/m2。施工荷载:当考虑设备运输及吊装荷载、施工机具荷载、材料堆载等施工荷载时,施工平台区域按 20.0kN/m2计算。⑵ 临时支撑在各层的设备间、多功能厅、下沉广场和在车道及楼梯等楼板开有大孔位置处, 需设置临时支撑和加强圈梁,使其与结构梁板共同形成平面支撑体系。临时支撑标高与楼层相同。支撑采用混合结构型式,即基坑四角角撑和各层楼板中间开孔处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支撑间距约 6~8.5m。地面层处的临时支撑断面为 1000×800mm和700×700mm,在地下墙墙顶设置钢筋混凝土顶圈梁 1.3×1m;地下一层处的临时支撑断面为1000×800mm,临时围令断面为 1200×800mm;地下二层处的临时支撑断面为 1200×800mm,临时围令断面为 1400×900mm。各层楼板边开孔处设对撑,间距为~ 8.5m。地面层和地下一层采用双肢钢管支撑2609×16;地下二层采用双肢钢管支撑2630×16。孔边加强圈梁断面为800×800mm。本工程地下三层层高较大,在上层楼板施工后,至坑底面的开挖高度达到 8m,故仍需随程支撑开挖。设计拟在-10.55m标高处增加第四道临时支撑,在底板施工后拆除。基坑东西向水平支撑直接支撑在围护墙和已建塔楼结构上;基坑南北向空间较大,该部分裙房底板采用中心岛施工法,在基坑周边设置抛撑,以减少支撑安装和拆除的工程量。支撑采用混合结构型式,即基坑两端角撑为钢筋混凝土围令及支撑,围令断面为1500×900mm,支撑断面为1100×800mm,中间为双肢钢管撑,对撑断面为2630×16钢管,围令断面为钢筋混凝土围令1500×900mm。考虑裙房底板分块施工时在分缝处需进行防水处理。3.2.3立柱桩及立柱设计裙房区立柱(桩)分已施工建筑立柱(桩)及新增立柱(桩)。10已施工的建筑立柱桩为 Ф700×11(SK490)钢管桩,型钢立柱为轧制型钢 H400×40013×21(SS400)。新增的格构式角钢组合立柱,角钢为∠180×18,钢格构柱断面为500×500mm,格构埋入钻孔桩内不小于2.5m。钢立柱材料采用Q235b钢号,柱下设Ф850钻孔灌注桩,桩顶标高-14.15m,桩底标高-42.80m,桩长约28.65m,桩底持力层为⑦-2层。桩底采用压浆技术,确保其沉降稳定。3.2.4地下墙、支撑与楼盖板梁的节点处理① 地下墙与底板、地下楼板梁及边柱的连接地下墙墙顶通过顶圈梁结构连成一体;地下室楼板梁、底板和地下墙之间的连接采用在地下墙槽段内侧预留榫槽及预埋直螺纹接驳器, 待土方开挖后通过钢筋接驳将两者与底板钢筋连接,以增强地下墙与楼层的连接。钢筋直径、分布间距由主体结构设计单位确定。地下墙和地下一层楼板、地下二层楼板的连接拟通过在结构楼板周边设置钢筋混凝土闭合边环梁(不小于400x600mm)以加强结构整体性和调整施工误差。边环梁通过地下墙内的预埋钢筋与地下墙连接,楼板与边环梁整体浇筑。具体实施应同时征得主体设计单位的认可。② 地下墙与地下室顶板的连接通过在地下墙顶圈梁上预埋插筋与其上部结构墙体和地下室顶板连接。③ 钢支撑与立柱、围令的连接钢支撑与围令、周边加强梁的连接通过在围令或梁上预埋钢板采用焊接固定。钢支撑与立柱的连接通过联系梁和在立柱上设置钢牛腿、钢箍来固定支撑。在标高 -10.55m处的临时钢支撑设置于先期施工的裙房底板上, 支撑与底板的连接节点采用钢筋混凝土牛腿结构。④ 在结构开口和楼板缺失处设置临时支撑时,在孔边设置加强圈梁,并加设腋角,以消除应力集中。3.2.5钢立柱与楼层板梁节点处理本次逆作法设计临时立柱均为单桩单柱的钢立柱。① 与结构柱在同一位置的 H型钢柱,在柱位处可直接利用楼盖板梁和柱帽结构, 并加设钢牛腿,以便由 H型钢柱承受楼层荷载。考虑与后续结构柱的连接,在楼板上预埋结构柱插筋及在柱孔边预留混凝土浇筑孔11和灌浆孔。②与结构柱不在同一位置的H型钢柱和角钢格构式立柱,在柱位处需加浇钢筋混凝土梁或柱帽结构,并加设钢牛腿,以便楼盖有可靠支撑点,并由临时立柱承受楼层荷载,为方便以后拆除,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的柱帽做在楼板面上。柱帽高度同梁高,柱帽平面尺度为2500x2500mm。考虑与后续结构柱的连接,在永久性结构柱位置,楼板应预埋结构柱插筋及在柱孔边预留混凝土浇筑孔。③钢立柱与剪力墙的节点处理:为保证原搁置在剪力墙上的梁,在逆作法施工期间(此时剪力墙尚未施工)有可靠支撑点,需在剪力墙位置先设置边梁,边梁由钢格构柱支撑。当格构柱正好位于梁的中心线,格构柱可不做柱帽,而是直接插入梁中,梁中钢筋尽量不断,或在格构柱的中间空隙穿过或在柱外通过,遇必须断时,断开钢筋焊于格构柱主肢上,并加焊传力钢板。梁宽度800mm,高度600mm。当格构柱不在梁的中心线时,钢格构柱上加牛腿,通过设两根H型钢支托边梁。④ 钢立柱在底板内设置止水钢环板。3.2.6 柱的托换:逆作法施工完成后,需将临时立柱托换为单根永久结构柱。与结构柱在同一位置的临时格构柱 (或H型钢柱),可直接包浇高强度钢筋混凝土使其成为结构柱,并达到主体结构设计要求断面。 与结构柱不在同一位置的临时格构柱托换为单根永久结构柱时,需先施工相邻结构柱,待结构柱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割除临时格构柱,把由格构柱承受的荷载传递给首层以下的后浇结构柱。3.2.7坑内加固基坑内被动区采用φ650SMW搅拌桩加固,加固深度为坑底以下 4.0m,宽度6.5m。SMW搅拌桩水泥掺量为 20%;基坑开挖面以上回掺至标高 -3.2m,水泥掺量为 10%。在地下墙与SMW加固体之间采用压密注浆加固。SMW工法加固体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1.2Mpa及注浆加固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 0.8Mpa后方可开挖。4工程材料规格3.4.1 混凝土⑴ 地下连续墙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C30(水下),混凝土抗渗设计等级 S8。混凝土应有良好的耐久性,其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宜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混凝土中最大含碱量为3.0kg/cm3;水灰比不大于0.50。⑵ 顶板(含梁)、底板(含梁)、内衬、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同主体结构要求。12⑶ 垫层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C20。⑷ 钢筋砼结构本体应具有整体密实性、抗裂防渗防水性、抗腐蚀性。⑸钻孔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水下);支撑及围令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3.4.2 钢结构⑴ 钢筋:应选用符合国标的优质钢筋,钢筋 Ф为HPB235钢,Ф为HRB335钢,其钢筋强度标准值分别为 fyk=235Mpa、fyk=335Mpa;钢筋强度设计值分别为 fy=fy′=210Mpa、fy=fy′=300Mpa。⑵ 钢结构件:钢结构构件(型钢、钢板)一般采用Q235B镇静钢或Q345钢。焊条采用E43型和E50型。⑶ 钢筋连接器的主要技术标准见“钢筋等强度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规程” (DBJ/CT005—99)。工程安全技术要求4.1浅层地质调查及部分工程桩位置探摸施工前应对地下墙成槽范围内,地下6~8m的浅层地层(暗浜、杂填垃圾、地下障碍物及废旧管道可能存在的地层)进行以鉴别土壤类别为主的简易勘探,并应加密钻探孔以查清其现状,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做好防范措施,以保证地墙的施工质量。4.2现场抽水试验和承压水控制性减压根据勘察资料,第⑦层存在承压水。经初步计算,基坑开挖至-10.5m标高时为临界状态,其下土体开挖,若不采取措施,有可能会产生坑底失稳。为此必须对本工程的第⑦层承压水采取减压措施。在基坑工程开挖施工前,工程承包商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现场抽水试验,根据其结果及保证基坑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安全的原则,编制对场地第⑦层土承压水进行控制性抽水减压的施工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井的布设及其运营、环境保护监测等,经业主和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4.3基坑降排水措施根据拟建场地地质特征,拟在基坑内未经加固的区域布置多滤头真空深井进行超前降水,以提高土体抗剪强度,并改善施工条件。约每 200~250m2布置1个井点,降水标高控制在坑底面以下约 0.5~1m(严禁过量降水),超前降水时间不宜小于 20天,降深尽可能地均匀。 也可采用混合式降水系统,即上层土采用轻型井点,下部土体采用多滤头真空深井,以达到最优降水效果。降水期需加强地面沉降及坑外地下水位监测,并13记录相应的抽水量。同时设回灌井,当坑外水位降低较多时,宜采取回灌措施。地面及坑内另需设排水措施,防止坑外暴雨排入坑内和及时排除坑内雨水。坑内排水严禁在坑边挖沟。4.4 周边地下管线和环境调查本设计文件所提供的拟建场地周边环境资料,仅供参考。施工前应对工程周边地下管线和环境进一步调查。施工期对地下管线和环境的监测和保护, 应根据实际位置为准。4.5 基坑安全保证措施⑴ 严格控制地下墙轴线及其垂直度施工精度。⑵ 围护墙内侧坑内地基加固,增强被动区抗力,有效控制围护墙变形过大。⑶ 严格控制坑内土体开挖程序、高差及坑边堆载,有效控制不均匀荷载作用对基坑开挖的不利影响。利用基坑时空效应,严格控制基坑变位。⑷ 根据抽水试验效果及施工条件,对承压水采取控制性减压措施,并满足设计深度的要求,以确保工程安全。⑸ 设置减压井、回灌井、观测井,根据实际情况,对承压水采取控制性减压措施,并保证周边环境安全。⑹ 深井封堵:深基坑承压水抽水减压井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严格进行封井处理,采取有效封堵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基坑施工技术要求相应工程基础施工按相应的施工与验收规范和规程执行,地下墙施工按上海地基基础规范有关章节执行,桩基施工按《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BJ08-202-92执行。地基加固按《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上海市标准DBJ08-40-94)和《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技术规程》YBJ225-91执行。支撑、土方开挖及降水要求按《基坑工程设计规范》(上海市标准DBJ08-61-97)、《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上海市标准DBJ08-40-94)和《上海地铁基坑施工规程》(SZ-08-2000)执行。有关钢筋和混凝土施工按现行国家标准执行。5.1施工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本工程施工除应满足设计技术要求外,还应按下列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执行(但不限于此)。所用的规范、规程应采用最新版本。《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上海市标准)(DGJ08-11-99)《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上海市标准)(DBJ08-40-9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J202-2002)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5-2002)《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 (DBJ08-202-92)《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技术规程》 YBJ225-91《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 SZ-08-20005.2 主要施工流程在塔楼区主体结构出地面层(±0.0)后,裙房区基坑再进行开挖施工。施工顺序建议如下:⑴场地平整放线,地下墙成槽范围内浅层地质调查,施工监测测点布设,地下墙导墙施工(注:地下墙施工在塔楼区主体结构底板浇筑完毕,且塔楼减压井停止运营后方可进行),地下墙施工,新增立柱桩施工;⑵ 坑内SMW搅拌桩地基加固;⑶ 裙房区地下墙圈梁施工;⑷裙房区设立坑内疏干降水井点,基坑预降水,现场抽水试验,布设减压井、观测井、回灌井;⑸凿除塔楼区临时围护墙及其顶圈梁,裙房区开挖,设置底模,施工钢筋砼顶圈梁及侧墙接高;⑹ 施工裙浇筑首层楼盖,安装临时支撑;⑺ 裙房区盆式开挖到地下一层( B1)楼板底,凿除塔楼区临时围护墙;⑻施工裙房区地下一层(B1)楼板施工,并与塔楼区B1楼板结构连接,结构开口处设置临时支撑;⑼ 分层凿除分区围护墙及其环梁;⑽ 裙房区土方分层开挖到地下二层( B2)楼板底;⑾裙房区地下二层(B2)楼板逆作法施工,并与塔楼区B2楼板结构连接,结构开口处设置临时支撑;⑿裙房区南北围护墙周边10m宽范围内留土,并以1:2坡度放坡外,其余区域土方分层开挖至标高-10.55m,东西两侧设置临时钢支撑;⒀裙房区南北区域土方分层开挖至基坑设计底标高,分层凿除分区围护墙及其环梁,及时浇筑该区域垫层及混凝土底板结构,与塔楼区底板结构连接;⒁ 在裙房区南北侧设置抛撑;⒂ 裙房区留土分层开挖至基坑设计底标高,及时浇筑剩余垫层及混凝土底板结构,与15已施工的底板结构连接,设置传力带;⒃ 底板达到强度后,拆除临时钢支撑;⒄施工裙房区地下室主体结构,顺作裙房结构柱、剪力墙、车道等地下结构,待主体结构荷重达到承压水稳定荷重时,方可停止承压水减压工作。⒅拆除临时施工栈桥,钢格构柱及临时支撑;完成地下室首层结构施工,主体结构继续向上施工。5.3 地下连续墙地下墙施工时必须准确放线,在挖槽前应对地下 6~8m范围的浅层地层(暗浜、杂填垃圾、地下障碍物及废旧管道可能存在的地层)进行以鉴别土壤类别为主的简易勘探,并应加密钻探孔以查清其现状。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预先做好防范措施,以保证地墙的施工质量。地下墙施工顺序为:场地处理→导墙施工→地下墙成槽→下钢筋笼→浇筑水下混凝土。5.3.1地下墙槽段开挖⑴ 槽段应按建筑平面、地质条件、结构设计、周围环境条件和施工情况等要求划分。⑵ 槽段开挖前沿地下墙墙面两侧构筑临时导墙。导墙施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成槽施工。成槽前应该核算槽壁稳定,妥善安排成槽程序。成槽时应防止由于次序不当造成槽段失稳或局部坍塌。成槽过程中,必须进行垂直度观测,严格做到随控、随测、随纠。⑶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以前根据地质资料通过计算和成槽试验确定合理的泥浆比重, 既要确保成槽时的槽壁稳定,又要保证地下连续墙的混凝土的质量;⑷ 槽段挖成后,在钢筋笼入槽前,必须对槽底泥浆和沉淀物进行置换和清淤,沉淀淤积物厚度不大于 100mm。⑸ 地下墙槽壁施工精度应符合以下要求:① 槽壁长度(沿轴线方向)误差(指邻近二锁口管中心距)≤± 20mm;② 槽壁深度欠深误差≤-50mm。③ 槽壁倾斜度≤1/400。④ 开挖后地下墙应平整,在原状土层内墙面局部凹凸值不宜大于 100。5.3.2钢筋笼制作与安放⑴ 本工程受力主筋采用 HRB335级钢筋,其强度设计值 fy=fy′=300Mpa;构造钢筋采用HPB235级钢筋,其强度设计值 fy=fy′=210Mpa;所有钢筋应有材质合格证书。⑵ 钢筋笼应整体制作,预拼装,纵向受力钢筋需接长时,宜采用闪光对焊,在同一断面上接头应少于 50%,接头错开距离 30d,且不小于500mm,如钢筋笼必须分段时,应16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位置应选在受力较小处。⑶ 钢筋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发生散笼、 变形,纵横向钢筋交点需电焊,周边为100%,其余不得小于50%,点焊咬肉应小于 0.5mm,点焊用焊丝直径不得大于 3.2mm,应避免点焊时咬损主筋断面。起吊后如发生散架,不得入槽,应重新焊接。⑷ 在起吊过程中,钢筋笼不应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形,为此,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少于三道龙骨钢筋及架力钢筋(剪力筋)以增强刚度。钢筋纵横向加强桁架应与主筋网片焊接,形成整体。⑸ 本工程主筋净保护层 70mm,为确保保护层厚度,在钢筋笼外侧应焊定位钢筋垫块。⑹ 清槽换浆合格后,钢筋笼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吊装入槽。钢筋笼的入槽安装到浇筑砼时的总停置时间不宜超过 6小时,否则需要重新清孔。⑺钢筋笼的制作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①主筋间距<±10mm②构造筋间距<±20mm③前后两层钢筋笼间距<±10mm④钢筋笼长度<±50mm⑤钢筋笼保护层<±10mm⑥预埋铁件偏位<±25mm⑦钢筋笼水平长度<±30mm5.3.3地下墙混凝土浇筑⑴地下连续墙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配制提高一级),混凝土抗渗设计等级S8。混凝土应有良好的耐久性,其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不宜使用碱活性骨料。其配合比和采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① 地下墙混凝土在泥浆中浇筑必须具有良好的易和性,配合比应事先经过试验确定,水灰比不大于0.50,42.5级水泥用量不宜小于400kg/m3。外加剂高效UEA为10%,不得掺亲水剂。②含砂率宜为40~45%,细骨料应尽量选用中砂,其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③粗骨料应选用碎石,其粒径不宜大于40mm,泵送时最大粒径应为输送管径的1/4;吸水率不应大于1.5%,其它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⑵ 混凝土采用导管法浇筑,导管按需要长度拼安,接缝必须水密。安放导管时应使每根导管承担的浇筑面积基本相等,导管距槽段端部不宜大于 1.5m。17⑶ 在泥浆中浇筑混凝土应遵守以下规定:① 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储斗内混凝土的初存量必须满足首次灌注时导管底部能埋入混凝土0.8~1.2。② 开始灌注时,导管底部到槽底距离应能顺利排出隔水塞(一般保持 300~500mm),排塞后,不得将导管插回孔底。③ 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宜小于每小时上升 3~4m。随着混凝土面的上升,要适当提升和拆卸导管,导管底端埋入管外混凝土面以下的深度一般应保持在 2.0~4.0m,并不得小于1.0m,严禁把导管底部提出混凝土面。④ 提升导管时要避免碰动钢筋笼及预埋铁件,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钢筋笼上浮。⑤ 混凝土的灌注应连续进行,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时应严密组织连续运输、连续浇筑,不得中断。⑥ 应注意控制最后一次混凝土的灌注量,使其超出设计标高 300~500mm,凿去浮浆后的墙顶标高及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⑦ 本基坑地下室外墙采用“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结构,相邻槽段之间的连接缝处已浇筑的砼表面,在钢筋笼入槽前,必须用专门刷壁器工具进行清刷干净,不得存有泥浆和沉渣,防止因泥皮过厚而使墙体接缝发生渗漏水。⑧ 墙内壁面砼密实,内壁间距满足净空要求,表面露筋部分应小于 1%的墙面面积。不允许有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 1/1000,任意100m2的湿渍不超过1处,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 0.1m2。⑨ 泥浆中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挤入邻近槽段内。⑷ 每一槽壁自成槽起至浇筑完混凝土的累计时间不宜超过 24小时,遇有特殊状况而延长时间应征得设计、监理同意。⑸墙的垂直度允许偏差应控制在1/400以内,接头垂直度允许偏差应控制在1/500以内,槽段间轴线偏差应控制在± 10mm内。5.4 新增立柱和立柱桩5.4.1钢格构立柱⑴ 立柱插入钻孔灌注桩内不小于 2.5m,立柱在底板范围内应设置止水片。⑵ 格构立柱中心与钢筋笼中心应在同一轴线上,其中心偏差小于 30mm。⑶ 立柱顶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小于 30mm。⑷ 立柱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1/400。5.4.2钻孔灌注桩18⑴ 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应探明和清除桩位处的地下障碍物,应试成孔,以便核对地质资料,确定施工参数。⑵ 钻孔灌注桩成孔时不允许有缩径、塌孔、斜孔现象。成孔时,护壁泥浆比重宜为1.1~1.2,若出现塌孔现象,可适当加大比重。⑶ 当成孔至设计标高,经检验合格后应立即清孔。清孔应分二次进行,第一次清孔在成孔完成后立即进行,第二次清孔在灌注砼的导管安装完毕后进行。孔底沉渣不大于100毫米。⑷在检查成孔质量合格后应尽快浇注混凝土,并保证连续浇制。砼浇筑面应高出设计标高不小于1.0m,凿去浮浆后的桩顶标高及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⑸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水下提高一级),在浇筑水下砼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施工,砼的充盈系数不小于1.0,但不宜大于1.3。⑹ 砼级配要求:水泥用量不小于 370Kg/m3,水灰比小于0.55。⑺钢筋保护层允许偏差不超过20mm,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钢筋笼主筋用电焊搭接,单面焊缝长度10d。⑻ 施工允许偏差:钻孔桩的垂直度不大于 1/200,桩位偏差应小于正负 50mm。⑼ 砼灌注过程应设专人按施工规程做好施工记录。⑽在桩中预留注浆孔(Ф80),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进行桩底注浆加固,单桩桩底注浆量不少于500kg。5.5 支撑和围令5.5.1钢筋混凝土顶圈梁和围令⑴ 土方开挖与围令设置必须密切配合, 施工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保证开挖后及时设撑。尽量缩短基坑无支撑暴露时间,减少围护变形,严禁超挖。⑵ 钢筋混凝土顶圈梁应在基坑开挖前掏槽施工;砼浇筑应尽量减少施工缝,施工缝宜设在1/3跨度处;应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以防出现裂缝;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后方可开挖基坑。⑶ 钢筋混凝土围令应及时浇筑,并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 80%以后才能进行下一次开挖;考虑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钢筋砼圈梁及围令需掺加早强剂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⑷ 圈梁及钢筋砼支撑主筋连接宜采用焊接接头,其余主筋间连接宜采用焊接接头。单面焊10d,双面焊5d,接头在同一断面处数量不超过 50%,并错开35d。19⑸ 钢筋混凝土围令与地下连续墙通过钢筋连接,结合面按施工缝处理,钢筋混凝土围令浇筑前,应将地下连续墙内侧凿毛清洗,确保混凝土结合良好。5.5.2钢支撑⑴ 钢支撑体系安装和节点处理应保证焊接质量。水平向和垂直向沿轴线偏差应小于30mm,支撑两端的标高误差及水平面误差不大于 20mm和支撑长度的1/600,支撑的挠曲度小于1/1000,支撑与立柱的偏差小于 50mm。⑵双肢钢支撑预加应力:第一道(双肢,下同)1000kN;第二道2200kN;第三道3200kN;第四道2800kN;必须分别从两个方向施加预顶力,在第一次加预应力后12小时内观测预应力损失及墙体水平变位,并复加预应力至初始值。⑶ 钢支撑和钢立柱的所有节点、焊缝、焊条等均应符合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5.5.3支撑安装允许偏差⑴ 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不超过 +8mm、-5mm;⑵ 同层支撑中心标高高差不大于± 30mm;⑶ 支撑构件两端的高差不大于 20mm及支撑长度的1/600;⑷ 支撑构件两端的挠曲度不大于支撑长度的 1/1000;⑸ 支撑水平轴线偏差不大于 30mm;⑹ 支撑与立柱轴线偏差不大于 50mm。5.6 立柱⑴ 立柱通过联系梁将钢支撑固定。立柱与联系梁通过钢牛腿连接。⑵ 立柱在底板范围内应设置止水片。⑶ 钢构件之间采用焊接连接。5.7 地基加固根据地基加固方式,强度要求和抗渗要求,按相应现行规范、规程规定的施工技术要求执行。⑴ 三轴SMW工法①三轴SMW工法搅拌桩采用标准连续方式施工,搭接型式为全断面套打,相邻桩施工时间不得超过初凝。② 三轴SMW工法水泥掺量为 20%,开挖面以上为 10%。③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桩身 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 1.2Mpa。④ 桩身搅拌必须保证水泥和原状土均匀拌和,下沉及提升均为喷浆搅拌,在桩底部分重复搅拌注浆。⑤ 桩体垂直偏差应不大于 1/300,桩位偏差不大于 20mm。⑵ 注浆加固注浆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配比为:水泥:水玻璃浆液=1:0.014,水灰比0.5~0.6,强度达到0.8Mpa。每立方米土体水泥掺量8%(144Kg),注浆压力一般为0.3~0.5MPa,浆液比重控制在1.75g/cm3~1.8g/cm3,具体可根据现场试验进行调整。20① 采用双液注浆加固,注浆参数配比:水泥:粉煤灰:水玻璃= 1:0.15:0.03水灰比为0.5(本配比供参考,最终应由现场试验确定)。加固体强度应大于0.8Mpa。。②注浆压力可控制在0.5~0.8Mpa左右,并视现场施工情况调整。③注浆加固应在三轴SMW工法施工一周后进行,以免破坏桩体。5.8降水施工技术要求⑴ 在基坑内未经加固的区域布置多滤头真空深井进行超前疏干降水, 以提高土体抗剪强度,加强基底的稳定性,并改善施工条件。坑内降水深井一般不得进入第⑦层土中。但减压降水深井的布置、使用和封堵需由专业单位进行专门设计。⑵约每~200m2布置1个井点,降水标高控制在开挖面和坑底面以下0.5~1m(严禁过量降水),超前降水时间不宜小于21天,降深应均匀。⑶降水期需加强地面沉降监测,每天测报抽水量及坑内外地下水位。为减少井点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宜预设一定的回灌点,当坑外水位降低较多时,宜采取回灌措施。⑷坑内另需设排水措施,防止暴雨排入坑内和及时排除坑内雨水。坑内排水严禁在坑边挖沟。5.9土方开挖⑴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采用盆式加抽条开挖方式,按照“时空效应”理论指导土方开挖和支撑施工,并遵循“开槽限时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分段、对称、平衡、留土护壁,严禁超挖”的原则,将基坑开挖造成周围设施的变形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⑵土方开挖应在降水及坑内加固达到要求后进行。本工程基坑开挖面积和挖深大,开挖土方达到27万余方,开挖应分层分段进行,可采用盆式开挖方式逐层逆作,逐层向下开挖,每一层施工时在周边留置土坡,土坡坡顶宽度不小于 10m,坡度不大于1:2。⑶为了配合工程的挖土,在地面层楼板施工区设置多台挖机和取土架及若干台滑臂挖机架进行取土;板下逆作法挖土机械挖土,人工配合。施工机械不得直接在围护、支撑上进行挖土操作。严禁挖土机械碰撞围护墙、工程桩、支撑、立柱和井点。挖土时宜先掏空立柱四周,避免立柱承受不均匀的侧向土压,确保其安全和稳定。⑷ 土方开挖应与支撑设置密切配合,做到开槽后及时设撑。挖土过程中随时测定标高,严禁超挖,垫层随挖随捣,坑底应保留 300mm厚基土,采用人工挖除整平,并防止坑底土扰动。钢支撑安装时间不超过 24小时,钢筋混凝土支撑安装时间不超过 48小时。为尽可能减小地下墙变位,挖除底板每一块盆边土后,必须在 24小时内完成挖土并随浇捣好垫层。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桩头处理和钢筋绑扎工作,以减少基坑暴21露时间和墙体变位。⑸ 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墙面质量,发现渗水应及时采取封堵措施。⑹基坑边严禁大量堆载,地面超载应控制在20KN/m2以内,并严格控制不均匀堆载。机械进出口通道应铺设路基箱扩散压力,或局部采取加固地基措施。随程开挖深度h时,基坑边3h范围内不得堆土。⑺拟建场地中部东西向有暗浜贯通穿越,宽约30~46m,埋深0.8~2.2m;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大多为第③、④层土,第③层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砂质粉土土质较软且不均匀,局部夹较多的砂质粉土,基坑开挖时易产生塌方、管涌、流砂等不良地质现象;第④层淤泥质粘土,为流塑状,对基坑稳定不利;开挖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严禁扰动坑底土体,并有效控制基坑回弹量,以保证基坑和工程桩的安全。⑻ 土方外运过程中,应做好地下管线、道路以及测点的保护措施。⑼本基坑工程邻近世纪大道道路,周围环境复杂,保护要求高。土方开挖工程的施工,应实行信息管理和动态监测,确保工程和周围环境的安全。⑽地下三层底板考虑开挖时对地下连续墙变形影响较大,裙房底板分两次施工,先开挖裙房底板中区土方,保留周边土体。待施工完裙房中区底板后,以该底板作后座设置临时支撑,撑于已施工完的裙房底板侧,再开挖周边土体,施工相应的裙房底板。环境保护与施工监测6.1 环境保护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场地工程地质及环境条件,初步拟定本工程环境保护的重点是:对施工期工程周边影响范围以内的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地下管线、地铁等进行监测和保护,其中对地铁的监测须由专门单位负责实施;对工程范围内的已建工程桩进行保护;对工程弃土、泥浆废渣的妥善处理。工程施工时需按有关规范规定、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拟定保护方案,在施工中采取必要的施工监测、工程措施和管理手段,使工程实施中对环境影响降低至最低程度,且符合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6.2施工安全监测在基坑开挖施工前,应对基坑周边建筑、和已建塔楼围护墙、管线等进行必要的调查和检测鉴定并埋设沉降观测点,以便进行施工监测,指导保护措施的执行。应根据基坑围护结构外侧围护管线的管材、接头形式、埋深等条件,采用不同的保护方式。对基坑周边建筑除加强监测外,必要时及时进行跟踪注浆(双液注浆),调整保护位置处的22基础地基土沉降曲线,控制其不均匀沉降量,保证建筑物的安全。6.2.1监测目的围护结构深基坑开挖过程中进行信息化施工监测,有利于随程掌握围护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动态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解决,实现信息化施工管理,消除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隐患,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对基坑周围的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本工程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开发区,城市地下管线复杂,周围建筑物均为重要性标志性建筑。按一级基坑的变形控制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监测。6.2.2监测内容按照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GJ08-11-1999)和《上海地铁基坑施工规程》(SZ-08-2000),并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确定监测内容,见下表。监测内容及测点布设原则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测点数量控制值围护墙顶沉降在墙顶面每20m设置1个位移和沉降测点,除设计特30mm和位移别要求外,一般等间距布置。围护墙侧向变形(测斜)、钢在围护桩内埋设测斜孔,测点竖向间距原则为0.5m。30mm筋应力、地下墙16个测斜孔;钢筋计埋设在坑底附近的坑内一侧的裂缝检测圈梁和围令应32组,每组设不少于2个应力计。设计允许值力、变位支撑沉降及轴力以及楼板应支撑32组,楼板12组。每组设不少于2个应力计。设计允许值力钢立柱沉降及轴力或应力监8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允许值测坑内外地下水坑内利用井点观测,不少于2个;坑外沿基坑周边布坑内水位在坑面水位监测以下0.5~1.0m,设水位观测井,共4点;承压水水位监测根据抽水试承压水水位监坑外水位变动幅验确定测度不大于300mm基坑底土体的2组回弹和隆起坑外沿墙体面8组,每组15个点,沿墙面竖向布置间距2m土压力监测坑内沿墙体面8组,每组10个点,自绝对标高-10.0m开始向下沿墙土压力监测面竖向布置间距2m孔隙水压力2组围护结构外侧16个测孔(与围护墙测斜孔对应布置)30土体侧向变形地表沉降8组,每组不少于3~4点。10mm(应形成断面)23建筑物、地下管 开挖深度 4倍距离范围内建筑物、地下管线。按建筑 按建筑物及地下线沉降及倾斜 物及地下管线要求。 (包括在建的塔楼结构 ) 管线要求注:上述管线监测需根据管材、接头数量和管的使用功能根据有关部门要求确定。建筑物和设备监测需和临近单位取得协调。 在逆作法施工及工程使用期间应进行建筑物竣工后立柱桩和非立柱桩间的荷载垂直分配监测。6.2.3监测技术要求监测点布设: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设位置及数量应根据围护结构设计图纸、基坑开挖顺序、被保护的监测对象位置和特征确定,并满足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