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危险化学品作业及事故救援课件09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个体防护_第1页
中南大危险化学品作业及事故救援课件09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个体防护_第2页
中南大危险化学品作业及事故救援课件09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个体防护_第3页
中南大危险化学品作业及事故救援课件09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个体防护_第4页
中南大危险化学品作业及事故救援课件09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个体防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个体防护讲课内容和目的讲课内容:一、燃烧、爆炸、工业防中毒、防腐蚀的基础知识二、防火、防爆、防中毒、防腐蚀的基本措施三、各类危化品火灾的扑救方法四、工业中毒、化学灼伤的现场处理讲课目的:通过对防火、防爆、防中毒、防腐蚀一些基本知识的学习,对如何进行防火、防爆、防中毒、防腐蚀措施的讲解。使大家初步了解燃烧、爆炸、中毒和腐蚀的基本概念,初步形成如何防火、防爆、防中毒、防腐蚀的一些基本措施的印象;能使大家在各自岗位上实践过程中,知道岗位的危险性、操作的危险性及违章操作的危害性。从而能让大家更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实现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的良好心愿。第一节防火、防爆技术一、基础知识(一)燃烧的三要素燃烧定义:根据《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86)定义:燃烧是可燃物质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和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3个条件,而且每一个条件必须具有一定的“量”,并使之相互作用。1、可燃物一般来说,凡是能在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按化学组成可分为有机和无机可燃物。按其常温状态可分为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和易燃固体。2、氧化剂凡能和可燃物发生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氧化剂3、点火源点火源是指有一定能量,能够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源。点火源的种类:明火非生产性火电火花冲击与磨擦火花聚集的日光已经燃烧的物质点火源可燃物助燃物不同状态物质的燃烧过程1、气体的燃烧2、液体的燃烧3、固体的燃烧气体液体固体蒸发或分解熔化、蒸发、升华或分解氧化分解着火(自燃或点燃)持续燃烧放热吸热(二)爆炸及其分类爆炸是指一个物系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爆炸化学爆炸物理爆炸核爆炸分解爆炸爆炸性混合物爆炸轻爆爆炸爆轰气相爆炸凝聚相爆炸根据发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分为3类:1、物理爆炸:物质的化学成分及性质均无变化2、化学爆炸:物质的化学成分及性质均发生根本变化分解爆炸爆炸性混合物爆炸3、原子爆炸:核裂变按爆炸速度可分为:1、轻爆2、爆炸3、爆轰根据引起爆炸的相可分为:1、气相爆炸(不凝相爆炸)2、凝聚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爆炸分类(三)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粉尘的燃爆危险特性——爆炸极限爆炸性混合物当遇火源时极易燃烧爆炸,但是要有固定的浓度范围。在固定的浓度范围内:当所含可燃气体为化学计量浓度时,发热量最大;稍高于化学计量时,火焰蔓延速度最大,燃烧最剧烈;可燃物浓度增加或减少,发热量都要减少,蔓延速度降低;而当浓度低于某一最低浓度或高于某一最高浓度时,火焰便不能蔓延,燃烧也就不能进行。爆炸极限:当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气体、蒸气、粉尘危险性的主要示性数。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可燃粉尘用毫克每立方米表示。通常的爆炸极限是在常温、常压的标准条件下测定出来的,它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某些气体在没有空气或氧存在时,也会发生爆炸。如乙炔的分解爆炸。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1、原始温度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大。2、原始压力压力增大,爆炸极限扩大。3、惰性介质惰性气体的百分数增加,爆炸极限的范围将缩小。4、能源各种爆炸混合物都有一个最低引爆能量。(四)液体的燃爆危险特性——闪点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根据。液体的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种类闪点举例低闪点液体闪点<-18℃汽油、甲乙醚、二乙胺、丙酮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乙醛、丙烯腈、甲苯、乙苯高闪点液体23℃≤闪点≤61℃二甲苯、煤油、松节油、丁醇易燃液体按闪点分类(五)固体的燃爆危险性特征——燃点、自燃点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形成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它是固体物质危险性的重要特征参数之一。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自热燃烧:可燃物质在没有外热影响时,因物质内部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产生热量积累达到一定温度时发生的燃烧,叫自热燃烧。受热自燃:因外来热源将可燃物质加热,使其整体温度达到自燃温度,未与明火接触就发生的燃烧,叫受热自燃。工业事故中,引发固体火灾事故较多的是化学品自热燃烧和受热自燃。(六)火灾与爆炸的破坏作用1、直接破坏作用——碎片(击物、伤人)2、冲击波的破坏作用(毁物、伤人)3、造成火灾4、造成人员中毒和引起环境污染二、生产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基本对策措施(一)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分析(二)防止火灾爆炸的基本措施(三)限制火灾爆炸事故的蔓延措施(四)其他对策措施(一)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分析1、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2、工艺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性(1)化工生产工艺流程越复杂,生产中物料经受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就多,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就增加。(2)生产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高,对可燃气体的监测、报警、自动联锁装置越完善,防止事故的可靠性就越高。反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大。3、周边环境的影响因素从厂址选择→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构)筑物都有影响。(二)防止火灾爆炸的基本措施1、火源的控制与消除(1)明火的控制与消除

A、控制加热用火,B、控制维修用火,C、其他用火(2)消除磨擦与撞击(3)防止高温表面成为火源(4)防热射线(5)消除电气火花(6)防止静电火花(7)防雷电火花(8)消除其他火源2、采取相应措施对危化品进行处理(1)按物质的理化性质采取措施对于物质本身具有自燃能力的油脂,遇空气能自燃的物质,遇水能燃烧的物质等,应采取隔绝空气、防水、防潮或采取通风、散热、降温措施,以防物质自燃或爆炸。理化性质相互抵触,会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不能在库房内混存;遇酸、碱能分解燃烧爆炸的物质,应防止与酸碱接触;对震动、撞击、磨擦等机械作用比较敏感的物质应轻拿轻放。对易燃、可燃气体、流体和蒸气,要根据它们对空气的比重采取相应的排除方法,根据物质的沸点、饱和蒸气压力,应考虑容器的耐压强度、贮存温度、保温降温措施。对不稳定的物质,在贮存时应添加稳定剂。对容易产生静电的物质,应在生产和贮运过程中采取防静电措施。对于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的易燃液体,应设置防护堤。(2)从设备和工艺方面采取措施为防止易燃气体、蒸气和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必须使设备密闭;输送危险气体、液体的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工艺要求在负压下操作,要加强设备管理,防止泄漏;加强上下工序联系,防止压力波动;加料、启动阀门时要防止空气进入。加压和减压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压力,防止超压和过分减压。通风置换是防止燃烧爆炸事故的重要措施,目的在于防止燃烧爆炸危险物的形成。惰性介质保护。易燃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筛分、混合及粉状物料输送时;可燃气体混合物在处理过程中;具有燃烧爆炸危险的工艺装置、储罐、管线等配备惰性介质系统;爆炸性危险场所中,非防爆电器和仪表;有燃爆危险的工艺装置,设备停车检修时;危险物料泄漏时。3、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1)进料控制。进料速度进料温度进料配比进料顺序(2)控制原料纯度。(3)温度控制。除去反应热;防止反应过程中中断搅拌;正确选用传热介质;确保保温材料防渗漏。(4)压力控制。(5)防止“跑冒滴漏”。(6)正确处理紧急停车,防止发生事故。(7)紧急情况处理措施。停电;停水;停汽;停风。4、加强现场易燃易爆气体的监测(三)限制火灾爆炸事故的蔓延措施1、分区隔离注意选择可燃物的存放地点。在要害部位,设置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围堤、消防水源等。在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周围,设置防爆墙、隔离室控制室,使作业人员的操作在防爆墙外进行;仪表监控在控制室内进行。预留防火防爆隔离地带。把危险的易燃液体贮存在地下或半地下,可防止发生火灾和扩大危害范围。2、设置安全阻火装置如:安全液封、水封井、阻火器、单向阀、阻火闸门、防火帽、防爆门等。3、配备消防组织和器材常用灭火器的使用与保养灭火器类型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1211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规格10L8kg1kg2以下65L-130L50kg2kg-

3kg-用途扑救固体物质或其他易燃液体火灾。不能扑救忌水和带电设备的火灾。用于扑救石油及其产品、油漆有机溶剂、天然气设备的火灾扑救油类、电气设备、化工、化纤原料等初期火灾用于扑救电气和精密、贵重仪器、仪表、油类、酸类火灾。不能扑救钾、钠、镁、铝等物火灾。使用方法倒置,稍加摇动或打开开关,药剂即喷出提起圈环,干粉即可喷出拔下铅封或横销,用力压下手把即可喷出手持一嗽筒对着火源,另一手打开开关即可喷出保养与检查1、防止喷嘴堵塞;2、冬季防冻,夏季防晒;3、每年检查一次,泡沫低于25%应换药1、放在干燥通风处,防潮防晒;2、每年检查一次气压,若重量减少至原重量10%时应充气1、放在干燥处;2、防止碰撞;3、每年检查一次质量每月检查一次,当质量小于原质量10%时,应充气(四)其他对策措施1、厂址选择2、厂区平面布局。3、在生产过程必须有可靠的供电、供气(汽)、供水等公用工程系统。4、建筑物的朝向应有利于燃、爆危险气体的散发;厂房应有足够的泄压面积和必要的安全通道。5、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限制爆炸性危险物料的加工、处理量和储存量。6、厂区运输安全对策措施。7、生产设备对策措施。8、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红、黄、蓝、绿)9、个人防护用品。三、气态危险化学品的防火、防爆(一)气态危化品的火灾特性和危险性1、易燃气体的燃烧特性容易起火燃烧;气体的稳定(扩散)燃烧和爆炸式燃烧。2、可燃气体的危险性化学活泼性易扩散性腐蚀性带电性毒害性沸液蒸气爆炸(二)气态危化品的防火防爆措施1、控制热源——最基本的措施2、泄漏检查——自动检测报警装置,加臭味3、过压保护——安全阀、防爆片等4、气瓶的安全措施:仓库安全要求;入库验收;储存要求;装卸要求;运输要求。(三)气态危化品的灭火措施1、不盲目灭火——对泄漏已形成稳定燃烧的。2、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抢救受伤及被困人员。3、密切注意现场险情,正确判断,确保救援人员安全。几种情况处置:1、如果在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威胁的压力容器,要么疏散,要么冷却保护。2、如果管道泄漏着火,当阀门良好时,关阀。3、当阀门无效时,则应堵漏,同时做好冷却、稀释保护。4、当堵漏无效,则应恢复稳定燃烧,或再次堵漏或保护燃烧。四、液态危化品的防火、防爆(一)易燃液体的火灾特性和危险性1、易燃液体的危险性质高度易燃性:低闪点;有机化合物;分子量小、沸点低、易挥发、蒸气压力大;着火所需能量小;其蒸气一般比空气重。易爆性高度流动扩散性受热膨胀性忌氧化剂和酸A、易燃液体的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应越大;比重越小,沸点越低,其蒸发速度越快,火灾危险性就越大。B、在同一类有机化合物中,一般是分子量越小,其火灾危险性越大。C、在脂肪族碳氢化合物中,醚的火灾危险最大,醛、酮、酯次之,醇类又次之,羧酸类较低。D、在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中,取代的基团(除硝基外)越多,火灾危险性越低;硝基越多,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越大。E、液体分子中不饱和健越多,其火灾危险性越大。2、易燃液体火灾特性与其化学结构的物理性质的关系(二)液态危化品的防火防爆措施五种方法原理:1、排除着火源;2、排除空气;3、液体贮存在封闭的容器或装置内;4、通风以防止蒸气积累达到爆炸浓度范围;5、用惰性气体环境代替空气。具体做法:1、厂房和仓库,应为二、二级耐火建筑,并要求通风良好,周围严禁烟火,远离火种、热源、氧化剂及酸类等,夏季应用隔热降温措施。2、使用、储存场所,应根据有关规程标准来选用防爆电器。3、灌装时,容器内应留5%以上的空隙。4、不得与其他危化品混存。5、在确定易燃和可燃液体的危险程度、贮存条件、使用设备、照明、保温或房间温度时,要考虑到该液体的闪点。6、夏季应在早晚进出库和运输。7、安装有效的避雷装置、静电接地装置,并定期检测。8、确保包装完好,作业过程中加强通风措施,以防中毒。9、根据物质的特性,备足相应的灭火器材,并保持良好。五、固态危化品的防火、防爆(一)固态危化品的危险特性1、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易燃性可分散性热分解性2、易氧化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氧化分解3、遇湿易燃物品的危险特性——遇水分解4、部分固体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质危险特性——氧化分解(二)固态危化品的灭火措施1、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灭火措施分三种情况:对能升华的易燃固体:用雾状水、泡沫扑救,切断火势蔓延途径,并对燃烧区域周围上空喷射雾状水,防止生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燃点低的自燃物品: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用低压雾状水扑救,及时清理现场。对不能用水和泡沫扑救的:宜选用砂和不用压力喷射的干粉扑救。2、遇湿易燃物品灭火措施①了解物品品名、数量,是否混存,火势情况。②如少量(50克以内)着火,大量水或泡沫扑救。③如量多但未混存,禁用湿性灭火剂,应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水泥等扑救。④如量多且混存,主要用干粉、水泥、干砂等扑救。⑤其他物品火灾威胁遇湿易燃物品,则做好隔离措施。3、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灭火措施⑴迅速查明着火或反应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以及其他燃烧物的品名、数量、主要危险特性、燃烧范围、火势蔓延途径、能否用水或泡沫扑救。⑵能用水、泡沫、二氧化碳扑救时,应尽一切可能切断火势蔓延,使着火区孤立,限制燃烧范围,同时应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⑶不能用水、泡沫、二氧化碳扑救时,应用干粉、或用水泥、干砂覆盖。六、危化品混合接触的危险性(一)两种或两种以上危化品混合接触的三种危险性1、危险化学品经过混合接触,在室温条件下,立即或经过一个短时间发生急剧化学反应,发热、引火爆炸。2、接触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或比原物质敏感性强的混合物。3、在加热、加压或搅拌不匀的情况下,发生急剧反应,造成冲料、着火、爆炸。(二)混合接触有危险性的三类危险化学品1、把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进行混合。2、氧化性盐类和强酸混合接触,生在游离的酸或酸酐。3、两种或两种以上危化品混合接触后,生成不稳定的物质。七、粉尘爆炸(一)粉尘爆炸的危险性及特点1、粉尘爆炸往往不是发生在一个均匀的气相混合系。2、粉尘爆炸的破坏力与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度有关。3、爆炸粒子一面燃烧一面飞散,受其作用的可燃物产生局部严重炭化,特别是碰到人体,燃烧的炽热颗粒或碳化物会造成严重的烧伤。4、粉法爆炸总是在缺氧的状态下发生,因此爆炸过程往往伴随有一氧化碳的中毒。5、会形成新的混合系。6、粉尘在空气中或氧气中,同样有爆炸极限。(二)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1、燃烧热越大的物质越易引起爆炸。2、氧化速度大的物质越易引起爆炸。3、容易带电的粉尘越易引起爆炸。4、颗粒越细,越易发生爆炸。燃烧热热传导率燃烧速度化学组成与性质粉尘粒度和粒度分布粉尘浓度粒子形状及表面状态粒子比热粒子带电性粒子凝聚特性外部条件阻燃性粉尘浓度和灰分惰性气浓度氧气浓度含水量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粉尘理化性质气流运动状态(扰动速度)点火源状态可燃气浓度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三)防止粉尘爆炸的措施1、增加混合系中的水份(保持一定的湿度)2、添加惰性物质(使用惰性气体保护)3、降低升压速率4、设置抑爆系统第二节工业防毒、防腐蚀技术一、基础知识(一)工业防毒基础知识毒物通常是指较小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肌体,与细胞成分产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变化,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功能,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病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者。1、毒物的形态在一般情况下,工业毒物常以一定的物理形态(气、液、固态)存在,但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以5种形式逸散于车间空气中:①粉尘漂浮空气中直径大于0.1微米的固体微粒。②烟尘悬浮空气中直径小于0.1微米的固体微粒。③雾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蒸气。④气体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气溶胶2、毒物的侵入途径生产条件下,工业毒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较少经消化道进入。(1)呼吸道水溶性强的毒物,易被上呼吸道黏膜溶解吸附吸收;水溶性差的毒物,进入肺泡吸收,易引起全身中毒。(2)皮肤既具有脂溶性又具有水溶性的毒物最易经皮肤吸收;分子量大于300的物质不易经皮肤吸收。(3)消化道毒物进入体内后,多数要经过生物转化后才能发挥作用。生物转化主要有四种形式: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毒物主要经过肾脏随尿排出,也经粪便、乳汁、唾液、指甲、毛发等途径排出。3、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按照对身体各系统、各器官的作用,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可以分为:⑴对神经系统危害。如:缺氧性脑病、类神经症、神经衰弱等。⑵对呼吸系统危害。如:呼吸道炎症、肺炎、肺水肿等。⑶对血液和心血管系统危害。如:贫血、心肌损伤等。⑷对消化系统危害。如:口腔炎、牙齿酸蚀症、中毒性肝症等。⑸对泌尿系统危害。如:中毒性肾病、肾功能衰竭等。⑹对生殖系统危害。⑺对皮肤危害。如:灼伤、溃烂、皮炎、皲裂等。⑻对眼睛危害。如:视力减退、视网膜病变、结膜坏死等。⑼致癌。4、毒物的毒性毒性及其评价指标毒性通常是指某种毒物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它总是同进入人体内的量相联系的。毒性的评价指标通常用动物的致死量来表示:(1)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2)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3)最小致死量或浓度(4)最大耐受量或浓度通常我们以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来评价毒物的毒性毒性分级: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轻度危害。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中LD50(㎎·㎏-1)小鼠吸入2h的LD50(㎎·m-3)兔经皮吸收LD50(㎎·㎏-1)剧毒<10<50<10高毒11~10050~50011~50中等毒101~1000501~500051~500低毒1001~100005001~50000501~5000微毒>10000>50000>500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指标分级Ⅰ(极度危害)Ⅱ(高度危害)Ⅲ(中度危害)Ⅳ(轻度危害)急性毒性吸入2h的LD50(㎎·m-3)经皮吸收LD50(㎎·㎏-1)经口LD50(㎎·㎏-1)<200<100<25200~2000100~50025~5002000~20000500~2500500~5000>20000>2500>5000急性中毒发病状况生产中易发生中毒,后果严重生产中可发生中毒,愈后良好偶可发生中毒迄今未见急性中毒,但有急性影响慢性中毒后果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脱离接触后,可基本治愈脱离接触后,可恢复,不会导致严重后果脱离接触后,自行恢复,无不良后果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患病率高(>5%)患病率较高(<5%),或症状发生率较高(>20%)偶有中毒病例发生,或症状发生率较高(>10%)无慢性中毒而有慢性影响致癌性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实验动物致癌物无致癌性最高容许浓度(㎎·m-3)<0.10.1~1.01.0~10>105、职业中毒与现场急救职业中毒一般包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亚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大量毒物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慢性中毒:是指长期少量毒物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亚急性中毒: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较大剂量毒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急性中毒具有发病快、变化快和病情重的特点,处理不当常危及生命。因此在现场立即进行自救和互救,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减轻中毒程度,为正规救治创造条件非常重要。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应遵循的原则1、救护人员做好防护使中毒者脱离现场,同时切断毒源。2、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有新鲜空气、保持呼吸道畅通、脱去被污染衣物、清水冲洗、洗胃、中和等。3、促进生命器官功能恢复。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术。4、尽早使用解毒剂。(二)防腐蚀的基础知识通常所说的防腐蚀包括对人的腐蚀(化学灼伤)和对物的腐蚀1、防化学灼伤化学灼伤的定义:化学物质作用于身体,引起局部皮肤组织损伤,并通过受损皮肤组织导致全身病理生理改变,甚至伴有化学性中毒的病理过程。哪些物质易引起化学灼伤⑴酸类

如:硫酸、盐酸、醋酸、草酸等⑵碱类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乙醇胺、甲基胺等⑶盐类

如:磷酸盐、锑盐、砷盐等⑷有机物

如:乙炔、乙醛、氨基酚、酚等2、化学灼伤的种类①单纯性化学灼伤:指一种或一种以上化学物质所致灼伤,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化学中毒。多发生在因生产过程中物料跑、冒、滴、漏以及化学物质在运输、贮存、罐装过程中溅落引起的皮肤损害。②复合性化学灼伤:指有化学性因素和物理性因素同时存在造成的复合性损伤。如热力灼伤合并化学灼伤和中毒;机械性外伤合并化学灼伤和中毒。3、化学灼伤的临床症状及表现化学灼伤的临床症状:①化学灼伤;②呼吸道化学灼伤;③消化道化学灼伤;④眼化学灼伤;⑤其他化学灼伤化学灼伤的临床表现:局部症状如:水肿、水疱、渗出液、红斑等全身性症状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