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_第1页
新中国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_第2页
新中国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_第3页
新中国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单元测试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秉持的全球治理观的内容是()。

A:和平合作、开放包容

B:共商、共建、共享

C:开放、包容、合作、共赢

D: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答案: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全面”是指()。

A:同一水平小康

B:覆盖的领域要全面

C:覆盖的区域要全面

D:覆盖的人口要全面

答案:BCD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A: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B: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C: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BD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A:错

B:对

答案: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

A:错

B:对

答案:B第一章测试我国的政体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多党合作制度

答案:B中国的国家结构是民族区域自治为补充形式的单一制的确立。()

A:错

B:对

答案:B《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减租减息”。()

A:对

B:错

答案:B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从根本上铲除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大提高,为我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扫清了障碍。()

A:错

B:对

答案:B判断对错:“三反”、“五反”运动,属于中共早期的反腐运动,为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A:错

B:对

答案:A第二章测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级阶段是()。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答案:A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加工订货

B:和平赎买

C:统购包销

D:四马分肥

答案:B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按照()的基本方针,全力恢复国民经济。。

A:劳资两利

B:公私兼顾

C:城乡互助

D:内外交流

答案:ABCD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是一个初级的工业化国家。()

A:对

B:错

答案:B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确实面临一个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状态。()

A:对

B:错

答案:A第三章测试“一五”计划,是指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

A:从1956年到1960年

B:从1953年到1957年

C:从1949年到1953年

D:从1952年到1956年

答案:B亚非会议以后,我国在()的基础上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方针

D:“一边倒”方针

答案:A新中国成立时,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A:错

B:对

答案:B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已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A:错

B:对

答案:B自中共一大第一次做出《关于妇女问题的决议》,中国共产党就把争取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写在自己奋斗的旗帜上。()

A:对

B:错

答案:B第四章测试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是()

A:1959年

B:1957年

C:1956年

D:1958年

答案:C以下不属于《论十大关系》内容的是()

A:关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B: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C:关于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D:关于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答案:B第一个五年计划形成中国近代以来引进规模最大、效果最好、作用最大的工业化浪潮。()

A:错

B:对

答案: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A:错

B:对

答案:B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

A:次要矛盾

B:敌我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主要矛盾

答案:BC第五章测试党的()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A:党的八大

B:党的八大二次会议

C:党的八届三中全会

D:党的七大

答案:B毛泽东发动“大跃进”运动的初衷,是希望以最快的建设速度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使中国真正发展、强大起来,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错

B:对

答案:B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相比,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突出特点是()

A: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

B:多、快、好、省

C:忽视客观规律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B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

A:错

B:对

答案: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集中反映了党中央、毛泽东对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和认识。()

A:错

B:对

答案:B第六章测试毛泽东在《十年总结》中提出,中国从()年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A:1956

B:1962

C:1953

D:1957

答案:A《十年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始时期的一个阶段性思考。()

A:对

B:错

答案:A召开七千人大会的目的,是进一步总结1958年“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

A:错

B:对

答案:B七千人大会,取得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取得的重要成果,对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A:错

B:对

答案:B1961年1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

A:纠偏、调整、巩固、发展

B:调整、巩固、发展、前进

C:巩固、发展、调整、进步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答案:D第七章测试十年建设所取得的进展,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A:对

B:错

答案:A()年,我国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使这项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A:1962

B:1961

C:1960

D:1965

答案:D十年建设时期,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A:阶级矛盾

B:民族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敌我矛盾

答案:C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上来。

A:技术革命

B:政治建设

C:经济革命

D: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AD十年建设时期,党中央提出按()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A:重、农、轻

B:农、轻、重

C:轻、农、重

D:重、轻、农

答案:B第八章测试1978年12月召开的(),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最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三届二中全会

C: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发展改革开放

D:发展

答案:B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一国”与“两制”的关系,应在坚持“一国”基础上,实现“两制”之间的和谐相处、相互促进。为此,必须做到()。

A: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

B:把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

C:把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

D:把利用国际有利条件和发挥港澳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答案:ABC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曾指出:“我国农业近二十年来的发展速度不快,它同人民的需要和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之间存在着极其殴打其的矛盾。”当时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A: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

B: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

C:乡镇企业管理体制亟待改革

D:农村的土地改革尚未完成

答案:AB香港问题是美国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

A:对

B:错

答案:B第九章测试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改革就是改良主义

B:改革实质上是要改革社会主义制度

C:改革是一个阶级改变一个阶级的政治地位的阶级斗争

D: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案:D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既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又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由()决定的。

A:所有市场经济本身的特点

B: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性

C: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点

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产生的特点

答案: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

A:社会保障制度

B:宏观调控体系

C:市场体系

D:收入分配制度

E:现代企业制度

答案:ABCDE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动力是()。

A:大量社会问题的存在

B:改革开放深化推进的需求

C:处理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的要求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考验与挑战

答案:BC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讲的是工作方向问题。()

A:错

B:对

答案:A第十章测试小康社会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

A:邓小平

B:周恩来

C:刘少奇

D:毛泽东

答案:A中共()根据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在深刻分析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A:十七大

B:十六大

C:十五大

D:十四大

答案:B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

A: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