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诲人不倦7苏教版课件诲人不倦7苏教版课件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读解】钱穆《论语新解》本章孔子责习不责性,以勉人为学。子路为亲负米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
孔【评点】顾鸿安《论语解读》照孔子的说法,人的本性都相近,都差不多,而后天的习俗、教养、训练、环境等社会因素的习染所给予所造就的差别,却是很大的。孔子的人性理论具有重大的认识论和教育论的意义。
首先,认定人的本性相近,即说明所有的人作为“类”都是同一的。这一思想,在中国古典时代是关于人的认识的重大理论飞跃。因为自夏朝以来,千年奴隶制度中,是把奴隶排除在人之外的,不把奴隶当人看待。现在,说人性相近,那要按照人来对待奴隶,即按照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基本要求对待民众。孔子提出的教育对象实行“有教无类”,正是他的“性相近”理论必然的逻辑结论。
【评点】顾鸿安《论语解读》照孔子的说法,人的本性都相近,其次,认定人的本性相近,那么,人与人的基本心理、基本需求也是相近的。这就应该以此作为人际相处的规则。孔子的“推已及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做人的起码要求或标准,这也是从群体意义上提出了“有教无类”的理论根据。
最后,认定人的本性相近,经后天习染可能相远,这就肯定了人的教养的可塑性,基于这一点,孔子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子路求学其次,认定人的本性相近,那么,人与人的基本心理
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读解】李泽厚《论语今读》
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读解】李泽厚【读解】
一方面,“性相近,习相远。”
另一方面,“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这两句话是密切相关的。“性相近,习相远”是对我们一般人,或者借用孔子在《雍也》篇里的词语,叫做“中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而言的。所有的中人
天赋都差不多,只是因为后天的教养习染不同而相差很远了。但“上知”与“下愚”的人却是无法改变的。因为“上知”就是“生
而知之者,是天才,生来就有某种天赋才能,而
不是靠后天教养才取得的。而“下愚”则是“困而不学,民斯为
下矣”的人。即便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困难了都还不愿意学习,这
样的“下愚”,你有什么办法去改变他呢?
所以,中人是性相近,习相远。而唯有上智和下愚的人是不
可政变的。
【读解】
「译文」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评析」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实行“有教有类”,即教育仅限于贵族阶层,由贵族垄断。孔子却向这种贵族垄断教育发起挑战,提出了“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即“教无类”,亦即主张人人有受教育权,不分贵贱、贤愚、贫富、地域,都可以入学。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见7.7)意思是说,只要是来拜我为师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教他的。这是对“有教无类”最好的注释。15-39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读解】
从孔子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富有如冉有、子贡,贫穷如颜
渊,贵族子弟如孟懿子,卑贱出身如仲弓,勤奋刻苦的如颜渊,懒
惰贪睡如宰予,都成了孔门的弟子,并无贵贱亲疏的区别。
孔子的弟子的出身确实很“杂”。七十二贤人中,属于贵族出身的只有四人,平民子弟居多,甚至连颜涿聚这样的“梁父之大盗”(《吕氏春秋·尊师》)也列入其中。所以南郭惠子曾问子贡:“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回答说:“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隐括(用以矫正斜曲的器具)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孔子就是这样诚诚恳恳教育前来求学的人。
孔子不愧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读解】
有教诲,无种类。只有单纯的施教,不论求教者是那一种人。即如恶人,可以教他向善。善人,可以教他更善。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施教的事实。
孔子以重礼维礼著称,但他在“有教无类”这点上,却不守周礼,勇敢地冲破等级制羁绊,表现出大胆改革、精心实践的精神,是春秋时代教育面向的革命性变有教诲,无种类。只有单纯的施教,不论求7-25子以四教:文(1)、行(2)、忠(3)、信(4)。
【读解】皇疏:“李充曰:其典籍辞义谓之文。孝悌恭睦谓之行。为人臣则忠。与朋友交则信。此四者教之所先也。故以文发其蒙,行以积其德,忠以立其节,信以全其终也。”
「注释」
(1)文:文献、古籍等。
(2)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
(3)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
(4)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
【读解】皇疏:“李充曰:其典籍辞义谓之文。孝悌恭睦谓之行。「评析」
本章主要讲孔子教学的内容。当然,这仅是他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并不包括全部内容。孔子注重历代古籍、文献资料的学习,但仅有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所以,从《论语》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经常带领他的学生周游列国,一方面向各国统治者进行游说,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但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仍不够,还要养成忠、信的德行,即对待别人的忠心和与人交际的信实。概括起来讲,就是书本知识,社会实践和道德修养三个方面。「评析」
本章主要讲孔子教学的内容。当然,这11-3德行(1):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2):宰我、子贡。政事(3):冉有、季路。文学(4):子游、子夏。
「注释」
(1)德行: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德。
(2)言语: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
(3)政事:指能从事政治事务。
(4)文学: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11-3德行(1):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2):【评点】顾鸿安《论语解读》此章记载了孔门的十位高材生,后人因而称之为“十哲”。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所以弟子各有专长。孔子弟子三千,言其广大,未必确指,贤人七十二则有名有姓。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是孔门四科教育,颜子等十位大弟子各以特长分属四科,德行列为第一,足见道德教育最为重要。
孔子为了因材施教,而划分专业,分科教育,这在我国教育史上有首创之功。
【评点】顾鸿安《论语解读》7-34子曰:“若圣与仁①,则吾岂敢②!抑为之不厌③,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④。”公西华曰⑤:“正唯弟子不能学也⑥。”
【注释】①若:如果说,至于,连词。②岂敢:怎么敢,哪能敢。③抑:只是,表示转折的连词。④云尔已矣:如此罢了,复合语气词。⑤公西华:即公西赤。⑥正唯:正是,正因为。
7-34子曰:“若圣与仁①,则吾岂敢②!抑为之不厌③,诲人不【评点】顾鸿安《论语解读》孔子认为自己不是超凡入圣的人,也不是仁人君子,但只是学而不厌,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罢了。学而不厌,为之不厌,是智者的表现,诲人不倦是仁者的风范。公西华说得好,“这正是我辈弟子无法达到的人生境界。”从公西华的赞叹来看,他对老师是十分了解和敬服的。【评点】顾鸿安《论语解读》「评析」
本篇第2章里,孔子已经谈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本章又说到“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题,其实是一致。他感到,说起圣与仁,他自己还不敢当,但朝这个方向努力,他会不厌其烦地去做,而同时,他也不感疲倦地教诲别人。这是他的由衷之言。仁与不仁,其基础在于好学不好学,而学又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重在能行。所以学而不厌,为之不厌,是相互关联、基本一致的。孔子是至圣,然不但不敢自名圣人仁者,甚至君子之名亦不自许,谦德如此,所以能为至圣。
「评析」
本篇第2章里,孔子已经谈到“学而不厌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①:“子亦有异闻乎②?”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③。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④。’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⑤。’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⑥。”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⑦。”
【注释】①陈亢(gāng):即陈子禽。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②异闻:特殊的教育。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③趋:小步快走,在人面前表示恭敬。庭:庭院。④无以言:不善于说话。⑤立:立足于社会。⑥斯:这。⑦远:作动词,疏远,指不偏爱。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①:“子亦有异闻乎②?”对曰:“未也
【读解】
《论语讲要》陈亢退后,为何而喜。喜的是:“问一得三。”本问“子亦有异闻乎”一件事,结果得闻三件事:“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闻知学诗与学礼的重要,又闻知君子教儿子与教学生无厚此薄彼之异。“君子”,指“孔子”。“远其子”,指在教学上没有独厚其子的意思。
述而篇里,孔子曾说:“吾无隐乎尔。”圣人之学并无不传之秘,如果必求圣人的秘传,那就是学诗学礼。
【读解】《论语讲要》【读解】
诗礼传家
过去很多文化人家的厅堂里都挂着“诗礼传家”的匾额,这
来源大概也就起于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了吧。
而我们看到,孔子对于儿子学《诗》学礼的要求,的确也不
是什么与众不同的教育。在《泰伯》篇中,孔子就曾经说过:“兴
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阳货》篇中,孔子又要求学生
们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
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所以,要求
学《诗》也好,学礼也好,都是对学生们的普遍教育,而不是什
么家传秘诀。这一点也再次证明了圣人“有教无类”(《卫灵公》)
的教育方针。
【读解】诗礼传家回到《诗》和礼本身的重要意义上来看,《诗》就是《诗经》,
由孔子删削编定,在孔子看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不仅,‘思无邪”而且“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在当时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无论是外交谈判还是社交场
合,引《诗》蔚为风气,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回到《诗》和礼本身的重要意义上来看,《诗》就是《诗至
于说礼的重要性,那就更是不言而喻的了,礼是社会成员共同遵
守的行为规范,古代的礼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法。所
以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礼既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一个不学礼,不懂礼的人怎么
能够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呢?这就是“不学礼,无以立”的道理所在。
至于说礼的重要性,那就更是不言而喻的了,礼是社会成7-8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
(1)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2)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3)隅:音yǔ,角落。
(4)复:再次教育。7-8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举一隅(3)不「评析」
在《雍也》一篇第21章中,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在这里,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评析」
在《雍也》一篇第21章中,孔子说:“中人以上【读解】举一反三的教学法
这是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激励,诱导,启发。
关键在于把握住火候,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我们读《论语》,观察孔子教学的实例:学生各述其志,畅所
欲言,甚至提出刁钻古怪的问题;老师循循善诱,举一反三,课
堂气氛生动活泼,兴味盎然,的确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
遗憾的是,后世儒生尊孔读经,居然没有学到圣人的教学方
法,而是死记硬背,搞填鸭式的硬填,流风所及,培养出了不少”陈最良”式的酸腐秀才。
现代教学,方法推陈出新,电脑开始进入教室,与孔子的时
代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的启
发式教学方法和精神却并没有因此而过时,依然值得我们谨记并运用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
【读解】举一反三的教学法【读解】《论语讲要》此为圣人教学方法。愤是学者懑心求之而未悟,孔子乃为启示之。悱是学者研究有得而未能说明,孔子乃为发明之,使其豁然贯通。若学者不愤不悱,孔子则不为启发,以其无助于学者也。举一隅以俟三反者,乃教学者比类而推知其余也。
皇疏:“隅,角也。如屋有四角,已示之一角,余三角从类可知。若此人不能以类反识三角,则不复教示也。”
【读解】《论语讲要》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2),赐也闻一以知二(3)。”子曰:“弗如也。吾与(4)女弗如也。”
「注释」
(1)愈:胜过、超过。(2)十:指数的全体,旧注云:“一,数之数;十,数之终。”
(3)二:旧注云:“二者,一之对也。”
(4)与:赞同、同意。
[评析]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他勤于学习,而且肯独立思考,能做到闻一知十,推知全体,融汇贯通。所以,孔子对他大加赞扬。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能像颜回那样,刻苦学习,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赐也何敢望钱穆《论语新解》吾与女弗如也:此与字有两解。一谓我与汝均不如。一谓我赞许汝能自谓弗如。此当从前解。孔子既深喜颜渊之贤,又喜子贡能自知弗如,故曰:「我与汝俱不如」,盖亦以慰子贡。或曰:孔子无常师,好古敏求,集其大成,可谓艰矣。颜渊得之于孔子,不俟旁求。又其天姿高,过此以往,殆不可测。孔子自言不如,乃要其将来。此弥见圣人之谦意。
此章不仅见孔门之多贤,亦见孔子之胸襟,与其当时心情之欢悦。两千五百年前一大教育家之气象,与夫其师弟子间一片融和快乐之精神,尽在目前矣。
又按:世视子贡贤于仲尼,而子贡自谓不如颜渊。孔子亦自谓不如颜渊。然在颜子自视,或将谓不如子贡。钱穆《论语新解》【读解】闻一知十的过人才智
子贡一半因为要和颜回作对比,一半因为在老师面前谦虚,所
以说自己只能闻一知二。按照孔子对一般学生的要求,应该是举
一反三,即他所说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
而》)告诉你一只角,你不能由此类推出另外相同的三只角,那就
不再给你讲了。而颜回却能闻一知十,那可就比举一反三厉害多
了。如果我们以下棋来作不尽恰当的比拟,闻一知二不过是业余
水平罢了,举一反三可进入专业的初段,而闻一知十是不是可以
达到“棋圣”的境界了呢?当然我们也知道,无论是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还是闻一知十,
这里面的数字都只是些约数,并非真是可以量化的智商指标。之
所以进行比拟,不过是为了突出颜回闻一知十的过人才智罢了。
【读解】闻一知十的过人才智【读解】李泽厚《论语今读》【读解】李泽厚《论语今读》1-15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2),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3)’,其斯之谓与?”子曰:“赐(4)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5)。”
「注释」
(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4)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5)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1-15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子曰:“【读解】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子贡显然是一个聪明的学生,"告诸往而知来",能够举一反三地领会教师的意思。所以孔子认为可以和他讨论《诗经》这样较为深奥的学问了。
撇开孔子对子贡的赞扬不谈,我们来看看子贡所说的"贫而无诌,富而无骄"与孔子所说的"贫而乐,富而好礼"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区别。
其实,无论是"贫而无诌,富而无骄",还是"贫而乐,富而好礼",都做了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但二者又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差别。"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说一个人虽然穷困,虽然倒霉了但还是不谄媚,不拍马屁,不去巴结讨好人;虽然富有,虽然发财了但还是不以财傲人,不得意忘形,不骄奢淫逸。能做到这一步当然是很不错的了,但严格说来,做到这一步还只是限于对贫富本身的计较。
【读解】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进而上升到对礼乐之道的追求了。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像《吕氏春秋》上所说的那样:“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吕氏春秋·孝行览·慎人》)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都是这种境界的体现。
当然,对于"奔小康"的当今国人来说,更有现实意义的似乎是"富而无骄","富而好礼"的问题了。"富而无骄",不处处摆出一副"大款"的派头固然是不错,但如果能够更进一步"富而好礼",追求精神方面的涵养,追求学问,讲究做人的道理,尊重别人,处处以仁爱之心待人,那岂不是达到更加高尚的境界了吗?
进而上升到对礼乐之道的追求了。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像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1)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2)。”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3),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
(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篇。倩,音qiàn,笑得好看。兮,语助词。盼:眼睛黑白分明。绚,有文采。
(2)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
(3)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1)「评析」
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论语禅解】
“素以为绚”,谓“倩”、“盼”是天成之美,不假脂粉,自称绝色也。
人巧终逊天工,故曰“绘事后素。”后者,落在第二义之谓。非素质后加五釆之解。
“礼后乎”者,直斥后进之礼为不足贵,亦非先后之后。
卓吾云:与言《诗》,非许可子夏也,正是救礼苦心处。
「评析」
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论语讲要》马融注:“倩,笑貌。盼,动貌。绚,文也。”诗经毛亨传:“倩,好口辅。盼,黑白分。”口辅,是指面颊。黑白分,是眼球黑白分明。
巧笑倩兮,巧好的一笑,面颊便展露美的笑容。兮,是语助词。美目盼兮,美目一转动,黑白分明,十分灵活。素以为绚兮,素,是指面颊与美目。绚,是指笑倩盼动的情况。有这样美好的面目,始有笑倩盼动之美。
所以绘事后素,就是绘画之事后于素。这句话既是比喻,则知素是比喻美女的口辅美目,这是美的素质。绘事比喻笑倩盼动,这是美的姿态。先有美质,而后有美姿,故说绘画之事在素地之后。
《论语讲要》
孔子以绘事喻诗,子夏由诗而悟礼,故曰:礼后乎。杨氏引礼器之文:“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礼以忠信为主,学礼以忠信为前提,不忠不信之人学不到礼。礼后,就是礼在忠信之后。
三段为子夏所悟,忠信为主,礼在质后。忠信是素,礼喻绘事。
孔子以绘事喻诗,子夏由诗而悟礼,故曰:礼后乎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①?”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②‘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之’,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③,敢问④。”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⑤,故退之。”
【注释】①闻斯行诸:斯,代词,此指代道理。诸:“之乎”的合意。②由:仲由,即子路。③惑:迷惑,糊涂。赤:公西赤,即公西华。④敢问:大胆地问个明白。敢:自谦之辞,有冒失,大胆的意思。⑤兼人: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喻好胜。
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①?”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评析」
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评析」
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读解】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这既是因材施教.
也是对症下药。
在《雍也》篇里,孔子曾经批评冉求画地为牢,裹足不前,对
于道德学问抱退缩的态度,所以在这里继续鼓励他前进。
《公冶长》篇曾经记载说,子路听到什么还未能行动起来,就
又唯恐听到什么。反映出子路急躁冒进的性格,所以孔子要在这里压压他。告
诉他说,你的父亲和兄长都还在世.听到什么应该先问问他们的
意见,然后才行动,而不要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
【读解】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可见,在不同的人面前说不同的话并不都是两面派的行为。这
正如一个做领导人的,在勤奋敬业的员工面前劝他注意休息,在
偷奸耍滑的员工面前要求他勤奋工作,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归结起来,这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知人善任的领导艺术,
对症下药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各行各业都有应用的价值。
可见,在不同的人面前说不同的话并不都是两面派的行为。这17-1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①?四时行焉②,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注释】①天:上天,实指宇宙和自然界。②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评析」圣人有时候还真会开玩笑。教书先生突发奇想,居然说自己不想讲话了。不想讲话怎么教书呢?子贡自然而然地提出了疑问。圣人话锋一转,抬头望天。请问,天讲了什么呢?不是照样运行四季,化育万物吗?
原来,圣人并不是在开玩笑,也不是真的不想讲话,而是以独特的方式引入正题,实行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学啊。17-1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读解】说到不言,倒是圣人的老生常谈了,还是“敏于事而慎于
言”的问题。这方面的论述,我们在前面的有关篇章已谈得很多,
其例证可说是不胜枚举,只不过还没有哪一处像这里这样推到极端罢了。
至于说到“天何言哉?”,倒不只是孔子一人的看法。《诗经·大雅·文王》说:“上天之载,无声无臭。”《礼记·哀公问》说:
“无为而物成,天之道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说:“天不言,使人发其意;弗为,使人行其中。”都是说的同样的意思。甚至包
话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和“大音希声”之
类的话,也都与“天何言哉?”有相通的精神。
既然如此,我们又说这么多干什么呢?
天何言哉?圣人何言哉?
【读解】《论语讲要》此章是孔子提示弟子,学道必须离言而求。言能诠道,而不是道,道在默而识之。学道传道都要离言。故说:“予欲无言。”又一再的说:“天何言哉。”
何晏注:“言之为益少,故欲无言。”
李中孚四书反身录:“夫子惧学者徒以言语文字求道,故欲无言。”【论语禅解】
“无言”岂是“不言”;“何言”却是“有言”。说时默,默时说,参!
《论语讲要》此章是孔子提示弟子,学道必须离言而求。言能诠道,【评点】顾鸿安《论语解读》
本章孔子用含蓄的语言,教育学生学习主要靠主观努力,靠自己领悟,靠独立观察思考。现代教育有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这个“不教”之时,正是学生真正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日。孔子用“天何言哉?”这句话启发子贡,子贡应该领会老师的用意吧。
【评点】顾鸿安《论语解读》
7-1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窃(2)比于我老彭(3)。”
「注释」
(1)述而不作:述,传述。作,创造。
(2)窃:私,私自,私下。
(3)老彭:人名,但究竟指谁,学术界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殷商时代一位“好述古事”的“贤大夫”;有的说是老子和彭祖两个人,有的说是殷商时代的彭祖。
7-1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窃(2)比于我老「评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提出了“述而不作”的原则,这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那么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这种思想在汉代以后开始形成古文经学派,“述而不作”的治学方式,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局限作用「评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提出了“述而不作”的原则,这【读解】这是一个典型的学者形象。
之所以述而不作,是因为笃信而喜爱古代文化。或者反过来说。正因为笃信而喜爱古代文化,所以就述而不作了。
从孔于的实际文化活动来看,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的确都是编辑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并没有哪一项是他自己的创作。
可是,他的“述”却是非常不简单,用朱熹的话来说,是“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其功则倍于作矣。”(《论语集注》)
【读解】当然,绝对的述而不作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无论你编辑也好,整理也好,总得反映出编辑整理者的眼光和取舍旨趣,更不用说还有“删”、“定”、“赞”、“修”的工作在内了。所以,所谓“述而不作”,多半是“借古人的骸骨,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郭沫若语)实际上是有所“作”。
相反,倒是我们今天不少“作而不述”,专门“创作”的人,不是空谷来风,令人不知所云,就是“千古文章一大抄”,东拼西凑,而以天才的创作家自居,“著作等身”,欺世盗名。
这种人,听听圣人自谦“述而不作”,不知私下里到底有何感想?是不是以为自己远在圣人之上呢
当然,绝对的述而不作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无论你编辑也9-15子曰:“吾自卫反鲁(1),然后乐正(2),雅颂(3)各得其所。”
「注释」
(1)自卫反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冬,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结束了14年游历不定的生活。
(2)乐正:调整乐曲的篇章。(3)雅颂:这是《诗经》中两类不同的诗的名称。也是指雅乐、颂乐等乐曲名称。
「译文」
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乐才得到整理,雅乐和颂乐各有适当的安排。”9-15子曰:“吾自卫反鲁(1),然后乐正(2),雅颂(3)《论语讲要》
这一章经文主要的意义是讲正乐。
皇侃疏:“孔子去鲁后,而鲁礼乐崩坏。孔子以鲁哀公十一年从卫还鲁,而删诗书,定礼乐,故乐音得正。乐音得正,所以雅颂之诗各得其本所也。雅颂是诗义之美者。美者既正,则余者正,亦可知也。”
《论语禅解》:
亦是“木铎”之职应尔。《论语讲要》【评点】顾鸿安《论语解读》本章孔子自叙对诗乐的重视和高深造诣。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当时鲁国虽然保存周礼最多,可是已不完备了。孔子认为乐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雅》是在宫廷典礼上奏唱的乐曲,《颂》是祭祀时奏唱的乐曲。鉴于《雅》、《颂》诸乐章杂乱无序,于是他潜心作了整理工作。正其乐音,使音律不致于错乱;正其乐章,使乐章各得所宜,合乎体制。
【评点】顾鸿安《论语解读》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3、你特么的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还是我爱的那个你么?
4、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5、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
6、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7、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8、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9、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1、用理想去成就人生,不要蹉跎了岁月。
12、永不言败是追究者的最佳品格。
1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愿望上。
14、保持激情;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
15、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做到。
16、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17、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18、努力了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放弃了肯定是失败。
19、人活着就要快乐。
20、不要死,也不要的活着。
21、有努力就会成功!
22、告诉自己不要那么念旧,不要那么执着不放手。
23、相信他说的话,但不要当真。
24、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却一定要活得漂亮。
25、世事总是难以意料,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在一瞬间会发生转变。
26、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27、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
28、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吱声。
29、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30、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31、有智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
32、在生命里寻觅快乐的方法,就是了解你被赋予生命是为了奉献。
33、纯洁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动高贵起来。
34、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去积善为大众。就会获福无边。
35、坚强并不只是在大是大非中不屈服,而也是在挫折前不改变自己。
36、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37、世间上最美好的爱恋,是为一个人付出时的勇敢,即使因此被伤得体无完肤,也无悔无怨。
38、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39、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奋斗,而是做出正确的抉择。
40、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
41、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42、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43、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44、不属于我的东西,我不要;不是真心给我的东西,我不稀罕!
45、我们从自然手上收到的最大礼物就是生命。
46、失败的定义: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在做,却从未做完过,也未做好过。
47、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48、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于困境与磨难,微笑面对。
49、太阳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灵的路。
50、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
51、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52、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53、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是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是爱人。
54、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55、胜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但曾经尝试过,努力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痕迹!
56、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57、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58、没有斗狼的胆量,就不要牧羊。
59、有时候,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60、不要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利用的价值。
61、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62、与积极的人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心情高昂。
63、向日葵看不到太阳也会开放,生活看不到希望也要坚持。
64、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65、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诲人不倦7苏教版课件一、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二、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林语堂三、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四、拥有梦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也让人羡慕。当大多数人碌碌而为为现实奔忙的时候,坚持下去,不用害怕与众不同,你该有怎么样的人生,是该你亲自去撰写的。加油!让我们一起捍卫最初的梦想。——柳岩五、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俞敏洪六、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汪洙七、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方志敏八、当我真心在追寻著我的梦想时,每一天都是缤纷的,因为我知道每一个小时都是在实现梦想的一部分。——佚名九、很多时候,我们富了口袋,但穷了脑袋;我们有梦想,但缺少了思想。——佚名十、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十一、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十二、世之初应该立即抓住第一次的战斗机会。——司汤达十三、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十四、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雨果十五、对一个有毅力的人来说,无事不可为。——海伍德十六、有梦者事竟成。——沃特十七、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十八、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林语堂十九、要想成就伟业,除了梦想,必须行动。——佚名二十、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二十一、梦境总是现实的反面。——伟格利二十二、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二十三、“梦想”是一个多么“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词啊。在很多人的眼里,梦想只是白日做梦,可是,如果你不曾真切的拥有过梦想,你就不会理解梦想的珍贵。——柳岩二十四、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二十五、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杜鲁门·卡波特二十六、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二十七、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二十八、青少年是一个美好而又是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加里宁二十九、梦想家命长,实干家寿短。——约·奥赖利三十、青年时准备好材料,想造一座通向月亮的桥,或者在地上造二所宫殿或庙宇。活到中年,终于决定搭一个棚。——佚名三十一、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毛姆三十二、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三十三、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陶行知三十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绛三十五、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想要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完成。——佚名三十六、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佚名三十七、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俞敏洪三十八、如意算盘,不一定符合事实。——奥地利三十九、志向不过是记忆的奴隶,生气勃勃地降生,但却很难成长。——莎士比亚四十、如果失去梦想,人类将会怎样?——热豆腐四十一、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各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佚名四十二、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古龙四十三、梦想家的缺点是害怕命运。——斯·菲利普斯四十四、从工作里爱了生命,就是通彻了生命最深的秘密。——纪伯伦四十五、穷人并不是指身无分文的人,而是指没有梦想的人。——佚名四十六、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它们无法打动人心。——歌德四十七、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鲁迅四十八、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列宁四十九、意志薄弱的人不可能真诚。——拉罗什科五十、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古龙五十一、得其志,虽死犹生,不得其志,虽生犹死。——无名氏五十二、所虑时光疾,常怀紧迫情,蹒跚行步慢,落后最宜鞭。——董必武五十三、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五十四、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佚名五十五、要用你的梦想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诚助人圆梦的心态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执著无惧乐观的态度来引领你的人生。——李开复五十六、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居里夫人五十七、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五十八、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阿·安·普罗克特五十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六十、青春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但这种快乐往往完全是因为它充满着希望,而不是因为得到了什么或逃避了什么。——佚名六十一、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毅来完成它。——歌德六十二、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时活动设备租赁合同
- 宠物用品直播推广合同
- 教育培训合伙人协议书
- 农民合作社分红协议书
- 离婚协议书的法律效力
- 公共设施建设分包合同要点
- 修建养殖场租赁合同
- 202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心得体会例文(4篇)
- 新机械工程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 建筑概预算管理方案
- 2025社保政策培训
- 2025年中小学春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2024年单位司机个人工作总结(6篇)
- 【9物(北师)期末】阜阳市临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眼镜销售仪容仪表培训
- “两高”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新旧对照表)
- 医生或医技岗位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大型国企)2024年
- 2024国考:公司座谈提纲2024
- 2024年扫地机器人市场动态及行业发展分析
- 艺术学概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区域牛羊肉独家代理销售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