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A.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B.农业水利灌溉技术的落后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D.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但求”。根据材料“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可知,当时农民的赋税、债务繁重,民众困苦,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没有挖掘出材料的本质;B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C选项材料不能体现政治腐败。2.万民法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这部法律

A.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人

B.是罗马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C.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罗马共和国的发展需要参考答案:C略3.《货币》一书载:在英国黄金博物馆中你们可以看到一个国王手上拿着一个金蛋。相应的谚语就是:你需要牢牢掌握一种权力,但也不能用力过大,否则就会把手中的金蛋捏碎。这体现出英国A.实行君主立宪的政体B.实行君主专制政体C.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D.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参考答案:A英国是实行君主立宪的政体,材料强调的也是英国的君主没有实际权力,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英国不实行君主专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的是美国,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的是德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4.“向时纹银每两兑钱千,今则每两兑钱至千又六百。”19世纪前期,中国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清政府官场贪污成风

B.自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鸦片输入,白银大量外流

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小农破产参考答案:C5.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田里不鬻”的记载。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A.夏商时期到西周时期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参考答案:A解题时依据“田里不鬻(yù,卖)”,可得出其反映了当时土地是不能够买卖的,说明此土地制度出现在土地私有制之前,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土地私有制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据此分析可知材料中的土地制度是推行于夏商西周时期的井田制,故A项正确,BCD项排除。6.古代耕作方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传统社会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石器助耕D.耒耜耕作参考答案:B【详解】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选B。结合所学知识,刀耕火种、石器助耕和耒耜耕作都是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后世有也不是主要耕作方式,只存在于少数不发达地区,排除ACD。【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即可。7.“它是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晶,堪称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瑰宝……为川西平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里的“它”是指A.郑国渠B.井渠C.都江堰D.灵渠参考答案:C从材料中的“堪称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瑰宝……为川西平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来看,这一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故答案为C项。郑国渠是在陕西咸阳附近,排除A项;井渠是在我国西北地区,排除B项;灵渠在广西境内,排除D项。点睛: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8.关于秦朝修筑长城的历史影响,有人认为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有人却认为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意义。

你同意哪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阐述你同意这一看法的理由。参考答案:(1)积极方面:抵御了匈奴族的骚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2)消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中原人民与北部少数民族的往来,不利于民族融合和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统治阶级滥用民力的产物,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时期内未起到军事防御工程的应有作用。【详解】对长城的评价与看法,可以任意选择一种评价。积极方面可以从长城对抵御少数民族的入侵,维护统治的角度概括。消极方面可以从阻碍民族融合、修建时过于消耗民力、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的破坏作用等角度概括。9.“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这首诗反映的是中国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A.1924~1937年B.1937~1945年C.1945~1949年D.1949~1956年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工厂死在接收上”指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利用接收机会中饱私囊,“发行发到天文上”指国民政府滥发纸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反映的是1945~1949年的社会状况,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排除。10.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模式的僵化B.军备竞赛的拖累C.东欧剧变的影响D.西方的经济封锁参考答案:A【详解】材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反映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长期积累,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故A正确;军备竞赛主要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出现,材料中苏联领导人是戈尔巴乔夫,其执政时期着力于缓和美苏关系,未进行军备竞赛选项,选项B排除;东欧剧变并不是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原因,故C错误;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属于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戈尔巴乔夫……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抓住“主要决定性原因”,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11.“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为此发动的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

D.日本侵华战争参考答案:B略12.有关垄断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B.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政权C.促使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

D.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调整参考答案:D解析: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而不是根本调整。13.20世纪30年代,日本关东军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经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参考答案:A14.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A.主要从事商业生产B.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D.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田庄经济。田庄是中国封建经济中的一个类型,田庄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而非商业生产,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田庄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而手工业生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田庄的交换是不频繁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田庄经济在本质上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田庄经济是封闭的经济,田庄是封建经济的缩影,故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田庄15.“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首中国人民歌唱祖国的著名歌曲流行于

A.北伐胜利进军后

B.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

C.抗日战争胜利后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考答案:D16.某导游要向游客介绍有关遵义会议的内容,你认为下列哪些内容他可以选择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③取消了博古等人的军事指挥权④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参考答案:B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是1927年召开于武汉的八七会议,排除③,其他均是遵义会议的特点和意义,故B正确。17.20世纪末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表现在(

①两极格局结束

②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形成

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④世界格局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参考答案:C18.“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A.欧洲人口大量移居美洲 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C.隔绝状态被完全被打破 D.移民促进文化交流参考答案:考点:5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关键信息是“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根据时间判断,应该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推进了世界联系的加深,AC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19.1908年,《申报》在光绪帝去世前的几个月里,一直密切关注,连续报道其病情的变化消息约30次,并多次刊出御医入诊的“脉案”和药方。在报道中,文章还经常标明“据内廷人云”、“据内监云”等。据此可知,当时《申报》A.刊发的消息主要来自官方通报

B.重视新闻报道信息的准确性C.该报的相关报道成为独家新闻

.新闻报道的内容与标准杂乱参考答案:答案:B试题分析:根据“据内廷人云”“据内监云”可知,《申报》刊发的有关光绪帝病情的消息,不是来自官方的通报,排除A;而是通过自己已建立的信息渠道获得的新闻信息,以显示消息之准确、可靠,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该报的相关报道成为独家新闻,排除C;D和题意无关,排除。故选B。考点: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近代报刊20.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

A.战国B.汉朝C.宋朝D.明朝参考答案:B21.在一则红色旅游解说词中有如下文字:“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征程二万经风雨,宝塔擎旗进北京。”其中“暗夜南湖亮斗星”指代的历史现象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C.红军长征的胜利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参考答案:A【详解】中共一大最初在上海召开,后来由于反动政府破坏,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只游船上进行,“暗夜南湖亮斗星”指中共一大召开,A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是“燎原烈火向天明”,B错误;红军长征的胜利是指“征程二万经风雨”,C错误。宝塔擎旗进北京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错误。22.1950年至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趋势是:(

)

A.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B.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经济

C.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参考答案:C23.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参考答案:A24.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A.建立三公九卿制B.实行三省六部制C.废丞相设内阁D.设立军机处参考答案:C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明成祖朱棣设内阁,故C符合题意;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清朝设立军机处,AB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抓住关键词“明朝”,结合所学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25.右图是西方人描绘太平天国领袖及其随扈最为清晰完整的图画,描述了天王洪秀全与随从在南京城。从图中可看出在外国人眼里A.天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B.天平天国实现了建立“人间天国”的理想

C.天平天国是另一形式封建等级政权D.太平天国可以与清王朝平起平坐参考答案:C

26.下表为区域性合作组织的三种模式模式特点模式1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2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3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下列选项中组织与模式对应正确的是A.欧洲联盟——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2亚太经合组织——模式3B.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1欧洲联盟——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模式3C.亚太经合组织——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2欧洲联盟——模式3D.欧洲联盟——模式1上海合作组织——模式2亚太经合组织——模式3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史实涉及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是欧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松散非政府间的经济组织是亚太经合组织。故选A。其他中组合均不符合材料中题意,排除。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表现【名师点睛】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扩大的东盟、非洲联盟的成立等都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27.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敞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应重新恢复分封制C.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参考答案: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到实践中求真知.解答:“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主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故A正确;题干的核心信息是,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有一定的弊端,故BC错误;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8.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主要的政治任务是(

)A.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进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C.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D.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参考答案:C29.在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你给该评论加一个合适的标题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保障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材料中的“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足以证明了“一国两制”使香港繁荣稳定有了一个制度作为保障。所以给该评论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应该就是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保障。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保障30.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参考答案:B明朝的内阁制度。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A错误;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和决策机构,只是供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C错误;D也与史实不符;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1分)近代美国和德国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宪法的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利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材料二

美国议会民主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地方分权,并且在分权的幌子下又隐藏着集权的本质,即通过相互制衡把权力集中在最高权力机关的大多数人手中。但宪法规定,若两院议员2/3多数认为必要,可提出对联邦宪法的修正案,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增加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何顺果《美国史通论》材料三

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请回答:(1)据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4分)(2)美国议会民主制开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新模式。据材料二,归纳美国议会民主制的特点。(2分)(3)据材料三,概述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4分)(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近代美、德代议制的不同特征有何认识?(1分)参考答案:(1)问题:联邦政府与各州的权力分配;大州和小州的矛盾。解决:联邦政府拥有大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国会选举中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确定。(2)特点:地方权力与联邦权力相互制衡;以权力分立防止过度集权。(3)特征:选举:议会选举体现民主性,但未能组成政府;议会立法:议会拥有立法权,但不能监督政府;议会立法受行政权力控制。成因:德国在长期分裂后完成统一,巩固统一成为首要问题;普鲁士专制色彩浓厚,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4)认识:美德代议制的差异是由各自国情决定的;权力制衡方面的差异影响民主政治的发展。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基本能力及基础史实的掌握情况。解题的关键是要完整的理解材料信息,从材料中较易得出联邦政府与各州的权力分配问题,还要从议会名额分配的争议中看到大州与小州的矛盾。由此才能结合所学知识中完整地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据材料归纳美国代议制的特点,同样也需要对材料的完整解读,既要看到地方权力与联邦权力相互制衡,还要注意以权力的分立来防止过度的集权。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概述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征。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选举和议会立法,因此解答本小题时需要从这两个角度概述出德国代议制的特征,这是德国有别于其他国家之处。其成因与德国的国情相关,需要整合课本知识回答。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对近代美、德代议制不同特征的认识应该从材料所提供的角度回答,“国情的差异”这一认识较容易得出。还需要从美、德两国权力制衡的差异方面思考问题。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15、16世纪后,各大洲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开始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19世纪50—60年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0世纪初,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推动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三个重要史实。(3分)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2)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结合所学分析其推动因素。(3分)材料三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三的观点(6分)参考答案:(1)史实: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3分)(2)因素: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结束;市场经济制度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等(3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化需要科学技术推动,工业化时期是善于学习的时代,……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年至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工业化时期,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是一个威胁与机遇并存的时代。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世界历史纪录片演说词》材料二:……无论苏联最高领导层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