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歪头崮与天池_第1页
第三课 歪头崮与天池_第2页
第三课 歪头崮与天池_第3页
第三课 歪头崮与天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课歪头崮与天池一、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欣赏瑰丽的景点,使学生体会大自然造物的神奇。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用旅游的眼光看事物。二、教学过程:(一)

歪头崮

歪头崮位于玉皇顶西北,海拔971米,是沂山第四高峰。它与狮子崮、扁崮三峰鼎足而立,同花枝台紧密相连,群峰峥嵘秀出,气势巍峨。是崮,突兀矗立,高耸穹空,四面峭壁若削,三面临深谷巨壑,惟南隅悬崖盘错,有宽仅容身的崎岖小路可攀.极峰偏东南,且外探倾斜,似坠欲张,令人生眩,是歪头崮名称之据。

自天台亭循石磴转弯而下,绕过花枝台,改登数十级,至一山口坳地,其北石崖重叠陡立,酷似高大的座山迎壁。壁右悬崖间,有逶迤如蛇、陡直若梯的石磴山阶,此即是通向歪头崮的十八盘.沿阶躬腰而上,过中天门,再扶阶攀登,边走边息,约半理之遥,至南天门。倚门顾盼,低头足下惟见绝壁百丈,云海茫茫,远眺彼岸峰峦丘陵,时阴时现,俚歌曰:天梯十八盘,盘上非人间,人在天上行,云于脚下翻。此说确无夸张.崮顶多营造,有碧霞元君祠、福神庙、将军殿、山君庙、通玄门、长春亭遗址等。最早者为宋代建筑,余为明、清所修。因地面狭窄不平,殿宇分散,且体量较小,大都单室无院落。然位于高峰,彼此相适相称,互为映衬成景,远望恍若高大古建的缩影。一年数祭,香火极盛.碧霞元君祠侧阴,松柏苍翠,白蜡、山榆屈曲,树茂林深,林间有池,名净水泉,终年不涸,四周土石常润.南部磐石崭岩横立,垒叠高耸,峥嵘峻挺。崮之顶,天柱石,登其上,犹如身置凌空,神粟目眩。仰望日月低垂,白云摩顶,俯视则东镇全景一览无余。明代雪蓑道人题壁颂其高险曰:俯首听天外,垂手悬云间.崮顶南高北低。其极顶有天池,虽九泉之源,然四季澄泓,池满不竭.千米峰顶,泉涌池清,确是人间之奇.池侧增建天池亭更使奇景锦上添花。俗语曰:沂山不登歪头崮,如入空山空手回。此极言歪头崮景点乃诸景之冠。攀缘十八盘,已品曲径通幽之妙。登歪头崮顶,看天池奇观,犹不足道;惟是置身崮顶,隔万丈深谷而东观扁崮,像老子的青牛?像上山卧虎?像奋进雄狮?尽可展开遐想。仰视东南玉皇顶的电视铁塔“刺破青天锷未残”;俯瞰北方,梯田层层绿牛羊遍山川,又是诗情画意无限。游客到沂山,登临歪头崮,仙山情趣胜,其乐无穷矣!

(二)

天池歪头崮之巅,磐石相叠,巍岩嵯峨。高者擎天,低石层卵,形态各异,石隙交错,相映成趣。更有奇者,高5米如柱,径近3米,顶端有一天然圆穴,口如面盆,水清见底,名曰天池。虽位于凌空,下无泉源相通,上无天雨常注,且日曝风吹,然贮水四时,竟年不涸。昔年,天池之阴,壁下题刻沧瀛浮空.传为元廉访副使盖田书,字大斗方,笔力仓劲。柱之北侧,峭壁如削,南侧大石垒摞,裂隙相隔,深邃莫测,欲攀柱顶,艰险难登。登其上,置身凌空,神栗目眩。环视之,但见山峦叠翠,谷壑纵横,白云浮动,日月低垂。真乃:沂山最佳处,指数歪头崮,不登柱之顶,难知真面目。

明弘治间,监察御史武衢(颂之:石涌嵌窦峻峰巅,水深九幽何来源。天工之妙浑不解,古今往复诵神泉.)该池,至今泉涌水清,游人观此,无不赞叹造物之巧.天池,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的净面处,自然是天泉神水.传说世俗凡人,若染有皮肤病,取其水洗之,轻者一次病除,重者三至五次痊愈。如果能在每年古历三月三日,于天池洗手盥面一次,则祛除不祥,岁内百事通顺,四季健壮无恙。至今在清明时节,尤其是三月三日,游人至此,仍争登其上,浴面净手,愿求一年好运,事事吉祥如意。三、思考题:1、搜集关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