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五单元练习1doc_第1页
粤教版必修五单元练习1doc_第2页
粤教版必修五单元练习1doc_第3页
粤教版必修五单元练习1doc_第4页
粤教版必修五单元练习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粤教版必修五单元练习1doc墨江中学必修5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广东省始兴县墨江中学钟卫国邮编512500手箱本试卷分两片面,共四道大题,19小题,总分值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片面阅读鉴赏(共76分)一、古诗文阅读鉴赏(40分)1.补写出以下古诗文中空缺的片面。共四组,每组只选答1小题,共可选答4小题。8分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诗经静女)②不见复关,,既见复关,。(诗经氓)③,。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④,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⑤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⑦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⑧凭谁问,,。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阅读下面唐诗,完成2~3题。(9分)从戎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②“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2.按题材范围分类,唐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3分)3.有人认为颈联“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打破了描写战斗的窠臼,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你以为如何请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赏析。(6分)答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4~5题。(9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满,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精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精心躁也。

(选自荀子劝学)4.以下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疾病B.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本性C.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跬半步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雕刻5.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6~9题。(14分)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①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③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那么输赢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那么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④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⑤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注①嬴秦王的姓,这里指秦国。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史载荆轲刺秦王未成,秦王大怒,发兵灭燕。荆卿,荆轲,即下文提到的“刺客”。③三国指韩、魏、楚三国。④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⑤故事旧事、前例。

6.对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跟交好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诚切实,实在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白天7.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齐国虽然不曾赂秦,但依附秦国而不接济五国,五国灭亡了,齐国也就不能自身保全了。

B.燕国虽属小国,却较晚灭亡,是由于燕国敢于用兵抗击秦国,并派遣了荆轲去刺杀秦王。

C.赵国灭亡的理由是赵王听信谗言诛杀了良将李牧,用武力抗争却不能坚持毕竟,又正好“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将六国的处境和北宋的处境作比较,是要警告北宋王朝的统治者,切勿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8.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3分)(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分)9.用“/”为文段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2分)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8分)叶子时期的梅晨义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由于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假设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望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弥漫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四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困苦岁月展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边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馥郁。

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疏忽了我并不熟悉它的叶子。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尽,丁香的叶子我同样辨识不出。我是多么无知。

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由于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确定知晓我的心事,确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扬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伫足的行迹。都被风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什么也不报告我。后来,我察觉了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燥,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

心爱的你呀,藏在了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叶子是你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落莫之物。从深春到晚秋,这丛梅树将一向落莫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平静时光。它会被大量人遗忘,被大量眼睛所疏忽。

我端详着它,端详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对于梅,人都热爱它花时的娇艳、雪天的强烈。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短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璀璨之日,人众如云;

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倾慕你的美观,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弱的脸上痛楚的皱纹。”绝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青枝交织,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开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美,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抚慰。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净最喜悦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刚强。

假设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暗藏。我热爱这种暗藏。

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寻问“你熟悉它吗”但此刻清晰有一个声音指点我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暗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10.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A.文章引用叶芝的诗,意在表明自己看重的不是腊梅独艳天下的显露的一面,而是它作为一种花木最本质极普遍的一面。

B.文章第3段“它确定知晓我的心事”句中“我的心事”就是指“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与佳美”。

C.文章第10段写“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去向人寻问‘你熟悉它吗’”。的本意不是考问别人是否熟悉梅树的叶,而是告诫人们,对一个人不但要熟悉他的外表,还要熟悉他的内在本质。

D.本文语言含蓄,表意深刻,例如第3段写“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扬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伫足的行迹,都被风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这几句虽是“寻梅”的写实,然而这又何尝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