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议800字_第1页
欲速则不达议800字_第2页
欲速则不达议800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欲速则不达议800字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对中国的路面交通状况都颇为关注。还记得1979年,我驾驶蓝色的群众甲壳虫在北京的马路上肆意驰骋,周边除了公交车、军用吉普以及偶遇的几辆红旗牌轿车,与我并驾齐驱的汽车寥寥。满大街只见潮水般的自行车流。

所以从当时的交通状况来看,在马路上发生相撞事故的几率很小,若不幸真的遇上,撞到的很有可能是人,而非汽车。本人唯一的一次撞车体验发生在80年头初(1980或1981年),当时我驾车行驶在几近空旷的北京二环马路上,刹那间一位身穿蓝色中山装的骑车人展现在我眼前,我急切刹车,而他那么由于惯性从车上摔下来,倒在了马路旁。幸好对方并无大碍,只是感觉眼冒金星。“我没望见你的车。”他喃喃道。“那是由于你压根没看。”我做出回击。

事实上我比他更畏缩,要知道在那个年头一个诸如此类的小事故就能蜕变成一起重大的法律案件,当事人也将因此遭到控诉。尽管中国人的各种观念在过去30年间已逐步发生变化,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无论处境如何外国人总是过失方。所以我很走运—被撞的骑车人缓缓地站了起来,捡起自行车,径自骑走了。

到了20世纪90年头,中国的驾车者几乎都是单位的专职司机,这就是说车并非他们个人全体,变道超车的行为于他们亦无多少好处。然而时至今日处境那么大有不同。在我看来,随着过去10年间SUV汽车,以及私家车主的大量涌现,中国的驾车者已变得特别好斗,让道的行为也愈发鲜见了。

同时我还留神到,尽管中国驾车者的阅历日益丰富(中国人的驾车水平已在过去20年间大幅提升),但撞车事故的数量貌似持续上升。所以我有理由相信,相撞事故渐多的理由并非由于中国人的驾车技术,而是他们激进的驾车行为—因肆意冲撞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马路对擂”的行为匪夷所思,也确无必要,同时更反映出深层次的问题。公共媒体将片面理由归咎于天气,但依我之见孤高的态度和压力心绪是导致这类行为的原始气力。类似于驾车以及生活中的过激行为往往并不明智,也于事无补。

20世纪中国宏伟的作家林语堂先生在其《吾国吾民》一书中对中国人处理此类问题的传统方法做了精辟总结,简言之即为“先礼后兵”。该著作发表于1936年,堪称是对中国人心理分析的杰作。

换言之,激进的行为并非完全受到排斥,但须在以礼待人之后。这样一来,人们就不会为冲突而衍生出的其他问题所牵绊,问题也能更好地得到解决。

就驾车而言,激进的举动或许能为你赢得一秒的时间,让你排在其他汽车之前,却也可能酿成事故,让你不得不耗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