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汉语动词重叠提要语言事实说明,动词重叠无论展现在何种语言环境中.都表现出了说话者的一种主观性。动词重叠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说话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熟悉。
关键词动词重叠主观性
对动词重叠,以往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和表达功能上,而较少联系情态范畴举行分析。语言事实说明,动词重叠无论展现在何种语言环境中,都表现出了说话者的一种主观意愿,即主观性。所谓语言的主观性指的是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说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Lyons1977,1982;Finegan1995,沈家煊2022)。动词重叠的这一情态范畴的特点,语法学界大量先生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这方面的认定,刘月华(1983)有关研究已经作了对比断定的表述,但都是在论述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或表达功能的过程中涉及一二,都未形成系统深入的特意性议论。
已有的研究说明,语言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说话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熟悉。这三个方面彼此联系,经常交织在一起。(Finegan1995)动词重叠的主观性在这三个方面都有表达,本文将分别就此作出论述。
一、动词重叠表达说话人的情感
“情感”一词应作广泛的理解,包括感情、心绪、意向、态度等。动词重叠的“主观性”首先表达在说话人的“情感”上,说话人觉得动作是“如意”的,情感上容许这样的动作发生并持续反复。
我们一般从动作的可控和不成控的角度,把动词分为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自主动词能够重叠,非自主动词往往不能重叠。能重叠的动作是动有意识举行的动作,表示人在多种根本活动中对外部世界做出的能动的、积极的回响。表示出行为、动作主体极强的主动性和意愿性。重叠后更加表现主观上可操纵的动作量的变化。
从能够重叠的动词所表示的感情色调,我们能够感受到语言使用者在使用动词重叠时所表现出来的受社会心理影响的主观性情感来。表示积极意义的动词一般都可以重叠。所谓积极意义,一般指的是那些表断定、正面的意义,跟“消极意义”相对。如“夸、表扬、扶助、激励、解放、保护”等,这些动词都表确定积极的意义,是人们梦想发生的动作行为,情感上有“如意”感,因而经常被人们重叠使用以强调或强化某种事物。表示非积极意义的动词,一般不常重叠。如“患、垮、把持、叛变、犯罪、包庇、挑衅、摧残、篡改、破坏、捏造、坑害、昏迷”等。这是由于它们都表示否决的、反面的、阻碍事物进展之类的意义,人们在情感上有“不如意”感,所以不梦想它发生。例如:
(1)★我们破坏破坏吧。
(2)★这些不讲义气的家伙暗地里背叛背叛
我们。
在孟琮等的《动词用法词典》中,凡可以重叠的动词,都没有人们不情愿施发或采纳的带贬义的动词。由此看来,现代汉语中的可动词重叠并不是仅仅表现为语法规矩上的主观可控动词,由于大量动作行为主体完全可以操纵的动作行为动词,由于是贬义的、人们不情愿施发和采纳的,在语用上也都不能重叠。如“私奔、苦笑、敲诈、谋害”等。可重叠动词本身的这种语法规矩上的可控性和语用规矩上的意愿性,就进一步表达出了动词重叠的主观性。
从下面的两组句子我们可以更领会地看到动词重叠是如何表达说话人的情感的:
(3)菩提提防地碰了碰她的手指,打落了烟蒂。(宗璞)
?菩提提防地碰了她的手指,打落了烟蒂。
(4)他不提防碰了一下桌子上的茶杯,茶杯倒了。
★他不提防碰了碰一下桌子上的茶杯,茶杯倒了。
例(3)中“碰”表示的是自主动作,表示动的主观意愿,用动词重叠比不用动词重叠更显出主观性来;例(4)中“碰”是非自主动词,对动来说,是无意识的,甚至主观上不梦想发生“茶杯倒了”这样不如意的事情,所以例(4)就确定不能用动词重叠形式。
除了动词的语义色调外,动词重叠选择存在的句类句式也在确定程度上表达说话人的情感。祈使句是动词重叠式展现的典型环境。祈使句式有两种:表建议和劝阻,其句式义为说话人要求听话人做或不做某件事。刘月华(1983)认为,在已然未然两大类的区分里边,前者用法的重叠动词限于少数能产生描写性的体态语动作动词,而多数可重叠动词只能在未然用法上重叠,而且有祈使、意愿、期望这一类语用条件,缓和语气更是语用功能。这说明大多数的动词重叠倾向于后者,而且多展现在以表祈使功能为主的语句里边。祈使句跟陈述句相比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这一处境理应说不难理解,一个最明显的事实就是,非自主动词一旦重叠,如“你醒醒”“你死死看”,便带有了对比猛烈的感情色调。
另外,语言事实说明,动词重叠一般不能用在被动句中,就是由于汉语、日语、泰语等语言的被动式都附带“不如意”的主观感觉,如:
(5)“还不进来?你的衣服都被雨淋湿了!”
(6)桌上的那只花瓶昨天被隔壁家的孩子打碎了。
这两例我们都不能把它们改成动词重叠的形式。鲜明,“被雨淋”和“打碎花瓶”都是“不如意”的事情,都是说话人不梦想发生的,句式所表达的这种“不如意”感和动词重叠所表达的“主观意愿”不相容。
二、动词重叠表达说话人的视角
说话人对客观事情和状态的查看角度或是加以叙说的启程点叫做“视角”。这种“视角”主观性经常以隐晦的方式在语句中表达出来,最典型的是表达说话人对动作量的主观判断。朱德熙(1956)指出,状态形容词“表示的属性都跟一种量的观念或是说话的人对于这种属性的主观估价作用发生联系”。动词重叠也是这样,量的不确定性也往往和人的主观意识相联系。动词重叠的根本语法意义是表示不定量,而对动作的“量”的多少由于不同的视角可以形成不同的主观体验。
有一个现象值得留神,祈使句是动词重叠展现的典型环境。祈使句主语施事要做的事正是说话人想要他做的事,或者是说话人自己也想做的事,因此祈使句表现出说话人和主语施事之间的某种“认同”,祈使句的主语也常叫做“言者主语”(speakersubject)。(沈家煊2022)所以祈使句跟陈述句相比带有较强的主观性。祈使句根据祈使语气的强弱,可以有强势和弱势之分,不使用动词重叠显示一种强势祈使,使用动词重叠就表现了说话人对动作“量”的主观操纵,使其趋向于弱势,从而起到委婉和缓和的作用。我们来看赵树理《登记》中这样一段描写:
(7)这时候鸡都快叫了,张木匠见艾艾还没有回房去睡就发了脾气:“艾艾!起来!”由于他喊的声音太大.吓得艾艾哆嗦一下一骨碌爬起来,瞪着眼说:“什么事?什么事?”小飞蛾说:“不能逐渐叫?看你把闺女吓得那个样子!”又对艾史说:“艾!醒了没有?什么事也没有,你爹让你回去睡哩!”张木匠说:“看你把她惯成什么样子!”
上例中,张木匠从他的查看角度启程,见艾艾还没有回房去睡很生气,用的是“起来!”这样的强势祈使。而从小飞蛾的立场启程,她疼爱孩子,认为理应“逐渐叫”,我们不难想象小飞蛾的叫法该是“艾艾!你醒醒!”。用“你醒醒!”这样的动词重叠式就可以表现小飞蛾主观上倾向于对动作量的弱化,在表达上更加委婉些。
对动词重叠的祈使句而言,同样有强势和弱势之分。书面语中即表达为慨叹号与问号的识别,意义的两极也表达为命令与证询。其实动词重叠即在其中起到了中和的作用,如:
(8)我是干什么的,你也不打听打听!滚!(老舍《骆驼祥子》)
例(8)中的“打听打听”,我们只是依据着前后语境获得了说话人强势表达的语意,假设展现在这样的语句里边:“你稍微打听打听都会知道的吧?”这时候鲜明趋向于量的裁减。也就是说,它用在强势祈使句中,可以减缓量度;用在弱势祈使句中,那么又可以增加量度,使表述多了一些柔性与弹性。
另外,动词重叠前常有一些表示程度轻重的修饰语,这些修饰语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同时也表达出说话人对“量”的主观操纵。如:
(9)像小张有时候来这里多坐坐,你就老大不欣喜。(艾芜《雨》)
(10)老赵狠狠地揉揉眼。(杜鹏程《工地之夜》)
(11)这是件大事,还得好好想想!(牟崇光《在大路上》)
(12)稍微活动活动。“好好”、“多”、“狠狠”这些修饰语强调了说话人视角主观性上对于事情的重视程度,而“稍微”等修饰语那么是主观上弱化动作的量。
还有些句子,结合着概括的词语,这里边的动词重叠貌似是一个确定的量。请比较:
(13)不行的话,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咱们去看看他?
(14)不行的话,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咱们去看他?
前者,确定的时间,当然只能是去一次。但此时之所以用“看看”,不用“看”,正是将不定量的动词来消减概括时间上确实定性,征询的是事情能不能成立,从而使征询的语气更委婉。而用后者,那么是在事情已经认定的根基上强调时间确实定性。说话人的视角主观性是不同的,表现在两句的重音也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在“看看”上,后者是在“五点钟”上。
动词重叠“视角”主观性除了通过说话人对“量”的主观判断来表达外,还可以通过说话人、施事主语的人称来表达。这概括表达在不同的主语人称代词上。动词重叠多用在第一人称、其次人称的句子里边,第三人称那么通常不用。我们来看下面的两组句子:
(15)a.我去公园遛鸟。
b.我去公园遛遛鸟。
(16)a.他去公园遛乌。
?b.他去公园遛遛鸟。
上述四个句子无论是用其基式还是重叠式,句子根本都能自足,所不同的只是人称,这里涉及语用上的“指示”概念,其中人称指示是指“如何用指示语来表示言语行为的参与者相对于发话者所承受的角色”。例(15)句是第一人称代词“我”,例(16)句是第三人称代词“他”,其中(15)a句和(16)a句都只表示纯客观地描述“遛鸟”这个动作,而(15)b句和(16)b句中使用了动词的重叠形式以后那么显得轻松、安闲,肆意性巩固。但(15)b句明显比(16)b句自足,理由是第一人称“我”的主观性较强,说话人和句子主体是统一的,即该句是以说话人自身为主体来表达或描写一件事情,而第三人称代词“他”是指对话双方以外的第三方,其主体性相对较弱,是说话人以他人为主体来表达或描写一件事情。而语言事实中,常见的是语句里边往往都是带有第三人称代词,实际上仍是对着其次人称对象来说的,如:
(17)叫他喝喝看,这茶苦不苦。
(18)让他也知道知道你的厉害。动词重叠用于第三人称往往是用兼语句的形式,包含“致使”意义。第三人称由于不是对话中的当事人,完全可以客观地表述,而不在语句中附加自己的感情意愿。上述语句看似反映的是第三者应采取的方式,其实表现给其次人称对象的是说话人自己的视角。
三、动词重叠表达说话人的熟悉
语言的“主观性”还表现在说话人对客观事情的“熟悉”上。这种“熟悉”主要跟语言中的情态范畴有关,概括主要跟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有关。例如:
(19)a.小王理应回家。
b.小王该到家了。
虽然都用了情态动词“(应)该”,a表达的是客观上“小王”有采取某项行动(回家)的必要,“理应”表示的是一种“义务情态”,而b中的“该”表示的是“熟悉情态”,是说话人根据自己的学识对命题“他到家了”为真的可能性所作出的揣测。
动词重叠往往表现出说话人认为动作行为是符合情理。理应发生的主观熟悉。这尤其表达在未然动作的重叠上。在未然动作重叠的句子中,前面多有表示意愿的动词(如“梦想、打定、企图、渴望、急于”)和情态动词(“可以、要、想”),描述人的主观愿望和心理活动。如:
(20)她多么想趁生宝不在的机遇,会意会意她曾经那么倾慕的人屋里的气氛。(柳青《创业史》)
(21)梦想他们想想手段,使爷爷能返回城中,至少在原籍不那么受苦。(刘心武《曹叔》)说话人认为“会意她曾经那么倾慕的人屋里的气氛”和“想手段使爷爷能返回城中”是符合情理,理应发生的,所以用了重叠。反之,说话人主观上认为不该做的事情和动作,就不会重叠。这也是动词重叠不能用于一般的否决句的理由。如:
(22)★她不该会意会意她曾经那么倾慕的人屋里的气氛。
(23)★你不洗洗衣服,不做做饭。
同样,非尝试类的动词的重叠式一般不能用于是非问中,如:
(24)★我见见这位蓝东阳先生?但假设在动词之前加上情态动词、心理动词,那么大都可以展现在一般问句里。情态动词表示主观态度,表示征求对方的观法。
(25)我能不能见见这位蓝东阳先生?(老舍《四世同堂》)
上文我们曾经谈过,动词重叠多用在第一人称、其次人称的句子里边,第三人称那么通常不用。例(16)“他去公园遛遛鸟。”不自足。但是,假设加上一个情态动词,“他该去公园遛遛鸟”就可以了。
动词重叠表达说话人的熟悉最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机外观设计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定做生日蛋糕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大数据分析及应用项目教程(Spark SQL)(微课版) 实训单汇 许慧 实训1-10 Hadoop集群环境搭建- Zepplin数据可视化案例分析
- 汽车发动机消声器产品供应链分析
- 带钉跑鞋产品供应链分析
- 工业用电动打蜡机产品供应链分析
- 气球驾驶用引擎产品供应链分析
- 手持式游戏机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球网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皮革用蜡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英语试题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哪些鲜明特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是什么?参考答案01
- 工伤预防宣传和培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2年高考数学试卷(上海)(春考)(解析卷)
- 2024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必考题库及答案
- 【涉外商事仲裁证据规则的完善浅析5600字(论文)】
- 高级厨师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
- 建设工程监理期末检测试卷含答案
- 中医脑病科课件
- 2024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试题
-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