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1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1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1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1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试题及答案

1、教师在重阳节组织幼儿到敬老院探访老人,这反映了幼儿园

教育内容的什么原则?()

A.兴趣性

B.时代性

C.生活性

D.发展性

答案:C

解析: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他指出:“生

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我们在组

织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中,必须围绕生活开展,否则就是没有意义的教

育。教师重阳节组织幼儿到敬老院探访老人,和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体现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生活性。

2、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

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

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

D.实践性原则

答案:A

解析: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

动。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

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

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题干中,只关注上课,而不关注进餐、

睡眠、茶点等环节,这违背了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3、教育内容既要符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要能促进其进一

步发展。这符合()。

A.发展适宜性原则

B.价值性原则

C.基础性原则

D.兴趣性原则

答案:A

解析:幼儿园的教学不仅要适应幼儿当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而

且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向幼儿提出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要求,从而

促进幼儿知识水平和能力不断向前发展。也就是说,教学应当促进幼

儿从现在发展区域向最近发展区域过渡。这符合了发展适宜性原则。

兴趣性原则是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应该能引起幼儿主动参

与的兴趣。基础性原则是指教育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

本态度和基本行为方式。结合题干分析正确答案为A。

4、教师对幼儿说:“不准乱跑,不准插嘴,不准争吵……”这样

的话语,所违背的教育原则是()。

A.正面教育

B.保教结合

C.因材施教

D.动静交替

答案:A

解析:“不准……”这是从反面为幼儿呈现行为约束的准则,儿

童难以理解和接受。因止匕,应该是正面引导,向幼儿展示应该如何做。

5、幼儿园教师要能接住幼儿抛来的“球”并用恰当的方式把“球”

抛给幼儿,让活动能持续下去。这里所体现的教师角色是()。

A.幼儿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B.幼儿学习活动的管理者

C.幼儿学习活动的设计者

D.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答案:D

解析:《纲要》指出,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主要

是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

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题干中教师能接住幼

儿抛过来的球,体现了合作者的身份。

6、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研究

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答案:B

解析:陈鹤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一一南京鼓楼

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念,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

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陶行知创办中国最早的乡村幼稚园一一南京

燕子矶幼稚园。张宗麟提出“幼稚生在幼儿园一切之活动”即为课程。

张雪门认为“行为即课程”。因此正确答案为B。

7、陶行知创立的培养幼教师资的方法是()。

A.讲授制

B.五指活动

C.感官教育

D.艺友制

答案:D

解析:艺友制源于陶行知。艺就是教学艺术,友就是朋友,学生

与有经验的老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老师,边干边学。凡用朋友

之道探讨教学艺术便是艺友制,艺友制的根本方法是教学合一。用叶

圣陶老先生的话就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的

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先行先知的在做上教,

后行后知的在做上学。大家共教共学共做才是真正的艺友制,惟独艺

友制才是彻底的教学做合一。”

8、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注重“教学做”合一,强调()。

A.做是中心

B.学是中心

C.教与学是中心

D.教是中心

答案:A

解析: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教学做是生活法,也是教育

法,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

为中心。他认为,行(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因此

“教学做”强调做是中心,「答案」为A。

9、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指向的是()。

A.解放儿童的观察力

B.解放儿童的体力

C.解放儿童的智力

D.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答案:D

解析:陶行知指出:“儿童是新的时代的创造者”。呼吁“要解放

儿童的创造力二他提出通过“六大解放”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并

概括性的指出创新的前提是解放人。陶行知所倡导的“儿童六大解放”

也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

以说;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可以看;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

以玩;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的生命不会被稻草塞满;解放儿童的

空间,使他们的歌声可以在宇宙中飘扬”。故本题选D

10、下列说法中属于蒙台梭利教育观点的是()。

A.注重感观教育

B.注重集体教学的作用

C.重视恩物的使用

D.通过游戏使自己与纪律相协调

答案:A

解析:蒙台梭利教育注重幼儿的感官教育,注重个别教育和指导。

恩物以及游戏是福禄贝尔教育观的内容。

11、对杜威“教育即生长”的正确理解是()。

A.教育以儿童的本能和能力为依据

B.儿童的生长以教育目标为依据

C.教育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基础

D.教育应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

答案:A

解析:杜威的“教育即生长”寓意在于教育是为了儿童的发展,

因此教育要以儿童本能和能力为依据。

12、最先提出幼儿园教育游戏化方法的教育家是()。

A.蒙台梭利

B.陈鹤琴

C.福禄贝尔

D.夸美纽斯

答案:C

解析:选项A蒙台梭利提出的感官教学法,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

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选项B陈鹤琴提出了“单元设计教学法”

以及“整个教学法”,另外还提出了“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的教育方法。选项C福禄贝尔非常强调游戏的价值,他是最先提出幼

儿园教育游戏化方法的德国教育家。因此选C。选项D夸美纽斯坚持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要求教育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的客

观规律。

13、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

A.《母育学校》

B.《爱弥儿》

C.《社会契约论》

D.《学记》

答案:A

解析:《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

体现了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他认为,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成为一

所学校,孩子的母亲便是主要教师。《爱弥儿》、《社会契约论》均为

是法国卢梭的作品。《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

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14、谈谈你对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理解。

答案:

(1)“教育即生长”,即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儿童的本能生长。

(2)“教育即生活”,即儿童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

的,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即在教育过程中,主要不是教

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去获得经验。

15、关于学前教育任务最准确的表述是()。

A.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B.促进幼儿身心的快速发展

C.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D.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答案:D

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其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是:

“实现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

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16、托儿所(或幼儿园托儿班)具有如下特色()

A.社会福利性和教育性

B.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

C.保教性和辅助性

D.辅助性和社会性

答案:B

解析:托儿所具有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的特色。题干中托儿所包

括幼儿园托儿班,托儿班更加注重保教性,所以B选项更为合适。

17、下列哪种方法不利于缓解或调控幼儿激动的情绪()。

A.冷处理

B.安抚

C.斥责

D.转移注意

答案:C

解析:斥责幼儿会让幼儿情绪更加激动,因为幼儿的情绪非常容

易受到成人的感染。选项ABD都是有利于缓解幼儿情绪的方法。

18、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

这种体验是()o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自主感

答案:B

解析:道德感是幼儿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

为标准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在掌握道德标准的基础上产生的。

看到同伴受欺负生气,看到同伴帮助他人赞同,是孩子评价别人行为

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所以是道德感。

19、婴幼儿调节负面情绪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答案:婴幼儿调节负面情绪的主要策略有:

(1)反思法。当孩子与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可以使用反思法,

请孩子们先冷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2)自我说

服法。当孩子初入园由于要找妈妈而伤心地哭泣时,可以教他自己大

声说:“好孩子不哭”。孩子起先是边说边抽泣,以后渐渐地不哭了。

当孩子和小朋友打架,很生气时,可以要求他讲述打架发生的过程,

孩子会越讲越平静。

(3)想象法。通过想象自己是某个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而伤

心时,可以想象自己是“大姐姐”、“大哥哥”、“男子汉”或某个英雄

人物等。

20、李老师第一次带中班,她发现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更喜欢告

状。教研活动时,教师告诉她说中班幼儿确实更喜欢告状,但到了大

班,告状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问题:(1)请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

(2)请分析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减少的可能原因。

答案:

(1)中班幼儿高级情感发展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道德感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幼儿喜欢告状,具体原因如下:①道德感主要是由自己或

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幼儿道德感的

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进入幼儿园之后,在集体生活环境中,

幼儿接触到不同的人和物,慢慢地由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发展成

为开始自己独立进行评价。②随着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

中班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可以因为自己

在行动中遵守了教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行为是

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幼儿

产生相应的情绪。所以说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比较突出。

(2)到了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明显减少的原因主要有:①大

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的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有鲜明的不同

情绪,道德感的发展趋于稳定。②大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体现在他们

更加的关注到爱小朋友,也有了基本的集体荣誉感等,对各项事物的

认知水平得到提高,所以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有所减少。

21、下列哪一项活动重点不是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

A.扣纽扣

B.使用剪刀

C.双手接球

D.系鞋带

答案:C

解析:精细动作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

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

务的能力。它不仅是个体早期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是个体其他方面

发展的重要基础。双手接球不仅有手的动作,还有手臂甚至全身的动

作。

22、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B.从边缘部分动作发展到中央部分动作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答案:C

解析: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1)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2)首

尾规律(3)近远规律(4)大小规律(5)无有规律

23、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

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

所致。

A.近远规律

B.大小规律

C.首尾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答案:A

解析:婴儿先移动肩肘,再移动整只手臂、腕和手指,体现的是

近远规律。

24、1岁半的儿童想给妈妈吃饼干时,会说:“妈妈”“饼”“吃”

并把饼干递过去,这表明该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

A.电报句

B.完整句

C.单词句

D.简单句

答案:A

解析:题干中儿童使用“妈妈”“饼”“吃”就是由双词或三词组

合在一起的句子。这种句子的表意功能虽较单词句明确,但其表现形

式是断续的、简略的,结构不完整,好像成人的电报式文件,故也称

为“电报句二

25、一名四岁幼儿听到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结果他理解

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幼儿()。

A.听觉辨别力较弱

B.想象力非常丰富

C.语言理解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

D.理解语言具有随意性

答案:C

解析:幼儿对词义的理解有以下发展趋势:首先理解的是意义比

较具体的词,后理解比较抽象概括的词;首先理解词的具体意义,后

才能深刻理解词义。题干中,孩子之所以把“不起眼”理解为“肚脐

眼”,是因为后者相对于前者是更具体、更生活化的词,更容易理解。

26、1.5-2岁左右的儿童使用的句子主要是()。

A.单词句

B.电报句

C.完整句

D.复合句

答案:B

解析:1.5-2岁这一阶段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说由双

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这种句子的表意功能虽较单词句明确,

但其表现形式是断续的、简略的,结构不完整,好像成人的电报式文

件,故也称为“电报句”。

27、2—6岁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迅速增加,词类范围不断扩大。

该时期儿童掌握词汇的先后顺序通常是()。

A.动词、名词、形容词

B.动词、形容词、名词

C.名词、动词、形容词

D.形容词、动词、名词

答案:C

解析: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然后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的

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最后是数量词。

28、小红知道9颗花生吃掉5颗还剩4颗,却算不出9-5=?这

说明小红的思维具有()。

A.具体形象性

B.抽象逻辑性

C.直观动作性

D.不可逆性

答案:A

解析: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是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典型特点,题干中小红依靠事物形象时可以做思

维判断,但涉及到抽象的数时无法进行判断,体现了思维具体形象性

的特点。

29、下列表述中,与大班幼儿实物概念发展水平最接近的是()。

A.理解本质特征

B.理解功能性特征

C.理解表面特征

D.理解熟悉特征

答案:B

解析:幼儿晚期对概念的掌握主要是功用型。幼儿开始初步掌握

某一实物的较为本质的特征,如功用的特征,或若干特征的总和。而

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对于事物的本质特征还不一定都能

准确理解,因此B项更合题意。

30、桌上一边摆了3块积木,另一边摆了4块。教师问:一共有

几块积木?从幼儿的下列表现来看,数学能力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把三块和四块放在一起,然后数一下点数

B.看了一眼三块积木,说出3,暂停一下,接着数4、5、6

C.左手伸出三根手指,右手伸出四根手指,然后掰手指数出总数

D.幼儿先看了3块,再看了4块,暂停一下,说7块

答案:D

解析:幼儿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从感知和动作开始。幼儿计数,

起先不但要用眼看,而且要动手去数。以后,幼儿可以逐渐减少用手

点数的动作,主要凭视觉掌握物体的数量,用眼看实物,嘴里默默地

数。有时还用点头来帮助数数,似乎以头的动作代替手的动作。题干

中幼儿的数概念的水平就已经脱离幼儿的感知和动作了。

31、青青的妈妈说:“那孩子小嘴真甜!”青青问:“妈妈,您舔

过她的嘴吗?”这主要反映青青()。

A.思维的片面性

B.思维的拟人性

C.思维的生动性

D.思维的表面性

答案:D

解析: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表面现象来进行。题干中说

明幼儿只从表面理解事物,不能理解词的转义。因此本题选D

32、小班幼儿玩橡皮泥时,往往没有计划性,橡皮泥搓成团就说

是包子,搓成条就说是面条,长条橡皮泥卷起来就说是麻花。这反应

了小班幼儿()。

A.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B.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

C.象征性思维的特点

D.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

答案:B

解析:直觉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

的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

童自身的动作。题干中幼儿对“包子”、“油条”和“麻花”的认知是

在其对橡皮泥的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建立的,直觉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

自身的动作,动作在前,语言在后。

33、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答案:A

解析:具体形象思维是利用头脑中的具体的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

维,A选项正是利用交通规则在头脑中的形象来过马路,所以属于具

体形象思维。B项幼儿的活动依赖于做饭、吃饭的行为,属于直觉行

动思维。C项幼儿的活动依赖于穿衣、喂奶的行为,属于直觉行动思

维。D项能算出2+3=5属于抽象逻辑思维。

34、

情境一:

一天晚上,莉莉和妈妈散步时,有下列对话:妈妈:月亮在动还

是不动?莉莉:我们动他就动。妈妈:是什么使他动起来的呢?莉莉:

是我们。妈妈:我们怎么使他动起来的呢?莉莉:我们走路的时候他

自己就走了。

情境二:

在幼儿园教学区活动中,老师给莉莉出示两排一样多的纽扣,莉

莉认为一一对应排列的两排一样多。当老师把下面一排聚拢时,她就

认为两排不一样多了……

问题:(1)莉莉的行为表明她处于思维发展的什么阶段?举例说明

这个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及表现。

(2)幼儿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有什么启示?

答案:

(1)莉莉的行为表明她处于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思维(前运算)

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有:①思维具体形象。如孩子知道2个苹

果加3个苹果是5个苹果,但不知道2+3=5o②思维不守恒、不可逆。

如两排相同数量的扣子,改变了排列方法,孩子会认为数量也发生了

更改。③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如孩子认为娃娃、椅子和

她一样有生命有思维。④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如孩子认为月亮跟着她

在运动。

(2)幼儿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的启示有:①

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幼儿在各种活动

中所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使幼儿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②幼

儿园开展的活动要坚持直观性原则,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时要尽可能具

体、形象、直观化,重视教具的形象、生动性。

35、按顺序呈现“护士、兔子、月亮、救护车、胡萝卜、太阳”

图片,然后让儿童回忆,儿童回忆说:“刚看到了救护车和护士,兔

子与胡萝卜,太阳与月亮。”这些儿童运用的记忆策略为()。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习惯化策略

答案:C

解析: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

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组织策略在幼

儿阶段表现不明显,他们只是采用最初级的形式,如把两种有着某种

共同点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记忆。

36、分析下表所反映的幼儿记忆特点。

年龄(岁)熟悉的物体熟悉的词生疏的词

3-4岁3.91.80

4-5岁4.43.60.3

5-6岁5.14.60.4

表: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效果的比较(对10个物或词能回

忆出的数量)

答案:

1.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4.对于熟悉的东西比陌生的东西记忆效果好。

37、下面不属于幼儿记忆特点的表述是()。

A.有意识记较弱,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B.回忆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C.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并用

D.有意识记占优势,无意识记逐渐发展

答案:D

解析:幼儿的记忆特点有:有意识记较弱,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既有机械识记,也有意义识记;再认和再现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D选项“有意识记占优势,无意识记逐渐发展”表述错误,不属于幼

儿的记忆特点,所以选择D。

38、刚学完故事,立即要幼儿复述,有时效果倒不如隔一天好,

这种现象体现()。

A.幼儿健忘

B.记忆恢复

C.暂时性遗忘

D.不完全遗忘

答案:B

解析:记忆恢复或回涨现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学习后过几天测

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这一现象最早是由巴拉

德在1913年发现的。国内的相关研究发现,这一特点在年幼的幼儿

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39、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后()内进展最

快。

A.31天

B.6天

C.1天

D.20分钟

答案:D

解析: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识记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保持

量急剧下降,然后下降速度逐渐减慢,并逐渐稳定在某个水平上。前

20分钟,40%以上的内容被遗忘。

40、幼儿常把没有发生或期望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这说明幼

儿()。

A.好奇心强

B.说谎

C.移情

D.想象与现实混淆

答案:D

解析:幼儿想象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往往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

自己当做游戏中的角色,所以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

情,也就是想象与现实混淆,并不是说谎。

41、一名幼儿画小朋友放风筝,将小朋友的手画得很长,几乎比

身体长了3倍。这说明幼儿绘画特点具有()。

A.形象性

B.抽象性

C.象征性

D.夸张性

答案:D

解析:幼儿绘画的“夸张性”实际上是他们画其所注意、所关心

的事物、忽略了其他部分的“顾此失彼”的做法,是对事物的相互关

系缺乏比较和认识的表现,是幼儿自我中心主义在绘画领域中的表

现。题干中,孩子认为放风筝主要是用手,所以绘画中会着重关注手

的部位,属于夸张性的体现。

42、小彤画了一个长了翅膀的妈妈,教师合理的应对方式是()。

A.让小彤重新画,以使其作品更符合实际

B.画一个妈妈的形象,让小彤照着画

C.询问小彤画长翅膀的妈妈的原因,接纳他的想法

D.对小彤的作品不予评论

答案:C

解析:对待儿童的绘画作品,教师应该是用欣赏、鼓励、接纳的

眼光评价。

43、离园时,三岁的小凯对妈妈兴奋地说:“妈妈,今天我得了

一个小笑脸,老师还贴在我脑门儿上了。"妈妈听了很高兴,连续两

天小凯都这样告诉妈妈。后来妈妈和老师沟通后才得知,小凯并没有

得到小笑脸。妈妈生气地责怪小凯:“你这么小,怎么就说谎呢?”

问题:小凯妈妈的说话正确吗?试结合幼儿想象的特点,分析上

述现象。

答案:(1)我认为小凯妈妈的说法不完全正确。

(2)幼儿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有夸大与虚构的现象。材料

中的小凯的行为体现了这个特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和小凯

感知的分化发展不足,以及想象与记忆的混淆有关。感知的分化不足

是指幼儿往往意识不到事物的异同,察觉不到事物的差别。想象与记

忆的混淆,是幼儿分不清哪些是由于渴望得到而反复想象的形象,哪

些是真实经历过的记忆形象,常常把假想的事信以为真。

(3)所以,材料中的小凯不一定是故意说谎,他可能是看到别

的小朋友得到了笑脸,自己也很想得到笑脸,就把自己想象的当做了

真实发生的事情,所以小凯妈妈责怪小凯说谎是不了解情况,因而是

片面的。

44、下面几种新生儿的感觉中,发展相对最不成熟的是()。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味觉

答案:A

解析:初生婴儿已开始眨眼及转动眼球,但双眼还未能完全协调

运动。由于视网膜上的黄斑仍未发育完全,他们只见到黑、白、亮、

暗的差别,所见到的影像都是一片朦胧,因此新生儿的感觉发展最不

成熟的是视觉,即A选项。

45、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易辨别的是()。

A.长方形

B.三角形

C.梯形

D.半圆形

答案:D

解析:幼儿来说出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

难的顺序是:圆形一正方形一半圆形一长方形一三角形一八边形一五

边形一梯形一菱形。

46、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辨别方向,在动作示范的时候应该()。

A.面对幼儿,采用正常示范

B.背对幼儿,采用正常示范

C.背对幼儿,采用镜面示范

D.面对幼儿,采用镜面示范

答案:D

解析:3岁儿童仅能够辨别上下,4岁开始能够辨别前后,5岁

开始能正确地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7岁才开始能够辨别以

别人为基准的左右方位,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因此,对幼

儿进行动作示范时,应采用镜面示范。另外面对幼儿,才能关注到幼

儿的表现,及时予以指导和帮助

47、2岁孩子往往会伸手要求站在楼上的妈妈抱,这说明他的()。

A.大小知觉发展不足

B.形状知觉发展不够

C.距离知觉发展不足

D.想象力不够丰富

答案:C

解析:距离知觉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复合知觉,包括横向的距离

知觉和纵向的深度知觉,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题干中2岁的

孩子要站在楼梯上的妈妈抱说明幼儿已经能知觉到地面和楼梯之间

的深度,所以选项C正确,表明幼儿深度知觉的发展。A、B、D属于

干扰选项。

48、幼儿认真、完整地听完教师讲的故事,这一现象反映了幼儿

注意的()特征。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答案:C

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

的时间,题干中幼儿能够完整的听完教师讲的故事,体现了稳定性的

特点。

49、因下雨,天很快就黑了,幼儿哭着说:“爸爸妈妈怎么还不

接我回家啊。”这说明幼儿对时间的感知依靠的是()。

A.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B.感受季节的变化

C.观察钟表的行走

D.生活中发现日历的变化

答案:A

解析: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

变化。如幼儿认为“早上,是到外面玩的时候”,“上午是上课的时候”,

“下午是午睡起来以后”,“晚上是爸爸妈妈来接我们回家的时候”等

等。这里的“外面玩”、“上课”、“午睡”和“爸爸妈妈接我回家”都

是儿童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因此正确「答案」为A。

50、婴幼儿的“认生”现象通常出现在()。

A.3—6个月

B.6—12个月

C.1—2岁

D.2—3岁

答案:A

解析: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也就是说,他对交往的人有

所选择了。因此本题应先A.

51、2岁半的豆豆不会自己吃饭,可偏要自己吃饭;不会穿衣,

可是偏要自己穿衣。这反映了()。

A.动作的发展

B.自我意识的发展

C.情感的发展

D.认知的发展

答案:B

解析:豆豆自己吃饭、穿衣说明他出现了独立性,而独立性的出

现是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一般2岁左右的孩子就知道“我”

和他人的区别,在语言上逐渐分清“你”、“我在行动上要“自己

来”。比如,他要自己走路,不要成人抱。

52、婴儿手眼协调的标志动作是()。

A.握住手中的东西

B.玩弄手指

C.伸手拿到看见的东西

D.无意触摸到东西

答案:C

解析:手眼协调动作,是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

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也就是能够抓住所看见的东西。手眼

协调动作的发生,对于儿童心理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它是婴儿用手

的动作有目的地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手成为认识器

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故选C,ABD选项都没有带有目的性,所以不

能代表婴儿手眼协调的标志动作。

53、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岁儿童形成的人格

品质是()。

A.信任感

B.主动性

C.自主性

D.自我同一,性

答案:C

解析:幼儿在1-3岁,主要是自主对羞愧,儿童必须学习自主,

自己吃饭、穿衣及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等。儿童若无法自己独立,可

能会使儿童怀疑自己的能力,并觉得羞耻。父母是主要的社会化代理

人。

54、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考察的是()。

A.儿童的深度知觉

B.儿童的计数能力

C.儿童的自我中心性

D.儿童的守恒能力

答案:C

解析:三山实验,是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的一个著名的实验。实

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

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

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

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儿

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55、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

(1)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2)他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形式,包括注意、保

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3)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

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4)在学校中存在着大量的观察学习。

56、午餐时餐盘不小心掉到地上,看到这一幕的亮亮对教师说:

盘子受伤了,它难过地哭了。这说明亮亮的思维特点是()。

A.自我中心

B.泛灵论

C.不可逆

D.不守恒

答案:B

解析: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幼儿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

不守恒、不可逆和泛灵论的特点。题干中亮亮看到掉到地上的盘子,

认为“它受伤了,难过得哭了”,很明显体现的是幼儿思维的“泛灵

论”的特点。

57、请根据下列素材设计一个大班科学活动。要求写出活动名称、

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大班的胡老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吹泡泡的工具,有吸管,铁丝绕

成的圈,塑料吹泡泡棒等(如图2),让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自己吹泡

泡玩。幼儿在吹泡泡的时候,有的能吹出很大的泡泡,有的能吹出小

泡泡,有的能一次吹出好多个泡泡,有的一次只能吹出一个泡泡……

结果有的幼儿很得意,有的幼儿沮丧。针对上述现象,胡老师打算组

织一个科学教育活动,以引发幼儿深入探究的兴趣,并使幼儿了解不

同吹泡泡工具与吹出的泡泡之间的关系。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不同吹泡泡工具与吹出的泡泡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够使用不同的工具吹出泡泡,并能用自己的语

言表述探索的新发现。

3、情感目标: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养成动手探索发现的习

惯。

二、活动准备:

5、物质准备:肥皂水若干;正方形、半圆形、三角形、星形泡

泡工具若干;记录表格、记录笔若干。

2、经验准备:对于吹泡泡有一定的探索经验。

三、活动过程

1.实物导入,激发兴趣教师拿出一个吹泡泡的工具,提问:小朋

友们,看看这是什么?你们吹过泡泡吗?还记得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

状的吗?从而引出活动主题一一神奇的泡泡。

2.创设情境,大胆猜想

(1)教师展示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请幼儿观察并思考它们

各是什么形状的。

(2)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测,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都会吹出

什么形状的泡泡。

3.完成表格,记录猜想

(1)教师给幼儿发现记录表格,并向孩子们介绍表格的含义,

例如“表格中的问号宝宝表示我们的猜测,小朋友把猜测的泡泡的样

子画在小问号的后面。”

(2)请幼儿在记录表格上面记录自己的猜想。

4.幼儿探索,教师指导。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吹泡泡工具,请幼儿动手实验,并提出

操作要求:每试一种工具,就要在表格上记录自己的发现。

(2)幼儿操作,教师随时注意为幼儿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多关

注操作能力相对比较弱的幼儿,引导所有的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并提醒幼儿,探索一种工具,要记录一次自己的发现,不要有遗漏。

5.交流讨论,巩固认知。

(1)教师提问:“大家发现了什么呢?最后的实验结果同大家

的猜想一致吗?”邀请幼儿讲一讲自己的实验发现,并可以进行适时

地展示。

(2)教师小结:“原来正方形、半圆形、三角形的吹泡泡工具

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跟我们想象的并不一样。”

6.继续操作,拓展知识。

(1)请幼儿猜测其他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不是也是

圆形的?

(2)教师提供更多的吹泡泡工具,幼儿实验。

(3)请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再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

现不同的泡泡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真是神奇的泡泡。

58、某5岁儿童画的西瓜比人大,画的两排尖牙齿在人体上占了

大部分,这表明此时儿童绘画的特点是()。

A.感觉的强调和夸张

B.未掌握画面布局比例

C.表象符号的形成

D.绘画技能稚嫩

答案:A

解析:幼儿绘画的特点包括透视画法、拟人化画法、丰富的想象

力和感觉的强调与夸张等特点。感觉的强调与夸张是指幼儿3岁以

后,有了观察力,会产生印象最深的特点并把它夸张的很大。这便是

儿童特有的感觉的强调与夸张、变形。6岁以后儿童才能认识客观的

世界,但当进行描绘的时候,直到8岁的儿童都不会考虑画面比例的

正确与否,这是因为在儿童眼里,兴趣所产生的感观要比其他都重要。

题干中所提到的儿童画的西瓜比人大,牙齿占人体的大部分,体现了

幼儿绘画感觉的强调与夸张的特点。

59、在“秋天的树”美术活动中,教师不适宜的做法是()。

A.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范画绘画

B.组织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树

C.提供各种树的照片组织幼儿讨论

D.引导幼儿观察有关树的名画

答案:A

解析:选项A的做法会束缚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因此不正确。

60、主题活动中,中班幼儿对画汽车产生了兴趣,为了提升幼儿

的绘画能力,郭老师提供了“面包车”的绘画步骤图,鼓励每个幼儿

根据步骤图画出汽车。

(1)老师是否应该投放“绘画步骤图”?为什么?

⑵如果你是郭老师,你会怎么做?

解析:

(1)郭老师投放“绘画步骤图”是不对的。主要原因有:

①首先,《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的创

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

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

向。所以在幼儿的艺术创作中,郭老师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的艺

术环境,引发幼儿自主的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提高绘画创作水平,

而不应该直接提供“绘画步骤图”。

②其次,在幼儿的艺术创作中,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

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

创造的快乐。所以,郭老师应该为幼儿在创作中进行相应的指导,而

不能直接的提供“绘画步骤图二

③最后,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中再造想象占据主导地位,创造

性想象开始发展。题干中教师的直接给出面包车的绘画步骤,让幼儿

以此为标准去绘画,实际上束缚了幼儿再造想象的发展,同时也扼杀

了创造性想象的萌发。

61、大班社会活动:中秋节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各地过节的风俗习惯,

知道中秋节团圆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大胆自信地讲述和中秋节相关的信息,并制作喜

欢的月饼。

3.情感目标:产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体验集体庆祝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橡皮泥、塑料水果块、各种口味的月

饼、各种水果、介绍各地过中秋节的课件

三、活动过程

1.听儿歌,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并提问:歌里面都唱了些什

么?八月十五是什么日子?和月饼又有什么关系?从而导入活动主

题一一中秋节。

2.读诗歌,初步感知。

(1)教师示范读诗歌《中秋节》。

(2)提问:中秋节是一个什么节日?诗歌中描述了在中秋节这

一天有哪些习俗?你和家人是如何过中秋节的?

(3)教师播放课件,介绍各地的风俗习惯。

3.做月饼,动手体验。

(1)播放各种月饼的图片,激发幼儿想要制作月饼的兴趣。

(2)介绍制作月饼的模具和步骤。

(3)幼儿动手制作月饼,教师指导。

4.尝月饼,分享喜悦。

(1)将幼儿做好的月饼进行汇总展示。

(2)播放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幼儿一起品尝月饼和水果,

共享集体过节的快乐。

62、我的爸爸有一双大大的手。爸爸的一只手就能抓住我的两只

小手,还能托住我的屁股,把我高高举过肩膀,让我在空中飞翔。

下雪天的时候,我的小手冻得通红通红的,爸爸毛糙的大手抓起

地上的白雪,使劲地把我的小手搓了又搓。我的小手变得更红了,但

再也不冷了。

大热天的时候,爸爸的大手拍起蚊子来,“啪啪”直响,蚊子在

他的手心里粉身碎骨。当星星爬满天空的时候,爸爸的大手轻轻地扇

着蒲扇,为熟睡中的我驱赶蚊子。

爸爸的手是一双灵巧的手。

一根圆木在他的手里,半天功夫就变成了一只小凳子。我坐着这

凳子,看着爸爸又将一根细竹竿,变成了一只“叭叭”响的玩具机关

枪。

爸爸的手越来越毛糙,上面的纹路也越来越深,可他的手总是那

么大。

而我的手渐渐长大,什么时候我也有一双爸爸那样的大手。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中爸爸的手的本领,初步了解散文的特点。

2.能够扩展想象,尝试用完整的语句扩编散文。

3.感受爸爸对子女的爱,增进对爸爸的感激之情。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爸爸的手”的录音、与散文配套的图片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会“手指兄弟”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创设环境

1.通过引导幼儿进行“手指兄弟”的游戏,激发幼儿了解手的兴

趣。

2.师:“宝宝的手能做这么多事情,那你们知道爸爸的手能做什

么吗?”从而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爸爸的手”。

二、播放录音,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录音,引导幼儿认真倾听。

2.提问:散文的题目是什么?讲了什么内容?

三、结合图片,加深理解

1.教师结合与散文配套的图片,再次朗诵散文。

2.提问:散文中爸爸的手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分组讨

论,自由发言。

3.教师结合图片进行总结。

四、迁移作品,感受父爱

1.通过提问“你爸爸的手为你做了些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

思考。

2.分组讨论,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再请几名幼儿作为小组代表发

言。

3.教师总结:爸爸的手能做很多事情,而且每个爸爸的手的本领

都不一样,爸爸可真了不起呀。引导幼儿感受爸爸对他们的爱,增进

幼儿对爸爸的情感。

五、扩编散文,游戏接龙

1.引导幼儿根据散文的特点,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述自己爸爸的手

的本领。

2.游戏接龙:幼儿轮流说一个爸爸的手的本领。尝试全班总动员,

将爸爸的手的散文编得越来越长。

63、简述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要点及其目的。

答案: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观察的要点和目的不一样,具体表

现为:

(1)小班观察要点:游戏内容是否重复操作、摆弄玩具、主题

单一、情节简单。目的: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会

独立。

(2)中班观察要点:游戏主题是否稳定,有没有与别人交往的

愿望,是否具备交往的技能,游戏的情节和发生纠纷的原因。目的:

指导儿童学会并掌握交往技能和规范,促进儿童与同伴的交往,在游

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引导幼儿分享游戏经验。这是角色游戏的中级

水平。

(3)大班观察要点:游戏主题能否主动反映生活经验和人际关

系;幼儿能否合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计划游戏,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

提高。目的:培养儿童的独立性,鼓励儿童在游戏中的创造性。通过

讲评让儿童相互学习,拓展思路,不断提高角色游戏水平。

64、角色游戏中,大二班在教室里开展理发店主题游戏。教师为

了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主动为幼儿制作了理发店价目表。

问题:请结合你对角色游戏的理解,分析教师提供价目表这一做

法是否适宜,并提出建议。

答案:

教师提供价目表这一做法不适宜。

(1)原因如下:

①角色游戏是指以模仿和想象,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性反映周围生

活的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为特色的游戏形式。因此,教师需要

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游戏指导措施促进幼儿角色游戏的进行,从而

促进幼儿的发展。

②题干中显示的是大二班的幼儿开展的角色游戏。大班幼儿角色

游戏的特点在于游戏主题新颖,内容丰富,能主动反映多种生活经验

和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同伴一起游

戏,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并有计划地游戏;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

题的能力增强。

因此,题干中幼儿教师为了提升游戏水平,自行确定理发店价目

表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2)具体建议如下:

①教师首先应根据儿童游戏的特点,引导儿童一起准备游戏材料

和场地,多用语言指导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材料中,

该教师应引导儿童一起结合自己的经验商定在理发店内的不同服务

内容及其价目,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教师要观察儿童游戏的意图,给儿童提供开展游戏的练习机会

和必要帮助。材料中,教师可以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针对

幼儿自己制定的价目表对幼儿进行随机语言指导。

③允许、鼓励儿童在游戏中探索、创造,通过讲评让儿童相互学

习,拓展思路,不断提高角色游戏水平。材料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

分组制作价目表,再通过讲评的方式让幼儿相互学习,从而激发幼儿

参与游戏的兴趣,提高游戏水平。

65、下列最能体现幼儿平衡能力发展的活动是()。

A.跳远

B.跑步

C.投掷

D.踩高跷

答案:D

解析:跳远:弹跳力跑步:肩臂的力量和耐力,以及腹部和背部

肌肉的力量投掷:上下肢和腰腹部的力量

66、为了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能够一物多玩,最适宜的方法是()。

A.教师集体示范

B.幼儿自主探索

C.教师分组讲解

D.教师逐一训练

答案:B

解析: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一物多玩最适宜的方法是幼儿自主探

索,每个幼儿的想法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玩法。

67、由于幼儿的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及糖元少,不适合他们的

运动项目是()。

A.投掷

B.跳绳

C.拍球

D.长跑

答案:D

解析: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及糖元少,能量储备差,肌肉收缩

力较差,容易疲劳,不适合长跑

68、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智能种类及教育启

ZjNo

答案:

(1)主要观点: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与特定的认知领域

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力,这些智能的不同状态决定了每个人都

有其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

(2)智能种类:语言智能、数理一逻辑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

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

者智能。

(3)教育启示:

①尊重教育的公平性,形成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

②尊重儿童的差异性。

③教育应重视扬长补短。

④应该帮助幼儿将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其他智力领域。

69、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不,一百种是在那里

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一百双手

一百个念头

还有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有一百种快乐,去歌唱去理解

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

一百种世界,去探索去发现

一百种世界,去发明

一百种世界,去梦想

问题:

(1)你能从诗中读到幼儿心理发展的什么特点?

(2)依据这些特点,教师应该怎样对待幼儿?

答案:

(1)瑞吉欧理论体系创始人马拉古兹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这首诗歌,体现的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有:

①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巨大的

潜能,有着强烈的学习、探索和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他们是在与外

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寻求对这

个复杂世界的理解。

②儿童是有个体差异性的,他们都试图通过与别人的对话、互动

与协议来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与别人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他们能够

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象征语言和其他媒介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2)依据这些特点,教师应该这样对待幼儿:

①在教育观上,教师应以儿童为中心,给儿童在教育过程和课程

决策上参与发表意见的机会。

②在教育内容上,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活动

的主题,鼓励儿童的小组活动和师幼合作。

③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帮助儿童在与情境中的人、事、物相互

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

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伙伴、园丁、向导、记录者、研究

者等多种角色。

70、按照布鲁姆等人教育目标分类的观点,了解青蛙的生长发育

过程属于()。

A.情感目标

B.认知目标

C.动作技能目标

D.行为目标

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第六章教学活动的组织于实施中的三维目

标。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

学家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鲁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

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等三大领域,并从各个领域的最

终目标出发,确立了一系列目标序列,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

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面。题中“了解”是查看幼儿

的认知技能,所以为认知目标。

71、列出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要求并分别举例说明。

答案: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陶行

知先生也提出:生活即教育。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要注意以下几个方

面:

(1)教育生活化:要加强教育和生活的联系,将富有教育意义

的生活内容纳入到课程领域。在教育中结合生活内容,如:在主题活

动“找春天中”,带领幼儿到户外散步或是春游,让幼儿找找春天有

哪些变化。

(2)生活教育化:将儿童日常生活中已获得的原有经验,加以

系统化、条理化,在生活中适时引导,促进儿童的发展。生活中遇到

问题,就在生活解决问题,如:在午睡活动中,幼儿不会穿脱衣服,

教师就可以抓住教育契机,指导帮助幼儿学会穿脱衣物。

(3)课程内容可源于儿童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并要能加深儿童

对于生活的理解。儿童全部的生活实践都可以作为课程内容,而且通

过学习能够帮助儿童扩展、整理、提升生活经验

72、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个体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

(1)性别差异。男孩和女孩对游戏的选择和游戏中的表现是有

差异的,男孩更喜欢体育类、运动性较强的游戏,女孩更倾向于角色

游戏、表演游戏等活动量偏小的游戏。

(2)年龄差异。大中小班幼儿由于身心发展水平和能力的差异,

对于游戏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小班幼儿以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

为主,中班幼儿以联合游戏为主,大班幼儿以合作游戏为主。

(3)个性差异。幼儿因遗传、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

了不同的个性品质。比如有的幼儿活泼好动,有的安静内敛;有的善

于表达,有的羞于启齿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幼儿对游戏的参与和

在游戏中的表现。

(4)健康差异。儿童如果患有疾病如心脏病或哮喘等,就不适

宜进行一些活动量较大的游戏。出现其他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如感

冒等,也会影响到幼儿的情绪。

(5)情绪差异。当儿童处于疲倦或难过等消极情绪的时候,在

游戏中也会有所表现,难以调动积极性,只选择活动量较小或较安静

的游戏,甚至不愿意参与游戏。

73、在开展“烧烤店”游戏前,大一班的李老师加班加点为幼儿

准备了烧烤架、烧烤夹,以及各种逼真的“鱼丸”“香肠”“土豆片”

等食材;大二班王老师没有直接投放材料,而是与幼儿商量,支持他

们自己去寻找、搜集所需材料。幼儿游戏情景分别见图1(大一班)和

图2(大二班)。

问题:(1)哪位教师的做法更恰当?

(2)请分别对两位教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答案:

(1)第二位王老师的做法更合适。

(2)对两位教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①大一班李老师在游戏开始之前虽然加班加点为孩子提供充足、

真实、丰富的游戏材料,但是忽略了幼儿游戏的特征之一即游戏是儿

童自主自愿的活动,同时她在进行游戏指导时,没有以观察为依据,

不了解儿童对当前活动的兴趣,已有的经验或问题。从题干的图片中,

也能发现幼儿对于教师所提供的的材料只是简单的摆弄,兴趣不足,

无法实现教师预期的游戏效果。

②大二班王老师,在进行游戏创设之前,主动与幼儿商量,鼓励

幼儿自主进行探索、搜集游戏所需材料。这表明王老师充分尊重幼儿

游戏的主动权,体现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通过观察、了解,

教师在幼儿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支持者的角色,从图片的信息

中,也能发现幼儿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的材料准备更加多样,游戏兴

趣更浓,因此游戏效果也会更好。

74、幼儿以积木、沙、雪等材料为道具来模仿周围现实生活的游

戏是()。

A.表演游戏

B.结构游戏

C.角色游戏

D.规则游戏

答案:B

解析:建构游戏,又称结构游戏,是指儿童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

玩具(如:积木、积塑、沙石、泥、雪、金属材料等)进行建构活动

的游戏。这种游戏对幼儿手的技能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有十分积极的

作用,被称为是“塑造工程师的游戏”。

75、儿童最早玩的游戏类型是()。

A.练习游戏

B.规则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建构游戏

答案:A

练习游戏是游戏发展的最初形式,儿童主要是通过感知和动作来

认识环境并与人交往。

76、幼儿反复敲打桌子,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在椅子上摇来摇去。

这类游戏属于()。

A.结构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规则游戏

D.机能性游戏

答案:D

解析:皮亚杰根据游戏与认知发展的关系,把游戏分为四类。(1)

感觉运动游戏:也称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或实践性游戏,是发生

在感知运动阶段,由简单、重复的动作组成,使感觉和运动器官在运

动中获得快感的游戏。这是游戏的最初形式。本题题干描述的正是这

种游戏,所以答案为D。(2)象征性游戏: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典型

游戏形式,带有“好像”和“假装”特点,因此,也叫想象游戏。在

游戏中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3)结构性

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

建构物体的游戏。(4)规则游戏:是两个以上儿童在一起,按照一定

规则进行的,往往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这是游戏的最高形式。这类

游戏能够自然地锻炼感觉运动器官,有效地发展身心机能。

77、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的游戏被称

为()。

A.规则游戏

B.结构游戏

C.角色游戏

D.表演游戏

答案:A

解析:有规则游戏是成人在儿童自发游戏的基础上,为一定的教

育目的而编制的,大都由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有时也可以由儿童组织

进行,包括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等。选项BCD都属于创造

性游戏。因此正确答案为A。

78、教师在户外投放了一些“拱桥”(见图1),希望幼儿通过走

“拱桥”提高平衡能力,但是,有的幼儿却将它们翻过来,玩起了“运

病人”游戏(见图2),他们有的拖、有的推、有的抬……玩得不亦

乐乎,对此,两位教师反应不同。A教师认为应当立即劝阻,并引导

幼儿走“拱桥”;B教师认为不应阻止,应支持儿童的新玩法。

问题:(1)你更赞同哪位老师的想法?为什么?

(2)你认为“运病人”游戏有什么价值?

答案:

(1)我更赞同B教师的想法。因为B教师尊重了幼儿游戏的特

点,具体表现如下:

①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游戏不要求务必达到外在任务和

目标,也没有严格的程序和方式,儿童完全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游戏,

玩什么,怎么玩,均由儿童自己决定,案例中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

和需要改变活动玩法,体现了自主性的本质特点。

②游戏是儿童感到快乐的活动。对儿童来说,游戏是一种享受,

他们可以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和自信,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的体

验,案例中的幼儿换了活动玩法,玩的不亦乐乎体现了此特点。

③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想象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