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讲 两个世界的新探索(解析版)_第1页
第09讲 两个世界的新探索(解析版)_第2页
第09讲 两个世界的新探索(解析版)_第3页
第09讲 两个世界的新探索(解析版)_第4页
第09讲 两个世界的新探索(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9讲两个世界的新探索核心考点01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1.(2022·湖北鄂北六校高二下期中·15)表2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A理论是手工工场时期的主流经济理论B.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引发经济危机C.A理论与罗斯福新政一脉相承D.B理论在五六十年代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繁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曲线内容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曲线图中的A理论为由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资本主义理论;B理论为主张加强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凯恩斯主义。B理论在二战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国家普遍推行,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繁荣,故选D项;A理论是工业革命后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主流经济理论,排除A项;引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是A理论的自由主义理论,而不是B理论,排除B项;B理论与罗斯福新政一脉相承,而不是A理论,排除C项。2.(2022·山东菏泽高二上期末·15)全球现行医疗模式大致分四种:以税为本的英国模式;以医疗保险法令管理全民保险的德国模式;以设立安全网保护弱势社群的私营保险的美国模式;以强制性储蓄的新加坡模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体现西方人人平等的价值观B.福利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建成C.美国干预最强英国干预最弱D.市场机制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答案】D【解析】据材料“以税为本的英国模式;以医疗保险法令管理全民保险的德国模式;以设立安全网保护弱势社群的私营保险的美国模式;以强制性储蓄的新加坡模式”,可知这四国都强调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说明市场机制与国家干预相结合,故选D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不符合人人平等的价值观,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德国和美国的福利国家措施,新加披主要是强制储蓄,英国是以税为本,排除B项;材料并未对比美英干预的手段,无法得知谁强谁弱,排除C项。3.(2022.1·云南学业水平·2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过人民的长期斗争,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公民民主权利,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公民享受福利。这表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致力于()A.发展第三产业B.建立“福利国家”C.扩大中间阶层D.推动黑人民权运动【答案】B【解析】略4.(2021.7·云南学业水平·30)图2是2011年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加入某国际组织10周年纪念标识。图2由此可知,中国加入的是()A.世界银行B.关贸总协定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D【解析】略5.(2022·浙江高考·21)下图为1931年10月刊载的讽刺漫画《通往繁荣之路》。一名美国男子正迷茫地看着指示牌上凌乱的信息:就业、失业;储蓄、消费;增加建设;谨慎、大胆。还有一块绕柱两圈的指示牌,上面写着“就在拐角处”(JustAroundTheCorner)。下列项中,对漫画解读合理的是()①美国正处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②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政策自相矛盾③美国交替使用反危机手段摆脱“滞胀”困境④“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导致失业率上升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据材料“就在拐角处”可知,1931年正是经济大危机时期,经济危机带来大量工人失业,社会动荡,而胡佛仍奉行自由放任政策,美国此时正处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故①正确;据材料“1931年10月”“就业、失业;储蓄、消费;增加建设;谨慎、大胆”可知,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政策自相矛盾

,故②正确;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③错误;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克林顿政府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2022·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体”高三历史考试·17)1956年,美国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首次超过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达到总工人数的50.1%;到1990年代中期,白领工人比重已上升到83%,而蓝领工人仅占17%。这反映了美国()A.科技进步促进了产业结构变化B.新经济出现后发展的步伐加速C.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激化D.第三产业已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答案】A【解析】材料主旨是二战后美国白领工人逐渐增多,而蓝领工人逐渐减少,这反映了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结合所学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可知,这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白领工人与蓝领工人占比的变化,不能说明新经济的发展速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阶级矛盾,排除C项;据所学,材料主旨是白领工人与蓝领工人占比的变化,没有涉及国民经济的整体数据,不能说明第三产业的地位,排除D项。2.(2022·湖北省九师联盟高三11月联考·15)从关贸总协定的内部联系看,由于GATT条约中含有较多的“例外条款”,往往使得“贸易规则已不再被看作是充分有效,也得不到普遍遵守”。这说明关贸总协定()A.解决争端取消了强制性B.组织原则具有松散性C.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D.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答案】B【解析】据材料“贸易规则已不再被看作是充分有效,也得不到普遍遵守”可知关贸总协定组织原则具有松散性,故选B项;关贸总协定解决争端采用协商的方式,无强制性,排除A项;关贸总协定能起到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关贸总协定组织的松散性,无法体现自由贸易精神,排除D项。3.(2022·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三11月检测·8)二战结束后,德国勃兰登堡州宪法规定:“所有人都有权团结对公共事务造成影响的公民自发组织协会;有权知道所有州和地方当局的消息,并有权向相关当局及代表团体提出请求。”材料可用来说明,二战后的德国()A.各州拥有一定自治权B.注重培养现代公民意识C.各州选举实现了普选D.政府信息实现了透明化【答案】B【解析】据材料“所有人都有权团结……向相关当局及代表团体提出请求”可知,公民有权参与各组织协会、知道政府消息,并能向政府提出请求建议,即注重培养现代公民意识,故选B项;自治权指地方自治机关在法律赋予的权限内处理本地方事务的权利,与材料“有权团结……代表团体提出请求”无关,排除A项;普选就是指所有公民不受歧视性限制,平等享有选举权,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政府信息实现了透明化与“有权知道所有州和地方当局的消息,并有权向相关当局及代表团体提出请求”不符,排除D项。4.(2022·河南省六市高三11月联考·25)表3为1960—1985年美国男女劳动力所占比例情况。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表3年份男性就业人数(万)男性就业比例(%)女性就业人数(万)女性就业比例(%)1960年5566.283.32324.037.71970年6430.479.73154.343.31980年7939.877.84423.550.91985年8446.976.35105.054.5A.全面义务教育的实现B.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C.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D.战后女权运动的兴起【答案】B【解析】据材料表格数据可知,男性就业比例不断下降,而女性就业比例却不断上升,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由于二战后第三产业发展的结果,故选B项;据所学,义务教育的实现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据所学,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国家宏观调控放松,排除C项;据所学,战后女权运动主要争取的是政治地位,不是就业增多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5.(2022·陕西省高三11月联考·21)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兴起,在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信息社会中,诸如修理、修缮、缝补、护理等传统服务行业,将会由于电脑的应用和机器人的普遍使用而难以寻觅到“知音”。这说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与发展()A.反映出知识累积引领时代潮流B.强化了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C.推动社会生活领域的更新换代D.促进了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答案】D【解析】提干提到“修理、修缮、缝补、护理等传统服务行业”将会因为电脑和机器人的应用而逐渐被替代,这说明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会使得传统的第三产业发生变化,从而助推第三产业的结构性调整,故选D项;题干反映的不是知识累积的结果,而是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信息社会导致了传统的某些第三产业部门逐步走向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与信息相关的第三产业部门的崛起,所以并不是在弱化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某些传统的第三产业部门技术领域里的更新换代,而不是社会生活领域里的更新换代,排除C项。6.(2022·浙江省宁波市高三11月模拟·24)根据密歇根大学谢尔登·丹齐格的调查,从1969到1997年,美国收入不均的情况恶化了,0.5%的最富有者的收入占总收入的11%左右,而最底层60%的家庭所占的收入份额却不断下降。财富不均的情况也在扩展,1%的最富有家庭支配着全部财富的将近40%,而最底层40%的家庭拥有的财富只占全部财富的0.2%。这反映了美国()A.政府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B.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C.“混合制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D.垄断资本依然占据着支配地位【答案】D【解析】据材料“1%的最富有家庭支配着全部财富的将近40%,而最底层40%的家庭拥有的财富只占全部财富的0.2%”可知,美国社会贫富分化差距大,1%的最富有家庭支配着全部财富的将近40%,说明垄断资本依然占据支配地位,故选D项;材料分析了美国收入贫富差距大的事实,未提到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知识经济飞速发展,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运行机制发生变化,而材料时间是70年达至90年代,排除B项;“混合制经济”的含义是在经济成分中既有市场经济又有计划经济成分,与材料所反映的美国贫富差距大无关,排除C项。7.(2022·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期中考试·13)1969年,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新闻周刊》等报刊的记者、编辑参加反战游行示威;1970年,美国多所大专院校的师生罢课罢教参加反战运动,10多万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上述运动()A.反映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B.促使政府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C.直接导致美国政府从越南撤出军队D.受到了反种族歧视运动的影响【答案】D【解析】当时许多亚裔人认为,这场战争的性质是美国对反越战运动亚洲人进行的种族歧视与种族侵略,所以反战运动既是追求和平的运动也是体现反种族歧视的运动,故选D项;20世纪80年代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而且材料主旨是美国的反战运动,不能体现世界的发展方向,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反对美国的对外侵略战争而不是本国的民主政治,排除B项;1973年美国从越南撤军,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8.(2022·湛江市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16)图3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曲线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图3A.阶段①——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减少B.阶段②——出现“滞胀”、物价下跌C.阶段③——国家大规模增加福利支出D.阶段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答案】D【解析】据曲线图可知,阶段④时期是20世纪90年以后,美国经济平稳增长,据所学知识,在经历了70年代的经济滞胀以后,美国放弃原来的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始了“新经济”时代,故选D项;阶段①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此时的经济政策是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排除A项;阶段②时期西方国家逐渐出现滞胀现象,物价上涨,排除B项;阶段③时期为摆脱滞胀,发达国家纷纷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福利支出,排除C项。9.(2022·广东省新高考高三10月测评·15)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这一著作中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经济影响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结果,应当认为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的瓦解。这个情况决定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该理论()A.意在强调计划经济的强大生命力B.忽视了世界经济合作的重要性C.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弊端D.正确判断了战后世界经济走向【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斯大林的理论认为二战后世界市场瓦解,使得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进一步加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理论忽视了世界经济合作的重要性,故选B项;材料中斯大林的理论并未探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利弊,排除A项;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弊端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该理论忽视了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并未正确判断战后世界经济走向,排除D项。10.(2021·广东高考·14)图1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该图原文为英文)图1A.货币贬值已缓解了经济危机B.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D.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答案】B【解析】漫画呈现的是胡佛与罗斯福的一段对话。时间:3月4日;地点:白宫;对话内容:胡佛提出“家具贷款银行法案”,遭到了罗斯福的善意拒绝。结合所学可知,在经济危机中,胡佛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拯救经济的法案,对经济进行有限干预,结果都失败了,这说明其未从根本上改变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故选B项;1933年3月4日罗斯福上台后实行货币贬值,经济危机并没有马上得到缓解,“已缓解”表述不当,排除A项;罗斯福上台后才开始实施社会救济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表述不当,排除C项;材料只是提及罗斯福上台执政,无法体现新政实施后国家干预政策的效果,排除D项。11.(2023·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35)自1884年,巴涅特在英国创建第一个社区睦邻馆起,到1922年已发展至60多间。睦邻运动主要开展济贫活动、社会问题研究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睦邻运动影响力逐渐减弱。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福利国家的建立B.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C.世界和平的实现D.美苏冷战对峙的冲击【答案】A【解析】据材料“睦邻运动主要开展济贫活动、社会问题研究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睦邻运动影响力逐渐减弱”,可知睦邻运动主要服务于社区基层群众,是一种济贫组织,但是伴随着战后福利国家的兴起,睦邻馆在社会福利建设中的功能逐渐被政府所取代,故选A项;政府加强福利国家建设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表现,排除B项;世界和平的实现只是战后社区福利建设的客观条件,排除C项;美苏冷战对峙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不利于福利国家的建设,客观上有利于社区睦邻运动的发展,排除D项。12.(2022·海南海口二模·13)现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1883—1946年)认为,“充分就业和福利制度保障了工人的生活水平,这可以扩大市场需求,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凯恩斯的经济思想()A.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D.提高了人们工作积极性【答案】C【解析】据材料“充分就业……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可知,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和福利制度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故选C项;“实现”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福利制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排除B项;福利制度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部分不想工作的懒汉,排除D项。13.(2022·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上期末·25)1982年3月,美国公布了“高边疆”计划,其核心为借助美国空间技术的优势,在经济上开发太空,同时在外层空间设防,实现军事化。这一计划的实施()A.受到了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B.体现了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C.推动了人类太空时代的到来D.反映了政府干预职能的加强【答案】A【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诸多领域,美国“高边疆”计划的核心是发展空间技术,开发太空,明显受到了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故选A项;此时美国霸主地位没有动摇,排除B项;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排除C项;政府干预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14.(2022·辽宁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16)1970年尼克松政府基于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的状况,提出家庭援助计划,仅对有工作的低收入家庭进行救济;1992年克林顿政府因为许多美国人讨厌现行的福利制度,深信它的受益者大都是那些品质不足以享受福利待遇的穷人,所以承诺进行改革。这说明,美国的()A.低收入家庭日渐增多B.福利制度在兼顾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C.社会治理能力减弱了D.福利制度极大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答案】B【解析】据材料“仅对有工作的低收入家庭进行救济……深信它的受益者大都是那些品质不足以享受福利待遇的穷人,所以承诺进行改革”可知,美国的福利制度注意社会效率,尽量避免使穷人堕落,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美国政府的福利制度,不能说明低收入家庭增多,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美国政府对福利制度的调整,是美国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表现,排除C项;据材料“尼克松政府基于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的状况,提出家庭援助计划”可知,福利制度极大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是尼克松政府调整福利政策之前,福利制度的弊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15.(2022·湖北省部分市州高三年级元月联合调研考试·14)20世纪开始后不久,“美国每10名工人中只有3名受雇于服务业,10人中有7人从事商品生产。到1950年,这些比例更接近于均衡。到1968年,每10人中有6人从事服务业。”上述变化反映了()A.科技先导作用凸显B.美国发展“新经济”C.政府经济职能强化D.美制造业趋于衰落【答案】A【解析】题干提及20世纪初到1968年,美国工人从事服务业者越来越多,且从30%增加到60%,结合必修二第89页所学: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迅速发展,可知科技发展工人结构变化,生产型工人减少,服务型工人增加,故选A项;美国出现“新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题干未题干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项;“美制造业趋于衰落”不合史实,排除D项。16.(2022·河南省高考联盟高三12月联考·24)1965年,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创建了“中间技术开发集团”,他提出一种对工业经济学的批判性分析,首先批判的就是工业经济对环境的冲击。同时他还批判为提高产量而乱用新技术的行为。他的观点()A.否定了工业革命的作用B.适应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C.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D.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答案】B【解析】由材料“首先批判的就是工业经济对环境的冲击。同时他还批判为提高产量而乱用新技术的行为”可知舒马赫意在要大力发展科技产业,既能避免工业革命引发的环境污染,又能合理理性使用新技术,适应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材料并未否定工业革命的作用,舒马赫的观点是对工业革命进一步的发展,排除A项;舒马赫的观点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知识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D项。17.(2022·八省八校高三第一次T8联考(湖南卷)·16)有人认为,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个人全球化”时代,机器、劳动力、设备、能源等实体物质将不再是决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决定性要素。这一论断主要基于()A.新科技革命与经济增长模式变化B.世界经济凸显互联互通C.世界多极化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D.个人主义成为世界潮流【答案】A【解析】据材料“‘个人全球化’时代……实体物质将不再是……决定性要素”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信息技术变革,知识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迅猛发展,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人的智慧、知识的作用更为明显,成为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决定性要素,故选A项;“个人全球化”时代强调人的智慧、知识的作用,排除B项;当今世界仍然是多极化趋势,排除C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潮流,排除D项。18.(2022·云南省师大附中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35)1985年,西欧国家制定了发展高科技的“尤里卡计划”。20世纪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了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确保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日本政府也提出了“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这些举措说明()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已过时B.美国科技创新投人超越其他国家C.科技发展与创新成为时代潮流D.日本西欧科技创新水平超越美国【答案】C【解析】“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了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确保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日本政府也提出了‘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说明这些大国对科技创新非常重视,代表世界已经形成对科技创新达成共识,故选C项;“尤里卡计划”“信息高速公路”本身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排除A项;“确保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只能说明美国想保其领先地位,但无法知道他们的投入数量,排除B项;“日本政府也提出了‘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表明日本发展科技创新的目标,无法判断其科技水平,排除D项。19.(2022·广东省2022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15)二战以来,科学研究出现新模式——“大科学”。它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联系起来,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只能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织。这()A.推动了现代科学的诞生B.激化了美苏的关系C.带来了国家职能的强化D.推动了科学的转化【答案】C【解析】据材料“只能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织”可知,“大科学”的发展需要强大力量的支撑,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强化对经济的干预,故选C项;“大科学”是现代科学发展的结果,属于现代科学的内容,而非现代科学诞生的原因,现代科学的诞生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推动的,排除A项;“大科学”是跨越国界的,其并非一国的现象,也与政治斗争无直接关系,因此无法体现激化了美苏的关系,排除B项;“大科学”的出现是科学转化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D项。20.(2022·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高三大联考·14)日本著名学者林直道称:“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是由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企业进行高积累。”下列选项中,符合上述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特点的是()A.战后初期,日本对国民经济进行高度统制B.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C.优先发展经济,发挥政府主导经济的作用D.日本政府战后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由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企业进行高积累”,可知政府在战后日本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故选C项;统制经济主要适用于战争时期,战后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民主化改革,使日本政治局势稳定下来,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排除B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只要流行于社会主义国家,日本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21.(2022·全国甲卷·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各个积极备战的民族国家之间,存在一种均势,在这种环境下,国家开始具有了三种维度:科学国家,目的在于利用科学、技术和发明为国家服务;战争国家,随时准备保卫该国的政治、经济和帝国的利益;社会国家,它专注于解决危险的阶级问题和确保国内稳定。国家的这三个面向并列发展:它们是同一种抱负的不同侧面,同一项事业的不同分支,从柏林到巴黎,从巴黎到伦敦,再从莫斯科到纽约,它们无处不在。——据(印度)萨维帕里·戈帕尔等主编《人类文明史,第7卷:20世纪》上述材料是学者对1914年至20世纪70年代国家发展“面向”的定义和阐释。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世界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面向,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不少于两个面向,且不得与材料中的三个面向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答案】(12分)略【解析】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国家的这三个面向并列发展:它们是同一种抱负的不同侧面,同一项事业的不同分支”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得出论题:金融国家,利用货币优势维护本国利益。福利国家,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来缓和社会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其次,结合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的史实,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分析阐述,如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以其世界最大债权国的经济实力,意图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1944年,签订《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成立世界银行和货币基金组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为美国通过美元维护自身利益提供了便利。同时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干预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了避免贫富差距过大,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收入进行重新分配,构建了类型多样的社会福利制度,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可见,不管是金融国家还是福利国家,虽然发展面向不同,但其核心依然是维护本国利益。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核心考点02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1.(2022·安徽黄山高二下期末·16)在1985年4月的苏共中央全会上,苏共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主要目的是集中财力和物力,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购买西方技术,实现工业部门的快速增长。据此可知,该战略()A.重视国民消费行业的发展B.旨在改变苏联的传统经济模式C.忽视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D.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答案】C【解析】据材料“主要目的是集中财力和物力,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可知当时苏联依然将重点用于重工业生产,并未重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故选C项;“实现工业部门的快速增长”说明当时苏联依然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行业的发展,排除A项;“实现工业部门的快速增长”说明当时苏联依然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延续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苏联依然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说明当时苏共中央坚持美苏争霸的基本立场,不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排除D项。2.(2022·云南昆明高二下期末·16)表2主要指标1960196519701975粮食(万吨)12550121101868014010奶(万吨)6170726083009080基本建设投资(亿卢布)4145608061129电影院数量(万个)10.3414.5415.715.41表2是1960~1975年苏联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统计表,据表可知,该时期()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民众消费需求基本得到满足C.苏联改革的步伐逐步停滞D.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有所缓减【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60年到1970年间,各类指标呈现上升趋势,1970年到1975年间粮食生产下降,其余指标增长缓慢,根据所学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取得了一定成效,到70年代后改革放缓,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的趋势,说明改革仍未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故选A项;表格中只给出了粮食、奶类等消费品的生产数据,并未给消费数据,故B项无法判断,排除B项;苏联的改革没有停滞,但由于未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的趋势,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勃列日涅夫时期仍然重视重工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并未缓解,故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3.(2021.7·云南学业水平·29)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在改革中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多党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据此可知,该领导人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答案】D【解析】略4.(2022·福建省龙岩市高二上期末·7)1962年,学者利别尔曼向苏共中央建议,国家只按品种下达产品的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企业有权自行编制本企业的计划,并按照盈利情况提取奖励基金,为赫鲁晓夫等领导人所采纳。利别尔曼建议及其实施()A.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调整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C.适度扩大了企业自主经营权D.探索了多种所有制经济道路【答案】C【解析】“企业有权自行编制本企业的计划,并按照盈利情况提取奖励基金”这种做法实质就是扩大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企业自主权,故选C项;“国家只按品种下达产品的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企业有权自行编制本企业的计划”可以看出这种企业扩权也是在计划体制之下的微调,不会根本改变体制,排除A项;“国家只按品种下达产品的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这个文件无法判断其照顾的重点是重工业或轻工业,也无法判断国家对重工业的政策,排除B项;“学者利别尔曼向苏共中央建议,国家只按品种下达产品的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这个指示没有涉及到所有制的变化,排除D项。5.(2021·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39)二战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其共同点在于()A.改变了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一定调整D.导致了局势失控和国家的解体【答案】C【解析】赫鲁晓夫改革注入了某些市场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收到了一定效果,即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一定调整,但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故选C项;二者的改革都没有改变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排除A项;二者的改革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戈尔巴乔夫改革发生了根本方向性错误,导致了局势失控和国家的解体,排除D项。1.(2021·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三模·35)据统计,1965年,苏联1763个城市中,具有废水生物净化设施的仅有30个左右,不足苏联城市的2%。许多城市由于缺乏集中的城市净化设施,大量工业废水未经过任何净化直接排入水库,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对居民健康以及周围的大自然造成危害。这说明当时的苏联()A.环境保护技术落后B.片面追求经济效益C.政治体制问题凸显D.国民经济严重滑坡【答案】B【解析】据材料“具有废水生物净化设施的……不足苏联城市的2%”可知苏联不重视废水净化,结合所学知识,1964年勃列日涅夫进行经济改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故选B项;据材料“具有废水生物净化设施”可知苏联具备环境保护技术,排除A项;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会带来个人崇拜,但和忽视废水净化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国民经济获得发展,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排除D项。2.(2021·陕西二模·34)1955年3月,苏共《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的办法》的决议规定,给农庄农场只下达农产品采购量一项指标,其他生产计划均由农庄农场根据农产品采购任务与自己内部需要来确定。这项规定()A.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B.提高了农业产品的质量C.扩大了农作物种植面积D.实现了农产品足量供应【答案】A【解析】据材料“其他生产计划均由农庄农场……来确定”可知,这项规定增加了地方农庄农场的自主性,有利于调动其生产积极性进而推动农业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只提及此项规定的提出,但是并未提及其实施结果,故只能得出其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结论,但是否“提高了”无法看出,排除B项;C项也需要有该计划的实施结果才能证明,材料中证据不足,排除C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据所学赫鲁晓夫改革可知,其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3.(2021·河北邯郸二模·14)1959—1965年苏共国民经济七年发展规划规定,1959—1963年农产品的年均增长速度应为8%,而实际上前4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7%,1963年则为负增长,按价值计算的总产量低于1958年的水平。这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改革的重点开始转向农业B.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C.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D.推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答案】C【解析】苏联农产品年均增长速度远远少于国民经济七年发展规划里规定的速度,而且还出现了负增长,说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没有解决,农民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也就是说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选C项;经济改革的重点开始转向农业是在赫鲁晓夫改革之初,即1956年,排除A项;题干中提到的是农产品年均增长速度问题,没有涉及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问题,排除B项;1959—1964年属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这时改革的重点在农业,而不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排除D项。4.(2021·吉林长春三模·35)表1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经济成就。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项目时间数量(单位:卢布)工业利润总额1965225亿1970560亿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1961—19656.1%1966—19707.7%A.经济改革取得一定成效B.突破了斯大林体制束缚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在短时期内实现工业化【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图表中的数据可发现,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工业利润总额、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都呈现增长的趋势,说明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故选A项;根据所学,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根据材料中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的数据,可发现增长幅度并不大,“显著提高”不准确,排除C项;根据所学,在短时期内实现工业化是斯大林统治时期,排除D项。5.(2021·河北唐山一模·13)1962年9月至1963年底,苏联《真理报》编辑部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关于完善经济管理问题的大讨论。讨论从“如何使企业关心最大的生产效果”问题开始,深入到计划经济和物质刺激的方法。据此可知,该大讨论()A.认可了市场经济的某些原则B.摒弃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C.强调了企业的独立自主地位D.阐明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答案】A【解析】“使企业关心最大的生产效果”和“物质刺激”是关于市场经济的某些做法,故选A项;题干涉及到的主题是经济管理,不是调整工业结构问题,排除B项;“完善经济管理”是强调政府的作用和地位,排除C项;题干是在寻找经济管理改进的手段,而不是经济体制问题,排除D项。6.(2021·清华大学高三3月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13)1957年,赫鲁晓夫对工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组”,用地方行政命令代替中央命令。改组后,苏联的工业管理体制从部——总管理局——企业,改变为经济行政区——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局。这次改组旨在()A.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B.改变国家管理企业的行政办法C.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D.推动经济管理的市场化【答案】C【解析】据材料“用地方行政命令代替中央命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用地方行政命令代替中央命令,给予了地方一定的自主权,故选C项;赫鲁晓夫改革并未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排除A项;“经济行政区”“国民经济委员会”代替“部”的工业管理还是国家管理企业,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仍属于单纯的计划经济,排除D项。7.(2021·云南一模·35)从1988年起,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倡把所谓的“民主化”“公开性”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曾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雷日科夫多年后评论说,“戈尔巴乔夫并没有考虑到过渡阶段的复杂性”,“改革”的“这两个内容同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制度发生了冲突”。这一评论旨在强调()A.原有模式成为破坏改革的关键B.社会矛盾复杂阻碍完成过渡C.忽略国情埋下改革失败的隐患D.个人原因导致整个国家解体【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戈尔巴乔夫并没有考虑到过渡阶段的复杂性”,结合所学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忽视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带来的严重问题,没有相配套的措施,最终导致改革的失败,故选C项;戈尔巴乔夫改革破坏原有模式,排除A项;戈尔巴乔夫改革阻碍社会过渡,不是社会矛盾,排除B项;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排除D项。8.(2021·辽宁葫芦岛高三上学期期末·22)“如同社会发展是永远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样,斯大林去世后,消除斯大林个人给苏联社会主义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改革斯大林体制,都只能在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从当时苏联社会实际出发,逐步进行。”材料意在说明()A.斯大林体制不符合时代要求B.赫鲁晓夫不想突破斯大林体制C.苏联解体源于斯大林体制D.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源于时代环境【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社会发展是永远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改革斯大林体制,都只能在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从当时苏联社会实际出发,逐步进行”说明突破斯大林体制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最初进行改革的赫鲁晓夫改革应该也就具有局限,这不是赫鲁晓夫的责任,而是时代原因造成的,故选D项;题干强调的是“消除斯大林个人给苏联社会主义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而不是说斯大林体制是否符合时代要求,排除A项;题干意在说明赫鲁晓夫突破斯大林体制的艰难,而不是赫鲁晓夫不想突破斯大林体制,排除B项;题干意在说明赫鲁晓夫突破斯大林体制的艰难,而不是苏联解体的原因,排除C项。9.(2022·海南高二下期末·15)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在新技术革命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罕见的经济飞跃发展的黄金时期,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和消费市场扩大,脑力劳动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提高,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据此可知,新技术革命的主要历史作用是()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促进了劳动方式的变革C.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落后D.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答案】A(3分);B(1分);C(0分);D(1分)【解析】根据材料“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和消费市场扩大,脑力劳动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提高,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可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根本上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各环节取得进步,故A项正确,为最佳选项;脑力劳动地位提高,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此类劳动方式在新科技革命之前便存在,劳动方式没有变化但地位在经济结构中有所提升,故B项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完全正确;脑力劳动地位提高,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是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表现,属于社会结构的一部分,故D项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完全正确;发展中国家早在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就已经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非此时开始,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排除C项。10.(2023·湖南三湘新发展联合高三上学期起点调研考试·15)表4所示为1940年及1955年苏联主要食物的人均产量与一战前(1913年)的对比。据此可推知,苏联()表4年份人均谷物产量(kg)人均肉类产量(kg)1913540.231.41940429.724.2195552431.8A.新经济政策取得显著成效B.人民为工业化作出了牺牲C.农业集体化过程较为曲折D.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存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与1913年(一战前)相比,苏联的人均谷物和肉类产量几乎没有增长,甚至小幅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40~1955年,苏联已经成长为欧洲第一大工业国、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这表明苏联长期存在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现象,故选D项;新经济政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C两项;人均食品产量没有增长,并不意味着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提升,故排除B项。11.(2022·山东省枣庄市三模·15)1958年,苏共中央通过决定,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并将机器拖拉机站改组为机器修配站。但原机器拖拉机站的人员不愿变为农庄庄员,其中驾驶员有一半左右离开了农业岗位。这一现象反映了()A.赫鲁晓夫改革缺乏群众基础B.技术工人的待遇高于农庄庄员C.农业机械化的推行阻力重重D.体制因素制约了改革预期效果【答案】D【解析】据材料“原机器拖拉机站的人员不愿变为农庄庄员,其中驾驶员有一半左右离开了农业岗位”可知,赫鲁晓夫把拖拉机卖给集体农庄,这是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正确措施,但由于体制的制约,导致农庄没有足够数量的驾驶员,影响了改革预期效果,故选D项;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受到农民欢迎,说明赫鲁晓夫改革有群众基础,排除A项;没有比较,无法说明技术工人的待遇高于农庄庄员,排除B项;此项是材料的表象,排除C项。12.(2022·山东省淄博市高三4月阶段性诊断考试·14)图5为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图。其中①是()图5A.美国B.苏联C.中国D.日本【答案】B【解析】①在1950年位居第二,其钢产量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这与苏联相对应,二战后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陷于越战泥潭,此时苏联超过美国,位居第一,故选B项;③在1950年位居第一,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位居世界第一,③为美国,排除A项;④在1950年位居第四,在重视发展重工业的政策下,钢产量稳步增长,但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④为中国,排除C项;②在1950年位居第三,二战后其工业遭受重创,但在美国扶植下,快速发展,②为日本,排除D项。13.(2022·辽宁省协作体高三模拟考试·15)1970年,勃列日涅夫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通过组建科学生产联合公司,对科技进步实行统一计划领导,缩短“科研——生产”周期。1979年规定,所有工业部门都要在部一级建立科技发展统一基金,基金由企业和联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利润提成构成。这些措施表明苏联()A.产业结构发生变化B.意识形态产生分歧C.强化计划经济模式D.正在进行改革探索【答案】D【解析】“1970年,勃列日涅夫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通过组建科学生产联合公司,对科技进步实行统一计划领导”这种做法实质是对苏联过去体制的一种改革,其目的是促进工业科技的发展,故选D项;“1979年规定,所有工业部门都要在部一级建立科技发展统一基金,基金由企业和联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利润提成构成”这样做只是能够促进企业与科技更加紧密的结合,通过企业促进科技的发展,但不会对产业结构改变,排除A项;“1970年,勃列日涅夫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这只是一个经济发展方案,不涉及到意识形态,排除B项;“所有工业部门都要在部一级建立科技发展统一基金,基金由企业和联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利润提成构成”实质是让企业承担一分部科研资金,其实质是国家下放了一部分权力,而不强化国家的计划,排除C项。14.(2022·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一轮检测·15)图2是1991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获奖作品《摧毁柏林墙》,照片中一位年青人正在用锤头和凿子拆毁柏林墙。该作品()图2A.表明欧洲地区的军事对抗已经消除B.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瓦解C.展现了民众渴望结束对抗的迫切愿望D.反映了青年一代的沮丧和颓废【答案】C【解析】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阻止了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来往,成为德国分裂、美苏对峙的象征,而题干“1991年”“照片中一位年青人正在用锤头和凿子拆毁柏林墙”,展现了德国统一前德国民众希望消除隔离、渴望统一的愿望,故选C项;“已经消除”绝对化,1991年7月1日华约组织解体,但北约非但没有解散反而东扩,威胁俄罗斯及其假想敌,排除A项;“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瓦解”是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排除B项;画面反映的是德国青年等人民渴望统一的兴奋之情,排除D项。15.(2022·山东省济南市高三年级1月学情检测·15)据统计,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增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