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度高二年级阶段检测(三)生物(选修)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论述,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详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氧元素含量最高,A错误;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不是很大,含量有差异,B错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这体现了统一性,C正确;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有多有少,这取决于生物的功能,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原因,明确统一性是从元素的种类上来说的,而差异性是从元素的含量上来说的。2.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脂肪、磷脂和固醇都属于脂质C.乳糖、葡萄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D.性激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蛋白质、无机盐、糖类、脂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A错误;脂肪、磷脂和固醇都属于脂质,B正确;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葡萄糖在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中均有分布,C错误;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D错误。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相等质量的淀粉比脂肪所含能量多B.ATP和DNA的元素组成不同C.雄激素进入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D.葡萄糖和麦芽糖可被水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相等质量的脂肪比淀粉所含的能量多,因为脂肪中CH元素比例多,A错误。ATP和DNA的元素组成是相同的,即C、H、O、N、P,B错误。雄性激素是脂质类物质,与细胞膜上的磷脂属于同类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正确。葡萄糖是单糖,是不能被水解的糖类,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体内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下列关于细胞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肝糖原和纤维素都只含有C、H、O三种元素B.脂肪是生物体主要的储能物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C.胆固醇与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具有调节功能D.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脂质的种类与作用:脂肪:储能、维持体温;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解:A、肝糖原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糖类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三种元素,A正确;B、脂肪水解的最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B错误;C、固醇类包括胆固醇与维生素D和性激素,属于脂质,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功能,C正确;D、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数目及空间结构有关,D正确.故选:B.考点:糖类的组成元素;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5.下图表示部分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其中数字表示元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分别为Mg、P、Fe、IB.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C.人体缺③会影响正常的有氧呼吸功能D.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以胞吐的方式从细胞中分泌到内环境中【答案】D【解析】图中①是镁元素,是大量元素,②是P,③是铁,④是碘,A正确;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B正确;人体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参与氧气的运输,缺失血红蛋白会影响正常的有氧呼吸功能,C正确;甲状腺激素是从细胞中分泌到内环境中,但血红蛋白只在细胞内,不会分泌出去,D错误。【考点定位】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名师点睛】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情况:6.下列关于生物体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N是组成细胞内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必需元素B.淀粉、麦芽糖和乳糖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C.蛋白质和磷脂是所有细胞中都含有的化合物D.DNA分子中有氢键,RNA分子中没有氢键【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及元素组成与结构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N不一定是组成细胞内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必需元素,例如,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含N元素,A错误;淀粉和麦芽糖都是由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1分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脱水缩合而成,B错误;蛋白质和磷脂都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所以蛋白质和磷脂是所有细胞中都含有的化合物,C正确;DNA分子中有氢键,RNA分子中的tRNA也含有氢键,D错误。7.下列有关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糖是构成DNA和RNA的基本成分B.在烟草细胞中,A、G、T、U的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有6种C.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部分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均能在宿主细胞中逆转录生成DN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核糖是构成RNA的主要成分,但不是DNA的成分,故A错误;烟草细胞中同时含有DNA和RNA,因此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含有A、G的核苷酸分别有2种,含有T、U的核苷酸都只有1种,含A、G、T、U的核苷酸共6种,B正确;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故C错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有的能够进行逆转录,如HIV,有的不能,如烟草花叶病毒,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核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下列化合物中,含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是①胰岛素②乳糖③核苷酸④磷脂⑤脂肪⑥RNA⑦抗体⑧纤维素A.①②⑦ B.④⑤⑧ C.②⑤⑧ D.③⑥⑧【答案】C【解析】①胰岛素和⑦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②乳糖和⑧纤维素均属于糖类,糖类与⑤脂肪只含有C、H、O三种元素;③核苷酸、④磷脂和⑥RNA均由C、H、O、N、P组成。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考点定位】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元素组成9.对下表的有关分析,错误的是()溶液溶质的元素组成检测试剂颜色反应溶质的基本单位甲C、H、O①砖红色葡萄糖乙C、H、O、N等双缩脲试剂②③A.甲可能是麦芽糖溶液B.①是斐林试剂,使用时需水浴加热C.乙液可能是一种酶溶液D.②是紫色,③是核苷酸【答案】D【解析】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性糖,还原糖包括单糖、麦芽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是两个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二糖,故A正确;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故B正确;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因此乙是蛋白质,由于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此乙可能是一种酶溶液,故C正确;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可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因此乙是蛋白质,②是紫色,③是氨基酸,故D错误。10.一条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了下列3种氨基酸: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1个C22H34O13N6分子水解后可以产生3个谷氨酸B.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同时将产生5个水分子C.1个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3个游离的羧基D.在细胞中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至少需要3种tRN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这3种氨基酸都只有1个氨基,从该多肽分子式分析,有6个N,所以含6个氨基酸,为六肽.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A、由分子式可以看出,氮元素有6个,该肽链是六肽,根据氧元素有13个,那么肽键个数是5个,加上一端的羧基中有两个氧元素,故R基团上的氧元素个数是:13﹣(5+2)=6(个),故谷氨酸的个数是3个,故A正确;B、六肽形成时要脱去5分子水,故B正确;C、该多肽链一端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另外R基上还有3个游离的羧基,故C错误;D、每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因此至少需要3中tRNA,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在连续发酵先后制得杨梅酒和杨梅醋的过程中,某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该物质可能是A.乙酸 B.酒精 C.二氧化碳 D.葡萄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因是连续发酵先后制得杨梅酒和杨梅醋,则生成的酒在相应条件下可以转换成乙酸,所以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果酒果醋制作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图解的能力。12.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B.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可对微生物进行计数C.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D.倒置平板可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滴落,造成污染【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微生物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微生物可以形成单菌落,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但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微生物不易分离出单菌落,不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常用来筛选分离微生物,B错误;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C正确;倒平板后,需要将培养皿倒置,以防止培养基蒸发冷凝成的水滴入培养基而造成污染,D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B选项的判断。解答的关键是明确纯化微生物时的两种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涂布平板法)的异同:①两种接种方法作用不完全相同:平板划线法和涂布平板法都能使细菌纯化,但平板划线法不易分离出单个菌落,不能计数;涂布平板法能使单菌落分离,便于计数。②涂布平板法的缺点: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菌落的数目往往比实际数目低。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13.用酵母菌使葡萄汁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酒精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后期细胞生命活动减弱B.产生酒精的同时也有CO2生成,所以发酵过程中需拧松瓶盖放气C.产物积累使pH值发生下降,同时营养物质减少,种群数量下降D.氧气过少导致其无法呼吸,细胞中即无法合成ATP【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酒精具有消毒的作用,对酵母菌同样有毒害作用,A正确;产生酒精的同时也有CO2生成,所以发酵过程中需拧松瓶盖放气,B正确;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物积累使pH值发生改变,营养物质减少,种群数量下降,C正确;酒精发酵是进行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果酒制作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4.苹果醋制作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时间不会对发酵产物产生明显的影响B.过程①和过程②常用的微生物相同C.过程①所需的最适温度低于过程②D.整个制作过程需在无菌、无氧的环境中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发酵时间会对发酵产物产生明显的影响,A错误;过程①为酒精发酵,常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过程②是果醋发酵,常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在果醋的制作过程中,需将培养温度控制在30~35℃范围内,B错误,C正确;整个制作过程均需在无菌的环境中进行,但果酒制作的前期需要有氧环境,以便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并快速繁殖,进而增加酵母菌的数量,后期需要控制无氧环境,以便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果醋制作时需要控制有氧环境,D错误。15.某同学尝试制作果醋,他将新鲜葡萄榨汁后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实验(见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必须先后在葡萄汁中添加适量的酵母菌和醋酸菌B.应把发酵装置始终放于30—35℃的温暖环境中C.果酒发酵时始终关闭阀a、阀b,果醋发酵时打开阀a、阀bD.发酵液的pH会逐渐下降,温度可能略有升高【答案】D【解析】果醋所需菌种是醋酸菌,所以加入醋酸菌;A错误。酵母菌最适温度应为18~25℃,醋酸菌的最适温度是30~35℃;B错误。果酒需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所以阀a要一直关紧,因为在产生酒精的同时还产生CO2,所以要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果醋发酵时打开阀a,关闭阀b;C错误。醋酸菌进行发酵时产生醋酸和水,释放能量,使得发酵液PH逐渐下降,温度升高;D正确。【考点定位】生产果汁酒以及生产醋的装置16.如图为某同学利用海藻酸钠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结果,出现此结果的可能原因不包括A.海藻酸钠浓度过高B.酵母细胞已经死亡C.注射器推进速度过快D.注射器距离液面太近【答案】B【解析】题图中显示没有形成大小均匀的凝胶珠,出现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有海藻酸钠浓度过高,注射器推进速度过快,注射器距离氯化钙溶液液面太近,而不会是酵母细胞死亡,B错误,A、C、D均正确。17.酶制剂、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症的肠溶多酶片含有多种消化酶,但嚼服后会失去疗效B.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常用方法是吸附法,这种方法对酵母细胞活性影响最小C.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溶解氧和营养条件D.固定化细胞不能用于生产胞外酶和分泌到胞外的产物【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肠溶多酶片含有的多种消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嚼服后能被消化道中的消化酶催化水解而失去疗效,A正确;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常用方法是包埋法,B错误;固定化酶的应用中,不需要营养条件,要控制好pH、温度,但与溶解氧无关,C错误;固定化细胞在多步酶促反应中发挥连续催化作用,无分泌到胞外的产物,D错误。18.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固定化酵母实验中,溶解海藻酸钠时,最好采用小火或持续加热的方法B.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污渍时,浸泡时间不足会造成洗涤效果差C.利用DNA不溶于冷酒精的性质除去溶于酒精的物质,从而进一步提纯DNAD.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料酒、香辛料和盐,均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固定化酵母实验中,溶解海藻酸钠时,最好采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A错误;酶与底物作用存在时间依赖性,B正确;利用DNA不溶于冷酒精而杂质可溶的性质,提纯DNA,C正确;含盐量高会使微生物细菌细胞中的水分子将不断进入溶液中,导致细胞脱水致死,而起到防腐的作用,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19.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以下操作步骤错误的是A.将鸡血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并用玻棒快速搅拌释放出DNA等核物质B.在DNA析出和再溶解过程中要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动C.在用酒精析出DNA时,要使用冷酒精,甚至再将混合液放入冰箱中冷却D.鉴定DNA时,需要将甲基绿试剂加入到含DNA溶液中并进行水浴加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将鸡血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并用玻棒快速搅拌目的是加速鸡血细胞破裂释放出DNA等核物质,故A项正确;在DNA析出和再溶解过程中要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动,否则会使DNA断裂,故B项正确;在用酒精析出DNA时,要使用冷酒精,甚至再将混合液放入冰箱中冷却,有利于DNA中的杂质与DNA分离开,故C项正确;鉴定DNA时,需要将二苯胺试剂加入到含DNA溶液中并进行水浴加热,故D项错。考点:本题考查了“DNA的粗提取及蛋白质提取技术”的相关知识。20.在采用鸡血为材料对DNA进行粗提取的实验中,若需进一步提取杂质较少的DNA,可以依据的原理是()A.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小B.DNA遇二苯胺在沸水浴的条件下会染成蓝色C.DNA不溶于酒精而细胞中的一些物质易溶于酒精D.质量浓度为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具有抗凝血作用【答案】C【解析】考查了DNA粗提取的实验原理。①DNA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溶解在氯化钠溶液中的DNA析出。②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③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二、多项选择题21.下图表示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B为葡萄糖,则C在动物细胞中可能为乳糖B.若C为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A为C、H、0、NC.若C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则B可能为氨基酸D.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可能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染色体、核糖体中【答案】ABD【解析】【分析】单体是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分别为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多聚体。【详解】若B为葡萄糖,则C为多糖,在动物细胞中的多糖可能为糖原,A错误;若C为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A代表的元素为C、H、O、N、P,B错误;若C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则C为蛋白质,此时B为氨基酸,C正确;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为DNA,DNA可能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染色体中,但不存在于核糖体(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中,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简要概念图,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考生对细胞中几种主要的大分子化合物的种类及其基本组成单位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2.下列有关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毛霉是参与腐乳发酵的优势种群B.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制作腐乳可大大缩短制作时间C.在腐乳发酵的全过程中必须保持毛霉的活性D.制作成功的腐乳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答案】AD【解析】试题分析:腐乳发酵所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故A正确;腐乳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是15~18℃,故B错误;让毛霉在豆腐上生长时需要保持活性,而腌制过程中毛霉失去活性,故C错误;制作成功的腐乳色泽一致,味道鲜美,故D正确。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D。考点:本题考查腐乳制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3.某实验小组制作的固定化酵母凝胶珠颜色很浅且硬度大、易开裂。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酵母细胞没有充分活化 B.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偏低C.CaCl2溶液浓度过大 D.在CaCl2溶液中浸泡时间可能过长【答案】BCD【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制作的固定化酵母凝胶珠颜色很浅,说明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而不是酵母细胞没有充分活化,A错误,B正确;刚形成的凝胶珠应在CaCl2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Ca2+与Na+充分交换,形成稳定的凝胶珠,如果形成的凝胶珠硬度大、易开裂,则说明CaCl2溶液浓度过大或在CaCl2溶液中浸泡时间可能过长,形成的凝胶珠不稳定造成的,C、D正确。24.下图是围绕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进行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本研究的自变量只有温度B.本研究的因变量可能是污渍残留量C.两类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都为t1D.温度超过t2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答案】AC【解析】【分析】本题以坐标曲线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分析曲线图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洗衣粉的种类,A错误;本实验是围绕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进行的研究,因此研究的因变量可能是污渍残留量,B正确;若纵坐标表示污渍残留量,则加酶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为t1,普通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为t2,C错误;温度超过t2后,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不再改变,说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D正确。25.下表是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操作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试剂操作作用A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止血液凝固B蒸馏水与鸡血细胞混合保持细胞形状C蒸馏水加入到溶解有DNA的NaCl中析出DNA丝状物D冷却的酒精加入到过滤后DNA的NaCl中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A.A B.B C.C D.D【答案】AC【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流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柠檬酸钠溶液是抗凝剂,与鸡血混合后可防止血液凝固,A正确;在鸡的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其作用是使血细胞吸水膨胀,加速血细胞破裂,B错误;在溶解有DNA的2mol/L的NaCl溶液中加入蒸馏水,其作用是使NaCl溶液的浓度降低至0.14mol/L,此时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最小,从而使DNA析出,C正确;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D错误。三、非选择题26.下图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请分析回答:(1)葡萄酒是一种很容易消化的低度发酵酒。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进行____,通过出芽生殖方式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进行发酵获得葡萄酒。在葡萄汁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葡萄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__________来检验。工业生产葡萄酒时,为有利于葡萄的压榨出汁、葡萄汁清澈透明,可加入_____酶。(2)喝剩的葡萄酒放置时间长后酒味变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制作葡萄酒,需将温度严格控制在_________℃。制作葡萄酒后制果醋,应将温度严格控制在_____℃。(4)甲装置中,A液体是________,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若用乙装置酿制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氧呼吸(2).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3).重铬酸钾(4).果胶酶(5).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6).18-25℃(7).30—35℃(8).葡萄汁(9).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10).每隔12小时左右(一定的时间)将瓶盖拧松一次(11).既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又防止了杂菌的污染(12).既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解析】【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1)葡萄酒的酿制,选用的菌种为酵母菌,其原理是先通气,让酵母菌早期进行有氧呼吸,通过出芽生殖方式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进行发酵获得葡萄酒。在葡萄汁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来源于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因此葡萄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重铬酸钾来检验。果胶酶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果胶水解为半乳糖醛酸,从而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可见,工业生产葡萄酒时,为有利于葡萄的压榨出汁、葡萄汁清澈透明,可加入果胶酶。(2)喝剩的葡萄酒放置时间长后酒味变酸,其原因是:在有氧存在时,醋酸菌发酵,将酒精变为醋酸。(3)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制作葡萄酒时,需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范围内。果醋发酵,常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所以在制作葡萄酒后制果醋,应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范围内。(4)由题意“酿制葡萄酒”可知:甲装置中,A液体是葡萄汁。NaH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在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会产生大量的CO2,若不及时排气,将会导致发酵瓶爆裂。因此若用乙装置酿制葡萄酒,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每隔12小时左右(一定的时间)将瓶盖拧松一次。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的优点是:既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又防止了杂菌的污染。(5)利用葡萄汁酿制葡萄酒的过程,酵母菌代谢活动产生的大量CO2可造成汁液溢出发酵瓶。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中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既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可防止发酵旺盛时产生的CO2造成汁液溢出发酵瓶。【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流程、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等相关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信息并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作答。27.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横线”上相应的元素: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2)植物细胞内,物质E是___________,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3)相同质量的物质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_。(4)物质C的种类取决于________,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物质G由n条多肽链构成,从C→G过程中,产生k分子的水,则物质G的组成单位的平均分子量为________。(5)蓝藻细胞内的H是__________,蓝藻细胞的光合色素中含镁元素的是______。【答案】(1)C、H、OC、H、O、N(2)淀粉葡萄糖(3)F(4)R基(m+18k)/(k+n)(5)DNA和RNA叶绿素【解析】(1)多糖和脂肪的组成元素都为C、H、O,所以为C、H、O;蛋白质含有C、H、O、N四种元素,核酸含有C、H、O、N、P五种元素,所以它们共有C、H、O、N四种元素.(2)在植物细胞内,物质E多糖是淀粉,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3)相同质量的物质E糖类和F脂肪,由于脂肪含有的碳和氢较多,所以彻底氧化分解,脂肪释放能量较多.(4)物质C为氨基酸,它的种类取决于R基,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物质G蛋白质由n条多肽链构成,从C→G过程中,产生k分子的水,则物质G的组成单位氨基酸的总的质量为m+18K,氨基酸总数为k+n,所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18k)/(k+n).(5)蓝藻细胞内的H是DNA,蓝藻细胞的光合色素中含镁元素的是叶绿素【考点定位】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及功能【名师点睛】学生对蛋白质的计算理解不清利用形成蛋白质的结构图解完成相应的计算规律肽链
数目
氨基酸
数目
肽键
数目
脱去水
分子数
多肽的相对
分子质量
氨基
数目
羧基
数目
1条
m
m-1
m-1
ma-18(m-1)
至少
1个
至少
1个
n条
m
m-n
m-n
ma-18(m-n)
至少
n个
至少
n个
注: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特别提醒(1)有时还要考虑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肽链上出现二硫键(—S—S—)时,要再减去2(即两个氢原子),若无特殊说明,不考虑二硫键。(2)若为环状多肽,则可将公式中的肽链数视为零,再进行相关计算。28.某家庭拟自制酵母菌菌种酿制葡萄酒,请帮助完成酿制计划,并分析相关问题:(1)制菌种步骤1:挑选白色斑点较多的葡萄,取皮加入培养液中,获得提取液。①葡萄上的白色斑点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2:菌种纯化②图乙所示的菌种纯化方法是______________。步骤3:将菌种用培养液扩大培养。③若要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计数可采用血球计数板操作,方法是:先将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在显微境下计数;也可采用图甲所示的方法____________。在相同条件下,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对同一培养液进行计数时,在操作和计算均正确的前提下,发现前者计数结果明显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2)挑选葡萄冲洗并晾干。(3)破碎装瓶:不要将瓶装满,要留1/3的空间。(4)接种并加糖发酵:所加糖量不要太多,可按照10∶1的比例加糖。若所加糖量过多,可能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过滤:约一星期后将发酵液用尼龙布反复过滤,充分去除渣滓。(6)密封:后期发酵。【答案】(1).酵母菌菌落(2).平板划线法(3).盖玻片(4).稀释涂布平板法(5).前者统计的是活菌和死菌的数量,后者只能统计活菌的数量(6).酵母菌失水过多死亡【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纯化微生物的接种方法与计数、果酒的制作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1)①葡萄皮上附着有野生型酵母菌,所以葡萄上的白色斑点很可能是酵母菌菌落。②图乙的操作使用了接种环,由此可判断:图乙所示的菌种纯化方法是平板划线法。③图甲的操作使用了涂布器,说明图甲所示的菌种纯化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可以对微生物进行计数。采用血球计数板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在显微境下计数;也可采用图甲所示的稀释涂布平板法。在相同条件下,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对同一培养液进行计数时,在操作和计算均正确的前提下,发现前者计数结果明显偏大,可能的原因是:前者统计的是活菌和死菌的数量,后者只能统计活菌的数量。(4)在接种并加糖发酵的环节,若所加糖量过多,会导致培养液浓度过大,这可能会导致酵母菌因失水过多而死亡。【点睛】纯化微生物时的两种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辨析:①两种接种方法作用不完全相同: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使细菌纯化,但平板划线法不易分离出单个菌落,不能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能使单菌落分离,便于计数。②稀释涂布平板法的缺点: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菌落的数目往往比实际数目低。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29.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1)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_____________。(2)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过程中,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________。(4)接种环通过灼烧来灭菌,完成步骤④中划线操作,共需灼烧接种环__________次。【答案】(1).筛选出菌株Q(2).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3).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4).强(5).6【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纯化培养及其分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1)为了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菌株Q,就要人为提供有利于该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所以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其目的是筛选出菌株Q。(2)振荡培养,可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同时也能增加培养液中溶氧量。(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的过程中,由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所以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在以多环芳烃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单菌落周围的多环芳烃菲被降解而形成分解圈,因此分解圈越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越强。(4)为了防止造成污染,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在完成步骤④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进行1次灼烧灭菌。可见,完成步骤④中划线操作,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纯化微生物时常用的接种方法及其操作流程、培养基的类型与特点及用途、微生物的分离等相关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情境,从题意和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30.为探究微生物的抗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与相应的环境因素有关,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实验选用对链霉紊敏感的原始大肠杆菌K12,培养基3、7、11中含有链霉素,其它培养基中不含链霉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对链霉紊敏感的原始大肠杆菌K12菌种涂布在培养基1的表面培养,接着通过右图“印章”将培养基1中的菌群对应“印”在培养基2、3上培养。培养基3的A点处有菌落生长,将培养基2中相应的A点位置上的菌落挑出少量移入试管4中,反复几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推测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分析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2)培养基3、7、11中的菌落具有_____________特性。逐一比较3号和2号培养基、7号和6号培养基、11号和10号培养基后发现,两培养基菌落数越来越接近,说明_____________。此现象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3)4号、8号试管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号试管中的培养基除水、无机盐外,还必须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成分。(4)微生物实验中对培养基、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通常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的标号依次是______________。(①高压蒸汽灭菌②灼烧灭菌③化学消毒)(5)若一培养基中有5种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它们都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G,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那么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__________。物质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突变体ABCDEGl---+-+2-+-+-+3-----+4-+++-+5++++-++:表示生长一:表示不生长【答案】(1)微生物的抗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抗链霉素菌种是从没有接触过链霉素的细菌中获得的(2)抗链霉素抗链霉素的菌种越来越纯选择(3)培养增加大肠杆菌的数量碳源和氮源及琼脂(凝固剂)(4)①②③(5)E—A—C—B—D—G【解析】试题分析:(1)反复几次实验,发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K12菌生长数量比有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多,说明微生物的抗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抗链霉素菌种是从没有接触过链霉素的细菌中获得的;(2)培养基3、7、11具有链霉素是选择培养基,所以在该培养基中生存的微生物具有链霉素抗性,逐一比较3号和2号培养基、7号和6号培养基、11号和10号培养基后发现,两培养基菌落数越来越接近,抗链霉素的菌种越来越纯;(3)转到液体培养基中扩增大肠杆菌的数目;12是斜面培养基所以还要具有碳源和氮源及琼脂(凝固剂);(4)培养基采用①高压蒸汽灭菌,接种环②灼烧灭菌,实验操作者的双手⑨化学消毒,如75酒精;(5)由突变体1可知D—G,2可知B—D,4可知C—B,5可知A—C,所以是E—A—C—B—D—G。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31.某生物兴趣小组用加酶洗衣粉进行探究实验,下表(不同温度除去不同污渍所需时间对照表)是他们记录的原始数据:(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最好用全自动洗衣机进行洗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加酶洗衣粉对上述三种污渍洗涤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__。(3)加酶洗衣粉中的酶______(填“是”或“不是”)固定化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答案】(1).水温和污渍的种类(2).除去污渍需要的时间(3).更好地控制水量、洗涤时间、洗涤力度等无关变量(4).奶渍(5).不是(6).酶没有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解析】分析】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表格信息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固定化酶的含义及特点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分析表中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水温和污渍的种类,因变量是除去污渍需要的时间。由于使用全自动洗衣机洗涤,能够更好地控制水量、洗涤时间、洗涤力度等无关变量,所以实验中最好用全自动洗衣机进行洗涤。(2)表中信息显示:对于相同污渍而言,在60℃时,加酶洗衣粉除去污渍所需时间最短;但对于不同污渍而言,在50℃至60℃范围内,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所需时间明显短于除去其他污渍所需时间。可见,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加酶洗衣粉对上述三种污渍洗涤效果最佳的是奶渍。(3)固定化酶是指用物理学或化学的方法将酶与固相载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仍具有酶活性的酶复合物,在催化反应中,它以固相状态作用于底物,反应完成后,容易与水溶性反应物和产物分离,可被反复使用。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没有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因此不是固定化酶。【点睛】依据题意准确定位实验目的(探究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不同污渍的洗涤效果),以此为切入点,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和表中呈现的信息找准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并与固定化酶的含义及特点建立联系,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综合分析解答。3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Ⅰ.某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来包埋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下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的活性和酶的数量)。⑴从如图可以看出:固定化小麦酯酶比游离的小麦酯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_____。⑵从如图可以看出:海藻酸钠浓度为3%时的小麦酯酶活力最强。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如下:⑴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⑵影响此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此步的操作应采用_______,以防止发生焦糊现象。⑶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后才能和酵母混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⑷刚形成的凝胶珠要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⑸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则说明海藻酸钠浓度_________(过低/过高)。⑹此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法,固定化酵母细胞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⑺制备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强(2).酶的数量不足(3).正常生活(4).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5).高温导致酵母菌细胞死亡(6).使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7).过低(8).包埋法(9).可以重复使用(10).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的材料中漏出【解析】【分析】由题意和图示呈现的信息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固定化酶、固定化酵母细胞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Ⅰ(1)由图1可知,当温度变化时,游离酶的酶活力比固定化酶变化明显,说明固定化小麦酯酶比游离的小麦酯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强。(2)图2曲线表明:海藻酸钠浓度为3%时的小麦酯酶活力最强。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二零二四年度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解决方案开发合同
- 2024年度建筑施工合同标的的工程质量2篇
- 用工协议书范本范本完整版3篇
- 样板间的装修合同范本 3篇
- 糖尿病心衰患者宣教
- 糖尿病诊疗病例
- 护工服务合同协议书
- 合伙开超市协议书
-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范文
- 幼儿园挂聘医生协议书(2篇)
- 公益创投项目申报书
- GA/T 72-2013楼寓对讲电控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
- GA 563-2005警服春秋执勤服
- 陶瓷基复合材料要点课件
- Fortebio-分子相互作用仪课件
- 国有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问题及建议(五篇材料)
- 直埋光缆施工规范
- 曾华 民族传统体育(陀螺)
- 欧盟垃圾焚烧污染物排放标准DIRECTIVE-2000(中文版)
- VDA6.3 基本知识培训教材
- 木质防火门制作及安装工程施工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