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同步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46c27675ab25eca6b75f8bca1547592/646c27675ab25eca6b75f8bca15475921.gif)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46c27675ab25eca6b75f8bca1547592/646c27675ab25eca6b75f8bca15475922.gif)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46c27675ab25eca6b75f8bca1547592/646c27675ab25eca6b75f8bca15475923.gif)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46c27675ab25eca6b75f8bca1547592/646c27675ab25eca6b75f8bca15475924.gif)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46c27675ab25eca6b75f8bca1547592/646c27675ab25eca6b75f8bca154759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司马谏议书作者:王安石部编版必修下情境导入回顾历史,一些力图富国强兵的变法者往往遭到传统势力的阻挠,王安石也不例外。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是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这篇《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我们或许能从中了解到王安石实施变法所受的阻力及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学习任务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掌握文中的重要的文言知识;背诵全文。赏析本文严谨的逻辑结构和说理透彻的语言。体会作者推行新法的坚定立场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素养目标积累重点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学习作者针锋相对进行驳斥的论证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学习作者坚持改革、勇于担当的精神。答司马谏议书“答”即“答复、回复”之意。司马,指司马光。“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答司马谏议书》文题意思:给司马谏议大夫的回信。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江西省)。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仁宗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神宗熙宁三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在神宗的支持下,制定并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司马光执政后尽废新法(除置将法外),王安石忧愤去世。因封荆国公,故称“王荆公”。谥文,故又称“王文公”。王安石的诗文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主要作品有《答司马谏议书》《伤仲永》《游褒禅山记》等散文名篇;诗歌《泊船瓜洲》《登飞来峰》等。有《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存世。
走进作者改革家王安石保守派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写作背景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保守派代表人物当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司马光多次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读了司马光的第一封信,颇不高兴,出于礼节,只回了一封短信,没有就司马光的意见作实质性答复。司马光心有不甘,又写了第二封信,进一步阐明变法(青苗法)的不当之处,其意仍在说教。王安石接信后,又回了封信,就司马光第一封信作了较为具体的答复,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答司马谏议书》。“政敌”与“诤友”司马光王安石和司马光,既是朋友又是政敌,两人的政治主张针锋相对,彼此都认为对方的执政方针荒谬至极。王安石大权在握,皇帝询问他对司马光的看法,王安石大加赞赏,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对他的人品、能力、文学造诣都给了很高的评价。正因为如此,虽然司马光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但是并没有因为大权旁落而陷入悲惨的境地,总而得以从容地“退江湖之远”,吟诗作赋,锦衣玉食。“政敌”与“诤友”神宗死后,司马光担任宰相。皇帝询问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时,司马光说:“王安石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皇帝说了一句话“卿等皆君子也!”1086年,王安石去世。司马光预感到王安石身后,可能会遭受世俗的鄙薄和小人的凌辱。他立即抱病作书,告诉右相吕公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之处甚多......方矫其失,革其弊,不幸介甫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光意以谓朝廷宜优加厚礼,以振起浮薄之风。”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甚为怡当、王安石的文章在气势上常人所不能及,所发议论多带锋芒、无平庸之气。朝廷根据司马光的建议,追赠王安石为太傅,赠谥号为“文”。王安石与司马光宋神宗赵顼即位以后,年轻气盛,朝气蓬勃,决心振兴祖业。虚心下问、多方征求治国方略以后,感到王安石提出的一整套激进、大胆的变革方案符合自己的理想。熙宁二年(1069年),重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在思想上,王安石主张开源,司马光主张节流。司马光和王安石因政见不同,在一些问题上进行激烈的争辩,有时在皇帝主持的议政会议上也毫不相让。王安石受到重用,司马光从宰相的位子上被赶了下来。皇帝问王安石他对司马光的看法,想不到,王安石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对他的人品、能力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被免职,皇帝重新启用司马光为宰相。这时很多人都在向皇帝告王安石的状,皇帝于是征求司马光的意见。司马光告诉皇帝:王安石疾恶如仇,胸怀坦荡,陛下万不能听信谗言。皇帝听完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说了一句话:卿等皆君子也!王安石和司马光虽然政见不合,却都心胸坦荡。对事不对人,只就事论事。卿等皆君子文本细读
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启(写信说明事情):昨日蒙教,窃(私自,这里用作谦辞)以为与君实游处(同游共处,交往)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常常)不合,所操(持)之术(方法、主张)多异故也。虽欲强聒(唠叨不休。聒,说话声嘈杂),终必不蒙见察[被(您)理解],故略(简略)上报(写回信),不复一一自辨(同“辩”,分辩)。重念(又考虑到)蒙君实视遇(看待,对待)厚,于反覆(指书信往返)不宜卤莽(粗疏草率。卤,同“鲁”),故今具(详细地)道所以(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冀(希望)君实或见恕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词义,概括文本的基本内容。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写信说明事情私自,这里用作谦辞同游共处,交往常常持方法、主张唠叨不休。聒,说话声嘈杂被(您)理解简略写回信同“辩”,分辩又考虑到看待,对待指书信往返粗疏草率。卤,同“鲁”详细地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原因: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目的: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
盖儒者(这里泛指一般封建士大夫)所争,尤(特别)在于名(事物的名称、概念)实(事实,名称、概念实际所指),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根本道理)得(清楚)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求)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怨恨,指责)也。某则以谓(以为,认为)受命于人主(君主),议法度(法令制度)而修(修正)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负有专责的官吏),不为侵官;举(施行)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批驳不正确的言论),难(排斥)壬人(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本来)前(预先)知其如此也。这里泛指一般封建士大夫特别事物的名称、概念事实,名称、概念实际所指根本道理清楚求怨恨,指责以为,认为君主法令制度修正负有专责的官吏施行批驳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本来预先根据第二段的内容,我们可以推知司马光写给王安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司马光指责王安石的变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从而造成“天下怨谤”。针对司马光的指责,王安石是如何一一反驳的?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为天下理财辟邪说,难壬人驳“侵官”驳“生事”驳“征利”驳“拒谏”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顾念,忧虑)国事、同俗(附和世俗)自媚(献媚讨好)于众为善,上乃(却)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抵制,斗争)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士大夫”),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形容声势盛大或凶猛)?盘庚之迁,胥(相互)怨者民也,非特(不仅)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计划),度(考虑)义(适宜)而后动,是(认为正确)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施恩惠)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做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愿意领教的。知,“领教”的意思)。顾念,忧虑附和世俗献媚讨好却抵制,斗争代词,指上文所说的“士大夫”形容声势盛大或凶猛相互不仅计划考虑适宜认为正确施恩惠做事愿意领教的。知,“领教”的意思上:欲变此。人:习于苟且。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123在如此严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哪些语句体现了这种态度?坚持变法,义无反顾。“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没有缘由)会晤(见面),不任(不胜)区区(小,用作自称的谦辞)向往(仰慕)之至!没有缘由见面不胜小,用作自称的谦辞仰慕本段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是古时书信常规的结尾。问题探究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责任与担当”,这在王安石身上是如何体现的?王安石不但驳斥了司马光的种种指责,而且还直截了当地阐明了关于为官必须“大有为”、必须“膏泽斯民”的观点:“如君实(即司马光)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王安石关于为官必须“大有为”、必须“膏泽斯民”的观点反映了为官从政的一种担当精神,今天重读《答司马谏议书》,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是前人从未做过的极其伟大的事业,要同一切守旧思想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和战斗的勇气。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处理和克服改革路上遇到的一切问题和困难,知难而进,顶狂风,战恶浪,去夺取胜利。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与时俱进,避免走向人民的对立面。含英咀华本文的论证方式是驳论,其批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试结合文章具体分析。①直接反驳,如“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借助论据反驳,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这里就举出了有利的根据,说明不是自己独断专行,而是受命于皇帝,是朝廷议过的法度,指出这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合理合法的。③举出史实进行反驳,如“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这里以盘庚迁都的典故表示自己不会因流言蜚语而改变立场,既委婉地反驳了对方的责备,又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坚定决心。整个反驳是明确而有力的,言简意赅。演绎论证是由两个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完成推演。司马光信中论证“今君实所以见教者”所运用的逻辑推理形式如下:大前提:侵官以致天下怨谤也,生事以致天下怨谤也,征利以致天下怨谤也,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小前提: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都是革新活动。结论:所以,革新活动以致天下怨谤也。请模仿以上推理形式,结合文本内容,从对司马光的四个指责中任选一个进行反驳。示例:驳“侵官以致天下怨谤也”大前提:只有不受命于人主、议法度不修之于朝廷、不授之于有司才是侵官。小前提:革新活动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结论:所以,革新活动不为侵官,不是致天下怨谤的原因。本文之所以有压倒论敌的浩然正气,是因为有以下特点:立足于理,理足则气势;善于排比,连用排比驳斥对方,势如破竹,无可阻挡;善用反语,如“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铿锵有力。虽全文傲岸之气愤然涌出,强调坚持改革的决心不可逆转,但语气相当委婉,柔中有刚。这固然是由于书信体格式的需要,也出于朋友之间的情意,但更是源于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坦荡胸怀和高度自信。本文语言气势磅礴,寓刚于柔,试进行分析。作者第三段举盘庚迁都的例子有什么作用?既表明自己变法的正确性,又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坚定决心。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说明反对者之多并不表明措施有错误,只要“度义而后动”,确认自己做得是对的,就没有任何退缩后悔的必要。盘庚之迁,连百姓都反对,尚且未能使他改变计划,那么当前实行变法只遭到朝廷士大夫中保守势力的反对,就更无退缩之理了。这是用历史上改革的事例说明当前所进行的变法的合理与正义性,表明自己不为怨诽之多而改变决心的坚定态度。拓展延伸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爱之者认为他是“一世之伟人也”(北宋·黄庭坚),憎之者认为“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南宋·罗大经)。大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拓展延伸:你对王安石推行新法是如何认识理解的?明确:王安石推行的心法虽然没有也不可能触及正个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的根本。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却敢于对传统政策进行改革和冲击,敢于对大地主大官僚的种种特权加以抑制和打击,把封建生产关系中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进行一些调整,提出在当时已经存在的物质条件下能够解决的任务。作为地主阶级的一个成员,他能看到由于大地主大官僚的过度剥削所造成的“富者财产满布洲域,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风俗》)的状况,又能认识到“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与《马运判书》)亦即认识到发达所有生产力去生产天下的财富以求增加国家收入的重要性。这些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还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不仅以“理财”增强国力,而且以“整军”改变北宋王朝的腐败军制。他打击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势利,为反击契丹贵族和党项贵族的割据政权的侵犯作好了物质准备,尽力改变北宋王朝长期以来“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的屈辱处境,欲在全中国再一次纳入一个政权的统治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安石领导的变法图强的革新运动,也是一次爱国主义的政治运动。因此,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斗争,虽然是统治阶级内部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见之争,但它实在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一个重要事件。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论书》,便是这一场斗争中的生动速写,这一大事件的真实纪要。它是在“积贫积弱”的困境中发出的发奋图强的呼声,它直接宣传了变法革新的积极思想。所以九百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2、你是如何评价司马光的?明确:看人要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人一分为二,在否定其缺点的同时,也要肯定其优点,不能一概否定,一棍子打死。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一长信,列举实施新法的弊端,阻挠王安石变法,他是政治上的保守派;但是司马光在学术上是一位贡献很大的历史学家,他用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练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 基础会计学模拟试题+答案
- 财务分析练习题+参考答案
- 智慧体育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合肥工业大学《信号与系统仿真基础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转正申请书范文简短
- 湖南工学院《作家作品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堂设计与评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水资源再生技术的推广与教育普及工作推进
- 2025年立窑专用鼓风机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 墨香里的年味儿(2023年辽宁沈阳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外研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英语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 2024-2030年市政工程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都有哪些
- 济宁医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无机化学》复习题
- 汽车驾驶员高级工题库与答案
- 《网络安全防护项目教程》课件项目4 数据库安全防护
- 手术室标本管理及送检评分标准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考评试卷含答案(第73-80课)
- 《物流无人机垂直起降场选址与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