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应用及药对学概论_第1页
中药配伍应用及药对学概论_第2页
中药配伍应用及药对学概论_第3页
中药配伍应用及药对学概论_第4页
中药配伍应用及药对学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配伍应用及药对学概论第1页/共69页第2页/共69页第3页/共69页一、附子—肉桂

★解析药对功效:回阳益阳,引火归元,纳阳(气)归肾。附子,辛甘,大热纯阳,归心、肾、脾经,功专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第4页/共69页附子—肉桂问:附子既能温养心、肾、脾多经多脏之阳气,临床需要其发挥对某经某脏之温阳作用时,如何调控它的温阳作用发挥的方向?答:通过配伍可以调控附子对某经某脏的温阳之力,即通过药对的配伍应用,能选择性地应用其温阳作用,如:第5页/共69页●配伍干姜20~60g:急救脾肾阳气,用治脾阳虚衰、运化失司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病症,如附子理中汤;及肾阳虚衰的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如干姜附子汤;●配伍麻黄10g:温肺开腠理,逐在表之风寒,如麻辛附子汤,用治阳虚之体复感外寒,表里俱寒者。第6页/共69页▲●配伍肉桂15~20g:肉桂,辛、甘、大热,补命门相火之不足,益火消阴,治寒痹风喑,祛在里之寒湿;又能引火下行,纳气归肾。桂附药对配伍具有回阳益阳,引火归元,纳阳(气)归肾之效,用于肾阳衰微所致的畏寒蜷缩,困倦乏力,腰痛,尿频,遗尿,及封藏失司所致的尿血、蛋白尿等泌尿系统病症,如肾气丸。

第7页/共69页封藏失司?肾主封藏,《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精,又称精气,是构成人体、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若肾气健壮,肾精则能秘藏其所,不至无故丢失;若肾气衰败,肾精即可肆意亡失!蛋白质、红细胞即可视作人体之精气,当肾阳虚衰,失其封藏之职时,即可出现尿血、蛋白尿。

第8页/共69页★临床应用1、吴氏用治慢性肾炎所致的尿血、蛋白尿,伴见困倦乏力,劳倦后即出现尿血、蛋白尿等症,常用附子配伍肉桂。附子—肉桂

第9页/共69页例:李某某,男,10岁,云南曲靖人,慢性肾小球肾炎4年余,临床以蛋白尿和眼睑、腿部水肿为主,素来困乏喜静,甚则不敢参加学校体育运动,稍感劳累即发蛋白尿与水肿,首诊时唯听其母代述,患者本人则靠在诊桌上闭目似睡,舌淡夹青色,苔薄白,脉沉迟无力。辨证:脾肾阳衰,封藏失司,湿浊内蕴。治法:温肾回阳,运脾除湿。处方:大回阳饮(吴佩衡教授独创,即肉桂合四逆汤)加苓桂术甘汤等。附子—肉桂第10页/共69页附子—肉桂李某某,男,10岁,云南曲靖人,慢性肾小球肾炎(续)经治半年后患者精神状态明显振作,复诊时亦能跟吴师谈笑、并在诊室内四处打探,其母也述近来能与邻居小孩嬉戏,在校参加体育运动后亦不感困乏,尿检稳定,未见水肿。第11页/共69页首诊

治疗3月后

第12页/共69页★临床应用2、吴氏用治阳虚阴盛,虚火上炎所致的口苦,口舌生疮,白睛红赤等症,常用附子配伍肉桂。附子—肉桂

第13页/共69页例:吴某某,女,66岁,安宁,舌痛多年,胃灼热,失眠,前医多以阴虚论治不验,手冰凉,语言坚涩难出,言必短气而喘,伤心欲哭状,胸闷,善太息,常汗出,眼涩欲闭,舌嫩、绛红,密布细小裂纹,津液满口,口角生溃疡,脉沉弦。辨证:阳虚肝郁湿盛,虚火上浮。治法:回阳除湿疏肝、纳气归肾。处方:第14页/共69页★用量制白附片100g(或颗粒剂8袋,每袋相当于饮片15克!),官桂或上肉桂15~20g,附子—肉桂

第15页/共69页吴佩衡肉桂用量3~20g,常用量10g●用于素禀不足,正虚阳弱患者,肉桂温阳补火,用量6~10g;●用于阳虚出血证,或脾肾阳虚、寒水泛滥,肉桂温肾散寒,一般用15g;●用于阴盛格阳,虚火上浮,肉桂扶阳收纳,引火归元,用量一般为3~10g,重证用量为10~20g。附子—肉桂

第16页/共69页★方药联系体现了大回阳饮的组方思路:即四逆汤加肉桂,吴佩衡教授自创。传统的回阳饮(《景岳全书》)是仲景四逆加人参汤,治阳亡阴脱证,用人参生津滋液。吴氏大回阳饮用肉桂代人参,功专回阳抑阴,用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方,凡证见精神萎靡,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或暗胖,苔白润,脉沉无力等一切阳衰之象,均可大胆运用本方加减,有外感者加麻黄和细辛,苔腻者加茯苓等。附子—肉桂

第17页/共69页二、附子—半夏★十八反药对!(乌头反半夏、贝母、瓜蒌、白蔹、白及)▲国家药典将其列为禁忌,源于《神农本草经》十八反之乌头反半夏,但附子条下却并没有记载附子反半夏!▲从清代开始,有本草记载半夏反附子,如清·张璐《本经逢源》、黄宫绣《本草求真》、《本草从新》等,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亦称“附子乌头天雄皆反半夏”。第18页/共69页然而▲临床上附子—半夏同用,由来已久!▲最早见于《金匮要略》附子粳米汤(由附子,半夏,甘草,大枣,粳米组成,《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谓“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乃仲景治疗寒邪内阻、阴寒湿浊上犯出现以腹中雷鸣、疼痛,胸胁逆满、呕吐之证而设。附子—半夏第19页/共69页仝小林教授▲现代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临床常以附子半夏同用,毒性并没有增加,疗效反而提高,如:以附子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合理中丸加减治疗难治性糖尿病胃瘫之呕吐,其中淡附片30g,清半夏30g。又如:附子理中汤合小半夏汤治疗晕车之呕吐,附片15g,半夏9g,党参12g,白术9g,生姜9g,茯苓30g,干姜6g,炙甘草6g。附子—半夏第20页/共69页▲中国中医研究院陈馥馨研究员对《普济方》明朝皇帝朱棣中的61739方和《全国中成药处方集》中的5685方进行的统计表明,两书中附子—半夏伍用的成方有163方,乌头—半夏的有124方,与十八反中其他药物配伍相比,附子—半夏配伍应用的方剂数量最多!▲吴氏用治阳虚阴盛,痰湿阴邪上犯肺胃所致的咳嗽痰多,反胃,恶心呕吐,痰浊上扰清阳所致的头晕等症,类似金匮附子粳米汤。如麻辛附二陈附子—半夏第21页/共69页★用量制白附片100g(颗粒剂8~12袋,每袋相当于饮片15克!),法夏15g附子—半夏第22页/共69页★解析药对功效:温阳燥湿,降逆除浊(痰浊,湿浊)▲半夏长于交通阴阳,《灵枢·邪客》用半夏秫米汤治目不得瞑,吴氏治阳虚阴盛、痰湿阻窍之失眠方中也常用附子—半夏。国医大师朱良春常用半夏、夏枯草各12克、珍珠母30克治失眠。附子—半夏第23页/共69页▲附子,其性浮而不沉,半夏,辛温,体滑性燥,长于燥湿而祛阴邪,利水道分消水湿。二药配伍尤宜于阳虚阴盛证。半夏功善沉降,和胃降逆,降阳和阴,配伍附子,使补火而不炎上,能避免单独使用温阳药附子而出现的口干舌燥、口舌生疮、头晕目赤、面生痘疮等火热炎上症。附子—半夏第24页/共69页★英雄所见略同:成都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傅元谋教授临床也常用:制白附片5~10g,法夏10g,桂枝10g,炮姜炭10g,细辛10g,五味10g等药(即附子小青龙汤)治阳虚咳嗽痰多者。傅元谋又常以制附片20g,法夏15g等味治阳虚湿盛伴失眠者,及湿郁化浊的痤疮(制白附片,法夏各10g)。附子—半夏第25页/共69页★现代实验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研究发现:与附子单煎液相比,双酯型生物碱在附子加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共煎液中含量增高,而附子加法半夏(炮制过程中加入甘草水,甘草对附子有解毒作用!)共煎液中的双脂型生物碱含量降低。附子—半夏第26页/共69页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孙世晓等2011年研究发现生附子生半夏配伍后,明显影响健康成年昆明小鼠自主活动及行为变化,影响小鼠心、肝、肾质量及指数,使小鼠死亡数量增加。附子—半夏第27页/共69页湖北省武汉大学李玲等2009年研究认为,附子半夏(白附片、半夏)配伍对健康大鼠心脏有明显的毒性反应,单用及合用对肾脏和肝脏形态学有影响,生化指标方面也有影响。然而,2013年研究又发现,附子与半夏(白附片与姜半夏)配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产生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抗自由基和减少细胞凋亡起作用。提示:附子半夏配伍可用于特定病理状态(如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附子—半夏第28页/共69页现代药理学认为,“药物”与“毒物”是一对孪生兄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适量为”药”,过量为”毒”,许多药物只有在病理状态下才能产生作用,在生理条件下并不能显现效应,如阿司匹林只有用于发热患者才能发挥解热作用,普萘洛尔对血压正常者并不产生降压作用等。李玲等的研究表明,附子—半夏对某些特定的病理状态可能具有保护作用,而对正常机体可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附子—半夏第29页/共69页而临床上用附子—半夏正是针对阳虚湿盛的特定病理状态,正如《内经》所说“有故无陨,亦无陨也”!民间对于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有“有病则病受,无病则人受”的俗谚。针对特定病理状态的用药也正是中医的治疗特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辨证论治!只有对证用药才能药到病除,否则即可能出现或多或少的副作用。附子—半夏第30页/共69页比如米饭是最平和,最安全的食物了,当饥饿时食用米饭,米饭有充饥、强健体魄之力;而对已经饱餐者来说,再过多地食用米饭则可能导致食积诸症,我们是否会因米饭可致食积病症而废弃大米不用呢?当然不会!药对配伍亦然!只有严格掌握其临床适应症,规范用量与用法,才能趋利避害!附子—半夏第31页/共69页★临床适应症:临床以脾阳虚弱、寒湿内盛为主要病机,出现胃气不和而恶心呕逆,或肺气不降而咳喘难平,或寒湿痹阻筋骨关节而疼痛等症都可随证加减配伍应用。附子—半夏第32页/共69页三、桂枝—白术★用量:桂枝15~30g,白术15g★药对功效:通阳化气,温中祛湿第33页/共69页★解析体现了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的组方思路。桂枝辛甘温,入肺、膀胱经,温经通脉,通阳化气,外散寒邪,白术助脾转输,使水津得以四布,又燥湿祛饮。二者配伍既走表又和里,擅于温化水湿、痰饮,又助膀胱气化,利小便,通畅三焦水液运行之道路。主治病机:阳虚,寒湿闭阻。桂枝—白术第34页/共69页★解析白术得桂枝之温既可行于肌表温经通络,除痹止痛,又可入脏腑温中健脾,化饮除湿,共奏补气温脾,燥湿利水之功;而桂枝纯阳之性,辛行温运,可防白术补而生滞。临床常用于脾气不足、脾阳不振的少气乏力,食少纳呆,胃脘胀闷,便溏腹泻,脾虚水停的水肿、痰饮、眩晕,及膀胱虚冷、气化失司的小便不利等症。桂枝—白术第35页/共69页★(吴氏)临床应用

●阳虚湿阻,水津失布之口渴;●水湿阻遏胸中阳气之气短(《金匮要略》“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湿盛而胸闷,腹胀,头晕目眩者。(《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桂枝—白术第36页/共69页★桂枝与肉桂仲景时代桂枝与肉桂药材尚末分化,功效主治也没有区分,二者既用于发表,又用于温肾补阳。宋代以后,桂枝和肉桂的临床应用才随着药材的演变而有了明确的区分。宋·许叔微提出:“肉桂厚实,治五脏之用者,取之重镇也;桂枝轻扬,治伤寒用之者,取其发散也。”临床若兼表证者,且取通阳之性则用桂枝;若无表证,可取温阳散寒之肉桂,依据病情病势而酌情取用二者。桂枝—白术第37页/共69页★桂枝与肉桂吴氏对肺肾阳虚,表里虚寒者,常二药同用!桂枝—白术第38页/共69页四、焦柏—砂仁—炙甘草★用量:焦柏10g,砂仁10g,炙甘草10g★解析药对功效:纳气归肾第39页/共69页★解析纳气归肾是火神鼻祖郑钦安提出的一个针对虚火上浮(又称元气不纳,所谓虚火即相火,元阳也;虚火上浮即真阳外越、肾气不纳,治之权当潜降、收纳肾气。)证的治法,体现这一治法的配伍首推黄柏、砂仁、炙甘草三药,郑氏谓之“封髓丹”是也,焦柏—砂仁—炙甘草第40页/共69页★解析黄柏伏火、降火,黄宫绣:“黄柏,专入肾,兼入膀胱。性禀至阴,味苦性寒,行隆冬肃杀之令,故独入少阴泻火,入膀胱泻热。大泻肾火及除膀胱湿邪。”泻火即能坚阴,泻火即能平复炎症!如《外台》治口舌生疮,用黄柏含之良。”焦柏—砂仁—炙甘草第41页/共69页★解析然而,黄柏性偏寒凉,时珍曰:“若中气不足,而邪火炽盛者,久服则有寒中之变。苦寒而滑泄。”黄宫绣亦谓:“阴寒之性能损人气、减人食,命门真元之火,一见而消亡,脾胃运行之职,一见而沮丧。元气既虚,又用苦寒遏绝生机,莫此为甚。”故配以温性之砂仁与炙草,祛黄柏之寒而存其沉降之用也。焦柏—砂仁—炙甘草第42页/共69页★解析砂仁,辛温香窜,《本草纲目》指出:“缩砂属土,主醒脾调胃,引诸药归宿丹田,香而能窜,和合五脏冲和之气。除咽喉口齿浮热。”砂仁与黄柏配伍更能倍增纳气归肾之力!甘草,黄宫绣谓:“专入脾,封髓丹用之,以缓肾急而生元气也,乃甘补之意也。”汪昂谓:“味甘,生用气平,补脾胃不足而泻心火。炙用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焦柏—砂仁—炙甘草第43页/共69页★临床应用●钦安谓之“制方之意重在调和水火。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医宗金鉴》谓:“黄柏,砂仁,甘草,蜜为丸,治梦遗、失精及与鬼交。为固精之要药。”●吴氏临证用于虚火上浮(或虚火外越)之口苦,颧红、口舌生疮,白睛红赤、咽痛、舌痛、尿血、失眠等症,每于扶阳固本重剂中少佐柏、砂、草三药,以降潜、收纳虚浮之火。焦柏—砂仁—炙甘草第44页/共69页★临床应用例(同前面附子-肉桂药对项下之例,一例体现多个治法与药对配伍)例:吴某某,女,66岁,安宁,舌痛多年,胃灼热,失眠,前医多以阴虚论治不验,手冰凉,语言坚涩难出,言必短气而喘,伤心欲哭状,胸闷,善太息,常汗出,眼涩欲闭,舌嫩、绛红,密布细小裂纹,津液满口,口角生溃疡,脉沉弦。辨证:阳虚肝郁湿盛,虚火上浮。治法:回阳除湿疏肝、纳气归肾。处方:焦柏—砂仁—炙甘草第45页/共69页5号方:吴萸四逆汤,含炙甘草10g焦柏—砂仁—炙甘草第46页/共69页按:患者之舌痛多年,因其舌红、密生细小裂纹而被他医以阴虚论治,然多次服清热养阴药而未瘥。而吴师则以为脉沉弦、津液满口、善太息及短气而喘乃阳虚湿盛木郁,舌红及口角溃疡为湿盛逼迫元阳上浮,舌上密生细小裂纹亦乃湿盛阻中、肝郁不达、津液失布而不能荣养官窍之症。因此治以回阳除湿疏肝、纳气归肾之剂而舌痛减,其中封髓丹再添龙、牡更倍增纳气归肾之力。焦柏—砂仁—炙甘草第47页/共69页五、杏仁—厚朴★用量:杏仁10g,厚朴10g第48页/共69页★解析●杏仁,汪昂谓:泻肺,除风散寒,降气行痰,治咳逆上气。●厚朴,苦辛温,苦降能泻实满,辛温能散湿满。入脾胃经,平胃调中,消痰下气。杏仁—厚朴第49页/共69页★解析●二药配伍功专泻肺降气而止喘嗽,宜于咳嗽而喘逆甚者。如仲景之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用治新感、旧伤之喘。(“喘家作”,及太阳病误下后,表邪入里,使肺气不利而上逆为喘者。)●杏仁主入肺,厚朴主入脾胃,二药并治生痰之源与贮痰之器(清·李用粹《证治汇补·痰证》:“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因此又可用于咳嗽而痰多者。杏仁—厚朴第50页/共69页★临床应用:●《医宗金鉴》谓杏仁、厚朴为“定喘之要药”。●吴氏临床常用二药以宣降肺气,调畅气机,广泛用于肺气不降的咳嗽、便秘(?《经》云:肺合大肠。后世医家又把肺与大肠的生理联系、病理关系总结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临床上常可见因肺气不降而出现的便秘症,即可用宣降肺气之法以通大便。杏仁—厚朴的配伍可体现这一治法。)、胸闷等症。杏仁—厚朴第51页/共69页★配伍联系●杏仁—莱菔子,二药配伍又名“杏仁萝卜子丸”,最早见于元·《丹溪心法》卷二·咳嗽。主治气壅痰盛证咳嗽,症见咳嗽痰多,甚则喘急上气,胸闷,舌苔厚腻或白或黄,脉滑或弦。适用于成人及小儿感冒咳嗽,食积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杏仁—厚朴第52页/共69页★配伍联系●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认为,莱菔子善行气,气顺则痰降,咳喘自安,常用莱菔子治痰喘,如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等。江苏省名老中医王益谦主任擅用莱菔子治疗小儿咳喘,王老认为,莱菔子化痰不助火,清热不伤阳,消导不耗气,通腑不伤津,是治小儿咳喘之君药,无论大便燥结、泄痢均可用之。杏仁—厚朴第53页/共69页六、苡仁—芡实—蛇床子

用量:苡仁30g,芡实15g,蛇床子20g第54页/共69页★解读:

苡仁,功擅健脾利水除湿,朱良春认为其有抗癌、防癌作用,有效成分为“薏苡仁脂”和“薏苡仁内脂”,朱老在治疗肿瘤处方中必用苡仁,又常以苡仁粥作为癌症的辅助治疗。芡实,甘涩,固肾益精,补脾去湿。治泄泻带浊,小便不禁,梦遗滑精,腰膝痹痛。蛇床子,苦温,温肾壮阳,祛风,燥湿,解毒杀虫。三药合用,长于温肾健脾,利水除湿。苡仁—芡实—蛇床子第55页/共69页★临床应用:●吴氏广泛用于脾肾阳虚、湿浊内蕴中下焦之带下,不孕,不育(男性精少、精子活力低,畸形率高),尿频,前列腺炎,腰膝疼痛,顽固性湿疹,下肢疮疡溃烂等下焦病症,及抗癌处方中。苡仁—芡实—蛇床子第56页/共69页例:

唐某某,女,56岁,类风湿多年,手关节已变形,近来并发左小腿骨髓炎,因骨髓炎致感染,左胫骨内侧遗留一溃烂伤口久不愈合,伤口皮肤色悔暗,肤下时时渗出炎症脓液,疼痛甚,全身关节也痛,血液检测:类风湿因子237个单位(参考值0~15),总蛋白、球蛋白升高。伴见心悸,心情郁闷,舌胖大,苔白腻,脉沉迟。辨证:阳虚肝郁,湿盛。用方:苡仁—芡实—蛇床子第57页/共69页苡仁—芡实—蛇床子第58页/共69页朱良春经验●常用蛇床子治女子带下阴痒,宫冷不孕。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类激素作用,对卵泡发育不良,或无排卵性不孕症者,在辨证方中加蛇床子10~15g,坚持服用2个月,具明显的促排卵作用,为治不孕症之必用药。又为治慢性前列腺炎之佳品。常用蛇床子治脉管炎(脱疽),认为是不可多得的一味良药,可重用至30~40g。苡仁—芡实—蛇床子第59页/共69页按:三药配伍,长于温化下焦水湿,对于炎症所致的皮肤、粘膜的溃疡有促进脓液吸收,修复疮面的作用。特别是妇科,用于阴道炎、宫颈炎所致的带下病,以及盆腔炎症所致的输卵管粘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