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_第1页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_第2页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_第3页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_第4页
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69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ofPoliticalScience学分:5学分总学时:85学时适用年级专业: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一、课程概述(一)政治学原理教学的指导思想政治学原理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我国和世界的现实,借鉴和吸收中外政治学研究的优秀成果,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政治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讲解。(二)政治学原理课程的特点政治学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政治学原理阐述的是政治学的基础理论,例如阶级、国家、国家类型、国家职能、国家形式、国家机构、政党、政治决策、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学习对各分支学科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是学习政治学其它学科的前提。在《政治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由于政治学是一门政治性、阶级性、现实性很强的社会科学,我们在阐述现代政治学的一些重要课题时,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加以阐释和论述,不能犯政治性的错误,不能宣扬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和观点。(2)《政治学原理》这门课程在政治学学科中是逻辑性、理论性比较强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定要注重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否则会事倍功半。(3)在《政治学原理》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与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现实政治问题和政治现象。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对政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认识,并能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提高政治觉悟,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三)政治学原理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政治学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一大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人才。从学科结构和综合发展来看,,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政治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为他们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提供规范、科学的研究方法,拓宽视野,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益处。(四)政治学原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是国家的本质和职能、国家的类型和形式,政党和政党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文化、民主政治和政治发展等问题。本课程的难点是:(1)国家问题,因其内容理论性比较强,一定要理解,不能死记硬背。(2)国家形式内容知识点多,难度也较大。(3)政治文化,因其内容的表述比较抽象,而加大了理解的难度。(4)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是当代政治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最有争议的话题,对它的理解和把握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素养。(五)知识范围及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政治学是社会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同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最为紧密的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宪法、伦理学等都有密切关联。(六)授课时数为一学期90学时。其中授课84学时,课堂讨论6学时。具体安排见每学期教学日历。(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选用1、教材:《政治学原理》梁素贞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政治学基础》王浦劬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2、主要参考书:《政治学原理》主编:王惠岩高教出版社1999年版《政治学概论》主编:姜安高教出版社2002年版《权力政治学》主编:李景鹏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政治学导论》主编:王仲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新编政治学》主编:梁亚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现代政治学概论》主编:李元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现代政治学》主编:杨海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版《现代政治学》主编:汪玉凯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新政治学概要》主编:王邦佐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政治科学原理》主编:施雪华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政治学导论》主编:杨广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现代政治学原理》主编:石永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政治学概要》主编:朱广磊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政治学导论》主编:周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政治学》主编:孙关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政治主体论》主编:汪玉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政治意识论》主编:戚珩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政治关系论》主编:杨海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政治行为论》主编:吴大英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政党论》主编:赵晓呼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二、学时分配章课程内容学时1绪论62阶级、阶层和阶级关系63政治权力74政治国家65国家形式76国家机构67政党和政党制度78政治社团69政治领袖610政治决策611政治行为612政治文化913政治发展9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的目的要求:本章教学主要使学生了解政治的含义,明确政治的研究对象,把握政治的研究范围,对政治学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基本了解。(4学时)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政治观的历史演变近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政治现象的复杂化和政治生活的不断发展,中外政治学者和政治家,又给"政治"下了许多定义。作出了各种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1."国家说"。即认为政治主要是国家事务,特别是宪法、法律所规定的一系列国家或者是政府制度。2."权力说"。即认为政治就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持这种观点者认为,政治并不限于国家活动,而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3."分配说"。即认为政治是为社会作出和执行权威性分配(或有约束力的决策)的行为。4."管理说"。即认为政治就是一种管理行为,或者说是一种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的内容有:1、"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这一观点揭示了政治的基本特征。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列宁选集》第4卷,308页)这一命题确定了政治的属性。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方式、任务和内容。"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三、政治的定义我们认为,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对这一概念应作如下理解: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3.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四、政治的本质权力和利益问题,可以概括包括阶级斗争问题在内的各种政治现象的本质。这是我们分析现实政治的新发展所应得出的主要结论。正是根据这些认识便产生了我们对于政治概念的新的认识。五、作为博弈的政治政治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调节利益冲突的艺术。利益的冲突一直是历史与现实的主题,是政治产生的原因。社会生活中充满了矛盾与妥协、冲突与合作。社会主义社会仍要发展商品生产的根本原因也是利益的差别和矛盾。博弈论正是分析利益冲突的构架。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沿革政治学作为一门十分古老的学问,在东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典籍和明确的发展线索,回顾和把握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政治学的理解。一、政治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首先创立于西方。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古希腊的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写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因而被称为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亚里士多德也由此成为政治学当之无愧的创始人、奠基者。二、中国政治学的历史与现状(一般了解)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政治文化遗产。从中国古代的历史来看,政治历来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早在《书》、《诗》中就有大量论及政治的内容。《书》指《尚书》、《周书》,实际上是一部政书,司马迁称"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在春秋时代出现的所谓"百家争鸣",首先就是政治思想上的学派斗争。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是当时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三大政治学派。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在政治学的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导致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它开创了人类认识和掌握政治现象的科学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其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三节政治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当代中国政治学的任务政治学作为一门研究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阶级统治关系和阶级统治活动的科学,一般来说主要是为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服务的。当代中国的政治学,总的说来,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活动服务,为我国新时期的政权建设、党的建设、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服务。二、政治学的研究方法第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二,吸收和借鉴各种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全方位地透析政治学理论。第三,正确采用先进的现代科学研究手段,赋予政治学研究以新的时代特色。思考题1、剥削阶级思想家是如何解释政治的?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观?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是什么?4、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书中论述了那些政治学重要观点?5、简述西方政治学发展的概况。6、简述中国古代政治学的发展概况。7、学习政治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阶级、阶层和阶级关系学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阶级、阶层的基本概念,了解阶级的产生、发展演变和消亡,了解阶级斗争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对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和阶层划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6学时)第一节阶级一、阶级的含义阶级是政治学最简单、最基本的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出发点。1919年,列宁在《伟大的创造》一文中写道:"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选集》第4卷,第10页)这是一个完整的、经典性的定义。列宁的定义提示了阶级这种社会集团所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第一,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第二,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第三,在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第四,对社会产品分配的方式与多寡不同。第五,"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这不仅揭示出了对抗阶级之间在经济上的根本对立,而且指出了由这种经济对立所引申出的阶级斗争及其在经济上、政治上的后果。二、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畴。三、阶级的政治属性问题。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但阶级产生之后,就必然要有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特点。第二节阶层一、阶层、阶级与利益群体(一)阶层的基本含义。所谓阶层,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中,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而分成若于层次的不同群体。决定这些不同群体存在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的分工以及人们对生产资料占有的多寡。(二)阶层与阶级。阶层与阶级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同一序列范畴,但阶层与阶级形成的条件和基础并不完全等同。因为阶级的划分是以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的社会经济结构为基础的。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剥削制度的消灭,这种占有就会消失,阶级也会消亡。对阶层而言,只要劳动分工和社会分工继续存在,即使在阶级被消灭之后,阶层仍将伴随着人类社会而始终存在。另外,阶级一旦产生,各阶级之间便会出现尖锐的矛盾、对立乃至激烈的斗争。而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差异与矛盾,一般情况下不是以尖锐的对立和激烈的斗争形式表现出来,在多数情况下,是对立统一、相互协作并维系着整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可见,阶层与阶级,虽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并不能等同。(三)阶层与利益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加深,不同阶层的需求也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了利益群体不断产生、分化和重组的格局。阶层是从社会分层角度来看待社会的,它是一个范围比较大的、宏观意义上的群体组合;而利益群体则更具体、更现实,更能反映社会经济生活变化的特征。二、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社会阶层的分析与研究一是"社会结构"标准。二是所有制关系标准。三是"劳动性质"与"劳动方式"标准。四是利益群体标准。五是资源占有标准。六是综合标准。三、从社会分层理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不论社会个体隶属于哪一群体,某一群体隶属于何种阶层,或者每一阶层在社会结构中处于何种地位,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几乎都离不开以下五种因素的制约,即经济因素、政治因素、职业分工因素、文化教育以及机遇因素等。第三节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一、阶级关系与阶层等"非阶级关系"问题人们的社会关系是很复杂的,有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家庭关系等等。但是,在阶级社会,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和阶级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是人们之间的一种本质性的关系,它对人们之间的其它社会关系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这是由阶级社会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二、阶级关系与阶级斗争的联系和区别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具有密切的关系,但不能简单地将阶级关系等同于阶级斗争,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阶级关系是指各阶级之间及其内部的联系,主要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联合、阶级渗透等。其本质就在于各个阶级对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关系,特别是表现为和现存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三、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主要是指在阶级社会中,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对抗和冲突。它既包括被剥削阶级与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也包括剥削阶级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斗争。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主要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它同以往社会的阶级斗争具有不同的特点。资本主义社会废除了等级制度,因而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壁垒是十分分明的;无产阶级代表新的生产力,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则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解决有史以来人类社会积攒、遗留下来的种种矛盾,直至解放全人类。由此可见,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较之过去的一切政治斗争意义更伟大,它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起着空前的推动作用。五、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特点,对于正确处理阶级斗争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国内阶级斗争同国际阶级斗争交织在一起。国内阶级斗争同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之间的渗透与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密切联系,相互交织。第二,社会上的阶级斗争会反映到共产党内。党内外坚持反动立场的分子彼此串通,互相利用,从而使斗争形势呈现出复杂性。第三,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交织在一起。极少数以反党反社会主义为目的进行罪恶活动的分子,他们同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属于敌我矛盾,而群众中的某些人,由于存在思想认识问题,或是受错误思潮影响而做了某些错事所产生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矛盾交织、混杂在一起,有时使政治局势复杂化。思考题1、阶级有哪些基本特征?2、产生阶级的条件有哪些?3、阶级的消亡需要具备什么条件?4、影响阶级、阶层划分的因素是什么?5、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有哪些联系和区别?6、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两者的不同之处是什么?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发生了哪些变化?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有哪些特点?9、阶层的含义是什么?阶层与利益群体有什么联系与区别?10、我国阶级斗争长期存在的原因是什么?第三章政治权力学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政治权力的概念、政治权力的特征、政治权力的基础、政治权力的运用、政治权力的腐败与制约有一个基本了解,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6学时)第一节政治权力概述一、权力的含义、构成及本质权力的含义是: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权力是具有一定资格的人(权力主体),为了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制约或支配他人(权力客体)行为的能力。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体现的是权力拥有者和权力客体两个意志主体不平等的关系。权力的构成主要是:1、权力主体。它是相对于权力客体而言的,是权力的拥有者。在一定的权力关系中,处于主动和支配地位者即为权力主体。2、权力客体。它是相对于权力主体而言的。是权力作用的对象。3、权力目的。从终极意义上说,权力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权力主体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运用的一种手段。所以,行使权力必定为某种目的服务。权力目的就是权力主体通过行使权力所要实现的目的,主要表现为利益或价值。4、权力作用的方式。即权力主体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制约或支配权力客体的方法和机制。权力的性质是:1、权力的本质。权力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其二,权力是一种阶级关系。其三,权力是一种利益关系。2、权力的属性。权力的属性主要是:其一,人性与非人性。其二,阶级性与非阶级性。其三,科学性与非科学性。其四,主观性与客观性。3、权力质的内在规定性。权力质的内在规定性表现为:其一,支配者的利益。其二,服从者的利益。其三,共同利益。其四,冲突利益。其五,创造利益。二、政治权力的含义和特征政治权力就是指在特定的政治共同体中,政治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和原则,在政治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的特征有:(一)排他性与多元性。(二)强制性与制约性(三)意识性与渗透性(四)工具性与组织性(五)不受法律的约束性(六)动态发展性。三、政治权力的类型根据政治权力运动的方式对权力加以分类,因为无论是政府的权力、政党的权力还是政治个人的权力,其核心都是围绕国家的权力而运动的。国家的权力到底如何体现出来?或者说国家的权力以什么方式作用于权力客体?为此,我们把政治权力主要分为五种: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合法性权力以及人格型权力。四、政治权力的基础不管权力主体以什么方式去行使权力,他都要以某种资源为后盾。正如权力的形式有多种一样,政治权力的基础也是多样的。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主要包括武力、财富、技能、知识、动机等。五、政治权力的功能所谓政治权力的功能,主要是指政治权力的功效与作用。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和控制力量,是政治的核心。它具有重要的作用:1、政治权力具有对社会资源进行强制性分配的功能。2、政治权力具有社会纽带和粘合剂的功能。3、政治权力具有对经济的巨大反作用功能。4、政治权力还具有管理社会的功能。第二节政治权力的运行一、政治权力运行的要素政治权力的运行包括四方面要素:1.政治权力运行的方向,即必须明确政治权力的指向,也就是说要明确政治权力施加影响的对象。2.政治权力运行的目的,即必须明确行使政治权力所要实现的利益或要求,如果行使权力得不到好处,政治权力就没有运行的动力。3.意志。即行使政治权力的决心和强烈的愿望。如果政治权力主体没有决心对政治权力客体施加影响,那么,政治权力也不可能运行。4.行使权力的方式或手段。即政治权力主体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或手段,对政治权力客体施加影响。总之,只有以上四种因素结合起来,才能推动政治权力的运行,形成一定的权力关系。二、政治权力运行的原则政治权力的运行,还需遵循一定的原则。违背了这些原则,往往会造成权力的滥用或权力的无效。这些原则主要有:1.政治权力的适度原则。2.政治权力运行的层级原则。3.政治权力运行的时效原则。4.政治权力运行的法制原则。5.政治权力运行的责任原则。三、政治权力的运行过程政治权力始终处于运行之中。政治权力的运行一般包括某一政治主体获得、巩固、行使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力的终结四个阶段。四、政治权力运行的方式政治权力作用的基本方式有三种,即和平方式、暴力方式和准暴力方式。权力主体对权力客体的作用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间接作用的。在间接作用过程中,从权力主体到权力客体之间会有许多中间环节。权力作用的结果大致情况是:全部吸收或基本吸收;大部分吸收,少部分反射;少部分吸收,大部分反射;全部或基本上反射。时间是衡量权力作用的坐标。就某种具体的权力(如政策)来说,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为最终的权力客体接受,或达不到权力客体那里,这种权力就化为乌有。第三节权力的腐败与制约一、权力腐败的实质与根源腐败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利用,是以公共权力的运用超出社会制度、法律或道德规范允许的范围为前提,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对他人及社会造成损害的行为。腐败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利用,是以公共权力的运用超出社会制度、法律或道德规范允许的范围为前提,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对他人及社会造成损害的行为。在政治学上,腐败就是权力行使者违背公有权力行使的应用界限和目标,将公有权力变为个人或小集团的私有资源并谋取私利的堕落行为。腐败一般都是以权力与金钱的结合为基础,表现为权力转化为金钱、金钱腐化权力的逻辑过程,即经济的腐败。腐败还可以表现为政治腐败,即国家权力失去其社会和阶级职能,甚至异化为少数个人或集团谋私利的政治工具。腐败可以表现为组织腐败,即在国家公务人员任用上为个人目的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任人唯亲,排除异己。腐败还可以表现为生活作风的腐败,即在个人生活作风上不勤政为民,不精忠报国,而是贪图安逸、追求享受、沉溺女色、穷奢极欲、挥霍浪费。二、政治权力的制约。从根本上说,权力制约的必要性、合理性、有效性是以国家权力异化或其异化趋势为前提的。所谓权力制约,就是要将代表全社会公共利益的国家权力分割成代表公共利益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若干特殊权力,使这些权力在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的均衡中共同维护和实现全社会公共利益。思考题1、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含义是什么?2、政治权力有哪些特征?3、政治权力有哪些类型?4、政治权力的基础是什么?5、政治权力有哪些功能?6、政治权力对经济起什么作用?7、政治权力的动行有哪些基本的要素?8、政治权力运行的原则是什么?9、试述政治权力的动行过程。10、怎样取得权力和巩固权力?11、行使权力的方式有哪些?12、政治权力作用的基本方式有哪些?13、为什么要对政治权力实行制约?14、政治权力的制约如何真正实现?15、如何认识腐败的危害性?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第四章政治国家本章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根本分歧,就是从国家学说的基本理开始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掌握国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一般规律。(6学时)第一节国家的起源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氏族制度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第二,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的管理组织。第三,在氏族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二、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增长,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氏族组织也随之解体了。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是氏族制度解体和国家产生的社会阶级根源。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即是原始社会三次大分工的结果。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成为独立的部门。恩格斯精辟地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之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马选》第四卷,第170页)恩格斯又说:"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马选》第4卷,第172页)三、国家的基本特征国家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国家是按地域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来划分居民。第二,具有公共权力的特殊的暴力机关的建立。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一、国家的含义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权力组织,是统治阶级整体利益的代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统治阶级用以保护本阶级根本利益的暴力工具。这个定义包含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国家是阶级统治的组织,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第二,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第三,国家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二、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狭义的)、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国家权力是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后,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与其他权力相比,国家权力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第二,国家权力具有主权性。第三,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三、国家的职能国家的职能,就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以及国家的基本使命和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在实施阶级统治的过程中担负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的职能和外部的职能。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犯,保卫国家安全。第三节国家的历史类型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所谓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对国家类型进行科学的区分,必须掌握两条原则:(1)考察特定的国家是建立在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之上,所映哪一种经济基础的特征;(2)考察特定国家中,哪一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对哪些阶级进行统治。通过对国家历史类型的分析,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具体的阶级内容。二、奴隶制国家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隶阶级专政的国家。它是随着原始公社制度的解体、奴隶占有制的形成、阶级的出现和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而产生的。三、封建制国家封建制国家是继奴隶制国家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封建制国家进行统治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土地所有者与政治权力之间直接的密切的结合。第二,农民的处境有一定改善,但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处于依附地位。第三,封建制国家确立了对农民阶级实行集中统一的统治。第四,封建制国家广泛利用宗教思想和宗法思想对广大人民进行统治。四、资本主义国家(一)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具有以下特点:(1)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2)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3)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也是商品,资本家以劳动者的市场价格购买劳动力,雇佣劳动者在交换过程中不具有人身依附关系,而具有出卖自身劳动力的自由权利;(4)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萌生并最终取代封建主义的阶段,即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的英国产业革命,为期约300年。第二阶段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为期约150年,即从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末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为止。第三个阶段是19世纪后期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社会化,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出现了现代工业公司的组织形式和范围广泛的企业兼并浪潮,组成了许多托拉斯之类的垄断组织。第四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以国家垄断为基本特征的新阶段,即通常所说的当代资本主义阶段。(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是资产阶级的阶级专政,是维护资本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机器。资本主义国家从建立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虽然经过了若干发展阶段,其政治统治方式和统治政策也经过了若干变化和调整,但是,它的这一本质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五、社会主义国家(一)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改变了世界人类进入20世纪后,1917年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类历史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到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蓬勃发展,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建立。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完全可以说,没有社会主义决不会有世界的今天。(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任何国家在本质上都是统治阶级的专政。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这种政治统治同过去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不同,不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对少数敌对分子的专政。所以,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对广大人民来说是民主的,对少数阶级敌人来说是专政的。如果忽视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对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解就是不全面的。(三)中国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这种政治形式,与资产阶级专政有本质的区别,与俄国十月革命时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也不完全相同。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有它独具的特点和优点。第一,人民民主专政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无产阶级专政在不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创造的适合我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第二,人民民主专政包括了不同阶级关系的两个联盟。第三,人民民主专政在政权组织形式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四,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第五,人民民主专政在概念的表述上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思考题1、氏族民主制有哪些特点?2、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3、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4、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6、试述国家与社会的关系。7、马克思主义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依据是什么?8、奴隶制国家有哪些特征?9、封建制国家进行统治有什么特点?10、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什么?11、如何全面认识资本主义国家?12、为什么说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13、为什么把无产阶级民主称之为新型民主?14、为什么把无产阶级专政称之为新型专政?15、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优点?第五章国家形式学习的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国家形式的内容、国家政体划分的理论,掌握当今世界政体的类型、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掌握国家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分配的原则、途径和方式。(6学时)第一节国家形式概述一、国家形式的含义国家形式就是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二、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从国家形式的具体内容上来考察,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尤其是中央(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第二,国家的整合形式,即国家结构,主要是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具体地表现为国家整体与部分(包括地域的、行政的、民族的,等等)之间的权力关系;第三,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在中国的政治术语中,它们通常被统称为"政治体制"。第三,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在中国的政治术语中,它们通常被统称为"政治体制"。第二节国家的结构形式一、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和方式。国家结构形式的两种类型是:单一制和复合制。二、单一制单一制是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三、复合制复合制国家是由若干个独立的国家或地区(共和国、州、邦、盟、自治省等)作为成员单位通过协议组成的国家联盟。按联合程度不同,复合制国家又分为邦联制和联邦制。四、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中国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选择了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采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由中国的历史、民族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环境决定的。中国虽是单一制形式的国家,但不同于单一民族建立的单一制国家,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状况,中国单一制结构形式有自己的特点,属于复杂的单一制国家。中国的单一制有两大特色: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第三节国家的管理形式一、国家管理形式的含义国家的管理形式又称国家的统治形式、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治理形式、政府体制、政体。虽然称谓不同,但它们的基本含义是一致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体。政体就是指国家的统治阶级用什么形式去组织其实现阶级统治权力的国家权力机关,主要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组织形式。它说明最高权力机关的构成、组织程序和行使最高权力的分配情况,以及公民参加管理国家的方式。这个定义表明,首先,政体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所采用的;其次,采用一定政体的目的是要进行统治;再次,必须有一定的阶级统治的机关,这个形式就是国家政体。二、政体的划分标准马克思主义划分政体的以下标准:(1)最高国家权力的归属,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最高国家权力属于一个人掌握的是君主制,属于集体掌握的是共和制。(2)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及任期;把采用世袭方法产生的终身制的国家元首的政体称为君主政体,而把采用选举方法产生的限任制的国家元首的政体称作共和政体。(3)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尤其是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相互关系。把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实行相容原则,行政机关由立法机关产生并对立法机关负责的政体称为内阁制,而把立法机关同行政机关实行不相容原则,政府官员不能兼任议会议员的政体称为总统制。(4)政府行使职权是否受法律、特别是宪法的限制。把按照法律和宪法行使政府职权的政体称作立宪(或民主)政体,把政府职权不受任何法律约束、只凭统治者个人意志的政体称作专制(或独裁)政体。第四节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政体一、奴隶制国家政体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工具,这一专政是通过一定政体实现的。由于各奴隶制国家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政体形式。奴隶制国家的政体,有君主制和共和制两种,在共和制中,又可分为贵族共和制和民主共和制。二、封建制国家的政体在西欧,君主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封建割据君主制、等级代表君主制和专制君主制三个阶段和形式,而在东方许多东方国家,专制君主制则是很早就通行的一种政体。此外,在中世纪欧洲的某些城市,也曾出现过城市共和国。第五节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资本主义国家和奴隶制、封建制国家一样,都是剥削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了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一、君主立宪政体君主立宪政体是以君主为世袭国家元首,君主拥有某些最高权力,但其权力又按宪法规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按照君主地位和权力的大小,君主立宪政体可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二、民主共和政体共和制一种民主的国家管理形式。现代绝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这种政体。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限制的国家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和制依据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不同又可分为议会制、总统制、委员会制、半总统制。第六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一、社会主义国家只能采取共和制社会主义国家除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个国体之外,还有一个建立什么样政体的问题。自从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主张,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能采取共和国的形式。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只能采用共和制呢?首先,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要求采用"共和制政体"。其次,社会主义国家本质要求采用"共和制政体"。再次,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要求采用"共和制政体"。二、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的主要形式(一)巴黎公社制巴黎公社是一种完全新型的共和国。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公社的组织机构是在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二,实和一切公职人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并对一切公职人员实行监督、罢免制度。废除和防止公职人员的特权,实行低薪制。第三,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和三权分立原则,代之以公社委员会兼管立法和行政,实行"议行合一"原则。(二)苏维埃制苏维埃制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俄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苏维埃最初是在1905年俄国革命时期,许多大城市的工人群众起来反对沙皇制度而建立的工人代表苏维埃即工人代表会议,作为领导罢工机关。后来相继出现了士兵代表苏维埃、农民代表苏维埃与沙皇政权相对抗。随着革命的发展,又转变成为革命政权的萌芽组织。(三)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根本制度。它是国家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作为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第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一切国家机关,包括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第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和它的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人民代表大会不搞两院制。第四,实行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人民代表大会制体现了国家政权的民主性。其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真正民主的选举制度。其三,人民代表大会制能够有效地吸引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其四,人民代表大会制体现了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其五,人民代表大会制体现了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思考题1、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2、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有什么特点?3、邦联制国家结构形式有什么特点?4、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有什么特点?5、我国为什么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6、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有什么特色?7、如何理解国家的管理形式?8、如何理解国体和政体的关系?9、在政治学史上,思想家是如何对政体进行分类的?10、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如何对政体进行分类的?11、古雅典的民主共和制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12、二元君主制政体有哪些特征?13、议会君主制有什么特征?14、总统制政体有什么特征?15、委员制政体有什么特征?16、巴黎公社制有哪些特点?17、苏维埃制有什么特征?18、试述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产生和发展。19、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有哪些特点?有哪些优点?20、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度有哪些根本的区别?22、动用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六章国家机构学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国家机构的一般理论的基础上,理解两种国家机构组织原则——分权制衡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区别,并能够运用所学的政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三权分立原则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分析民主集中制在我国国家机构中的体现。(6学时)第一节国家机构概述一、国家机构的含义和特征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国家日常活动的整个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国家机构具有以下显著的特征:第一,阶级性。国家机构实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们的阶级实现其统治意志的政治机关和设施。第二,社会性。国家机构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国家机构以全社会的名义进行活动。(2)国家机构的活动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整个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的管理。)国家机构的全部费用是有全社会来负担的。第三,权威性。国家机构的权威性主要表现在:(1)国家机构是以国家意志的体现者,国家职能的执行者的身份进行活动,具有凌驾于整个社会的至高无上的权威。(2)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通过一系列立法程序使之制度化、合法化,上升到国家法律的高度,使其活动具有很高的权威性。(3)国家机构有国家暴力作后盾,具有特殊的强制力。国家机构中的暴力机关,是保障国家机构活动权威性的坚强支柱;其它国家机关也都可以依照法定的程序,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社会组织、公民颁布实施带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或政策。第四,系统性。国家机构是一个严密的组织系统。各种国家机关不仅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结成有机联系的整体,而且每个国家机关内部其横向和纵向之间都有着复杂严密的有机联系;彼此之间按照各自特定的运行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配合,使整个国家机器得以正常运转。第五,历史性。由于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行使政治权力,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工具,是国家权力和职能的物质载体,因此,它和阶级、国家等政治现象一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二、国家机构体系国家机构是实现统治阶级意志的一整套复杂严密的组织体系。从纵向看,主要有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从横向看,主要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这些机关共同构成了国家机构的要素,任何一个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机构都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不能顺利地履行国家职能,统治阶级也就不能实现它的统治。三、决定国家机构设置的因素其一,政权组织原则。不同类型国家的政权有不同的组织原则,国家机构是政权的组织形式,当然要受到政权组织原则的制约。其二,国家结构。国家结构不同,其国家机构设置具有明显的区别。其三,国家规模。其四,民族关系。其五,非正式机构的历史演变。第二节资产主义国家机构一、资产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是分权制衡原则。即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将此三权交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分别行使,互相制约的制度。二、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对内对外代表国家。从历史上看,国家元首是古老的国家机关。早在国家形成初期,国家元首就已经存在了。古代的国家元首一般就是君主或皇帝,他们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执掌者。现代国家元首与古代国家元首不同,元首不再拥有包括立法权在内的最高国家权力。元首或是行政机关的一部分,或从属于议会,因而元首本身成为一种象征。作为一种特殊的国家机关,国家元首有宪法赋予的权力,国家元首有这么几种权力:其一,公布法律权。其二,发布命令权。其三,召集议会、解散议会权。其四,外交权。在国际关系中,元首是国家的代表者,他对外发表演说以及采取政治行为,不必经过特别的授权。其五,统帅武装力量权。其六,官员的任免权。其七,赦免权。国家元首有以命令的方式赦免罪犯和对于已被定罪的罪犯给以赦免或者减轻其刑罚的权力。其八,荣典权。国家元首有权规定或颁授国家最高的荣誉、荣典,授予荣誉职衔和荣誉称号。三、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称议会或国会。"议会"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谈话和辩论。资产阶级议会通常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由公民(或国民)定期选举产生的若干议员所组成的、在形式上是一个具有公民代表会议性质的团体,在实质上是一种主要具有立法和监督职能的资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机关。资产阶级议会的职权是议会拥有的宪法和法律上的权力和职责,议会可以通过行使某项权力和职责而发挥某种影响、达到某种效用。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的主要权力有:1、立法权。各国议会一般拥有立法权,即制定、修改、通过和废止法律、法令的权力。2、财政权。财政权通常被形象地称为"管理国库和钱包的权力"。议会作为重要的法律监督机关,享有对国家财政进行议决和监督的权力。3、监督权。即议会对政府的政策和政府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力。议会监督权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主要有质询权、调查权、倒阁权、弹劾权等。四、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机关在当今西方国家中,依据三权分立原则而建立的政权组织体制中,行政机关是指与立法、司法相互分立并相互制衡的行使行政权的政府。其职权主要有:1、执行法律。这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基本权力,即维护宪法、执行法律。2、管理全国的公共事务和行政事务。3、处理对外关系事务。4、领导军事权。5、准立法权与准司法权。五、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机关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是指行使司法权的机关。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分权原则,司法机关就脱离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而成为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司法机关的职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审理各种诉讼案件,包括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选举案件等。2、处理某些非诉讼性的事务。3、违宪审查。司法机关行使职权所遵循的原则是:1、不告不理原则。2、司法独立原则。3、无罪推定原则。4、辩护制度。5、法官保障制度。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法官保障制度,具体措施包括:法官不可更换制和终身制、专职制、退休制和高薪制等。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机构一、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民主集中制原则;(二)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三)分工和监督原则;(四)责任制原则;(五)精简原则;(六)法制原则;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人民按照选举法规定在普选的基础上产生代表组成的,所以,只有它才能集中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国家立法权和决定国家生活中的一切重大问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而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因而都不能超越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上,也不能和它并列,更不允许其他的国家机关与之抗衡。三、中国的国家元首在中国,虽然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国家主席为国家元首,但从宪法规定的国家主席的产生、职权、法律地位看,中国的国家主席就是国家元首。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宪法的规定行使以下职权:1、公布法律权。2、发布命令权。3、人事任免权。4、荣典权。5、外交权。四、中国的行政机关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务院。其组织原则和活动准则是由宪法和组织法规定的,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职权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立法权: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2、提案权: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议案。3、行政管理权: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行政机关的工作,不仅统一领导中央政府各部、委的工作,而且统一领导全国性的行政工作,统一领导全国各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4、确定和管理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建置。5、领导经济建设的权力。6、社会管理的权力。7、管理外交和国防。8、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五、中国的司法机关社会主义国家的司法机关是依照宪法和法律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和法律监督权的机关,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国家的司法机关一般采用广义的概念,包括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一样,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机构的组成部分,共同执行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人民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依法独立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机关。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根据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我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思考题1、什么是国家机构?其特点何在?2、国家机构设置的原则是什么?3、如何看待资产阶级提出的三权分立原则?4、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的实质是什么?5、当前国家元首制有几种类型?我国国家元首属何种类型?6、国家元首是如何产生的?其地位作用怎样?7、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元首有哪些职权?8、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有哪些权力?9、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体制同国家政体的关系。10、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机关有哪些职权?11、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机关有什么职权?12、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遵循哪些原则?13、资产阶级学者对司法独立原则是如何解释的?14、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组织原则的内容是什么?15、如何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1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职权?17、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有哪些职权?18、国务院总理负责制的内容是什么?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有哪些职权?20、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遵循什么原则?21、人民检察院的任务是什么?22、如何认识人民检察院的职责和工作原则?2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第七章政党和政党制度学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根本观点,了解政党的产生和发展,分清两种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基本特点和根本区别,明确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掌握当今政党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从而加深对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重要性的认识。(8学时)第一节政党概述一、政党的含义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它既是一定阶级的一部分,又是一定阶级从事斗争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二、政党的基本特征第一,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第二,政党具有自己的政治纲领。第三,政党是有纪律的组织。第四,政党要竭尽全力争取群众。第五,政党与政权与不可分。三、政党的产生政党产生的条件是:第一,就其经济基础而言,西方政党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而产生的。第二,就其阶级基础而言,西方政党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需要。第三,就政治条件而言,政党的出现既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发展为它提供了条件,而且也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第四,就思想基础来看,政党的出现,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日益广泛传播的结果。四、政党的分类政党的分类法主要有:1、阶级属性划分法。2、制度立场划分法。3、体制划分法。4、主义划分法。5、执掌政权划分法。6、法律地位划分法。7、活动范围划分法。8、组织结构划分法。五、政党的作用政党的功能概括为如下几方面:(一)政党具有整合社会的作用;(二)政党具有表达和凝聚民意的作用;(三)政党具有扩大政治参与的作用;(四)掌握政权,行使国家权力的作用。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一、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发展世界历史表明,英国是近代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发祥地,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政党是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这也同英国最早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有关。英国政党和政党制度的真正形成是在工业革命以后。政党产生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政治走过了几百年的历史进程,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作为国家与社会、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政府与公民的纽带、桥梁和中介,在资本主义政治的维系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几乎是其政治生活的唯一重要机制。二、西方政党和政党制度面临的危机与挑战西方政党和政党制度面临的危机主要是:1、寡头政治与民主政治的矛盾。2、政党的结构危机。3、政党的意识的困境。4、政党的权力政治与政党分赃制。5、金钱政治与政党的腐败。新技术革命对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构成了挑战。这些挑战是:新技术革命不仅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以此为基础,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这些变化对政党的传统地位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利益集团对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冲击。利益集团在西方政治生活中出现并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在很多方面开始替代政党成为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益集团的出现,并不仅仅是一种新组织和既有组织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利益集团在西方政治生活中兴起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西方国家的政党遇到了空前的危机。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的含义和类型政党制度主要是指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制度性规定和运行方式,包括政党的地位、政党同政权的关系以及政党之间的关系等。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主要有:1、一党制。一党制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只存在一个合法政党,或者其他政党虽然存在,但在法律上不允许它们与执政党竞争政权的体制。2、两党制。两党制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3、多党制。所谓多党制,就是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各政党都可以依法单独或联合其他政党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一、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特征马克思恩格斯从1845年就着手建党活动,先后通过共产主义小组和通讯委员会同各国工人团体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最后,将德国的"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同盟起草了纲领--《共产党宣言}。1847年,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主要有:1.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2.无产阶级政党是以无产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政党。3.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4.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5.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一切组织的最高形式。二、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无产阶级政党经过长期极为艰巨的武装斗争,取得了执政党的地位,就必须在国家政权中发挥领导作用。首先,实行共产党统一领导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决定的。其次,实行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也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再次,坚持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也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三、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主要有:1、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2、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前提。第二,协商和监督是多党合作制的主要内容。第三,宪法和法律是各党活动的基本准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有如下几个优点:第一,它有利于更好地团结全国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第二,它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第三、它有利于促进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第四、它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以及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内容、形式和方针在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有两个基本内容:一个是共产党的领导,一个是多党合作,包括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互相监督,推荐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国家和政府的领导职务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与协商,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由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邀请各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的代表人士举行民主协商会,就中共中央将要提出的大政方针问题进行协商;二是由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根据形势需要,不定期地邀请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的代表人士举行高层次、小范围的谈心活动,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自由交谈、沟通思想、征求意见;三是由中共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会,通报或交流重要情况,传达重要文件,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政策性建议或讨论某些专题。此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也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向中共中央提出书面的政策性建议,或邀请中共中央负责人交谈。中央一级可以有这些协商形式,中共地方党委和民主党派地方组织之间也可以用这些协商形式,开展民主协商活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这就是: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思考题1、什么是政党?政党有何特征?2、政党产生的条件是什么?3、如何对政党进行分类?4、政法有何作用?5、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有何功能?6、西方政党和政党制度出现了哪些矛盾和危机?7、新技术革命对政党产生了什么影响?8、法西斯一党制有什么特点?9、资产阶级两党制有什么特征?10、无产阶级政党有哪些特征?11、如何理解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12、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1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有什么特征?有什么优点?1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15、如何认识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原则?第八章政治社团学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政治社团的概念、特征、地位和作用,了解资本主义国家利益集团、压力集团的产生、性质,以及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作用的方式和途径,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社团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人民社团的作用。(4学时)第一节政治社团概述一、政治社团的含义政治社团就是与国家权力机构和政党相区别,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相聚而成的,通过有组织的政治活动,来影响、参与政府决策以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组织。二、政治社团的特征政治团体一般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利益基础单一。第二,组织模式各异。第三,有特定的政治参与途径和手段。第四,群众性特征。三、政治社团的产生现代工业社会的进步、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利益的日趋分化,促使政治社团的崛起。具体地说,政治社团的产生与兴起是下面三种因素交互影响的必然结果:第一,经济的发展。第二,政治社会的民主化与政府政治作用的普遍性是重要的政治原因与政治条件。第三,群体共同利益意识的孕育与成熟是内在的根据。第二节政治社团的类型一、政治社团的类型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政治社团数目繁多,为了认识和把握不同政治社团的性质和特点,人们对之作了诸多分类。分类的具体划分办法主要有:第一,按照政治社团所维护和寻求的利益来划分。第二,按照政治社团成员的某种社会特征来划分。第三,按照政治社团自主性程度来划分。第四,按照政治社团的法律地位来划分。二、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压力集团或称政治性的利益集团,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拥有共同利益或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使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政府施加压力的集团。在这些组织中,除几少部分以单一的或特定的经济或社会目标为活动的中心内容外,绝大部分都以影响政治过程,从而更好地实现本团体的利益为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和压力集团称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社团。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社团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在主体上一致的同时,也存在着某种差异和矛盾。于是,人们除通过政党政治的形式参与社会政治过程,表达和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以外,还通过其他一些政治社团辅助完成这一政治行为。另外,人们按年龄、民族、职业、区域、性别等结成的其他社会关系之间,也存在着利益上的一致和差异的问题,也构成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社团存在的一个重要社会条件。第三节政治社团的作用一、政治社团的活动方式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社团的活动方式主要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政治社团的活动方式有正常方式和非正常方式两种。所谓正常方式是指政治社团运用常规的非对抗性的手段、合法途径从事利益表达。除了上述各种正常的表达方式之外,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社团也往往诉诸一些非正常的带有强制性的利益表达方式。这种强制性的表达方式有些是合法的,有些则是非法的。合法的方式有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非法的强制性方式则包括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团的活动方式主要有:一是各政治社团通过各自的代表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会议,商讨和决定国家大事。二是参加中央及地方党组织、政府或有关部门的政策、决议的研究、决策。三是参加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与青年、妇女、工人等利益相关的专门机构的工作与活动。四是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二、政治社团的作用政治社团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下:第二,影响国家权力机构。第三,动员与整合群体的力量。第一,聚集民众意志,增强政治社会的监督机制,遏制政治腐败现象的滋生。三、资本主义国家压力集团的作用如何准确地客观地估价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和压力集团的作用?总的来说有两方面:积极的作用和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的主要表现在:1、催化作用。即压力集团对利益表达和利益聚合起催化作用。2、压力作用。即压力集团对政府的利益、本质、决策和政治过程的影响起一定的压力作用。3、缓冲作用。即压力集团在政府与公众的矛盾中起缓冲作用。消极作用的主要表现在:1、破坏作用。即压力集团常被指责有破坏平等、民主的作用。2、腐蚀作用。即压力集团对政权、官员的腐蚀作用。四、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团的作用政治社团的具体作用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组织功能。政治社团是群众组织,通过它把分散的个体群众组织起来,为当家做主的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提供了组织渠道,为党和政府实施对社会的管理提供了方便的组织形式。2、参政功能。通过政治社团的组织和活动,公民可以以多种方式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民主监督功能。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政府为了公正、合理而又高效地履行其政治功能,一方面需要加强其自身建设,同时也需要外在监督,政治社团的监督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外在监督。教育功能。民众的教育程度比较低、权利和主体意识也有待提高、社会和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也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着距离,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社团还担负着重要的政治教育功能。5、服务功能。思考题1、政治社团的含义是什么?2、政治社团有什么特征?3、资本主义国家压力集团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是什么?4、资本主义国家压力集团采取哪些活动方式?5、资本主义国家压力集团有哪些积极和消极作用?6、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团体有哪些特征?7、在我国政治社团的参政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8、、怎样发挥人民团体的作用?第九章政治领袖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了解政治领袖的概念、特征、作用,了解政治领袖产生的方式和途径,明确无产阶级领袖同一切剥削阶级领袖的本质区别,掌握现代政治领袖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为正确认识和评价政治领袖这一特殊政治群体打下理论基础。(6学时)第一节政治领袖概述一、政治领袖的含义政治领袖是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或整个社会的利益,担任国家、政党和其他政治团体的领导职务,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