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与吸引_第1页
人际交往与吸引_第2页
人际交往与吸引_第3页
人际交往与吸引_第4页
人际交往与吸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际交往与吸引第一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人际交往的特点交往双方都是积极的主体:交往双方都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即时调节自己的言行,分析对方的意图和目的。交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双方的关系:交往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交流信息,而是力图通过交往,影响对方。交往中存在着社会性障碍和心理障碍:文化、社会、心理,包括个人的需要、动机和知识结构等问题,都会影响人们对言语情境以及交流信息的理解。第二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4人际交往的心理功能

人际交往最基本的作用是传递信息,但信息传递只是交往的一种基本形式,重要的是通过交往,传递信息后,对人们的心理发生影响——交往的心理功能。协调作用:人们共同遵守的规范与行为准则通过交往,把信息传递给社会中每个成员,使人们行为协调一致。保健功能:交往是人们的基本需要,通过交往,保证了人们的安全感,增强人们之间亲密感和归属感。形成和发展个体的社会性意识:人际交往为个体提供大量社会性刺激,促进个体社会意识形成和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特征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第三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二、人际交往的过程 人际交往是信息传递和接受的过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相互作用。1信息沟通的要素是:(1)信息源——信息发送者(2)信息——传递的内容(3)信道——信息的载体或媒介(4)接收者——接收信息,理解符号、做出反应的个体或群体第四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2人际交往信息沟通的模式

信息编码 信息译码 信息信息 信息发送者渠道 接收者反馈 反馈第五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人际交往的工具

人际交往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符号系统作为信息的载体才能实现。(1)人际交往的语言符号系统 口头语言; 书面语言(2)人际交往的非语言符号系统 视动符号系统:手势、面部表情、姿态等 时空组织系统:空间、距离 目光接触系统:目光、视线 辅助语言系统:音质、音幅、声调、言语停顿,第六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节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结果一、什么是人际关系1含义: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结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联系称为人际关系。2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关系:个人性、直接性、情感性社会关系:非个人、角色关系、非情感性第七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二、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1雷维奇人际关系模式:(八种) 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2舒兹的研究人际关系行为模式需要种类 主动 被动包容需要主动与他人交往期待他人接纳自己控制需要支配他人 希望他人引导感情需要主动表示友爱等待他人对自己亲密3霍尼的研究谦让型——朝向他人进取型——对抗他人分离型——疏离他人 第八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三、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的状态从无关到关系密切,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过程。

(1)零接触:相互作用水平低,两个人彼此没有意识到对方存在时,双方关系处于零接触状态。彼此双方是完全无关的,谈不上任何个人意义的情感联系。 (2)单向注意:一方开始注意到对方,双方彼此产生相互注意,人与人相互作用开始,一方开始形成对另一方的初步印象,或彼此都获得了对对方的印象。

第九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双向注意:但在双方直接的更充分的语言沟通开始之前,彼此对于对方都还处于旁观者的立场,没有相互的情感卷入。(4)表面接触:从交往双方开始直接谈话的那一刻起,彼此就产生了直接接触。但最初的直接接触是表面的,彼此之间几乎没有情感卷入。直接接触是双方情感关系发展的起始点。

第十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5)轻度卷入:随着双方沟通的深入和扩展,双方共同的心理领域也逐渐被发现。发现的共同心理领域的多少与情感融合的程度是相适应的。按照情感融合的相对程度,将人际关系分为轻度、中度、深度卷入三种。轻度卷入的人际关系,交往双方所发现的共同心理领域较小,双方的心理世界只有一小部分重合,也仅仅在这一范围内,双方的情感是融合的。第十一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6)中度卷入:中度卷入的人际关系,交往双方已发现较大的共同心理领域,同样,双方的心理世界也有较大的重合,彼此的情感融合范围也相应较大。 (7)深度卷入:在深度卷入下,双方已发现的共同心理领域大于相异的心理领域,彼此的心理世界高度(但不是完全)重合,情感融合的范围也覆盖了大多数的生活内容。一般,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达到这种人际关系深度。第十二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不存在人际关系双方心理世界完全重合的情况。无论人们的关系多么密切,情感多么融洽,也无论人们主观上怎样感受彼此之间的完全拥有,关系的卷入者都不可能在心理上取得完全一致。两个人是两个世界,两个理解的基点,两种情感、两种利益的基点。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第十三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四、人际关系的恶化漠视冷淡疏远分离第十四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节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包括从非常喜欢到非常讨厌这一纬度的评价。第十五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一、社会性动物的观点人是社会性动物,人大多数时间都是与他人在一起度过的。人为什么要与他人在一起?1寻求关系——亲和需要沙赫特认为人们寻求关系,与他人相伴以消除恐惧感。分散假设:感到恐惧的人们寻求关系、与他人相伴以便忘记自己的问题,和谁在一起不重要社会比较:人们希望与和自己处于相同境地的人比较个人的感受和反应,当人们不知如何反应时,他人成为我们的信息来源第十六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2依恋:与特定个体形成持久的关系这种欲望从婴儿期就开始发展,这种依恋关系被称为儿童的首次恋爱依恋(attachment):婴儿对特定个体积极的反应。婴儿依恋的对象通常是母亲、父亲与其他照看者依恋的功能带来安全感;提供与环境相关的信息第十七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secure):父母经常在身边而且及时回应婴儿的需要回避型依恋(avoidant):父母不回应婴儿的需要甚至拒绝,婴儿最初可能“抗议”缺乏关注,但最后可能会“疏远”照顾者焦虑/矛盾型(anxious):主要的照顾者十分焦虑,对婴儿的需要反应不定,有时在婴儿身边并回应其需要,有时却不是,或者对婴儿态度有些粗暴第十八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社会关系的多种好处依恋(attachment):从亲密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社会融合(socialintegration):是一种具有相同利益和态度的感觉。从朋友、同事等关系中获得伙伴关系的从属感。价值确定(reassuranceofworth):从他人肯定评价中获得我们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确认稳定联盟感(asenseofreliablealliance):确知在需要的时候有人会帮助我们指引(guidance):从顾问、老师、医生、朋友等人获得意见和信息照顾他人的机会(opportunityfornurturance):在我们在照顾某人是获得的一种被需要和自我尊重的感觉第十九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二、邻近性与吸引1邻近性:指个体在住所、教室座位、工作场所等的邻近。2为什么邻近会导致喜欢?近距离容易接触,交往频率高社会交往解释:交往成本低,收益高,能及时提供快捷的帮助,满足人们的需要认知失调解释:不喜欢又必须在一起,产生认知失调,只有重新认知,寻找对方比较好的品质3邻近并不总是导致喜欢,有时我们不喜欢的人也是邻近的人。第二十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三、熟悉与吸引熟悉的作用多次接触能提高再认,利于喜欢某人熟悉能预测对方的行为,提高安全舒适感假设对方与我们相似单纯接触的局限第一印象负面导致负面情感双方兴趣、需要或人格特点相冲突多次接触导致厌烦和过度满足最佳接触水平(取决于具体的人和情境)导致最大化好感第二十一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四、相似(similarity)与吸引1相似主要指:价值观、态度、信念、兴趣、种族背景、宗教、政治、社会阶层、教育、年龄等方面相似。2研究表明:朋友在年龄、入学时间、学业成绩、攻击性行为模式、社会退缩性方面比较接近3为什么相似和不同影响吸引?强化理论:有回报,增强我们对自己观点的信心,获得社会性支持认知观点:喜欢一个人同时又不同意这个人的观点,会在心理上造成不适。4相似性可能产生威胁感,导致不喜欢与新异性相悖:不同的好处第二十二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五、互补与吸引互补是指在脾气、性格等特性方面的互为补充,并不是对立关系。第二十三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六、个人特性与吸引1外表魅力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我们更喜欢魅力的人,人们更倾向于对那些迷人的人产生积极反应为什么外表魅力导致喜欢认知偏见:刻板印象、第一印象、光环作用等美丽辐射效应: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进化观点:与生俱来就有这种偏好受到文化的影响学会了这种偏好第二十四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构成魅力的因素:面部特征、衣着、修饰、身高、残疾、年龄、眼镜、声音等许多细节,甚至名字外貌总能导致喜欢吗?外貌在交往早期起作用,随着交往深入,外貌作用逐渐减弱,其他内在品质作用增强当有人利用外貌达到某种目的时,会导致更不喜欢,或受到更大的惩罚。第二十五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2能力为什么人们喜欢能力强的人?能力强是有用的,与能力强的人交往能得到更多帮助、信息、资源;人以群分,与能力强的人在一起,能显示自身价值与能力。犯错误效应人们更喜欢能力强又有些无伤大雅的小缺点的人,而不喜欢完美无缺的能人。女性更喜欢完美的人第二十六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热情积极情绪情感导致积极评价和喜欢言语及非言语(微笑、专注等)消极情绪情感导致不悦、消极评价、第二十七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4伴侣选择中的性别差异郎才女貌年龄差异经济因素社会角色解释进化社会心理学解释第二十八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5致命的吸引最初吸引我们的某人身上的品质却可能成为两人关系中最致命的缺陷当个体为另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极端的或者和自己很不同的特点吸引时,更容易出现这种“致命的吸引”第二十九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六、酬赏1相互性原则: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对等性)2增减理论第三十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让人们更轻易地喜欢上你掌握接近因素建立积极情感展示你外表的一切,但不要只看他人的外表关注相似性,忽视差异性善于表达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感第三十一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四节亲密关系

——家庭、朋友、恋人和配偶第三十二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一、相互依赖理论1基本观点从回报和成本来分析人与人的交往人们通常以最大化自己的回报并且最小化自己的成本为目标,来安排自己的人际交往为了获得回报,我们必须付出人际交往牵涉到相互依赖的同伴之间对结果的交换和协调2回报与成本回报:一个人从交往中获得的任何收益。爱、金钱、地位、信息、物品、服务成本:发生在交往或关系中的消极结果。时间、精力、冲突第三十三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结果评价人们一直在留意某个交往或关系中的回报和成本尽管我们不会列出好坏清单,但却是明了期间的成本和收益的我们关注的是整体结果第三十四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4结果协调两人之间对结果协调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他们有多少共同的兴趣和目标。背景和态度相似的同伴之间需要协调的问题较少,如果同伴喜欢做同样的事情,看中同样的活动,就不存在协调问题。同伴之间有着不同的爱好和价值观,没有对等的结果,更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和无法协调的问题冲突发生时的解决方案:协商、确立规范、社会角色第三十五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5公平交换公平理论假设处于关系中的人们设法最大化他们的结果通过不断改善公平分配的规则来最大化回报知觉到不公平会感到不开心感到不公平的个体会采取行动恢复公平恢复公平的策略采取行动恢复实际的平等运用认知策略恢复心理上的平等公平对于亲密关系中的幸福感影响小于一个人从关系中得到的绝对回报水平,甚至超越严格的公平和社会交换原则第三十六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6超越交换交换在一些关系中比另一些关系更为重要Clark和Mills(1979)区分了交换关系和共有关系交换关系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偶然认识的人之间或业务关系上共有关系通常发生在家庭成员、朋友、恋人之间在长期关系中,互惠模式和交换规则变得很复杂。在非常亲密的关系中,会形成“一体”感在亲密关系中,一个人会逐渐将对方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第三十七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二、自我暴露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交谈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我们与他人分享隐秘信息与感受的过程自我暴露的五个理由宣泄:宣泄自我感受自我澄清:进一步了解自己,增强自我觉察社会确认:通过观察对我们自我暴露的反应,了解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和恰当社会控制:把暴露和隐藏自我信息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关系发展:分享个人信息和信赖是建立并发展亲密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第三十八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1自我暴露与关系发展Altman和Taylor(1973)提出了一个模型,描述自我暴露如何影响关系的发展,用社会渗透来形容这一过程社会渗透的深度和广度当关系与由浅入深,人们会暴露更多的个人信息随关系发展,自我暴露的内容也会变得更宽第三十九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2自我暴露、喜爱与互惠自我暴露与喜爱的互惠性人们倾向于向喜爱的人自我暴露暴露我们的私人信息可增加喜欢程度相互的自我暴露产生喜爱的关键因素自我暴露对喜爱的影响取决于关系的性质第四十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自我暴露的冒险性冷淡排斥控制感丧失出卖第四十一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4性别与自我暴露女性一般比男性的自我暴露多在同性关系中,女性之间的自我暴露要多于男性之间的自我暴露在异性关系中,自我暴露的性别差异更大。第四十二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二、与家人、朋友的相互依赖及孤独1相互依赖含义——指两人之间可以持久地彼此影响,全身心地关注对方,并极可能多地共同活动。相互依赖可以跨越年龄界限包含各种不同的人际交往类型2起源——生物进化根源动物研究(猿、黑猩猩、倭黑猩猩)建立情感联系有利于种族繁殖第四十三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家庭——最初的人际关系父母与孩子的交往:交往性质依赖于长辈的个性特点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喜欢、敌意、竞争4家庭之外的关系——建立亲密友谊5孤独——缺少亲密关系的生活孤独是指由于渴望亲密关系却无法得到满足,从而造成的一种再情绪、认知上的不愉快状态。孤独的后果:抑郁、焦虑、不开心、不满意、悲观、自责及羞愧孤独的原因:遗传、家庭关系、社交技能、文化第四十四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二、恋爱关系、爱情和亲昵行为1恋情:超越友情定义:包括了性吸引、一定程度的身体亲昵行为。人们或社会可以接受的亲昵行为包括:牵手、拥抱、接吻,也包括更明确的性交往2亲密友情与恋情共同点——恋情与其他人际吸引一样,很容易发生在有邻近性、情感唤起、有结交动机、对对方外显性格的认可、有相似性、彼此有好感的情况下。不同点——恋爱有一部分建筑在幻觉和美好想象之上,对恋人的知觉往往存在偏差,美化恋人。7分钟的约会就成?第四十五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爱情(1)爱是包含于亲密关系之中的情绪、认知和行为的综合体。(2)鲁宾研究爱并不是更深的喜欢,而是包括了一系列质的不同的感情和对被爱者的关注。爱包括了强烈依恋的感情、亲密和关注。爱和喜欢的测量如果我不和()在一起,我将非常痛苦;(依恋)()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友爱、敬佩)对大学生的研究:爱与喜欢是不同的经验。第四十六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埃莱•哈特费尔德研究激情之爱——一种对另一个人强烈、有时不太现实的情感反应。(深陷其中的人往往将其解释为“真正的爱情”,然而在旁观者看来,这更像是“头脑发昏”。激情之爱混合着性吸引、生理唤醒、对身体亲昵接触的渴望以及对对方同等爱的回报的渴望等众多成分。第四十七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激情的爱(passionatelove)特征:强烈的感情、性的渴望、对爱人极度关注瞬间发生的、强烈的甚至不切实际情感投入易逝的罗曼蒂克的爱友情的爱(companionatelove)特征:温和、稳定的经历、相互信任的情感、具有可靠性和温暖的感觉持久并随时间加深第四十八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4)爱情的特征排他性:指人们排斥其他人对自己性爱对象予以任何性亲近的心理倾向;排他性的积极作用是有利于保持两性关系的忠贞不二,对爱情的专一,消极作用在于容易造成嫉妒心理和猜疑心理,以至于使人丧失理性,酿成悲剧。第四十九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冲动性:

指对性爱对象在动力学上表现出强烈亲近欲望和随时可以激起的不顾一切的行为驱力,也称性驱力。性爱冲动的心理强度很高,为在一起,双方甘冒很大危险,甚至拿生命孤注一掷。

积极作用:推动人们对爱情热烈而执著的追求;消极作用:导致发生失控、冒险、破坏性行为。

性爱中过分冷静,扼杀正常性冲动的理智也是违反人性的,会导向性心理变态的另一个极端。第五十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隐秘性:指恋人喜欢避开他人而寻找僻静处幽会。性爱的隐秘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任何动物的性行为不具有隐秘性,隐秘性也是区别于人类其他几种爱的活动(母爱、友爱、父爱、兄弟姐妹之爱)的重要特征。第五十一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5)爱情的结构:爱情情爱性爱情爱是一种包括个性、理想、情操等情感,属于社会属性,内含相当大的理性成分。性爱是指对自己喜欢的异性的一种倾慕和怜惜的性本能行为,属于自然属性。爱情中性爱是基础,是躯壳,没有性爱,不可能产生爱情,充其量是友情;情爱是爱情的灵魂与内容,没有情爱的爱情只能是畸形的,被扭曲的第五十二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6)恋爱风格激情之爱:我和我爱人第一次见面就爱上对方了同伴之爱:爱情是一种深刻的友情,并不是神秘、不可思议的情感游戏之爱:我有时同时有两个恋人,但不会让他/她们知道另一个人的存在占有之爱:一想到我的爱人和别人在一起,我就很紧张合理之爱:爱人最好和我门当户对无私之爱:在两人关系中,我宁可让自己受苦第五十三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7)罗伯特•斯腾伯格爱的三角模型爱情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亲密:靠近并与一个同伴结成亲密的私人关系的感觉,高度亲密的情侣彼此关心,关注对方的快乐与幸福,重视对方,喜欢、信任对方,理解对方激情:关系中“热”的方面,包括性的吸引,基于浪漫、风流、身体吸引和性之上决定/承诺:代表认知因素,决定与恋爱对象保持关系,以及对这种关系的承诺第五十四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爱可由三部分中的一个成分或同时由三部分组成无爱:喜爱:亲密痴迷的爱:激情空洞的爱:承诺友情的爱:亲密+承诺浪漫的爱:亲密+激情愚昧的爱:激情+承诺完美的爱:亲密+激情+承诺第五十五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4择偶标准保加利亚学者瓦西列夫把影响择偶标准的因素分为五种:神经系统特点:力量、神经活动的平衡和速度;外在生理特征:体型、身高、体重、身体匀称程度、身体各部分形式、头形、容貌、皮肤等声音特点:力度、音色、高度一般生物社会特征:年龄、生活经验,生命力社会特征:阶层、社会地位、物质水平、思想和世界观、信仰、道德准则和价值体系、审美、智力、文化、天分、教养、举止、服饰、仪表第五十六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5恋爱关系中的性反对婚前性行为具有历史性、普遍性对性的态度与行为的改变人们对性的态度变得包容:20世纪60年代恋爱关系中出现性行为成为普遍现象20世纪80年代,只有17%的美国大学生还没有性经验20世纪70年代开始,第一次性交的平均年龄下降,1998年女性17岁,男性18岁。20世纪90年代,美国只有5%的女性与2%的男性是在新婚之夜开始第一次性交的第五十七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对性的态度改变中媒体的作用研究(1999)发现,有性内容的节目会影响青少年对性的态度、期望和行为。差异性对性的态度从极端正向与容许(性爱沉溺)——极端负面与抑制(性爱恐惧),男性比女性更倾向性爱沉溺。在行为上从无限制的性取向——有限制的性取向。寻找异性只是为了寻找新伴侣,没有亲密、承诺或情感联系的需要(多为男性),性关系只有在有感情和关怀的前提下才能被接受(多为女性)。男人和女人寻找伴侣的标准不同在看待临时的性时,女人和男人不同第五十八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性革命的后果性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会衍生出社会问题意外怀孕:20世纪70年代,美国每年有超过一百万的十几岁少女怀孕性传播疾病:梅毒、淋病、生殖器疱疹、衣原体、艾滋病21世纪,美国少女怀孕人数开始减少,HIV感染人数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西欧等国家开始下降,但在非洲、东欧、中国、太平洋岛国,感染人数却在增长第五十九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三、婚姻:亲密关系的最终形式1婚姻成功与满意:相似性、假想相似、个性和性(1)相似性与假想相似100多年来的研究一直表明,夫妻之间在态度、价值观、兴趣和其他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假想相似:两人所认为的有些方面彼此之间的相似程度,但不同于他们的实际相似程度。夫妻之间假想出来的相似往往比实际更高,并且婚姻满意度也与此有关。假想相似在恋人之间最高。第六十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2)人格因素自恋:自恋者想要的只是赞美。焦虑、负面情绪和神经症(3)婚姻中的性第六十一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2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1)夫妻间问题:什么使充满爱的恋情变得不幸福?婚姻关系的现实性:没有一个爱人(包括自己)是完美的,总有一天会发现对方的缺点,随时间的推移,个性中不好的一面会变得令人无法忍受。两人相处的共同与一致性:必须同时考虑两人的需要,独立和亲密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公利行为:在一个关系中的奉献行为。表现出这种行为的人付出代价而有利于伙伴或关系本身,包括主动承担困难、迎合爱人需要事业与家庭的冲突与为人父母的压力消极生活事件:生病、事故、失业、婚外情等第六十二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2)婚姻中的问题处理:建设性的态度“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不是有效的方法不要分输赢、不要论谁对谁错制造出好情绪就有利于关系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检查双方之间的沟通出现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忍耐,做出让步,尽量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能以商量的方式处理不同意见不要以为结了婚你就知道如何过日子学习合作这门艺术成功的婚姻更强调:友情、承诺、信任、社会支持、相似以及共同培养的正向情绪第六十三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关系的失败:解体的后果恋人、夫妻之类的亲密关系结束要比友情难得多,一旦失败容易产生强烈不安与愤怒的情绪在很多方面,离婚的人与丧偶的人相似麻烦关系的应对感到关系正在恶化中主动的反应 被动的反应 消极积极 消极 积极“放弃”“建议”“忽视”“忠诚”决定结束关系致力于改善关系等待问题变糟等待情况变好第六十四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恶化了的夫妻关系得以挽救的条件夫妻关系能满足双方的需要双方仍愿意厮守还没有第三者介入一方的依赖离婚对孩子的消极影响对健康和成长的长期干扰学校行为问题未来人生中道德危机离婚率高第六十五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夫妻关系中的权利社会权力:指一个人能够有意地影响他人行为、思想或感受的能力。为此权利均衡:决定关系中权利的因素社会规范(socialnorms):社会习俗相对资源:拥有更多资源的人拥有更多权力:收入、教育、职业、外表魅力最小兴趣原则:对关系不那么感兴趣的一方权利大。更关心关系和更依赖的个体会顺从对方的愿望以保证关系的维持第六十六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4对不满的反应(1)解释与归因:对伴侣作的一些令我们不满的行为作出解释幸福和悲哀的夫妻倾向于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对方的行为。幸福夫妻倾向于将伴侣消极的性违规因为外部、不稳定、非故意的原因不幸夫妻将消极行为归因为内部、稳定、有意的行为第六十七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2)以牙还牙的消极行为避免对无理冒犯和批评的回敬,是决定亲密关系质量的重要因素把自己恼火或愤怒的情绪放到一边,而以建设性的方式作出反应对关系的高度承诺有安全依恋关系能设身处地为伴侣着想第六十八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具体表现方式表达:指人们积极地讨论问题,努力改善关系忠诚:被动但是乐观地等待情况好转。忠诚是一种想要维持现状的保守反应。对关系的投入大,整体上并不是非常不满时,最可能以忠诚的方式作出反应、忽视:被动地让关系继续恶化下去。忽视伴侣的存在,拒绝讨论问题,花更少的时间与伴侣待在一起,对伴侣态度恶劣退出:积极地结束一段关系第六十九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传统文化影响与本土研究

一、中国人人际关系的构成基础1中国人的天命观2家族主义3以儒家为中心的伦理思想强调人们相互交往中要真诚、正直、坦率,仁爱之心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孝、忠、恕、信、悌、义人际交往的方式:温、良、俭、让、中庸孔子论仁德有五项原则:爱人、对等、互利、克己、诚信第七十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1)冯友兰的观点:“仁”即孔子的“忠恕”之道。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之道”的实质是“推己及人”仁学反映的是“己”与“人”的结构,其基本内涵就是以人际交往为中介,将自我的反省(忠)转化为对他人的认同(恕)第七十一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义:路径,是社会中某个体遇到某事所应当采取的办法与选择的道路礼:规范,是人们对社会中各种事所设置的使人遵循的规则“礼义”——“规范路径”义带有相当的创造性,离开对“义”的理解注释,“礼”便会化约为强制性的盲目的社会秩序冯友兰等人的观点倾向于认为,“仁”始终是儒家文化的最高价值理念,“义”与“礼”是为推行仁道的两个项目:即实现仁道的两个手段第七十二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2)黄光国的观点黄光国开拓性地触及了“关系”、“认亲”、“面子”与“仁”、“义”、“礼”的承接关系把关系分为三类情感性关系——家人、密友,交往遵循需求法则混合型关系——熟人,交往遵循人情法则工具性关系——陌生人,交往遵循公平法则仁——儒家文化高价值理念,考虑互动关系的亲疏(关系判断)义——依照双方关系的亲疏选择适当的交换法则礼——考虑双方交易的利害得失后做出的适当反应第七十三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二、中国人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中国人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由人情、人伦、人缘这三位一体的结构构成,它们彼此包含但又具有各自的功能。在这三位一体的结构中,人情是其核心,人伦是这一模式的制度化,人缘是对这一模式的设定第七十四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1人情人情是中国传统社会强调家族主义的直接体现。中国人重情甚于理,人们在生活中常说“合情合理”或“合乎情理”。第七十五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人伦人伦的含义最接近今天我们所说的人际关系人伦作为人际关系或人际秩序源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人情的规定,其外在形式是理,其内在形式是仁血缘亲情被染上了伦常的色彩;哲学伦理思想扎根于日常生活,从而导致了中国人的人际互动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和谐以及差序有别的特征第七十六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3人缘人缘或曰缘份是指“人与人之间有命中和注定的遇合的机会”;泛指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缘”的想法是宿命观念用于人际关系解释最自然不过的结果。第七十七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缘在中国人实际生活中的社会作用或社会功能:(1)在人际关系的建立方面,缘的作用并不限于见面之后。在见面之前,有缘的感觉可以形成预先接受他人的心理准备。(2)在双方初识的过程中,缘有快速促进或催化的作用。“有缘”或“无缘”其实都是一种“第一印象”,它们决定着双方对发展彼此关系的看法第七十八页,共八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在人际关系成功或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