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菌苗研究的现状与发展_第1页
基因工程菌苗研究的现状与发展_第2页
基因工程菌苗研究的现状与发展_第3页
基因工程菌苗研究的现状与发展_第4页
基因工程菌苗研究的现状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因工程菌苗研究的现状与发展第1页/共67页

细菌一旦获得耐药性,存在与细菌染色体、质粒和转座子中的耐药基因就可通过转化、转导、接合和转座等方式,将抗性基因传播到其他敏感菌,使之成为抗药菌株,给临床传染病的治疗带来困难。据WHO1996年报告,全球每年死亡约5190万人,其中1/3约1730万死于传染病。第2页/共67页在过去20年中,有29种新传染病出现。美国Satcher博士在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杂志创刊刊号列出自1973年以来鉴定的主要传染病或病原体22种。近年鉴定的新病原体和疾病鉴定年份依次列于表6-1。第3页/共67页表6-1新鉴定的病原体

年份病原体所致疾病1975微小病毒B19(pawovirusB19)5号病,慢性溶血性贫血中的再障危象1976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隐孢子虫病,急性小肠结肠炎1977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埃博拉出血热1977军团病杆菌(legionellapneumophila)军团病1977汉坦病毒(hantsannvirus)肾综合症出血热1977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空肠弯曲杆菌肠炎1980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1)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981葡萄球菌毒素(toxinproducingaureus)中毒性休克综合症1982大肠杆菌O157:H7(E.coliO157:H7)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第4页/共67页1982HTLV-II毛皮样细胞白血病1982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

莱姆病1983HIV艾滋病1983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胃溃疡1988人疱疹病毒6型(HHV-6)突发性玫瑰疹1989查菲氏欧利希氏体人欧利希氏病1989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丙型肝炎1990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

戊型肝炎1991Guonarito病毒委内瑞拉出血热1992霍乱弧菌O139地方性流行性霍乱1992巴尔道氏体(Bartonellahenselae)猫抓病、细菌性血管瘤病1992环形孢子环形孢子虫病第5页/共67页1993汉坦病毒分离株汉坦病毒综合症1993Sinnombrevirus1994Sabia病毒巴西出血热1995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G)庚型肝炎1995人疱疹病毒8型(HHV-8)卡波济肉瘤,淋巴瘤1996朊病毒(prion)(BSE,TSE)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克雅病1997TT病毒(TTVirus)TTV肝炎1999尼巴病毒(nipahvirus)发热性脑炎1999伊氏埃立克体(Ehrlichiaewingii)人埃立克体病

第6页/共67页新病原体不断出现与鉴定,新的疫苗研制也相继开始。重要病原体全基因测序的开展和完成,及类似生物表型的不同菌属间的同源序列和异源序列的发现,对抗感染研究来说,像进行了一场革命,不仅会促进病原体致病和发病机制的研究,也会开阔和调整菌苗研究的策略和思路。目前已完成500余种病毒的全基因测序,关于重要病原菌全基因测序进展情况列于表6-2。第7页/共67页完成的正在进行的将要进行的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e)放线性放线菌(Actinobacillusactinomycetemcomitans)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jejuni)生殖道支原体(Mycoplasmagenitolium)枸巢曲霉杆菌(Aspergillusmidulans)流产布氏杆菌(Brucellaabortus)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杜克雷嗜血杆菌(Haemophilusducreyi)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o)鸟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avium)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粪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alis,E.faecium)多杀巴斯德菌(Pasteurellamultocida)表6-2人类重要病原菌全基因测序现状

第8页/共67页E.coliK12军团菌(Legionellapneumopbila)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valis)肺炎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unleprae)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serotypeTyphimurium)梅毒螺旋体(Treponemepallidun)淋病脑膜炎奈瑟氏球菌(Neisseriagonorrhoeae,N.meningitidis)布氏锥虫(Trypanosomabrucei)

解脲原体(Ureoplasmaurealyticum)亚性疟(plasmodiumfalciparum)痢疾杆菌(Shigella)绿脓杆菌(Pseudomonasaeruginosa)大型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major)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化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pyogenes)第9页/共67页

总之,已控制传染病的再现及新传染病的出现,已引起全球的注意,对传染病威胁需要再认识,已有共识。因此,有必要加快进行创新性的细菌菌苗的研制与开发。第10页/共67页

第二节目前应用的菌苗及其存在问题Presentbacteriavaccineandthequestion一、目前应用菌苗的类别Thetypeofbacteriavaccine

按菌苗所含的成份,菌苗可分为九类,即减毒的活菌苗、灭活的死菌苗、纯化的多糖或蛋白成份苗、基因缺失活菌苗、载体重组活菌苗、核酸菌苗、联合重组菌苗、多价菌苗、多糖与蛋白结合菌苗。

第11页/共67页1、减毒的活菌苗(Attenuatedbacteriavaccine)如卡介苗(BCG),是巴斯德研究院Calmette和Guerin等(1921)将一株牛型强毒结核菌在甘油-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上传230代后(13年),获得的对动物不致病,但产生抗结核免疫反应的菌苗即BCG。对免疫婴幼儿有保护效果。后来发现对成人的保护效果波动范围很大,对其减毒机制始终不清。直至近年来完成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测序后,与有毒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方知BCG缺失了毒力相关基因。总之,对胞内菌目前还是用减毒的活菌苗。

第12页/共67页2、灭活菌苗(Deadbacteriavaccine)通过加热处理或福尔马林(formaldehyde)、戊二醛(glutaraldehyde)、β-内酯(β-propiolactone)等化学处理得到。如霍乱死菌苗、百日咳(Bordetellapertussis)死菌苗等。死菌苗的主要优点是稳定,缺点是需要多次免疫才能得到好的保护效果。第13页/共67页3、亚单位或成分苗(Subunitbacteriavaccine)

①从细菌培养液中提取、用化学方法脱毒的类毒素苗,如破伤风类毒素(TT)、白喉类毒素(DT),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的抗血清能特异中和TT破伤风类毒素或DT白喉类毒素,其保护效果可达95%以上。由于毒素纯化方法的改进,产品的副作用很小。第14页/共67页②荚膜细菌纯化的多糖菌苗,可诱导产生的抗体能保护机体抵抗入侵荚膜菌的感染。如嗜血性流感杆菌b(Hib)、伤寒杆菌Vi多糖等多糖苗,能诱导机体产生T细胞非依赖的抗体反应,其特点是诱导产生短期的IgM抗体,缺乏免疫记忆,对不到18个月幼儿的多糖苗免疫原性差,而没有保护效果。因此多糖类的菌苗急需改进。

第15页/共67页③目前,将多糖与载体蛋白共价连接,通过载体蛋白提供适当的T细胞表位,由T细胞协助B细胞产生多糖特异性抗体,使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转变为T细胞依赖抗原,这类菌苗称为多糖-蛋白结合苗。如嗜血流感杆菌Hib的结合苗已在几个国家获得证书,证明对不到18个月的儿童有很高的免疫原性,能诱导免疫记忆,免疫球蛋白的类型转换及抗体亲和力成熟,明显减少Hib菌的入侵感染与发病。第16页/共67页表6-3目前可用于人群的菌苗

菌苗类型预防的疾病国内国外1卡介苗(BCG)活菌苗结核病i.di.d2布氏病菌苗(104M)活菌苗布氏菌病d.s—3鼠疫菌苗(EV)活菌苗鼠疫d.s—4炭疽菌苗(A16R,CTN-1,V770-NP-1)活芽胞苗炭疽d.s—炭疽菌苗灭活菌苗炭疽s.c第17页/共67页

菌苗

类型预防的疾病国内国外5百日咳菌苗

类毒素灭活菌苗百日咳炭疽i.m——i.m6脑膜炎球菌苗(A、C群)多糖成分脑膜炎i.ms.c7脑膜炎球菌苗(A/C/Y/W-35群)多糖成分脑膜炎—s.c8流脑A群多糖-破伤风蛋白结合菌苗多糖-蛋白结合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i.m—9伤寒菌苗(Ty21a)伤寒菌苗(Ty21a)伤寒Vi多糖苗活菌苗灭活全菌苗多糖成分伤寒伤寒伤寒——i.mp.os.ci.m10精制破伤风菌苗类毒素破伤风i.mi.m11精制白喉菌苗类毒素白喉i.m—第18页/共67页

菌苗

类型预防的疾病国内国外12白-百-破三联苗(DTP)类毒素白喉,百日咳i.m灭活全苗破伤风—i.m13白-破-百三联(DTaP)类毒素白喉,百日咳i.m白-破-百三联苗灭活全苗破伤风—i.m14白-破二联苗(DT或Td)类毒素白喉,破伤风

i.mi.m15钩端螺旋体菌苗外膜成苗钩端螺旋体病s.c—16霍乱弧菌(O139)灭活全菌苗霍乱s.cS,c/i.d17CVD103HgR基因工程活苗霍乱—p.o18肺炎球菌(23型)多糖成分肺炎—p.o第19页/共67页

菌苗

类型预防的疾病国内国外19嗜血流感杆菌B型(Hib)类毒素脑膜炎—i.m20

DTP-嗜血流感杆菌B型结合苗灭活的全菌苗白喉,百日咳,—i.m(DTP-Hib)细菌多糖-蛋白结合菌苗破伤风,脑膜炎—i.m21

福氏2a与宋内双价痢疾菌苗(FSM2117)基因工程活苗痢疾p.o—F2a与宋内双价痢疾菌苗(FS)基因工程活苗痢疾p.o

—22莱姆病菌苗(OspA)重组OspA莱姆病s.c注:i.d皮内,s.c皮下,d.s划痕,i.m肌注,p.o口服

第20页/共67页(二)研制菌苗的新方法(Newmethodofproducebacteriavaccine)1、研制菌苗的新方法(newmethods)对细菌感染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及涉及许多病原体毒力决定簇如粘附素、侵袭素、荚膜多糖、脂多糖、毒素等编码基因及其产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与鉴定,是不断设计和研制新型疫苗的重要基础。针对不同病原体致病特点和毒力决定簇的特点,发展和产生了不同的菌苗研制方法,得到不同类型的菌苗。目前研制菌苗新方法及可能的后选菌苗列于表6-4。第21页/共67页表6-4目前研制菌苗的新方法及可能的候选菌苗1

纯化亚单位成份嗜血流感杆菌(荚膜多糖)(H.influenze)奈氏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N.meningitidia)百日咳菌血凝素(Hemagglutinin)2

合成肽

淋球菌(黏附菌毛)(N.gonorihoeae,Adhernce-pili)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3核酸疫苗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o)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第22页/共67页4构建突变株(化学、辐射、点突变或转座子插入等)伤寒菌苗Ty21a(S.typhi,Ty21a)霍乱菌苗(V.Cholerae)CVD103HgRETEC苗5与CT-B,LT,TT,DT等化学结合

伤寒Vi抗原痢疾菌苗,嗜血流感杆菌苗6构建重组细菌载体

重组病毒载体HbsAg肠沙门氏菌载体宋内氏痢疾菌LPS痢疾菌载体痢疾多价菌苗耶尔森氏菌载体

BCG载体幽门螺杆菌溶酶素腺病毒载体霍乱菌载体第23页/共67页2、目前菌苗存在的问题(questions)(1)尽管疫苗免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小于5岁的婴幼儿每年死于传染病的数目仍然很高。如疟疾几种腹泻病等均无有效疫苗,虽然卡介苗(BCG)使用几十年了,甚至纳入WHO的计划免疫,但其效果波动很大0%~80%,因此急需安全有效的结核菌苗问世。第24页/共67页(2)与病毒相比:①基因工程细菌及细菌核酸苗报导明显少。至今国际上还没有成功满意的重组细菌苗提供人群使用。关于细菌毒素的分子及其编码基因与调控机制都比较清楚,因此,有关毒素的基因工程菌苗的构建或载体构建等均无问题。②但菌外膜上的其它结构如粘附分子,侵袭蛋白,鞭毛及脂多糖等分子结构十分复杂,编码基因多呈丛分布,如LPS的表达涉及近30个基因的级联反应,操作起来尚有困难。因此还有毒力相关或保护相关基因的分离、克隆和表达等基因工程菌苗研制的前期工作要做第25页/共67页(三)理想菌苗的条件(Idealbacteriavaccine’scondition)理想疫苗应该是:(1)安全,遗传性状稳定,无毒性,无致癌性,无致畸变或致流产性。(2)结构简单清楚,可生物降解,有生物相容性,与组织抗原无免疫学交叉反应。第26页/共67页(3)对各年龄组人群均有长时间的免疫保护作用。(4)多价,有更大的覆盖面,最好一次性免疫。(5)能口服,能有效诱导粘膜免疫。(6)易于生产,储存及服务,不需冷藏。每一项要求,都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已能提出更为合理的疫苗研究策略,研制出安全高效,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菌苗第27页/共67页第三节重要细菌基因工程苗的研究进展(Developmentofimportantgeneengineeringbacteriavaccine)当前国内外细菌基因工程菌苗,现有菌苗对重要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问题有:①现有菌苗保护效果不好;②副反应大;③难以培养的细菌;④可诱发癌变,有严重后遗症;⑤新出现的病原体或新变异病原菌。第28页/共67页一、霍乱菌苗(Choleravaccine)霍乱是由革兰氏阴性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霍乱弧菌在小肠分泌霍乱毒素(CT)引起腹泻及其他症状。已知有O抗原,毒素共调节菌毛(TCP),血凝素(HA),外膜蛋白(OMPs)等,及引起水样腹泻的霍乱毒素(CT)由AB5的六聚体构成。霍乱产毒株ctxAB的5’端有一6kb的DNA,依次有20t,ace,orfu,cep和RS序列与ctxAB一起称为霍乱毒素元件(CTX)元件,可进行转移,与一种丝状噬菌体(CTXΦ)有关,而非产毒株没有这段DNA。第29页/共67页据菌体抗原霍乱弧菌可分为200个以上的血清型1881-1896年间的5次及1899-1923年的第6次大流行均由O1群古典型霍乱弧菌引起。第7次大流行自1961年延续至今,波及五大洲1992年出现了一新的流行株O139血清型霍乱目前流行的霍乱为O1和O139两种血清型。近十年来研制的新霍乱菌苗有四类:第30页/共67页1.BS/WC灭活菌苗(BS/WCdeadbacteriavaccine)由提取的或重组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BS)及杀死的全菌细胞(WC)组成。2.CVD103-HgR减毒活菌苗(Levine1998)在美国获准,为一次剂量的霍乱活菌苗。它是由霍乱经典型569B菌株构建而成的CVD103减毒株(CTA-B+)。并在其染色体溶血素基因nlyA位点插入汞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3.以沙门氏菌为载体表达霍乱弧菌O抗原的伤寒/霍乱双价菌苗。4.O139减毒菌苗候选株CVD112及Bengal-15

第31页/共67页表6-5重组霍乱菌苗的特性

菌苗株亲株(生物型,血清型)特性口服副反应a定居率(%)b保护率(%)c攻击苗排菌率(%)d作者JBK70NI6961(E1Tor,Inaba)△ctxAB,Hgr中等1009020Kaperetal.(1984)CVD102O395(ClassicalOgawa)△ctxA,胸腺嘧啶营养缺陷型无40N.DfN.DLevineetal(1988b)CVD105O395(ClassicalOgawa)△ctxA,△hlyA中等100N.DN.DLevineetal(1988b)第32页/共67页CVD103-HgR569B(Cassical,Inaba)

△ctxAhlyA::mer无

28100(Classical)63(EITor)

29(Classical)83(EITox)Levineetal(1988aPERU-3C6709(ELTor,Inaba)

△attRSI△reca::htpG-ctxBStrr

轻微

8387N.Ae

Tayloreral(1994)PERU-14C6709(ELTor,Inaba)△attRSI△recA::htpG-ctxBStrr,丝状,缺乏制动性无10080N.ATaykoretal(1994)第33页/共67页PERU-15C6709(ELTor,Inaba)△attRSI△recA::htpG-ctxBStrr,无制动性无826080Kennereta(1995)BENGAL-15MO10(O139)△attRSI△recA::htpG-ctxBStrr,无制动性无908342Costeretal(1995)第34页/共67页a副反应包括由疫苗株引起的腹泻,腹部痉挛,厌食,发热b服苗者粪便中排菌苗株的百分率c用野生株攻击服苗者不发生腹泻的百分率d攻击后在服苗者粪便培养中可查到野生型霍乱弧菌的百分率e未得到数据f未做第35页/共67页另外,发现霍乱毒素是很强的黏膜免疫原,能有效刺激黏膜sIgA及血清IgG反应,及黏膜免疫记忆反应,对CT及CTB的免疫佐剂活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多种蛋白、多糖及病毒、细菌等的免疫佐剂效果得到肯定的认识。进展情况见表6-6。第36页/共67页表6-6CT/CT-B佐剂应用的抗原

抗原(佐剂)途径参考文献蛋白质

破伤风类毒素(CT)p.o(Jacksonetal,1993)

链球菌M蛋白(CT-B)i.m(BessenandTischetti,1988)链球菌

(CT-B)

S.Mutans抗原I/II(CT/CT-B)p.o(Czerkinskyetal,1989;WuandRusell,1993)S.Mutans蛋白质抗原(CT-B)

流感病毒溶血素(CT/CT-B)i.m(Takahashietal.,1990)呼吸道合胞病毒FG糖蛋白(CT/CT-B)p.o,i.m(Tomasietal,1994)S.mutansGtf.1:phoA融合蛋白i.m(Walsh,1993)第37页/共67页多糖p.o(Tomasietal,1994)

沙门氏菌多糖(CT-B)p.o(Orretal.,1994)P.aeruginosa多糖(CT)p.o(AbrahamandPobinson,1991)病毒

完整流感病毒(CT)p.o(ChenandStrober1990)

仙台病毒(CT)p.o,i.m(Nedrudetal.1987)Neasles病毒(CT-B)i.n(Mulleretal,1995)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i.n(Reumanetal,1991)细菌/原生动物

幽门螺杆菌(CT)p.o(CzinnandNedrud,1991)弓形体(CT)p.o(Bourguinetal.,1991)阿米巴原虫多肽-CT-B融合蛋白p.o(Zhangetal,1995b)第38页/共67页二、痢疾菌苗(Dysenteryvaccine)痢疾是我国常见和多发传染病,其发病率始终居24种法定传染病的前二位。主要病原体为痢疾杆菌,其致病特点是定居侵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且能迅速溶解吞噬泡膜进入胞浆.临床表现为发烧,脓血便,腹泻,里急后重,甚至引起神经症状和血尿综合症。第39页/共67页痢疾菌共有4群:A志贺氏痢疾菌(Shigelladysenteriae),B福氏痢疾菌(S.flexneri),C鲍氏痢疾菌(S.bordii)和D宋内氏痢疾菌(S.sonnei)。按其菌膜表面LPS-O抗原分为44个血清型。目前已知至少27个基因和15个蛋白与痢疾菌入侵宿主细胞相关,它们作为III型分泌系统的调节子与效应子,以接触依赖方式被分泌进入宿主细胞。第40页/共67页1.死菌苗(Deadbacteriavaccine)五、六十年代大量动物及人体实验证明灭活的痢疾全菌非口服途径,虽可诱导机体产生高的血清抗体,但没有保护效果;用提取的宋氏痢疾菌的核糖体,皮下免疫途径,在豚鼠和猴中证实可提供特异保护,证明LPS-O多糖是保护性抗原;Robbins(1992)将痢疾菌LPS与不同蛋白载体(TT,DT)交联进行非口服途径免疫能诱导豚鼠产生高的血清抗体反应,豚鼠眼模型证明有一定保护作用。宋内氏LPS-O-蛋白(TT,DT)有保护作用,Robbins(1996)将多糖-蛋白结合苗用于越南士兵,报告宋氏多糖-蛋白结合苗保护效果达70%。第41页/共67页2.活菌苗(Livingbacteriavaccine)采取了多种方法进行痢疾菌野生毒株的减毒研究。Meitert等(1984)在胆盐平皿连续传代32次获得S.f2a减毒株IstratiT32;80年代初中国近一万人现场观察,证实T32菌苗安全,有保护活性,效果与免疫次数和剂量有关。

第42页/共67页80年代中国国内以T32为受体株开始致力于构建双价痢疾菌苗株的研究。牟兆钦等,1989年将一编码宋内氏菌LPS-O抗原的大质粒转移至T32菌中获得福氏2a宋内氏双价痢疾菌苗株FS-18,FSM2117;宋树珍等构建了FS痢疾双价菌苗株,其中FSM2117识别福氏2a和识别宋内氏痢疾苗LPS-O抗原;林纪胜(1999)构建了S.flexenri2a和S.dysenteriaI双价痢疾菌株,有双价免疫原性,现FSM2117与FS两株痢疾双价菌苗均已获国家新生物制品证书和试生产文号。

第43页/共67页90年代国内外开展了痢疾侵袭活菌苗的研究。主要针对痢疾菌毒力相关基因的插入失活或缺失的方法,构建减毒突变株,目的是保存其入侵能力,限制其无限繁殖能力。对其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进行了大量实验室研究。国外工作主要集中在福氏2a,福氏5型或Y型。构建出福氏2a-宋内氏双价侵袭的菌苗株,目的是降低目前非侵袭双价苗的免疫剂量,提高免疫原性。

痢疾杆菌III型分泌系统将不同侵袭蛋白分泌和导入宿主细胞的调节分子与效应分子的鉴定,可能会找到构建痢疾基因工程菌苗新的靶分子和靶基因。第44页/共67页苗株

亲株

表型表化(gene)

安全性保护性Ica播散

ICa

生长

其它

gpc

md

he

gpmhEC104E.coli×S.flexneri2a

(kcpA)(iucA)+---EcSF2a-1E.coli×S.flexneri2a

(kcpA)(iucA)--SC560S.flexneri5(△icsA)+_+SC445S.flexneri5(△ics::TnphoA)(△envZ,ompR)++-SC5700S.flexneri5(△ics::TnphoA)(iuc::Tn10)++Vc77E.coli×S.flexneri2a

(pur)(Rif)

+-Vc3359S.sonnei(pur)(Rif)+-TSF-21S.flexneriY(thyA)(Ts)+2×109cfu

+表6-7入侵性痢疾基因工程菌苗候选株研制情况第45页/共67页苗株亲株表型表化(gene)

安全性保护性Ica播散ICa

生长其它gpc

md

he

gpmhSFL124S.flexneriY(△aroD)

+SFL1070S.flexneri2a(△aroD)2×108cfu-EcSf2a-2E.coli×S.flexneri2a

(kcpA)(△aroD)2×109cfu+CVD1203S.flexneri2a(△virG)(△aroA)++FS5416bS.sonnei×S.flexneri2a(△aroD)++FS5402bS.sonnei×S.flexneri2a(△aroD)++FS5411bS.sonnei×S.flexneri2a(△aroD)++FS5414b(△aroD)++注:a胞内扩散;b国内研制;c,gp豚鼠;d,m猴;e,h人第46页/共67页三、产毒性大肠杆菌苗(ETECvaccine)

ETEC是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全球年病例为2.1亿次,死亡病例达38万,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其致病特征是分泌ST和LT毒素及菌膜表面存在致病相关的菌毛抗原CFAs。正在采用减毒痢疾菌为载体进行LT或菌毛抗原的表达,进行多价菌苗研制的前期工作,或用重组的BCG为载体进行LT-B的表达研究。国内早年构建表达K88、K99及LT的幼畜工程菌苗已投入生产。第47页/共67页四、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苗(EHEC苗)大肠杆菌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病原菌,首次鉴定于1982年。1996年日本大规模爆发EHECO157出血性肠炎以来,引起国际上的极大关注。致病特点通过特殊的黏附分子(intimin)黏附靶器官,产生类志贺毒素和肠溶血素(hly)等,出血性腹泻,溶血性尿毒综合症,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48页/共67页当前研制的菌苗O157多糖绿脓杆菌外毒素蛋白的结合苗(O157LPS-rEPA),已进行I期临床观察,认为安全,有免疫原性。重组的Stx的减毒活菌苗,重组Stx亚单位苗及钴照射的全菌死菌苗正在进行动物实验观察。第49页/共67页五、伤寒杆菌(Typhoidbacillusvaccine)伤寒杆菌能入侵肠黏膜上皮细胞,在吞噬细胞酸性吞噬泡内存活,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近而侵犯肝,脾,肾等多种脏器与器官,并大量繁殖而再次引起严重菌血症,临床表现为高热,胃肠炎,败血症等。世界伤寒杆菌感染病例约300万,死亡人数50万。灭活死菌苗已有70余年的历史,由于副反应较大的问题促进了活苗的研制。第50页/共67页①Ty21a

是Germamier经NTG诱导后,筛选得到伤寒VigalE减毒株。它缺乏UDP-4-半乳糖异构酶而不能正常合成胞壁脂多糖,在体内外有半乳糖供给情况下可正常合成细胞壁。②伤寒Vi多糖苗

Vi是位于菌膜LPS外的荚膜多糖抗原,由O-乙酰-氨基糖醛酸高度聚合而成,可阻止外膜与补体的结合,对菌的入侵也有一定作用。目前正进行Vi多糖与蛋白交联的结合苗的研制。③另外,国内外用减毒的伤寒杆菌或鼠伤寒杆菌作为载体表达外源抗原进行多价菌苗研究的探索。第51页/共67页六、结核菌苗(Tuberclevaccine)据WHO估计,全球每年增加结核病人达800万,年死亡病例为300万。全球有1/3的人(即17亿)曾感染过结核,其中90%-95%的人感染初期并无症状,此时虽然机体的免疫反应控制了初始的感染,但并未完全排除病原体。第52页/共67页最近的研究进展证明T细胞不仅只分泌TH1类的细胞因子激活感染的宿主细胞杀伤病原体,而且通过CTL溶解感染靶细胞和胞内病原体,CD8+T细胞在直接杀伤胞内结核杆菌有其特殊作用。结核杆菌是专性需氧胞内致病菌,由于血清各种检测方法交叉反应严重,至今不甚清楚它的抗原决定簇的定位及数目,其毒力机制不清。第53页/共67页卡介苗(BCG)是预防结核病的唯一活菌苗,经大量资料的统计指出BCG的效果波动很大(0%-80%)。以及在艾滋病人和HIV携带者接种BCG后发生全身性感染,促使人们研制新一代结核菌苗。显然核酸免疫是结核菌苗的重要研究方向。

第54页/共67页由于BCG广泛应用的安全性,它可长期在体内存活,其增殖可达几个月,生长缓慢可诱发强的,持续的免疫应答,具有佐剂活性,可诱发TH1型免疫反应,以BCG为载体构建重组疫苗的研究日益受到注意。第55页/共67页七、嗜血流感杆菌苗(Hib)

嗜血流感杆菌(Hib)为G-有荚膜短小杆菌,其荚膜多糖有特异型免疫原性,其中b型毒力最强,主要引起化脓性感染如急性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常在流感、麻疹、百日咳、肺结核等之后合并感染。第56页/共67页

磷酸聚核糖基核糖醇(PRP)是Hib多糖菌苗的有效成分,将PRP与载体蛋白如白喉(DT)、破伤风类毒素(TT)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OMP)等共价交联成多糖-蛋白结合苗。证明Hib-蛋白结合苗对婴幼儿使用安全,有免疫原性,可诱导免疫记忆,入侵性Hib嗜血流感杆菌感染有防御作用。

第57页/共67页由于Hib结合苗的成功,WHO对目前批准的23个血清型肺炎球菌多糖与蛋白交联的结合苗,在各地进行临床观察,其中美国已完成III期临床,认为高度有效,用结合苗控制肺炎球菌病很可能会获更大成功。第58页/共67页八、细菌的DNA苗

DNA菌苗是用编码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DNA直接于体内接种后,被细胞摄取并转录翻译,表达相应的抗原,通过不同途径诱导机体的特异免疫应答。进展情况列于表6-8。第59页/共67页表6-8细菌DNA免疫研究情况

病原体DNA编码抗原注入途径动物模型Clostridiumletani(破伤风杆菌)毒素C-片段肌注(i.m)小鼠,新生鼠Borreliaburgdo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