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给我的启示_第1页
《百家讲坛》给我的启示_第2页
《百家讲坛》给我的启示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家讲坛》给我的启示

在历史的天空中,?论语》、?庄子》等古代文学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但是他们在边远的天空却显得孤单寂寥,很多人没有感受到他们的和煦。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离我们太边远,我们只能仰望?是的,或许是年代久远,他们晦涩难晓,常常让人心存敬畏,望而却步。中学语文课本当选入了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身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总想让这些散落在课本中的星星发出的光辉,射进学生的心灵空间,让圣人的光辉和煦他们,指导他们,但是,学生却得这些文言文面孔冷峻,不愿接近。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遇到了不少困难,一难字词理解,二难学生背诵,三难文言考试……因此老师怕教,学生怕学,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变的有些干燥,课堂氛围沉闷。怎样带着学生走进这座文学殿堂,让学生浸染古代文化时,传承文化遗产呢?

在百家讲坛中我有了惊喜的发现:借鉴名家阅读古代文学的办法和讲解的方式和格调,可以打破文言文教学的僵局。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曾播放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把三国故事讲的通俗易懂,且趣味横生,就是文学水平不高的普通百姓,也能听的津津有味。后来又播出了于丹谈?论语》,原本高深的?论语》在于丹的口中变得浅显易懂,品味起来味道十足,我觉得依然不过瘾,又买了于丹的?论语心得》品读,为什么如此深奥的文字他们能讲得如此生动呢?在寻找原因中,我找到了文言文教学的出路。则如何让这些星星穿越前年的历史时空亮起来呢?

一、课前研读,读出自己的心得

回想名家的讲述,他们深入浅出,活解文本,对原本深奥的文字用自己的话娓娓到来,他们的娴熟首先缘于对文本的熟悉,在对文本的研读中对知识有了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感悟。所以,要使自己的文言文教的精彩,首先要吃透文本,有些教师教一些课文,一看自己比拟熟悉,书本往腋下一夹就走上讲坛,有一些老师匆匆读了一遍,教参一看就“胸有成竹〞,走上讲台,殊不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本还是一知半解,这样讲解起来只能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对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也不能应付自如,学生听的索然无味。要想像于丹那样用口语化的叙述方式化难为易,深入浅出把古代圣贤思想的精髓传递给读者,只有研读文本。曾记得以前自己教?岳阳楼记》,给学生翻译课文,边看注解边翻译,讲得依然很深奥,学生并没有一知半解,听的一头雾水,而且没有一点趣味,有几个学生昏昏欲睡,早到名胜古迹梦游去了。

二、整体感知,走出字词误区

名家们讲解,从来不会从字词入手,总是用口语化的叙述方式说出整体意思,说出自己见解,再从原句中寻找依据,而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大致形成了几大板快:朗读、翻译、思想内容、拓展。在翻译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圈出重点字词,如有位老师教?阵太丘与友期》,首先让学生圈出重点字词,再根据注释,自己翻译。有些学生一看一些很难理解的实词,觉得很难,束手无策,就失去信心。翻译的很累。课后为了应付考试,他们更是不辞辛苦,对字词的翻译给学生进行一次次听写,以落实根底。教师总结出文言文教学八字真经“字字落实,句句分明〞的教法是否科学呢?我不以为然,这种做法使文意支离破碎,课堂教学变的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则怎样改变这一局面呢?借鉴名家的做法,我认为应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用粗读和复述法组织教学,先对照注释,粗读文章,理解大意,记叙文弄分明事件的经过,表明文让学生介绍点或讲解原理,如?核舟记》;议论文让学生找观点,列材料,谈认识。如?马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叙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围绕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把自己培养成适合社会的人才,让学生联系实际谈看法,通过讲让学生从整体上根本把握文章的意思和内涵。

夸美纽斯说“一切语言通过实践去学,比通过规那么去学来得容易。粗读和复述就是最好的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学生就会领会全文大意,就可以通过文意揣摩那些疑难语句的含义,通过句意把握那些难解字词的意思,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对字词理解不透的问题,又防止了肢解课文的毛病,使课堂教学变的生动活跃。

三、巧设悬念,提高阅读兴趣

自宋代以来,说书在民间很盛行,说书人说到情节精彩处,观众兴致最浓时,把醒目一拍,留下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便停住了,把观众的胃口调的老高,对下回的分解非常期待。同样,易中天在说三国时,也利用了观众这一心理,常常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在课堂中,假如我们能很好的采用这一艺术,也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唐雎不辱使命》中,有位教师由题切入,: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使命’是什么使命?学生答复出后,马上又问:一五百里地易五十里地的安陵,岂非好事?……这样该教师步步蓄势,巧设悬念,翻开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上不断闪现出思维的火花。

四、故事穿插,调节课堂氛围

打开于丹的?论语》心得,你会发现里面有许多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旁征博引,帮忙我们理解论语的内涵。如里面孔子提到交友一要“仁〞,二要“知〞,就引了晏子车夫的故事;为了阐述遇事要拿得起,放的下的道理,引用了“和尚背姑娘〞的故事。这些趣味横生的故事稀释了?论语》的浓度,于丹像一位优秀的调酒师把一杯杯酒调到恰倒好处,送到了观众的口中。观众轻松地品到了酒的醇香。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假如能适时引用故事,能增进对文章的理解,给课堂带来不少乐趣。如?五柳先生传》中,穿插“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故事,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性格品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饱含着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有一个小故事?邻居寡妇打枣》,叙述了作者对贫穷百姓细致入微的关怀,同样包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这个小故事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同情人民苦难,忧国忧民之情的深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课后去收集文言小故事,谈认识,当然小故事也不能与课文内容相差太远,假如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没有什么帮忙,也没有必要引用。毕竟课堂的时间有限,我们要追求的是有效教学。

五、拓展阅读,增强学生语感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仅仅依靠课内的文言文,还远远不够,教科书中的科目有如沧海一粟,每逢考试,必有选自课内和课外的文言文选段,因此,在平时学习文言文时,就要增加文言文课外阅读量。如古代寓言和文言小故事,富含趣味和生活的哲理,对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很有帮忙。打开每个学期的联赛试卷,我们会发现,所选的课外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让学生解释的实词大多数在课文中已出现,中考考试表明指出:用课内学习掌握的文言实词虚词的一般用法解决课外文言文的相应问题。如八年级有一篇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作者以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和意志来勉励年轻人,考试中出现的?七录》文言文选段,就于此文主题相近,所考的题目:所读书必手钞,日沃汤数次,如是者六七始已,加点字的解释都曾在课文中出现,学生对似曾相识,犹如他乡遇故知,倍感亲切,自然很欢喜。

六、道理探索,提升自我认识

宋代赵普曾标榜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资治通鉴》的生命力也在于他的实用价值: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于丹的论语心得之所以有如此的魅力就是把论语的真谛——为人处世的道理告诉大家,教我们如何为人,如何处世,如何以一种更广大的胸怀立足于世。这些文化遗产包含着丰盛的哲理,文本中的很多课文也一样,这些哲理的光芒鼓励着我们,如?马说》、告诉世人如何选拔人才,?送东阳马生序》鼓励学生勤奋好学,“玉不啄,不成器〞,?伤仲永》讲述了人才在于后天的培养等,现在的学生物质生活优越,在家里被受呵护,平时在劳动中拈轻怕重,学习胆怯吃苦,意志单薄,除了课文中激励学生勤奋好学的例子,能五经贯六艺“悬梁〞的苏静,“刺股〞的苏勤,“凿壁借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