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景观

2.磷循环属于()。

A.气相型循.B.沉积型循坏C.液相型循环D.混合型循环

3.下列环境中的生物群,可以称为群落的是()。

A.一个池塘里的鱼B.一座山上的菜粉蝶C.一个牧场里的奶牛D.一个蜂巢里的蜂

4.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A.盖度B.频度C.密度D.重要值

5.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分布区在()

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寒温带

6.最先提出生物群落概念的是()

A.达尔文B.亚里士多德C.莫比乌斯D.林德曼

7.下述生态系统中属于半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海洋生态系统B.农业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

8.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在食物链传递时损失最小,人类应该采取的食物结构是()

A.牛奶、牛肉B.禽蛋C.水产D.谷物

9.炎热夏季的中午,玉米苗会出现暂时性萎蔫现象,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蒸发,玉米的这种适应是()。A.行为适应B.生理适应C.结构适应D.形态适应

10.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A.单元顶极理论B.顶极格局假说C.多元顶极理论D.以上都是

11.下列哪种细胞器在代谢过程中直接需要氧气?()A.溶酶体B.核糖体C.高尔基体D.氧化物酶体

12.下列关于生态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研究内容和涉及领域广泛、研究方法多样

B.是有系统、分层次、综合性的整体

C.每一个高层次都具有其下级层次所不具有的某些叠加整体特性

D.研究方法是针对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手段

13.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14.有季相变化的群落是

A.雨林B.北方针叶林C.红树林D.夏绿阔叶林()

15.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16.下列生物类群属于r对策者的是()。

A.种子植物B.哺乳动物C.细菌D.鸟类

17.在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上长出了根霉,根霉与蘑菇之间的关系属于()。

A.寄生B.共生C.捕食D.竞争

18.“-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A.密度效应B.产量效应C.温度效应D.边缘效应

19.农业生态系统属于()。

A.无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B.自然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C.人类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D.燃料供能生态系统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坡较北坡有温度高、湿度小、蒸发量大的特点

B.南坡较北坡土壤有机质积累少,也较干燥和贫瘠

C.南坡的植被多喜暖、喜光、耐旱

D.在水分经常缺乏的地方,南坡树木的生长较北坡好

21.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形象地说明了系统的()。A.有序性B.整体性C.整合性D.稳定性

22.判断下面哪个多样性指数高()。A.低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B.低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C.高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D.高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

23.下列条件中,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的是()。A.高温条件B.低温条件C.恒温条件D.昼夜变温

24.自然种群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是()

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均匀集群型

25.下列气体中,对全球温室效应加剧贡献最大的是()

A.N2B.O2C.C02D.S02

26.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A.谢尔福德B.达尔文C.奥德姆D.莫比乌斯

27.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类型是()。

A.针叶林B.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草原

28.按环境的主体对环境分类,可分为()。

A.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

B.宇宙环境(或称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C.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D.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

29.根瘤菌和大豆的种间关系是()。A.寄生B.竞争C.互利共生D.偏利共生

30.下述作物属于短日照的是()

A.大麦B.水稻C.小麦D.油菜

31.全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景观B.生物圈C.种群D.群落

32.种群是指()。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C.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33.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的作用起直接作用的是()

A.温度

B.海拔高度

C.坡向

D.坡度

34.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35.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36.通过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研究,提出著名“十分之一”定律的生态学家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谢尔福德D.克列门茨

37.生态学的发展概括起来,分为()

A.三个时期B.四个时期C.五个时期D.六个时期

38.石油、煤在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中为()。

A.贮存库B.交换库C.循环库D.混合型库

39.有效积温计算公式K=N(T-C)中,C表示()

A.生物学零度B.摄氏零度C.月平均温度D.年平均温度

40.克列门茨提出的群落演替顶级理论是

A.单元顶极理论B.多元顶极理论C.顶极格局假说D.A、B、C都不是()

41.在一个有“三叶草—田鼠—黄鼠狼”食物链的稳定生态系统中,分别测得三种生物的含能量(kJ)和DDT含量(mg/kg),问下列哪组数据是正确的三叶草田鼠黄鼠狼能量DDT能量DDT能量DDT

A.2.7×1070.254.98×1061.893.48×10530.24

B.2.7×10730.244.98×1061.893.48×1050.25

C.3.48×1050.254.98×1061.892.7×10730.24

D.3.48×10530.244.98×1061.892.7×1070.25

42.确定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综合指标是()。A.密度B.盖度C.频度D.重要值

43.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A.阶段性B.限制性C.补偿性D.不可替代性

44.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A.腐屑链B.捕食链C.寄生链D.混合链

45.旱生植物的特点是()。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46.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柱状结构

47.生态系统都是不同程度的()系统,不断的从外界输入能量和物质,经过转换以后变为输出,从而维持系统的有序状态。

A.开放系统B.闭合系统C.自然系统D.人工系统

48.农业生产中玉米地中的玉米螟卵块,常呈()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三者都不是

49.氮循环失调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有()。A.荒漠化B.酸雨C.温室效应D.水体富营养化

50.红花三叶草依赖土蜂为其传粉,田鼠常捣毁土蜂窝,而猫又捕食田鼠,因而猫的数量影响田鼠的数量,继而影响土蜂的数量,最终影响三叶草的数量,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A.通过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相互之间都存在竞争关系

B.通过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相互之间都存在互助关系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D.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二、填空题(20题)51.广义的共物包括原始合作、偏利共生和______。

52.绿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

53.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______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54.调和人与自然的矛盾,要实行利用与保护兼顾的策略,用而有度,主要是坚持收获量小于______的原则。

55.在深水层,因为______,所以深水层以需氧动物和兼气性细菌为主。

56.林德曼效率又叫______。

57.自然资源可分为自然恒定资源、______和生物资源。

58.按照瑙基耶尔的生活型分类体系,乔木属于______植物。

59.在______土壤中容易引起铁、硼、铜、锰和锌的短缺。

60.森林的林冠、树枝都能截留降水,森林中的枯枝、落叶更能阻截地表径流。森林对涵养水源、______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61.自然界种群进化的主要动力是遗传变异和______。

62.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我们常把大的、缓慢的、移动的库叫做______库。

63.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分为原生环境和__________。

64.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典型的______型循环。

65.水生植物有发达的______,以保证身体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要。

66.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它可以从一种形态______另一种形态。

67.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这三个区是______、干旱区和荒漠区。

68.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______之间的科学。

69.植物发育起点的温度称为______。

70.原生植物群落的复生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土壤,另一个是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植物群落所处的环境温暖湿润,群落中的高位芽植物所占比例就较高。()

A.否B.是

72.食物链越长,能量利用越充分()

A.正确B.错误

73.()

74.热带草原中典型的食草动物是长颈鹿、斑马等。()

75.生物的生态位置重叠必然导致竞争。()

A.正确B.错误

76.植物群落的发生是指在一定的地段上,植物群落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

A.正确B.错误

77.酸雨是指空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等),使雨水pH小于7而形成的。()

A.正确B.错误

78.“春化作用”的主导因子是温度。()

79.生物固氮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

80.生态学指的环境是生物体以外的非生物环境。()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82.简述高斯竞争排除原理及其推论。

83.什么是物质流?生态系统的物质流有什么特点?

84.简述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

85.简述生态系统能流的途径。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湿地的生态功能。

87.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六、单选题(0题)88.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参考答案

1.D

2.B

3.A

4.B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F1(频率)=ni(某物种出现的样本数)/N(样本总数)×100%。

5.B

6.C

7.B

8.D

9.B

10.B顶级格局假说是由R·H·Wjittaker(1953)提出的。

11.D

12.C

13.B

14.D

15.B

16.C解析:r对策者的特点是个体小,数量多,繁殖率高,四项中只有C项符合。

17.D

18.A“一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密度效应。

19.C

20.D

21.B

22.D

23.D地表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产生温度有规律的昼夜变化,使许多生物适应了变温环境,多数生物在变温下比恒温下生长得更好。例如,蝗虫在变温下的平均发育速度比恒温下快38.6%;昼夜变温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

24.C

25.C

26.D

27.C

28.B

29.C

30.B

31.B

32.A

33.A

34.D

35.B

36.B

37.B

38.A解析:石油、煤贮存于地表底层,是能量流动的贮存库,只有将其采出来利用,才能开始能量转化,故选A。

39.A

40.A

41.A

42.D

43.C

44.B捕食链的构成方式为:植物一植食性动物一肉食性动物。

45.B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减少水分丢失,另一方面是增加水分摄取。旱生植物可以分为少浆植物和多浆植物两类。少浆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增加水分摄取,植物叶面积很小,叶片特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

46.C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团块,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47.A

48.A

49.D

50.D

51.信息流信息流

52.生产(或初级生产)

53.遗传遗传

54.净生产量

55.光线微弱

56.10%定律

57.种群波动种群波动

58.高位芽

59.碱性

60.保持水土

61.自然选择自然选择

62.储存储存

63.次生环境

64.沉积沉积

65.通气组织

66.转化为转化为

67.湿润区

68.环境

69.生物学零度

70.种子来源种子来源

71.Y

72.B

73.Y

74.Y

75.B

76.A

77.B

78.Y

79.Y

80.B

81.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造成死亡。此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

82.(1)竞争排除原理: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物种不可能经久地共存在一起。(2)高斯排除原理提出三条推论。①在一个稳定群落中,占据相同生态位的两个物种,其中必有一个物种终将被消灭;②在一个稳定群落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是直接竞争者;③群落是一个生态位分化了的系统,种群之间趋于相互补充,而不是直接的竞争。

83.进人生态系统的物质通过食物链关系不断地被吸收、固定、转化和循环。物质的这种运动状态(行为)叫物质流。生态系统中物质流的特点是:(1)参与物质循环的基本物质多。地球上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几乎在生物体内都可以找到几乎都参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这些元素并非都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而且有些则是有害的;(2)物质不灭、循环往复。与能流相对应的物质流动虽然二者关系密切但特点不同物质在生态系统的流动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循环往复的。物质在食物链中为各类生物利用的过程就是由简单形态变为复杂形态再变进人生态系统的物质,通过食物链关系,不断地被吸收、固定、转化和循环。物质的这种运动状态(行为)叫物质流。生态系统中物质流的特点是:(1)参与物质循环的基本物质多。地球上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几乎在生物体内都可以找到,几乎都参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这些元素并非都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而且有些则是有害的;(2)物质不灭、循环往复。与能流相对应的物质流动,虽然二者关系密切,但特点不同,物质在生态系统的流动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循环往复的。物质在食物链中为各类生物利用的过程,就是由简单形态变为复杂形态再变

84.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有:(1)系统组成的多样组成系统的物种越复杂层次相对越多系统的反馈控制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的效应就越强系统的稳态机制就更能充分发挥其作用。(2)干扰不能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对外来的压力和干扰有一定抵抗和适应能力但这个适应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系统就要受到破坏这个限度被称为生态阈限(阈值)。(3)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幼年的生态系统处在演替开始阶段往往易于波动不稳定。成熟的生态系统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负反馈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有:(1)系统组成的多样,组成系统的物种越复杂,层次相对越多,系统的反馈控制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的效应就越强,系统的稳态机制就更能充分发挥其作用。(2)干扰不能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对外来的压力和干扰,有一定抵抗和适应能力,但这个适应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系统就要受到破坏,这个限度被称为生态阈限(阈值)。(3)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幼年的生态系统,处在演替开始阶段,往往易于波动,不稳定。成熟的生态系统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负反馈和多层次多元重复控制,稳定性

85.(1)能量以日光能形式进入生态系统;(2)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生物化学潜能,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进入生态系统;(3)以生物化学潜能存在于系统中,或作为产品的形式输出系统之外;(4)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释放的热能从系统消失;(5)作为开放系统,某些有机物会通过动物迁移、水和风携带、人为作用等输入或输出系统。

86.(1)湿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2)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储存库;(3)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4)湿地具有蓄洪的作用;(5)湿地具有净化环境的功能。

87.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