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9.5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教师用卷_第1页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9.5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教师用卷_第2页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9.5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教师用卷_第3页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9.5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教师用卷_第4页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9.5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教师用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教用卷9.5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一、单选题

泰美国国环境预报中心监测显示,北极中心区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左右,北极加速升温,读极地地区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C.D.

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北极地区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南极地区的中山站比长城站更加寒冷北极地区加速升温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南北极地区的地理特征。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以南的地区A对附近地区为海洋附地区为陆地北极地区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B错南极地区中山站纬度比长城站高,所以气候比长城站更加寒冷;北极地区加速升温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D对故选B。2.

读下面“南极地区”图,据此回答下题。以下科考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泰山站

B.

中山站

C.

长城站

D.

昆仑站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有泰山站仑城和中山有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C符题意;而泰山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位于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3.

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C.

淡水资源丰富企鹅、北极熊的故乡

B.D.

科考的最佳时间是、、月冰山面积逐渐增加【答案A【解析】解:北极地区淡水资源丰富,故A正;北极地区科考的时间是、7、8月故B错;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故错误;北极地区的冰山面积逐渐缩小,故D错.故选:A.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北冰洋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方米,北冰洋面积约万平方千米.本题考查北极地区的特点,牢记即可.4.

下面四幅动物图片中,属于世界降水最少大陆的典型代表是()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极地丰富的生物资源,要理解记忆。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被称为南极的主人。企鹅长有很厚的皮下脂肪层和密实的羽绒,具备高强的御寒本领。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被称为白色沙漠A为牦牛,生活在青藏高原B是鼠,生活在澳大利亚,C为鹅,生活在南极洲地区D为驼,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故选C。5.

近年来两极地区成为世界许多家争相开发的热点地区图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教用卷B.C.D.

各科考站中,极昼极夜现象持续时间最长的是长城站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更冷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甲所处的海洋是太平洋;①为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答案C【解析考极地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解答即可站纬度最高,其极昼极夜时间最长,故A错。南极地区是地球上的“寒极”,比北极更冷,错误。两极地区受人类干扰小,有着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条件,故正确。甲是大西洋,①为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故D错误。故选C。阅读我国南极洲考察站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6.

某月日,小明和同学在上海港欢送科考队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奔赴南极考察,该月最可能(

B.

C.

D.

7.

下列在南极洲考察和生活可信的(冬冷夏热,四季分明C.随身携带墨镜和唇膏

B.D.

降水丰富,风力小海边北极熊正在捕食企鹅【答案】【小题】

【小题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极地区的位置。由于地球公转,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的春夏季节是去南极地区科考的最佳时间,因为此时正值南极的暖季,有极昼现象,南

半球的春夏季节也就是北半球的秋冬季节。由题意可知,题目中5月、为北半球的夏季10月北半球的秋季,所以该月可能是月D,ABC错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极地区的地理特征。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四季不分明,A错;南极地区降水少,风力大B错;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而不是南极地区D错地区终年冰雪覆盖而且风力较大需要携带墨镜抵御冰雪反射的太阳光线,还需要携带唇膏保护皮肤对故选C。如图是中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一黄河站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9.

关于黄河站的叙述,正确的是()位于西半球C.位于北寒带相对于南极地区来说,北极地区()

B.D.

南临太平洋距北极点约为610千C.

气温较高科学考察站较多

B.D.

平均海拔较高居住人口较少【答案】【小题】

【小题2】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黄河科学考察站的位置。读图可知,中国北极黄河站的经纬度是北纬78°′、东经′,从东西半球来看,位于东半球A错;北极黄河站处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南临大西洋误;读图可知,北极黄河站的纬度是北纬78°55,从五带划分来看,位于北寒带正确;纬度相差的距离约为111千米站位于约北纬79°黄站距离北极点的距离约为11x111=1221千米,D错错,正。故选。本题考查南北极地区的特点。南极地区大部分是陆地,而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海洋比热容大,释放热量慢,相对于南极地区来说,北极地区气温较高A正确;南极大陆平均海拔高度居世界各大陆平均海拔高度之首极主要是海洋——北冰洋平均海拔较低B错误;北极地区多有国归属,开展考察不仅仅是科研问题,还涉及外交协商,不似开展南极考察的程序简单,相对于南极地区来说,科学考察站较少误;由于其气候不适宜普通人类居住,所以南极大陆没有永久定居人口,相对于南极地区来说,北极地区居住人口较多A正确,BCD错。故选A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教用卷二、综合题10.

近年来,两极地区成为世界许多国家争相开放的热点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诸多不同。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极的代表动物是。(2我国在南、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中,极昼极夜现象持续时间最长的是,有极夜极昼现象是。(3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极区的气候特征是寒燥和。【答案】(1)企鹅北极熊(2昆仑站长城站(3烈风【解析】本题考查两极地区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两极地区都有各自著名的景观。如果说企鹅是南极地区的象征,那么最有资格代表北极地区的,当然是北极熊了。(2读图可知,我国在南、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中,昆仑站纬度最高,极昼极夜现象持续时间最长;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夜极昼现象。(3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除了严寒外,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极地区也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因此,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可以概括为:酷寒、干燥和烈风。11.

极地之旅这里是一方净土,这里是地球之南的一只美丽的白孔雀,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但是,这里并不死寂,这里生机盎然.(1图中AB处是我国两个考察站,其中B是站,位于A站的______向,(2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最南端的岛的名称是______,处_海峡.

(3南极洲及附近海洋中特有的动物资源等.(4)为了保护南极洲的境,和平利用南极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签订了《______》,我国于1983年式加入该条约.(5所学的知识为极科考队员在考察中会遇到哪些危(6我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月?(7目前,人类活动已对极地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如“温室效应”造成南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大大加快,人们使用氟氯烃物质,造成南极的臭氧空洞.你还能举出一些人类活动对极地影响的实例吗?【答案】中山;东南;南美洲;火地岛;德雷克;企鹅、海豹;南极条约【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1图中A是城站B是山站;结合示,根据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判定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2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它最南端的岛的名称是火地岛处是德雷克海峡.(3南极洲及附近海洋中特有的动物资源有企鹅、海豹等.(4为了保护南极洲的环境,和平利用南极年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式加入该条约.(5南极考察队员在科考途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有: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积雪覆盖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人员、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6我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原因:此时是南极洲的暖季且有极昼现象,便于考察.(7人类滥捕滥杀极地动物,极地动物的数量大量减少,极地环境遭到破坏.故答案为:()中山;东南)南美洲;火地岛;德雷克)鹅;海豹4南极条约;(5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积雪覆盖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人员、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6此时是南极洲的暖季且有极昼现象,便于考察;)类滥捕滥杀极地动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