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附答案_第1页
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附答案_第2页
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附答案_第3页
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附答案_第4页
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复制]您的姓名:[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的班级:[单选题]*○高二8班○高二12班○高二15班○高二17班○高二19班○高二20班一、单选题

木里煤田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大面积露天采煤,当地绿色的高山草甸变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的深坑,生态环境修复困难。下图示意木里煤田位置。据此回答1-2题

1.木里煤田露天开采导致当地()[单选题]*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B.草甸生态系统趋于复杂C.河流年径流量增加D.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正确答案)答案解析:1.煤田露天开采.一定会破坏地表植被.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D正确:冰川面积萎缩原因是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最增大,A错:河由材料可知当地草甸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趋于简单,B错。河流年径流量是否增加影响因素是河流的补给类型,C错。2.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单选题]*A.资金不足B.气候恶劣(正确答案)C.交通不便D.氧气缺乏答案解析:2.由材料可知水里煤田位于祁连山附近.海拔高.气温低.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修复困难.B正确。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因此该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是我国最主要的水源地和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但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冰川、湖泊萎缩,水源枯竭,雪线下降(正确答案)B.气候变干,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C.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的面积不断扩大D.野生动物锐减,虫、鼠害肆虐答案解析:3.随着全球变暖,三江源地区生态问题加重。气候变暖后雪线会上升,A描述不对,符合题意;气候变干,再加上过度放牧等行为,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的面积不断扩大;野生动物锐减,生态退化,食物链破坏导致虫、鼠害肆虐;BCD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项。4.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和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题]*A.必须立即停止开发,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B.加快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正确答案)C.增加草场载畜量,大力发展畜牧业D.要积极营造人工林,恢复森林植被答案解析:4.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不现实,A项错误;加快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促进经济发展,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B项正确;该地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发展畜牧业会加剧生态退化,C项错误;植被恢复应以恢复天然植被为主,该地由于海拔较高,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故恢复森林植被不符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D项错误。故答案选B。【点睛】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三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受严酷自然条件的制约,该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自然因素和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这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草场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冰川、湿地退缩,生物多样性锐减。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好分布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2年冬奥会将由北京、张家口联合举办,为满足冬奥会需求,延庆小海坨山区将依托现有山体地形修建场地。小海坨山坐落于北京延庆西北部,区内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其中大花杓兰(见下图)因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被人类肆意采摘、盗挖,其种群逐年减小。有学者担心冬奥会场地建设会进一步破坏小海坨山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据此完成下面5-6题。

5.大花杓兰种群逐年减小,体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单选题]*A.草场退化B.森林资源匮乏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减少(正确答案)答案解析:5.大花杓兰种群逐年减小,强调的是植被的“种群”,故体现了生态环境问题中的生物多样性减少,D项正确,ABC即可排除。故选D。6.大花杓兰数量减少的原因是()

①生长环境遭到破坏②水土流失③土地退化④人类高强度采挖[单选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正确答案)答案解析:6.根据材料“有学者担心冬奥会场地建设会进一步破坏小海坨山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推断,大花杓兰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是导致其数量逐年减少的原因,①正确;根据“被人类肆意采摘、盗挖”可知,人类高强度采挖也是导致大花杓兰数量逐年减少的原因,④正确;②③即可排除。故选D。【点睛】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2020年3月一群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离家出走”,并于2021年8月返回适宜栖息地。下图为局部时间段象群迁移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7-8题。

7.象群在玉溪市元江县期间,下列现象最可能的是()[单选题]*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B.我国日出时间逐渐变晚C.悉尼正值红叶观赏时期(正确答案)D.日落之前象影朝向东北答案解析:7.读图可知,象群在玉溪市元江县时间为2021年4月16日,在石屏县是2021年5月16日,因此在元江县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北移动,向轨道远日点(7月初)移动,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A错误;我国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我国日出时间逐渐变早,B错误;悉尼正值秋季,树叶转红,正值红叶观赏时期,C正确;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落西北,故日落之前,太阳位于西北方,影子朝向东南,D错误。故选C。8.关于此次亚洲象“离家出走”,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单选题]*A.全球气候变暖使亚洲象北迁B.保护区亚洲象繁殖速度较快(正确答案)C.西双版纳植被茂密食物充足D.人类活动破坏了大象栖息地答案解析:8.由材料“2020年3月一群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离家出走”,并于2021年8月返回适宜栖息地。”可知,此次亚洲象“离家出走”,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保护区亚洲象繁殖速度较快,象群数量过多,出现食物短缺,B正确;之后又返回了适宜栖息地,可知此次亚洲象的离家出走与全球变暖关系不大,A错误;西双版纳植被茂密,但象群数量多,食物出现不足,象群离家出走了,C错误。大象栖息地是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对大象栖息地影响小,D错误。故选B。【点睛】自然保护区作用:1.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2.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对于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评价的准则。3.是各种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4.是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5.保护区中的部分地域可以开展旅游活动。6.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7.保护生物多样性。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9-10题。

9.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①过度放牧②环境污染加剧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④过度农垦[单选题]*A①②B①④(正确答案)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9.图中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包括沙漠化和森林破坏严重的地区)为内蒙古东部地区和东北西部地区,内蒙古东部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草原地区过度放牧造成的,东北西部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过度开垦造成的,故①④对;环境污染不是土地荒漠化的成因,②错;该区域多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且东北西部年降水量较大,③说法错误,故选B。10.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题]*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正确答案)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答案解析:10.华北地区受荒漠化威胁的地区主要是河北、山西北部的少部分地区,A错;观察图中箭头,荒漠化的推进方向为南、东、东南,并不是向北,B错;荒漠化向东南方向扩展的原因与该地区冬季盛行的西北季风相关,西北风将风沙带往东南方向,C对;绿洲内部并没有荒漠化,应在绿洲外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D错。国家公园是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以保护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的特定区城。2021年10月12日,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正式宣布设立首批国家公园,下表为我国首批国家公园及所在位置。据此完成下面11-12题。

11首批国家公园中(

)[单选题]*A.①—湿地遍布,冻土发育(正确答案)B.②—草原广袤物种丰富C.③—地势平坦,起伏较小D.④—全年高温,降水均匀答案解析:11.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分析获取能力。三江源地区被称之为高原湿地,海拔高冻土广布,A正确;老爷岭,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和吉林省东部,为长白山支脉,因此是林地广布,B错。大熊猫国家公园位于山区,因此地势不平坦,C错;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错;综上所述,A正确。故选A。12.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单选题]*A.需加大兴建旅游设施B.应将治理大气污染作为首要任务C.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D.利于培养社会公众的生态文明观(正确答案)答案解析:12.国家公园,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基本策略,通过较小范围的适度开发实现大范围的有效保护,既排除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发利用方式,达到了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目的,又为公众提供了旅游、科研、教育、娱乐的机会和场所,是一种能够合理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行之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社会公众的生态文明观,D正确。因此不需要加大兴建旅游设施,A错;这些国家公园人口都较稀少,远离大气污染之地,也远离城市,B、C错。故选D。【点睛】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除不损害生态系统的原住民生活生产设施改造和自然观光、科研、教育、旅游外,禁止其它开放建设活动,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为亚太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水禽越冬地,已成为周边地区生态旅游目的地。下图为崇明岛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3-14题。

13.下列关于崇明岛自然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核心区可以发展旅游B.缓冲区可以发展旅游C.实验区可以开展旅游活动(正确答案)D.缓冲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答案解析:13.根据材料信息,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不可发展旅游,AD错误;缓冲区只准从事科研活动,不能发展旅游,B错误;实验区可以开展旅游活动,C正确。故选C。14.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需要注意()[单选题]*A.严禁游客进入实验区B.合理控制核心区的游客数量C.保护鸟类栖息地(正确答案)D.适当增加缓冲区的基础设施答案解析:14.发展生态旅游主要是在试验区,严禁游客进入实验区不现实,A错误;核心区不发展旅游,游客不能进入,B错误;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需要注意保护鸟类栖息地,C正确;缓冲区需要重点保护,增加缓冲区的基础设施会破坏环境,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理念不符,D错误。故选C。【点睛】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1、制定法律法规进行保护;2、进行旅游环保教育,提高游客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旅游;3、控制游客数量,控制开发规模;4、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能力;5、加强工程建设保护。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该流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黑河下游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到处是荒漠戈壁。读图,完成下面15-16题。

15.黑河下游地区草原退化、生态恶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单选题]*A.陡坡修筑梯田B.工业规模扩大C.水资源利用不当(正确答案)D.深居内陆、气候干旱答案解析:15.读图可知,河流中上游地区修建水库以及绿洲农业大量引水灌溉,导致下游地区河流径流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地沙化,草场退化,因此黑河下游地区草原退化、生态恶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流域水资源的利用不当导致,C正确;下游地区地势平坦,A错;该区域农业用水量更大,工业规模较小,B选项不是主要原因,B错;D选项不属于人为原因,D错,故选C。16.为恢复黑河下游地区往日的生态,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①上游推广节水灌溉②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③流域用水统一管理④下游修建平原水库[单选题]*A.①②③(正确答案)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16.该区域气候较干旱,可在中上游绿洲地区推广节水农业,改善灌溉技术;中下游沙地较多,下渗较大,可建设河流防渗工程,并需要对流域用水统一管理,合理分配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水量,①②③正确;平原地区不利于蓄水,且下游为沙漠戈壁,下渗量和蒸发较大,④错,故选A。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发现:过去17年来,三分之一的鸟类从法国农田消失。研究人员将这一下降作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佳的一个标志。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化,鸟类在农田难以觅食,数量不断下降。有学者担心“寂静的春天”将出现在农田。下图为法国1989年以来鸟类数量及种数(设定1989年数量近似于1)变化,据此完成下面17-18题。

17.1989年以来,法国本土整体上(

)[单选题]*A.鸟类适应环境能力上升(正确答案)B.森林覆盖率持续增加C.物种入侵愈加严重D.城市再城市化趋势加快答案解析:17.由图表可得:法国的总体鸟类数量上升,说明鸟类适应环境能力上升,A正确;森林鸟类整体数目下降,但后期逐渐平稳,说明森林前期可能被破坏,后期有所恢复,但绝不可能覆盖率持续增加。B错误;由于城市鸟类的数目在不断下降,不可能是再城市化趋势加快,再城市化更加注重城市环境保护,D错误;仅凭鸟类物种的变化无法反映物种入侵的程度,C错误。故选A。18.导致“寂静的春天”将出现在农田的主要原因是()[单选题]*A.农业机械化加快B.地膜覆盖种植增加C.外来农作物引进D.杀虫剂被广泛使用(正确答案)答案解析:18.由材料可得:“随着工业化不断深化,鸟类在农田难以觅食”可知,影响鸟类在农田消失的关键因素是食物缺失,而鸟类主要以昆虫为食。大量使用杀虫剂是鸟类食物大大减少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D正确;农业机械化加快,机械使用在播种和收获时,作物生长时不用机械,不影响鸟类的觅食,A错误;地膜覆盖种植,只是对土地上覆膜,不影响作物生长,也不会影响昆虫生长,不会影响鸟类的觅食,B错误;外来农作物引进,同理不影响昆虫的生长和鸟类的觅食,C错误。故选D。【点睛】物种灭绝的影响:1.影响未来的食物来源和工农业资源。2.土壤肥力以及水质遭到破坏。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