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解读和教学解读的差异、联系及转化_第1页
文学解读和教学解读的差异、联系及转化_第2页
文学解读和教学解读的差异、联系及转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解读和教学解读的差异、联系及转化文学解读和教学解读的差别、联系及转化

在语文教育的视域下,文本解读可以分为文学解读与教学解读,二者各自承当不同的责任,有着不同的目的和办法。但两种解读统一于文本,同源于文学,有着密切联系。语文教师既是文学解读者,又是教学解读者。双重身份决定了语文教师既要认识两种解读的差别与联系,又要寻求文学解读向教学解读的转化办法。

一.两种解读的异同

1.解读目的差别

一般而言,文学解读,其解读者是文学研究者。而教学解读,解读者是语文教师与学生双方。角色定位不同,就决定了两者解读目的的差别。阅读教学中要解读文本,其目的指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文本是教材,是资源、载体,是教师用以教授学业的重要资料。“解惑〞是为了“传道〞和“授业〞,对文本的解读,既要考虑文学性,又绝不可无视教学性。以此为前提的文本解读,才是语文教学的解读。教师正是基于这个目的,才能称为一个教学意义上的解读者,才能理直气壮地从教学角度挖掘文本的价值。而学生作为教学解读的另一主体,他在目的上与教师是一致的,在并教师的引导下解读文本,并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观点。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解读,即使是个性化的、发明性的解读,一定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没有师生双方的指导性合作,教学解读也就无从谈起。师生以教学为主要目的,对文本的解读就是教学解读,二者形成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基于文本的多重对话。

文学解读,其目的是文学性、学术性的,甚至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娱乐性〞。因为文学本身应该是无功利或者是超功利的,无论是文学现象研究、文体研究还是文学史研究,都不以应用为直接目的。举例而言,文学研究中解读一篇小说,往往是为了研究作者的创作格调,总结此类小说的开展趋势,评价小说的社会价值等等。但语文教学中的文学解读,往往是为了向学生传授小说写作的一些根本手法、技巧,引导学生体会小说形式的美感,分析主人公形象意蕴等。二者在文本解读目的上的差别是明显的,这也决定了二者在解读办法上的区别。

2.解读办法的差别

文学解读,往往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学解读并不限于一篇一节,也不囿于一个人物,一个问题。诸如人物形象,时代背景,都可以纳入文学解读的视域。而这种解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教学解读往往是针对原着中节选的一篇、一节、一首,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与剪裁,在课堂有限时间内的解读。文学解读往往着眼于宏观角度的解读,教学解读往往是微观细致的分析。文学解读往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子〞,从“同〞中看出“异〞,以探求新的学术观点。而教学解读更多地是以小见大,从“异〞中求出“同〞,让学生感受到普遍意义上的语文美感与生命力。

3.解读风险的差别

文学解读,其成果往往是一个新的观点或者新的认识,研究者对研究中的某个问题研究有了推动作用等,它的接受群体往往是研究者或者是少局部高水平的文学爱好者,很大程度上文学意义上的解读是在“自娱自乐〞。而教学解读是面向学生的,直接指向对一群对文学了解不甚丰盛的孩子。一个好的文本解读,一个好的“对话〞,会给学生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无论是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或者情感的升华、美的享受,其成果都是直接而巨大的。尽管这种“收益〞可观,但是“风险〞也不小。如果文学解读存在着偏差,往往会引起学术争鸣,这正是研究者乐于看到的结果,大家可以在思想的碰撞中求得学术的进步,其社会影响那么是微乎其微。但是在教学中,教师的解读出现了偏差乃至错误,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影响一群人乃至一代人,这种风险是谁也不敢承当的。这种风险上的差别使得教师在解读时往往趋于保守,慎之又慎。

4.两种解读的联系

文学解读和教学解读虽然有上述差别,但我们不得不成认,无论什么样的解读,谁来解读。它解读的都是文本,任谁来读?红楼梦》〔只要能大略看懂〕,都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是谁,为什么。至于喜欢的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乃至王熙凤,这是个性解读的范畴。笔者表述的重点在于,两种不同意义的解读有其同源性,源头就是文学。教学解读,虽然有传道授业的功用〔限制〕,但是毕竟传授的东西还是文学。除去差别之外,两者更多的是共性。

同时,文学解读对教学解读存在着一种指导,教学解读往往要从文学解读中获取力量,得到启示,加以应用。文学是语文的本体学科,文学解读是教学解读的源头活水。但这种解读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文学研究者的帮忙和努力,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如孙绍振老师多年来一直对文本解读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一方面批评一些中文系教授对文本解读不重视,甚至瞧不起文本分析,而是喜欢搞一些宏观性的作家论研究和文学史分析,对语文教学并无补益。另一方面自己身体力行,撰写了几百篇文学文本的解读,如?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等,类似的还有王富仁、钱理群等文学研究者。这些名家的解读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更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优秀的解读素材。

二.教学解读对文学解读的转化

两种解读的差别意味着文学解读要为教学解读所用,必须要经过转化。名家的文学解读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关照了一线教师的实用性,但是其解读的学术性、研究性,决定了它不能直接用于教学,必须由教师转化为适于课堂教学所用的解读,需要一定的转化策略。

1.教什么――以具体文本的教学核心价值为导向

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就是“教什么〞和“怎么教〞,在两种解读的转化中,答复了这两个问题,也就答复了转化中的导向问题。而导向虽然是个价值问题,但是正如肖川老师所说:如果是追求教育的价值旨趣,“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所以核心问题就是“教什么〞的问题如何解决,笔者以为,以具体文本的教学核心价值为导向,决定把什么样的文学解读转化为教学解读。什么是具体文本的教学核心价值?郑桂华老师提出四点:具有语文特点、具有明显的特征性或代表性、具有统领性、便于回升为规那么。这四点可供参考。针对转化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教学核心价值应该是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语文点〞,这几个点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只有在“这堂语文课〞上才能体会到的东西。而名家的解读往往是针对整篇文本的详尽丰盛的论述,其含量大于课堂需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基于自己要教的“那一堂课〞的需要,对名家解读加以剪裁、取舍、设计。

如孙绍振老师的?读李商隐》一文。孙教授侃侃而谈,以深厚的学养,旁征博引,首先对?锦瑟》一诗主题的七种历代解读进行了列举,而后又对?锦瑟》一诗的文本进行了直接详尽的分析,其间引用甚多。笔者以为,?锦瑟》一诗的核心教学价值应该在于诗歌丰盛意象及其组合的巧妙所在、诗歌的美感所在、诗歌所传达出的隐约可见又无处不在的哀伤。这应该是教学的“语文点〞,孙绍振先生的解读的确详尽,对于教师理解来说助益甚大,同时解读中后半局部的许多结论性观点也比拟适于本课的教学内容。但如果把历代诗论的解读都展示给学生,把种种史实引入课堂,这堂课的核心“语文点〞也就无法突出。所以名家解读固然优秀,但教一堂语文课还是要说出“自己〞的话,“别人的话〞不能都教给学生,不转化的地方就是“忍痛割爱〞的地方,转化的地方也就是名家解读与教师教学智慧相融合的地方。

2.教给谁――以学生实际为转化边界

教学解读要面向学生,教师在解读之前必须要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学生,在解读具体篇目之前,也有必要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到了何种程度。这也是在文学解读转化之时必须要考虑的学情问题,转化必须以学生实际为边界。

孙绍振老师的?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荷塘月色的解读》中,提出“超出平常的自己〞和“追求伦理的自由〞是解读的两个要点。围绕这两点,他抓住了文中数处关键词句加以分析,从而从学理、学术的高度来分析朱自清的心境。我们这里要注意到?荷塘月色》一文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即使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伦理与自由的概念、“超出平常〞的理解,不会有太高领悟。孙老师的解读,更多地是给教师提供一种解读的思路,如果把这个解读点作为教学核心,这堂课的核心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这里就波及到一个学情的问题,文学解读毕竟是学术研究的一种,在解读中如果不加选择地采用,学生难以企及,解读效果也不会太好。孙先生也提到: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任务,就是重新学习,从基本上提高自己,让自己在和学生对话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