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培训资料
1、原有用地分类及有关标准的基本状况原有规划标准规范体系有《城乡规划术语标准》、《城市、镇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村庄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及《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见下表)。原有用地分类及标准规范一览表用地分类规范名称施行时间颁布单位用地对象用地分类情况《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0年国务院城市用地10大类,46中类,73小类《村镇规划标准》1993年建设部村镇用地9大类,28小类《镇规划标准》2007年建设部镇用地9大类,30小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07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城乡土地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应用最广泛的是于1990年由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以下简称《分类标准》),《分类标准》将城市用地分为10大类,46种类,73小类,并对各级分类划分规则和定义内涵进行了详细说明。虽然《分类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适用于总体规划层面的工作,但随着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这套分类标准已被应用在各个层面的城市规划编制中,对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标准及构成产生重要影响。《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是指导村镇规划的技术性文件,对村镇规划的原则和内容、村镇人口及发展、村镇建设用地标准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是编制村镇规划的依据。考虑以农业生产活动的用地特点,村镇用地分类9大类,28小类。为了科学编制镇规划,加强规划建设和组织管理,2007年5月1日,建设部颁发了《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对相关术语、镇村体系和人口预测、用地分类和计算、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生产设施和仓储用地等单项用地规划以及制图标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明晰了建制镇在执行过程中应该采用的规划标准。其中根据第4.1.1条,“镇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工程设施用地、绿地、水域和其他用地9大类、30小类。”2007年8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见表)。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根据城乡一体化原则,按照统一的指标,城乡土地同时划分,实现了土地分类的“全覆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没有市政设施用地,仓储与工业用地合并,居住用地没有细分,特殊用地所包含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二级类含义编码名称编码名称01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011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012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013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02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021果园指种植果树的园地。022茶园指种植茶树的园地。023其它园地指种植桑树、橡胶、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03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031有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032灌木林地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033其它林地包括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1、<0.2的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04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041天然牧草地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042人工牧草地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043其它草地指树木郁闭度<0.1,表层为土质,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续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二级类含义编码名称编码名称05商服用地指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的土地。051批发零售用地指主要用于商品批发、零售的用地。包括商场、商店、超市、各类批发(零售)市场,加油站等及其附属的小型仓库、车间、工场等的用地。052住宿餐饮用地指主要用于提供住宿、餐饮服务的用地。包括宾馆、酒店、饭店、旅馆、招待所、度假村、餐厅、酒吧等。053商务金融用地指企业、服务业等办公用地,以及经营性的办公场所用地。包括写字楼、商业性办公场所、金融活动场所和企业厂区外独立的办公场所等用地。054其它商服用地指上述用地以外的其他商业、服务业用地。包括洗车场、洗染店、废旧物资回收站、维修网点、照相馆、理发美容店、洗浴场所等用地。06工矿仓储用地指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物资存放场所的土地。061工业用地指工业生产及直接为工业生产服务的附属设施用地。062采矿用地指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063仓储用地指用于物资储备、中转的场所用地。07住宅用地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071城镇住宅用地指城镇用于生活居住的各类房屋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包括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用地。072农村宅基地指农村用于生活居住的宅基地。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名胜、公共设施等的土地。081机关团体用地指用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等的用地。082新闻出版用地指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影厂、报社、杂志社、通讯社、出版社等的用地。083科教用地指用于各类教育,独立的科研、勘测、设计、技术推广、科普等的用地。084医卫慈善用地指用于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急救康复、医检药检、福利救助等的用地。085文体娱乐用地指用于各类文化、体育、娱乐及公共广场等的用地。086公共设施用地指用于城乡基础设施的用地。包括给排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信、消防、环卫、公用设施维修等用地。087公园与绿地指城镇、村庄内部的公园、动物园、植物园、街心花园和用于休憩及美化环境的绿化用地。088风景名胜设施用地指风景名胜(包括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革命遗址等)景点及管理机构的建筑用地。景区内的其它用地按现状归入相应地类。续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二级类含义编码名称编码名称09特殊用地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091军事设施用地指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设施用地。092使领馆用地指用于外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驻华使领馆、办事处等的用地。093监教场所用地指用于监狱、看守所、劳改场、劳教所、戒毒所等的建筑用地。094宗教用地指专门用于宗教活动的庙宇、寺院、道观、教堂等宗教自用地。095殡葬用地指陵园、墓地、殡葬场所用地。10交通运输用地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包括民用机场、港口、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用地。101铁路用地指用于铁道线路、轻轨、场站的用地。包括设计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林木等用地。102公路用地指用于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的用地。包括设计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汽车停靠站、林木及直接为其服务的附属用地。103街巷用地指用于城镇、村庄内部公用道路(含立交桥)及行道树的用地。包括公共停车场,汽车客货运输站点及停车场等用地。104农村道路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105机场用地指用于民用机场的用地。106港口码头用地指用于人工修建的客运、货运、捕捞及工作船舶停靠的场所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用地,不包括常水位以下部分。107管道运输用地指用于运输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管道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的地上部分用地。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指陆地水域,海涂,沟渠、水工建筑物等用地。不包括滞洪区和已垦滩涂中的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用地。111河流水面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之间的水面,不包括被堤坝拦截后形成的水库水面。112湖泊水面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113水库水面指人工拦截汇集而成的总库容≥10万立方米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114坑塘水面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115沿海滩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包括海岛的沿海滩涂。不包括已利用的滩涂。116内陆滩涂指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洪水位间的滩地。包括海岛的内陆滩地。不包括已利用的滩地。117沟渠指人工修建,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用于引、排、灌的渠道,包括渠槽、渠堤、取土坑、护堤林。118水工建筑用地指人工修建的闸、坝、堤路林、水电厂房、扬水站等常水位岸线以上的建筑物用地。119冰川及永久积雪指表层被冰雪常年覆盖的土地。续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二级类含义编码名称编码名称12其它土地指上述地类以外的其它类型的土地。121空闲地指城镇、村庄、工矿内部尚未利用的土地。122设施农用地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123田坎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地坎。124盐碱地指表层盐碱聚集,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土地。125沼泽地指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沼生、湿生植物的土地。126沙地指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无植被的土地。不包括滩涂中的沙地。127裸地指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或表层为岩石、石砾,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GB/T4754—2002)的有关产业分类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
A——农、林、牧、渔业(01-05)
B——采矿业(06-11)
C——制造业(13-43)
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4-46)
E——建筑业(47-50)
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1-59)
G——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60-62)
H——批发和零售业(63、65)
I——住宿和餐饮业(66-67)
J——金融业(68-71)
K——房地产业(72)
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3-74)
M——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75-78)
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79-81)
O——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82-83)
P——教育(84)
Q——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85-87)
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88-92)
S——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93-97)
T——国际组织(98)2、用地分类使用存在的八个问题(1)覆盖范围不足与国外发达国家或城市的用地规划都是在行政范围内全覆盖不同,我国原有用地分类缺乏对市域城乡建设总用地的分类覆盖与控制,无法满足“城乡统筹规划”全覆盖的新形势需要:不能体现全面的节约、集约用地。对全市域建设总量缺乏统计和控制。不利于平衡开发与保护的关系。(2)对水域等非建设用地重视程度不够从用地分类的等级上看,总体规划范围内所有用地分为10大类,而城市建设用地占了9类,其余的非建设用地统称为“水域及其他用地”;从划分层次上看,9大类城市建设用地各自又有进一步细分,一般居住、工业、绿地等以中类为主,公共设施、市政设施分至小类。而“水域和其他用地”虽然概览了水域、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村镇建设用地、废弃地和露天矿用地等特征迥异、内涵丰富的用地,但总规层面基本没有细分,存在着一个“厚”建设用地,“薄”非建设用地的倾向。因而容易片面地将城市理解为可以独立于所在区域而独自存在的个体,忽视城市存在所需要的区域与环境的支撑,导致与区域土地利用衔接的困难。(3)对某些用地的定性不够明确现有用地分类标准对某些用地的定性不够明确,这在“城中村”上表现最为明显。一方面城中村量大面广,但是居住用地分类难以适应其管理改造要求。“城中村”虽有部分产业,但仍以居住功能为主,包括住宅、公共建筑等,与城市居住用地类似。但是受土地制度,户籍福利制度,集体经济等因素影响,简单地把它归为居住用地,又难以适应其管理改造的要求。另一方面,城中村要实现完全城市化,需要一段很长的过渡期。实现完全城市化后或者进行异地改造的城中村可以直接采用城市标准。大量已改制且无法进行异地改造的城中村不再适用村镇规划标准,但它还未完全实现城市化,也不能直接套用城市规划标准。目前尚无直接针对过渡期的已改制城中村的规划技术标准。(4)缺乏新产业用地的归类与界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兴行业开始在我国城市中形成,也随之产生许多新的用地概念,如创意产业用地、商住用地、旅游用地、物流用地等。这些行业发展的特性决定其在用地分类上并不能用居住、工业、公共设施等常规用地类型来简单概括。以物流业为例,近年来兴起的新产业,不同于传统的仓储运输业,而是通过整个供应链管理完成从商品供给方到需求方的全程物流过程,包含物流信息、管理控制、运输仓储、配送和流通加工等功能。因此部分物流企业既受理仓储运输业务,也兼有连锁批发零售服务,甚至具有加工业的性质。按照现行城市用地分类标准,物流用地通常归于仓储用地类。如果按此进行用地布局规划,既会与其它普通用地相混淆,相应的城市功能无法反映于用地布局,也会使得城市用地构成无法反映实际建设需求,相应建设指标反而会受国标限制。随着大量新兴行业的产生,对原有的城市用地管理体系必须作出符合时代特征的调整,才能有效地将这些新兴的城市建设用地纳入规范的管理之中。(5)对快速增长,外向为主的工业用地应对不足浙江省中小城市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化的带动,这些地区的城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期,工业加工深度不断提高,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拉动型的高经济增长必然带来较大的工业用地需求,其年均增长量往往远超居住、公共设施、道路广场、绿地等其他建设用地,其人均指标都大大突破现有国标。工业用地依据不同的产业类型和生产特性,生产建设所需要的用地规模大小也存在差异性。一些高能耗的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电力工业、重化工业,行业特性决定其生产运营需要较大规模的建设用地,而容纳的劳动人口则相对较少。如果城市的主要工业用地类型都是此类,而且占整个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较高,那么与同等人口规模的其他城市相比,其建设用地需求是相对较高的。工业用地规模与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类型密切相关,应考虑工业化加速发展下工业用地需求持续增长的客观现实。如果对处于该发展阶段的城市,再用现行的用地标准去约束它,无异于削足适履,与城市实际发展需要相违背。沿海经济,特别是浙江的经济以外向型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为主,也对用地引导与控制提出特殊要求。以浙江为例,1996~2005年,全省城镇人口共增加1007.04万人,城市化水平由37.6%增加到56%。城镇建设用地增加1309.07平方千米,人均建设用地水平从93.4平方米提高到100平方米。浙江省十一地市中心城市(市区)建设用地变化情况表人口大于100万的城市,居住用地、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工业用地四大类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总体比例约72.5%;50万~100万人口城市,四大类用地的总体比例约76.6%;20万~50万、10万~20万人口城市,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比例加大,绿地比例减少,四大类用地总体比例约75~85%;5万~10万、小于5万人口城镇中,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最高,总体比例与国标相比,小城市及小城镇的四大类用地比例明显较高,达85%左右。(6)部分用地分类存在与行业标准执行不统一,地方灵活性不足行业规范协调的矛盾与城市用地相关的规范标准较多:目前对城市绿地分类有明确规定的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有《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以及《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号)等,虽然这几项标准的适用对象都是城市绿地,但是由于使用范围不同,分类方法也有所不同。国土、园林、旅游、环保、教育、卫生、体育等部门的行业规范标准也不统一。几乎每个部门都对其管辖用地有行业建设标准要求。城市规划编制通常主要依据城市规划本行业的相关规范标准。但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又必须综合考虑各部门的行业标准要求。目前的许多行业标准多是从专业性角度确定建设指标,很难充分协调形成通用标准。(7)公共设施用地缺乏市场应对性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土地实现了有偿使用,城市土地作为资产的产权属性日益显著市场机制对土地使用已经发挥越来越显著的经济杠杆作用。这使得对土地使用的规划不仅仅是要考虑传统规划的技术合理性问题,而更多地要考虑土地使用背后的多方利益冲突和协调,即更多地涉及经济、法律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土地使用者有权利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土地利用方式,以追求土地的经济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规划作为公共政策,政府必须通过对土地使用的公共干预,维护城市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不受侵害,弥补市场本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因此,过去使用功能类似的土地在城市发展中可能发挥完全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土地使用方式的差别使得传统的公共设施用地基本可以分化为公益性设施用地和商业性设施用地两大类。由于地价的巨大差异,造成两类设施用地开发的目的和利益机制完全不同要求城市规划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控制原则,简单地公共设施用地划分缺乏市场应对性。(8)人均指标计算口径混淆不清
现行《标准》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主要以人口为依据,但计算口径混淆不清。首先是人口统计的口径问题。我国城市的人口统计口径存在诸多的不一致性,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意思接近的人口概念有城市常住人口、城市建成区人口、城市非农人口等。原《标准》在第4.0.2条明确规定在计算建设用地标准时,人口计算范围必须与用地计算范围相一致,人口数宜以非农业人口数为准。但有些城市在确定城市用地时往往采用城市常住人口为标准,这样就能获得更多的土地资源;而在计算城市经济水平时,采用的往往是户籍人口,这样使人均的经济指标能够提升。其次是预测人口规模的不确定性。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预测人口规模的方式不同,会引起人口规模的不同,不同的决策群体对于人口规模的分歧也会导致结果的不同。对于人口规模的过分依赖,往往会引起合成谬误,因为人口规模本身就有诸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增加了相应用地指标的不确定。另外,城市间的交流日益增加,流动人口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日益增大,但是这些流动人口在总体规划中是不参与用地平衡的,那么作为城市的一大主体,这部分的人口同样会占据城市空间资源,但又不在城市规划的考虑之列。3、城乡全覆盖土地利用分类的四个特点(1)空间分区与土地利用分类分区是对一定区域按一定目的与要求对区域进行划分,以便于分区提出规划对策,分类则着重于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不同分区内可以存在同一类别用地,也可以兼容多类用地,但用地分类则具有排他性,一旦确定为某类用地,即不列入其他类别用地。如生态保护区内按土地利用类型分,可以是耕地、林地或水域,在风景名胜区内同样可以有耕地、林业或水域。(2)城市用地分类与农用地分类综合考虑城市规划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对土地分类的技术规定。城市用地分类基本参照国标,但考虑到生产、防护绿地可以与林地等重叠,因此不列入城市建设用地。对外交通用地中在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之内的列入城市建设用地,包括港区、站场、机场等,而总体规划范围以外的对外交通用地均列入其他建设用地。对于风景名胜区内的各类建设用地统一列入旅游服务用地,原则不作为房地产开发相对应的居住、公建等用地分类。对于一定区域内可能散布的工业、矿区、公建及市政用地等均列为独立工矿与事业用地。农用地分类原则采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技术规定,其中水库水面不列入水利设施用地而列入水域用地。(3)有利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技术统计的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在空间上可以叠加,各类用地利用的转换关系可以在图上反映。因此,城乡全覆盖的土地利用类别划分必须与原规划编制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统计口径的衔接。(4)体现城镇密集地区与城镇群的用地要求与特点城市群与都市区均是超越城市行政区的一种城市功能地域。在现实工作中,这种功能地域一旦通过行政区划调整而作为一个行政主体时,城市群或都市区又可以作为一个特定城市行政范围内的组合城市结构或组团式布局结构。其空间用地分类尤其表现为城乡混合特点。4、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主要变化城乡规划法所要求的统筹城乡技术标准。延续原用地分类的基本构架和分类体系。考虑案例国家/城市的用地规划都是在行政范围内全覆盖的。根据近年来规划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补充修改。每一类用地中增加其他,保证出现新情况的弹性余地。人口基数选取的选择。考虑流动人口因素,不应继续采用非农人口,而应采用常住人口作为人口基数。考虑气候及日照分区因素。根据居住区设计规范的气候分区进行分类统计。与市场相关度。公益性用地与商业性用地区别对待。强调民生保障.特殊控制。特定城市的弹性控制。增加公共设施类用地的比例及人均标准控制。2),主要特点四级划分,体现城乡统筹,体现政策管理要求,并满足不同层次规划需要。1级:覆盖全市域,区分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保护);2级:区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主要的功能类别,体现规划要素技术层面需求;3级:部分考虑经营方式、土地供给方式、投资主体类别,体现政策管理要求,部分细分功能类别;4级:细分功能类别,兼顾指导详细规划的技术要求。树型体系,分类覆盖面广,规定详细,可适应不同层面的规划。需要统一制定,并在较大范围、较多规划层面内应用,需要相当高的规范性和稳定性。下级政府和部门在不同的规划编制中选用具体的分类,不能再灵活创设。3),重要内容本标准设立“城乡用地”分类。“城乡用地”分类的地类覆盖市域范围内所有的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适用于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和其它具备条件的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城乡用地townandcountryland指市(县、镇)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developmentland)与非建设用地(non-developmentland)。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以及其它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以及其它非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urbandevelopmentland指城市(镇)内居住用地(residential)、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dministrationandpublicservices)、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commercialandbusiness)、工业用地(industrial,manufacturing)、物流仓储用地(logisticsandwarehouse)、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road,streetandtransportation)、公用设施用地(publicutilities)、绿地与广场用地(greenspaceandsquare)的统称。人口规模(population)分为现状人口规模与规划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应按常住人口进行统计。常住人口指户籍人口数量与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数量之和,单位为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结构compositionofurbandevelopmentland指城市(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工业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以及绿地与广场用地等单项用地面积除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得出的比重,单位为%。从原标准的四类用地改为五类用地结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工业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和绿地与广场用地五大类主要用地规划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居住用地25.0~40.0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5.0~8.0工业用地15.0~30.0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0.0~25.0,规模较大城市(镇)的“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宜比规模较小城市(镇)高。绿地与广场用地10.0~15.0工矿城市(镇)、风景旅游城市(镇)以及其它具有特殊情况的城市(镇),其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工矿业用地、景区用地比重大,用地结构应体现出该类城市(镇)的专业职能特色。气候区climatezone指根据《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以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相对湿度为主要指标,以年降水量、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和年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为辅助指标而划分的七个一级区。用地分类按土地实际使用的主要性质或规划引导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具有多种用途的用地应以其地面使用的主导设施性质作为归类的依据。如高层多功能综合楼用地,底层是商店,2~15层为商务办公室,16~20层为公寓,地下室为车库,其使用的主要性质是商务办公,因此归为“商务用地”(B2)。若综合楼使用的主要性质难以确定时,按底层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归类。实际操作也可以采用各种功能比重来确定。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3级分类体系。大类应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应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在图纸中同一地类的大、中、小类代码不能同时出现使用。特别说明用地可采用(小类或其他说明)备注标示,如B2(B21)。在本分类体系下进一步细分的不属于增设类别,允许W-W1-W11-W111分类。关于设立混合使用用地类型:建议总体规划原则不用,控规在技术管理文件中备注说明,或作兼容规定.用地面积计算应按平面投影计算。每块用地只可计算一次,不得重复。城市(镇)总体规划宜采用1/10000或1/5000比例尺的图纸进行建设用地分类计算,控制性详细规划宜采用1/2000或1/1000比例尺的图纸进行用地分类计算。现状和规划的用地分类计算应采用同一比例尺。用地的计量单位应为万平方米(公顷),代码为“hm2”。数字统计精度应根据图纸比例尺确定,1/10000图纸应精确至个位,1/5000图纸应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1/2000和1/1000应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城市建设用地统计范围与人口统计范围必须一致,人口规模应按常住人口进行统计。城市建设用地在现状调查时按现状建成区范围统计,在编制规划时按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统计。多组团分片布局的城市(镇)可分片计算用地,再行汇总。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应根据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城市(镇)所在的气候区以及规划人口规模综合确定,应同时符合允许采用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和允许调整幅度双因子的限制要求。以气候区Ⅲ为例: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级别增加(七级,65.0~85.0,65.0~95.0,75.0~100.0,80.0~105.0,85.0~105.0,90.0~110.0,≤110.0)现状级距减少,规划级距弹性加强最高控制为110(m2/人)新建城市(镇)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应在(85.1~105.0)m2/人内确定。首都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应在(105.1~115.0)m2/人内确定。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城市(镇),以及部分山地城市(镇)、人口较少的工矿业城市(镇)、风景旅游城市(镇)等,不符合表4.2.1规定时,应专门论证确定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且上限不得大于150.0m2/人。编制和修订城市(镇)总体规划应以本标准作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远期控制标准。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指标(m2/人)建筑气候区划I、II、VI、VII人均居住用地面积28.0~38.0气候区III、IV、V气候区人均居住用地面积23.0~36.0规划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应小于5.5m2/人。规划人均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2.0m2/人。规划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0.0m2/人,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应小于8.0m2/人。属于强制性条文。
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施工管理**储物流有限公司技改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前将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领导的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责任制,树立“管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谁施工谁负责”,把生产与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统一起来,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相关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和标准,用以指导施工。10.1职业健康及环境目标10.1.1职业健康安全目标(1)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合格率100%;(2)创市级安全文明施工工地;(3)杜绝重大伤亡和机械设备事故;(4)重伤率不超过0.4‰,轻伤率不超过6‰;(5)计量器具有效率100%,设备完好率90%。(6)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10.1.2环境目标和指标(1)工程文明施工合格率100%;争创市级文明工地;(2)杜绝重大环境事故和投诉事件;(3)资源、能源有效利用最大化,节能5%;(4)杜绝职业病和火灾的发生。(5)杜绝重大环境事故和投诉事件;(6)污水达标排放;(7)噪声排放达标;(8)固体废物排放达标;(9)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10.2.安全、环保施工保证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与文明生产领导小组,根据该工程的特点设专职安全员、环保员,各施工班组设兼职安全员、环保员,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见下图“安全、环保施工保证体系框图”。项目经理质安部安全负责人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质安部安全负责人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工程测量组工程测量组钢筋砼工程作业队建筑装饰工程作业队砌筑作业队给排水安装作业队建筑电气安装作业队钢筋砼工程作业队建筑装饰工程作业队砌筑作业队给排水安装作业队建筑电气安装作业队图10.2-1安全、环保施工保证体系框图10.3.安全管理制度10.3.1认真贯彻公司的有关安全工作的规定的规程,贯彻执行各级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组成员由项目经理、安全员、作业长等组成。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第一责任人,具有安全管理资质的专职安全员负具体管理责任。10.3.2项目部安全组实行定期安全例会制度。每月必须召开2~4次安全例会,例会主要内容有:(1)分析近期安全形式,查找安全工作中的主要问题;(2)通报上一时段隐患整改和违章考核情况;(3)布置近期安全工作重点和防范措施;10.3.3建立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编制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时其中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且应进行交底讨论,审批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符合实际针对性强的原则。10.3.4项目经理部每月组织一次专业施工单位参加的联合检查。班组兼职安全员应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对安全操作,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专业施工单位安全员,项目部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检查及重点项目跟踪检查。安全检查做到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隐患整改率为100%。10.3.5对各施工单位人员、作业班组人员一方面通过签订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的安全合同(协议),另一方面加强对其进行监督检查等管理活动的开展:(1)其施工方案、安全预测对策表、技术交底记录等有关方案资料进行检查;(2)不定时地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并严格按有关协议条款进行考核。10.3.6落实五项制度(1)安全岗位责任制工程负责人——工程安全第一责任人技术负责人——工程安全技术第一责任人安全负责人——工程安全具体管理责任人施工技术员——安全技术具体管理责任人班组安全员——作业区、班组安全具体管理责任人作业长、班组长——安全技术实施、过程管理责任人(2)确认制机具可靠性——设备员负责执行现场吊点可靠性——作业长、班组长负责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到位性——安全负责人负责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到位性——作业长、班组长负责执行歇复岗人员安全教育到位性——公司安全员、班组长负责执行特殊作业人员资格——安全负责人负责执行设备操作人员资格——安全负责人负责执行作业环境、作业人员安全状况——作业长、班组长负责执行(3)联保互保制同工联保;同班联保。互相监督,互相保护。各班组长负责按规定要求将班组人员结成一对对联保互保对子,并报安全人审批存档。(4)旁站制只要施工现场还有人,就必须有安全管理人员在场监护。安全管理人员应是第一个到达施工现场、最后一个离开施工现场的人。(5)日清制当日事当日毕,施工现场每天清理干净,保证安全通道始终通畅。有违反规定、酿成事故者,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文件执行,进行主要责任、相关责任追究相关部门予以经济行政或刑事处罚。10.3.7安全职责(1)项目经理部安全组职责:a.认真贯彻国家、地方和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b.讨论制订本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总体规划、目标和具体方案。c.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安全措施方案组织好安全文明施工。d.研究解决本工程安全生产方面的重大问题。e.组织安全生产定期检查和专业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开展好日常巡查及隐患整改。f.每月组织一次安全宣传教育活动。g.做好安全生产记录,建立健全下列资料档案:―工程分承包合同―工程分承包安全协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对各施工单位安全交底卡―各施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名册―安全教育活动记录―安全例会记录―安全检查记录―事故隐患整改台帐―违章处理记录―脚手架搭设验收单―安全网架设验收―文明施工检查记录―施工用电检查记录―安全事故台账发生伤亡事故,立即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并迅速通知安环部。参加职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组织落实整改措施。(2)项目部经理安全职责:a.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负全面责任,负责组织编制与审定本工程项目安全工作计划、目标和具体方案。b.负责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选配项目部专、兼职安全员,并指导、支持其开展管理工作。c.负责组织对脚手架、安全网的搭设及高处或深基础、拆除等危险作业,编制专项安全措施方案,并组织实施。d.定期组织安全会议和安全教育活动。e.协调工程进度,尽量减少各作业体间的立体交叉作业。f.组织抓好现场文明施工。g.参加安全定期检查并落实隐患整改。h.协助有关部门搞好事故调查,组织落实整改措施。i.负责督促作业人员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3)项目部安全员职责a.协助项目经理抓好安全工作,对施工安全具体负责。b.每周组织一次联合安全检查;每天进行工地巡查。检查安全措施和安全标准化作业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c.参与安全技术交底工作。d.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重大险情,有权下达停工令,然后报告项目经理。e.协调各作业体在设置安全设施或交叉作业时的矛盾。f.负责督促隐患整改和进行违章考核。g.做好有关安全会议记录,负责各种安全管理资料的立卷工作。(4)项目部施工技术员的安全职责a.负责编制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施工作业方案,从施工技术上保证安全施工。b.负责对检修工程、拆除工程及高处及深基础工程、脚手架、安全网搭设作业编制专项安全措施方案,并组织验收。c.负责对施工作业单位进行开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d.根据施工现场进度和环境变化,随时增补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和进行补充交底。(5)项目经理部作业长安全管理职责a.对本作业区内的安全管理负全面责任。b.负责对作业区内的施工人员进行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和班前安全交底。c.负责按作业方案组织搭设和拆除脚手架、安全网、用电线路和装置及其他安全设施,并参与检查验收。d.负责指派安全监督岗对危险作业实行全过程监控。e.具体负责落实施楼梯口、通道口、预留洞口和阳台边、房屋边、框架边、卸料平台边、深基础坑边的安全防护措施。f.负责工区内的现场文明施工:――按平面布置图摆放材料――保持施工道路通畅――建立和保持良好的排水系统――合理布置临时用电线路――及时清理和外运建筑垃圾g.负责督促作业人员搞好个体劳动保护,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双违人员有权予以教育、考核直至停工。(6)安全监督岗安全职责a.对所有监护区域施工安全负具体责任。b.负责检查、督促本区域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戴好安全帽、高处作系好安全带、特种作业人员正确使用劳保用品(用电焊手套、防滑、绝缘胶鞋等)。c.在本作业区域内,负责地面安全监护,设置警戒区,严防落物伤害。d.在脚手架搭设、拆除时,负责全过程监护。e.配合作业长,检查、监督林边防护、楼梯防滑、孔洞围护加盖、漏电保护,架设安全网,设置安全走绳等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f.有权制止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有权越级上报安全部门。在发现有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命令作业人员从危险区域内撤出。g.坚持安全巡查,制止违章,清查隐患督促整改。10.4安全施工保证措施10.4.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1)在施工中执行本企业《施工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2)全体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3)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奖惩制度,使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变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4)坚持岗位安全技术培训,坚持特殊工种考核,持证上岗制度。(5)坚持安全技术交底制度。a.做好各方案实施安全交底工作,由方案编制人向施工班组交底,特别是安全工作重点部位以及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均要一一交待清楚。b.开好施工班组每天班前会,班长要根据当天工作特点,做好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检查各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10.4.2安全检查(1)工地项目部积极开展“安全月”,“安全周”活动,主动接受政府、劳动部门及建设管理部门检查。(2)坚持项目三级安全检查制度。(3)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时令季节情况,组织进行施工阶段性安全大检查及季节性安全大检查,对不安全情况,限期整改,落实到部门和落实人员。(4)认真贯彻“五同时”,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任务的同时,计划、布署、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a.项目部每月安排施工计划的同时,针对施工计划安排安全工作计划制定安全方针、目标、措施以及安全控制重点,并落实具体人员对口。b.项目部每周在调度会上调度施工任务的同时,总结上周安全工作情况,并布置本周的安全工作计划。c.项目部每月召开总结生产任务的同时,总结上月的安全工作并布置落实本月的安全工作措施。10.5安全管理点及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积极推行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按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组织施工。10.5.1安全管理点根据工程施工安全特点,施工安全重点防护对象为:(1)人员高空坠落;(2)高空落物,物体打击人员或物品;(3)塔吊设备事故;(4)塔吊操作,指挥联络失误产生的事故;(5)脚手架设计、使用、管理;(6)“四洞口,五临边“处的安全防护;(7)立体交叉作业,隔离防护措施;(8)环境、气候的影响;(9)施工建筑物防火;(10)防触电、雷击等。10.5.2安全技术措施(1)防人员坠落和物体打击措施a.楼梯口临时防护——楼梯形成后,设钢管扣件栏杆,立杆间距1500mm,扶手高度900mm,扫地杆距踏步面300mm。详见下图:b.基坑周边防护防护用钢管扣件搭设,立杆间距≯1.5m,扶手高度1200mm,扫地杆距地面300mm,在立杆靠坑一侧设斜撑并固定。见下图:c.楼层预留孔洞的防护短边>1000mm的预留孔、洞周边防护用钢管扣件搭设,立杆间距≯1.5m,扶手高度1200mm,扫地杆距地面300mm,在立杆靠坑一侧设斜撑并固定,需作材料运输通道的孔洞四周设三面固定、一面活动的钢管扣件护拦,活动护拦采用万向扣件作铰。d.外墙部位安全防护 物体打击的因素主要来源于高处落物、塔吊转运材料不慎等。因此,重点应在这些方面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凡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佩带胸卡,非本工程施工人员,不得入内。——作业层周边采取用彩条布全封闭方法:沿外架侧拴挂,垂下至下一层楼面以上,并沿斜撑钢管按间距≯2m,用10#铁丝固定。——楼层设置材料转运平台应相互错开投影面位置,同时要兼顾塔吊工作半径尽可能小。转料平台楼应设置在建筑物南面。脚手架及操作平台上的施工荷载严格执行规定,严禁超载使用。——高空作业所用材料、成品、半成品均应堆放平稳,工具应随手放工具袋内;传递物件禁止抛掷,禁止向下丢弃任何工具、材料、建筑垃圾等。——土建施工与安装施工垂直交叉作业,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隔离措施。e.塔吊——塔吊护臂按其设计说明及《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安设。——≥5级大风时应停止工作,吊钩升至最高处并回至最近半径处。——材料转运及装货、卸货点均应有专人负责套绳牵、缆风、指挥。f.在建工程的临建设施、设备、未装栏杆的平台及槽、沟、坑等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好防护,深度超过2m靠近人行道的必须设防护栏杆,夜间设红灯示警。g.在大基坑周边挖孔桩开挖前必须搭双排脚手架、操作面满铺跳板,对危岩进行清理,同时在周边挖孔桩和挡墙基础施工时必须用钢管脚手架搭设防护棚,上铺竹跳板和竹脚板。(2)施工用电施工现场临时电线路、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建设部颁发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的规定,具体要求如下:a.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吊篮)的外侧边缘与架空线路最小安全距离为:1KV以下为4m、1~10KV为6m。实际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必须按规定采取防护措施,增强屏障,并设醒目的警告标志。b.起重机的任何部位和被吊物的边缘与10KV以下架空线路的边线距离不得小于2m。c.施工现场专用中性点接地的电力线路,必须实行三相五线制,如引入的电源为三相五线制时,在引入的第一级开关的零线端子处,做好重复接地,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同时从重复接地处引出,重复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Ω。d.施工配电系统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设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实行分级配电,开关箱必须装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应符合GB6829—86标准)。e.导线穿墙、坑、洞、棚或过路时应穿管保护,严禁乱拉乱扯把线等。f.当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与甲方共用一供电系统时,要根据甲方的要求做保护接零或作保护接地,严禁一部分接地另一部分接零。g.地下室、沟槽内及操作时使用的手把行灯,电压不得超过36v,潮湿场所、金属容器内不得超过12v,露天装设的灯具,其灯口和开关要使用防水灯具,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2.5m,碘钨灯具应在3m以上,电线固定可靠,不得靠近灯具。h.职工宿舍、工具房照明及施工用移动式照明采用低压安全电源。i.手动开关电器只许用于直接控制照明电路和容量不大于5.5kw的动力电路,对于容量大于5.5kw动力电路,应采用自动开关电器或降压起动装置控制。j.低压干线的架设、配电箱、熔丝等要根据现场条件,依据规程规范进行布置,应设在干燥、通风、操作方便及常温场所,露天应有防雨设施。k.施工周期较长,用电设施较多的工程要有电气设计。l.所有电工必须持证上岗。(3)防火措施a.灭火器的配置:民工宿舍、木工加工房、铆焊加工房、配电房、库房是必须配置灭火器的重点部位。b.木工房、铆焊房、配电房、库房及堆放易燃易爆物质的场所应在显眼部位挂防火告示牌。c.气瓶应有防震圈、安全帽,存放地点有明显标志,并有防火防爆措施。d.可燃与助燃气瓶安全距离应大于5m,与作业距离大于10m。e.施工现场生活用锅炉的安全装置要齐全有效。f.有易燃物品的场所或其上空不准随意动火(氧割或电焊)必须动火,应先申报,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火措施---砌临时防火墙、采用防火材料(石棉板等)临时遮盖后方可进行。(4)起重吊装施工机械应按照施工总平面图规定的位置线路设置,不得侵占场内道路。施工机械进场安装后需经过安全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起重符合GB6067—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规定,确保安全限位装置齐全有效。超限吊装设备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吊装方法和技术措施,保证吊装安全。a.起重机严禁超载吊装,满载工作时,左右回转范围不得超过90°,严禁横吊,以免倾翻。较大型设备的吊装及场地窄小,障碍严重的起重作业要编制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保证措施要可靠详尽。b.电动卷扬机应安装在视野宽阔,距起吊物15m以外的位置。固定必须牢固,防止吊物时产生倾复与滑动尾部的封绳必须正确的锁固在锚桩上。c.手拉葫芦吊钩、链条等主要受力件不得损坏。提升过程中,拽动手拉葫芦链条用力应均匀和缓,禁止用力猛使链条跳动或卡环。d.千斤顶必须放在结实可行的基础上,防止重物滑动。每台起重能力不得小于载荷的1.2倍,顶升高度不得超过有效顶程。e.各种起重机械按规范规定配备可行有效的安全装置。f.严格遵守“十不吊”:斜拉斜挂不吊;超负荷或物体重量不明不吊;安全装置失灵不吊;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不吊;指挥信号不明、光线暗淡、视物不清不吊;吊件带棱角、缺口无措施不吊;吊件上有人或添置物不吊;吊件埋在地下、重量不清或未采取措施不吊;氧气瓶、乙炔瓶等具有爆炸性物品无防护措施不吊;露天作业六级以上大风不吊。g.起重吊装设专人指挥,指挥工具、信号统一。(5)“三宝”及“四口”的防护a.凡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b.根据作业种类选择合适的安全带,凡在2m及2m以上的高处作业的必须系好安全带。c.凡在4m及以上的在建工程施工,必须支安全网。d.在建工程的楼梯口、通道口、预留口、均应进行防护,上料口要加可移动的栏杆。e.在建工程的临建设施、设备、未装栏杆的平台及槽、沟、坑等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好防护,深度超过2m靠近人行道的必须设防护栏杆,夜间设红灯示警。(6)施工机具a.各类施工、加工机具自身的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齐全有效。b.手持电动工具应选用Ⅱ类电动工具,并装额定电流不大于15mA,动作时间小于0.1s的漏电保护器,若使用Ⅰ类工具时还应作保护接零。露天潮湿场所金属架上,严禁使用Ⅰ类手持电动工具。c.电焊机一、二次应用接线并加罩防护,二次线应用线板、线鼻子接牢,露天存放应有良好的防雨、防潮设施。d.潜水泵、水泵、打压泵等均应有保护接零。(7)压力容器及其他a.空气压缩机空气泵的安全阀、压力表、调节器、温度表、电流表必须灵敏可靠,指示正常,空压机应由有证人员操作。b.气瓶应有防震圈、安全帽,存放地点有明显标志,并有防火防爆措施。c.可燃与助燃气瓶安全距离应大于5m,与作业距离大于10m。d.施工现场生活用锅炉的安全装置要齐全有效。(8)高空作业防护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措施,并符合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按照GB3608—83《高处作业分级标准》实行三级管理。——2~5m为一级管理,由专业工班长负责;——5~15m为二级管理,由专业施工负责人负责;——15m以上为三级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a.项目部施工负责人对该工程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安全防护设施应由项目部负责组织验收,因工作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项目部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行措施。b.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作业时,上下层间应隔离。c.脚手架的搭设必须符合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并经有关技术人员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d.移动式梯子,梯脚底部应坚实,上端应有固定措施,立梯工作角度以75°±5°宜。不得有缺档和垫高使用。拆梯使用时上部夹角35°~45°为宜。并有可靠的拉撑措施;禁止二个人同时上梯作业。e.安装管道时必须有已完结构或操作平台为立足点,严禁在安装中的管道上行走。f.雨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滑措施。高耸建筑物应设置避雷设施。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从事高处作业,强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设施逐一进行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g.作业人员高空使用工具时,为防滑落,应用绳子将工具系牢,牢挂在固定构件或人体上。h.进入高空或其它作业面时应排除作业面不安全因素方可作业。i.高空作业人员均应配备防滑鞋、工具袋、安全带、安全帽并应正确使用。(9)脚手架a.脚手架搭设前要有设计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搭好应验收。b.严格按规定选择杆件、零配件,按规定与构筑物连接,铺设脚手板,支设安全网和设置防护栏杆及马道。c.拆除时要清理脚手架上的杂物,设置警戒范围,自上而下地拆除不许上下同时拆除作业。(10)防雷击措施a.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利用主体结构钢筋作为避雷网,引下线、地基基础作为接地体,以防对大楼的雷击。b.主体结构完工后,应及时完善大楼的防雷接地施工。c.施工用塔吊顶端安装避雷设施,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加设引下线,就近利用已施工的基础作为接地体。10.6.现场文明施工管理10.6.1文明施工保证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与文明生产领导小组,根据该工程的特点设专职安全员多名,各施工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文明施工管理体系。10.6.2文明施工管理措施(1)贯彻执行国家、重庆市关于建筑安装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规定办理。(2)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对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加强文明施工意识。项目部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文明生产奖惩条例》。每周进行两次现场文明施工检查,进行考核。(3)对施工现场实行分片包干制度,划分管理区域,建立责任区,规定职责范围,确认负责人,并落实文明施工责任制。(4)严格按建设单位批准后的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大临布设,合理使用场地,认真听取和尊重建设单位、监理方意见,大临搭建整齐规范化,搞好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制度化。(5)施工现场采取规范化管理,在现场醒目处设置施工标牌。各种设备、材料按计划进场后,必须按施工平面图布置分类堆放,并设置标牌。(6)做好成品保护工作,保护上工序已完工程的成果。如确实施工需要,需在已完工程上作业时,应事先报告,经批准同意后才能实施。(7)加强施工项目“旁站管理”和“日清制度”,建立定期检查、评比制度,把文明施工作为考核作业队的考核指标并坚决落实。(8)施工区域实行封闭施工,在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周围砌筑240mm厚、2200mm高砖围墙,并做压顶。设置一个出入口,并修筑门卫房,派专人值班,并维护场内的交通。(9)在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处,设置现场施工标志牌,标明工程概况、工程负责人、建筑面积、开竣工日期、总平面布置图以及场容分片包干和负责人管理图及有关安全标志等,标志要鲜明、醒目、周全。(10)进场前与建设单位和当地居民管理单位取得联系,在公安和环保部门指导下,订立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11)贴出“安民告示”,设立群众来访接待组,主动邀请居民代表开会,介绍开、竣工日期和各项环保措施。建立起互相理解信任、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关系。(12)由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对施工场内文明施工负责监督、管理。为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出入施工现场的车辆必须清扫干净,现场的建筑垃圾及废料必须及时清理到指定地点堆放,以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和施工道路的通畅,无积水。(13)组织场容清洁队,专门负责生产区、生活区的清洁卫生工作。生活、生产的垃圾及时运出场外;装运物应预先浇水湿润,进行湿式作业,垃圾出场采用封闭式灰斗或用毡布覆盖。场内道路指定专人适量洒水,减少扬尘,保持良好的现场环境。生活区的工人宿舍、食堂等场所要经常打扫,定期消毒,栽花种草,美化生活环境。(14)加强劳动保护,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配备施工补充预备力量,保证作业人员有充分的休息时间。(15)施工管理人员在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其他有关管理单位交往中,做到礼貌待人;遇有分歧意见,应保持平心静气地协商解决。10.7.环保与环卫管理10.7.1环境管理资源配置(资金和设备)详下表:
**储物流有限公司技改项目(一期)工程环境管理资源配置10.7.2施工废水的排放严格按施工现场的总平面规划,布置各种临时设施、机械设备和材料堆场。施工前修好现场内的临时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并沿建筑四周修筑排水沟,修建沉淀池。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先引入沉淀池内经处理后才排入市政污水井内,施工期间各工种、各专业班组各自做到工完料尽,及时清理保证物内道路畅通,无积余污水。10.7.3噪声污染的控制(1)目的控制施工噪音,防止噪音对人身、特别是对员工的听力伤害和对施工区域周边的影响。(2)噪声管理措施a.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如下表。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等效声级Leq[dV(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夜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土机、装载机、冲气钻等7555基础振捣棒、混凝土罐车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罐车、地泵、汽车泵、振捣棒、电锯、支拆模板、模板修理、搭板修理、搭拆脚手架、外用电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外用电梯、拆脚手架、石材切割、电锯等6555备注06:00—22:00为昼夜22:00—6:00为夜间如有几个施工阶段同时进行,以高噪声阶段的限值为准,当由于施工工艺要求或其他原因,必须连续作业或进行夜间施工时,要向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并得到社区的认可和谅解。(3)噪声控制措施a.土石方阶段噪声控制措施:——土石方施工前,施工场界围墙应全部建设完毕.——所选施工机械应符合环保标准,操作人员需经过环境教育。——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缩短维修保养周期。b.结构阶段噪声控制措施:——机械噪声排放控制在正常使用下,易产生噪声超限的加工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等,采取亏封闭的原则控制噪声的扩散。封闭材料应选择隔声效果好的材料,其几何尺寸视现场实际情况决定,选择低噪声设备,最大限度降低噪声。在有噪声的封闭作业环境下,要为操作工人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对讲机、耳麦等。——运输车辆噪声排放控制车辆噪声采取减低速度的方法进行控制——人为噪声的控制措施模板、脚手架搭设、拆除、搬运、修理,塔吊指挥哨音、剔凿等,这些噪声的产生多数为人为因素.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通过对全体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培养环境观念。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减少环境噪声污染,使作业人员在工作中予以控制。模板、脚手架支设、拆除、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钢模板、钢管修理时,禁止用大锤敲打;使用电锯锯模板、切割钢管时,应及时在锯片上刷油,且模板、锯片送速不能过快。——振捣棒噪声排放控制在噪声敏感区域均需选用代频振捣棒。振捣棒使用完毕后,及时清理干净,保养好;振捣砼时,禁止振钢筋或钢模板,并做到快插慢拔;振捣砼时,配备相应人员控制电源线及电源开关,防水振捣棒空转。——砼泵、砼罐车噪声排放控制因施工场地狭小、砼泵必须设在场界外时,应做封闭处理,将固定泵围起来;要求混凝土供应单位加强对砼泵的维修保养;加强对砼泵、砼罐车操作人员的培训及责任心教育,保证砼泵砼罐车平稳运行。——装修阶段噪声控制措施:先封闭周围,然后装修内部;可能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制作作业(如预制构件、木们窗制作等),应尽量在工厂、车间完成,且有防尘降噪设施,减少噪声:使用电锤是,及时在各零部件间注油。——在敏感区域施工时,应在噪声影响区域的作业层采用降噪安全目帘包裹。——在高考期间和高考前半个月内(每年6月20日—7月10日):应加强对环境噪声污染监管,按国家有关环境噪声标准,对各类环境噪声源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和减少噪声扰民。——对于电锯、电刨等噪声较大的工作区域进行封闭式作业活动时,劳动者应穿防噪声的护耳设备(4)噪声监控现场应加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测,指定专人负责实施噪声监测,仪器应检定合格。在有效期内,监测频率:项目部每月自己监测一次。测量方法、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黄果树瀑布课件
- 小学英语阅读教育课件
- 油田职业生涯规划
- 2025年元旦窗花福字元素喜庆模板
- 《若何写案例论文》课件
-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含解析
- 物业综合虫害防治投放表
-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 学校2025元旦假期安全教育宣传课件
- 《数学与交通》特训
- 送达地址确认书(样本)
- 压力管道焊接标准工艺规范规程
- 合规培训课件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丨苏教版 (共15张PPT)
- 2020锅炉年度自检报告
- 全国临床细菌学室间质量评价(EQA)结果报告
- 小学综合实践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奇妙的四巧板王国》教材分析
- KTV消防应急疏散预案
- DBJ∕T15-230-202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 DBJ01-602-2004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2022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可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