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下城市创意生态的形塑_第1页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下城市创意生态的形塑_第2页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下城市创意生态的形塑_第3页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下城市创意生态的形塑_第4页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下城市创意生态的形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下城市“创意生态”的形塑

dTheCreativeEcologiesin2011.Hisexpressionforcreativeecologies:“Acreativeecologyisanichewhere…itistherelationshipsandactionsthatcount,nottheinfrastructure.Thestrengthofthecreativeecologiescanbemeasuredbytheflowofenergyaswellasforthesignificanceofcontinuouslearningandinnovation.Diversity,change,learningandadaptionarethefourindicatorsconnectingwitheachother.”(Hawkins,2008)Ifusingasentencetodefineandexpressthecreativeecologiesthatis“asmalllivingenvironmentwhichissuitableforthecreativelivingandcreativeproduction.”Howkins’conceptiseasytobeconnectedwiththekeywords—creativecity,designedcapital,cultureandartcapital.Alloftheseideasandculturalcreativeindustriesaremadeasacitybrandmarketingissuetodeveloptheuniqueculturalresourcesofthecityandtogivethemtheculturalidentityandresonancewhichformedasthecorevalueofthemarketdemand.Atthesametime,generalpublicshoulddeveloptheindividualcreativitiesandencouragepeopletoparticipatetheculturalcreation.The2011CClAReportrevealedthatTaipeicityisthefifthplacesinculturalandcreativecompetitiveness.ThephenomenonofTaipeicreativeclusterismoreandmoreobvious.ToviewthecountiesandcitiesinTaiwan,needlesstosay,TaipeicityistheadministrativecenterofTaiwan.Itsinternationaldegreeissuperiortoothercities.Therefore,itiseasytoachievegreatereffectivenessinthepromotionofculturalandcreativeindustries.ThatpointoutwhatHowkinssaid:“Diversity,change,learningandadaptionarethefourindicatorswhichinfluencewitheachother.”Amulti-culturaldevelopmentofthecitywhichfullofvigorandcharmistheconceptofHowkins’creativeecologies.ThispaperattemptstotakethecreativeblockswhichpromotedbyTaipeicity(like“VeryFunPark”streetarea,“Yongkangstreetarea”and“wen-Roo-Tingstreetarea”——wēnzhōuRoad,RooseveltRoadandTingzhouRoad)andcreativeactivities(likeTaipeiPoetryFestival,ArtExposition,WorldDesignCongressaswellasthedesignCapitalin2016…)asexampleswhichconfirmthesequenceofideas,originofthecreativeecologiesinthetrendoftheculturalcreativeindustriesdevelopment.一绪言2001年,素有“世界创意经济之父”之称的约翰·霍金斯(JohnHowkins)先生的新作《创意经济》一书出版之后,在寰宇先进国家得到回响,从而所谓的“创意经济、创意产业、创意管理、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就是通货”等一系列概念、命题得以确立。当今,“创意经济”观念,已成为全球在后工业社会继第三波产业、信息工业社会、网络经济和知识产权生成应用的经济之后,时代发展下先进的思维,拥有好点子的人要比只懂得操作的人更有力量,特别是亚洲韩国、日本、泰国,以及中国及其台湾地区等受影响颇巨。然而,约翰·霍金斯却在2011年出版了《创意生态》这本书,他对于创意生态的表达是:“创意生态就是一种‘小生境’(niche),在里面,多样化的个体通过一种系统的、适应性的方式表达他们自己,利用一些想法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其他人支持这一努力,即使他们对此不甚理解。这种‘能量─表现’关系在物质场所和非实体社群中都可发现;重要的是关系和行动,而不是基础设施。这种创意生态的强度可以通过能量的流动以及对于‘意义’的持续学习和创新来衡量。‘多样、变化、学习和适应’这四重因素相互促进提升。”如果用一句话作为“创意生态”的表达或界定,即适合创意生活与创意生产的小的生存环境。霍氏此一思潮提出之后,在中国产生的影响力似乎没有比“创意经济”之命题论述来得更大,但对于长期以来在台湾艺术大学设计学院工艺、视觉传达设计学系所执教,多年来不断致力于设计艺术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创意教学的我,却觉得饶有兴味,在文化生态、艺术生态、艺术进化的法则等研究背景下,霍氏创意生态的著作思维及观点,遂成笔者展开进一步研究的立基点。霍氏“创意生态”的概念之提出,首先让我联想到的是“创意城市”“设计之都”“文化、艺术之都”“文化氛围”等关键词、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城市品牌营销的议题,并且要开发城市特有的文化资源,赋予其文化认同和共鸣,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核心价值和概念,同时,要充分发挥广大民众的个人创造力,鼓励其参与文化创意的积极性。2011年《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调查报告》显示,台北市名列“两岸三地”文创竞争力第五名,加上台北市创意群聚现象越来越明显,检视台湾地区各县市,无可讳言,台北市以其作为台湾地区行政枢纽、国际化程度优于其他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上取得较大成效,也能符合霍式所言“多样、变化、学习和适应”这四重因素,促进提升小生境。从软实力、感性角度来看,台北市有更早于大陆的现代化条件,而其在传统文化资产的保护上也有其具体成绩,从整体文化氛围来看,有其魅力所在。一个多元、富有生机及魅力的城市的文化发展,实则决定于霍氏所言“创意生态”的形塑,本文试图以台北市推动各项创意街区(粉乐町街区、永康街区、温罗汀街区……)及举行各形各色文创活动(台北诗歌节、艺术博览会、文博会、世界设计大会、申请2016年“设计之都”……)等为例,深入印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下城市“创意生态”的形塑,与其脉络、根源及路径之所在。二创意生态植根于多元开放的境地“创意生态”植根于重视经济自由,充满创造力、竞争力,具有良好生活质量的社会背景,美国《富比士》杂志网站在投资市场专栏,由全球市场、商业及投资策略作家莫杜库塔斯(PanosMourdoukoutas),与纽约市圣若望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史特凡尼迪斯(AbrahamStefanidis),根据世界银行、联合国发展计划和英国《经济学人智库》等资料,以经济自由、经商容易度、全球化、全球创造力、全球革新度、全球竞争力、环境绩效、社会永续、人类发展及生活质量等10项指标为准则,共同发表“世界十大伟大社会”(TheWorld’s10GreatSocieties)名单,其中德国、荷兰、英国依次为前3名,台湾地区列入第10名,这不仅可供全球投资人参考,亦彰显出台湾社会发展特色。《富比士》杂志网所列10项指标中,尤以“全球创造力”“全球革新度”“生活质量”这3项指标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息息相关。在讲求“知识产权”保护、生成与应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下,其所仰赖倚附的正是重视经济自由,充满创造力、竞争力,具备良好生活质量,所谓多样、变化、学习和适应的“创业生态”,亦居于一个多元开放、有变化、居民可充分学习的社会背景下,除此无它。表1《富比士》十大伟大社会排名三多元创意的繁花盛果、创新学习的拓展以下由笔者试图扒梳台北市关于文化创意、创新活动及能量案例,勾勒此中喧哗之后的幽静氛围。1.“台北世界设计大会”及“台北世界设计大展”两大设计盛会正因为植根于一个较趋成熟的社会背景下,更由于台湾近年来重视创新能力、品牌营销能力、创造力养成,数十年来台湾孜孜努力、长期发展艺术设计教育。2011年10月台湾创意中心主办“台北世界设计大会”及“台北世界设计大展”两大设计盛会,引爆设计年的最高潮,集结企业、设计公司、设计院校以及设计推广组织,以善念设计之手法,诠释主题“交锋”(DesignattheEdges),邀集全球34个国家(地区),1200位顶尖设计师,6千多件作品,吸引海内外超过400万人次参与,带动观光消费达新台币80亿元以上,大幅提高台湾(地区)国际形象及知名度,让全民体验世界设计产业的脉动与能量,并且欣赏台湾设计师的巧思与风采,展现出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并积极申请台北市为2016世界设计之都(WorldDesignCapital),在智能生活、生态永续、生活质量等层面,带给市民更幸福美好的生活。2.台北街区2011年《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调查报告》显示,在软实力84项评比当中,在文化支持度、文化内涵度、文化创造力、文化发展力四个面向,台北市名列“两岸三地”文创竞争力第5名,加上台北市创意群聚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台北市政府于2010年针对“松山创意园区”“北部流行音乐中心”“台北艺术中心”及“台北市电影委员会”等双L文创轴带进行文创聚落之研究,找出11个深具多元设计能量却隐藏在都会区中之“创意街区”,包含粉乐町街区、民生小区街区、永康青田龙泉街区、温罗汀街区、西门町街区、艋舺街区、中山双连街区、牯岭街街区、天母街区、故宫街区及北投街区等,这些街区逐渐吸引创意人进驻,为台北市增添多元创意色彩,并赋予其独特的生命力与魅力,期望以推动多元创意街区发展,创造城市崭新风采,如此亦逐渐建构了“创意生态”辐射中所谓多样、变化、学习和适应的创意生活空间。创意工作者会因为特定区域的人文气息、景观艺术建筑或文史资产而聚集,透过开店贩卖创意商品及服务等,供居民学习自主参与,为这些区域带来崭新能量,此即所谓的“创意街区”。有别于传统文化创意园区概念,创意街区不是政府挹注大量资源进行整体规划,而是由民间创意工作者自然形成的创意聚落,方便居民学习、自主参与。国际上有许多知名的城市都有创意工作者聚集的地方,如美国纽约的苏活区、日本东京的代官山等,涌进众多艺术家开设不少精致的创意小店,为城市带来新的色彩。而在台湾地区,近年较成功的案例就是台北市“UrbanCore城中艺术街区”,它将可用空间无偿提供给文化创意工作者及团体使用,为这片土地注入多元创意元素。该艺术街区为民间集团所为,显示了民间自发的创造力,而台北民众的支持、参与,体现了“创意生态”这种关系、行动,通过“意义”的持续学习、能量的流动使“创意生态”有了强度。而地处大学学区周边的温州街、罗斯福路及汀州路三条街的“温罗汀街区”,这里的创意人具有自主性,个个像饱学之士,喜欢与人讨论学问与道理,走进他们开的书店、咖啡馆或茶馆,都能够脑力激荡一番。另外,以“故宫”为中心,至士林捷运站及实践大学两条路线周边,这里是“故宫街区”,“故宫”历史文物氛围、实践大学设计概念及东吴大学学术气息等新旧多重文化交错,吸引大量创意工作者进驻,街区内创意小店、小巷弄餐厅林立,营造出这街区特有之创意小镇气息。3.台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台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简称台湾文博会)于2010年由当时的文建会首次举办。而2011年的台湾文博会,提出丰富多元的产业结构、创新产品与文化内涵,共计有来自全球14个国家(地区)457个机构(公司)参展,摊位数达868个。四天展览共吸引71027人次参观,销售业绩达新台币227345910元,媒体报道超过100则,各项纪录均较首届大幅成长,显示台湾文创产业蓬勃发展、动能不断攀升。而本展为全台唯一的国际级文创产业展会,在企业采购、品牌授权、客商交流及商机媒合等方面,盼能营造华人优质生活的前驱想象,并成为华人文创产业最重要的展销平台。2012年台湾文博会以“交响”为年度主题,展现台湾文创产业十年有成,由故乡泥土发声,与各地人文物产共鸣,跨领域产业和声,进而联结全球,合奏出激昂澎湃的交响乐章;其隐含“交、乡、音”的概念,进而发展成“交会故乡地方文化的声音”,为台湾文创产业从泥土原生,回荡出多样面貌的乐章。第一乐章为“族群文化与地方物产”,先以原住民、客家、闽南与其他族群为基底,搭配地方物产丰硕成果,彰显本土特有文创;第二乐章引出“地域社会与多元文化”,各类节庆、宗教、人文之产业发展;第三乐章以“当代产业脉动”,以影音出版、数字内容、科技艺术为主,第四乐章以“创意生活与跨领域设计”为主题,构成台湾文创产业不可限量的创造力与人才创新力。4.台北诗歌节该节在软性的精神层面创意上,最能显示台北创意生态小生境。在重视经济、信息,人文趋于薄弱的今天,借由台北市文化局公开委托民间承办的“台北诗歌节”,从2000年开办至今,历久弥新,2012年更以“诗,无障碍”为主题,试图跨越各种藩篱,包括族群、性别、阶级、城乡、政党、宗教、强权与弱势、主流与另类……诗文的表现载体,如与录像结合的“影像诗”,也从视障朋友对诗的需求出发,开发“声音诗”,并将入选诗作透过城市巷弄店家特设的水管装置,播放给行人过客实地体验聆听。2011年大获好评的“诗的自动贩卖机”更推出线上版,让民众在自家计算机或手机前便可参与自由书写。5.台北艺术节“台北艺术节”,是台北市政府自1999年起推行的重要文化政策,近年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及台北市文化基金会共同承办,是鼓励年轻人创作、优秀艺术人才发挥创意,并整合相关艺文资源,展现艺术跨界合作的重要平台。2008年,台北艺术节重新定位,以“创新、精致、多元”为宗旨,秉持“以质精为根本、以口碑为酵素”的原则,提出“BravoOnly”的口号,凸显表演艺术的当代性、创新形式及创新价值。每年夏天借聚焦且密集的演出,推广艺术教育的普及活动,给予市民质精深刻的美感体验,为广大民众创造了这一代共同的美好记忆。同时,透过相关活动的举办,开启跨界合作的可能,活络文创产业,促进台北国际观光发展,将台北文化城市的形象推向国际社会。一个城市可以因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而闻名,但只有拥有深厚文化艺术根底的城市,才能展现无可取代的独特性,并且累积永续发展的能量。台北艺术节正是汇聚国内外优秀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精彩演出,具象化当地特色、文化风格及国际社会的联结网络,照亮台北城市的最佳实例。6.台北国际书展台北国际书展(TaipeiInternationalBookExhibition,简称TIBE)是于每年春季在台北市举行的专业性出版品展览会,由台湾“行政院”新闻局主办。1987年12月15日在“国立中央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首度举行,称为“全国书展”,主要以增进国际出版品之交流为重要的主轴,后来于1990年起,固定于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展出,并且展览规模大幅增大,未来也有移往台北南港展览馆进行展出的可能。由于该展览属于半专业性展览(版权交易与消费展皆有),因此通常在开幕日都会进行管制,仅有专业人士或相关媒体才能进场参观,而一般消费者必须等到一般开放时间才能购票参观,唯有漫画区与儿童图书区例外。它目前是台湾地区规模最大,亦是亚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之国际级图书专业展览,仅次于德国法兰克福、意大利波隆纳、美国BEA等世界三大书展。7.台北电影节二十多年前,台湾的影视产业傲居亚洲东南亚之首,拥有引领潮流的影响力,为最早拥有产值的文创产业,台湾每年一度的金马奖颁奖及观摩影片展,已成为一大盛事,与后来的金曲奖、金钟奖颁奖典礼一起星光灿烂。“台北电影节”由台北市政府自1998年创办以来,阵容不仅日益强大,规模更是日益壮大,于每年七月举办,在热情盛夏日开演,不仅成为台湾电影界年度重要盛事,更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口碑。2007年底,台北电影节成为隶属于台北市文化基金会的常设影展单位,期望透过稳定而永续经营的理念,让台北成为一个更亲切友善的电影城市,同时也结合隶属该会的台北市电影委员会,进行电影与城市营销产业交流工作。借由影展活动,广邀国际重要城市电影委员会成员,举办电影城市论坛,以及开展电影与城市营销经验等相关交流,携手拓展国际视野。借由一系列放映、展览、座谈及趣味活动,带领观众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认识各个主题的电影、历史及文化,同时也网罗历届主题、华人地区,以及各类影迷所爱的精彩影片,于影展期间进行数场放映,每场皆吸引广大影迷热情参与。8.文化刊物在文化传达与信息传递上,台北市政府将其欲推动的文化活动理念与内容,传播在《台北画刊》及《文化快递》上,这两份刊物皆为免费刊物,不仅开放于公共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站供民众自由索取,也通过台北市网站及文化快递专属网站推广,文化海报及各式文宣品,琳琅满目。《文化快递》已发行逾12年,每月印制10万份,传阅人数约有40万人,是全台阅读率最高的刊物,每月深入浅出介绍各种艺文活动及评论,传达各种艺术讯息给读者,成为孕育有品位的市民的沃土,更与各文创产业紧密结合,共构一个创意生态循环。9.台北“华山1914”文创园区谈到“创意生态”的形塑,最能体现此种氛围的,以台湾第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台北“华山1914”文创园区为首。“华山1914”位于台北市中心的“华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简称华山创意园区),拥有近百年的老建筑群,保留了不同时期、不同建筑构造类型。凭借历史风貌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此地逐渐成为各类实验创意展览、表演活动最具指标性的展演场所,展现跨界艺术及传播生活美学,也是台湾地区五大创意文化园区中最重要的试点地区,推展艺文展演、热门音乐、亲子园地、剧场表演、创意市集等新构想,催动多元面向,让华山成为艺文的、亲子的、小区的、全民的、美学的、创作的、学习的、休闲的复合园区。台湾将此园区定位为“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旗舰基地”,归类为北部都会型的创意文化园区,以“酷”——时尚、前卫、实验与“玩”——玩乐、享乐、娱乐为规划主轴,提供跨界创意的发挥平台,媒合艺术、产业的场所,建构异业、异质交流的联结,推广艺术文化成为大众生活美学,至今已逐渐形成引领产业集聚效应,期望推展“台北都会中心文创双L轴带计划”,更期望整合台北华山创意文化园区、松山烟厂、建国啤酒厂、“国立故宫博物院”、大南海文化园区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资源,并结合沿线文化设施、时尚设计街区、科学园区、软件园区等场域,以整体策略、定位及营销方案,使带状园区产值与经济效益达到最高。华山创意园区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从创作、制造、加值、流通到消费端等所有面向,从参与到分享的过程,是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并存”的环境。这里是文创产业共同的舞台,随处可见最有创意的生产、最in的“文化时尚”。这里有得看、有得吃、有得买、有得玩,是“美感生活”的最佳体验场。从种树到育才的规划和经营,使这里成为人与环境永续发展的“生态空间”。四台北市的跃升与蜕变从2010年“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到2011年“台北世界设计大会”及“台北世界设计大展”等国际盛会之举办成功,台北更积极申请台北市为2016年世界设计之都(WorldDesignCapital)[1],期望在智能生活、生态永续、生活质量等层面,带给市民更幸福美好的生活。而“2016WDCTaipei”政策旨在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DesignisPeople)理念,一方面实践“社会设计”(SocialDesign)的时代发展潮流,另一方面以“设计是现代公民应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