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加快培育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对策研究_第1页
广州加快培育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对策研究_第2页
广州加快培育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对策研究_第3页
广州加快培育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对策研究_第4页
广州加快培育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加快培育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对策研究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新技术革命的驱动下,出现了一批富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全面推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由于凝聚了新科技革命的成果,现代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一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广州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和技术力量,产生了一批技术专利和自主品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明显,提升了区域科技中心地位。2006年广州全年实现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18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7.0%。2007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963.09亿元,同比增长35.5%,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0.02%。2006年规模以上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分别增长20.8%、13.9%、13.0%、4.1%和18.0%。新产品开发力度继续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达480.25亿元,增长45.6%。2007年全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165家,其中年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有23家,1亿元以上的208家,分别比上年增长27.78%和45.45%,有17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从行业看,从事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企业最多;从产品看,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产品数量处于前列,而产值也主要集中在这些行业。广州药业、金发科技、达安基因、南洋电器、天普药业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已经或正在迅速崛起。(一)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围绕软件、电子信息制造、新材料、光电子技术和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展开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网络通信、财政税务、保险金融、电子商务、教育、网络游戏、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等领域开发了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软件产品,在全国保持比较优势。2007年共有软件和动漫企业1300多家,实现技工贸收入470亿元。通过对中间件和网游动漫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加快建设相关领域的研发平台,支撑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展软件产业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增长点。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通过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开展自主创新,相继开发生产了笔记本电脑、高性能路由器、工业交通监控系统、海事通信设备等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主导产品,并涌现出广州七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金鹏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等年工业总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200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837亿多元。生物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07年广州从事生物技术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有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生产企业200多家,全市生物产业总产值超过350亿元。形成了生物医药、生物制造和生物农业三个优势产业集群。广州科学城等园区以其良好的研究开发及技术创新环境和氛围,吸引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生物医药企业入园。在广州科学城投资建立产业化基地的生物医药企业20余家,初步形成了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创新企业集群。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新材料是广州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重点领域之一。根据“发展纳米工程,建立南方纳米中心”的发展方案,广州加大科技政府经费投入,支持纳米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利用二氧化碳制备全降解塑料”作为广州市纳米技术专项的重点项目,产业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光电子产业取得新成效。初步形成了以LED、LCD为主的光显示产业群和以光盘片为主的光存储产业群,在光显示、光存储以及激光加工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特色。(二)广州科技经费筹集主要来自企业,自筹经费日趋增多2006年,全市大中型企业共筹集科技活动经费54.13亿元,比上年增长53.9%,增幅高于上年29.1个百分点,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从科技活动经费的来源渠道看,资金主要依靠企业自筹,这部分资金达49.09亿元,比上年增长55.7%,占筹集总额的90.7%。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体现。金融机构贷款增长速度加快,从2005年的1.52亿元上升为2006年的2.44亿元,增长60.5%,占筹集总额的4.5%。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相关政策效应得到初步体现。政府部门资金共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占筹集总额的3.7%。(三)企业科技投入增长显著2006年,全市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达52.15亿元,比上年增长52.6%,增幅同比提高25.1个百分点。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向反映科技活动的重点和布局态势。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是反映和评价企业技术原创能力和创新水平的重要分析指标,而新产品开发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这表明,广州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向技术创新活动集聚,结构更趋合理,重点更为突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按行业分析,分布在27个行业中且呈现出集中的趋势,九成支出集中分布在交通运输设备、通信设备制造业等7个行业。具体情况为:交通运输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9.67亿元,占全市总额的38.4%;通信设备业支出11.85亿元,占23.1%;这两个行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市支出的六成。通用设备制造业3.60亿元,占7.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43亿元,占6.7%;化工制造业3.41亿元,占6.7%;医药制造业3.04亿元,占5.9%;饮料制造业支出1.25亿元,占2.4%。以上7个行业支出合计占全市总额的90.2%。(四)广州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型的比较多,堆积型的比较少广州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大多属于原发性的,通过竞争由小到大、快速发展而成,仅仅靠兼并重组堆出来的大块头比较少。目前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软件等已有一定的基础,数字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工程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并且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从以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从企业的性质来说,既有国营改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亦有上市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五)广州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和独特优势,无论是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具有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从硬环境方面来说,广州相对固定的环境条件,如当地的科研设备条件、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市民教育水平等,不但丰富,而且还在不断完善提高之中;从软环境方面来说,政策法规、学术生态与文化、制度、科技体制与管理、对外开放水平等各项因素在全国较为领先,因此软环境也相对比较优越。总的来说,广州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具备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良好的城市环境、丰富的智力资源和人才储备、较好的公共服务体系、宽松的政策环境,科技投入持续增加,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研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等有利条件,创新环境在不断优化之中,为大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六)广州培育大型高新技术企业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缺少核心技术,产品档次低,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②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优势。除交通运输设备产业之外,其他列为广州重点产业的化工、电子信息与通信、机械、制药等并未形成突出优势,在行业扩张不突出的情况下,企业难于做大。③科技资金支持力度不够,R&D在GDP中的比重仍较低。④科技基础研究与应用脱节,提高了企业获得技术的外围成本,科学知识向具体生产力的转化面临着严重障碍。⑤公共科技资源的分配过于均衡化,公共服务性平台不足,制约了大型创新科技的研发步伐。二培育广州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大,资金也相对较充裕,从而能够承受创新的高风险性。大企业能够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形成创新和生产的规模效应,有实力独占创新收益。这些因素都为一定规模的企业进行R&D或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因素和必要条件。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惯性理论”(InertiaTheory)也开始起作用。一方面随着企业员工数量的增多,官僚机构出现,层层审批的管理制度必然延迟创新项目的选择。另一方面,创新者不可能得到全部的创新收益,从而创新者的动力也就相应的减弱。这些因素对大企业的创新又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从总体上看,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强于小企业,并由此支撑着一个地区的技术发展和经济转型。因此,广州培育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培养建设产业群落根据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院(SRI)和波特(PETER)等的区域经济理论,地区的经济为一经济群落,这个群落是相关产业中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一个典型的经济群落应包括出口导向的公司和支持性、关联性公司以及灵敏的经济基础。经济群落的构成如图1所示。图1经济群落的构成富有经济活力的区域拥有支持群落企业的灵敏的经济基础,它是企业赖以竞争的资源。灵敏的经济基础特征包括六方面:①具有高适应能力的人力资源;②易得到技术;③易于企业融资;④先进的基础设施;⑤税收环境优越;⑥良好的自然资源。与以上理论相似,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也要将其置于一个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当中。高新技术产业群落是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与其他相关的外围企业所构成的一个群体。它是一个动态的组合,在外界条件的推动下会向更高级的群落发展、演进。高新技术产业群落与生物群落类似,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拥有一定的优势效应,可以提高群落内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其优势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提高群落内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率;促进创新和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转化;有利于新企业的形成,促使高新技术产业群落的扩张;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保持了灵活性;容易形成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不同的政府行为模式,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群落活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目前,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群落的干预模式基本上有间接控制型和综合控制型。经济活动高度发达和自由的美国,是间接控制模式的代表,其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和自主性,市场机制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发挥充分作用。综合性控制模式实际上是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相结合的模式。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采取这种模式,法国、日本是这种控制模式的代表。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除了提供法律、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和相关的环境支持外,还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经济行为或行政行为主导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不论采取何种政策模式,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形成的内生性特点决定了政府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落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弥补市场失灵和制度失效,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的联系,而不是凭空创造高新技术产业群落。(二)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由于产业链的两端附加价值高、利润高,所以全球现代产业价值链的重心已经转移向两端,而作为中间的加工环节则附加价值低、利润低,即一般所讲的微笑曲线。在产业链两头,一头是研发、设计,另外一头是供应链管理、销售,均属第三产业。2004年全球机械行业协会曾作过一项调查发现,微笑曲线两端的利润率是20%~25%,加工这一段只有5%。广州目前正处于重化工业高速发展和工业化成熟阶段的起点上,处于低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化的过渡时期。从这样的市情出发,参照日本、韩国同一发展阶段的创新模式特征,广州应以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同时大力鼓励原创性的创新,以此培育具有竞争实力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实施高端科技战略,积极利用动态比较优势,显著增强广州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上游环节的优势,彻底改变广州“低加工、低水平、低附加值”的产业发展状态。要获取微笑曲线高端的利润,还必须大力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为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以支撑和促进创新活动、提高创新效率的服务网络。它包括五大类:一是以利用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为创新主体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主的服务机构,包括行业协会、信息中心、知识产权事务所和咨询机构等;二是为科技资源流动和配置提供服务的机构,包括技术交易市场、人才交易市场等;三是为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为主的服务机构,如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四是以金融服务为主的机构,包括风险投资公司、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担保公司等;五是提供各种评估和认证服务的机构,包括技术经纪人事务所、资产评估中心、认证机构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这些创新服务机构的职能体现在信息服务、技术推广、技术交易服务、金融服务、培训服务、企业孵化服务和国际化服务等方面。(三)转变研发、制造、服务板块运作模式培育大型高新技术企业要转变传统的企业运作模式,考虑成本和制度优势,充分利用全世界的资源,包括高端人才、先进技术、资本、原料和各种能源等。根据资本逐利的特点,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部门设置应该突破传统企业的模式,例如研发部门可以设置在科学技术成果相对丰裕的地方,比如大学、研究机构,充分利用其雄厚的科技研发力量来推动研发的发展。在生产部门的设置上应该充分利用具优势的劳动力和相对丰富的能源、材料等;在人力资本方面应该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利用全球优秀的人才为企业服务。(四)打造核心技术世界各国或地区诸多的经验教训表明,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试图“以市场和资源换技术”的想法,期望仅仅采用“模仿跟踪”国际先进技术,获得“比较优势”,等待西方技术“溢出效应”等观点是不切合实际的。市场和资源的确有可能换到一些二、三流的技术,却绝不可能换到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不注重这一现实,就很有可能丢了市场、损了资源,又失去了发展主动权和自主创新能力,还被套上卡住脖子的“技术绞索”。所以,必须对原始创新给予高度重视,因为只有具备强大的科技原创能力,逐步摆脱对外源性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依赖与制约,拥有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竞争力的“本土化”高新技术产业,才能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产业发展模式转换、向产业链和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提升的目标。培育大型的高新技术企业不能像以往那样单纯依靠吸收国外的技术或单纯引进国外的技术,相反要有自己的原创性技术,以此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这种技术必须有前瞻性,必须领先于竞争对手,由此抢先占领市场,同时提高市场技术上的准入条件。只有这样,高新技术企业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五)实施非对称战略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特殊产业,产品一旦被领先开发,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就很容易被设置“技术标准”从而提高准入门槛,因此其他企业在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就很难进入这个领域将其做大做强。要善于利用相对比较优势进行战略调整,在竞争过程中回避对手的强项,积极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从而取得竞争的胜利,这就是“非对称战略”。培育大型高新技术企业要求政府在扶持的思路上把握长远战略眼光,通过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开发国内外市场上相对较弱的行业或者某个行业中尚未被发现的领域,同时根据广州市的具体特点,发挥某些特殊的优势,如价格、材料、人才、区位等,开发具有成长性质的领域,这样就能发挥自身的长处,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先机,使得企业成长为大型企业的成功几率更大。广州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目标应以软件、生物产业、新材料、环保及光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为发展重点,以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发展基地,形成布局合理、具有高度集聚效益和产业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并形成跨国界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销售体系,把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成为技术领先、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在广州经济发展中发挥支柱作用,并使广州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集中力量在软件、生物技术、新材料、环保新能源和数字内容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力推进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力争2010年形成1000亿元的产业规模;在5年内培育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软件企业集团,把软件产业培育成广州新的支柱产业;形成一批布局合理、核心竞争力强、优势特色明显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为位居全国前列的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培育出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42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0%;力争在“十一五”末培育30家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培育5~8家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1~2家销售收入超300亿元的高新技术旗舰企业。三培育广州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的对策与措施培育和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但是,政府作用的发挥应当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切不可“拔苗助长”。“有所为”是要求政府应当在法律和职能范围内发挥作用,把工作重点放在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服务等方面,并善用扶持型产业政策;“有所不为”指的是,政府出台的政策和手段不能破坏既有的经济和市场秩序,不能违背市场公平原则,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行为。(一)有效整合市场资源,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化发展步伐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更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再塑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效做法。必须有效整合市场资源,加速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步伐,实现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创新能力的迅速增强。1.积极推动企业的兼并与重组兼并与重组是规模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由于重置成本、学习效应等存在,兼并与重组也存在极大的市场风险。大量的研究发现,纵向并购较之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其成功的概率要大得多,其原因就在于纵向并购可以使企业在专业化经营的基础上,获得产业链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通过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手段,促进企业合并,扩大企业规模,以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可以采用一定的产业政策和手段,积极引导企业开展重组、收购、兼并等行动,加快企业规模化发展步伐,提高规模竞争优势。在并购与重组的导向上,应积极鼓励与推动企业的纵向并购。一方面,可鼓励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对其他企业进行纵向并购;另一方面,也应当鼓励民营、外资等企业参股国有高新技术企业。而对于非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并购与重组,政府应当积极鼓励,并发挥引导和监督的作用。2.充分挖掘和利用外部资金资源积极鼓励优势企业进行资本化运作,利用发行企业债券、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等方式,进一步拓宽企业利用外部资金资源壮大规模的途径。充分挖掘和加快培育上市资源,积极推进优质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手段,更好更快地利用外部资源。坚持企业股份制改造与上市相结合,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坚持市场化原则,按照市场规则办事。学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企业上市融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发行上市和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信心。3.为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优质服务上市融资是建设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具体战略之一,有关部门要整体配合协调,对企业上市融资等事项,简化手续,减少环节。积极给予拟上市企业和上市企业必要的政策优惠和帮助,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要把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工作纳入经济发展的总体安排,研究制定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加强与证券监管机构的沟通,建立指导和支持企业改制上市的协作机制,提高企业申报上市的通过率。(二)发挥政府战略引导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性产业政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城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上全球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巨大优势,使得广州培育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面临较大的压力和相对严峻的环境。这也决定了政府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强有力的扶持性产业政策。1.实施积极的扶持政策积极贯彻国家和广东省的各种鼓励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如有关设备进口、技术改造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企业技改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可从企业新增所得税中抵免。鼓励加大技术开发费用的投入,大型企业(集团)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各项费用,不受比例限制,记入管理费用;大型企业(集团)研发中心可以转让自己的研发成果,自行研发技术的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所购置的试制用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台价值在2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性摊入管理费用等等。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将总部或销售中心迁至高新技术开发区,享受高新区的优惠政策。对大型企业(集团)实施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优先争取列入国债技改计划和省技改贷款贴息计划。积极争取实施快速折旧办法。对大型企业(集团)及其所属控股子企业促进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的关键设备,积极帮助申报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鼓励盘活存量资产。大型企业(集团)因环境保护或城市规划的需要实施战略性搬迁,原生产场所实施“退二进三”时,只要符合产业政策和区域规划,其土地资产招标拍卖变现收益按市政府规定的比例扣除行政规划费和基础设施投入后,可全部用于企业(集团)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兼并、收购企业或出让产权所涉及的费用享受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政策,适当减免产权交易的综合费用。对为广州市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配套的新办生产企业或新增的生产项目,经认定批准,自企业或项目投产之年度起,三年内按其实现增加值的一个百分比给予扶持。2.建立产业投资基金风险资本作为一种权益性资本,其投资虽然是长期投资,但其目的在于获得资本的增值收益,它不可能长期持有某一家公司的权益,即风险资本的投资是一个投资—管理—退出的过程。风险资本为退出而投资是其区别于一般投资的重要方面。这种独特的投资制度安排可以保证其投资者在一定时期内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入风险资本的投资者队伍,有利于风险资本的不断筹资。但我国由于制度法律等原因并没有相关的风险投资基金,值得广州市借鉴的是2006年底天津成立了我国首支中资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基金,该基金明确表示成立后将重点扶持科技含量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投资企业。可先由政府专项资金推动,注重培育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例如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外国风险投资机构等都可以成为投资主体;建立市场化的风险投资撤出渠道和机制,通过股权转让获得增值,并进入新的投资循环。3.搭建高新技术产业财税政策平台现有的财税政策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并不相吻合,不同类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对具体的财税政策的需求也是不同的。通过搭建高新技术产业财税政策平台,整合财政、税收、法律、企业、科技等部门的部分人员,在财税政策方面制定符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措施,在财税政策上建立综合的产业扶持法规,把财税政策全面贯穿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链和发展链,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实施基础和政策体系。推进产业财税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财税的经济调控作用,全面引导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4.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对于重点培育的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要在企业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增强市场信心。高新技术发展的初期,由于其市场需求尚未成熟,产品尚未得到市场的很大认可,此时政府的采购从需求方面起到拉动作用,将有效地降低这些产品早期进入市场的风险,大大加快高技术产品的市场化进程。针对大多数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在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过程中困难较多、投入实力较弱的实际,应加大政府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或技术的采购力度,以“政府市场”换取“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制定适合《政府采购法》的实施细则,明确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政府采购内容和比例。同时,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采购专项资金,用于采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对科技计划成果产业化产品优先采购,应根据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及时调整政府的采购方向和力度。5.加强对企业品牌的保护和宣传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品牌创新战略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获取品牌竞争优势,推进企业国际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企业品牌的保护和宣传,定期组织对优秀品牌的评选、奖励和宣传,让企业和社会公众都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制定技术标准的长远战略意义,注重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前瞻性、战略性和可行性,协助企业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从法律、资金、制度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大力提倡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制定,并将知识产权政策、产业研发政策和标准化政策协调起来,推进彼此积极合作。(三)建设区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增强技术市场的外部性效应增加资金投入,建设区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进技术市场的外部性效应,减少企业的研发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研发的积极性。一是构筑公共创新平台。公共创新平台可以支持共性技术研究,促进创新要素流动、集聚和高效的利用。政府要定期举办创新展览或创新交流活动,促进创新信息的流动;利用公共创新平台,促进创新激励机制的建设;促进创新平台上宽松气氛的形成,允许尝试性的失败,对有积极成效的创新加以跟踪支持;促进研究机构之间、企业之间、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创新合作。二是构筑资源共享平台。抓好大型科学仪器与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着重推进装备研究中心、检验中心的投入建设,切实减轻企业的研发负担,增强政府在公共平台搭建中的作用,增强技术市场的外部性效应。三是构筑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广州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成果网上技术交流和网上交易平台。推进产业园区技术成果孵化器的建设,设立基于网络技术的虚拟孵化器,为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发展提供相关的咨询。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要和产业特点相结合,合理布局,加强与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孵化器建设的多元投资。(四)提高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服务素质,优化企业发展与成长的外部环境1.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是智力高度密集的产业,人才的素质决定着高技术成果的水平。一是推进企业研发机制的创新。引导现有科研机构进入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或者是鼓励大型企业集团的研发机构建在大学、科研院所。继续支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此吸引人才到企业工作,参与企业的科研,同时选拔一批中青年优秀企业家到海外进修、深造,提高其综合素质。二是加大高层次科技人员的引进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以更优越的条件积极吸引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来穗创业和工作,并给予一定的科研条件;结合重点平台和项目建设,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根据人才成长梯队,培养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在穗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作用,积极探索以中青年科技人才为对象的资助方式,加快培养一批位于学科前沿的年轻专家。同时,还要吸引从事风险投资、科技咨询等为自主创新提供高层次服务的专业管理人才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关服务,推进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运作。三是建立高技术人才的激励机制。推进技术股、创业股、管理股的实施,在有条件的企业推行期权、期股,加速技术资本化的进程。对在高技术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