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总报告GeneralReport.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沙涛刘涛刘基伟毛宇挺孟香君李群*现国绿色交通指数得到了显著提升,2019年的中国生态碳汇指数较2001年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通过对中国碳中和发展存在的问题、*沙涛,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刘涛,数量经济学博士,河北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评价与预测;刘基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不确定性经济预测与评价、多元统计;毛宇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在读博士研究生,就职于上海浦东发展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预测;孟香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李群,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不确定性经济预测与评价。低碳发展蓝皮书关键词:碳中和生态文明综合评价体系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此项承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它不但会加速中国的绿色低碳转型,也会激励其他主要国家做出碳中望成为确保《巴黎协定》在全球实质性落地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一全球碳中和发展状况 (一)碳中和定义ion排放量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定义,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指与某一主体相关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为二氧化碳清除量相平衡的状态(见图1)。图1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 (二)国外碳中和发展状况丁仲礼院士认为世界各国碳排放处于不同阶段,大体可分为四个类型: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在20世纪70~80年代就已经实现达印度等新兴国家碳排放量还在上升;有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和农业国,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碳排放尚未“启动”。①欧盟部分成员国率先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截至2021年,全球已经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南非等(见表1)。表1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碳中和目标情况国家或地区年份状态纳入政策议程哥斯达黎加纳入政策议程埃塞俄比亚纳入政策议程冰岛纳入政策议程纳入政策议程挪威纳入政策议程葡萄牙纳入政策议程斯洛伐克纳入政策议程南非纳入政策议程韩国纳入政策议程瑞士纳入政策议程奥地利政治协议达成欧盟政治协议达成芬兰政治协议达成爱尔兰政治协议达成加拿大政策讨论低碳发展蓝皮书续表国家或地区年份状态丹麦已立法法国已立法匈牙利已立法德国已立法新西兰已立法苏格兰已立法瑞典已立法英国已立法西班牙立法中资料来源:《热点|世界各国碳中和(净零排放)时间表出炉!》,腾讯网,2021年11月29日,关于碳达峰最早的研究发表于2000年,Vries等人基于1994年IPCC- 12.8CtC/yr,并预计至2100年温度将提升1.4℃。①关于碳中和最早的研究发表于1995年,研究通过构建碳中性评价指数回答了“替代化石燃料的生物质能源在全生命周期是否真的为碳中性”这一争议性问题。②自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 1.技术研究国际层面的研究更加关注碳中和并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电力和交通一直是重点研究方向。近几年,农业、建筑和化工成为国外专家学者的新关注点。在对策研究中,国际学者认为碳达峰主要依靠能源系统优化、减排市场s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机制以及能源改革等政策驱动;而碳中和主要依靠技术驱动,涉及碳中性工艺与材料,生物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BECCS)以及人工光合作用等高端技术。同时,国际学者还进一步围绕负排放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与经济影响评价、发展所需外部资源的可获得性、技术部署与可持续发展协同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基于碳中性甲醇工艺、新型零碳燃料电池、PEC水解、绿氢制取等工艺管理热点技术,在原料替代、流程改造、新兴催化剂、生物基材料以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标准等领域取得重大研究进展。①相比中国,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碳市场起步早,围绕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型工具的选择、企业监管及行业公平性问题开展的研究多,碳定价机制较为健全。②2.碳中和示范00%使用可再生能源,赫尔辛基、马斯达尔、圣何塞,泰国VISTEC智慧校园项目水上光伏系统以及英国诺丁汉大学碳生命周期中性实验室是企业、城市、校园及建筑的碳中和优秀示范和研究实例。但国内外碳中和示范与评估标准体系仍不健全,需要从示范区内部能源供需管理、首先,有研究认为人均GDP达到2.2万美元时,在统计意义上可实现人均碳排放达峰,但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见表2)影响,各国人均碳排放峰值和达到峰值的年份不同。C低碳发展蓝皮书表2不确定性因素来源及内容来源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行为模式相关政策、成本等消费行为、用能行为等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等由于不确定性是经济社会系统的本质特征,对未来转型路径选择有重大影响,专家学者多使用多情景模拟实验、MGA、随机规划以及多主体行为建模提高可预见性的准确程度,①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识别和规避,降低系统转型风险。其次,科学推进碳达峰,为碳中和奠定良好基础。强化碳中和目标下区域协作与治理一体化协同管理机制、完善碳减排市场机制设计,是当前及未来研碳试点城市联合治理、生态补偿机制设计、碳公平评估、跨区域碳市场、能源市场路径优化以及规划布局等领域取得了进展,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例如,通过估算实施市场机制的边际减排成本、碳价区间等对碳中和减排路径布局规划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研究表明,边际减排成本是衡量气候变化政策严格性的重3.政策角度欧洲主要国家。欧盟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潮流中一直是引领者,当前欧盟Policy1(2013).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已将碳中和目标写入法律。2020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气候法》草案,以立法的形式确保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性的欧洲愿景,从法律层面为欧洲所有政策设定了目标和指明了努力方向,并通过建立法律框架帮助各国实现2050年气候中和目标,此目标具有法律约束力,所有欧盟机构和成员国都将承诺在欧盟和国家层面采取必要措施以实现此目标。英国早在放信用电子账户以及排放信用额度,该法案使英国成为全球首个为温室气体减排设计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措施体系的国家。德国在21世纪初便出台了一系列国家长期减排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如2008年的《德国适应气候通过《绿色增长能源转型法》不断优化调整减排目标,近几年更是以法令形式颁布了《国家低碳战略》,并出台了《法国国家空气污染物减排规划纲美国。长期以来,美国在碳中和目标上态度不明确,继先后退出《京都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近年来政策体系不断更新,2018年废除《能源保元兑现其所做出的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承诺。但实际上,澳大利亚的态度并不够积极,这首先表现在其直至2007年才同意签署《京都议定书》,其次在国际气候治转信用”来抵消部分减排承诺。②日本。尽管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但日本一直对化石能源具有。。低碳发展蓝皮书于促进新能源利用措施法》、2002年的《新能源利用的措施法实施令》标志着日本构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法律体系;2008年的《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2009年的《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强调了绿色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2020年公布的“绿色增长战略”,强调技术创新对向低碳社会转型的重要性。 (三)国内碳中和发展状况BP4亿吨,较2019年2000~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增量占世界排放增量的比重由高到低依”目标起步晚、任务重。月1日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标志着全国碳市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低碳经济作为顶层设计得到正式部署。未来40年内,中国将开启经济社会的全方位绿色低碳转型,而碳中和对世界各国而言都是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并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中国必须自主探索相关路径,主动应对挑战并克服困难。中国发掘与抓住碳中和重要机遇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国际①《丁仲礼:“碳中和”将带来经济社会大转型》,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网站,2021年6月1l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关系层面,全球围绕“双碳”目标开展的布局规划将直接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国际产业格局和金融格局。若不及时把握机遇,中国将错失发展先机,甚至削弱自身在气候谈判上的国际话语权。国内形势层面,中国减排成效显著,2019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8.1%,但碳中和目标提出后,中国的碳减排工作遇到了转折点,需从产业到部门、从国家到省 (区、市)重新探索更为安全可靠的方案和路径,挖掘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的潜在机遇,最终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从“双碳”目标经济学内涵来看,碳中和是基于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理论及EKC假说,由发展优先到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经济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总之,碳中和不仅是一场国际竞争,必须从全球角度分析国际低碳发展局势,也是一场国内全产业经济的变革,必须进行全面统筹与规划。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往往反映在其气候环境治理能力上,大国承担了较大的国际气候环境保护责任。综合国内外碳中和形势,中国需尽早规划达成路线和实施方案,积极寻求更新的发展模式,为绿色转型和气候治理注入新动力。从国家层面来看,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在9月30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中国陆续出、规划。2020年10月26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能源资源更加合理配置并要求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碳达峰,并推进排污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气候雄心峰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低碳发展蓝皮书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①2021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强调中国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2021年2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统筹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中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同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同年3月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以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同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提出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探索碳汇权益交易试点。同年5月,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紧扣目标分解任务,加强顶层设计并制定行动方案。同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污染防治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①《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中国政府网,2020年12月12日,http: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发展纲要》及《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新办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要求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二中国碳中和进展情况 (一)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已进入缓慢增长时期长期以来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的态势,说明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粗放型的资源消耗带动,经济增长未实现与碳排放的脱钩。2000年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基本稳定于5%左右,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大幅上升。2001~201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和GDP一样保持高速增长,一度高达18%。2005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2011年以后,中国开始实行较为严格的环保政策,再加上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以及居民环保意识的加强,碳排放增速开始下降,基本保持在5%以下(见图2)。预计“十四五”期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将继续保持相对平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基本维持在100亿吨左右。低碳发展蓝皮书资料来源:IEA。 (二)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不高虽然目前中国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的国家,但从累积角度来看,中国并不是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现有的工业化建设中的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远超中国(见图3)。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累积排放图31960~2020年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的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资料来源:IEA。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来看,中国同样也不是碳排放最大的“贡献者”。前图41949~2020年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资料来源:IEA。 (三)能源活动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日益增长,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从能源供应品种来看,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自2011年起增幅变小,且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占比略有源,其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小幅上涨,但占比一度由2000年的17.1%下降到2011年的12%,近年来由于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为稳定,石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上升至14.3%。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其二氧化碳排放低碳发展蓝皮书图52000~2019年中国能源供应品种二氧化碳排放量情况资料来源:IEA。图62000~2019年中国能源供应品种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资料来源:IEA。从碳排放来源行业来看,电力和热力生产行业能源需求攀升最为明显,2019年,电力和热力生产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达52.38亿吨,是中国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来源行业。工业是中国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来源行业,但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自2014年达到峰值30.8亿吨后,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呈现缓慢下降态势,2019年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27.75亿吨,相比于2014年的30.8亿吨下降幅度高达10%。交通运输业是中国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来源行业,虽然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逐年增加,但电力和热力生产行业以及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 碳排放量资料来源:IEA。 (四)中国的减碳政策实现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并列为五大发展目标,即“五位一体”。这充分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低碳发展蓝皮书左右,清洁能源率达到50%,终端电气化率达到50%的目标。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此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均对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细致规划了各项举措,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 (五)中国碳中和现有成就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约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3%,提前实现2015年提出的下降40%~45%的目标。可再生能源对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达到6.8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替代煤炭近10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7.9亿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2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29.5%。清洁能源消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2020年达到24.3%(见图8),比2012年增加9.8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56.8%,比2012年降低11.7个百分点。2021年10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02亿千瓦,与2015年底相比实现翻番,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43.5%,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均位居世界首位。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图82016~2020年中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资料来源:IEA。三中国碳中和发展综合评价用科学的方法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情况进行定量评估,是顺利实现目标的重要工作内容。构建能够反映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内容发展变动趋势的综合评价体系,是制定综合考虑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各类产业协调发展政策, (一)指标体系构建多个维度选取具体指标数据,建立衡量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地区达成情况的指标体系(见表3)。低碳发展蓝皮书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属性A1增碳指数B1双控指数C1煤炭消费总量(万吨)负向C2火电发电比率(%)负向C3能耗强度(吨标准煤/万元)负向C4碳排放强度(吨二氧化碳/万元)负向B2电力效能指数C5电煤在煤炭使用中的占比(%)正向C6新增火电装机容量(万千瓦)负向C7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量(万千瓦)正向C8线路损失率(%)负向B3工业碳排强度指数C9单位电力碳排放(吨二氧化碳/万千瓦时)负向C10单位钢碳排放(吨二氧化碳/吨粗钢)负向C11单位有色金属排放(吨二氧化碳/十类有色金属产量)负向C12单位石油冶炼与炼焦排放(吨二氧化碳/石油产品及焦炭产量)负向C13单位水泥排放(吨二氧化碳/水泥产量)负向B4工业高耗能产品产能指数C14粗钢产量(万吨)负向负向C16焦炭产量(万吨)负向C17水泥产量(万吨)负向C18平板玻璃产量(万标准箱)负向A2减碳指数B5绿色能源指数C19风电装机量(万千瓦时)正向C20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时)正向C21水电装机容量(万千瓦时)正向C22核电装机容量(万千瓦时)正向B6绿色工业指数C23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正向C24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吨二氧化碳/万元)负向C25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负向B7绿色交通指数C26物流能源消耗(吨油料消耗/吨公里)负向C27万人均公共交通车辆(辆)正向C28汽电车运营总里程(公里)正向C29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正向C30水路货运量(亿吨公里)正向B8循环经济指数正向C3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万吨)正向B9低碳农业指数C33电力在农业能源消耗中的占比(%)正向C34单位粮食产量能源消耗(吨标准煤/吨粮食产量)正向C35单位粮食产量化肥使用量(吨化肥使用/吨粮食产量)正向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续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属性A2减碳指数B10生态碳汇指数C36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正向C37森林覆盖率(%)正向C38造林面积(万公顷)正向C39农田面积(万公顷)正向C40自然保护区面积(万公顷)正向C41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万公顷)正向C42草原面积(万公顷)正向本报告根据《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表4部分“双碳”综合评价指标选取依据三级指标选取依据C1煤炭消费总量(万吨)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C2火电发电比率(%)0%左右C3能耗强度(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C4碳排放强度(吨二氧化碳/万元)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C6新增火电装机容量(万千瓦)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C7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量(万千瓦)推动电力降碳改造C8线路损失率(%)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C9单位电力碳排放(吨二氧化碳/万千瓦时)C10单位钢碳排放(吨二氧化碳/吨粗钢)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执行产能置换,严禁新增产能,推进存量优化,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增炼油和传统煤化工生产能力;;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C11单位有色金属排放(吨二氧化碳/十类有色金属产量)C12单位石油冶炼与炼焦排放(吨二氧化碳/石油产品及焦炭产量)C(吨二氧化碳/水泥产量)低碳发展蓝皮书续表三级指标构建依据C19风电装机量(万千瓦时)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别新增水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左右C20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时)C21水电装机容量(万千瓦时)C22核电装机容量(万千瓦时)C23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逐步提高电力、天然气应用比重C24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吨二氧化碳/万元)C25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C26物流能源消耗(吨油料消耗/吨公里)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所占比例达到40%左右C27万人均公共交通车辆(辆)C28汽电车运营总里程(公里)C29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C30水路货运量(亿吨公里)加快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加快循环经济构建C3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万吨)C33电力在农业能源消耗中的占比(%)推广节能环保灶具、电动农用车辆、节能环保农机和渔船C34单位粮食产量能源消耗(吨标准煤/吨粮食产量)C35单位粮食产量化肥使用量(吨化肥使用/吨粮食产量) (二)中国碳中和发展指数“双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主观、客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权重设定。本报告将指标体系划分为经济系统、碳排放系统两个方面。在经济系统指标方面,本报告邀请多名数量经济学、电力、能源、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学者,在对碳中和发展情况和指标体系构建背景进行介绍后,发放专家打分表,让学者分别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层进行排序式赋权。经计算得出中国碳中和发展指数。观察中国碳中和发展指数可以发现,自2003年开始,中国碳中和发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展指数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07年,《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出台有效扭转了这一态势,中国碳中和发展指数整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2015年10月26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能耗双控”行动,该行动促进中国碳中和发展指数呈现加速上升趋势。总的来说,中国碳中和发展指数从2001年的164.95上升至2019年的182.50 (见图9)。数观察中国增碳指数可以发现,中国增碳指数整体呈现平缓下降趋势。从原因是粗钢、煤油、焦炭等工业高耗能产品产量不断提高。中国碳中和发展指数的上升趋势主要源自中国减碳指数的上升。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引入了循环经济思想,提倡并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工业等,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观察中国减碳5,)。呈现低碳发展蓝皮书《电力工业“十五”规划》《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政策、规划的出台,电力电子技术、数字技术和储能技术在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低碳能源技术、先进输电技术与智能电网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传统电力系统向高度数字化、清洁化、智能化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力效能指数整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22.18上升至2019年的碳排强度指数随着“能耗双控”行动的实施有小幅上升的趋势,从2001年的低碳发展蓝皮书观察中国工业高耗能产品产能指数可以发现,2001~2019年中国工业高耗能产品产能指数降幅明显,从2001年的36.35下降至2019年的22.88,下降了37.06%(见图15)。该指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和旺盛的外向型经济需求导致钢铁、煤炭、焦炭等产量较大。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指数2006年以后,以风力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中国风电市都超过100%。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风电新装机容量跃升至各国之首,2010年总装机容量登世界顶峰。同时,中国是全球光伏发电安装量增长最快的国家,2011年的光伏发电安装量比2010年增长了约GW台指导意见引导中国新能源持续向好发展,中国绿色能源指数也随之持续走高。工业生产是物质财富的主要来源,工业化是现代国家必经的发展阶段。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但从历史辩证地看,工业生产的创造性与污染排放的破坏性之间的矛盾,正是工业活动持续改善人类生存境况的内在动力机制。中国是工业生产大国,落实实施《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数可以发现,2001~2019年,中国绿色工业指数整体变化不大,呈小幅上低碳发展蓝皮书 观察中国绿色交通指数可以发现,其发展呈阶段性特征。201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关于扩大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以及2016年《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的发布“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自20世纪90年代循环经济思想引入中国以来,国家陆续出台政策、研究报告以及规划,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进计划》等,这些文件有效促进了中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察中国循环经济指数可以发现,2001~2019年,中国循环经济指数整体波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中国是农业大国,政府非常重视环保和生态农业的研究及试点工作,从1980年开始建立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陆续出台政策规划。2005年,国家开始试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过量施用;200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2013年国务院颁布了《畜低碳发展蓝皮书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6年财政部等联合印发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2018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2019年发布了第二批41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这些都改善了我国农业资源透支、过度开发,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现象。综上所述,中国绿色农业发展持续向好,中国绿色农业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从2001年0.92上升至2019年的1.87 01~2019年,中国生态碳汇指数整体波动上升,其中由于自然保护中国生态碳汇指数从2001年的21)。森林、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的重要碳汇,中国在1985年和2002年相继颁布和修订完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使得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步入法治化轨道;2002年,国务院发布《退耕还林条例》,并于2016年修订完善;从2005年开始,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将发展保护性耕作作为重要内容;2007年《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布以及规划》的出台,对草原的生态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功能,包括涵养水源和固碳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来看,中国已初步形成农业碳中和政策体系,涵盖了农业减排固碳的主要方面。从时间上来看,“十三五”时期是碳减排相关政策文件的主要形成期,这一时期减排目标逐步明确、减排范围逐渐扩展到各个领域,这也是中国生态碳汇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的重要原因。四中国碳中和发展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碳中和发展存在的问题1.各行业之间存在的差距根据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数据,所有的碳消耗从来源看主要来源于生产和供应的电力、蒸汽和热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产等47个行业,其中排名前十的行业(见图22)碳排放占比已经达到99%以上。中国首个纳入减排控排领域的全国性行业被设定为发电行业。而其中碳排放量排名前五的行业1997~2019年的碳排放量如图23所低碳发展蓝皮书图222019年中国碳排放量排名前十的行业碳排放量示,其实各行业增长幅度类似,但是由于初始排放量不同,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各行业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生产和供应的电力、蒸汽和热水行业最终成为减排控排的最主要行业。图231997~2019年中国碳排放量排名前五的行业碳排放量变化情况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2.31个省(区、市)之间存在的差距2019年全国31个省(区、市)碳排放量占比情况如图24所示。其中可以明显发现,山东、江苏、广东三个省属于GDP高、碳排放量同样很高GDP是碳排放量很高。剩余省(区、市)大部分呈现GDP和碳排放量双低的特征,而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四个直辖市,在GDP较高的情况下,碳排放量仍控制在低位。可见,31个省(区、市)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图242019年全国31个省(区、市)碳排放量占比资料来源:IEA、CEADs、笔者整理。31个省(区、市)的碳排放量增长速度和节能减排情况也不同,从变化趋济发展对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在全国的重要控排时间节点,碳排放量都有明下降,在控排政策力度减弱时,碳排放量又有明显上升(见图25)。低碳发展蓝皮书图251997~2019年碳排放量排名前六的省(区)碳排放量资料来源:IEA。3.企业本身的积极性有待提高2013年起,上海市、北京市、广东省及深圳市、天津市、湖北省、重庆市开始了控排企业的履约清缴,其中在2014年首次履约清缴年,上海市全部试点企业按期完成配额清缴,上海市成为国内连续两年100%完成履约的试点交易集中在履约期的程度下降,企业碳资产管理的意识明显增强。但是全国下几个原因:第一,主动违约,因为购买配额的资金需求不如违约后的返款金额高,所以企业选择了主动不履约;第二,市场流动性不够,很多企业到临近履约清缴结束日期时才开始购买配额,由于市场流动性较差,很多企业买知道怎么进行清缴。很多企业在减排过程中,如果在某一年减排量很大,通过卖出配额获得比较大的收益之后,第二年额定的排放量就会减少,而减排的成本不会降低,减排的收益却不断下滑,因此很多企业选择了每年逐步少量减排,或者是不减排。因为优先主动减排带来的长期收益不高。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4.投机情况不断出现在控排的前三年,即2014年、2015年、2016年,机构投资者占比从9%上升至37%。与企业相比,金融机构拥有更多的资金和更强的持有耐心,可以选择在更低的价位收购配额,在更高的价位抛出配额,同时不用面对履约清缴的压力。而企业因为履约清缴周期,需要在固定的时间点凑够清缴总量或者是卖出多余配额,因此企业在享受金融机构带来的流动性的同时,也在付出更多的资金成本。5.保障民生的压力始终存在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节,促进电力充足供应,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消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4.6%,要支撑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源电力的可持续发展是首要任务。以煤炭为主体的化石能源依然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基石。中国化石能源消费规模巨大,2020年,化石能源消费25%左右。展望未来能源供应体系,以煤为主体的化石能源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未来中国石油增产规模有限,对外依存度将维持在70%以上。天然气产量保持稳步增长,但与消费增长相比仍有缺口(当前超过43%依赖进口)。持续增强的油气对外依赖将对能源保供带来巨大风险。因此,在新能源成为世界能源发展趋势时,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总体来看,为实现中国能源供应自主可控,必须立足以煤为基础、以国内供应为主的基本国情,统筹各类能源多元化发展和平衡。① (二)面临的机遇1.新能源行业 (1)新能源发电新能源带来投资结构的转变,传统煤炭、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投资低碳发展蓝皮书开始逐步下滑,而电源和电网投资快速上升。这一投资结构的转变,将为风电、光伏、锂电、工业设备电动化等多个领域带来广阔的增长空间。部件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高于风电整机,风电整机需求基本集中在本土。海外需求增长拉动风电零部件出口量增长,风电整机需求主要看国内需求。伏组件产能占全球的比重超过70%,其中超60%的组件用于出口。②光伏组件的发展将受益于全球碳中和投资的增长。相关产业链包括硅料、电池片、逆变器、胶膜等。锂电。锂电主要是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其中中国动力电池需求量居世界第一。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市场受多个需求场景影响,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包括锂电池(磷酸铁锂、三元电池、高镍等)、隔膜、铜箔、盐湖提锂、电池回收等的发展。根据工信部相关规划,2025年我国电动汽车约工业设备电动化。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是城市氮氧化物污染的重要来源,电动化渗透率非常低而电动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随着电池、电机技术成本逐渐降低,燃油机械限制越来越多,预计2025年主工业设备低碳化。电机能耗占工业总能耗的70%~75%,占全社会总能耗的50%以上。④“双碳”目标将加速设备低碳化改造,相关产业链包括》,激光制造网,2021l《工程机械万亿市场新五年2025年电动化产品占比或达25%》,腾讯网,2021年11月27④《钢铁行业碳中和专题研究报告:钢铁行业碳中和现状与减碳路径分析》,华宝证券,2021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高效能电机、压缩机、节能锅炉等。以钢铁行业为例,到“十四五”时期末力争全行业实现碳达峰,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均降低5%以上。① (2)新能源汽车《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量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新能源汽车成为消费增长新动力的原因是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速超过传统汽车的10倍以上,渗透率不断提升。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 (3)传统行业向新基建转型新基建发展初期,政府资金将发挥引导作用和补缺作用,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下游的商业项目中。政府投资主要集中于投资额大、回报时间长、公共性强的项目。如卫星通信、科研设施、城际轨道、高压电、5G通信、产业园建设的投资额大、回报时间长、公共性强,延续一定的传统基建特性,形成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壁垒,投资基本仍将由政府主导。2022年是碳达峰后续政策密集落地年,也是新能源电力等新基建大年。新基建有五个方向:风光水核电/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特高压/智能电网等新能源电力;绿色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BIPV等;钢铁/建材/有色等高能耗行业节能降碳;绿色交通如氢能(氢电池/氢加气站/制氢储氢)、镍、锂等;园林绿化森林碳汇。新基建重点之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根据IEA数据,2020年中国新动汽车120万辆,电动汽车的需求持续增加。作为电动汽车的配套设 充电桩约占46%(直流充电桩40%、交流充电桩60%),私人充电桩约占低碳发展蓝皮书万元、交流充电桩0.3万元、私人充电桩0.3万元的投资规模测算,估计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投资规模达0.84万亿元,年均投资约1000亿元。新基建重点之二,特高压中国能源中心(包括风光大基地),集中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电力需求中心主要分布在中部以及东南沿海。长距离电力运输有较大市场需求。新基建模式下,特高压工程或将再提速。2020年,国家电网面向特高压建设项目共投资1811亿元。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划,2020~2022年我国计划完成7条特高压线路核准工作,“十四五”期间特高压交直流工程总投资将达3002亿元。根据赛迪顾问的测算,随着新核准线路建设的陆续推进,预计国家电网年均投资将2.传统行业 (1)煤炭,邀请经济、法律方面的专家,以及部分煤炭、电力行业协会和企业,专题研究煤炭企业哄抬价全国所有产煤省份和重点煤炭企业生产成本进行调查之后,初步汇总结果显示,煤炭生产成本大幅低于目前煤炭现货价格,煤炭价格存在继续回调空间。 (2)化工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NPCPI)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在所有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6%左右、“工程排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分步达峰;第二阶段,竞争在下游和海外;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双碳”目标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的突破,这三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3)有色金属“双碳”目标重塑经济产业结构,有色金属行业向绿色发展转型迎来新机遇。碳中和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政策引导加速国内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全方位影响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在供应上做减法、在需求上做加法,改变供需曲线将为有色金属行业创造新的结构性成长机会。传统行业碳排放总量将被严格控制,高耗能金属新增产能将受限,电解铝供给侧改革产能“天花板”将被禁锢,行业进入长期稳定高盈利新阶段。而在高效能的高端制造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将拉动产业链上游资源端锂、钴、镍、稀土等新兴金属的需求,为其打开成长空间。碳中和将推动第二次电解铝供给侧改革,使得行业盈利弹性、稳定性、持续性增强,企业估值提升。碳中和限制了国内电解铝供给侧改革产能“天花板”,严禁新增产能,基于此能耗双控将不断扰动现有产能,供应受限与低库存将支撑高位铝价。总体来看,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需求增长,将会导致稀土需求增长。此外,由于国家层面对稀土产业高度重视,稀土产业将会进一步发展。 (4)环保行业环保行业主业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废旧金属回收等。在现有中美合作框架及我国“双碳”行动部署下,我国对碳排放控制、碳中和的要求持续加码,更加关注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甲烷减排。未来技术领先的垃圾焚烧龙头企业将继续发力;循环经济将不断发展;在危废行业有牌照、技术持续革新的企业将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包括电池、再生塑料等领域的企业。低碳发展蓝皮书 (三)发展趋势1.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1)碳达峰、碳中和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但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新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然方向。未来新能源等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不断提高,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不断降低。根据《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较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9个百分点,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提高2.3倍。 (2)传统能源逐步退出需求端有三个方面的“新动能”,包括新能源产业链投资、传统产业低碳升级、低碳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供给端将实现高质量发展,单位能耗进一步降低,能源结构更绿色、更安全。2.国家产业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化新能源支持政策分为三类:总量目标政策、财政补贴政策、重点领域针对性政策。品设定量价目标:根据光伏固定标杆上网电价设定装机目标;根据新能源汽车补贴后价格设定销量目标。后期。针对性政策发力———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光伏重点领域重点施策:储能可以减轻电网负担,还可通过调峰调频参与电力系统调度,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刚需”。2020年以来,储能政策频发,对新增光伏装机的储能配比提出了要求。从新能源汽车领域来看,2020年财政部等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新增多项通知指出,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到位造成重大事故被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理处罚的,明知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不主动召回、造成重大事故的,将视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程度暂缓或取消财政补贴。通过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发展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政策驱动阶段,这一个阶段主要依靠政府补贴来“启动”产业;第二个阶段为政策加市场驱动阶段,随着产业规模扩大,补贴逐步降低,总体补贴缩减,针对性增强;第三个阶段为市场驱动阶段,市场进入良性发展,政策进一步退出。从光伏产业来看,2018年,光伏国家补贴开始缩减;2019年,集中式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改为指导价;2021年,除户用光伏以外,光伏项目全面去补贴,进入平价时代。同质化、专业能力不强的中小光伏企业继续出球各大品牌电新能源汽车已进入中国市场,原来中国车企的本土市场竞争将逐步转变成全球车企的全面竞争。3.中国新能源相关金融政策不断推进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9月以来,“缺煤限电+房地产严控”导致宏日,央行推出酝酿已久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支持碳减排。碳减排支持工具主要以对银行新增的碳减排相关信贷给予更便宜的资金的方式,激励银行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项目领域投资。其带来的影响主要有: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提升银行信贷投向相关领域的积极性;降低了碳减排项目贷款的资金成本。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全国性金融机构的碳减排信贷规模大约在9.47万亿元,由于碳减排信贷项目相关信息需要更严格的评估核查和披露,预估2021年末至2022年上半年碳减排支持工具对信贷拉动力度不明显。若保持当前增速,45万亿元。假设碳减排支持工具拉动促进信贷投放增速比当前高10个百分点,2022年碳减排信贷规模将增加3.66万亿元,达到13.42万亿元。碳减排低碳发展蓝皮书支持工具将多撬动大约1万亿元信贷。①2021年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前期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基础上,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持续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央行当前绿色信贷主要用于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两大板块,涵盖能源、制造、建筑、交通、固废和林业六大领域。而新能源相关制造业或是未来政策激励目标。而央行表态要发挥宏观审慎评估考核激励作用,扩大单列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规模,新能源相关制造业是非常好的政策抓手。4.政府通过各类方式参与新基建地方财政补贴。公共充电桩建设主要是运营商出资,运营由国家电网、车企、第三方运营商等出资;私人充电桩由用户自行建设。地方政府财政直接补贴充电桩建设和运营项目,多地已有明确补贴政策。国企投资。特高压投资由国家电网主导,国家电网参与公共充电桩的运营。PPP项目。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通过推广PPP项目模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合理价格机制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运营。截至2020年,PPP项目库中充电桩领域投资额为21亿元。5.金融市场不断完备化、规范化 (1)碳金融品种不断丰富碳配额卖出回购。上海碳市场中的卖出回购业务是指,试点企业根据合同约定向碳资产管理公司卖出一定数量的碳配额,在约定期限结束后试点企业再回购同样数量的碳配额。限公司联合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上海置信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在上海环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境能源交易所签署《碳配额资产卖出回购合同》,交易标的达50万吨碳配额,相应资金委托兴业银行上海分行进行财富管理,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置信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约定期限结束后分享资金管理获得的收益。上海碳配额远期(SHEAF)产品。上海碳配额远期产品是指以上海碳排放配额(SHEA)为标的、以人民币计价和交易的,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日期清算、结算的远期协议。年,上海碳市场的交易参与人持续开展借碳交易。2016年1~2月,上海吴泾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与中碳未来(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完成200万吨与40万吨SHEA15借碳交易。 (2)微观政策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国碳市场交易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交易方式,不同的交易方式将形成差异化的交易价格。交易机构设定不同交易方式的涨跌幅比例,防止市场价格剧烈波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的积极性。五新发展阶段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双碳”相关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全国碳交易市场,引入配额拍卖机制,建立国家碳银行,允许碳排放配额的跨期储存和发放。制定系统的企业绿色信贷政策体系,鼓励大中型企业参与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引导金融资源投向新能源如氢能,储能、低碳建设、低碳交通、需求响应智能电网等尖端技术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在低碳产品认证、能源合同管理、碳排放第三方认证等领域,严格限制政府参与市场活动的范围,通过社会监督培育和维护第三方信用。严惩违法行为。制定环保排放标准,促进低排放行低碳发展蓝皮书业过剩产能的退出和转化。推进碳排放交易,创新绿色金融,继续以市场为导向推进碳减排。通过合适的交易方式和业务路径,开发碳期货等绿色金融产品,引入金融市场资本,帮助企业减少碳排放。要尽快摸清高排放企业现状,根据活动、组织、场所等条件积极开展碳清查,每年独立开展碳减排行动。表彰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率先实施碳中和的标杆企业。 (二)加快化石能源淘汰进程进一步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储运设施布局。加快向绿色能源转型,到2030年将风能和太阳能的比例提高到20%。进一步完善绿色能源消费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东部风能、太阳能资源优势,促进能源互补,加快储能技术发展和储能设施建设,形成规模经济全新格局,实现清洁电力大规模智慧型调度。加快淘汰落后燃煤机组,按照节能降耗要求和核电技术,发展超 (超)临界、敏捷调整的煤气化联合循环等节能燃煤发电技术,确保可再生能源安全平稳地提供电力。中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建立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系统,以满足碳中和能源需求。科学地评价各地区的能源潜力,结合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在控制煤炭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基础之上,制定各区域能源互补的长期战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配置之中的决定性作用,理顺不同能源价格关系和碳排放相关煤电价格之间的联系,促进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在不影响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之下,因地制宜地完善和实施恰当的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政策,注重对现有陆地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的长期维护,采取政策扶持、投资引导等措施,鼓励相关产业和地区开发、应用和推广人工造林、森林植被保护和管理、保护性耕作和土壤管理、草地放牧管理、湿地恢复和管理等技术,以增强生态系统碳固存能力,进而提高区域和国家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中国碳中和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 (四)推动环保技术的进步推动环保技术在钢铁、水泥、化工、建筑、交通等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应用。钢铁行业近期将加快推广低碳烧结、高炉喷煤、轧钢加热炉蓄热燃烧等利用、余热发电等能源再利用技术,显著提高能源回收利用率;加快绿色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参考文献魏庆坡:《我国在巴黎气候会议之后的减排路径思考》,《太平洋学报》2015年第史作廷、时希杰:《努力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红旗文稿》2021年第低碳发展蓝皮书指数篇IndexTopics.2021~2022年中国碳中和发展指数报告刘涛刘基伟毛宇挺孟香君李群*动方*刘涛,数量经济学博士,河北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评价与预测;刘基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不确定性经济预测与评价,多元统计;毛宇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博士,上海浦东发展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预测;孟香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李群,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预测与评价。2021~2022年中国碳中和发展指数报告省(区)为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广东省、甘肃省以及云南省,关键词:碳中和评价指标体系节能减排一引言重达020年降低13.5%,单位国内生产要下降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这为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目标的实现途径制订了详细的行动计划,也为构建碳达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指导。本报告将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出发,考察实现“双碳”目标的内在从多个维度选取具体指标数据,建立衡量碳达峰、碳中和的地区目标达成情况的指标体系。二学术界与“碳”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碳减排指数2012年6月15日,中国首个碳减排指数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正式发布。从此,中国的碳减排领域有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基准,为未来的企业碳排放及碳交易等制定了科学的计算标准,也为国家科学节能减排体系的构建和低碳发展蓝皮书低碳城市的设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碳金融及交易机制课题组由加拿大约克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素有“中国碳金融之父”之称的孔英教授担任组长,联合国内外此领域的多位研究学者组成。 (二)上海交通大学碳系列指数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依托单位,联合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共同建设了上海市环境保护环境大数据与智能决策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污染物排放状况,创建了实时动态的碳污协同减排指数体系,分析得出了碳系列指数体系可以对减排潜力、减排责任、能源消耗进行综合监控和动态评估,可以实时了解和掌握碳污排放特征、碳汇平衡关系,以便最大限度实现碳污协到蓝天与低碳协同改善。① (三)电力碳排放指数体系电力碳排放指数体系(PCEI)由电力碳排放总量指标(CEQ)、电力碳排放强度指标(CEI)和零碳电能占比指标(NCI)三个部分组成,三个部分的指标各有侧重,互相支撑。同时,该指数体系可从时域、地域和成分三个维度精准刻画浙江全社会电力碳排放情况,其计算方法可适用于年、月、日和实时等不同时间尺度,除分析浙江各个地市县、电网供区和场站的碳排放情况外,还能对煤电、燃气机组等碳排放电能成分进行专门分析。② (四)中国双碳大数据指数①《今天,上海交大首发三大“碳指数”,实时动态展示碳排放特征》,澎湃新闻,2021年6②《国网浙江电力首创电力碳排放指数体系》,“国网浙江电力”微博,2021年3月2日,2021~2022年中国碳中和发展指数报告“中国双碳大数据指数”正式发布,并同期发布了此项指数配套的首个研究成果《中国双碳大数据指数白皮书(2022)》。“中国双碳大数据指数”是国内首个以城市作为被评价主体,运用大数据手段建立的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综合考虑各个城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的发展导向、发展水平、发展进展和发展管理四大板块,采用了数十个细化指标建立发展评价体系,对城市的“双碳”发展工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满足中观层面对全国各个城市“双碳”发展工作的客观评价。对全国35个主要中心城市(不含拉萨、香港、澳门和台北)的“双碳”发展工作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可有效帮助各地相关政府部门了解本城市“双碳”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引导产业发展。① (五)中国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指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联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组成的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指数课题组,开展了中国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指数评价研究。首期 (六)碳排放效率指数、公平指数、碳减排潜力指数李菲菲等人构建了由碳排放效率指数和公平指数两个变量组成的碳减排台湾及西藏自治区)的碳减排潜力指数并分析减排政策,将30个省(区、市)的碳排放效率指数和公平指数分别与它们的平均值相比较。③②《中国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指数来了》,“泛能源大数据知识服务”微信公众号,2022年1月③李菲菲、钱魏冬、许正松:《效率和公平视角下我国30个省(市)碳减排潜力指数及减排低碳发展蓝皮书 (七)房地产建筑业碳中和指数友绿智库通过对75家典型房地产企业的调研走访、企业碳排放数据及绿色建筑数据的研究、建筑碳中和技术成熟度分析、建筑碳中和标准体系梳理、碳市场回顾与展望、中央和地方政策分析发现,如果以实现碳中和为 (八)中国低碳指数2010年,北京环境交易所融合了35家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推出了中国低碳指数。该指数覆盖四大主题下的9个部门,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水电、清洁煤、智能电网、电池、能效(包括LED)、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该指数采用修正市值权重法,对现有9个低碳部门分配加权综合权重,指数中的个股依其相应的部门及个股流通市值规模分配权重。 (九)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指标体系及指数该指标体系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发布,包括低碳发展理念、低碳发展水平、低碳发展进展、低碳发展管理4个一级指标,下设16个二级指标。研究表明,中国低碳试点城市的低碳发展仍普遍存在、三“双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累计达2.2万亿吨,已经引①《碳中和建筑要闻|2021年房地产建筑业碳中和指数正式发布,北京大型活动需评价碳中和程度,广东将出台建筑活动碳排放清单编制指南》,“友绿网”微信公众号,2022年1月②杨秀等:《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指标体系及指数研究与分析》,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cP2021~2022年中国碳中和发展指数报告发了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具体反映在全球地表温度明显升高,造成更加严重的气候灾害。为应对这一挑战,同时需要顺应产业变革规律,不能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本报告认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从现有产业的碳排放和增强碳汇两个主要方面入手,故将指标体系划分为“增碳指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构建了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见表1)。A1增碳指数B1双控指数B2电力效能指数B3工业碳排强度指数B4工业高耗能产品产能指数A2减碳指数B5绿色能源指数B6绿色工业指数B7绿色交通指数B8循环经济指数B9低碳农业指数B10生态碳汇指数在该框架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各个二级指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统计数据作为三级指标。 (一)双控指数为如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中国必须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均GDP刚刚突破1万美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等一系列艰巨任务。中国能源需求仍在增加,低碳发展蓝皮书量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总量的25%。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中国仍以化注气候变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积极推进碳减排工作。国家对能源使用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上,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指出,要发挥能耗双控倒逼的制度优势,推动能源结构快速调整,为此指标体系将煤炭消费总量(万吨)、火电发电比率(%)、能耗强度(吨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素养驱动的小学教育课程优化
- 公共场所安全教育培训与应急管理
- 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教案(6篇)
- 办公室中的健康烹饪课程
- 创新科技项目投资的核心财务管理策略
-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 农产品的鉴别与选购专业消费者的必修课培训汇报
-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及周知卡
- 创新教育与未来社会的构建
- 办公区域的安全管理与教育策略研究
- GB/T 713.3-2023承压设备用钢板和钢带第3部分:规定低温性能的低合金钢
- 林西森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林西县银洞子沟铅锌矿2022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计划书
- 招聘服务协议
- 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
- 《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 汽油运输计划方案
- 联通通信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 《脊髓电刺激治疗慢性疼痛专家共识》(2021)要点
- 小学语文新课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解读及教学建议
- 创新创业创造美好生活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海师范大学
- 医共体成员单位绩效分配与考核指导方案2020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