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式英语热词现象探究_第1页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式英语热词现象探究_第2页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式英语热词现象探究_第3页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式英语热词现象探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式英语热词现象探究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式英语热词现象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2〕09-0195-02

随着社会不断开展,全球化趋势不断演进,各国接触日益频繁。不同国家相互交往的结果之一,便是语言上的接触及相互影响。较典型的例子便是“nozuonodie〞等这一系列汉英语法词汇混用的词语。不管在网络,还是现实生活中,它们已被大家所熟知,运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并辐射到其他词语。一些这类中式英语已进入美国俚语词典,得到了广泛关注。

但因此类现象最近才出现,对其语法、语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充沛。据目前能查到的资料,多是对一些流行语、网络热词的研究,对此方面,学术论文较多,专着中较权威的有徐朝晖?当代流行语研究》[1],但对象多是汉语流行语,而对中式英语热词的研究还较少见。对“nozuonodie〞的研究,语法方面仅有姚晶的?从“nozuonodie〞看“不X不X〞构式》[2]。故本文便从这一语言现象为对象,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入手,在宏观方面对其做一个细致的探讨。

一、从中式英语热词的来源看语言接触的影响

英汉语的接触由来已久,从汉语吸收大量英语借词,如巴士〔bus〕、因特网〔internet〕、汉堡包〔hamburg〕,到汉语构词词缀的仿用“-化〔ization〕〞,如城市化〔urbanization〕、全球化〔globalization〕、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再到英语词首字母的借用,如CD〔compactdisk光盘〕、DVD〔digitalvideodisk数字化视频光盘〕、CPI〔consumerpriceindex消费物价指数〕、CEO〔chiefexecutiveofficer首席执行官〕、MBA〔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等,可以看出英语对汉语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而汉语对英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传入西方,英语中便增添了silk、china、tea三个词。随着汉语和汉文化的广泛传播,具有中国代表性的事物,如麻将〔mahjong〕、茅台〔maotai〕、豆腐〔tofu〕等词也进入了英语词汇系统。

以上的语言接触的结果多是词汇方面,但随着语言接触越来越频繁,双方影响借用开始从词汇单方面的借用,到语法的借用,再到汉英语在词汇、语法方面的混用。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nozuonodie〞这类,其他如:

①Goodgoodstudy,dayday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②Nozuonodie〔不作死就不会死〕

③Youcanyouup〔你能你上〕

④Nocannobb〔不能别叨叨〕

⑤Peoplemountainpeoplesea〔人山人海〕

⑥Longtimenosee〔好久不见〕

⑦geilivalbe〔给力〕

⑧ungeilivable〔不给力〕

⑨geilivement〔给力点〕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语言现象,是语言接触的结果。从自造英语单词,如“china、tea〞一类,到将中文转换为英文的汉语语法式拼接,如①―⑥,再到中文拼音直接进入英文,如⑦,进而继续借用英语语法衍生出更多的词语,如⑧、⑨,英汉语相互借用的深度和广度开始多维开展。

①―⑥都是借用英文中意义相对的词语,根据汉语语法,按照本来的汉语语序构成句子。⑦是将中文拼音直接参加到英文词汇中,再借用英文中“-able〞所表示的能力意,将“geili〞转化为一个表能力的英文形容词。⑧、⑨是在⑦的根底上,再借用英文中“un-〞、“-ment〞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赋之于“geili〞否认和名词意。

在语言的纵向开展中,它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任何一种语言,都必然在语言接触的过程中,横向地向别的语言借用一些它本来没有,而社会生活的开展要求它非有不可的词汇,于是就产生了诸如以上语言现象的词句。

二、中式英语热词产生的原因

1.语言内部因素

中式英语热词的产生,溯其本源,在于两种语言内部因素的作用。以“geilivable〞为例,汉语中,“给力〞为形容词,意为厉害、给劲、很好等。在英语中,很难找到一个与“给力〞完全契合的词,在翻译过程中,便直接将“给力〞拼音化,再加上形容词词缀“-able〞,将汉语中的“给力〞翻译成带有汉语拼音的英语形容词。“nozuonodie〞中的“zuo〞也是如此。汉语中,“作〞为动词,意为无理取闹、无端生事,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词来直接翻译,便将“作〞的拼音引入句子进行叙述。

另外,语言接触必然产生语言的正负迁移。所谓正迁移,是母语对第二语言的积极作用,反之那么为负迁移。中式英语热词的出现便是语言负迁移的结果,集中体现在词、短语的逻辑表述方式上。以“你能你上〞为例,假设翻译成正规的英语,那么为“Ifyoucan,youdoit〞,但却翻译成了“Youcanyouup〞。这里便是汉语语序对英语的负迁移作用:直接将汉语语序迁移到英语中。并且“up〞在英语中为副词,在汉语中可为副词,也可为动词。按英语语法规那么,它并不能直接跟在人称代词“you〞之后,而这里却只采纳了“up〞的意义,忽略了其语法限制,将其看成一个动词,叙述“上〞的意思。在“不能别叨叨〞中,假设翻译成正规英语,应该为“Ifyoucan’tdoit,youshouldshutup〞,但实际上却翻译成了“nocannobb〞。按语法规那么,“can〞作为助动词,应该用“not〞否认,副词“no〞叙述否认的含义时,被其修饰的词语通常为形容词或副词的比拟级,而这里直接用了“can〞。这也是汉语语序及词性对英语的负迁移作用。2.中式英语热词自身语言活力

一种事物假设想有所开展,其本身也应该是可以被开展传承的东西。语言也是如此。中式英语热词之所以能得到人们的认可使用,还在于它自身的可用性和活力性,其本身具有的风趣诙谐色彩及叙述传播的便捷性,赋予其充足的活力,能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语言色彩得到人们的肯定与使用。

3.社会文化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类中式英语热词的出现必然有其社会文化因素的推动。第一,便是由于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为英汉语相互借鉴影响提供了物质根底。同时,国力的增强也加大了汉语的影响力。第二,与英语国家的密切友好交往,语言上相互接触,文化上相互借鉴融合,为此类语言现象的产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多元的大环境。第三,社会的不断开展、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也要求语言与其同步,要求不断有新的语言形式出现,从而不断丰盛当下的语言,增加外乡语言活力与语言功能。第四,语言经济原那么的影响,促使语言的使用趋于经济化,用最简单有效的形式叙述最恰当的意义。中式英语热词便是省略英语语法,将其中文化,方便国人使用与传播。

4.心理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开放起来,与之同步的便是语言观的开放。尤其是80、90后,对社会事件、新事物、新词语的敏感度较高,希望打破传统语言规那么的束缚,求新求异心理较强,喜欢发明此类新语言形式叙述思想,表现自身不落俗套,诙谐风趣的人格魅力。

其次,从众心理为这类语言形式提供了根本的心理环境。人们都冀望跟上时代潮流,掌握这些热词流行语有利于减少与他人的语言代沟,增加交流的有效性。尤其对于青年一代,从众心理诉求更为明显,以防止落后于时代。

另外,从简心理也是这类语言形式发生开展的动力之一。明显看出,中式英语热词以其自身叙述理解的通俗性、传播的方便性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5.传媒因素

互联网、电视媒体等的开展为中式英语热词提供了一个快速传播通道。以其承载信息量大,传播方便快捷等优势,使此类语言现象一经出现便被广泛引用。

三、从借用和语码混合看中式英语热词

所谓借用,是指一种语言中的某个语言形式扩散到另一种语言中[3],如“tofu〔豆腐〕〞、“mahjong〔麻将〕〞、“zuo〔作〕〞、“geilivable〔给力〕〞、“ungeilivable〔不给力〕〞,有所不同的是“tofu〞、“mahjong〞、“zuo〞是直接借用了汉语词的音和义,而“geilivable〞和“ungeilivable〞是借了汉语词的音和义之后,再将其英语语法化,使其变成一个合乎英语语法规那么的词。

语码混合指在一个双语或多语的社会群体交流中,说话人很容易在谈话过程中掺杂使用两种甚至多种以上的语言变体或者语码[4]。语码混合是杂乱的,可能是词汇上,也可能是句法上,也有可能是词汇和句法的同时混用。在①―⑥中,都是在汉语语序的根底上,选用一些意义对应的英语语码组合而成。特殊一点的是“zuo〞、“bb〞,它们是在句法混用之中,又掺杂了词汇的借用,共同构成了一个词组。

可以看出,这些中式英语热词,是多种语言机制作用的结果,在借用和语码混合中,也不是完全按照英语语法规那么进行组合,而是具有很大的灵活、随意性。其借用和语码混合主要从表意的准确和经济出发,没有束缚在传统语法之内,为汉语及英语词汇语法系统的充实开展有一定积极作用。

四、中式英语热词的作用及影响

中式英语热词的出现是社会、文化、经济、传媒技术、语言本体、心理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自身特点及人们新颖语言形式诉求推动了它的广泛传播,为当下语言形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其积极作用在于:第一,丰盛了汉语及英语词汇语法系统,使语言接触进一步成果化,推动了中英两国语言及语言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借鉴,美国俚语词典收入“nozuonodie〞便是最好的证明。第二,增强了人们交际的诙谐、风趣效果。在非正式场合下,使用这类语言形式可以有效活泼语言氛围,也可增加自身人格魅力。第三,这类中式英语热词可以简化人们的叙述,能更准确地叙述感情。第四,通过这类中式英语热词,可以有效促进了汉语及汉文化的传播,在语言中突显中国特色。

另外一方面,由于这类语言热词的不标准性,也遭到一些学者的批评。认为其含糊了中英语的界限,其不规那么的语法破坏了语言的纯净性及权威性,对社会通用的母语词汇造成伤害,不利于青少年儿童学习。央视出台禁止流行语的政策便是出于此类考虑。但不可否定的是,这类中式英语热词的确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不应该对其太为苛刻。并且,语言应该是灵活和开展的,也只有在不断借鉴吸收和创新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开展。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类语言现象,肯定其优点,适当对其做一定标准,使其在正确的引导下,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之处。

总的来说,这类中式英语热词,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出于语言接触,反过来又促进了更深层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