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扬州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标志着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扬州要抓住机遇,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开创文化扬州建设的新局面,本文拟就扬州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剖析如下。一文化扬州建设的发展现状全市现有文化机构1342个,共有从业人员7156人。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等8个,博物馆、纪念馆15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0个。全市拥有广播电视台5座,拥有电视频道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91个。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88.5亿元,同比增长32%,占GDP的比重为3.9%。以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的相关层占文化产业的比重为53.7%;以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服务为主的外围层占比为27.7%;出版发行和影视、文化艺术服务为主的核心层占比为18.6%。1.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乡市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开放,双博馆、市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建成乡镇达标文化站77个、街道文化站14个、村文化室(农家书屋)1100个,社区文化室138个,基本实现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目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县级支中心和乡镇、村级基层服务点建设基本完成,全市1100个行政村已全部开通有线电视,行政村光纤联网率达100%。2.文化艺术精品不断涌现“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中国扬州“万花会”、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国玉石雕、漆器、剪纸等工艺美术“国字号”展会等一批重大品牌文化活动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扬剧《十把穿金扇》以及《白衣圣人》、《江塘集中营》等一批电影、电视、广播剧拍摄、播映。扬剧《真假二十四小时》、《县长与老板》和木偶剧《白雪公主》等精品先后完成制作,全市艺术单位在中国曲艺牡丹奖评比、全国美展等赛事中,共获得全国奖项51项。3.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全市共有文化经营单位约5000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印刷业、琴筝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乱针刺绣业、玻璃工艺业、水晶工艺业和教玩具业等特色行业占比较大,规模稳定增长。加快建设和完善“扬州智谷文化创意产业园”、瓜洲古镇国际旅游度假区、1912酒吧文化风情街、“双东”历史街区、扬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乱针刺绣、玻璃工艺、水晶工艺、教玩具产业园区等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扬州工艺美术集团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扬州智谷文化创意产业园”2010年获国家、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4.新兴文化业态发展迅速川奇光电、易狄欧电子科技等一批电子书生产企业在扬州投资生产。“扬州智谷文化创意产业园”已有60多家企业入驻,“央视动画形象毛绒玩具指定研发基地”和“扬州市动漫设计衍生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维扬区五亭龙国际玩具礼品城。成立扬州市动漫创意行业协会,全市现有动漫企业28家。此外,数字电视、数字出版、手机报、网络书店等新兴文化业态正加快起步。5.文化名城内涵更加丰富文化博览城建设进展顺利,已建成67处文博场所。充分发挥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效应,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文物保护基础工作扎实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得到加强。申遗工作积极开展,大运河、扬州盐商历史遗迹被列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6.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2007年成立了文化执法综合支队,2009年市广电局与广电总台实行“局台分设”,2010年市文化局与市广电局实现了“两局合一”。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改革逐步深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突破,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扬州广电传媒集团、江苏广陵书社有限公司、扬州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等相继成立。二文化扬州建设存在的问题1.文化发展的观念障碍有待突破一是对文化建设的地位认识不足,存在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倾向。二是对政府履行文化建设的职责认识不足,片面强调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对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中的职责认识不到位。三是对文化的产业属性认识不足,存在重事业、轻产业的倾向,和“上面热、中间温、下面冷”的畏难情绪。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一是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够健全。公共文化资源总量不足,仍有少数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建设尚未达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区)级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建设仍有盲点。二是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有待加强。已建成的公共文化设施后续投入乏力,管理水平不高。基层文化设施重建轻管的问题比较突出,存在挪作他用、维护不善的现象,设施利用率不高。三是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部分地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手段陈旧,老年人和儿童成为主要活动主体,对基层中青年人群影响不大。3.文化产业发展质态有待提升一是管理体制机制不顺。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根本突破,现行管理体制存在明显的不适应,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不清、缺乏统一协调等问题客观存在。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漏统虚报、编造推测现象时有发生,数据真实性差,统计偏差大,不利于产业发展的科学研判与规划。二是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文化产业总量偏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上游原创不足,中游集聚程度不高,下游营销能力不强。产业创新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核心、关键技术和自主品牌,产业趋同化、产品同质化明显。三是新兴业态发展缓慢。创意设计和数字内容等高端产业起步较迟,基础薄弱,手机短信和彩信、手机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文化新业态才初步形成,数字出版、高端印刷等新的出版业态才开始介入。四是文化产业市场开发有待加强。统一、开放、便捷、高效的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尚未形成,文化资源开发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本土文化品牌较少、市场占有率较低。开拓国内、国际市场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产品出口市场份额明显偏少。4.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有待加强除建设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外,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投入增幅不大。一是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不足。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三送”工程等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工程建设投入不足,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维护经费缺少稳定来源。二是艺术创作生产经费缺乏。财政对艺术创作生产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承办公益性文化活动无稳定的经费来源,筹资渠道单一。三是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不足。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缺乏,一些文保单位年久失修,文物损坏严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专项保护经费,部分项目濒临灭绝。四是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对中央和省、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与落实的主动性不强,对文化产业发展项目的税收、土地、金融等优惠扶持力度不够。5.文化人才队伍素质有待优化文化人才队伍与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需要不相适应,已经成为制约全市文化建设的瓶颈问题。一是文化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文化人才队伍年龄老化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及文化单位出现了人才断层;从专业结构看,经营管理人才、新兴文化产业人才严重匮乏,艺术专业的演艺人才较多,作家、编导、文艺理论等人才相对较少;从知识结构看,演艺人才学历普遍偏低。二是高层次文化领军人才缺乏。名家大师和学科带头人不多,高水平的戏曲演艺人才储备不足,缺少有影响的名记者、名主持和社科理论家;高层次文化产业专门人才紧缺,特别是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等新兴文化产业专业人才明显不足,大部分文化产业经营企业还处于粗放经营、外围经营、低效益经营状态;复合型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缺少业务精、懂经营、善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三是农村基层文化队伍不稳定。农村文化站业务骨干严重流失,难以吸引新人,出现“人员待遇无保障、有编制无阵地、工作有人不会抓”的现象。四是文化人才队伍管理机制活力不足。文化人才管理尚未从事业型向产业型过渡,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人才的评定和考核缺乏量化标准。五是人才引进和培养较慢。缺少科学规划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配套政策,尤其是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引进、培养急需加大力度。6.存在制约文化建设的不利条件一是人口因素对文化市场拓展的制约。全市总人口规模偏小,2009年总人口为502.3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58.8万人,城镇人口265.73万人,占总人口的52.9%,一半人口生活在经济发展较慢、文化基础设施较差、文化生活水平较低的农村。人口规模小,消费能力较强的人口比例低,制约了文化市场的发展和文化消费能力的提高。二是文化消费不足。市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个人消费比例偏低,主要是听广播看电视、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消费,而音乐会、艺术展览、歌舞剧表演、现场体育比赛等需要具备一定文化素养、支付一定费用的中高端文化消费群体,这一群体比重较低。三是城市文化定位和产业特色不清晰。扬州与国内一些城市相比缺乏准确的城市文化定位,如长沙的歌厅文化、苏州的园林文化、杭州的休闲文化、丽江的古城文化等,扬州在城市文化的定位、规划、建设和发展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业态尚未形成,文化产业在产品、结构、品牌上缺乏比较优势。四是文化资源未能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丰富的文化资源未能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古城保护开发模式有待改进,文博场馆的开放、利用有待加强,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等现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创意的结合还要进一步加强。三建设文化扬州的对策(一)落实文化事业推进措施1.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要体现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以全民为服务对象,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倾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城乡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城乡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城乡全覆盖,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共文化服务的差距。2.推进文化产品品牌化逐步推出一批具有鲜明扬州特色,在国内、省内产生影响的城市文化品牌,成为推动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组织品牌文化活动,推出文化精品力作,通过品牌活动和品牌作品的影响力、辐射力、凝聚力,吸引市民主动参与。3.推进文化布局一体化处理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实现公共文化设施与城乡建设一体化推进。在城市新区开发、小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要按人口比例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在区域配套建设中,明确文化设施的布点,明确项目用地,控制预留规划用地,做到城乡开发到哪里,公共文化设施就建设到哪里。4.推进文化管理社会化建立文化事业项目的市场运作机制,引导多种经济成分进入公益性文化领域,改变文化事业项目运作由政府包揽的传统做法。探索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的新模式,引入市场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益,降低管理成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高雅艺术演出补贴等措施和做法,不断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和群众的参与率。(二)落实文化产业推进措施1.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一是技术创新平台。积极推进“官产学研”合作研究,对基础性强、公共特征明显的共性技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实现跨越式突破。二是投融资平台。建议尽快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骨干文化企业的组建和发展。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基础、以银行信贷和民间资金为主体、以股市融资和境外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三是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平台。为具有一定技术但深受资金短缺困扰的中小企业提供扶持,提高创业成功率。四是公共信息平台。健全统计指标体系,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的监测、预警、预测、统计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动态、产业政策数据库,为文化产业中的市场主体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2.培育完善市场体系积极培育产品、服务、人才、技术等各类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文化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一是建立健全图书、音像、报刊及其他出版物发行销售网络,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文化商品交易市场。二是培育壮大演出市场、娱乐市场、电影市场、网络文化市场、音乐市场、艺术培训市场、游乐市场、文物市场等专业文化市场。三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和发展文化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3.强化重大项目带动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引智力度,积极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吸引具有雄厚资金、经营策略和营销人才优势的外来文化投资企业落户扬州。加快编制文化产业项目库,精心搞好项目策划创意和包装设计,并针对重点项目进行节会招商、组团招商、定向招商。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办,甚至“一项一策”。加强对文化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确保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投产开工率。4.坚持突出特色发展找准扬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构建地方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发展重点突出、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一方面,全市主动融入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分工协作大格局,强化主导产业;另一方面,各县区之间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加快形成主业相对突出的分工协作格局,推动扬州文化产业由“单兵作战”向“兵团作战”转化。5.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充分挖掘扬州丰富的文化资源,提高资源的转化率和利用率,把传统文化资源、文化积累转变成产业元素,转变成文化的创造力。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借鉴成都锦里、宽窄巷开发经验,创新双东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博场所的经营模式,提高市民的参与度,提升人气,使之成为市民文化休闲的胜地。盘活闲置的文化资产,借鉴深圳等先进地区经验,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改建创意服务业基地。加快文化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强化产品的文化元素,加大包装、推介力度,提高相关产业的文化附加值。(三)强化发展保障1.突破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瓶颈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文化产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作为全市文化产业工作的领导机构。建议参照成都、长沙等地区经验,增设文化产业办公室,安排专门的编制和人员,负责协调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编制、政策制定、招商引资、统计核算等日常事务。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为推进文化产业各行业发展的责任主体,按照“一业一责”原则,负责研究制定本行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2.纵深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培育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探索建立新型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健全文化微观运行机制,改革文化活动运作机制,探索公益性文化社会办、经营性文化市场化的新路子,按照市场机制建立生产创作、流通营销和服务收益机制,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优化。3.加大文化事业建设投入每年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比例应确保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5%~2%,并确保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刚性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正常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公益性文化机构,特别是乡镇、村基层文化机构正常运转和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所需的必要经费。足额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新征费用主要安排文化艺术创作、文化活动开展。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均经费预算制度,各级财政按照农业人口编制农村人均文化经费预算,并随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步增长,全市按每人每年4~10元的标准,纳入县乡财政预算。4.落实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出台符合扬州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的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从市场准入、投资融资、税收优惠、出口扶持、土地使用、人才引进、园区建设等方面,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逐步建立以产业政策为主要调控手段的文化产业宏观管理体制。建议市、县财政尽快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采取贴息、奖励、资助等形式,发挥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导、扶持、推动、调控和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课件 气象灾害
- 教师岗前培训总结交流发言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三课时 认识锐角、钝角》人教版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连加连减 ︳人教新课标
-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卖圈》
- 企业退出时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问题处理中的难点 2024
- 偏瘫儿童的康复护理
-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数学6
- 急救仪器管理制度及规程
- 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
- 如何面对挫折-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 常见临床研究分级
- (通用版)水利安全员考试试题(含答案)
- 可编辑修改中国地图模板
- 最新电大市场调查与商情预测作业1-4参考答案小抄汇总
- 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课件 Module 11 Unit 1 (共12张PPT)
- CJJ-T 34-2022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
- 河南省地图含市县地图矢量分层地图行政区划市县概况ppt模板
- 府谷县东鑫莱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煤泥烘干项目报告书
- 蜂巢格式生态护坡施工方案
- TSCQA 208-2021 砼肋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