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产业企业竞争力分析
2009年,金融危机继续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受金融业衰退的影响,传统产业面临着需求不振和流动性紧缩的冲击,生产经营普遍陷入困难。各国政府在积极采取有利政策刺激经济企稳回升,重振传统行业的同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一批新兴产业作为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世界经济重回稳定增长轨道的扶持重点,使得新兴产业获得了更快的发展。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确立了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的长远改革发展目标,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2009年国家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成为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国文化产业在2009年获得了较快发展,一批有代表性的产业上市公司竞争力不断增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400亿元左右,比2008年现价增长10%,快于同期GDP的现价增长速度3.2个百分点,占同期GDP的比重为2.5%左右,比2008年提高0.0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全年营业收入为27244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占98.4%;文化产业从业总数为1182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1.53%,占城镇从业人员的3.91%。但也应看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与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相比基础仍然薄弱,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对国内国际经济风险的化解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一2009年以来文化产业的总体运行态势资本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上市公司代表着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某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对于文化产业来说,目前我国文化类上市公司共有13家,分布在广播、出版、艺术表演等子行业当中。2009年,我国文化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呈现较好的态势。(一)2009年文化类上市公司的总体经营情况2009年我国文化类上市公司总体经营情况良好,全年13家上市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大。至2009年末,我国文化类上市公司总股本达到78.94亿股,同比增长16.39%。总市值达到908.66亿元,同比增长86.54%。在13家上市公司当中,中信国安(000839.SZ)的市值规模最大,2009年末达到228.45亿元,同比增长145.71%;歌华有线(600037.SH)市值规模排名第二,总市值达到150.47亿元,同比增长49.55%。而市值规模最小的S*ST万鸿(600681.SH)总市值仅为9.20亿元,与2008年持平。产业中市值规模最大差距相差219亿元,说明我国文化企业的发展差距较大,产业资源正在逐步向优势企业聚集。2009年13家文化类上市公司总资产达到451.51亿元,同比增长9.07%。资产总规模最大的中信国安(000839.SZ)2009年末资产总额为108.18亿元,同比增长4%。而电广传媒(000917.SZ)总资产92.17亿元排名第二,同比增长17%。S*ST万鸿(600681.SH)资产总规模仅为0.75亿元,同比下降29.56%。产业资产规模最大差距为91亿元,说明资源分配较为集中。另一方面,13家上市公司负债总额达到203.23亿元,同比增长8.32%。其中,电广传媒(000917.SZ)负债规模最大,达到64.71亿元,同比增长17.5%;中信国安(000839.SZ)负债总额排名第二,达到48.93亿元,同比下降4%。总体来看,2009年13家上市公司资产增长规模略高于负债增长规模,表明产业发展呈现健康稳健态势。从经营情况来看,2009年13家上市公司总体经营良好。除S*ST聚友(000693.SZ)和S*ST万鸿(600681.SH)的年度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23.59%和734.96%,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外,其他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较为良好,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1.33%,财务经营稳健。2009年,13家上市公司经营总收入达到192.47亿元,同比增长10.65%。其中皖新传媒(601801.SH)经营收入最高,达到25.45亿元,同比增长5.4%。从营业利润来看,2009年产业营业利润总额达到23.65亿元,其中,中信国安(000839.SZ)当年营业利润总额最高为6.88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营业利润总额的29%,体现出较高的利润集中度。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门类,其在资产构成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即实物资产在企业的资产构成中的占比比传统产业要小,而无形资产比重相对较大,表现出一定的轻资产特点。从2009年13家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来看,当年13家公司的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52.2亿元,同比增长20%,在当年产业资产总额中仅占33.71%。另一方面,流动资产在文化类上市公司中所占比例更大,全年流动资产存量为186.91亿元,同比增长1.7%。在无形资产方面,13家公司的无形资产合计为13.59亿元,同比增长11.63%,占企业资产总额的3%。说明无形资产在文化类企业中仅占较小比例,我国文化企业在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创造方面明显不足。(二)2009年按行业的企业经营情况分析按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目前我国13家文化类上市公司分属于综合类、出版业、广播电影电视业、信息传播服务业和其他传播文化业等五类,其中出版业共包括时代出版(600551.SH)等4家上市公司,广播电影电视业包括广电网络(600831.SH)在内的3家上市公司,信息传播服务业包括歌华有线(600037.SH)在内的4家上市公司;另外,综合类包括中信国安(000839.SZ)1家上市公司,其他传播文化业包括S*ST万鸿(600681.SH)1家上市公司。从行业上分析,2009年出版业文化类上市公司的总股本达到20.53亿股,同比增长94%,占文化产业全体上市公司股本比重的26%。总市值达到160.88亿元,同比增长106.5%。资产总计83.63亿元,同比增长11.6%;负债合计27.54亿元,同比增长21.1%,负债增长快于资产增长,行业经营杠杆率有所提高。营业收入达到57.67亿元,同比增长9.7%;净利润达到5.07亿元,同比增长18.75%,占文化产业全体上市公司股本比重的21.67%,净利润的显著增长表明出版行业的经营水平有所提升。2009年信息传播服务业总股本达到29.88亿股,同比增长0.2%,占文化产业全体上市公司股本比重的37.86%。总市值达到361.21亿元,同比增长76.23%。资产总计123.9亿元,同比增长11.99%;负债合计35.95亿元,同比增长24.61%,负债增长仍然快于资产增长,表明信息传播服务行业中的经营杠杆率也有上升趋势。营业收入达到50.27亿元,同比下降0.5%;净利润达到8.51亿元,同比下降3.7%,净利润的下降表明行业受到了金融危机的一定冲击。2009年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总股本达到10.77亿股,同比增长10.24%,占文化产业全体上市公司股本比重的13.64%。总市值达到148.92亿元,同比增长45.88%。资产总计135.05亿元,同比增长9.5%;负债合计85.24亿元,同比增长7.9%,资产的增长快于负债的增长,表明广播电影电视行业中资产的增长对市值的影响更大,资产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广播电影电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营业收入达到64.78亿元,同比增长25.12%;净利润达到3.32亿元,同比增长39.42%,净利润的显著增长表明行业的经营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分行业情况分析,2009年信息服务类公司的总市值获得了更大的提高,但资产方面仍是广播电影电视子门类上市公司发展更为迅速,全行业的总体资产负债情况仍处于较好状态,而最为核心的净利润指标中,信息服务、出版和综合门类表现优于其他子行业(见图13-1)。图13-12009年文化产业经营情况(三)2009年不同区域文化产业经营情况分析从各上市公司地区分布来看,目前我国的13家文化类上市公司中,安徽省有时代出版和皖新传媒两家,北京市有*ST传媒、歌华有线和中信国安3家,四川省有S*ST聚友、博瑞传播两家上市公司,而湖南、湖北、海南省、上海、陕西以及辽宁各有1家。总体来看,我国文化类上市公司分布比较分散,文化产业呈现出区域多样化发展格局。从2009年各地区文化类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来看,当年北京市文化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最好,3家上市公司总股本为29.4亿股,占全部文化类上市公司股本的37.3%。当年总市值达到了403亿元,同比增长了1倍,资产总计达到170.93亿元,同比增长3%。整体负债水平略有减少,全年各类负债总计65.5亿元,同比下降2.7%;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9.7亿元,同比增长3.3%,而当年净利润为8.1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0%。安徽省文化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也较为突出,两家上市公司时代出版和皖新传媒在2009年总股本达到11.91亿股,占全部文化类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5.08%。当年总市值达到73.4亿元,同比增长了1.25倍,是市值增长较快的地区。资产总额为57.07亿元,同比增长13.88%,负债总计为17.11亿元,同比增长19%。营业收入达到42.97亿元,同比增长10.77%,超过北京地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总和。但净利润水平增长不大,全年两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计为5.07亿元,同比仅增长6.08%(见图13-2)。图13-22009年文化产业地区经营情况注册于海南省的华闻传媒在2009年中经营情况在各地区当中排名第三,当年公司总市值达到95.48亿元,同比增长了1.3倍,是各地区当中市值增长最快的上市公司。资产总额达到41.52亿元,同比增长15%。在负债方面,2009年华闻传媒负债总额为11.35亿元,同比增长41.7%;当年营业收入合计为25.31亿元,同比减少3亿元,下降幅度为10%。净利润为3.05亿元,比2008年同期减少了8.2%。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2009年文化行业的地区发展仍不平衡,一方面,文化产业在基础较好的北京、上海和安徽等地发展更为迅速,有关上市公司得到了进一步成长。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仍仅限于几个突出省份,行业资源分布结构不尽合理,其他地区基础还比较薄弱。从资产、负债以及经营业绩等方面综合分析,北京、湖南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更为均衡,而其他地区上市公司的市值增长相比于其他指标更为突出,表明当地市场活跃程度较好,但企业经营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二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分析在分析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竞争力时,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及增长竞争力三个维度作为企业基础竞争力的代表指标,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形成企业基础竞争力测度指数。其中,规模竞争力主要由销售收入、净资产和净利润等构成;效率竞争力主要由净资产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及全员劳动效率等构成;增长竞争力主要由近三年销售收入增长率和近三年净利润增长率等构成。由此,文化产业类上市公司的基础竞争力指标可以反映出企业的静态竞争能力和动态的竞争力发展方向,从而较全面地评价出此类上市公司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根据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分类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监测资料调整后,在2009年上市公司年报基础上进行计算,2009年末文化类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得分如表13-1所示。表13-12009年文化类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得分名称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增长竞争力基础竞争力行业内排名总排名时代出版0.21240.69960.03440.9464116电广传媒0.29750.3186-0.05110.56502109中视传媒0.16150.11330.22180.49663149博瑞传播0.14230.09510.07180.30924314华闻传媒0.26330.03430.00710.30465320皖新传媒0.25600.02700.01620.29926330中信国安0.26020.00470.02580.29077345广电网络0.11570.1998-0.05400.26158372出版传媒0.16250.02670.05830.24749387歌华有线0.21460.0241-0.02140.217410424S*ST聚友-0.8539-0.11930.0486-0.9246111067S*ST万鸿-0.7433-0.33470.0342-1.0439121092*ST传媒-0.4889-0.3338-0.3916-1.2143131111|Excel下载表13-12009年文化类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得分(一)文化类上市公司的基础竞争力分析首先从文化类上市公司的总体排名情况来分析,在公布2009年年报的1200余家上市公司当中,文化类上市公司的排名最高达到第16名,而最低则为1111名,表明同行业企业的竞争力情况分布较不均衡,既有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也存在着处于竞争劣势的上市公司。将文化类上市公司排名进行频度分布,可以看到:文化类上市公司在全行业的竞争力排名中处于前200名的有时代出版、电广传媒和中视传媒3家,而处于200名至400名的上市公司占了6家,表明行业整体竞争力在全部上市公司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处于1000~1200名的上市公司也有3家,说明了部分文化类上市公司竞争力不强的现实(见图13-3)。图13-3文化类上市公司竞争力总排名频度分布1.文化类上市公司竞争力分布我们从结构分析的视角,利用上市公司自身的基础竞争力和各部分竞争力之间的总体与部分关系分析不同的竞争力维度对总体上市公司竞争力排名的贡献情况。将文化类上市公司在2009年的竞争力情况进行分组,可以看到,此类上市公司的基础竞争力得分主要分布在0~0.5分之间,这一分值段中的上市公司共有8家,分别是中视传媒、博瑞传播、华闻传媒、皖新传媒、中信国安、广电网络、出版传媒和歌华有线;而分布在0.5~1.0分值段的上市公司共有2家,分别是时代出版和电广传媒;另外还有3家上市公司基础竞争力得分处于-0.5~-1.6分之间,表明其竞争能力在同行业和全部上市公司中均相对比较落后(见图13-4)。图13-4文化类上市公司基础竞争力得分频度分布由于基础竞争力包括了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和增长竞争力三大部分,因此,需要分别分析这三类竞争力在13家文化类上市公司中的分布情况。在规模竞争力方面,13家文化类上市公司的得分分布情况表现为:上市公司规模主要分布在0.2~0.4分之间,共有6家公司;而得分在0~0.2分之间的上市公司共有4家,两者合计为10家企业,说明在规模竞争力方面,大部分文化类上市公司各自规模分布较为适中(见图13-5)。另外,还有3家上市公司的规模竞争力分别处于-1~-0.8分、-0.8~-0.6分以及-0.6~-0.4分之间,表明文化类上市公司当中,仍有1/4左右的公司规模严重失衡,偏离行业平均规模水平。规模竞争力反映的是上市公司资产、收益和净利润等规模指标的绝对水平,从经济学上讲,一定的规模是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规模收益以及提高抗风险能力的重要因素,在2009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市场收缩的环境下,只有保持了一定的规模,才能借此维持市场占有率以及较强的议价能力,这也是文化类上市公司在当年能够取得收益增长的重要原因。图13-5文化类上市公司规模竞争力得分频度分布进一步比较效率竞争力,可以看出,在文化类上市公司当中,其主要的效率得分集中在0~0.2分之间,这一分值的上市公司共有8家。其次为-0.4~-0.2分之间的上市公司,共有2家。其他分值内的上市公司各有1家(见图13-6)。这一分布水平表明了在利用公司资产、人员和资源创造价值的效率方面,有一半以上的企业有着较好的相对效率,代表了行业的社会平均生产效率,因此也是行业内一般产品的定价基准水平。而另有3家企业效率竞争力得分低于0,其价值创造能力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有2家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效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因此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其中时代出版效率竞争力最为突出,达到0.6分以上,其在经营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图13-6文化类上市公司效率竞争力得分频度分布最后,从近三年文化类上市公司的增长水平计算得到的增长竞争力得分分布情况来分析,13家上市公司的增长竞争力得分呈现出较为集中的正态分布特征,其中有8家上市公司的增长竞争力得分在0~0.1分之间,代表了行业在金融危机市场环境下的平均增长水平。而有1家公司中视传媒的增长竞争力达到了0.2~0.3分的水平,在增长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见图13-7)。同时,增长竞争力得分小于0的也有4家公司,表明其在近三年的业绩处于负增长状态。由于近三年的增长业绩平滑了金融危机对文化类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因此,增长竞争力表现了金融危机影响减弱后文化类上市公司的真实增长能力,在分布上也更为接近正态。图13-7文化类上市公司增长竞争力得分频度分布以上从规模、效率和增长竞争力三个角度对文化类上市公司的基础竞争力排名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规模和效率对上市公司的总体竞争力起到了加强的作用,在分布上更为近似,而增长竞争力方面则与总体之间的差距较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效率是进一步提升行业总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文化类上市公司竞争力之间的相关分析我们将文化类上市公司的规模竞争力得分、效率竞争力得分以及增长竞争力得分分别与其基础竞争力得分之间进行相关分析,以确定各组竞争力对上市公司的总体竞争力的关系。首先,经过计算,文化类上市公司的规模竞争力得分与基础竞争力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约为0.9180,表明规模竞争力的影响对上市公司总体竞争力得分具有十分显著的提升作用。对于文化类公司来说,由于规模普遍较重工业等资本密集型企业偏小,因此资本的边际效益表现得更为明显,即规模竞争力对基础竞争力的边际效应为正,表明规模竞争力对基础竞争力有突出作用。其次,经过计算,文化类上市公司的效率竞争力得分与基础竞争力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约为0.8576,表明在对基础竞争力的贡献方面,效率竞争力的作用较之规模竞争力略小。这一相关系数说明,在文化类上市公司中,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对于企业的规模来说作用相对有限,联系到金融危机的大背景,表明在危机背景下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抗风险能力,而一般来说规模是风险应对能力的首要因素,因此,在危机背景下效率竞争力对企业总体竞争力的贡献下降。最后,经过计算,文化类上市公司的增长竞争力得分与基础竞争力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约为0.4944,系数小于0.5,说明增长竞争力得分与基础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对整体竞争力的贡献较小。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体制改革阶段,企业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加上金融危机对市场需求的冲击,难以对企业增长产生稳定的预期,导致年度业绩增长波动加大,因此平均增长率不能有效代表企业在经营质量上的真实水平,所以对上市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影响有限。这与上面的竞争力得分频度分析结果也是一致的。(二)文化类上市公司在各行业中的竞争力分析按照证监会的行业分类,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基本可以分为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纺织业等20余个行业门类,为便于比较,将这些行业按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范围进行产业间比较。产业是一类存在着各方面相似性的行业集合,在规模、增长能力及生产组织等方面有着共同特点,按产业比较更能消除不同行业之间的个别差异,发现文化业与其他分属不同产业的行业之间竞争力的根本差距。1.文化类上市公司与第一、第二产业的竞争力比较三次产业是按照产业生产中所面对的生产对象以及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两方面进行分类的,主要将土地及农产品作为劳动对象,在经济发展中最早出现的产业归属为第一产业;而将其他自然界所有的原材料作为劳动对象,在农业之后产生的行业归属为第二产业;其余则归属到第三产业。按这一分类,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围,是社会服务业的组织部分,因此需要将文化类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与第一、第二产业中行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然后再在第三产业内部对文化类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进行进一步分析。与第一产业的农业类上市公司相比,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平均规模竞争力达到0.0035,而文化类上市公司的平均规模竞争力则为0.0001,可以看出文化类上市公司在平均规模上明显落后于农业类上市公司,这充分说明了文化类公司的轻资产特点,即有形资产的规模并不是其行业的最优组织形式。从效率竞争力角度来看,文化类上市公司的效率平均竞争力为0.0581,明显高于农业类上市公司的0.0006,说明文化类上市公司在利用有限资源创造价值方面明显优于第一产业。在增长竞争力方面,文化类上市公司的平均增长能力为0.0001,而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增长竞争力得分为-0.0031,凸显了文化类上市公司的广阔发展前景,具有加速扩张的产业趋势。从总体来看,与第一产业相比,文化类上市公司的整体竞争力更为突出,表现出新兴行业在竞争力上对传统行业的优势,特别是在效率和增长潜力上更优于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第二产业中主要包括冶金、采掘、建筑、加工制造等轻、重工业,与这些产业相比,文化类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表现不一。在规模竞争力方面,文化类上市公司规模仍旧明显小于第二产业各门类,如采掘业的规模竞争力达到0.0511,机械制造行业为0.01,都大大超过了文化类上市公司的平均规模。在效率竞争力方面,文化类上市公司具有明显优势,采掘、机械制造以及建筑等行业的效率竞争力普遍为负,如建筑行业的效率竞争力为-0.025,而文化类上市公司的效率竞争力达到了0.0581,差距较大,说明了新兴产业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增长竞争力方面,文化类上市公司比第二产业仍具有一定优势,多数第二产业上市公司的三年平均增长均没有明显的加速增长特征,特别是在金融危机造成的外部需求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增长能力受到很大制约,而文化类上市公司的三年平均增长情况更为乐观。从综合文化类上市公司与第一、第二产业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文化类上市公司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在增长和效率方面比传统产业更具优势,但规模竞争力明显不足,这既是我国当前正面临着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这一发展实现的印证,也反映出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之间的行业特性。2.文化类上市公司与第三产业内其他行业的竞争力比较第三产业中包含的行业门类更为复杂,但总体来说都是以除土地、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之外的存在物为生产对象的行业,这里选择第三产业中代表性的金融服务、生物制药、社会公共服务、信息产业、房地产业等与文化类上市公司进行比较,以分析同为第三产业的各行业竞争力的区别。在规模竞争力方面,文化类上市公司的规模竞争力在金融服务、生物制药、社会公共服务、信息产业、房地产业等各行业中处于劣势,如金融服务业2009年的规模竞争力得分为0.014,房地产业的当年规模竞争力为0.019,均高于文化类上市公司的平均规模竞争力得分0.001。这一差距表明文化类上市公司在规模上不仅比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偏小,而且在同一产业当中也相当独特,有形资产对于文化业发展来说并非处于关键地位。在效率竞争力方面,文化类上市公司在第三产业中仍具有明显优势,如金融服务业在2009年的上市公司平均效率竞争力得分为0.0069,而文化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效率竞争力得分为0.05,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效率竞争力得分为-0.0104,与文化类上市公司相差近0.06。效率竞争力考察的是资源的利用效率,正是由于文化类上市公司在资产规模方面较少,因此在取得相近效益时所获得的单位资源利用率更高,所以相对于房地产以及金融业等资本密集型行业,在效率竞争力上具有一定优势。在增长竞争力方面,文化类上市公司是少数保持正态的增长竞争力的行业之一,而金融业以及与金融服务密切相关的房地产行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9年业绩出现一定下滑,使其近三年的美元增长竞争力多数为负态。而文化行业与经济周期的关系相关性并不强,在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能力。三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企业竞争力的影响2009年是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扩散的一年,也是由美国、欧洲等主要的危机发生国向全球进一步蔓延的一年,造成了全球经济由短期下滑发展到深度衰退,经济面临需求不振和供给不足的双重困境。对于我国来说,来自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而外需下降又与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问题相叠加,给我国当年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我国经济出现增长放缓趋势,以出口行业、制造行业为首的一系列行业产业生产发生了严重困难。就文化产业来说,2009年文化产业发展既有金融危机带来的间接冲击,也有自身体制改革和政策扶持带来的有利条件,总体上利大于弊。(一)金融危机对行业发展形成了一定冲击金融危机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不利的金融环境。金融危机对金融企业的冲击不言而喻,使得金融业整体的资产负债表恶化,直接造成了全球部分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破产,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出现严重萎缩。流动性是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虽然我国金融机构并未受到直接冲击,但在流动性紧缩的整体环境下,国内金融机构也加强了信贷审核,文化行业面临的金融支持环境趋紧。特别是文化类企业普遍有形资产少,可抵押资产不足,很难在金融紧缩下实现外部融资,行业发展面临资金困境,特别是对广播电影电视、信息服务等文化行业内资本要求相对较高的子门类发展影响更大。行业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不利变化。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纷纷出台了刺激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造成了货币的大量投放,形成了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流动性的放松使得以美元、欧元为首的国际支付货币竞相贬值,而我国在2009年的汇率政策是较为平稳。因此,在人民币币值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相当于我国对美元和欧元的汇率升值,而美国和欧洲又是我国文化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出口价格的上升在2009年也对文化贸易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为促进国内经济发展,2009年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国际贸易整体面临下滑状况,也给当年的文化贸易造成了冲击。部分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盈利能力下降。由于我国目前文化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资金实力大、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文化类企业少,而体制改革尚未完成,部分经营机构并未实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由此导致了行业内企业普遍资金实力弱小,市场适应能力较低的发展格局。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由于外部需求减少,一部分从事出口加工型的文化企业出现停产甚至破产。同时由于国内其他相关行业的业绩下滑,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行业整体的盈利增长放缓。(二)金融危机给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文化产业的非周期性使得产业发展整体平稳。文化产业相比于其他产业门类,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文化产业的需求相对独立。文化产品与其他物质产品不同,其产品中含有文化附加价值,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对物质产品需求的逐渐满足,文化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而基本的文化需求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本身有着相对独立的需求形态和需求规模,即对基本文化产品的需求弹性不高,这使得文化产品的生产始终在经济当中占据一定的份额,保证了文化产业发展不会出现大幅下滑。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不高。文化产业不像房地产业、制造业有着众多的上下游产业,也不像旅游业等第三产业面临的需求波动较大,因此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周期联动性不强,不是顺周期行业。这使得文化产业无论是在经济过热时期还是经济衰退时期都能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这一产业特性使得金融危机对文化企业的冲击并不明显。据统计,2004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6个百分点,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其中影视行业2009年影院票房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动画片创作生产数量为322部17万分钟,比2008年增长31%。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258亿元,比2008年增长39.5%;数字出版总产值750亿元,年增长50%以上;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20%。2009年出版图书27.57万种,总销售额1456亿元,出版品种与销售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位;印刷复制业总产值5746亿元,位居世界第三位。总体看来,文化产业增长势头强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促进作用日益凸显。文化产业改革产生的制度活力在金融危机中促进了产业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一直落后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体制改革也远远落后于整体经济体制的改革进度。为此,近几年来国家将加快文化领域内体制改革作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2006年制定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影视制作业、出版业、发行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演艺业、娱乐业、文化会展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等列为9个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2008年发布了《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文化体制改革得到深入推进。而为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振兴计划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文化产业也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门类,制定和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到2009年,我国的文化经营单位中艺术院团转企改制的有69家;电影产业中24家需转制的电影制片厂已完成22家;29家需转制的省级电影公司已完成26家。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等45家电视剧制作单位完成转企改制。全国18万家印刷单位和30家省级新华书店系统已全部转制为企业,580家图书出版社除保留事业体制的少数出版社外,其他将于2010年底前全部改制为企业,1069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或登记为企业法人。[1]正是由于在2009年前后,文化产业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众多文化经营单位得以顺利实现转制,使得全行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大幅提高,文化产品与国内文化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大为缓解,文化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有效消除了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不利影响。文化贸易的发展进一步扩展,贸易结构得到优化。虽然金融危机使得我国部分文化产品订单下降,部分文化企业生存出现困境。但由于文化产业的非周期特征以及我国文化产品资源和价格调整能力优势,2009年文化贸易并未受到严重影响。据文化部统计,2009年,我国境外商业演出团组数约为426个,演出16373场次,实现演出收益约7685万元。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4亿美元左右,各类电视节目出口超过1万小时,外销金额共约5898万美元。2009年,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为104亿美元,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由2003年的9∶1下降为2009年的3.4∶1。[2]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我国文化交流所带动的文化贸易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国产影视作品的海外认可度进一步提高,凸显了文化产品作为无资源消耗、高附加价值的新兴贸易产品特点。而包括图书、影视、游戏在内的核心文化产品贸易也未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仅上海地区的核心文化产品出口就增长20%以上。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抵消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一直以来,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制约也是影响文化产业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在产业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文化类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所形成的政策效应有效改善了金融危机带来的金融环境趋紧、外部需求减弱的不利影响。一方面,针对文化类企业资产规模偏小,金融市场融资困难的情况,2009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中央财政设立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全国有26个省(区、市)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财政投入约25亿元。江苏、上海、天津、陕西等10多个省市已经或正在抓紧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或投资公司。同时,有关部门特别对文化企业特点进行政策调整,银行业针对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不断推出,“联贷联保”、贷款绿色通道、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继续推出。证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鼓励支持文化企业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等多种渠道融资。另一方面,在税收方面,2009年进一步加大了税收优惠支持力度,对出版业给予了降低增值税税率、出版物增值税先征后退、县以下新华书店免征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动漫、电影企业也享受到了国家减免增值税、营业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此外,为促进产业的发展,2009年国家发布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引导社会各界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进行投资,促进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的完善。许多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建设和投入使用,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北京市已有文化产业集聚区21个,文化企业8000多家。上海市有文化产业园区75个,集聚了2500多家文化企业和2万多名高层创意人才。江苏省建成或在建的文化产业园区有60多个。2009年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文化产业造成冲击,但通过对原有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趋势平稳向好,相对于其他顺周期行业来说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特别是效率竞争力和增长竞争力提升明显。虽然整体排名仍处于全部上市公司中等地位,但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其未来的竞争力将会获得进一步提升,成为我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有力支撑。四面对金融危机文化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思考作为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还只有很短的时间,基础仍不牢固,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金融危机虽然未对其发展产生严重损害,但仍对其竞争力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对比2010年中报与2009年年报数据的各项竞争力得分可以发现,在2010年,可比的出版传媒、中视传媒等11家文化类上市公司的平均规模竞争力与增长竞争力虽然有所提高,但两者提升幅度之和仍小于效率竞争力的损失,造成总体竞争力下降了0.00276,说明金融危机对产业整体来说产生了一定冲击(见表13-2)。表13-22009年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时期规模竞争力增长竞争力效率竞争力总体竞争力2010年中报-0.021990.016837-0.04219-0.047342009年年报-0.042580.002605-0.0046-0.04458绝对差0.0205980.014231-0.03759-0.00276|Excel下载表13-22009年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正面临体制转轨和市场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就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实现来说,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提升文化类企业的基础竞争力需要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一)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长久以来,我国的文化管理体制一直延续了计划经济时代以行政为基础的模式,资源配置、市场培育、主体竞争、法律法规等一系列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在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之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了跨越,据统计,2004~2008年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了22%,其中法人单位的增加值年均增速为23.3%,分别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3.6和4.9个百分点。[3]但就目前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环境仍有诸多不利于市场发展的因素,特别是在法律法规的建设上明显滞后。文化产业的特性是以知识和智力成果为基础的无形产品,对其生产、流通和分配等环节的严格保护是实现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与文化产业发展要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文化产业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经济下文化经营主体的制度规范,加快文化产业立法进程,以《文化产业促进法》和《电影产业促进法》为基础,落实国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图,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都延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管理模式,文化经营单位的文化生产积极性严重不足,文化市场难以活跃,文化消费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只有进一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二人共同创办环保科技公司合作协议2篇
- 2024电商平台跨界合作合同2篇
- 新生儿围手术护理
- 手车库买卖合同书
- 《做友好往来的使者》课件
- 早博的护理查房
- 二零二四年度工程款支付风险管理合同2篇
- 2024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 模具生产与售后服务合同
- 护理教学质量控制
- 学校心理辅导谈话方案预案
- PMP项目管理师考试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 航空运输数据挖掘
- 领导干部离任交接表
- 品酒师(四级)资格认证考试题及答案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练习题含答案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基础会计》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商务谈判的法律智慧
- 2023年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英语技能赛项职业英语能力测试模块试题口语决赛样题
- DB34∕T 3188-2018 建筑光伏系统防火技术规范
- 【核心素养目标】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