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郴州
生态是郴州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最具长远竞争力的独特优势。2016年,郴州市委、市政府把生态郴州建设纳入“十三五”发展总体战略布局,并通过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升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上下就是要坚持生态立市、“两型”引领、绿色惠民,把生态郴州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把郴州建设成为蓝天白云常现、绿水青山常在、鸟语花香常伴、清新空气常有的宜居、健康、美丽家园。一突出产业主导,增强“生态郴州”转型动力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郴州,关键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的提质增效。近两年来,郴州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围绕打造湖南“新增长极”和建设“五个郴州”总目标,全力以赴“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形成了“产业主导、政府主推”的转型模式,激发了经济转型内在动力。(一)产业主导近两年来,郴州市坚持以产业转型带动经济转型,更好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着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服务业发展、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四个“四年行动计划”,基本构建以有色金属、旅游文化、精品会展和矿物宝石、生态绿色、石墨及新材料为重点的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201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90.8亿元,增幅居全省第2位。规模工业总产值跃上3500亿元新台阶。高加工度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2%、14.7%。4个园区跻身全省18个规模工业增加值过100亿元园区行列。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分别比一、二产业快8.8和5.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1.7%。全市创新创业园区新建标准厂房177.8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206家。南方石墨技术研发中心,湖南省石墨烯产业基地布局郴州高新区,柿竹园公司技术中心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宇腾有色等21家企业进入全省有色金属50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四个“四年行动计划”攻坚,全力抓好正威集团的稀贵金属产业供应链体系、全球矿产资源交易中心和矿物宝石产业园建设,突出抓好南方石墨的石墨产业园及研发中心、中化蓝天的氟化工产业园、金旺铋业的深加工材料基地、金贵银业年产2000吨高纯银清洁提取扩建、旗滨集团的光伏光电玻璃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传统产业链集成、创新、升级。同时,对接湖南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计划,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立足郴州实际重点培育壮大高端材料、矿物宝石、LED、大数据、先进装备制造等基础实、前景好的优势产业链,加快构建支撑郴州转型发展的新兴产业体系。(二)政府主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郴州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效益提升为目标,不断转变领导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路、方式、举措,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投资上从热衷于政府投资、财政投资转到招商引资、产业投资上来;招商上从侧重于资源型产业单向选择转到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多向选择上来;产业上从发展分散、随意布局的状况转到集中抓园区、重点抓园区、关键抓园区、核心抓园区上来。同时,大力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全面完成“三去一降一补”年度任务,煤炭、有色采选业产值同比分别下降14.6%和7%。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坚决关闭9万吨以下高瓦斯煤矿,切实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力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为先进产能和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增加紧缺农产品生产,着力培育农业生态品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投资上,进一步强化“环境容量”约束,建立倒逼机制,严格把好新建项目能耗、质量效益、安全标准、准入条件等关口,切实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杜绝“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做法,真正引进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财税贡献率高、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业项目。二坚持两型引领,建设“生态郴州”美丽家园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郴州,落在老百姓的切身感受上,就是要宜居适业。郴州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两型引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走具有郴州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努力使郴州成为宜居的净土、适业的乐土。(一)以“两型”理念统筹城乡建设近年来,郴州坚持以中小城镇群为主体形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各项工作,城乡面貌实现了大的改变。郴州“大十字”城镇群加快融合,县城和示范镇、特色镇建设加快推进。2016年,郴州城镇化率达到51.3%,郴州市成为全国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永兴、嘉禾、宜章、安仁等四个地区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全市建成小康新村473个,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地区”。今后,郴州市将继续按照“两型”要求,进一步统筹城乡建设发展,把郴州人民的生活家园建设得更好。抢抓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机遇,按照“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要求,抓实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完善城镇群体系规划,力争“大十字”城镇群纳入国家中小城镇群改革试点范围。抓实中心城区功能完善配套,统筹新老城区建设。强化城市规划管控、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市政养护等精细化管理,促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抓实县城和小城镇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小镇。以“村镇化”理念为指导,规范农村建房、农村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协同跪进,继续开展洁净乡村四年行动计划,推动水、电、讯、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打造一批产业强劲、环境优美、生活富裕、村风良好的美丽新村。(二)以“两型”要求配套公共服务近年来,郴州市以两型理念配套公共服务的实践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市城区郴江河、燕泉河综合治理全面竣工。加快创建公交都市,大力推广新能源公交,截至2016年底,新投放新能源公交车1300余台。“气化郴州”项目大力推进,新增管道燃气用户12.3万户。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和直饮水系统在市、县各城区推广。自行车绿道、体育健身步道和公园、游园不断完善。建设城乡垃圾收转运体系11个,解决150.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点亮郴州”路灯节能扩改工程实现全覆盖。总长140公里的西河生态休闲风光带全面建成。下一步,要坚持两型理念,落实两型要求,提高两型标准,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尤其要在智能化社区、节能型城市、绿色化服务等方面加大力度,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三)以“两型”标准优化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美丽家园必不可少的条件。2016年来,郴州市继续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工程,强力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三大攻坚战”,大力推进“一湖两河三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屏障工程建设,突出抓好三十六湾等重点区域流域,水泥、有色等重点行业,农业面源、农村环境等重点领域的综合整治,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7%,市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为89.4%,优良率排名全省第一位,被评为国家级休闲城市,入选中国50大“氧吧”城市。今后,郴州市要继续以“四大工程、三大攻坚”为着力点,以“一湖两河三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全面落实省“一号重点工程”,加快推进瑶岗仙矿区、三十六湾及周边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持续推进甘溪河、陶家河、舂陵江、耒水等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行山水林田湖五位一体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抓好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强环东江湖、莽山和八面山生态圈保护。加速推进森林生态景观提质改造,突出城区周边和主要交通干线、“裸露山地”、主要河湖水岸线等重点地区绿化攻坚,让“林中之城”更加靓丽。三释放改革活力,创新“生态郴州”体制机制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郴州,要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着力维护生态安全,着力改善环境质量,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着力落实党政责任,抓好生态环境关键领域的改革攻坚,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释放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力。(一)健全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机制郴州是一座资源型城市,曾长期存在着经济发展模式粗放、产业结构偏重等问题,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健全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机制尤为迫切。2016年,郴州市着眼于推动资源型产业向“全产业链”延伸,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尤其在优化资源配置上发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制定《郴州市推进落后产能市场化退出工作实施方案》,引导煤炭、有色、建材等企业加大生产工艺、流程的改造升级,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支持企业向产业链下游和高端研发新的产品,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附加值得到极大提升。如南方石墨通过技术创新,把石墨产品纯度由原来的70%多提升到90%以上,每吨的价格由5000元左右飙升到2.6万元以上,如果纯度达99.9%,就可以卖到6万元以上。下一步,郴州市将进一步从体制机制、政策举措上深化资源集约节约和高效利用机制的改革,着力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对产品能耗标准、行业能耗限额标准、建筑物能效标准等进行及时更新,着力解决两型社会综合评价中“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不高和节能建筑比例不高”两个突出问题。同时,着力解决自然资源产品价格不合理、生产开发成本过低、生态保护得不到有效回报等问题,探索构建完善体现资源稀缺性和市场供求、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二)健全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机制近年来,郴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态红线制度试点,推进了跨行政区域环保执法改革,在市中级人民法院率先设立资源环境法庭,开展了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等探索,东江湖入选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支持湖泊,资兴市东江湖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机制改革、临武县重金属污染防治体制机制改革被评为湖南省首批生态文明改革创新案例。下一步,郴州市将继续推进生态红线制度改革试点,加快完善生态红线划定和监督制度,探索管控、补偿和再调整等配套政策。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湘江流域综合治理为依托,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健全流域治理同步、交流协作和资源共享机制。建立生态建设开放合作机制,加强国际国内生态环保交流,积极推进南岭山地森林和湘江、珠江、赣江“三江源”的环境保护合作。(三)健全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会促成什么样的发展方式;有什么样的绩效评价考核,就会催生什么样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郴州市通过绩效评价考核这根“指挥棒”来传播和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认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改革举措,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制度落到实处。同时,对县(市、区)形成了分类指导、分类考核、分类评价的绩效考核制度,加大了对绿色发展、环境保护等考核权重。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细则,建立绿色GDP考核评价体系,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试点工作,顺应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着力构建“地方挂帅,环保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的监管格局。四共享生态红利,促进“生态郴州”共识共为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郴州,落脚点在于推进绿色惠民,促进生态郴州共建共享。要把生态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最重要的财富来保护、开发和利用,处理好生态环境与民生福祉的关系,让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能够有更多的收入、更舒适的环境、更有品质的生活。(一)让绿色产业更好惠及群众建设“生态郴州”必须以提升综合效益、促进生态富民作为生态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着力把生态项目建成惠民项目。近两年来,郴州市致力于把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健康养老养生等绿色产业培育成富民产业,探索生态扶贫脱贫路径,统筹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八大行动、光伏扶贫试点。2016年,实现80409名贫困人口脱贫、68个贫困村摘帽。其中仅光伏扶贫这一块,一年就建成村级电站53个、户用电站80个,预计每个村级电站可年增收6万元以上,每个户用电站可年增收3000元以上,且可连续受益25年。2017年,郴州市将启动文化旅游千亿产业四年行动计划,加快长鹿、东江湖、莽山、飞天山、通天山等重点旅游区项目建设,构建“一核两极多点”新布局,创响“天赐华夏、别样郴州”营销宣传,进一步打造“林中之城、休闲之都”“五色辉映、五彩缤纷”“碧水丹霞、福地郴州”系列品牌,精心策划开展春夏秋冬四季乡村旅游节等宣传推介活动,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着力把西河等田园风光带、新农村建设示范带打造成产业带、富民带。大力推动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打造一批以中药养生、温泉养生、避暑养生、运动养生为主题的旅游养生基地。加快建设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油茶、松脂、中药材、花卉苗木等林业绿色富民产业,探索开展森林康养、林下经济、森林智慧旅游等林业新业态。在片区扶贫攻坚主战场,进一步加大生态扶贫力度,既维护好一方“绿水青山”,又让贫困群众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二)让良好环境创造品质生活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建设“生态郴州”必须要回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为全市人民带来更高的生活品质。近年来,郴州市通过持续推进城市大提质和“创文、创卫、创园、创森、创模”等城市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城乡绿化攻坚和城乡环境同治,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更加舒适,综合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郴州2015年入选全国30个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2016年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持续深入推进。2017年,郴州市将继续以生态环境改善为抓手,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进一步提质城市公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除草剂市场运营状况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锆英砂行业供需现状及投资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连接器制造市场发展动态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轮滑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血浆增容剂行业运行动态与发展风险评估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葵花油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盈利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艺术玻璃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管道检测行业供需现状及投资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空冷器市场运行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种衣剂市场运营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学生课后服务活动记录表
-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 CRRT的精细化护理
- 部编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 (高清版)DZT 0282-2015 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 七字押韵祭文范文六篇
-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课件
- 交通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 十二经络及任督二脉课件
- 16学时《中医药膳学》教学大纲(可编辑修改文本版)
- 抗滑桩施工安全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