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3课含答案2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7b5c25f8e5fd8f554bcc2c4682c0780/d7b5c25f8e5fd8f554bcc2c4682c07801.gif)
![(讲义)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3课含答案2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7b5c25f8e5fd8f554bcc2c4682c0780/d7b5c25f8e5fd8f554bcc2c4682c07802.gif)
![(讲义)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3课含答案2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7b5c25f8e5fd8f554bcc2c4682c0780/d7b5c25f8e5fd8f554bcc2c4682c07803.gif)
![(讲义)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3课含答案2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7b5c25f8e5fd8f554bcc2c4682c0780/d7b5c25f8e5fd8f554bcc2c4682c07804.gif)
![(讲义)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3课含答案2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7b5c25f8e5fd8f554bcc2c4682c0780/d7b5c25f8e5fd8f554bcc2c4682c078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汉代统治思想的发展及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确立。.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的原因。基础认知•学习思考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原因: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内容(1)主要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2)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作用: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衰落(1)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2)儒家学说整合出了•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学习思考I.黄老之学在汉初到汉武帝之前的兴衰说明了什么?提示黄老之学的兴起和衰落说明了一种学说、一种思想要想具有立足之地,获得统治地位,必须不断创新,适应社会的需要,特别是适应统治者的需要。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政治: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2)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的发展需要。.特点: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思想体系。.内容(1)强调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加强思想统一。(2)提出“天人感应”说,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3)政治方面: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4)伦理方面:提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为人伦道德标准。4影响(1)政治: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2)思想C.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思想的影响。结合材料中“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等信息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可以判断材料表述的观点是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所以本题选D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国家的统一,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加快,而整合后的一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推动政治统一。两汉学术思想的变迁,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见下图):请回答:(I)请结合所学知识,将图中所表达的两汉学术思想变迁的路径加以简要梳理。(2)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七十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思想与社会发展是一种什么关系?(3)有学者认为:汉代以后所尊“儒术”与先秦儒术已大不相同,它兼涉诸说,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政治张力。对此你怎样理解并评价这一文化现象?答案(1)自汉高祖到汉景帝,儒家思想与黄老之学并存,黄老之学占上风:从汉武帝到王莽时期,儒家思想独尊,但已混杂了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东汉末年,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复兴。(2)思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的思想体系。这种对儒家学说的调试与再造,有利于文化的丰富性和适应性。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巩固中央集权有积极意义。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专制政策,不利于文化的繁荣。①腔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②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知识拓展]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经历的变化(1)思想内涵变化:孔子创立信家学说,孟子、荀子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学说进行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社会地位变化: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受到各诸侯国的冷落;秦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家学说受到沉重打击;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学习思考.有人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就是孔子的“儒学”,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提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并不都是孔子的“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了古人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活埋亲儿,巧得黄金的故事。对其如何正确理解?提示说明了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性;是对人性善良的一种误导;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深化探究•核心突破主题一董仲舒的新儒学史料一观①天△担与之区,一巷三觉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春秋繁露》史料二②天于受令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③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春秋繁露・顺命》史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④皆绝甚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⑤统纪可二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一《汉书・堇仲舒传》上述史料均是董仲舒的思想观点,①反映了其“天人感应”观点;②反映了其君权神授观点;③反映了其“三纲五常”观点;④反映了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观点:⑤反映了其“大一统”观点。(1)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董仲舒新儒学内容“新”的表现。答案新内容:董仲舒新儒学在继承和发扬儒学仁政、民本思想的同时,又大力宣扬“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思想主张。(2)三则史料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针对什么问题而提出来的?答案史料一: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史料二: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念;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史料三: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拓展提升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先秦儒学董仲舒新儒学区别主题主要谈论现实问题主要谈论神学功能是对真理的追求主要为现实政治服务内容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地位诸子百家之一官方化,独尊,是封建正统思想联系新儒学对先秦儒学中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等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以适应汉武帝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主题二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史料①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伸向未来,在②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史料阐述了儒学的二重性及其重要作用。①意指在维护封建礼教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②暗含了儒家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答案儒家思想的二重性特点,使其易于为社会各阶层接受;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戢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课堂小结•[记知识纲要]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黄老之学休养生息汉武帝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适应中央集权罢卷百家,独琼懦术r大一统-1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三纲五常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黄老之学休养生息汉武帝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适应中央集权罢卷百家,独琼懦术r大一统-1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糕修帮朦僵位
巩国一r秩立学国文的地.黄老思想适应了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成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汉代的儒学不同于先秦儒学。它是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罢黜I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巩固练习•随堂反馈1.汉初,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半个多世纪后,汉武帝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而专尊儒学。这种文化政策上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C.儒学理论的完善发展D.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答案B解析一种思想能不能成为统治思想,从根本上要看这种思想能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故选B项。.西方有学者认为:“促进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A.民贵君轻B.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D.和谐中庸答案C解析选项中唯一可以称为道德准则的就是三纲五常。故选C项。.相对于先秦儒学,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成为新儒学,“新”的主要体现是()A.人定胜天B.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D.实行“仁政”答案C解析“天人感应”是改造后的新儒学的基础。.“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答案C解析材料宣扬“天人感应”学说,体现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提醒君主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过失。“灾害"“怪异”是上大对君主“不知自省”的警告,此时要及时调整政策,否则会有丧邦失国的危险。这有利于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5.《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着提高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理解材料大意:《春秋》是儒家经典着作,公孙弘凭借儒家经典可以坐到三公这样的高位,被封为平津侯,这使得儒家学说成为民间学习的主要对象,表明儒学的地位得到显着提高。故D项正确。教材问题解答教师用书独具【阅读与思考】理解:“天人感应”学说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要求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评价:消极:“天人感应”说牵强附会,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有碍于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和社会。积极:①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皇权至高无上找到了依据,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②也包含着限制君权、维护地主阶级长远利益的目的。廨析与探究】(1)指导思想:李斯主张将秦记、医药、卜筮、种树之外的书箝全部烧毁。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社会效应:李斯焚书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国家大一统和稳定社会秩序。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自我测评】.(1)客观: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已不适应西汉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2)主观: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董仲舒针对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天人感应”的政治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国家大一统和稳定社会秩序。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注重双基强化落实课时对点练[基础达标]注重双基强化落实1.老子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主张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常使民无知无欲"。这一思想在西汉初年占据了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当时()A.法家思想弊端暴露无遗B.儒家思想未能形成体系C.人心不古百姓怨声载道D.战后社会经济破坏严重答案D解析材料中老子思想的主要政治含义是统治者不要增加民众负担,让民众自行休养生息,以达到“治”。结合西汉初年的社会背景可知,秦末农民战争之后,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急需休养生息,故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盛行。答案为D项。.下列各项属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答案B解析A项出自《道德经》,“道法自然”是典型的道家思想。B项出自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天不变道亦不变”之“道”,是儒家之道,核心为“三纲五常”,董仲舒认为人伦道德,天经地义,绝对不能够更改,故选B项。C项出自《商君书》,属于商鞅的思想,从“不法古”可推断其符合法家变法革新的主张。D项出自儒家经典《礼记》。.孟子说:“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董仲舒认为:“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二人都认为治国者应当()A.以古鉴今B.尊崇天道C.施行仁政D.因时改革答案C解析由“天子不仁,不保四海”和“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于之”可知孟子和董仲舒都强调天子应该具有仁爱之心,故C项正确。.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的进程。”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答案B解析西汉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为皇权披上了神学的外衣,符合题意的是B项。5.董仲舒将天命史观加以整理发展,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目的在于()A.探寻世界和人类的起源B.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C.把历史的发展变化归结到“天理”上D.为封建统治寻找理论根据答案D解析“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不是为了探寻世界本原和总结历史的变化,而是为统治者提供理论依据,维护统治阶级统治,故A、C项错误,D项正确:董仲舒的天命观确立了儒家的统治地位,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是作用,不是目的,故B项错误。6.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A.“独尊儒术”B.“大一•统”C.“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答案C解析按照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如果皇帝做了有违天意的事情,上天就会降灾难或出现怪异现象以示警示,材料正是天人感应的具体表现,故C项正确。.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主要体现为()①鼓吹“天人感应”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③宣扬“君权神授”④强调“大一统”A.①@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故④的表述正确;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故①③表述正确;②是荀子的主张,与题目中的人物“董仲舒”不符,故排除。本题应选C。.董仲舒认为“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这说明董仲舒将儒学()A.神学化B.世俗化C.政治化D.思辨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仁之美者在于天”“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得出董仲舒将儒家的思想与天相联系,体现了神秘化的特点,故A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C.董仲舒建议“罢甥百家,独尊儒术”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答案D解析儒家思想适应了汉武帝的“大一统”的需求,故被确立为统治思想。.“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材料反映的董仲舒的主张是()A.阴阳相生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D.以德治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等,可看出董仲舒意在强调“德”和“刑”的关系,如天之阴阳两面,所以需要通过“刑”来辅“德”,二者抉一不可,即“以刑辅德、以德治国”的主张,故本题选D项;A、B、C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能力提升].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答案B解析材料认为,秦汉以后儒学吸收其他学说的精髓,加以融合,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秦汉以后,儒学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得到丰富和更新,故B项正确。12.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结核病防治知识课件
- 第2节 密度(备课讲义)-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讲义和课后训练(人教版)
- 《C运算符与表达式》课件
- (高清版)JJF(皖) 205-2025 土工击实仪校准规范
- 《发愤进取》课件
- 《黄达金融学》课件
-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2025至2031年中国打印机机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手机签名移动版》课件
- 2024年电梯安装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含质量记录表符合特种设备许可规范TSG07-2019
- 胶带输送机司机培训
- 中国传统图案大全
- 人间草木读书报告
- 市政污水管网深基坑拉森钢板桩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 员工离职登记表(范本模板)
- YY/T 1566.1-2017一次性使用自体血处理器械第1部分:离心杯式血细胞回收器
- 2023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三、四、五、六年级)词汇及常用表达法(课本同步)
- 非常规天然气课件
- 2023年颁布-英语课程标准
- 人员招收、招聘来源及人员稳定性保障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