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初中课标40首古诗词曲分类鉴赏及训练_第1页
中考专题复习-初中课标40首古诗词曲分类鉴赏及训练_第2页
中考专题复习-初中课标40首古诗词曲分类鉴赏及训练_第3页
中考专题复习-初中课标40首古诗词曲分类鉴赏及训练_第4页
中考专题复习-初中课标40首古诗词曲分类鉴赏及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诗歌鉴赏(4分)课标115首古诗词曲分类鉴赏(初中40首+小学75首)编者按:陕西中考近3年(2016~2018)都考查初中课标40首古诗词曲和小学课标75首古诗词,2008~2015年都考查课外诗歌,由此可知2019年中考仍以此为考查范围。注意:反白篇目为2019年重点复习篇目。初中课标40首古诗词曲分类鉴赏及训练第一类爱国忧民第1首春望(2016)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炼字:“破”字写尽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诗人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出荒凉凄惨的气氛。意境意象:“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修辞:“溅”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诗人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与愁绪借花表现出来。“感时”“恨别”都凝聚着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表现手法: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通过美好景物的衬托,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离别伤感之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修辞:“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家书的珍贵,“家书抵万金”与“恨别”相照应,写出了因战事使消息隔断,久盼音信不至的焦急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内容理解: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炼字:“白头”为愁所致,“搔”字是对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更短”可见“愁”的程度,尾联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苍老之态、苍老之快,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主旨】全诗围绕“望”字展开,用春城破败的感叹,离别中思念亲人的境况,融情于景,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感情,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译文】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盛,一片凄凉。感伤国事,就连花也不禁涕泪四溅,怨恨别离,鸟也觉得心悸不已。连绵的战事已经延续了几个月,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索,白发越搔越短,稀疏得就要插不上簪子了。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2分)2.对诗歌颔联的理解,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诗人落泪,二是花鸟落泪。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3分)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分)第2首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内容理解:回顾自己一生中的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修辞: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巧借地名写出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险,险情于景。“说惶恐”,是追忆过去,表明自己对当时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叹零丁”是慨叹眼前,说的是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伶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情感: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汗青”特指史册。【主旨】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译文】回想我早年遇到朝廷选拔,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争逐渐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国势恰如风中柳絮,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无依。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1.首联中诗人回顾自己人生的两件大事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2分)3.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妙在哪里?(2分)4.(统编课后习题改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第3首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表达方式:抒情叙事。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辅相成,互为映衬,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炼字:“浩荡”一词将无形的离愁有形化、动态化,营造出广阔无边的画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情感:展开联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写“落花”,实际表露诗人虽然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的情感。这两句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主旨】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惧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奉献精神。【译文】(我)在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中看落日西斜,向远处延伸,离开京师,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从此便和朝廷远远相隔了)。落花并不是没有情义的东西,它化成春泥后更加地护育新花。1.请发挥想象,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2分)2.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2分)3.第三、四句是这首诗的精华,请你作简要赏析。(2分)4.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2分)第4首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内容理解: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人物形象:后两句仅用十四个字就勾画出一个长期遭受烟熏火燎、疲惫憔悴的卖炭翁形象。表现手法:运用衬托的手法,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修辞:设问。前两句一问一答,通过愿望的卑微表现卖炭翁生活的贫困。表达方式:心理描写。后两句属于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卖炭翁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车炭上。炼字:诗人先用“可怜”二字倾注无限同情,继以一“忧”一“愿”来写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矛盾的心理活动。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表现手法:对比。“一尺雪”与上文“衣正单”形成对比,突出卖炭翁生活的艰难。炼字:“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地冻,地面已经结了冰,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的勤劳。“牛困人饥”说明路途遥远,“泥中歇”表现出卖炭翁的疲惫劳累和处境的艰难。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炼字:“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出宫使得了功劳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把”“称”“叱”“牵”这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的情况。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表现手法:“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炼字:“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的炭被夺走,心中可惜但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故事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引人深思。【主旨】这首诗借卖炭翁由“伐薪烧炭”到进城“卖炭”,再到炭被抢走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使掠夺压榨劳动人民的恶劣现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表现出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请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2分)2.“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3.“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2分)4.(统编课后习题改编)《卖炭翁》中对卖炭老人肖像、心理、动作有不少精彩的描写,试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分析一例即可)(4分)第5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炼字: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飞”“渡”“洒”“挂”等动词组成了一幅秋风呼号图,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焦灼、痛惜的心情,为下文做铺垫。内容理解:衬托了诗人愁苦的心情,为后文做铺垫。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炼字:“老无力”“呼不得”“叹息”等词语写出了诗人的老态,茅屋被秋风吹破已是悲剧,“群童”的行为更是雪上加霜,反映了诗人穷困的现实,为后文中的悲惨遭遇埋下伏笔。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表现手法:景物描写,一是实写自然环境,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愁苦凄惨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修辞:“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比作麻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内容理解:“丧乱”指“安史之乱”。屋破雨湿更显夜长,悲苦之情从心中发出。国愁家破,诗人在风雨飘摇中挣扎。“何由彻”与“未断绝”照应,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迫切之情溢于言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写出诗人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的宽广胸怀。情感:表明了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理想,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主旨】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困苦凄凉的生活,表达了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以及博大宽广的胸怀。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2分)2.(统编课后习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分为四节,试概括每节的内容,并说说其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3.(统编课后习题改编)找出诗中描写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句子,并加以分析。(举出一例即可)(4分)第6首相见欢南唐·李煜(课标有,统编无)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炼字:“无言”极言愁苦难言。“独”从动作方面揭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婉。“残月”如“钩”将环境渲染得凄凉、幽冷,同时移情于月,暗喻词人的孤独忧伤。“锁”住的是满园秋色,也是词人思乡的情、亡国的恨,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表现手法、情感:情景交融,反映出国破后词人内心不能倾诉的孤寂、凄婉之情。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修辞:以“丝”比喻“离愁”,欲“剪”却“不断”,要“理”却“还乱”。通过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将愁苦的感情具体化,表现出词人的万般无奈。内容理解:“一般滋味”是词人的离愁别恨,亡国之愁。【主旨】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词人的哀之痛、思之切。这首词是宋初婉约词的开山之作。【译文】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登上西楼,只有夜空中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这像麻丝一样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离乡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1.俞平伯《读词偶得》中说:“其实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六字之中,已摄尽凄婉之神矣。”请据此赏析此句。(2分)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的“锁”字。(2分)3.请用自己的话分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的妙处。(2分)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第7首木兰诗《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修辞:运用比兴手法,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用“女叹息”暗示她此时无心织布。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内容理解:写木兰准备替父从军,用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和叹息原因: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年老、家无长男。修辞:“卷卷有爷名”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征兵催促之急。情感:“从此替爷征”可见木兰对父亲的爱、对国家的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内容理解: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的情景。前四句在叙事中写出木兰忙忙碌碌准备戎装的情景,真实地刻画出木兰的心情。修辞:“旦辞爷娘去……”八句以反复的句式、夸张的修辞表现了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受到紧张的战争气氛。“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修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征途之遥,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身姿。中间两句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军营的艰苦生活。最后两句运用对偶和互文手法,概述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内容理解:写木兰还朝辞官。既表现了木兰不慕富贵及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也说明自有其秘密所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实情,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修辞:前两句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内容理解: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最后,以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时的喜剧场面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表现手法:“火伴皆惊忙”表现出伙伴的惊诧和赞叹,侧面衬托出木兰从军时的谨慎和机敏。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修辞: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巧妙地加以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无穷。【主旨】这首北朝乐府民歌,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爱国、不慕荣利、深明大义的巾帼女英雄形象,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1.请品析“开”“坐”“脱”“著”“理”“帖”这六个字的表达效果。(2分)2.《四溟诗话》中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此结最着题,又出奇语。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诸公补之,未必能道此。”请说说你对这四句诗的理解。(2分)3.(统编课后习题)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读完课文后,你认为原因是什么?木兰的哪些品格最让你感动?(4分)第二类即事感怀第8首望岳(2017)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修辞:以设问统领下文。在自问自答中,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雄伟高大。炼字:“未了”写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表现出山势的绵延不尽。诗人借齐鲁两地烘托了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表现手法:虚实结合的写法。上句用虚笔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修辞、炼字:“钟”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参天耸立的雄姿。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炼字:以“曾云”衬托山高,“入”字微妙传神,写诗人眼看着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深远,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炼字:“凌”字表现了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以“众山小”反衬泰山的高大。情感:这两句不只是写诗人要攀登泰山顶峰的愿望,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蕴含着只有不畏艰险地去攀登,才能做到俯视一切的哲理。【主旨】全篇紧扣“望”字写景,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积极向上、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呢?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生起,使人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我)终当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俯瞰群山,群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1.本诗是写泰山的,第二句写“齐鲁青未了”有何作用?(2分)2.请你发挥想象,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中诗人所望到的景象。(2分)3.本诗中“割”与“小”两字用得精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2分)4.(统编课后习题改编)请解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原作中的内涵,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2分)第9首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炼字:“临”“观”二字传达出诗人扬鞭跃马、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观”字统领全篇,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表现手法:采用写实手法,前两句写俯瞰沧海见到的神奇壮观景象,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然后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出大海的辽阔,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炼字:“涌”字既写出了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沧海的惊叹和赞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炼字: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通过奇特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描绘出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修辞:借用大胆的夸张及想象,表现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同时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情感:表达了诗人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及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主旨】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凝练的笔法,奇特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全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雄浑苍劲,苍凉中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边。山上的树木和百草都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大海中涌起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银河星光灿烂,好像发源于大海一样。我幸运得很,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1.诗题是“观沧海”,请说说诗人“观”到了哪些景色?(2分)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2分)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4.(统编课后习题)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2分)第10首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修辞、表现手法:写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塔高。“千寻”正面写塔高、峰高,“鸡鸣”就能“见日升”,写“见日升”之早,从侧面衬托塔高。这两句写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点出诗人立足点之高,暗含诗人对前途的憧憬,为下文抒情做铺垫。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修辞、情感:用典,直抒胸臆。“浮云”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喻指当时的保守势力,反映诗人对他们的蔑视。诗眼“不畏”,道出了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身在最高层”是点睛之笔,点出“不畏浮云”的原因,可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借此抒发诗人的广阔胸襟和远大抱负,升华主旨。【主旨】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借写登高远望的感受,以理入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译文】听说站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就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远眺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宝塔的最高层。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两句诗。(2分)2.如何理解第三句诗中的“不畏”“浮云”?(2分)3.(统编课后习题改编)请解释“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原作中的内涵,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2分)4.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政治抱负?(2分)第11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炼字:一个“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表现手法:实虚结合,用“锦帽”“貂裘”的实写与“千骑”的虚写,突出大军席卷山冈的宏大气势。炼字:“卷”字极言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出猎场面之壮观,表现了出猎者的高昂情绪和抖擞的精神,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修辞:化用“孙权射虎”的典故,以孙权自比,浓墨重彩地描绘狩猎场面,突出表现词人的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情感:“酒酣”之后,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以“鬓微霜”的“何妨”衬“少年狂”,表现出词人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修辞:前两句化用“冯唐出使”的典故,词人以魏尚自比,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愿望。后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拉开的弓”比作“满月”,以“天狼”喻指西夏,“射天狼”表达了词人要竭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情感:表达了词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坚信终有一天会为国杀敌立功,抒发了词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主旨】全词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用典、抒情为一体,通过密州出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突出词人的豪放、英勇,并借历史典故委婉地表达出词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驰骋疆场、杀敌报国、为国效力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情怀。【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戴着华美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过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倾城百姓相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我痛饮美酒,胸襟开阔,胆气豪壮。(虽然)鬓角稍白,(但)这又有何妨!朝廷什么时候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召我奔赴战场)呢?我终将使尽力气拉开雕弓,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2分)2.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2分)3.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2分)4.(统编课后习题)《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它们与贯穿全词的“狂”有什么关联?(2分)第12首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强化了哀的程度。炼字:“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出诗人感情的激荡变化,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表现手法:象征。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交代诗人惆怅的原因,蕴含无限的悲慨。这两句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诗人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的愁苦。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修辞: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内容理解:由七言转为三言,这四句节奏短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修辞:用典,诗人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要像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炼字:“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表达出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情感:诗人在沉郁中奋起,坚定“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突出表现诗人渴望冲破阻力、施展才华及不断追求的乐观积极心态。【主旨】这首诗情感大起大落,但基调豪迈乐观,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放下酒杯扔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过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想要登上太行山,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遥想当年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受任前做梦,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啊,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相信总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起高高的云帆横渡沧海。1.欢乐的宴饮中诗人为什么忽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2分)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2分)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4.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请你结合对《行路难(其一)》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分析李白的豪放情怀。(2分)第13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北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炼字:“新”“旧”对比,表达了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怅惘情思。“几时回”三字,折射出一种企盼其返、却又知其难返的心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修辞:前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寓言一切美好事物必然要消逝,无法被阻止,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炼字:“独”字突出形影相吊,准确而传神地总结了全词孤独寂寞的情调。“徘徊”为动作描写,强调了词人伤春惜时的惆怅情绪。【主旨】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流逝、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译文】唱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能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中铺满落花的小路上,(我)独自徘徊。1.这首词多处运用到对比的写作手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被誉为“千古奇偶”。请从对偶的角度,简析其妙处。(2分)3.结尾句“小园香径独徘徊”言尽而意无穷,请简要赏析。(2分)4.分析“新词”“燕归来”“香径”等词语对主旨表达的作用。(2分)第14首满江红(小住京华)清·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炼字:“又”字体现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修辞、情感:后两句词人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修辞:第一句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说明词人终于冲破家庭牢笼。情感:第二句表明了词人在浙江时过着貌似贵妇般的生活,实则苦闷彷徨的生活状态。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情感:这三句写词人虽然过着贵妇生活,但对这样的生活并不留恋,反而加以蔑视。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情感:“身与心”“列与烈”,这两句运用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表现出了词人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修辞:用典,“青衫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指眼泪打湿了衣服。情感:在大千世界中,何处去找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一点,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时的思想状况。【主旨】这首词写于词人赴日留学前一年,反映了词人从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解脱,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表现了词人的开阔胸怀。【译文】我在京城小住了些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却不知,我很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却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人世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想到这里,眼泪沾湿了我的衣襟。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2.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2分)3.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全词内容加以分析。(2分)第15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炼字:“舞”字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既出色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也传神地写出了词人魂魄的昂扬飞动。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炼字:“归”字在无形中缩短了仙凡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就好像词人本是仙子降凡,只是由于不堪人世污浊,才重返纯洁的天庭仙界。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情感:“路长嗟日暮”化用《离骚》的诗意,“路长”谓人生之路漫长修远,“日暮”指夕阳西下,喻人至暮年,表现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以及空有才华却遭不幸的痛苦经历。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修辞:用典。“九万里风鹏正举”则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情感:词人以述梦的特殊方式,凸显心中之块垒,同时表明了自己的理想抱负。【主旨】这首词剪裁巧妙,典故信手拈来,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意境雄奇,气势恢宏。词人借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译文】水天相接,晨雾蒙蒙如波涛翻滚的云,银河流转,千帆如梭逐浪飘荡。梦魂仿佛回到天帝居住的地点,天帝传话好意相邀,情意恳切地问我归宿何处。我回答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可现在已到了黄昏,我徒有学诗的出众才华,却毫无用处。(我要)像大鹏那样乘风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如飞蓬般轻快的船,送到海上的三座仙山上去吧!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星河欲转千帆舞”中的“舞”字。(2分)2.“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两句一问一答,包含了哪两层意思?(2分)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分)4.(统编课后习题改编)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2分)第三类咏史怀古第16首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表现手法:借物起兴,诗人表面叙事,实则是以这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暗含岁月流逝和物是人非之感,为后两句的议论做铺垫。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修辞:化用典故,诗人并没有从正面写赤壁之战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而是借“二乔”的命运暗示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非常含蓄,同时也表露出历史中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借史实以吐心中抑郁不平之气。情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表达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主旨】诗人咏史怀古,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的命运暗示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委婉地表现出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译文】沉埋在沙中被折断的战戟还没有被(完全)销蚀,我把它拿出来打磨洗净,辨认出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物。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行了个方便,(那么)大乔和小乔就会被曹操困在铜雀台中(据为己有)了。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2分)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2分)4.(统编课后习题改编)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2分)第17首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修辞:“烟”“月”“水”“沙”四者,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月下河边朦胧、冷寂的画面。次句点题,承上启下。“夜泊秦淮”为上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典型意义。画面描述:轻薄的烟雾和朦胧的月色笼罩着冰冷的河水以及水边的沙滩,一幅朦胧、冷清的河边夜景跃然纸上。炼字: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迷蒙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现手法:借古讽今。这两句诗看似在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炼字:“犹”字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正在重蹈覆辙,走向亡国之路的情形,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主旨】全诗情景交融,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前事的深刻思考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译文】浩渺的寒江上弥漫着朦胧的水雾,明月的清辉洒在白色的沙渚上,夜晚时,将小舟停泊在秦淮河畔的酒家附近。金陵歌女哪里知道亡国的哀愁,依然隔江吟唱着《玉树后庭花》。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的妙处。(2分)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3.“曲笔”指写作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即作者由于某种原因不便道出本意,便用委婉的语言,使读者通过思索领会其言外之意。请从该角度分析本诗尾联所表达的情感。(2分)第18首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情感:诗人在接连遭受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时,向前望,望不见古代的贤君;往后看,看不到当今的英主。这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之绵长。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情跃然纸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炼字:“念”字表现诗人总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将个人与无边宇宙对比,衬托出诗人的孤单渺小,凸显苍茫孤独之感;“独”字既承上启下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主旨】全诗通过描写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慷慨悲凉的调子,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刻画了出来,深刻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情感。诗人融理入情,还表达了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译文】往前望,望不见古代的贤君;往后看,看不到当今的明主。想到广阔天地的无穷无尽,我不禁黯然悲伤,眼泪纵横!1.诗中的“古人”和“来者”指的是谁?诗人为何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2分)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2分)3.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时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4.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并无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2分)第19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内容理解: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所争之地,表现了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自然引出下文的感慨。修辞、炼字:前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聚”字写出重重山峦包围着的潼关,突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怒”字则写出了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炼字:“踌躇”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作者驻马潼关、思绪万千、徘徊不前的情态,由眼前衰败之象,追忆当年长安繁华之景,抒发出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伤心”二字不仅是对故都长安今非昔比的感慨,也是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情感: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通过议论的方式,揭示封建统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关怀。【主旨】通过写景与想象,勾勒出王朝兴亡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伤感之情和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译文】山峰像从四面八方集聚在一起,黄河的波涛发怒似的汹涌着,潼关外有华山,内有黄河,地势险要,是东西交通的必经之路。遥望古都长安,我思绪万千,心潮起伏。从秦汉宫殿遗址经过,引发了我无限的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代王朝兴盛,百姓受苦;一代王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1.请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和“怒”字。(2分)2.请发挥想象,描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呈现的画面。(2分)3.“望西都,意踌躇”中的“踌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4.阅读全诗,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2分)第20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结构:词人站在北固楼上极目远眺,不禁兴起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炼字:“悠悠”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情感:首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表达了词人望不见中原的惆怅之情。末句借用杜甫《登高》中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词人将自己的愁思和感慨比作长流不息的江水,表达了望不见中原的惆怅。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情感:“年少”指孙权,词人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反衬出南宋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修辞: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用曹操的话,强调孙权的雄才大略,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也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时代呼声。【主旨】通过对三国时期孙权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孙权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地区呢?在北固楼上,放眼望去,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千百年来,这里不知经历了多少兴盛与衰亡?往事悠悠。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他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会说:“生子应当如同孙仲谋一样。”

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中的“悠悠”一词有何含义?(2分)2.“年少万兜鍪”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3.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4.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志士。请你结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解读辛弃疾的爱国情怀。(4分)第四类边塞征战第21首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内容理解:叙事。“单车”是说随从少,轻车简从,仪节规格不高。“欲问边”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慰问边关守军。“属国”借指诗人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实际诗人并不需要经过居延,这样写,也是为了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境。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修辞:以“征蓬”“归雁”自比,“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是反衬。雁北归旧巢,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炼字:“出”“入”描绘动态景物,与颈联“直”“圆”描绘静态景物相结合,使画面富有变化,意境深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炼字:

“大”写出了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了孤烟高高直立的特点;“长”表现出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圆”表现出落日之低之大。情感:这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情感:诗人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流露出对都护的赞扬,也表现出诗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心。修辞:“燕然”为用典,不是实指燕然山,而是代指前线,暗示前方取得了胜利。【主旨】全诗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生发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译文】(我独自)轻车简从去慰问边关守军,途经的属国已过居延。(我)像飘飞的蓬草飘出了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大雁飞入了胡人的地方。茫茫的大漠中一柱烽烟笔直地升上天空,黄河边上落日又大又圆。走到萧关恰好遇见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他告诉我统帅正在前线指挥督战。1.“征蓬”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既写景又言事,请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2分)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2分)4.(统编课后习题)《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4分)第22首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炼字:一个“压”字,形象地表现出敌军的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也衬托出将士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修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做铺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内容理解:援军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表现了将士们虽面对重重困难,但是毫不气馁的精神面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修辞:运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之士的典故。“提携玉龙”是“提着宝剑”的意思,表现了将士们为国捐躯的决心,点明了诗作的主旨。【主旨】全诗用夸张的手法,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译文】敌军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鳞片般闪闪发光。秋色里,号角声中将士们冲锋陷阵,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援军半卷着红旗悄悄靠近易水,夜寒霜重,连进攻的战鼓也郁闷低沉,擂不响。为了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视,(将士们)手携宝剑,视死如归。1.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任选角度进行赏析。(2分)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中的“满”和“凝”字妙在何处。(2分)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燕昭王筑台置金、招贤纳才”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分)5.(统编课后习题)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2分)第23首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修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主人公中途一直未能回来。炼字: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表现手法:后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选取了象征死亡的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的离去。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表现手法:近景描写,运用白描手法,描写出一幅家中无人、庭院芜杂的荒凉破败的画面。内容理解: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的情景;只摄取了中庭、井边随意生长的谷物和葵菜两个“镜头”,从侧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以至物是人非,揭露了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情感:用野谷和野葵做饭,再次表明家园荒芜,没有粮食,“不知饴阿谁”,表现了主人公的孤苦伶仃。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表现手法: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主旨】本诗借一个老兵从军回家后的见闻,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控诉,反映了百姓在战乱社会中的痛苦。【译文】(我)刚满十五岁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上碰到一个乡里的人,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他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我)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周围环绕着野生的葵菜。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我)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2分)2.“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3分)3.全诗通过写老兵回家后所见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主题?(2分)第24首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炼字:“秋”字点明季节,“异”字统领全篇,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不同。“无留意”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更是发自戍边将士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两句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边地的荒凉。修辞:用典(衡阳回雁峰),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词人家乡吴地截然不同。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表现手法: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傍晚时分,四面传来边境特有的声响,与军中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营造了浓厚悲凉的气氛。“千嶂里”点明孤城地处崇山峻岭之中,“长烟落日孤城闭”表面写夕阳西下孤城紧闭之景,实写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崇山之中孤城紧闭,充满肃杀之气,为下片抒情埋下伏笔。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修辞:化用典故(勒石燕然),表明战争未胜,军事不利,归乡无从谈起。情感:正面揭示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表现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感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现手法:“羌管悠悠霜满地”是“长烟落日”的延续,“羌管”发出凄切之声,大地上铺满秋色,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加重征人的愁思。修辞、情感:最后一句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悲怆地表达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主旨】这首词上片写塞外秋景,景中有情;下片抒发边关将士的愁情。词人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译文】西北边疆秋天的风光和内地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没有一点儿停留之意。军中号角声响起,四面边声随之而起,重峦叠嶂,夕阳西下,雾霭沉沉,一座孤零零的城,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惜未建战功,归家无期。悠扬的羌笛吹响,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须发都变白了,出征的士兵久戍边塞,流下了伤心的眼泪。1.(统编课后习题改编)《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现的画面。(2分)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用到东汉窦宪“勒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人们怎样的共同心理?(2分)3.请结合全文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2分)4.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第25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内容理解:用酒醉之中“挑灯看剑”的动作神态,表现词人杀敌报国的迫切愿望。“梦回”点明词人旧梦重温,“吹角连营”表现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描绘了一幅词人曾经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修辞:“八百里”运用典故,写出战前的给养准备;“五十弦”与“吹角连营”相呼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炼字:“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衬托出军容的威严和气氛的肃穆。“秋”字点明了季节,烘托出征前肃杀的气氛,隐含词人仍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点兵”表明战争即将开始。画面描述:秋天在沙场上阅兵,人山人海,沙场上响着震天动地的军号、军令声,气势磅礴。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刻画了一个杀敌报国、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情感:“天下事”指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表现了词人渴望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美好愿望,也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炼字:“可怜”指可惜,词人笔锋陡转,使感情一落千丈,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能追忆,另一方面说明了词人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理想难以实现,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主旨】词人追忆年轻时雄壮豪迈的军旅生活和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发了杀敌立功、统一祖国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抒写因赋闲和年老而壮志难酬的悲壮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激励和慰勉之情。【译文】在迷离恍惚的醉态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驻扎在一起的众多军营,军营中都接连响起号角声。将军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享用,乐队在用乐器演奏悲壮粗犷的军乐,这是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时的情景。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业,取得生前死后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自己白发已生!1.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2.请赏析“醉里挑灯看剑”一句。(2分)3.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1分)4.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5.(统编课后习题)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解。(3分)第五类羁旅思乡第26首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修辞:运用对偶,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点明远离故乡,暗含诗人旅途奔波以及漂泊羁旅之情,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炼字:“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有悬空的态势;“阔”是“潮平”的结果,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悬”指笔直高挂的样子,写出了海上孤帆行船的景象,突出了大景中的小景。修辞: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写一幅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出来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炼字和修辞:

“生”“入”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哲理:这两句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修辞: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诗人于自问自答中用“归雁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作用:这两句紧承前三联,呼应首联,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主旨】诗人描写了冬末春初时自己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译文】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北固山)前,所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航行。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船行江中,)顺风行船,船帆直直高挂。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寄出去的家书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1.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景交融,诗中主要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2分)2.(统编课后习题)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2分)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阔”和“悬”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2分)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5.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第27首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画面描写: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而去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的抒发做了铺垫。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炼字:“不复返”包含了生不逢时、岁月不待的无尽感伤。“白云”寄托着诗人对世事难料的感叹。“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而“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催生乡愁。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表现手法: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万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中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也清晰可见,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做铺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炼字:以“愁”字收篇,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使诗意重归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主旨】本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译文】昔日的仙人已经驾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飞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飘飘荡荡的白云。晴日里的汉阳原野上的树木分明,鹦鹉洲上草木茂盛。天色已晚,眺望远方,哪里是(我的)故乡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的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忧愁。1.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呈现的画面。(2分)2.“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4分)3.请品析最后一句中“愁”字的表达效果。(2分)4.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5.(统编课后习题)《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第28首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修辞:设问点题,视角独特。两个“期”的一问一答,将对“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中,思念的急切与愁苦之情尽显。炼字:“涨”字富有动态感,既写巴山之水灌注秋池的夜雨景象,也将诗人的愁思注入其中。“秋”字点明季节,是诗人羁旅情绪的写照,营造气氛,烘托心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现手法:“巴山夜雨”不是眼前实景,而是对未来相聚时情形的设想,用反衬的手法来表现孤寂的心情。“何当”紧扣“未有期”,将思归的急切展现得更有力。“却话”意为回溯追想,即以想象中的场景来凸显今日的相思之苦,构思奇巧。画面描述:几年后,诗人和妻子(朋友)终于重逢,在西窗前秉烛夜谈,一边剪着烛花,一边回忆当年在巴山雨夜的所见所感,倾诉浓浓的思念之情。情感:表达了诗人急切想和妻子(朋友)团聚的思想感情。【主旨】这首诗通过对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既描写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的寂寥之苦,又想象来日相聚之时的幸福欢乐,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团聚的期盼之情。【译文】你问我归去的时间,(我)归期尚未确定,巴山连夜暴雨,涨满了水池。何时(我们)才能在西窗下共剪烛花,再追说今夜我在巴山夜雨时对你的思念。1.请对“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用法作简要赏析。(2分)2.两个“期”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3.本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2分)4.三、四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2分)第29首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内容理解:前两句用12个字勾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图,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表现手法:寓情于景。运用白描手法,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后面的“夕阳”等景物呈现在读者面前,将“断肠人”凄苦的情感寓于具体可感之物中。静景和动景相映衬。处于动态的“流水”和处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环境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衬,道路更显苍凉,“小桥流水人家”与“游子”相映衬,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情感:“夕阳西下”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渲染悲凉气氛,为末句写“断肠人”做铺垫。“断肠”二字为全曲之“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主旨】这首散曲前四句运用白描手法,用十种景物、四个镜头勾勒出一幅清冷凄绝的深秋晚景图,作者寓情于景,抒发了一个飘零异地的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译文】秋风中,枯藤缠绕着老树,黄昏时,乌鸦将要回巢,飞往光秃秃的树枝。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正迎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还漂泊在远离家乡的地方。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2分)2.“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2分)3.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2分)4.这首散曲运用了什么写法?渲染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3分)第30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修辞:开篇设问,显示了词人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和对明月的向往之情。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炼字:“恐”字把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弄”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到舞姿的美妙。从“我欲”到“又恐”的心理转折中,展示词人情感的波澜起伏。词人最终从幻觉回到现实,“起舞”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炼字:“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暗示了词人的忧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哲理、情感:前两句蕴含哲理,表明人生不会完美,要有豁达的胸襟。“此事”表面指“人和月圆”,实际指词人对当时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患及对团圆的向往。“婵娟”指月亮,“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主旨】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的欢乐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以及无限热爱之情。【译文】明月什么时候才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恐怕身在美玉砌成的楼宇中,受不了那缥缈高空的寒冷。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我。(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才圆呢?人有悲伤、欢乐、离别、团聚,月有阴晦、明亮、合圆、亏缺,这种事自古以来便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1.这首词中的小序是什么意思?作用是什么?(2分)2.请从炼字角度说说“又恐琼楼玉宇”中的“恐”字妙在何处。(2分)3.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2分)第六类赠友送别第31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修辞、炼字:写景起兴,对仗工整,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去向。“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不但营造出开阔的意境,而且奠定了全诗豪壮的情感基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情感: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这两句于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阔大的胸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感:千古名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一改以往送别诗低沉、伤感的基调,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与友人真挚深厚的友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的哲理。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情感:曲折地表现双方的惜别之情,“歧路”照应送别之意,以豪迈之语相送,诗人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伤心落泪,要心胸开阔,坦然面对分离。【主旨】诗人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译文】三秦辅卫着长安,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要说离别的心情(我跟您是相同的),因为我们的命运是如此相似,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心朋友,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也像是近邻一样。所以不必在离别的岔路口,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一样挥泪告别。1.请品析首联两个动词的表达效果。(2分)2.首联中的“五津”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