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江苏版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
第四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高频考点
考点一辽宋夏金元的政治统治和军事
限时:35分钟,正答率:—/13o
基础
1.(2016江苏单科,4,3分)“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
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答案A
2.(2019课标m,26,4分)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
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答案A
3.(2022泰兴一中月考,8)蒙古灭金战争结束后,窝阔台汗在中原和中亚建立了牢固的统治。1235-
1241年,窝阔台汗遣拔都等诸王率军征服伏尔加河以西诸国。与此有关的是,蒙古()
A.征服今俄罗斯地区
B.灭掉花剌子模国
C.攻占巴格达
D.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答案A
重难
4.(2022全国乙,26,4分)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
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
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
答案A
5.(2022江苏精创预测卷,4)北宋的军队主要分为禁兵(禁军)、厢兵、乡兵及边境上的藩兵,其中禁军
担任''守京师、备征戍”的任务。宋太祖时禁军人数只有20万不到,到宋仁宗时期禁军员额高达80
多万,增长速度远超其他兵种。这一现象()
A.改变了守内虚外的国策
B.导致了官僚队伍的膨胀
C.埋下了边疆危机的隐患
D.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力量
答案C
6.(2022海门中学期末,4)《泰和律》是金朝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律。它以《唐律疏议》作为蓝本,并
采用《宋刑统》的疏议加以诠释,改变了金朝建立以来礼乐刑政杂乱无章的局面,废除了滥用刑法的做
法,直至元朝初年仍然被蒙古统治者使用。《泰和律》的制定()
A.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
B.成为此后历代王朝法律蓝本
C.反映了金朝法制的汉化
D.是中国古代礼法结合的开端
答案C
7.(2022泰州中学期中,4)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同约的人们''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
食”,“遇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乡人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对
该时期乡约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加强基层治理的举措
B.有利于完善基层社会民主
C.民间自治体现了契约精神
D.政府推行宽松的文化政策
答案c
8.(2022盐城期末,4)《宋史•舆服志》记载,只有官员的房舍才能称为“宅”,“庶民曰家"。另外还
规定了:“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棋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仍不得四铺飞檐。庶人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
而己。”这些规定旨在()
A.增强百姓的家族意识
B.强化民众的节俭观念
C.推进理学的基层渗透
D.规范社会的等级秩序
答案D
9.(2022南通期末,3)南宋嘉定十五年龚盖卿说:“本朝科举之法最为严密,将试而委官,已试而锁院。
虑考官之容私也,胡(故)立糊名、誉录之法;虑士子之饰欺也,故立代笔、传义之法。三百年间,名卿才
士皆此涂出。”这说明宋代科举制度()
A.考试过程最为严密
B.具备有效的运行机制
C.实现社会公正公平
D.杜绝了考场舞弊现象
答案B
10.(2022南通期中,6)南宋年间一出典人想在土地典出多年后以原价赎回,而求赎时货币已大为贬值,
典主不同意,因而成讼。当时法定必须采用纸币交易,法官胡颍判曰:“徇人情而违法意,不可也;守法
意而拂人情,亦不可也。”于是判决出典人以出典时的铜钱回赎。上述材料反映了()
A.法律判决随意性强B.司法实践情法兼顾
C.道德观念左右执法D.法制建设渐趋完善
答案B
11.(2018天津文综,2,4分)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
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
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答案A
综合
12.(2022连云港期中,4)下表为不同时期的人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m匕宋〕刘挚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大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忠肃集》
〔南宋〕罗大经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鹤林玉露》
〔晚清〕梁启超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王安石传》
A.《忠肃集》是北宋人撰写,作者的评价权威公正
B.《鹤林玉露》属于文学作品,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C.《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其评价全面客观
D.对事件的评价往往具有主观色彩并打上时代烙印
答案D
13.(2021江苏单科,19A,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治以前,受朱子学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新法。明治时期,日本对王安石的关注
提升。有人认为,当时日本国势与赵家相类,外患不在辽夏之下。后来,随着国家主义思潮膨胀,思想界
对王安石的评价发生根本变化,赞扬其辅佐神宗,务在富国强兵。有人将宋神宗比拟为振兴王权、宣扬
国威的路易十四,将王安石比作法国重商主义的典范柯尔贝尔。更有留学西欧的学者引王安石为知己,
认为其经济政策一改中国传统的退守主义,变为扩展财源的积极主义;取市易、青苗、均输等干涉主义
手段,使国家握有利权;义取之以道,兴实利与人民,令国民不被其害。破空前古,正与当时泰西经济观
念相同。——摘编自张呈忠《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
王安石变法研究》等
(1)据材料概括说明明治时期日本思想家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认识产生的原因。(5分)
答案(1)认识:由批评到赞同,认识逐渐多元化;赞扬王安石变法有利于富国强兵;肯定王安石的经济
政策,认为其与近代经济理念相同。
(2)明治前后,日本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国家主义思想影响;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考点二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限时:30分钟,正答率:—/llo
基础
1.(2022山东,3,3分)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
江苏金坛周墙墓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衡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
织品、浙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凄墓纺织品60余件
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A.海上丝路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答案B
2.(2020浙江1月选考,5,2分)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
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
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答案B
3.(2019江苏单科,4,3分)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
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答案D
4.(2022天一中学期末,6)宋代的商品包装上出现了带有广告形式的文字和商标图形,有的还留有特殊
墨色印记,标明店址,以免顾客在购买时上当,如出土的宋代磁州窑的瓷器就有书写“赵家美酒飘香”
的酒坛和“长生不老”的药瓶。广告在宋代获得发展主要是因为()
A.富商大贾操纵包装行业B.商业发展,市场竞争激烈
C.防止假冒产品,维护信誉D.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答案B
5.(2021广东,4,3分)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
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答案B
重难
6.(2021全国乙,26,4分)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
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
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答案C
7.(2022如皋中学第一次阶段考试,7)按照宋朝的户籍制度,客户直接编入户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
并承担某些国家赋役,而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地主与客户的关系主要是土地租佃关系,还有部分雇
佣关系。在土地租佃关系下,佃户(即客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必承担其他方面的义务,
地主也无权再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由此可知当时()
A.土地租佃关系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B.户籍制度把客户进一步固着在土地上
C.客户的人身自由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
D.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农村已经产生
答案C
8.(2020山东,4,3分)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
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答案C
9.(2018海南单科,4,2分)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
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答案D
10.(2022扬州中学开学检测,4)宋元之际的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指出:“旧制,虽有市舶司,
多州郡兼领;元丰(宋神宗年号)中,始令转运司兼提举,而州郡不复预矣;后专置提举,而转运亦不复预
矣。”上述变化反映出宋朝()
A.加强对州郡的控制B.严格控制对外贸易
C.重视海外贸易收入D.进行财税制度改革
答案C
综合
11.(2021天津,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这种耕作方
式要求收麦与插秧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平原地区稻麦复种规模大于
山区。南宋时,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
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提高。
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密度简表
地区主要地形平均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苏州、沏州、常州、秀州平原104
温州、台州丘陵55
歙州、睦州山区30
一摘编自《中国通史》等
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宋代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
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参考示例:宋代农业耕作制度的进步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宋代耕作制度出现重大变革,出现复种制,最为常见的是稻麦复种制。这种复种制由北方向江南传播,
到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的稻麦复种制已经趋于成熟。稻麦复种制的推广不仅使长江中下游地区一些无
法种植水稻的旱地被充分利用,增加了土地利用率,而且还改变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使
原来比较单一的水田农业向水旱兼营、稻麦兼济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从越南传入的优良品种占城
稻,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南方水稻的产量,也进一步促进了稻麦复种制的发展。随着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
江南地区人口迅速增长,这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劳动力,这一切都使得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
中国的经济重心也逐渐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综上所述,农业耕作制度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考点三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限时:30分钟,正答率:—/10o
基础
1.(2022海南,4,3分)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
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
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表现在()
A.疆域拓展B.民户管理
C.文化认同D.政权认同
答案C
2.(2019上海,5,2分)要研究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最值得寻访的城市是()
A.西安B.开封C.泉州D.天津
答案C
3.(2021浙江6月选考,6,2分)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
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
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
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
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
答案D
4.(2019海南单科,3,2分)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瓷器B.茶叶
C.棉布D.白银
答案A
重难
5.(2022苏州八校联盟联考二,4)宋朝时中外贸易发达,给予外商众多优惠待遇。泉州、广州等地都设
有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蕃坊”。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
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材料重在说明宋朝()
A.人才选拔途径多元化
B.外贸是重要的财政来源
C.商贸环境的相对宽松
D.尊重外商风俗文化传统
答案D
6.(2022全国甲,26,4分)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
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
朝()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答案A
7.(2022金陵中学阶段检测一,10)忽必烈遇到重大国事,一般都会向中原地区的儒者寻求意见。元代统
治者虽然将中原人群和原南宋统治地区人士都规划为三、四等人种,但依旧给儒士参政议政的机会,且
极力推崇“三纲五常”。据此可知,元代()
A.沿袭辽、金的文化政策
B.统治者主动改变民族政策
C.儒学正统地位较为稳固
D.程朱理学开始得到官方推崇
答案C
8.(2022南通期末,2)汉唐时期,对内陆边疆地区主要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管理的。元朝在边疆地区
先后设置辽阳、云南、甘肃、岭北等行省,边疆地区很多部落和地方首领直接隶属于行省,“皆赋役之,
比于内地”。这一变化()
A.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践行了民族平等的政治理念
C.强化了元朝君主专制统治
D.推动边疆与内地管理一体化
答案D
9.(2022南京、盐城一模,4)元代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大都依次为路、府、州、县,但边疆行省则有所
不同。下图为云南行省管理层级结构示意图。该图表明元朝的行省制度()
云南,大理金齿等处宣—大理路军民总管
行省慰司都元帅府
—蒙怜路军民府
_金齿等处宣抚
司——柔远路
——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
—乌撒乌蒙宣慰司
A.完善了少数民族地区郡县设置
B.具有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特点
C.扩大了地方行省的民政事务权
D.运用犬牙相入原则以节制边疆
答案B
综合
10.(2015上海单科,39,14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从广义上讲并非只是丝绸贸易的通道,而是指中西方之间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
的交流通道。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家,在研究“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如下问题,该如何解决?
______[问题一)_____________【解决一)______
关于丝绸之路的开通,
学界说法不一第一若你支持第二种观点,
种观点认为张骞出使i应选择以下哪些史料
=作为证据?理由是什
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第二种观点认为早在么?(4分)
汉代之前就已经有了
丝绸之路一
初
乂A
史料B史料C史料D
天
穆
{子
新闻报道
献
传>
出
该
文
战2003年,考古
国
士工作者在清理
记
于
找
墓秦始皇兵马俑
三
,新疆阿尔
千
了
约馆前的一处砖
周泰巴泽雷
年
穆
前瓦窑址时,发
游克墓出土
王
西现了百余具骨
会
王的丝织品东罗马金
西
见骸DNA检测
母币,发现
事(约公元前
故
的显示,在提取
,5世纪)于西安何
周
有
并
穆的15个骨骸样
家村唐代
送
王
西
给本中,有一个
陶雄
母
王
锦
“属于比较典型
百
偶
纽
纯的“欧亚西部
的
录
记
尸T类群个体”o
恫题一)
海上丝绸之路自宋代以后日益繁荣,陶
瓷是中国经海路外销的大宗商品时至
今日,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发现了中国的
陶瓷,这些陶瓷又是怎样运往各地的呢?
________(解宗三)
在下图所示的实物中,为进一步弄清海上丝绸
哪一类最有助于还原之路的来龙去脉,除文
海上丝绸之路的具体献外,还需填补哪些考
情况?为什么?(4分)支好据上的缺环?(3分)
遗址发掘出从唐至清尔瓦出土大出土一百多万片
不同种类的陶瓷片量中国瓷器中国瓷片
答案解决一
水平1:具有时序感,懂得运用两重证据法。
•史料A、B、D,因为三则史料在时间上与第二种观点一致,且文献和考古成果可以相互印证。
水平2:具有时序感,并且能判断不同史料的权威性。
•史料B和D,因为时间上与第二种观点一致,且两者皆为实物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水平3:具有时序感,但证据意识较差。
•史料A
•史料B
•史料D
其他答案:时序感混乱。
•史料C
•史料B和史料C
解决二
水平1:能根据具体问题,判断不同类型史料的真实性、权威性。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史料,作为直接实物史料的沉船是最有效的证据。因为古沉船的踪迹能说明从出
发到终点的沿途路线,形成一定的证据链,船上的考古发现又能和沙捞越等地出土的中国瓷器、瓷片互
相印证。
水平2:回答条理不够清晰。
沉船,船上的瓷器,沿途航行路线。
其他答案。
解决三
水平1:能阅读地图,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证据链问题。
•为了填补缺失的证据链,应该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线路继续寻找古沉船。
•为了填补缺失的证据链,应该在马六甲海峡、非洲东海岸等沿海地区继续寻找古沉船。
水平2:回答较笼统。
•搜集更多的考古材料。
其他答案。
结论
水平1:能根据情景,进行多维度的解释。
•丝绸之路的长期延续需要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的合力支撑。中外商人通过商品贸易获取财富是其
中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社会的政治、宗教、生活方式、物种等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丝绸之路的
延续。
水平2:能根据情景,从一个维度进行解释。
其他答案。
考点四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限时:40分钟,正答率:/130
基础
1.(2020江苏单科,4,3分)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颠、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
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
答案B
2.(2019课标II,26,4分)程颍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
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答案B
3.(2022湖南,4,3分)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
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
A.艺术水准下降B.绘画题材集中
C.画家地位不高D.世俗文化兴盛
答案D
4.(2021浙江1月,6,2分)我国古代一部著作有《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部分,书末附
有《活字印书法》,系统记录木活字印刷的新成就。后人盛赞此书:“文章尔雅,绘画亦皆工致。”此
书作者是()
A.王祯B.沈括C.毕昇D.葛洪
答案A
5.(2022如皋中学期末,3)辽、夏、金和蒙古都创制了本民族文字,西夏国王命人仿汉字楷书创制了西
夏文;元朝八思巴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些文
字的创造()
A.消除了民族间矛盾
B.统一了各族语言
C.实现了汉语拼音化
D.有利于民族交融
答案D
重难
6.(2022广东,4,3分)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靓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
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靓、张载主张()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
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
答案C
7.(2022苏北四市期末,4)北宋官修的《新唐书》对武将李靖的评价略其武功,褒其文德,重点描绘李靖
参加朝议“恂恂(恭谨温顺)似不能言,以沈厚称”,其他武将如李大亮、刘仁轨等也有相似内容。这种
做法意在()
A.秉持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
B.推崇重文抑武的治国理念
C.树立忠君勇猛的武将形象
D.彰显秉笔直书的史学精神
答案B
8.(2020天津,2,3分)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
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
定《木兰诗》()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
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答案C
9.(2022金陵中学阶段检测一,9)辽宋夏金时期,各少数民族都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见下图)。这些文
字体现了()
敢
敢
依
为
能
就
板
女
乐
二
氐
二
个―m
・
傲
戮
旗
毓
藏戚
赞
<.乐
小E&
中
金
人
虎
春,
激
C靛
K帮
部
女
工»M3
关5K
拜
施
蹄
盛
混
砒
卓
主
反
般
布
犬
杰
丈
强
兹
藕
报
旅
本
笳
王
上
而
东*Jt
llu斑
,礼
・
干
熬
斑
翡
我
甘
巾
西
游
开
秋a
・
又
T器
效
那
崩
支
胜
知
*满
福
M余
Tn长
薇
般
商
:
麻
施
瓢
-庙
•.•籁
文
文
字
唳
契丹文字真
A.民族文字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
B.宋朝实施了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
C.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相互借鉴吸收
D.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答案D
10.(2022南通期末,3)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古代指南仪器运用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下列解释最为合
理的是()
记述出处
“是夜,洋中不可住,维视星斗前迈,若晦其,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北宋《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风雨晦其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南宋《梦粱录》
元代官修
“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
《经世大典》
A.指南针兼具预测天气和航海导航功能
B.宋元时期海上导航仍以观测天象为主
C.指南针成为元代海上导航的主要手段
D.宋代海外贸易发展推动指南仪器改进
答案C
H.(2018江苏单科,4,3分)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
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答案A
综合
12.(2015江苏单科,21,6分)(节选)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
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
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
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
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一—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
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
“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
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麦《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4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2分)
答案(2)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o
(3)特质:延绵不断(尊重传统);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13.(2022湖南,22,10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医者多治儒学,即便不属儒家,亦受儒学影响,《宋会要辑稿•崇儒》中即有儒医的记载。
钱乙(约1032—1113),山东郛城人,北宋儒医的杰出代表。他三岁丧母,因父亲常年在外行医,寄居
于姑母家,跟随姑父吕氏习医。他赡养父亲和姑父,直至终老,并以孝子礼安葬吕氏。他早年在民间行
医,以擅长儿科闻名;后出仕朝廷,官至太医丞。古代的小儿科历来被称为“哑科”,最为难治。他在数
十年的行医实践中,积累经验,精心总结小儿病诊治的规律,撰写了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该书
作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儿科专著,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创立了我国最早的
儿科病历,记载了小儿常见疾病诊治方法及120多首方剂。因贡献卓著,他被誉为“幼科鼻祖”。
一一据《宋史•钱乙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钱乙的医学成就。(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对钱乙的影响。(6分)
答案(1)成就:总结了小儿病诊治的规律;撰写了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儿
科病历;记录了小儿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和药方。(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给4分)
(2)践行儒学忠君思想;践行儒学仁孝观念;践行儒学格物致知理念;践行儒学经世致用理念。(每点2
分,答出其中3点给6分)
勿"匕勿步日
1.易错:孔子与朱熹“克己”概念理解(2017江苏单科,4,3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答案D
2.易错:北宋民营手工业(2018课标I,26,4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
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
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答案A
3.易错:土地制度与租佃关系(2016课标H,26,4分)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
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答案B
4.易错:宋代科举制的影响(2018课标m,25,4分)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宰相人数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答案B
5.易混: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2014江苏单科,3,3分)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
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
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
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答案C
题型模板
题型本质类选择题
题型特征:该题型题干一般呈现某一历史现象、事件等,设问要求回答其反映的本质结论。
备考策略:该题型的解题关键是要求学生能够透过历史表象深挖本质问题,常与唯物史观理论联系紧密。
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必须依靠辩证思维才能挖掘到。本质也经常和目的,特别是根
本目的有关。解决这类试题时,首先要深入理解材料信息,然后结合材料的时空信息等,分析所给选项
中哪项描述的是历史现象,哪项是本质问题。
典型题型
1.(2021全国甲,26,4分)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根认为,“婚姻结
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
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答案B
变式题型
2.(2021福建,4,3分)北宋中期以后乡村出现了受雇于富豪之家的代役人,顶替雇主到地方官府当差。
募役法实行后,这一类代役人大部分被国家认可,南宋时渐成常态。代役人现象的普及()
A.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B.加剧了乡村阶层对立
C.削弱了基层治理能力D.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
答案A
3.(2020海南,4,2分)《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
者,直至天明。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此景的出现,表明()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宽松环境利于商业繁荣
C.官营手工业的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
答案B
4.(2021海南,5,2分)元延祐元年(1314年)恢复开科取士,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大学》《论
语》《孟子》《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由此,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
间的制度化链接。此举意在()
A.尊重前朝传统文化信仰
B.争取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
C.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恢复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答案B
强化练习
5.(2019北京文综,14,4分)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
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
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答案C
6.(2020课标1,26,4分)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
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
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答案A
7.(2021湖南,5,3分)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
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
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
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答案D
情境应用
1.学术情境(2022徐州押题密卷二,3)宋太宗下诏:“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
送。”这打破了唐代“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的法律规定。南宋叶适提出“夫四民交致其用,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