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与环境研究_第1页
妇女与环境研究_第2页
妇女与环境研究_第3页
妇女与环境研究_第4页
妇女与环境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妇女与环境研究

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第24章中,各国政府承诺创造一个新的发展模式,使环境可持续能力同世代之内和世代之间的两性平等和公正相结合。在1995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上,这个模式被再次强调。’95世妇会通过的《行动纲领》指出,妇女往往起着领导作用或带头促进一种环境道德规范,但她们仍然处于各级关于自然资源和环境管理、养护、保护和恢复政策的制定与决策之外。因此《行动纲领》提出妇女与环境的三个战略目标:积极吸收妇女参与各级环境决策;将性别关切和观点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方案;在国家、区域和国际各级加强或建立机制,以评估发展和环境政策对妇女的影响。近十年来,中国在实现《行动纲领》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提出的妇女与环境规划目标的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就。本文拟对1995年以来的中国妇女与环境发展进行考察,梳理近十年来中国妇女在有关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分析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中国妇女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第一节背景一’95世妇会以前的妇女与环境中国有关环境保护的工作可以追溯到1973年,到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同年,国家对在环保工作中做出杰出贡献者给予表彰,其中,环境保护事业优秀领导者中有2名女性,占15%;全国环保先进工作者中有25名是女性,占9%。1992年,由国家科委、全国妇联和联合国经济社会发展部、联合国妇女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了“妇女在环境和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国际研讨会”,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对世界各国妇女参与环境与发展案例的分析,总结、交流经验,确定一批可实施的技术合作计划和项目,争取多渠道资助,以体现妇女在有关环境与发展的政策、计划和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中的作用,促进妇女在保护全球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在1994年环境日,国家环保局与全国妇联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中国妇女与环境会议”,同时表彰了100位在环境保护方面成绩突出的妇女,授予她们“妇女环保100佳”荣誉称号,[2]并发表了《中国妇女环境宣言》,表明妇女对环境保护的热切关注和参与意识。同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北京召开了“妇女与环境”研讨会,来自全国各环保领域的4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如何发挥妇女在保护环境方面的特殊作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这表明,在1994年,妇女在环保中的作用已获得了较多的关注和肯定。但就总体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专门针对妇女的环保教育和培训;在有关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决策中存在严重的男女不平等现象;在自然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上,机会和权力的性别平等问题也未获得关注等。二《北京行动纲领》中关于妇女与环境方面确定的战略目标与具体内容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3年世界人权会议、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都对妇女与环境议题予以重点关注。在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进一步把“妇女与环境”列为重点领域,许多论坛讨论了妇女与环境的关系,对如何发挥妇女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95世妇会上通过的《行动纲领》强调了妇女在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妇女对无害生态环境的经验及贡献必须成为二十一世纪议程上的中心组成部分。除非承认并支持妇女对环境管理的贡献,否则可持续发展就将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行动纲领》还指出,“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家庭的照顾者和教育者,妇女通过她们对目前和今世后代的生活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切,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三妇女与环境议题的凸显1995年是中国妇女与环境事业的转折点。在这一年,政府有关部门开始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议题,全国妇联开始把组织妇女参与环境保护作为自己的职责,而推动妇女环保运动的各种非政府组织也应运而生,一批专家、学者、环保主义者开始关注、探索“妇女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使妇女与环境议题凸显出来。从1995~2005年,妇女与环境议题成为中国的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妇女参与环保的活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第二节1995年以来妇女与环境方面的进展一政府的努力近10年来,中国政府在各个层面都充分肯定妇女在环保中的作用,积极推进妇女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为妇女参与环境管理和决策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努力消除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退化对妇女的影响。(一)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出台,为妇女参与环保活动奠定了基础近10年来,国家制定的有关环境的法律和法规为妇女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如前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环保工作始于1973年,在1980年获得发展,而到了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前所未有地把加强环境保护列入19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十大任务,并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在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6年,中国政府批准了《中国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并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至此,环境保护工作成为中国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1984年颁布的《水污染防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到2005年,中央政府颁布的有关环境的法律已达28部[3],涉及海洋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森林、矿产资源、土地管理、野生动物保护、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煤炭、乡镇企业环境污染防治、节约能源、大气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环境影响评价、草原、放射性污染防治、防沙治沙等方面,而各有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也发布了大量有关环境保护的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不同程度地突出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如《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1996年8月,《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五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这都为包括妇女在内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二)积极推进妇女参与各级环境决策近十年来,政府从支持妇女的具体环保行动发展为重视妇女环保决策权。在1992年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承诺,政府对妇女团体和妇女兴办的环保项目给予扶持;提出男女一齐发动,共同参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并特别确定了针对妇女的具体目标:增加妇女在环境和发展领域中决策管理人员的比例;促进妇女参与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在消费等领域推动妇女全面介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是中国政府制定的专门针对妇女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比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可以看出,随着人们对“妇女与环境”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妇女参与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权利得到提升。具体来看,1995~2000年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提出:大力向妇女宣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政府支持和鼓励妇女兴办“生态农业工程”、“三八绿色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生态建设活动,并给予积极扶持。而2001~2010年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提出:“发挥妇女在环境保护特别是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妇女参与环境保护及决策的程度”。这表明,在第二个《纲要》中,妇女在环境保护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有明显的扩展和提升,政府已从扶持妇女具体的环保行为转为赋予妇女参与环境决策的权力。就《纲要》这一内容的落实而言,政府认识到:“鉴于妇女在环保中的特殊优势和作用,应该进一步增加妇女在环境和发展领域中的决策管理人员比例,确保妇女有机会参与环境项目的决策、管理、设计和规划中,使她们真正平等地参与可持续发展”,[4]同时,要“在国家宏观政策和环境等发展规划中充分体现出妇女与环境的主要目标,提高妇女参与环境保护及决策的程度,为妇女参与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5]因此,近十年来,妇女越来越多地参与了各个层次的环境决策,走上环保机构领导岗位的妇女也逐步增多。现在,在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环保局的局级领导中,至少有一位女性;妇女也参与一些有关国家级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环境问题的讨论中。(三)保护和赋予农村妇女享有管理自然资源的权利近年来,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支持非政府组织的项目工作等途径,保护和赋予了农村妇女享有和管理自然资源的权利。1.以法律形式确保农村妇女的土地资源享有和管理权近十年中,中国出现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侵害的现象,尤其在那些土地资源贫乏的地区。对此,2001年5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切实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通知》,第一次比较完整、系统地阐述了政府有关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具体政策措施。在中央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妇女的土地权利开始受到重视。2003年3月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正式实施。该法对农村妇女的土地权利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其第六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是党和政府一贯坚持的男女平等立场在农村土地承包方面的体现。[6]2.大力支持“母亲水窖”工程多项国际法与许多国家的宪法均认为,获得足够的洁净水不仅仅是人类的需要,而且是一项最基本的人权。让妇女享受平等获得水资源的权利是改善妇女地位,消除妇女贫困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世界各国领导人在2000年签署的《千年发展目标》中有具体的内容;此后,在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脑大会上,各国也制定了相应的行动计划。中国妇女基金会对西部农村妇女生存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严重制约西部农村妇女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饮用水困难:在那里,人均可利用的水资源是全国的15.3%,是世界的3.7%。而西部的许多农村地区,担水是妇女的职责。由此,走几里,甚至十几里山路担水成为妇女日常生活中的一大重负。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中国妇女基金会以帮助西部农村妇女及家庭解决饮用水困难为切入点,直接面向社会筹资,设立为“大地之爱·母亲水窖”专项基金,开展修建“母亲水窖”或其他小型集水工程的项目工作。该项目的资助主体为中国西部农村干旱山区的贫困妇女,并惠及家庭。项目实施目标是:为促进西部农村贫困妇女发展,以公平、可持续的方式利用水资源,从2000年开始由点到面在以西部为主的15个省、区陆续实施。到2005年,这一项目的受益人口已达100万多。3.大力支持培养和提高农村妇女管理自然资源能力的项目近十年来,随着农业的女性化和妇女自我意识的提高,妇女在农村自然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开始关注培养和提高农村妇女管理自然资源的能力,并大力支持非政府组织或国际组织进行的相关项目。如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协助,贵州农业科学院于1995~2001年在贵州省长顺县凯佐乡开展了“中国贵州山区社区自然资源管理”项目。该项目强调当地社区农民是资源管理的主体,同时,也强调包括妇女在内的相关利益群体公平地控制和管理资源的权利。在今天的贵州农村,相对而言,妇女更依赖社区现有的自然资源以维持生计和谋求发展。因而,她们更关注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该项目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妇女能力的培养,提高她们在社区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主体能动性。该项目通过一些具体措施的实施,如协助村寨安装自来水设施、推广水稻早育种植技术和油菜小窝点播技术等来减轻妇女的生产和生活负担,提高妇女的实用技术能力,增加妇女及家庭的收入,进而使妇女认识到自己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并提高相关的管理能力。[7]再如,1992年,草海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处联合国际鹤类基金会,邀请国际渐进组织共同合作,把草海保护与社区发展相结合,给当地居民以资金和技术的帮助,促进经济增长和草海及其水面等自然资源的进一步有效保护。[8]2000年,以此为基础,管理处支持国际渐进组织在草海村实施“渐进项目”,有800多位妇女获得资助,参加了该项目的工作,发挥了妇女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中的主体作用。(四)有关部门开始关注环境因素给妇女带来的危害中国有关环境科学的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内容包括对环境污染的调查和检测,到现在,已扩展为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态破坏情况,如草地退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状况等进行检测,并通过发布调研成果,使公众了解各种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性。近几年,相关部门也比较注重调查家庭、工作场所和其他环境中的环境污染对妇女健康的危害,发现室内环境污染对妇女有较大的危害。如室内环境因素对妇女健康影响的调查表明,中国妇女患肺癌比例高的原因主要是厨房中的环境污染所致;而一项对北京市40~65岁主妇调查的结果也表明,妇女呼吸系统疾病出现率,燃煤户为50.4%,煤气户为40.0%,相对危险度为1.94。[9]生活环境对妇女健康的影响调查表明,各种化学品对污染性工业设施高度集中的城市地区和低收入地区的妇女健康威胁特别大,70%的乳腺癌与工业废气、汽车等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农用杀虫剂和化学药品等有关。职业因素,特别是几种有害职业因素对女职工的健康损害的调查表明,在制鞋、油漆、印染、印刷等行业使用的苯及其同系物会导致妇女月经异常,高血压综合症及合并贫血等病症的发病率增高,自然流产和早产的发生率增高,甚至导致婴儿发育异常。而类似的情况在玻璃、陶瓷、造纸、食品等行业中也同样存在。为此,政府努力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包括项目)来减少环境因素对妇女的危害。如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消除不利影响。清洁生产项目成效较大的是在造纸业中使用清洁技术,实施清洁生产,消除环境污染。1996年中国—加拿大清洁生产合作项目的其中之一,是将安徽造纸厂确定为纸浆和造纸示范项目厂。在实施清洁生产的两年半后,该厂COD(化学需氧量)、TSS(全部浮悬固体)的排放量、水和原材料的利用、煤炭的消耗、酸雨的形成、可产生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和烟雾的产生等都大大减少了。[10]再如为清洁农村家庭的生活,减少室内污染对妇女的危害,一些地方的科技部门发动科技人员,包括许多女科技人员承担了清洁沼气、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利用和研究、设计工作。通过沼气灶的建设,把牲畜粪便和有机废水进行废氧消化处理;用太阳能,风能发电等,消除了污染,净化了水源,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五)利用各种方式向妇女推广无害环境的技术目前,在国际社会,应用清洁技术,是减少家庭、工作场所和其他环境中已查明的环境危害因素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向妇女推广清洁技术,既可以减少有害环境对妇女健康的影响,又能增强妇女参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能力。因此,近十年来,中国政府在努力实施清洁生产,消除环境污染,重视包括妇女在内的人民健康的同时,更十分重视以各种方式向妇女推广清洁技术。如1997年1月~1999年12月,西北五省区开展了农村妇女参与可持续发展培训项目,对西北五省区农村妇女进行文化扫盲、环保教育、生产技能培训,并建立相关的妇女培训中心,使培训中心成为向妇女传授农业技术的示范基地。项目对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区)的长安、城固、临泽、定西、同心、海原、乐都、祁连、米泉、吐鲁番等地区的5000名妇女进行了猕猴桃栽培和果品加工、桑树栽植管理与蚕茧生产、粮食高产、新型果树栽培、养牛、深井水处理、苹果栽培、果品蔬菜保鲜、苹果新品种的栽培与管理、苗圃护养、菌类养殖等新技术的传授和培训,使她们增强了有效参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与自然资源的能力,提高了在管理资源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所拥有的专门知识和能力。再如,吉林省从2000~2005年,在广大农村妇女中开展了“科技进家庭,庭院创新业”竞赛活动。围绕重点推广的100项配套技术,在广大农村妇女中推广鸡、牛、猪产业化经营项目,人参、鹿产业化经营项目,食用菌产业化项目,精选药材良种栽培技术和庭院加工项目,农村经济管理项目;引进优秀种群,改革放养技术,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使庭院成为妇女的致富园的同时,也改善了妇女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使妇女增强了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农业经营和管理的能力。二非政府组织的努力近十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最大的妇女非政府组织——全国妇联始终将推进妇女参与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活动作为自己的一项主要职责,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绿色妇女非政府组织。而在’95世妇会后,妇女环保非政府组织也不断出现,并在环境保护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于1994年3月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正式注册成立的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简称“自然之友”,FriendsofNature)是中国第一个群众性民间环保团体,而1996年由汪永晨和中国环境科学院的金嘉满共同发起的“绿家园志愿者”,1996年成立的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简称北京地球村),1998年成立的环境科学学会“妇女与环境网络”,以及云南的黑顶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云南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江苏绿色之友、绿色北京等均是较有影响的妇女非政府环保组织。这些组织或合作、或分别开展活动,绿色特征极为突出。“非政府组织在地方、国家和地区各级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活动中作为主要的活动者和合作者出现,并在包括环境教育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在内的许多方面起重要的作用:他们帮助制定和实施环境政策、方案和行动计划,制定EIA的规范;他们也通过环境运动起到了重要的倡导作用”。[11](一)宣传和教育近十年来,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以大众化、生动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向大众,特别是向广大妇女宣传环保知识,增强了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大众的环保意识。这些宣传教育活动包括:第一,主题性环保宣传和教育。全国妇联在国家环保总局的支持下,于1997年9月~1998年6月,在全国妇女中开展“妇女·家园·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倡导妇女树立环保意识,组织发动妇女参与环保行动。之后,每年全国妇联都以“妇女·家园·环境”为主题开展环境宣传活动。此外,各个环保组织也通过讲座、课堂教育和刊物等,开展生动的公众环境教育活动;深入到学校、社区、企业、居民区,倡导有利于环保的生活方式。如主要由北京的知识女性组成的妇女与环境小组到学校、街道宣传环保,和工厂女工开座谈会,将社会性别平等和环境保护理念传播给公众;还主办了“妇女与环境”网站,报道国内外妇女与环境活动新动向,宣传清洁生产的内容和意义。第二,专题性环保宣传和教育。全国妇联于2001年与水利部共同举办了“妇女参与节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家庭节水知识;2003年开展了“绿色家庭”系列宣传活动,号召3.4亿家庭积极行动起来,创造绿色生活。而“地球村”组织也特别针对农民开展了环保宣传,从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生产方式这三个方面来教育农民改变观念和习惯,引导他们发展绿色旅游和绿色生产,既保护了环境又发展了经济。在进行以上的宣传教育时,主要的形式有创办期刊、出版论文集、进行知识竞赛、建立妇女与环境网站、发放小册子、与中央电视台合办栏目及电子媒体等,其中包括发放《妇女与环境知识100问》、《环境保护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草根之声》、《走向绿色家庭》等宣传手册;撰写和出版一系列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读物,如“地球村”与国家环保总局合作编写出版的《公民环保行为规范》、《儿童环保行为规范》、《绿色社区指导手册》、《绿色之声环保歌曲集》和环境教育培训的系列光盘;“地球村”从1996年4月22日起,在CCTV—7独立制作《环保时刻》栏目。这个在中国唯一由民间环保组织制作的电视节目专栏每周播出一期,持续了5年,2000年以后,改在CCTV—10《绿色空间》和一些地方电视台不定期播出。(二)调查和培训为加强妇女参与有关环境政策制定和决策的能力,非政府组织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有针对性地对妇女开展了培训活动。其中较重要的有:1.妇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培训班1996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支持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山东、江苏、北京举办了3期“妇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培训班,提高了被培训妇女的环保能力。2.对女市长的培训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唐孝炎主持下,通过对有关乡镇企业对妇女的环境危害以及中国妇女对消费方式的影响的调研,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教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从1997~2000年举办了共12期的女市长培训班,接受培训的女市长对环保的认识有重大变化,从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有明显的提高。如通过培训,秦兵马俑所在地的西安市临潼区副区长邓淑琴认识到从根本上解决本地旅游风景区污染问题的重要性,培训结束后立即着手开始进行该区第一座现代化污水处理厂的筹建;陕西省高陵县副县长刘辉在自己分管的泾河开发区工作中,做到了坚决杜绝污染企业进入;西安市莲湖区副区长田瑛主管财政、税收、审计工作,培训后在2000年区财政预算安排中,加大了对环保资金投入的力度;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胡红星积极投入西城区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南京市雨花台区副区长林林在区内规划建设、项目引进时实行“环保一票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不引进,并牵头组织编写了《雨花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对该区未来可持续发展作了全面阐述。3.对农村妇女的培训如陕西省妇联在执行UNDP“妇女与环境”项目中的“社区环保培训”时,在2000年7月中旬,首次对延安市宝塔区3个乡镇和杨凌区5个乡的农村妇女中进行了“农村妇女与环境”项目行动,包括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基层农村妇女进行“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如何从我做起”等内容的宣传,以及一些发展绿色产业的成功事例和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培训等。[12]4.对林业部门中一些决策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培训如2004年9月~2005年10月,云南省林业部门实施了“社会性别与林业”项目。该项目以云南省林业部门系统内部不同层面的各个机构中的决策者为主要对象,主要目标是通过了解云南省林业部门系统内部的社会性别现状,女性林业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和主要问题,以及女性林业工作者能力有效提高的途径等,分析林业部门系统不同层面的社会性别问题对实施退耕还林项目的影响,尤其是退耕还林项目实施后对农村妇女的影响;农村妇女在林业项目中的地位与作用;退耕还林项目实施中的社会性别盲点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以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提高人们的社会性别意识,倡导社会性别平等,推动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在林业系统主流化。项目活动和项目结果对林业部门决策产生了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使相关政策在决策中具备有社会性别的意识,考虑到男性和女性的不同需求和兴趣,从而使决策更具有有效性,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13](三)发动妇女进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活动近十年来,全国妇联和其他妇女非政府组织在发动妇女开展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等活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探索。其中包括:1.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及“三八绿色工程”活动近10多年来,在全国妇联的发动和组织下,全国每年约有1.2亿城乡妇女参加义务植树、各种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小流域治理,各地营建、巩固和发展了一大批“三八林”、“三八果园”、“三八苗圃”等“三八绿色工程”项目;陕西省约有1800万妇女,而其中有70%~80%的农村妇女目前正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积极投入到“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治理水土流失和农业综合开发的各项生产中。2.创造绿色家庭活动“绿色家庭”活动的进行使许多家庭认同绿色时尚观念,从垃圾分拣、节约用水等细节入手,选择了亲和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3.节水活动全国妇联和水利部共同举办的“妇女参与节水”活动,在使妇女了解中国水资源的总体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节水意识。4.倡导可持续生产和消费许多妇女非政府组织通过倡议书、小额资助、具体的环保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培训、植树种草、生态实验田等等形式,深入基层,倡导和推动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如许多地方妇联和其他妇女非政府组织倡导农户实行垃圾分类,使用太阳能灯,种植无公害食品;倡导城市居民选购时使用环保袋,实行垃圾分类和循环回收,绿色消费等。较典型的是“地球村”在大众中倡导以5R(Reduce节约资源,Reevaluation绿色选购,Reuse重复使用,Recycle回收利用,Rescuewildlife保护野生动植物)为特征的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力求使环保成为人人可以参与的行为和时尚,并由此推动中国的绿色技术、清洁生产以及环保政策法规的完善和实施。5.推广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的活动如在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的一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商业化示范项目(1999年11月启动、2002年11月结束),通过农户参与和能力建设,推广了以沼气为纽带,结合养猪、蔬菜大棚以及沼气利用等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第三节近10年来妇女参与环保的新成就一妇女与环境领域行动的成就(一)妇女有关环保认识逐渐深化,环保意识不断增强10年来,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各种努力下,中国妇女对环保意义和个人责任的认识逐渐提高,参与环保活动的女性志愿者增多,不同类型的妇女环保志愿组织不断涌现,妇女活跃在清除白色污染、开展植树绿化、推广生态农业、提倡节约型消费等各具特色的环保活动中。(二)妇女既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对妇女的影响近10年来,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努力下,通过实施“母亲水窖工程”、小额贷款、“蒲公英工程”及农业和林业生态项目,相当程度上减少了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给农村妇女,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妇女带来的危害。而在这些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妇女既是积极的参与者又是受益者。(三)妇女组织和个人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领域的作用增强近十年来,妇女组织和个人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森林资源的恢复与治理如全国妇联充分利用妇女组织的网络优势,在开展“三八绿色工程”中,发动亿万城乡妇女植树造林,有效地促进了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仅1998~2002年,该工程营建的绿色基地就有12万个,植树10亿多株;在陕西开展的“十万环保妈妈义务植树,绿染三秦大地”活动中,妇女参与人数达38.9万人,植树120多万株,其中50亩以上的妈妈环保林有41处;内蒙古达拉特旗树林召乡的女副乡长王果香带领村民在沙地上栽种防风固沙林,开发水浇地,发展果园,改造沙漠,现在,她家乡的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21%,耕地面积也由过去的5万亩增加到现在的近13万亩;内蒙古自治区的殷玉珍,十几年来致力于治沙造林,目前她治沙造林的面积已达5.548万亩。2.对水资源的管理如在滴水贵如油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妇女在推广滴灌方法种植蔬菜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3.减少污染、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如在各地开展的倡导不买过度豪华包装的商品、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随手关灯、少开空调、节用电器、慎用洗涤剂、减少水污染、使用环保电池、防止汞铬污染、丢掉塑料袋、重拎菜篮子等环保行为中,妇女大多是积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四)妇女在环保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影响不断扩大近十年来,许多妇女非政府组织以强烈的环保意识和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通过实地调查,在国家和地方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进一步发挥影响,推动了环境保护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如全国妇联积极参与了《中国21世纪议程》和其他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再如绿色北京从2002年起开始关注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环境,帮助内蒙东乌旗受造纸厂和冰铜矿冶炼厂的废水、烟尘污染侵害的牧民维权。最近,该案例已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2005年首批挂牌督办的9个环境违法案件”;2003年8月,圆明园开始大规模环境整治工程,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绿色家园志愿者等妇女非政府组织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举行的专题听证会上,提出了关于圆明园防渗工程善后五点建议;针对开发怒江的项目,一些妇女非政府组织发动了“保卫怒江”环保行动,通过云南省政协委员的提案,提出了审慎开发怒江的建议。2004年为怒江建坝举行的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云南绿色流域、绿色家园志愿者、自然之友等包括妇女非政府组织在内的非政府环保组织联合发出倡议,希望有关部门从规范当前的水电建设做起,落实新的《环境评估法》和《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实现重大项目论证中的公众参与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并呼吁暂时搁置西南地区有争议的大型水电项目的审批。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绿色流域、绿色家园志愿者和自然之友等共同发起“情系怒江图片展览”,进一步引发人们对怒江命运的关注。据此,温家宝总理作出“应该慎重研究,科学决策”的批示,怒江建坝项目终于在包括妇女在内的民间环保力量的坚决反对下被暂时搁置。针对怒江建坝项目,由民间组织提出质疑并最终改变了政府部门的相关决策,这无疑是包括妇女组织在内的民间力量参与政府有关环境保护决策方面的一个飞跃,具有环保里程碑的意义。此外,2004年10月在由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主办的“可再生能源法(草案)专题论证会”上,应邀出席的廖晓义代表“地球村”组织就可再生能源开发中设定量化目标的问题、社会公正问题、生态价值评估问题、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和监督机制的问题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14](五)环境的持续性与两性平等相结合获得关注近十年来,中国的妇女团体开始关注环境的持续性与两性平等相结合,并努力加以实践。如在内蒙古赤峰市妇联执行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的“扶贫和妇女参与发展”项目的参与者中,除了自发组织治沙贷款的妇女外,还有65户家庭专门从事家庭可持续农业。家庭可持续农业是生态农业之一,包括立体种养、物质循环、生态能源建设和庭院建设。在该项目的家庭可持续农业分项目中,妇女作为贷款者是否充分参与了家庭项目的决策;她们由于特定的性别角色而产生的需求和利益是否被认识和满足;她们对环境的知识和经验是否得到了发掘和重视等等这些问题获得了应有的重视。[15](六)妇女环保行动进一步深化和扩展近十年来,作为环保的生力军,妇女积极投身环境和资源保护,其行动层面进一步深化和扩展。首先,在环境科学技术领域,女科技工作者的研究与开发涉及水污染控制、大气化学、全球大气保护、减轻海洋危害、矿产资源勘探、降低交通噪声污染、开发生物资源等方面,其研究成果在环境保护中获得进一步的应用。如均为中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的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的钱易教授和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的唐孝炎教授,分别在水污染控制和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在协调解决全球及地区环境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岛海尔集团总工程师杨绵绵研制出的无氟节能冰箱,既消除了氟氯烃污染,又节电42%,其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次,在环境评审领域,女专家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如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郎惠卿教授,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作为专家委员会中唯一的女性,仅1996年,她就承担了国家环保总局评审的17个保护区中的7个保护区的主评任务。第三,在文学领域,不少女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创作,如谌容的小说《死河》、张抗抗的小说《月亮归来》、黄宗英的报告文学《小木屋》等,向社会呼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第四,在媒体传播领域,更是有众多女记者,如汪永晨、高宝燕、廖晓义等,以独特的视角、经历和职业的敏感性观察全球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揭露环境被破坏的状况,告诫人们保护环境,向政府的环境决策提供事实依据,并自觉地参与环境决策和环保行动。(七)妇女对环保的贡献获得好评近十年来,妇女在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行动和贡献获得普遍的关注和好评。1999年6月5日,鉴于全国妇联在组织妇女开展“三八绿色工程”、改善生态环境、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妇女的环境意识、组织开展富有实效的环保活动上效果显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特别授予全国妇联“环保500佳”的荣誉称号;1996年,王果香以非政府组织代表身份被邀请出席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八次政府间谈判会议,人们称她“种树种到联合国”;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主任廖晓义因在参与环保方面取得重要成就而获得2000年国际环境大奖“苏菲奖”和2001年澳大利亚的“班克西亚国际奖”。这些都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妇女投身环保事业并取得显著成绩的褒扬。此外,近十年来颁发的“中华环境奖”、“SEE生态奖”、“中国野生资源保护奖”、“地球奖”等奖项中都有妇女得主,而从1997~2004年共颁发了7届的地球奖中,妇女获奖者的人数也不断增加。二妇女与环境领域研究新成就中国关于环境议题的学术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而真正将妇女与环境联系起来,作为环境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引起学术界关注,是在’95世妇会之后。近十年来,妇女与环境议题的研究主要以引进和介绍国外研究成果为基础,关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在研究中的应用。而近年来,则开始重视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环境研究领域。(一)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引进和介绍在现代意义上的妇女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国外早于中国,并已形成若干概念和理论。近十年来,引进和介绍国外妇女与环境研究成果和妇女环保运动经验是中国有关妇女与环境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除了译文和介绍的专文外,国内翻译出版了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如: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巴巴拉·沃德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布伦特兰夫人的《我们共同的未来》、卡洛琳·麦西特的《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等。由此人们看到,国外妇女是如何认识和应对环境危机,如何发挥自己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学术作用和行动作用;如何以社会性别视角分析环境保护和管理、决策、评价方面的性别不平等现象,进而关注赋权予妇女,尤其是下层妇女群体的。国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研究者认识妇女与环境问题的根源、妇女保护环境运动的本质、妇女在环境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提供了理论借鉴。(二)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应用在有关国外妇女与环境理论的引进与介绍中,人们较早并较多地关注的是生态女性主义,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介绍性成果有“生态女性主义及其意义”[16],“西方生态女权主义研究综述”[17],“性别、环境与发展——生态女性主义与第三世界”[18]等。这一方面表明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有关妇女与环境研究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说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本身具有实践意义。生态女性主义一个根本的观点是:妇女受压迫和自然受压迫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一方的解放不能脱离另一方的解放。这一理论把妇女、环境和发展三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且用社会性别视角审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中国有关妇女与环境理论的建设和实践无疑是有启发意义的。一些学者通过应用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审视中国有关妇女与环境的议题后,看到了妇女、环境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所存在的问题[19]。这些研究提出,在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中,首先,缺乏将性别与环境、发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探讨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其次,缺乏对导致目前生态危机更深刻的历史根源的研究;第三,由于缺乏将性别、环境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片面的经济发展观盛行,带来大量的环境问题,其中妇女是环境问题的最大受害者,而环境污染和经济贫困之间也形成恶性循环。(三)社会性别视角进入妇女与环境的研究领域应该说近十年来,在关于妇女与环境议题的研究中,较多的是以传统性别意识为基础的研究。其中包括:(1)一般性地探讨妇女、环境和发展的关系;[20](2)探讨妇女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1](3)相关的专题研究。[22]这些研究成果或是认为中国妇女参与环保活动是由于妇女们出于爱美的天性,热爱美丽整洁的家园,厌恶肮脏无序的环境;出于繁衍人类后代的天职和崇高的母爱,对后代的健康和生存环境格外关注;容易受到环境的不利影响;细致敏感,容易觉察环境的微小变化;耐心坚韧,善于与破坏环境的现象作斗争,或是说明妇女的环境意识决定其消费观念和方式,而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又与教育程度相关,所以,要加强对妇女尤其是对农村妇女的知识教育。近几年,用社会性别视角研究妇女与环境议题的成果逐渐增加。如“川西山区生态恢复与社会性别”[23]一文,通过对区域生态系统中薪柴饲料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等生态退化影响的因素分析,指出妇女在退化生态环境中所受的负面影响比男子更深重。而该文同时认为,妇女在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具有比男子更重要的作用,关键是要使妇女具有主动参与的机会,这样,才能使退化的生态环境有效地得到恢复;“情景化的探讨:对社会性别与环境互动的研究”[24]一文,以发展中的社会,尤其以妇女的生活经历为例,从理论、实证及政策层面探究妇女与环境的关系,并在中国本土经验的基础上揭示了在特定的地方化情景中,探讨社会性别与环境互动的重要性;“性别与环境:研究环境问题的新视角”[25]一文更明确地指出,社会分工的性别角色差异决定了对资源环境的依存度上存在着的显著的性别差异,获得资源的方式、数量和获得资源的结构决定了性别角色对环境的作用力存在的显著差异,对资源控制方式的性别差异决定了对环境的破坏度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因而也决定了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不同性别战略。其中,性别角色所分享的由环境质量退化导致的环境负担、环境风险、生存风险等的不同,决定了在面对环境恶化时,妇女往往成为最容易受到伤害和最脆弱的人口群体。所以,研究性别分工的形成,性别、资源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社会性别视角的介入无疑打开了有关妇女与环境研究的新视野。妇女对于自然资源的平等享有、对于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平等参与、妇女在环保活动中应受到的平等对待及能力的成长开始受到学者的重视。(四)妇女与环境研究成为新兴的学术领域1.妇女与环境议题成为妇女研究的新内容社会性别视角纳入环境议题的分析之后,人们发现在环境领域同样存在着严重的性别差异性对待,这样,性别平等的议题也扩展到环境领域,成为妇女研究的新内容。据统计,近十年来,有关妇女与环境研究的学术论文约为65篇[26],比过去有较大的增加。而在有关妇女研究的研讨会上,妇女与环境也往往被列为重要议题之一。2.妇女与环境议题成为环境研究的新领域长期以来,在环境议题上,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环境污染的状况、原因及解决的途径进行研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特别是在联合国有关发展的历次全球性会议和1995年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男女共同参与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受到普遍重视:“妇女对无害生态环境的经验及贡献必须成为二十一世纪议程上的中心组成部分。除非承认并支持妇女对环境管理的贡献,否则可持续发展就将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因此,应“将性别关切和观点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方案”。近年来,有关环境议题的研究衍生出妇女与环境关系的分支或新内容,为此,如环境科学学会成立了“妇女与环境网络”。3.跨学科和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出现妇女与环境议题不是单一的议题,而是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近年来,社会学、人口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不断渗入有关妇女与环境议题的研究。作为妇女研究和环境研究的新领域,研究者也逐渐认识到,社会、文化、历史等是分析性别与发展、性别与环境不可或缺的背景。由此,出现了一些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如“妇女与可持续发展”[27]一文,就是从历史学视角分析了妇女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第四节面临的挑战综上所述,在近十年中,通过政府和妇女非政府组织的努力,中国妇女与环境的理论和行动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特别是行动层面,妇女所面临的环境压力有所减缓,妇女参与环境保护和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利用、评估有了实质性的进步。可是,对照《北京行动纲领》的内容,中国在妇女和环境方面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一具有社会性别视角的女性与环境的本土研究有待深入从已有的研究看,中国有关女性与环境的研究,大多仍是集中在生理性别与环境的关系上,既将妇女议题和环境议题非历史化,又将妇女与自然的关系“自然化”,忽略了两者之所以形成联系的深刻的社会根源。而研究妇女作为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退化的最大、最直接的受害者的根源时,虽然一些研究者也注意到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对妇女、环境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