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B.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C.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D.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暴力恐怖案件不再发生,各地交通部门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B.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C.经济是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加速培养出大量的高水平技术、管理人才。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B.南极的恐龙和两栖动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其原因是板块把它们带到了南极而造成的。C.文明只要不断提高文明意识,从小事做起,才能真正养成文明的好习惯。D.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是取得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4、学校将举行“汉字听写大赛”活动,请代为挑选一幅最恰当的对联()A.抑扬顿挫听先贤教诲,方正平稳育民族精神。B.一字一音是汉语本色,一笔一画如多彩人生。C.承先启后传千年文化,继往开来扬时代精神。D.横平竖直是祖先脚印,轻描淡写如历史回声。5、下列关于名著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生活。B.《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主要内容是十二封作者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这十二封信以中学生为对象,未曾指定受信人的姓名,所以中学生都可以阅读这十二封信。C.《名人传》中,作者介绍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以及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他们虽然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但都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保尔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做过傻事、错事,陷入绝境时曾一度动摇、绝望,但最终成长为百折不挠的钢铁战士。6、下面句子强调“科学技术”且情感表达最强烈的一项是A.科学技术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它揭开一个个自然之谜,把古人美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B.它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它揭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它把古人美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它是科学技术。C.科学技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揭开一个个自然之谜,把古人美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D.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揭开一个个自然之谜,把古人美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的是科学技术。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次全市开展的“四有好老师”评比活动,五个中学的老师被表彰。B.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8、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敦煌莫高窟众多的石窟中,有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神采各异的飞天画像。B.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将不同的书视为自己的朋友,就能增长阅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C.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D.森林公园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人们徜徉其中,流连忘返。9、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__)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来?B.公然报茅入竹去,唇焦口躁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C.城阙辅三秦,风烟忘五津。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D.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E.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F.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①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②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③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④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⑤使老有所终,_________________,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⑥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名句。李白在《送友人》中,运用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他乡,漂泊不定的未来生活的担忧及难舍难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成功的演讲,以机智的语言,诚恳的态度、自信的气势,让思想的清泉流进每一个听众的心田。①《最后一次讲演》中,闻一多先生高呼: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丁肇中先生告诉我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不能熟视无睹。《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中,王选说自己不再是权威,已经duò()落为“卖狗皮膏药”的,他的谦虚博得了人们的尊重。《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中,顾拜旦希望用奥林匹克的精神教育青年,使他们不被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演讲者睿智的思想、惊人的口才深深打动了我们。②而那些特点鲜明、风格各异的演讲词,也让我们学会运用并了解了演讲的知识。1.根据选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duò(______)落拙(______)劣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①处画线的句子中﹐“《最后一次讲演》中”是状语。B.②处画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C.文中加点词语“诚恳”“思想”“自己”“束缚”分别是形容词、名词、代词,动词。D.“最后一次讲演”“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都是偏正短语。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舍我一些花籽①初秋真好。走在公园里,花还在热闹地开着呢,却有花籽成熟了。我喜欢哪种花,就径直去采摘那植株上的花籽,不用担心采错。②牵牛花我喜欢蓝色的。多年前在超市里买过一包牵牛花种子,包装袋的图片上显示的分明是蓝色的花,可开出花来,却是玫红的。怨着那花不遂我愿,也怨着自己太善挑剔,就这样纠结了好几个月;现在好了,我在开着蓝色花朵的牵牛花蔓上采了上百颗种子,我听见它们争着抢着跟我说:“这下你放心吧,我们保证都给你开出蓝色的花!”③那年春天,我在菜市场买了两包秋葵的种子,回家种了满满一阳台,我跟我家先生说:“你信不信,等这些秋葵开花的时候,咱家的阳台将成为全楼最美的风景!”“秋葵”发芽了,长高了,绿屏风般,茂盛极了,只是迟迟不见有开花的迹象。公园里的秋葵早就开成花山了,俺家的秋葵却似乎忘了开花的使命。入秋了,一米来高的植株居然在顶部打了小花苞。我搬个小凳子,踩上去,端详那花苞,怎么看怎么不对劲,人家公园里秋葵的花苞是圆形的,我家“秋葵”的花苞却是一柄长长的绿色小穗。几天后,绿穗上开出花来,微白,小如米粒,细密排列。我知道自己买了“山寨秋葵”,却不清楚这被我精心伺候了好几个月的究竟是何等植物,心里这个闷啊!终于采下两片叶子,拿到学校给生物老师看,结果,生物老师也不认识,只是反复说“这叶子跟秋葵的叶子可真像啊”。拈着那两片叶子,要扔到垃圾箱,打扫垃圾的师傅看见了,问我道:“从哪里采的粟子叶啊?”我一听,大喜过望,遂俯身请教。老师傅说:“这东西结的籽儿叫粟子,可以喂鸟;这叶子跟秋葵是有点像,可它有股清香味儿,人们吃烧烤时,拿它卷肉,可去油腻。”——老天!我居然养了一阳台粟子!④有了“种错花”的经历,如今能够眼睁睁瞅着花朵、准确无误地采花籽,心里那个美、那个得意、那个解气啊!⑤我采了蓝色牵牛的花籽,又采了粉色秋葵的花籽,还采了一些黄色草茉莉的花籽。当我去采红茑萝花籽的时候,碰上一个老园丁,他问我采这东西干嘛用,我回答:“种啊。”他笑了:“这小贱花有啥种头?”我没有回答他,而是在心里问自己:“你说你咋就这么近乎神经质地稀罕着这些‘小贱花’呢?是因为她们亲切,还是因为她们皮实?或者就是因为你自己原本就是一朵跟大富大贵无缘的花呢?”⑥我是带着感恩的心采摘花籽的。边采摘边在心里说:“谢谢你舍我一些花籽!”——谢谁呢?谢天?谢地?谢植株?我说不太清,反正就是觉得该谢。⑦“保真”的花籽带给人踏实的欣悦。在一粒花籽上想象花开,既是现实主义,又是浪漫主义。⑧我家先生收拾出了一个三平方米左右的空调外机间,本想堆破烂用,我央他把这个空间送给我做花房,他慨允,却讥诮我道:“整个一个农妇转世!又要种一花房粟子?”现在,我骄矜地揣着一裤袋大地馈赠的花籽,突然有了想法——我要让花房的北篱笆(刚刚网购的)上爬满蓝牵牛,西篱笆上爬满红茑萝,再把所有空花盆都种满粉秋葵和黄茉莉。等大雪纷飞的时候,我家花房花开正盛。到时候,我或许会拉上老闺蜜,得意扬扬地跟她说:“走,上我家的‘袖珍花房’喝杯咖啡去!我要让你亲眼看看,我怎样成功偷得三平方米的夏天……”(选自《青春美文》)1.在叙述“种错花的经历”时,作者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次经历。2.本文语言生动,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联系上下文说说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现在,我骄矜地揣着一裤袋大地馈赠的花籽。(2)从修辞或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子。“秋葵”发芽了,长高了,绿屏风般,茂盛极了,只是迟迟不见有开花的迹象。3.“花籽”明明是“我”采的,却为什么取题《舍我一些花籽》?通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涵养静气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从全文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涵养“静心功夫”?4.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不可久居(居住)D.影布石上(映)2.下面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坻为屿/为宫室器皿B.乃记之而去/余闻之也久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D.俶尔远逝/惟手熟尔3.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5.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14、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子瞻①迁于齐安②,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③诸山,陂陁蔓延④,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⑤,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⑥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苏辙《武昌九曲亭记》节选)【注释】:①子瞻: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②齐安: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遭陷害被贬黄州。③武昌:今鄂州。④陂陁(pōtuó)蔓延:山势高低起伏,连绵不断。⑤浮图:梵语,亦作佛图、浮屠,即塔也。精舍:佛寺。⑥乱流:横渡江水1.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庐于江上庐:结庐,居住B.不足以席众客席:草席C.然将适西山适:到……去D.西山之胜始具胜:美景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A.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B.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C.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D.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3.下面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昌诸山中的风景秀美,吸引苏轼屡次前往,使他流连忘返。B.苏轼到齐安后,徜徉山水,结交朋友,保持着他一贯的豁达洒脱。C.苏轼为了容纳更多宾客,将亭旁古树拔去一棵,使得九曲亭得以扩建。D.九曲亭扩建之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苏轼对此极为高兴。4.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四、作文(40分)15、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情分,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耳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B【解析】
A.句式冗杂,删去“是因为”或“是重要原因”;C.缺少主语,删去“随着”;D.语意不明,“他”改为“李瑞”或“宋宇航”。故选B。2、C【解析】试题分析:A.否定不当,删除“防止”或“不再”。B.词语搭配不当,“学习态度”不能和“提高”搭配。D.缺少主语,删除“令”或“当、时”。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3、D【解析】
A.缺少否定词。改为“无时无刻不呵护着弟弟妹妹”。B.句式杂糅。可去掉“而造成的”。C.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改为“只有……才……”。【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4、A【解析】
A项最恰当。“抑扬顿挫”是听到的声音;“方正平稳”是写字的特点,与“听写”意思相符,上下联写出了汉字的文化价值。与活动的主题“汉字听写大会”相吻合。故选A。5、D【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其作品的主人公是英雄战士保尔,D项表述不正确,故选D。6、D【解析】
D句是一个长句子,朗读时一气贯穿,后面的“是”有加强肯定的语气,突出强调“科学技术”。故选D。7、C【解析】
A.表意不清。可改为:中学的五个老师被表彰。B.搭配不当。改为: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提高。D.删“当”或“令”。故选C。8、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D项错误。“鳞次栉比”的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不能形容树木。9、(1)DF(2)波撼岳阳城曲径通幽处窈窕淑女寂寞沙洲冷壮有所用皆若空游无所依(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解析】
(1)A.有误。改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B.有误。改为: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C.有误。改为: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E.有误。改为: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故选DF。(2)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撼”“通幽”“窈窕”“沙洲”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3)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芦管”“浮”“游”是此题中的易错字、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10、1.堕zhuō2.D【解析】1.考查对汉字字形字音的辨析与书写。“堕”不要写出“惰”,“拙”不要取半边字的读音。2.D.“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动宾短语。故选D。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插叙;喜欢蓝色的牵牛花却种出玫红的牵牛花,想种秋葵却养了一阳台粟子。2.(1)“骄矜”,原指一个人骄傲自大;傲慢。这里贬词褒用,是自豪谨慎的意思。表达了“我”对花籽的珍惜和内心的喜悦。(2)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葵”长势茂盛,也反衬出“我”迟迟不见“秋葵”开花的焦急心情。示例二:长句和短句相结合,体现了语言的韵律美;连用短句,写出了“我”对“秋葵”生长迅速的喜悦,长句则写出了“我”对“秋葵”能否开花的焦虑。3.“花籽”虽为“我”所采集,但“我”却认为这是植株的奉献、自然的馈赠,所以为“舍我”。这一说法表明“我”是一个尊重生命、热爱自然并懂得感恩的人,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解析】1.试题分析:一问,考查记叙顺序。第2段和第3自然段是明显的插叙。二问,情节概括题,阅读文章的第2段和第3自然段,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第2段写喜欢蓝色的牵牛花却种出玫红的牵牛花。第3段写想种秋葵却养了一阳台粟子。2.试题分析: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1)“骄矜”本义:骄傲自大、傲慢。语境义:自豪谨慎,贬词褒用。(2)“绿屏风般”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景物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对景物的情感。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舍我一些花籽”中的“舍我”有赐予我的意思。这里是说花籽是大自然的馈赠我的,是植株奉献给我的。而“我”的这种说法,说明“我”是一个尊重生命、热爱自然并懂得感恩的人,所以“舍我一些花籽”这个标题自然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一定要把握好全文内容和中心后再作答,切忌断章取义。12、1.示例:一个人应该涵养自己的静心功夫。(意同即可)2.示例:引出论题“心静”,充当事实论据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3.示例:离不开严格的自律,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从读书中得来等。4.示例:举例论证。通过列举毛主席在湖南一师读书时和有人为改掉自己浮躁的毛病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自律的观点,进而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其实是对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表达。文章从一篇故事引出关于“静气”的话题;然后引出观点:我们要涵养静气。2.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开头讲故事或引名言作用的理解。开头段落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论点后分论点。表述格式一般为: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同时作为(事实或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吸引读者,增强文章趣味性。阅读第一段,了解内容可知,开头从一则故事写起,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静气”的论题,并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论点:我们要涵养几分静气。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找到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整理组合也可。从第③段“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可以看出,涵养静气需要严格的自律;从第④段“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可以看出,涵养静气需要艰难困苦的历练;从第⑤段找到“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可以看出,涵养静气需要读书。据此分析从三个角度作答即可。4.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结合文章内容和论点套用格式即可。第③段列举毛泽东的事例,具体地证明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点睛: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的分析,首先要对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然后用议论文论证方法作用分析的格式进行作答。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以……(事实)作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或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2)比喻论证:作者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本文(段)……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3)对比论证:作者把……与……对比,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4)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谚语,充分有力的论证……观点。使说理更具权威性、科学性,更具说服力。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C2.B3.D4.①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②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5.清澈。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解析】1.C.错误,居:停留。2.A.成为/做。B.都是代词。C.于是/竟然。D.表连缀/表语气。3.D.“高兴愉悦”错误。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澈:穿透。布:照映,分布。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5.考查侧面描写及作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几句无一笔涉及水,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侧面描写,烘托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洌可鉴的特点。【点睛】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14、1.B2.B3.C4.他们一直走到深山的尽头,直到筋疲力尽才停下休息,扫除落叶以草地为席,喝酒慰劳自己。【解析】选自:《武昌九曲亭记》作者:苏辙年代:北宋参考译文: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锦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树丛中,寂寞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水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丰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拨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B项解释错误,席:引申为坐。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B项正确,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C项理解不正确,原文意思,不是苏轼将亭旁古树拔去一棵,而是“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息:休息。劳:慰劳。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报表分析实训课件》课件
- 2025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
- 《电子产品跟单销售流程》课件
- 短途行程协议
- 《GB 16174.1-2015手术植入物 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 第1部分:安全、标记和制造商所提供信息的通 用要求》(2025版)深度解析
- 铁路市场营销市场细分的方法课件
- 云南水池补漏施工方案
- 《GB 16787-199730 MHz~1GHz 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辐射测量方法和限值》(2025版)深度解析
-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
- 中医面部知识培训课件视频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
-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
- GB/T 44569.1-2024土工合成材料内部节点强度的测定第1部分:土工格室
- 房建工程风险点台账
- 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
- 行政诉讼证据(39页)ppt课件
- T∕CHAS 10-4-13-2020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第4-13部分:医疗管理住院患者健康教育
- 量化策略设计及实战应用PPT通用课件
- 器官移植PPT课件
- 茶艺-认识茶具(课堂PPT)
- 12【电商人必备】产品拍摄工作计划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