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上音乐试讲教案_第1页
人教七年级上音乐试讲教案_第2页
人教七年级上音乐试讲教案_第3页
人教七年级上音乐试讲教案_第4页
人教七年级上音乐试讲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七年级上音乐试讲教案

试讲教案模板

(先敲门,敲门进去好要鞠躬,然后说声“评委老师上午好”(下午好),

之后记得关门)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您们辛苦了!我的试讲号是X号。我讲课的题目是《》,

下面开始上课。

(师喊)上课!同学们好!(鞠躬)请坐!

试讲教案编写没有固定的模式,其内容一般包括课程名称、课型、课时、教

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等。

下面开始试讲。

试讲(模拟课堂教学)教案模板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即所授课的名称。

二、课型、课时

课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分

类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教案中常见的有讲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示范课、研讨课、汇

报课、观摩课、优质课、录像课等等。课时主要是指授课内容要在几个课时内完

成。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课题或课时的

教学内容而提出的,是指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应达到的具体目标或教师应完成的教

学任务。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部分,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具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考虑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

力,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切

合学生学习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

教)重点,是看在授课时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

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较大困难的内容。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既要抓住、抓准教学难点,并考虑采用恰当的方法帮助

学生突破难点,以扫除学生理解教材的障碍;又要抓住、抓准教学重点,正确适

当地处理好教材,以保证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五、教具

教具又称教具准备,是指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如多媒体、模型、标本、

实物、音像等。

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课堂的提问、讨论、启发、自

学、演示、演讲、辩论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制定的具体的教学步

骤和措施。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和主体,编写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材的

具体情况,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做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利于教

学。

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环环相扣、步步衔接,把教学活动连成整体,以

保证顺利地完成各项预定的教学任务。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导入

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从而形成适宜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的教学行

为方式。导入的恰当使用对一堂课有导向和奠基的作用。常用的导入方式包括序

言导入、尝试导入、演示导入、故事导入、提问导入、范例导入六种。教师在设

计教案时,要尽量使导入新颖活泼,精当概括,吸引学生。

2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是编写教案的主要环节。教师在设计这一部分时,要针对不同教学

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设想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学生理解

新知;怎么教会学生掌握重点、难点以及完成课程内容所需的时间和具体的安排。

3.巩固练习

必要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因此,练习的设计要精巧,有层次、

有坡度、有密度。具体还要考虑练习的进行方式,是教师还是学生板演。如果是

学生,应该让谁上黑板板演,这一环节应控制在多长时间内等。

4.归纳小结

归纳小结即是在所授课将要结束时,由教师或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要点的回

顾。教师在设计时可考虑实际需要,简单明了,适时总结。

八、作业设计

作业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的掌握,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和现有知识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部署课外练习或任务的一种方式。作业是课

堂教学的延续,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业设计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

如书面作业、探究讨论式作业、实践摸索式作业、情境表演式作业、阅读复习等。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紧扣教学内容,适当联系旧知,循序渐进。同时也要考虑学

生的学习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

获得相应的学习成就感。

九、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为了配合讲授,在黑板上运用文字、图画和表格等视觉符号传递

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它具有提示、强化、示范、解析、直观、总括的作用。

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布局合理、时机合适,要与讲课的内容、进

度相结合。

十、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案执行情况的经验总结,其目的在于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

轮授课的进行提供更加良好的教学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全面审视教学过程,注意

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个别疏漏、补充的方法等内容进行记录并仔细分析。

七、答辩

答蔡不仅是对笔试测试效果的补充和扩展,而且是考官与考生直接进行''双

向沟通”的过程,是在笔试基础上进一步考察考生的能力素质、工作经验等综合

情况的过程,它给了主试一个全面、客观的立体形象,为选拔合适人才提供了重

要依据。

答辩题一般分共性和个性两类。抽签答辩题(即共性题)是根据需要试前确定

一些要考生回答的问题,制成题签,考生入场后通过现场抽签向考官解答题签上

提出的问题;随机试题(即个性题)是针对考生的不同经历,依据岗位要求,制定

出能预测考生学习经历、工作经验、态度、能力等方面的状况或水平的试题,由

考官在随机提问时提出,并根据临场情况追问。

最后,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课讲完了。把黑板上的板书擦干净,然

后离场。

讲课时面对评委的目光,要柔和不慌张,切忌咄咄逼人。仪表端庄大方,讲

课时面带微笑,切忌表情太夸张。如果评委老师问你问题时,要认真回答。板书

不少于20字,字迹工整,避免错别字。一定要充满自信和激情!

第一单元中学时代

课题:1、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2、配乐诗朗诵。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

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的即兴表演。

教学过程:

1.播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

习的情绪。

2.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

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演?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

3.第二遍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4.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5.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

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

过门”;第二乐段『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让学生知道

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日短的桀纣有什么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6.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联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7.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拍击节奏,在“三角铁”出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

学生自信的演唱1-2遍。

8.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哪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9.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

10.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以有

学生自主设计其他方式进行表演。

11.学生转入下一内容的学习----配乐诗朗诵:

(1)学生认证阅读材料上的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播放《中学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录音,学生安静的聆听,感受作品的情绪;

(3)教师在为学生播放几段音乐,用学生自主选择乐曲给诗歌配乐;

(4)教师宣布:小小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5)学生自荐、自愿为老师和同学表演诗朗诵;

(6)教学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

课题:欣赏《飞来的花瓣》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认真聆听两首欣赏去,比较两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过程:欣赏《飞来的花瓣》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那一天吗?为什么要为教师给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

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令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

师?

2.学生活动: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提示,发表见解。

3.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意境。

4.教师引导: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5.学生活动: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欣赏后的体会。

6.师生互动: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师的故事,或自己老师

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7.寻声活动:再次听录音,认真聆听,进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绪、情感的对比和

变化。学会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8.学生活动:展示才艺,为老师唱一首心中的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与祝福。

9.师生互动:老师为学生弹唱《校园的赵晨》,请同学认真欣赏,然后将听到的歌词记写在书上相

应的乐谱下面。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在让学生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得到了情感的共鸣,第一课时注重了学生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是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不仅、得到美的熏陶,同时受到美的感染。第二课时进

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在音乐中受到启迪,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运用让学生也感到演唱形式的不同

也会给学生带来愉悦。

第二单元《祖国颂歌》

课题:歌曲《歌唱祖国》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歌唱祖国》;感知音乐结构;掌握歌曲演唱风格,复习乐谱知识。

重点:通过在课堂上学唱这首歌曲达到会背唱的目的。

难点:在学唱这首歌曲时,要与唱谱联系。第一,用首调唱名法,了解D大调的音位;第二,掌握

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从理论上理解时值关系,从感觉上体会节奏。

教学过程:

1、学生伴着歌曲的录音走进教室,体脸歌曲的行进节奏和雄壮的风格。

2、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

3教师进行乐谱分析(如果学生音乐基础较好,可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分析),并做练习。

(1)调式、调性(D大调)和唱名;(2)节拍及其特点(四二拍子、弱起小节、附点音符);(3)

典型节奏型;(4)旋律进行特点;(5)音乐结构,乐段和乐句;(6)词曲关系。

4、教师引导学生唱乐谱,然后边听录音(或跟琴)边唱乐谱,直到唱熟。

5、再听一遍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线等。同时,

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一一三段体,以及它们所造成的“陈述一一对比一一再现”的艺术效果。

6、按照讨论出的音乐演唱风格,以自然、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并背唱。

课题:歌曲《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欣赏

教学目标:欣赏《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体验出每一首歌曲在

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不同方式;认识旋律线;了解民间曲调和前辈的歌。

重点:辨别不同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旋

律起伏的音高变化。

难点:(1)本课音乐材料比较多,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2)引导学生完

成本课的各项任务;画旋律线,填写表格,制作小插图。

教学过程:

1、教师用语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一一欣赏4首歌颂祖国的歌曲,或复习歌曲《歌唱祖国》

“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心声,在这一课,我们能欣赏到不同的歌颂祖国的歌曲,它们从

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2、请听第一首歌曲《祖国颂》。简单介绍作曲家刘炽、词作家乔羽。

3、提问:(1)在这首歌曲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它们是如何表现的?启发学生用恰当

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歌颂的、辉煌灿烂的、欢跃的、抒情的、热烈的、流畅的、气势宏

伟的等等。感知歌曲各段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与音乐表

情的关系。)

(2)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什么演唱形式?

(3)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几个段落?各表现什么?启发学生感知音乐结构,说出歌曲的音乐段

落;简单表述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包括节拍、速度、力度、调式、旋律线、音色等)。

第一段:四句,男高、女高、男声、女声音领唱接合唱,表现朝阳普照大地的灿烂。

第二段:合唱“啊”为背景,男声朗诵,表现祖国江山美如画和人民的号脉。

第三段:合唱,表现祖国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四段:分为三段词。第1、2、3段词分别为女高音领唱接合唱;男高音领唱接合唱;男、女高音

领唱接合唱,以抒情性和叙述性表现对祖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歌颂和赞美。

第五、六段:合唱,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烈的赞颂和祖国的光辉前景。

4、再听一遍《祖国颂》,同时要求学生画出旋律线,并思考上述问题。

5、课堂讨论上述问题,并填写表格。

6、请听《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7、提问:(1)这两首歌曲在音乐形象上与《祖国颂》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

描绘各段音乐。(《祝福祖国》抒情的、叙述性的、歌唱性;《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欢快的、热烈

的、充满想象的。感知并简述每一首歌曲及其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不同段落的不同的力

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与音乐表情的关系。)

(2)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各分为几段?(《祝福祖国》女声独唱,分为两段;《今天是

你的生日,中国》女声领唱和混声合唱,分为两段。)

(3)这两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祝福祖国》为民族风格或民歌风,bE宫调;四四拍子;《今

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通俗风格,E宫调;四四拍子。而《祖国颂》为美声风格,以F大调为主,

变化拍子,包括四四拍子、四二拍子、八六拍子。)

(4)在歌曲中是怎样歌颂祖国的?以歌词为线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这两首歌曲制作小插图。

如《祝福祖国》有民歌风格,可结合我国农村的景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可与“国庆”的主

题相结合。

8、再分别听一遍这两首歌曲,同时画出旋律线。

9、请听《祖国颂》。

10、介绍这首歌曲的产生背景和民间乐曲《老八板》,调式(A调式)、节拍(四二拍子)、

分句。强调这是前辈们唱过的歌,前辈们在这首歌的激励下,努力学习,许多人成为国家的栋梁,

我们同样要有前辈们的这种精神。

11、小结:我们已经学唱和欣赏了5首歌唱祖国的歌曲,它们各有不同的演唱风格、演唱形式、各

具不同的艺术感染力。《祖国颂》为领唱、合唱包括朗诵形式,气势宏伟,是一首歌颂祖国的颂歌;

《祝福祖国》为女声独唱,音乐更加富于时代感,接近青年的生活;《祖国歌》自20世纪20年代广

泛传唱于校园,这首歌曲把我们带入了另一意境,由于曲调取自民间乐曲《老八板》,形成了特殊的

音乐风格,词曲都带有时代的烙印。请学生们想一想还有那些歌唱祖国的歌曲?

课题:交响曲《伏尔塔瓦河》

课时:第三课时

课型::欣赏

教学目标: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启发学生形象思维;了解捷克和伏尔

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重点: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主题旋律中所蕴含的深厚爱国热情

难点:听辨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1、导入:在上一课,欣赏了四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欣赏一首以歌颂祖

国为题材的外国交响乐作品,体会一下器乐曲表达情感、形象的不同特点。

2、介绍捷克和伏尔塔瓦河。

在欧洲有一个国家叫捷克,捷克有一条美丽的河流是伏尔塔瓦河。(出示地图)

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是一部著名大赞美祖国的音乐作品。(出示斯美塔那的画像,

简介交响套曲和《我的祖国》

其中的第二曲《伏尔塔瓦河》是最著名的,它的主题旋律优美、宽广,形象地描绘了伏尔塔瓦河,

充满了对它的歌颂和赞美。

3、欣赏主题旋律(摘录乐曲中的主题旋律)。请同学们跟随录音,看着乐谱哼唱。

4、介绍乐曲内容,分段听赏。启发学生感知在这个作品中典型的音乐形象是以什么乐器表现的?如

伏尔塔瓦河的源头一一小溪是以长笛和单簧管等表现的;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是以小提琴为主表

现的等等。

介绍每段中的主要乐器,引导学生听辨乐器音色。

(1)伏尔塔瓦河的源头1源头2长笛、单簧管,后弦乐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明显。

(2)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

(3)林中狩猎:圆号的狩猎号角节奏型,小号上行分解和弦等。

(4)乡村婚礼一波尔卡舞曲:弦乐为主,乐队全奏(有三角铁)。

(5)月亮、水仙的舞蹈:长笛吹出流水的波纹(水仙主题),弦乐奏出平静的旋律(月亮的主题),

竖琴间插琶音如水波。

(6)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

(7)圣.约翰峡谷:木管组和长号奏出和弦长音,大管奏出长音和上行级进旋律,圆号和小号奏出

连续一拍的和弦音型,弦乐组奏出各种不同音型,大鼓和定音鼓奏出长音,以较快的速度和很强的

力度描绘河水波涛汹涌。

(8)伏尔塔瓦河的滔滔流水和“谢维格拉德”动机;乐队全奏。

5、听赏全曲。随音乐画出想象的图画。在听赏音乐时,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将听音乐时在头脑中

产生的画面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6、小结:

通过今天的欣赏课,我们了解了“捷克及其境内的伏尔塔瓦河: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交响套

曲《我的祖国》及其第二首《伏尔塔瓦河》和“交响套曲在听辨作品的过程中,了解了各种乐器

的音色,了解了《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作曲家通汇在作品中的对祖国的深情。

请同学们列举其他中外歌颂祖国的音乐作品。(《我爱你,中国》、《芬兰颂》等。)

在本单元中,我们学唱了歌曲《歌唱祖国》,欣赏了歌曲《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

中国》《祖国歌》,交响乐作品《优尔塔瓦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不同的作品、不同的声

乐演唱形式、交响乐,体验了不同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同学们在学

握音乐知识的同时,唤起同学们热爱自己祖国的热情。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学习不仅是让学生受到教育,不是让学生去说,而是通过歌曲的演唱,表现形

式的变化是学生在不同程度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第一课时注重用歌声的美赞颂祖国,让学生在演

唱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升华。第二课时通过欣赏不同的歌曲再次让学生受到染,通过线条的勾画让学

生也得到锻炼,实践中感受乐曲的感染。第三课时又一次感受民族的不同风采,再次感受歌曲的内

涵,受到爱过主义教育。

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

课题:唱歌《西风的话》、欣赏《金色的秋天》、《四季一一秋》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一一秋》,了解、感知音乐如何

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中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

2、学会演唱《西风的话》。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难点: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和协奏曲《四季一一秋》的区别和不同感受。

教学方法:讲解法、体验、欣赏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录音机、磁带、钢琴等。

教学内容:

一、歌曲《西风的话》

(1)黄自的这首儿童抒情歌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在青少年学生中广为传唱。歌曲表现了

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一一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和对光明的憧憬。

(2)G大调:四四拍;音域为dl--e2。

(3)歌曲为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规整的乐句采用了相同的节奏,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

绪对比。第一乐句以属音为基础,经过主和弦的分解,旋律的先扬后抑,奠定了全曲舒展、宽广的

风格;第二乐句曲调的级进上行,渐强处理,与第一乐句形成对比;第三乐句在高音区展开,完成

了全曲的转折,式全曲力度最强的乐句;结束句以下行的旋律结束于主音,作渐强渐慢的处理,表

现了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

二、协奏曲《四季一一秋》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是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作曲,约作于1725年。《四季》是由“春夏秋冬”

四首乐曲组成,每首乐曲均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乐章组成,巧妙地运用全奏与独奏的交替,一乎

一应,绕有情趣。每个乐章前附有短诗,表现乐曲的意境。《秋》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

F大调,四四拍。表现农民们载歌载舞、喜庆丰收的场面。合奏组所奏出的粗犷的舞曲(33343

3313334333|3234320|)与独奏小提琴活跃快速的旋律、颤音交替出现。第二

乐章独奏小提琴在乐队的衬托下奏出歌唱性的舒展旋律,描绘秋天的美景。第三乐章描写秋日狩猎

的过程。乐队奏出附点音符为特征的曲调表现猎人狩猎的情景。

教学过程:

1、采用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说出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之间相关的主题词。如“金色”

“收获”“红叶”“谷穗”“登高”“旷远”“赏荷”“狩猎”“载歌载舞”“凋零”“萧瑟”等。

2、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描写秋天的?

3、介绍维瓦尔第与《四季一一秋》。出示三个乐章的主题片段谱例并播放乐曲,请同学们伴随音乐

朗读每个乐章前的附诗。启发学生讨论乐曲表现了哪些生活场景(如村民的舞蹈、酒宴、狩猎、枪

声、犬吠、野兽的恐惧、奔逃、死亡等)。

4、请同学们思考并举出其他描绘大自然和生活场景的音乐作品的例子,调动学生个人的音乐经验,

引发其对于音乐具有描绘性功能的认识和兴趣。

5、介绍黄自和《西风的话》。教唱《西风的话》,教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这首抒情歌曲。

6、设计提问:该曲寄予了作曲家对青少年怎样的殷切希望?该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力度记

号的表情作用是怎样的?

7、经过讨论总结,再次由表情的演唱,可分为男女声轮唱,着重要求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课题:《庆丰收》、《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庆丰收》、《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感受、了解音乐如何

描绘秋景以及表现与之相关的人类社会生活。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打击乐合奏、节奏律动训练等活动,实现音乐实践创造活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节奏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讨论总结音乐与相关的表现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多媒体光盘、相关风景图片等。

教学内容:

1、《庆丰收》著名打击乐合奏曲。

2、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彭修文、蔡惠泉编曲,1972年创作。乐曲借鉴了我国民间吹打的鼓

点和旋法,充分发挥民族打击乐的表现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乐曲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G大调,用由慢到快的鼓声,引出雄壮的引子,随之出现的情绪热烈的旋律展示了一幅

开镰收割、你追我赶的劳动缠绵机。主题中音程的大跳,使乐曲形成活跃、明快的风格。

第二部分:C大调转b小调,清亮的竹笛声吹出质朴优美、富有民族风格的旋律,表现金秋田野的

美景,抒发劳动者欢快的心情。这部分的抒情性与前后两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部分:全曲的高潮。打击乐器的演奏气势磅礴,节奏不断加快,高亢明亮的打击乐器的音色、

力度与管弦声部形成强烈的对比,乐曲情绪愈益激昂,表现欢庆丰收的热烈场面。

乐曲在快速强烈的全奏中结束。

3、笛子独奏曲《扬鞭崔马运粮忙》,魏显忠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乐曲表现丰收后的农民,不忘

国家、喜送爱国粮的情景。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引子:用笛子演奏长颤音,模仿马的嘶叫声,表现一队满载粮食的马车在大路

上疾驰。

第一乐段:四二拍,快板,模仿马蹄的节奏频繁出现,音乐情绪欢快热烈。

第二乐段:中板,速度上与前后段落形成对比。音乐主题是第一段主题音调的变奏。

旋律富于歌唱性,舒展明朗,表达了送粮群众的喜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第三乐段:为第一乐段的再现,音乐情绪更加欢快热烈。

全曲充分发挥了笛子的表现特性,旋律风格鲜明,深受听众喜爱。

教学过程:

1、采用提问导入新课。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音乐作品是如何运用多种体裁形式表现人们欢庆丰收的

喜悦呢?

2、播放乐曲《庆丰收》,介绍讲解乐曲;再次欣赏。

分组训练:讲解八分音符;学生与教师合作进行打击乐训练。

3、介绍、欣赏《丰收锣鼓》,注意打击乐主奏乐器的演奏。

再次欣赏,做填空练习。下列乐器作为主奏乐器依次出现的顺序如下:(3)笛子(1)

堂鼓(2)喷呐(5)云锣(4)二胡(见教材中的练习)

4、介绍、欣赏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讨论乐曲中反复运用典型节奏模拟、象征什么?(送粮车

队的马蹄声)乐曲表达何种音乐情绪?

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律动动作,扮演角色(如赶车人、送粮人等),全班分组,一组用打击乐模仿马蹄

声节奏,为乐曲伴奏;另一组随音乐做律动。

要求调动学生以热烈欢快的情绪参与教学活动。

课题:配乐诗朗诵《秋》、欣赏中国画《深秋》

课时:第三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竖笛吹奏《秋声》、《秋收》两首小曲。

2、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比较、总结音乐与美术、文学等姊妹艺术在表现“秋天”同一题材时艺术特

点上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重点:用竖笛演奏音乐,注意音乐的表现情绪。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讨论总结音乐与相关的表现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多媒体光盘、相关风景图片等。

教学内容及过程:

(-)配乐诗朗诵《秋》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秋的私语》,引导学生默读抒情散文《秋》,体会音乐与文学作品

的意境。

2、以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二者在表现秋天主题时的共性与特点。如艺术范畴:听觉艺术与语

言艺术的区别。艺术形式:钢琴与乐队、散文。

表现特征:【文学】以语言为媒体和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抒情散文具有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为主的特

点,要求作者把浓郁的思想感情融入生动的生活画面中,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常采用托物言志、借

镜抒情等手法,运用比喻、象征等技巧,在含蓄蕴籍中启迪读者,引入深思,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音乐】以有组织的声音表现事物和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通常认为,音乐的基本组织形

式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由此奠定了不同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

3、播放背景音乐《秋的私语》,组织集体表演配乐诗朗诵。

4、请有表演基础的学生表演配乐诗朗诵,并组织其他同学观赏中国画《深秋》

(二)欣赏中国画《深秋》(让绘画好的学生做一些作品展示)

1、介绍画家傅抱石简况。

2、组织讨论:观赏《深秋》(作品表现内容、情绪、形象、色彩等)。

美术作品的特征:【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具有造型性、空间型、构成

性特征的表现手段,创造出直观形象的艺术。绘画借助于线条、明暗、色彩、解剖、透视等造型手

段,创造反映事物审美属性的图像,表现其内容和社会意义。中国绘画的特征是融绘画、书法、篆

刻、诗词为一体,强调意境的表现。

3、请同学们讨论、为本单元的各音乐作品构思画面、造型形象、色彩等。

4、讨论完成教科书中的表格。

5、请全班同学以组为单位,写一首咏秋的小诗或散文;画一幅秋景图;选一段背景音乐,

在下节课上展示(亦可自选文学作品、美术作品)。

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是以秋为主题,通过歌曲歌词的描述让学生感受歌曲对秋的赞美,赞美秋的

美景赞美,秋的收获,同时也隐含了含义:收获的季节我们学生也应该努力学习,让自己有很大的

收获。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课题:1、唱歌教学《牧歌》(民歌)

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音响、CD唱片、影碟;钢琴、打击乐器(木鱼、铃鼓、双响筒、三角铁等)

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

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难点:音乐材料比较多,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

(-)唱歌

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

来展示的。

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1、2小节,于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

同;最后四小姐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

3.采用跟随录音(C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巨结肠等方式进行。

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二)欣赏

1.《牧歌》

(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概念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

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瞿希贤改变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2)播放录音。

(3)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族的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

一。顾名思义,他没有伴奏乐器,但有人生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

表现力。

(5)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教师也可另外提供一些图片)和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

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

2.《万马奔腾》

(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

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

像大提琴。

(2)播放录音

(3)参看教科书第33页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

(三)小结

课题:1、欣赏教学--《我们的新毡房》《北京水草茂盛的家乡》、冬不拉弹唱《金色的阿勒泰》。

2、集体表演《北京的金山上》。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音响、CD唱片、影碟;钢琴、打击乐器(木鱼、铃鼓、双响筒、三角铁等)

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

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难点是音乐材料比较多,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

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哈萨克族,藏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冬不拉乐器的音色。

2.通过排练、表演《北京的金山上》,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以及表现音乐的热情和能力。

3.结合中国地图上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区域以及本单元涉及到的几个少数民族(蒙、哈、藏)风

土人情方面的文字材料和照片,让学生讨论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欣赏《我们的新毡房》

(1)让学生结合乐谱,分析这首歌曲的结构。

(2)根据学生分析,总结:这首歌曲旋律节奏自由,音乐情绪活泼、奔放,具有较强的动感。结

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

2.《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

(1)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雪域高原的图片。

(2)让学生讨论:这首歌曲在演唱风格上有什么特点(高亢、喷亮、装饰音多)?这首歌曲的后

三局旋律上有什么异同?

(3)让学生说说以前还听过哪些藏族歌曲?(《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等)这些歌曲于雪域高

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联?

3.冬不拉弹唱《金色的阿勒泰》

(1)让学生画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看看是否呈延绵起状的山峦形状。

(2)提问并分组讨论:看课本上的图,哈萨克族少年边弹冬不拉边赞美家乡的歌,对你们有什么触

动?你们想去哪儿旅游吗?如果去那里,需要做哪些准备?你们会有哪些准备?

(四)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环球之旅》(1)——亚洲之声

课题:亚洲之声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欣赏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背唱日本著名民歌《樱花》,并体会其独具特色的

五声音阶的音调特征。

2、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主要特色,并能以歌唱和语言形式作不同的表达。

重点与难点:1、各国音乐特征。2、日本及朝鲜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结合本单元开头的图片,简说亚洲和亚洲音乐。导入本课的方法,可以教师说,也可以师生

共同参与。

(二)介绍《樱花》

1、由歌名一一花名一一名花一一日本国花;春日赏樱的民俗,民间名歌、国之名歌;歌词内容与风

格。对樱花的喜爱与赞颂、赏花的欢乐。

2、旋律特色。都节调式的特色:五声、两个半音,三种级进:大二度67(76);小二度34(43),

71(17);大三度64(46),31(13)。音与音连接的特色:乐句内各音级进的连接;乐句之间连

接要么级进式连接,要么大跳连接。C大调,4拍子。

3、一字对一音为主。质朴的语言与简单的词曲结合、从容不迫的节奏。

(三)学唱《樱花》

1、教师播放《樱花》的录音和VCD,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介绍或想象春日赏樱的户外活动。

2、学生可边打拍子边听唱,注意句末长音的长度。

3、可以让学生先自由地朗诵诗歌,启发形象,注意情景;而后注意诗歌与旋律对应的长度、念读。

4、可先由女生唱旋律或唱歌,清澈的女声与这首歌的情景更吻合。然后,全体同学合唱。也可以有

各种不同的先后歌唱组合。歌唱熟了,尽量在课内背唱。

(四)听赏《春之声》

(五)欣赏朝鲜半岛音乐

听歌曲《清漳浦船歌》。注意这首歌的6/8拍特色,采用这种节拍起到描写行船、渔业劳动的具体

形象的作用。歌曲中的衬词模仿锣鼓乐的声响,使歌曲增添了民间生活的情趣,反映了渔人的快乐

的劳动生活与乐观精神。

组织学生配合歌曲打出其中的锣鼓乐节奏。

让学生听伽仲琴音乐片段。

(六)小结朝鲜音乐。

(七)以“小竞赛”内容做练习,看谁做得更快、更准确。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

1.播放音乐的设备:影碟机或三用机或多媒体教室的有关装置等。

2.投影设备,投影仪、幻灯机、以便把地图、图片等投放到屏幕上。

3.更具不同学校的情况作相应的准备。

重点与难点:1.各国音乐特征。2.印度音乐。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尼西亚音乐会的主要形式与特征,学唱《划船曲》。

2.了解印度音乐的主要特征。

3.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主要特色,并能以歌唱的语言形式做不同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间接印度与印尼音乐。听印尼民歌《划船曲》,体会海上行船的情景,并作相应的舞蹈,表

演动作。

(二)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